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寻找赵德才

马贵明

我小时候的爱好和别的小孩有一点不一样,喜欢看木匠做活儿,那种刨子摩擦在木板上的声音特别悦耳,长长的薄如纸片的木刨花像彩带一样舞动。

暑假里的早晨,我还在朦朦胧胧的睡梦中,刺——,刺——,推刨子的声音把在唤醒。我快速地穿上衣服,从锅里抓一棒刚刚烀好的包米,循声而去,我在邻居的大门外看见一个木匠正在案子边,用力地推动着刨子,前腿弓后腿蹬,每一水双手推动着刨子向前的时候,从刨床飘出来的长长的刨花,在空中慢慢舞动着飘落了。

看了一会儿,我有些忐忑地走进了邻居的院子。之所以忐忑,是因为有些木匠或者是手艺人不喜欢被别人打搅。这个木匠瞅了我一眼,继续干活儿。他用刨子刨了几下木方,用手拿起来,闭上一只眼睛看木方刨得直不直,他看木方的时候,我发现他的眼睛特别小。整个上午,我都在静静地看他干活儿,直到母亲喊我回去吃饭。

第二天,在木匠刚刚走进邻居的院子,我就跟了进去。木匠看见我,笑了笑说:你喜欢?我点点头。

他说:你来两下。

我犹豫了一下,还是走到了案子边,拿起了刨子,在一个木方上推了几下。刨出的刨花虽然没有木匠刨出的长,但自己还是满意的。木匠又笑了笑说:还行,就是力气小了点。那一天,木匠和我说了很多话,告诉我还是好好学习吧,木匠是个很累人的活儿。

邻居喊他吃饭,我知道他叫赵德才。

以后的十多天里。我天天去看赵德才干活儿,有时候,比他去的还早,赵德才教我拉锯,说拉锯不能太快,快了不出活儿,还累人。还说……

那天早晨,我兴冲冲地去看赵德才干话儿,但没有看见他的身影,他干活儿用的案子也不见了,邻居正在安好的窗户上刷油漆。我知道,赵德才的活儿干完了,人走了,心里有一种莫名的失落。

暑假就要过去了。我听母亲和父亲说我的一块五毛钱的学费还没有着落。后来,他们共同想到了刚放暑假的时候,我打的一百块土坯。当时土坯是三分钱一块,一百块能卖三块钱,做我的学费绰掉有余。可是,还有两天就开学了,父亲并没有把土坯卖出去。从他们的对话里,我感觉到她们的焦急。于是,我决定找赵德才帮忙。

记得赵德才说过,他住在西关五队渡槽附近。渡槽是当地有名的水利工程,我曾经和同学在渡槽洗过澡。还算顺利,我只问了五六个人就找到了赵德才家。赵德才正在院子里干活儿,看见我,愣了一下说:你怎么来了?

我说:我有一百块土坯帮我卖了吧?

他放下刨子说:走,看看去。

我随他走到生产队的队点,他叫我在门口等着。不一会儿,他笑呵呵地说:妥了,你拉来吧,三分钱一块。

我很高兴她说;好。

我刚走出去几步,赵德才喊我说:你有车吗?

我说:设有。

赵德才说:我家有,你拉去吧。

他说的车,是一种木棚胶轮的人力车,不是家家户户都有,也算是一个大件,一般也不会轻易借给别人的。

回到家,父亲上班去了。母亲说:不能骗你吧?

我说:不能。

于是,我们把土坯装上了车。土坯很大,有红砖的两倍。车子只装了六十块。我试了试,分量很重。母亲要和我一起去,我拒绝了,是八岁的弟弟和我去的,路途有多远,我当时不知道,现在知道应该是接近五公里,并且路况不是很好。拉到第二趟的时候,我的背心完全湿透了,任凭弟弟如何使劲,也是走了两个多小时。当越德才把钱递给我的时候,告诉我,有一块土坯碎了,扣了三分钱。我使劲地点头,说:没事儿,谢谢你!谢谢你!

