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仪式崇拜与文化传播

蒋建国

祭祀是书院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藏书、讲学一起并称为书院的三大事业。书院作为与官学并行的教育组织,其祭祀活动的社会意义主要存在于文化层面。

在儒家传统教育中,知识教育与道德教育被认为同等重要,因而对官学教育而言,教学空间和祭祀空间是必不可少的两大组成部分。祭祀作为一种具体规范的展礼、学礼活动,历来受到古代教育者的高度重视。由于儒家思想的精微体现在对孔子学说的承传上,在书院兴建孔庙并定期举行祭祀仪式,彰显了孔子至高无上的学术地位和道德境界。这种严谨而规范的祭祀形式作为书院的文化“规则”,一直受到书院管理者甚至统治者的高度重视。

书院的文化发展要依靠学术传播,即依靠对本学派学术旨趣的承传,除了对本学派的“文本”进行阅读和阐释外,还要从精神上进行承传。对本学派和本书院历史上具有影响的先贤进行祭祀,表明了书院作为一个学术组织拥有的行为规范和精神特色。南宋以来的书院无不将祭祀本学派先贤作为标榜自身“正道脉而定所宗”的学术追求,如白鹿洞书院的宗儒祠祭祀周敦颐、朱嘉等人,就体现了其学术旨趣。

书院祭祀并非单纯学术上的追求,在漫长的制度化发展过程中,书院已经从一种单纯的教育组织发展为集教学、藏书、祭祀、出版、经营管理等功能为一体的社会组织。官方的扶持、地方贤达的资助、民众的认同和参与,是书院巩固地位、扩大影响的重要条件,对社会上那些关心书院发展并做出重要贡献的名宦和贤达,书院祭祀空间也为他们留有位置。如岳麓书院在明嘉靖五年(1526)设立了六君子堂。这是岳麓书院专祀建院功臣的开始,显示了书院对他们功德的追怀和弘扬,也显示了书院在文化层面上与时俱进的一种追求。

清代书院将“立德、立功、立言”作为选取祭祀对象的标准。那些与书院发展没有直接关系,但与本地社会发展相关且有过较大影响的有功人士,也会得到书院的崇敬和祭祀。这种祭祀对象多元化的模式,与宋代以前书院祭祀对象的单一化相比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如康熙年间河南大梁书院供奉各类社会贤明人士达150人之多,其承载的文化意义已经远远超越了“一种规范的展礼作用”。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兴建孔庙并定期举行祭祀仪式,这是书院祭祀活动的社会意义在文化层面的体现。
B.书院祭祀的先贤对本学派和本书院历史的影响,决定了书院的行为规范和精神特色。
C.书院成为一种社会组织,是因为书院学术追求不再单纯而使书院的功能无法单纯。
D.祭祀对象多元化模式具有的承载文化意义的作用,超越了“一种规范的展礼作用”。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先列举了书院的三大事业,但论述中只就“祭祀”的相关意义做了横向分析。
B.文章第2段从书院教育的两大组成部分谈起,论述了祭祀在道德教育中的重要性。
C.文章从四个方面对书院祭祀及其社会意义做了论述,并为每方面论述提供了例证。
D.文章提出观点后,分析了书院祭祀对象的变化情况,论证了祭祀活动模式的沿革。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如果祭祀不是具体规范的展礼、学礼活动,书院管理者可能就不会对它高度重视。
B.学术传播指承传本学派的学术旨趣,可见对本学派“文本”进行阅读和阐释最重要。
C.书院成为一种社会组织的结果启示我们,发展既要自身进步又要适当与外力结合。
D.清代祭祀对象的多元化表明,书院祭祀对象的单一化所承载的文化意义相对较少。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1-21 09:16:3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个普通人
李娟
①有一个人,他的名字实在太复杂了,因此我们就忘记了。他的脸却长得极寻常,因此我们再也想不起他的模样了——我们实在不知道他是谁,虽然他欠了我们家的钱。
②当时他赶着羊群路过我家商店,进来看了看,赊走了八十块钱的商品,在我家的账本上签了一个名字(几个不认识的阿拉伯字母)。后来我们一有空就翻开账本那一页反复研究,不知这笔钱该找谁要去。
③在游牧地区放债比较困难,大家都赶着羊群到处跑,今天在这里扎下毡房子住几天,明天又在那里停一宿的,从南至北,绵綿千里逐水草而居,再加之语言不精通,环境不甚熟悉…… 我们居然还敢给人赊账!
