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据估计到2020年,由于高强度超高压输电技术发展,我国跨区域输电量将占到发电总量的6%。下图是我国2020年分区域发电装机容量构成模拟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据图可知,我国电力跨区调配的主要流出区是
A.华北、华东、华中
B.东北、华中、西北
C.西北、华中、南方
D.华北、华东、南方
【小题2】据图可知,2020年
A.电力能源结构地区差异较大,但仍以火电为主
B.东北地区水电比重较大,占比仅小于华中地区
C.风电快速发展,将成为我国最主要的电力
D.华东和华中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电力消费区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9-12-14 05:45:4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阿拉伯胶由胶树分泌形成,在食品、医药、化妆品等产业上有广泛应用。胶树扎根较深,能大量吸收地下水,最适宜生长在雨季短、旱季长的热带地区。种植胶树5年后方可采胶,每年10月份出胶,一年内仅能收胶3次,主要依靠人工采胶。北苏丹树胶产量和出口量均排名世界之首,下面图2中甲区域(胶树种植区北部)是该国胶树最适宜的生长区。近年来国际市场供不应求,但该国却遇到了增产难度大的问题。
(1)分析右图中甲区域比种植区南部更适宜胶树生长的自然原因。
(2)分析目前该国树胶产量难以大幅提高的原因。
(3)你是否赞同在图2中乙区域发展胶树种植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同类题2
根据我国某省区的相关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描述所示省级行政区的地形特点。
(2)该省甲河以南的气候类型为
,甲河以北的耕地类型为
。
(3)分析甲河洪涝灾害严重的自然原因。
同类题3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我国某省区位于我国三大自然区的交汇处,境内地形复杂,山脉纵横交错,海拔相差悬殊,高山、盆地、平川、沙漠和戈壁等兼而有之,属于山地型高原地貌;各地气候差别大,生态环境复杂多样。不同的气候、地形条件杂糅在一起,注定了其自然和人文地理景观的多元性”,文中描述的省区可能是
A.甲省
B.乙省
C.丙省
D.丁省
【小题2】上文描述的省区,其地理环境交错复杂,表现在
①季风气候向大陆性气候过渡 ②平原地区向山地过渡 ③农耕区向牧区过渡
④湿润区、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干旱区过渡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小题3】图中甲、乙、丙、丁所在省区菜系与地域文艺风格各有特色,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甲省种植业发达,菜系以清淡酸甜为主要特点
B.乙省菜系源地文艺特色是长调牧歌
C.丙省菜系原料以生猛海鲜为主,麻辣著称
D.丁省菜系源地的文艺风格显现温婉清丽的特点
同类题4
我国地域辽阔,区域差异明显。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我国流传深远的“东北八大怪”“云南十八怪”等传统民谣是对所处地区自然环境和传统民俗风情的恰当描述,具有深刻的地理学内涵。其中“大缸小缸腌酸菜”是“东北八大怪”之一。“四季衣服同穿戴”是“云南十八怪”之一。
材料二 隋唐以后,我国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逐步转移到南方。在1 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江浙地区以稻米、桑蚕生产为代表的农业,以丝绸、陶瓷为代表的手工业名扬天下。下图为沪宁杭地区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分布图。
(1)在我国各地中云南之“怪”最多,简析其原因。
(2)“水巷小桥多,人家尽枕河”(参见图中照片)。简析沪宁杭地区众多古城形成这种聚落景观的地理原因。
(3)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民谣中所描述的部分现象已经消逝。以东北“大缸小缸腌酸菜”为例,简析其过去形成和现在少见的原因。
(4)19世纪中期以后江浙古城纷纷衰落,简析该时段古城衰落的原因。
同类题5
河西走廊酒泉附近拥有丰富的风能资源,可利用量达26670兆瓦,是我国获批建立的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2017年6月,酒泉至湘潭±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全线投运,每年可向湖南输送400亿千瓦时电量。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酒泉至湘潭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两端( )
A.两端降水自西向东递减
B.东端土壤结构疏松
C.两端资源型产业潜力大
D.东端城市化进程慢
【小题2】酒泉风电基地的可持续发展合理策略是( )
A.参与西北电网建设,提高电能跨区域调配能力
B.关闭区域内火电站等,尽量减少其他电源数量
C.对风电基地风能资源进行拆分建设,扩大开发范围
D.发展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重点扶持零配件装备企业
【小题3】酒泉风电基地以及酒泉至湘潭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影响是( )
A.降低输电线路沿线土地的经济价值
B.运行增加噪音、电磁辐射等污染
C.湖南省变为煤电东输长三角的主要省区
D.改变了我国人口流动大方向
相关知识点
区域地理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