以后,我没有再见过赵德才,但我常常能够想起他对一个孩子的帮助,我工作以后,曾经去过渡槽赵德才住的地方想看看他,于是,那个地方动迁了。每逢遇到在渡槽附近住过的人,我都会问起赵德才。

很多年以后,在一个饭局上我看见了赵德才,我有些欣喜若狂地说起当年的事情。他说不是他。他 会一点木匠活儿,但从来没有给谁做过窗户,也没有帮助过谁卖过土坯。我的记忆力是不会错的。赵德才的开解已经完全刻在我的脑海里了。但赵德才说没有,我也就没法坚持。

后来还有一次,我又遇到一个叫赵德才的,越看越像当年的赵德才,我又聊起帮成卖土坯的事情。赵德才说,我是木匠不假,我也帮助过我的亲戚做过窗户,但卖土坯的事情没印象。我说一定是你。我们聊得很热烈。我去卫生间回来的时候,我听赵德才说:老马一定记错了,其实,我没帮助我亲戚做过窗户,更没有帮助谁卖过土坯。

我开始怀疑我的记忆了,但还是决定断续寻找赵德才。

(选自《小说林》2018年6期,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交代“我”小时候特殊的爱好,并对木匠推刨子进行颇具诗意的描写,为下文叙述“我”木匠赵德才的交往做好铺垫。
B.“我”“兴冲冲地”去看赵德才干活儿,却发现他走了,于是“心里有一种莫名的失落”。心情的变化折射出“我”对他的亲近与依恋。
C.很多年以后,“我”遇到两个“赵德才”,并觉得就是当年的赵德才,结果却遭到他们的否认。这为小说增添了神秘色彩和艺术张力。
D.小说在娓娓的叙述中融入深挚的情感,在简单的故事中寄寓丰厚的哲理,语言含蓄典雅,情节曲折有致,读后令人动容,引人深思。
【小题2】小说中的赵德才有哪些突出的性格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小题3】对于“我”执着地寻找赵德才一事,你怎样看待?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5-29 09:43:5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民族传统手艺及其价值,正在被人们认识,其独特的技艺和工艺价值,也正在成为地方文化的象征而被人们关注。在许多地方,传统手艺正在成为一种人文资源,被用来建构全球一体化语境中的民族政治和民族文化的主体意识,同时也被激活成当地文化和经济的新的建构方式。这无疑是一种文化的转型,也是一种生态学意义上的保护方法。民族传统手艺生态化保护所要思考的核心问题,是要想办法让其“活”在当下。

留住手艺,就是留住文化记忆。为了留住文化记忆,就要进行本真性传承。在当代语境中,传统手艺并非只是传统农耕文化遗留下来的“古俗”或“遗物”,它容纳了丰富的历史社会信息,表达了一方水土的集体情感和意志,具有情感交流与生活交际的价值。存活于乡土社区的传统手艺,其价值和意义是在乡土语境中生成和实现的。由于全球化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无论是其技艺传承还是生产规模,都不可逆转地在现代社会走向衰落。生态化保护的首要任务不在于其产品,而是要确保其核心技艺不再失传,它涉及技艺本身的传承与记录、传承人的保护和手艺生态语境的恢复三个方面。

留住手艺,只有本真性保护是不够的,赋予传统手艺以生命,让其“活”在当下,尚需很好地开发与利用。衍生性生产就是在充分尊重传统手艺形式、内涵和基本元素的前提下,通过题材的转换、内容的变化、功能的放大或用途的改变,赋予其新的内涵和形式。仅就功能而言,既可从物用形态向精神形态衍生,也可从物用形态向文化形态衍生。如景德镇陶瓷工艺的现代转型衍生出的美术陶瓷,使现代景德镇陶瓷发展出了对审美性、艺术性、文化性的追求。再如,传统的刺绣枕片、石雕木雕等非常实用的产品,已纷纷被移植到显示古老文明和民俗的装饰之中。从生态学角度看,这种衍生性生产不仅保护了传统手艺,而且还通过挖掘产品的文化内涵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增强了传统手艺“自我造血”的能力,赋予了手艺与时俱进的品格。