④幸好拉民都老实巴交的,又有信仰,一般不会賴账。我们给人赊账,看起来风险很大,但从长远考虑还是划得来的。
⑤春天上山之前,大家刚刚离开荒凉的冬牧场,羊群瘦弱,牧民手头都没有现钱,生活用品又急需,不欠债实在无法过日子;而到了秋天,羊群南下,膘肥体壮。大部队路过喀吾图一带时,便是我们收债的好日子:但那段时间我们也总是搬家,害得跑来还债的人找不着地方,得千打听万打听,好容易才能找上门来。等结清了债,亲眼看着我们翻开记账的本子,用笔划去自己的那个名字,他们这才放心离去,一身轻松。在喀吾图,一个浅浅写在薄纸上的名字就能 紧紧缚住一个人。
⑥可是,那个老账本上的所有名字都划去了,唯独这个人的名字还稳稳当当在那页纸上停留了好几年。
⑦我们急了,开始想法子打听这家伙的下落。
⑧冬日里的一天,店里来了一个顾客,一看他沉重扎实的缎面皮帽子就知道是牧人。我们正好想起那件事,就拿出账本请他辨认一下是否认识那个人——用我妈的原话说,就是那个“不要脸”的、“加蛮(不好)的人。
⑨谁知他不看倒罢了,一看之下大吃一惊:“这个,这个,这不是我吗?这是我的名字呀! 是我写的字啊!”
⑩我妈更加吃惊,加之几秒钟之前刚骂了人家“不要脸”并且“加蛮”,便非常不好意思,支支吾吾起来你?呵呵,是你?嘿嘿,原来就是你……”
⑪这个人揪着胡子想半天,也记不起自己到底什么时候买了这八十块钱的东西,到底买了什么东西,以及为什么要买。
⑫他抱歉地说:“实在想不起来啦!”却并没有一点点要赖账的意思。因为那字迹的确是他的。但字迹这个东西嘛,终究还是他自己说了算,我们又不知道他平时怎么写字的。反正他就是不赖账。
⑬他回家以后,当天晚上立刻送来了二十元钱。后来,他在接下来的八个月时间里,分四次还完了剩下的六十元钱。看来他真的很穷。
【小题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牧民居无定所,对其放债比较困难,但我们还是敢给人赊账,主要是因为牧民都老实巴交,又有信仰,一般不会赖账。
B.第六自然段过渡段,主要为了引出下文。其中用“好几年”写时间长,又为下文写“这个人”彻底忘了赊账的事埋下伏笔。
C.“你?呵呵,是你?嘿嘿,原来就是你……”这三句话生动地表现了“我妈”从吃惊到将信将疑,再到鄙视嫌恶的心理变化过程。
D.本文语言质朴,没什么陈词滥调,也没有装腔作势,一切都自然而然,富有生活气息,因而能打动读者,引人深思。
【小题2】文章第①段写得很好,请简要赏析。
【小题3】文章第⑧段以前,“这个人”并没有直接出场,文章是通过哪些人和物来写“这个人”的?
【小题4】“一个普通人”却并不“普通”,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徐悲鸿与田汉的战斗友谊
徐悲鸿和田汉,一个是画家,一个是剧作家兼诗人。两人有着共同的志趣和艺术观点,彼此情投意合,结下了一生的深厚友谊。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上海,文艺界不少进步人士从事新文艺活动。田汉对徐悲鸿的艺术造诣非常佩服,特地向文艺界人士推介徐悲鸿。1927年,徐悲鸿结束留学生活,回到了上海。当轮船靠近上海码头时,田汉前来迎接他。徐悲鸿紧紧握住田汉的手说:“寿昌(田汉字寿昌),我没有失信吧?!”“悲鸿,我接到你的信,高兴得一夜没睡好。”田汉闪着热切的目光,“我正在恢复上海艺术大学,你……”田汉的话还没说完,徐悲鸿就高兴地说:“我一定尽力支持你!复兴中国美术,这是落在我们肩上的责任。”1928年1月,由于上海艺术大学原校长的无理取闹,学生会宣布全校学生脱离上海艺术大学,请求田汉另组学院。田汉与徐悲鸿商议筹建南国艺术学院。他们有共同的艺术观点,所以,在追求这个革新艺术的运动过程中,他们的配合是十分默契的。
1935年初,田汉突然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徐悲鸿急忙赶到田汉家,田母一见徐悲鸿,立刻失声痛哭。徐悲鸿悲愤不已,含着眼泪表示一定竭尽全力营救田汉。为营救田汉,徐悲鸿茶饭难咽,四处奔走,却全无效果,最后徐悲鸿不得不去求已当上国民党中宣部副部长的老同学张道藩。经徐悲鸿再三恳求,张道藩不得已,同意试试看。1935年7月,田汉终于出狱。田汉出狱后,徐悲鸿将田汉全家接到自己的寓所,让田汉安心养病。妻子对此十分恼怒,徐悲鸿非常生气地说:“田汉是我多年的至交,我怎么能见死不救?”后来,徐悲鸿为了缓和家庭矛盾,不得已放弃了在南国艺术学院的教学。作为老朋友的田汉,十分理解他的苦衷。
田汉出狱后发起成立“中国舞台协会”,组织了几轮大规模“为中国民族独立、自由而战”的戏剧公演。徐悲鸿赞赏说:“田汉是条好汉,他喊出的是民众的声音。”此时电影《风云儿女》已在南京上映,而《义勇军进行曲》雄壮的歌声,已为群众耳熟能详。徐悲鸿闻听此曲,十分激动。他赞扬田汉、聂耳所作的这首中华民族的战歌“其音猛烈雄壮,闻其节调,当知此人之必不死,其民族之必不亡”。
田汉也十分关注徐悲鸿。1934年,田汉评论徐悲鸿以“马”为主题的绘画作品。田汉在文章中说:“在一九二七年前后,我曾亲见悲鸿先生画过许多马。但他更应该画那惨毒的羁勒与驱策下发出反抗的嘶鸣的怒马,画那在白山黑水间,在长城下冲锋陷阵,以及在飞机炸弹下浴血疆场还自挣扎的战马!”奇怪的是,我们没看到徐悲鸿的反驳,而徐悲鸿与田汉的兄弟之情,也并没因此而受到影响,他俩的战斗友谊并没有由此而终止。
1941年,蒋介石发动 “皖南事变”,徐悲鸿满怀悲愤之情画了一幅关于猫的图,图中一只小老虎似的猫立于巨石上,竖起两耳,怒睁着一双闪闪发光的圆眼睛。田汉看到后,赞不绝口,当即吟诗一首,诗中对徐悲鸿爱憎分明的正义感给予褒扬。辽沈战役之后,国民党当局迫使徐悲鸿南下,这时田汉秘密来到北平。徐悲鸿听田汉述说了解放区的情景,特别是毛主席和周恩来同志的嘱咐“希望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离开北平,并尽可能在文化界多为党做些工作”,深受感动,决心留下来迎接新中国的诞生。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随后,徐悲鸿被任命为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1953年9月26日,徐悲鸿逝世。田汉匆匆赶到医院,向徐悲鸿的遗体告别。就在前些日子,徐悲鸿曾给田汉画过速写。如今阴阳相隔,怎不叫人伤心。田汉双手掩面,恸哭失声。1968年12月10日,田汉逝世,终年70岁。
(有删改)
根据材料内容,概括徐悲鸿的性格特点。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我们处于一个“文化”无处不在、无处不说且无处不火的时代!实际上,我们所处的文化时代是一个呈现为层次多样的时代。认识文化构成的“多层次”,有助于增强文化小康建设的自觉性——不仅有助于维护文化多样性的自觉,而且有助于引导文化攀升性的自觉。作为一种“集体人格”的建构,文化人格层次攀升的梯级分别是文化素质、文化水平、文化涵养和文化境界。。
在上述层次梯级中,文化素质是对一个人有无“文化”进行评价的基础层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实际上与“文化”无关的争执,但争执的双方互不相让地指责对方“素质差、没文化”。我们通常会认为,“文化素质”的问题只会发生在具有一般文化程度的公众之中;但在相当一个时期,公众人物的“文化素质”却每每成为吸引公众眼球并困扰公众心智的话题。“文化素质”成为社会公众的关注点,这一方面说明我们文化建设中“公共文化优先发展”有了实质性成效,另一方面也说明某些大大小小的“文化人”也有“文化素质”需要补课的问题。
在日常生活的人格评价中,我们也常能听到说某某人“有水平,有文化”。“文化水平”作为一种人格评价,已无关“有无文化”而是关于“文化高低”的问题了。在“文化素质”的基础上,“文化水平”关乎的是人的文化能力——包括人的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而一个人文化水平的标高,又必须体现为他对社会文化建设的认知乃至创造能力上。把“文化涵养”作为人格攀升的更高层次,是因为这一层次更强调对人的品位与格调的关注。“文化涵养”是一种内涵的养成而不是外表的矫饰。它不仅需要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更需要情操的陶冶、人生的历练。它是一种文化人格更是一种道德人格。
最后,当然是向“文化境界”的人格攀升。古人论诗谓“有境界自成高格”,原因在于“诗境”乃是人生之境、人格之境的投射。如同我们说某人“有涵养”一样,说某人“有境界”也是对其高层次文化人格的评价。冯友兰先生将人所可能有的境界分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四种。在最高的“天地境界”中的人,“了解于社会的全之外,还有宇宙的全。人必于知有宇宙的全时,始能使其所得于人之所以为人者尽量发展,所能尽性”。这也使我们想到北宋张载所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系统性构成,发挥文化的作用首先意味着传播社会正能量。就内容而言,主要应通过表现人民群众的伟大奋斗和火热生活,表现人民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质结合起来。其次,发挥文化的作用还意味着提高国家软实力。国家软实力,首要的和主要的就是文化的凝聚力、创造力、公信力和感召力 “文化小康”建设重在改善精神生活、增强精神力量、搞好精神文明。这也是文化以文化人人的根本所在——不仅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且要引导人格的不断攀升。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认识文化构成的“多层次”有助于增强文化小康建设的自觉性、维护文化多样性的自觉和引导文化攀升性的自觉。