生态化保护还需让传统手艺创意性发展。文化生态论认为,文化传统只有在发展中才能真正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传统手艺的传承也需要创意性发展,它不是新与旧的简单更迭,而是传统智慧与当代生活的有机融合,需要更多汲取传统手艺的理念和经验,形成面向生活的应用和表达。传统手艺及其对物的循环再造、对生态自然的依存,与我们今天所倡导的低碳、环保、循环经济的理念本质上具有一致性。在当代,一批有眼光的设计师走出工作室,走进田间地头,与传统手艺人有效合作,取得了可贵的创意。以此创意生活,不仅可以继承和延续传统,而且彰显了一种具有积极的时代性的生活态度。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代表着民族政治、文化主体意识的传统手艺,正成为地方上文化和经济新的建构方式。
B.传统手艺的生态化保护的首要任务是保存核心技艺,特别是对生态语境的恢复性保护。
C.实现传统手艺产品从物用形态转向精神或文化形态,是进行衍生性生产的重要途径。
D.将传统智慧和当代生活有机融合,才能保护和传承文化传统并彰显积极的生活态度。
【小题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民族传统手艺能成为地方文化的象征并得到人们关注,就有可能避免走向衰落。
B.因为民族传统手艺对乡土社区的高度依存,所以建设生态化新乡村是未来发展方向。
C.将民族传统手艺完整北保留在博物馆中,这不是对传统手艺真正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D.继承延续民族传统手艺,使其创意性发展,能够让其在当代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价值。
【小题3】本文认为该如何对民族传统手艺进行生态化保护,试简要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最后的下午茶

龙应台

(1)从一月十三日开始,我每个星期日到大理街去。冬日的下午四点,常常下着小雨,带点寒意。我们总是开了暖气,燃起灯,泡好了热茶,才开始谈话。
(2)一辈子拒绝写回忆录、不愿意被采访的余先生对摆在桌面上的几部录音机有点儿不习惯,也不让我把小麦克风别在他襟上。好,不要就不要,你别怕录音机,我不也在作笔记吗?
(3)讲到东北战争的细节,情感的冲动使他忘了录音机的威胁,抓起麦克风当道具:喏,这是沈阳,这是长春,公主岭在那边……,更激动的时候,就把笔从我手中拿去,直接在我的笔记本上画起作战地图来。
(4)我们一小时又一小时地谈,窗外夜色越来越黑,到了晚饭时刻,管家把饭菜摆上了桌,渐渐凉掉,凉掉了再热。有一晚,起身去用餐时发现已是夜里九点,他已经口述了五个小时,却一点也不想停止。我坐在那儿发慌:回忆像甜苦的烈酒,使他两眼发光,满蓄的感情犹如雪山融化的大河涌动,我们谈下去谈下去,彻底谈下去不要停。可是他猛烈地咳嗽,不得不硬生生地煞住:好,今天就到这里吧。
(5)他很虚弱,从回忆的缠绵迷宫中抽身而出,显得不太舍得。到了饭桌上,他又开始叙述起来,我于是干脆将收好的录音机又取出来,把盛饭声、喝汤声、咳嗽声、笑声和历史的空谷回音一并录进。
(6)好几个下午和夜晚,风雨无阻地,我们坐在灯下工作。有时候我带来一把乱七八糟的糖果,问他吃不吃,他总是说“吃”。于是我们一人一个,剥糖纸吃糖。我放纵自己想喝浓咖啡,问他喝不喝,他总是说“喝”,于是我们一人一杯滚烫的咖啡,慢慢儿喝,就在那冬日暖炉边。我不知道他的身体状况究竟容不容许吃糖果喝咖啡,但是他兴致盎然,好像在享受一场春日的下午茶。糖果纸是花花绿绿的玻璃纸,剥起来发出脆脆的声响,灯光照着,泛出一团绚丽。
(7)有一天晚上在叙述中碰到一个细节,“这我说不清了,”他说,“可是白先勇知道,你打电话给他。”
(8)算算时间,是美国西部的清晨两点,我犹豫着,他也犹豫着。
(9)然后他下了决定,说:“打吧!”
(10)回忆真的是一道泄洪的闸门,一旦打开,奔腾的水势慢不下来。
(11)电话不断地拨,总是传真的声音,试了许久,只好放弃。他露出孩子似的失望的表情,我也垂头丧气。
(12)他又拾起一颗糖,慢慢地在剥那五彩缤纷的糖纸。房子静悄悄的,时间是一只藏在黑暗中的温柔的手,在你一出神一恍惚之间,物走星移。
(13)我看见一个眼睛清亮的四岁孩子在北京的胡同里吃糖,溥仪刚退位;我看见一个十岁的学童在江苏的村子里看《史记》,直皖战争爆发;我看见一个十来岁奶声奶气却故作老成的少年在上海读《饮冰室文集》被梁启超深深震动,“五卅惨案”正在发生;我看见一个英气逼人的二十岁青年在南京街头追打误国的外交部长,“九一八”事变震惊了全世界;我看见一个心里藏着深情、眼睛望向大海的年轻人忧郁地踏上驶往伦敦的轮船,怀里揣着姊姊给的手帕,蒋委员长正在进行对共军的第四次围剿,***的部队遭到胡宗南的突袭,损失惨重,我看见……
(14)我看见一个文风郁郁的江南所培养出来的才子,我看见一个只有大动荡大乱世才孕育得出来的打不倒的斗士,我看见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当代典型——他的背脊直,他的眼光远,他的胸襟大,他的感情深重而执著,因为他深信,真的相信:____________。
(15)我看见一个伟大光明的人格。