B.作为一种“集体人格”的建构,文化素质文化水平文化涵养和文化境界从人格层以的角度看是逐级提开的关系。
C.“文化画养”不仅仅是外表的娇饰,更是内涵的养成它需要学习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和历练人生。
D.“文化素质”成为社会公众的关注点,其中原因之- 一是我国一些“文化人”的文化素质还不够理想,这些人需要补课。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总一分一总”结构,开头提出了文化人格构成的四个层次,然后分别论述了这四个层次;最后综述了怎样发挥文化的作用。
B.文章第二段重点论述了“文化素质”问题,日常生活中看到争执的双方指责对方“素质差、没文化”,实际上可能与“文化”无关。
C.文章第三段主要论述了“文化水平”和“文化涵养”问题,“文化涵养”是种道德人格,有文化崗养的人文化水平一定高。
D.“文化境界”作为文化人格层次的最高境界,与冯友兰先生所说的“天地境界”的内涵有极大的相通之处。”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六项是(    )
A.“文化素质”成为吸引公众眼球并困扰公众心智的话题是说明我国的“公共文化优先发展”有了实质性的成效。
B.说某某人“有文化水平”说明这个人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是对其文化人格的评价,但是不能说明这个人的文化素质高。
C.“文化水平”关乎的是人的文化能力,一个人对社会文化建设的认知、创造能力越高,说明这个人的文化水平越高。
D.通过提高文化的凝聚力、创造力公信力和感召力来提升国家的软实力是进行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一。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传统装饰图案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000多年以前,原始人在生产劳动中创造了彩陶艺术,彩陶上面的鱼纹、网纹、鸟纹、太阳纹等图案在历史的演变中不断被赋予祭祀、祈佑、崇拜、吉祥等含义。起先先民对于未知的自然界,有太多的畏惧和害怕,不懂得刮风下雨的原因,不知道雷鸣电闪的奥秘,不明白生老病死的现象,只能求助于神灵,于是便出现了图腾崇拜。远古图饰多为先民们崇拜的图腾及生产生活场景。从数千年前的彩陶、青铜器、玉器,到后来的漆器、金银器、木器、纺织品等都不乏各式精美的装饰图案。人们千锤百炼、精雕细琢,图案纹样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水平,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反映了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面貌、风俗习惯、审美情趣,具有民族的文化特色,饱含了丰富的造物思想。
中国传统装饰图案题材广泛,从动植物、器物、人物、风景到几何纹样,或神秘威严,或浪漫绚丽,或清新自然,或典雅繁复,人们生活中见到的或想到的无所不包。图案中蕴含着丰富的寓意,形式和内容巧妙结合,意趣横生,赏心悦目。动植物是古代装饰图案常用的题材,动物类的装饰图案大多是一些祥禽瑞兽,龙、凤最为常见,常用的还有被当作长寿仙鸟的鹤、当作报喜鸟的喜鹊等。蝙蝠和寿桃组成的图案寓意“多福多寿”,蝙蝠和古钱寓意“福在眼前”。大象性情柔顺安详,象驮花瓶图案寓意“太平有象”。鹿也被认为是长寿仙兽,常被用来表达祝寿、祈寿的意愿。作为装饰图案,竹不仅常与松、梅组成“岁寒三友”,还可与松、萱、兰、寿石组成“五瑞图”;桃又称寿桃,寓意长寿,常与蝙蝠、双钱组成“福寿双全”。石榴是多子的象征,牡丹是富贵的象征;月季四季花开不断,瓶插月季常用来寓意“四季平安”。葫芦以其子多蔓长而被当作子孙绵延的象征,蔓谐音万,蔓上结葫芦寓意子孙万代。
造型优美、寓意吉祥的器物也是常见的装饰图案,如“八宝”“八吉祥”“如意”“八卦图”等,这些器物多与佛教、道教有关,取辟邪防灾、逢凶化吉之意。吉祥文字类图案是以吉祥祝语直接进行装饰,我国的文字结构符合图案的构图法则,笔画的长短、粗细、疏密、转折富有节奏和韵律,各种不同字体的书法又各具美感和神韵,起到很好的装饰效果,如“寿”字、“喜”字、百福图。除以上题材外,几何图形、神话故事以及山水、楼台、人物等也用作装饰图案。装饰图案大都具有意境,有一定的思想渊源,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传统装饰图案是中国劳动人民在数千年的生产劳动中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是由祭祀、崇拜、图腾逐渐演变为具有审美特性的装饰图案,古代人们在陶器、石刻、木雕、玉雕、年画、刺绣、建筑物、家具、服饰等物品上用线条表现、色彩渲染,运用借喻、双关、象征及谐音等手法,最终形成一定格式的图案,寄予吉祥如意、喜庆幸福的美好寓意。在中国当下的设计领域中,对传统图案的借鉴和运用随处可见,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图案更是现代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资源。
(摘编自严旭《中国传统装饰图案》)
【小题1】下列关于中国传统装饰图案题材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龙凤常被作为祥禽瑞兽出现在装饰图案中,被当作报喜鸟的喜鹊和性情柔顺安详的大象也较常用。
B.我国的文字结构符合图案的构图法则,笔画的长短、粗细、疏密、转折富有节奏和韵律,各种不同字体的书法又各具美感和神韵,因而百福图、“寿”字等作为装饰图案也起到了很好的装饰作用。
C.无论是彩陶、青铜器还是后来的漆器、金银器等器物上的中国传统装饰图案,都不同程度地反映社会生活,体现民族文化。
D.中国传统装饰图案从动植物、器物、人物、风景到几何纹样无所不包,选材广泛,风格多样,寓意含蓄丰富,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小题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八宝”“八吉祥”“如意”“八卦图”等造型优美、寓意吉祥的器物也可以用作装饰图饰,这些器物都与佛教、道教有关。
B.传统装饰图案和人们的生活实践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的丰富和越来越多样化,寄寓人们越来越多的美好祈愿。
C.蝙蝠和古钱寓意“福在眼前”,象驮花瓶寓意“太平有象”,瓶插月季寓意“四季平安”,这些图案巧妙而含蓄地寄予了吉祥如意、喜庆幸福的美好寓意。
D.“寿”、“喜”、“福”等文字结构符合图案的构图法则,笔画有节奏,书法有美感,是以吉祥祝语直接进行装饰的吉祥文字类图案。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的分析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之所以能根据传统装饰图案提供的有限信息,获取较为丰富的言外之意,这是因为它借助多种手法调动起人们的想象力。
B.“如意”、“八卦图”等器物图案在装饰图案中极为常见,有辟邪防灾、逢凶化吉之意,可见人们的思想和生活受到了佛教、道教的影响。
C.造型各异的装饰图案形神兼备,意趣横生,饱含了丰富的造物思想,形成了富有民族特色的装饰文化,这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创造精神。
D.许多美丽的装饰图案有很强的生命力,在今天仍被广泛借鉴和应用,可见带有传统文化符号的图案主宰了现代艺术领域。

同类题5

阅读文本,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外卖垃圾的危害不可小觑,送餐使用的塑料袋、塑料餐具等都属于塑料垃圾,大多均是不可降解的普通塑料。这些塑料垃圾与生活垃圾混在一起,通常直接焚烧或填埋,会给自然环境造成很大的压力。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可重复利用和可降解材料推广普及不够。目前,很多外卖平台出于成本考虑,使用的材料多是一次性、不可回收的,源头上导致了污染的产生;另一方面,塑料回收渠道不畅。塑料回收价格低、再资源化成本高,无论是垃圾回收企业,还是城市的“拾荒大军”,均对回收塑料制品没有兴趣。此外,回收难还与我国回收体系不完善有关。