——原载于《中国时报·人间副刊》,有删改

附记:余纪忠先生(1910—2002),台湾《中国时报》创始人。
【小题1】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4)段的画线句。
【小题2】第(5)段画线句中“空谷回音”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第(6)段结尾描写“剥糖果纸”这一细节有何作用?
【小题4】填入第(14)段横线上最合适的一项是( )
A.士,不可以不弘毅。
B.志士仁人,有杀身以成仁。
C.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D.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小题5】根据文章内容,介绍余纪忠先生其人。(不超过80字)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河南渑池县段村乡位于渑池县北部深山区,是牛心柿的主产地。这里的牛心柿个大且含糖量极高,已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由牛心柿加工而成的牛心柿饼又称仰韶柿饼,属“仰韶三宝”之一。

据了解,段村乡是河南省级扶贫开发重点乡,今年确定以发展特色产业精准扶贫,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目前,段村乡种植的牛心柿已经超过3万亩,亩均纯收入近6000元。下一步,段村乡还将积极引进牛心柿深加工项目,使柿子产业链条日趋完善、规模不断壮大。

材料二:

把脉河南商丘市虞城,穷根在哪儿?120万人口,年产26亿斤粮食。基础设施差,群众等靠要,政府兜底弱。因病因残致贫就占三成,然后依次是因智、因老、因婚、因学等。

开发虞城,优势在哪儿?毗邻5条高速、3条铁路,有3家上市公司,在全国钢卷尺市场占80%的份额。尤其是开放的虞城人,有看天下的眼光、走四方的精神、闯世界的勇气。

牢牢抓住“人”这一关键因素,“日清周评马上办”制度紧紧抓住“三个人”——部门负责人、乡党委书记、村支书,紧紧围绕全县带头的3.2万名党员。

每周末的“周评”会是一个增知识、长本领的培训场、练兵场。专家授课,讲规划,讲金融,讲法治,讲扶贫,既讲题也答问,解疑释惑、精准指导。扶贫者脑袋富了,扶贫行动就准了、快了、新了、实了。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材料三:

扶贫干部在工作中感受到,不怕“难”字当道,就怕“懒”字沾身。如果没有“靠人不如靠己”的斗志,只寄希望于更好的政策、更多的援助,显然很难根本脱贫。这更证明了“扶志”的重要性。

帮助群众脱贫,推动当地发展,其实正如人的身体,不能只是简单输血。输血只能救急,让人体自身可以“造血”,这才是保持人体健康的正确方式。“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精准扶贫需要用心扶志。扶贫干部不能急躁,不要埋怨,要多些耐心,善加引导,努力让制定的帮扶措施更加扎实细致,更加符合贫困家庭的实际。要“多开院子会”“多交政策底”,让贫困群众看到改善境遇的希望,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从而调动起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激情与斗志。

(选自人民网,有删改)

材料四:

脱贫攻坚首战之年,进展喜人。然而,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的落实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一些地方形式主义比较严重。驻村干部“走读式”“挂名式”帮扶,聪明才智没放在踏实帮贫困群众勤劳致富上,却花在怎么通过“巧算”收入账把贫困群众“算脱贫”上。作为精准扶贫的责任主体,地方政府不认真想办法、出实招帮贫困群众增收脱贫,却为完成任务搞“数字脱贫”。一些扶贫主体功利主义严重。比如,在贫困地区投资兴业的一些企业,以扶贫为名要优惠,要政策扶持,实际上却“扶富不扶贫”,还往脸上贴“扶贫济困模范”“社会责任楷模”的标签。抢摘贫困帽凸显政绩的冲动在一些地方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西部某深度贫困县,目前贫困发生率依然高达30%,却提出今年要“摘帽”。