(新华网《外卖垃圾渐成“围城”之势减少危害还要从源头入手》)
材料二
三大网络外卖平台一次塑料餐具日均产生量(单位:个)
美团外卖
130万
饿了吗
80万
百度外卖
20万
 
2014 年至2016 年我国废塑料回收情况
数据年份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回收利用率
2000万吨
1800万吨
1878万吨
回收价值
1100亿元
810亿元
957.8亿元
回收均价
5500元/吨
4500元/吨
5100.1元/吨
 
(数据:《中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报告》)
材料三
每年约有800 万吨的塑料倾倒入海洋,中国的倾倒量大约占1/3.按照这个发展速度,到2025年,海洋里每一条海鱼(按一条1千克来计算),就有330 克塑料萦绕在它生活的海域。到2050年,塑料的重量将会超过这些海鱼自身的重量。曾经有一项研究表明,现在几乎所有的海洋物种的体内都有塑料污染物,包括地球上离人类最遥远的物种。这些塑料会带来各种化学物质的污染,或者成为塑料微粒,积累在鱼类体内的、有致癌致畸风险的这些污染物会沿着食物链重新回到人类体内,最终带来各种疾病。
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指出,2004年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垃圾生产国。2010年,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统计,中国每年产生近10 亿吨垃圾,其中生活垃圾产生量约4亿吨,建设垃圾5亿吨。
(2018.08.18《外卖,正在毁灭我们的下一代》)
材料四
塑料制品的回收其实是一个世界难题。据国际权威机构统计,目前全球只有14%的塑料包装得到回收,加上处理中的损耗,最终被有效回收的只有10%。
在调查中,很多餐饮企业老板都表示,使用塑料餐盒也是无奈之举。中餐食物多含汤水、油脂,使用塑料餐盒盛放更合适。虽然也有餐饮企业使用纸盒等包装,但大多数可降解餐盒并不适合中餐,因为容易渗水渗油,难以被消费者接受。除此以外,业内人士指出,市场上一些可降解餐盒大多也含有较高比例的不可降解塑料成分,其成本高于传统塑料餐盒,但在使用性能和环境友好型方面并无优势,既不能回收,在环境中破碎成片后反而更难处理。近年来,随着人们的普遍关注,一些外卖平台也认识到了外卖垃圾这个问题,并采取了一些有助于环保的行动。
2018年4月,饿了么推出新一代环保可降解塑料袋,目前正在全国范围推广。此外,饿了么还呼吁一次性餐具环保国家标准尽快出台,从原料、生产、使用到回收,对一次性餐具进行全链条监管,让企业有法可依,真正把环保落到实处。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何兵则提出了“共享餐盒”的概念,“用可回收、可重复使用的餐盒,比如不锈钢产品。对消费完的餐盒进行回收,消费者也不需要承担这个成本。”对于大量无人回收的发泡餐具,专家呼吁,建立起相应的补贴机制,鼓励对废弃塑料等再生资源进行回收。
(青年时报2018.09.15《激增的外卖垃圾该怎么处理》)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现在,外卖送餐使用的塑料袋、塑料餐具等塑料垃圾,是不可降解的普通塑料,给环境带来很大危害。
B.材料二中三大网络外卖平台一次性塑料餐具的日均产生量大得惊人,外卖背后带来的垃圾隐患引人深思。
C.倒入海洋的塑料会带来各种化学物质的污染,这些污染物会沿着食物链重新回到人类体内,最终带来各种疾病。
D.材料三通过具体数字的对比,表明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垃圾生产国,如果不处理,将会危害下一代。
【小题2】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由于可重复利用和可降解材料推广普及不够和塑料回收渠道不畅等因素,塑料垃圾回收难。
B.从材料二中我国废塑料回收情况可以看出,相当一部分塑料垃圾可以通过回收再利用,成为再生资源。
C.现在,越来越多的塑料垃圾开始倾倒入海洋,从而导致塑料的重量超过海鱼自身的重量。
D.中餐食物多含汤水、油脂,使用塑料餐盒盛放更合适,这是我国外卖使用塑料餐盒过多的主要原因。
E. 市场上一些可降解餐盒因含有较高比例的可降解塑料成分,其成本高于传统塑料餐盒,不宜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