这些扶贫领域存在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笔者以为,一些人对扶贫事业缺少应有的敬畏之心,依然抱有功利主义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帮扶连接着一家人的柴米油盐、看病上学,即使脱钩后,看着曾经的帮扶对象因为发展能力没有培育起来而再度返贫,那些光授人以鱼不授人以渔的帮扶干部如何心安?打着扶贫的幌子却不干帮扶实事,这样的企业如何承受扶贫济困的道义之重?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介绍了河南渑池县段村乡有关精准扶贫的内容,主要介绍了发展特色产品牛心柿的已有成就和具体规划,以此诠释了精准扶贫的内涵。
B.材料二主要介绍了河南虞城与精准扶贫相关的三个方面的内容,即河南虞城穷困的根源、脱贫的优势以及精准扶贫的具体做法等。
C.材料三是从扶贫干部的角度讨论精准扶贫问题,作者认为这些扶贫干部不怕困境,但会因时间长以及扶贫对象的问题而产生偷懒现象。
D.材料四是一篇时评类文章,主要分析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在落实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目的是告诫人们要正确看待精准扶贫问题。
【小题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最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精准扶贫,需要发展特色产业。段村乡扶贫工作围绕牛心柿这个特色产业进化,不仅扩大种植面积,还积极引进牛心柿深加工项目,完善柿子产业链条。
B.精准扶贫需要把握“贫”的根源所在,河南商丘市虞城贫穷的主要根源在于依赖思想严重,事事依靠政府。
C.精准扶贫不能“输血”,要让当地学会“造血”,要“授人以渔”,教给百姓脱贫的方法,激励他们脱贫的心志。
D.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的落实过程中,一些扶贫区域出现了很多不好的苗头,这都是受功利主义的影响。
【小题3】阅读材料三、四,你认为我国目前“精准扶贫”还需要在哪些方面下功夫?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侧供给改革离不开做强传统产业
当前,在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的不少地方政府对于如何定位经济增长动力机制的认识,存在两个误区:
第一个误区是不少地方政府忽略了传统产业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忽略了中国仍然需要遒过传统产业特别是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在保证中国制造业出口优势、维持制造业全球竞争力方面的极端重要性。相反,片面夸大新兴战略产业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这在不少地方政府制定的十三五规划以及相关产业规划中可见一斑。
第二个误区是过度强调服务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忽略了第二产业特别是制造业部门和第三产业之间的密切联动性及相互支撑作用。对于中国大多數地区而言,没有强大的传统制造业,没有依据条件变化而持续转型升级的传统制造业,无论是第三产业中的生活服务业还是生产服务业,均无法获得可持续增长的基础支撑条件。
在这些认知误区的引导之下,中国不少地方政府,在贯彻和落实申央接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方向方面,以及在应对当前传统产业特别是传统制造业所面临发展困局的政笨思路以及制定解困措施方面,在不同层面均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偏差。
具体表现在:一方面,不少地方政府带着短视的眼光和路径依赖式的既有发展思路,来看待传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完全不顾地方既有产业发展基础和自身禀赋条件,一窝蜂地将发展重点都放在抢夺有限的新兴战略产业方面。大量运用有限的政府财政补贴资金,依靠税收、土地等直线思维式的简单优惠政策,不切实际地一味要做大做强新兴战略产业,这些违背市场公平竞争原则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模式以及对大项目的盲目偏好与扶持,既可能对既有传统产业造成了挤出效应,又有可能造成新一轮的新兴战略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泡沫化现象。
另一方面,不少地方政府对制约中国传统产业的关键短板和发力方向,存在普遍的认知和政策操作偏差。当前制约中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突出短板是中国并未形成一个精益制造的生态体系,突出表现为“小而散”的制造业企业在产品质量以及产品设计的基础能力普遍不足,关键零配件和高端生产设备的创新研发能力严重缺失,“工匠精神”和专业化精神严重丧失。
对于中国多数地区的发展逻辑而言,不可能超越工业2.0和3.0阶段,而依靠所谓的“弯道超车”技巧一步跨越到工业4.0阶段。中国当前的核心问题不仅仅是要全面发展工业4.0,更重要的是要弥补工业3.0和2.0的短板。
因此,中国供给侧改革的着力点应该落在扎实构筑精益制造生态体系以及相关核心支撑.条件方面,切不可犯冒进主义,盲目追求智能制造和互联网制造。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侧供给改革离不开做强传统产业,而在当前的经济新常态下,中国政府对于如何定位经济增长动力机制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误区。
B.中国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在保证中国制造业出口优势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C.强调服务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忽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密切联动性和相互支撑作用,是在新经济常态下国不少地方政府的认识误区。
D.中国当前的核心问题,不是全面发展工业4.0,而是要弥补工业3.0和2.0的短板。
【小题2】下列对原文的论证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主要从当前中国的不少地方政府在经济新常态下存在的认识误区与思路措施偏差方面,强调中国的供给侧改革离不开做强传统产业。
B.文章先谈认识误区,再谈实施方向和解困措施方面的偏差,论证思路清晰,论证思维严密。
C.在论证过程中,作者认为扎实构筑精益制造生态体系就能解决当前制约中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问题。
D.盲目追求智能制造和互联网制造,是作者坚决反对的冒进主义表现。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当前大多数中国地区而言,依据条件变化而持续转型的传统制造业是服务业可持续增长的基础支撑条件之一。
B.恰当地发展新兴战略产业,才有可能避免髙新技术产业的泡沫化现象。
C.正确看待传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关注地方既有产业发展基础和自身禀赋条件。
D.不少地方政府对制约中国传统产业的关键短板和发力方向,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认识和政策操作偏差。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近年来,《古剑奇谭》《琅琊榜》等一系列幻想类网络文学及其影视改编作品受到青年观众较多关注,一时间同类型作品大量涌现。这些作品多化用传统文化要素,其中一些在人物塑造和故事讲述上颇具匠心,然而相当一部分还存在想象力匮乏和文化营养贫乏的问题,甚至存在低端模仿的情况。随着读者、观众对作品品质要求不断提高,幻想类文艺作品中所呈现出来的问题亟待反思和解决。

②总体而言,当前我们的幻想类文艺作品还存在两类突出的创作问题。首先是对传统文化元素处理失当。应当说,任何成熟的幻想类文艺作品都离不开特定历史文化土壤。近年在青年群体中流行的“修仙”和“盗墓”类作品,借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话、传说、工巧、物候等,试图吸引读者和观众目光,为故事增添历史文化厚度。然而,对传统文化资源的使用,不少作品还仅仅停留在“名物”阶段,借用几个众所周知的人物和地理名词,随意改动意象的特定文化内涵,艺术传达也仅限于表面上的视听奇观和叙事上的铺陈猎奇,难免令人产生审美疲劳。

③更深层次地,幻想类文艺作品还应当解决精神文化内涵贫乏的问题。虽然形式上五花八门,但一些作品的主题表达还停留在对青年群体的爱情和职场等切身感受的简单模仿和情感宣泄上。相当一部分作品讲述的都是宫斗和苦恋,不仅主体情节单薄,常受观众批评,而且价值层面也充斥着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现代精神的落后思想。会出现这种打着传统文化幌子传播落后思想的现象,本质上是没有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传承传统文化不能简单搬用、套用,而要结合现实挑战和时代精神进行反省和甄别,面向未来、古为今用。

④在创作过程中解决上述形态和价值两个方面的突出问题,需要处理好以下三组关系:

⑤首先,要处理好想象与历史的关系,就是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料进行深入研究和多层次创造性转化。应该看到,中外成熟的幻想类作品塑造的想象世界和英雄人物,不仅在故事和视听细节上富有很强的历史、社会和文化质感,更重要的是承载和发扬了独特的文化价值和世界现。只有扎根于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与生活智慧,才能从中获取创作滋养、收获文化自信,进而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⑥其次,要处理好想象与现实的关系,就是要深入当下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精确捕捉和艺术表达现实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和时代精神。20世纪以来,幻想类作品中内分化出一个被称为“当地幻想”的重要类型。与置身历史时空的魔幻和置身未来时空的科幻不同,当代幻想的基本故事情节直接置身于现实世界,在想象的外衣下更加直接地反应真实的处境和生活经历。即使是《饥饿游戏》《镰仓物语》这类体现着亚文化特征的幻想作品,也在表达青年群体的切身情感和青春叛逆的同时,凸显勇气、责任、公平、正义等主流价值观。

⑦此外,还需处理好想象与世界的关系, 就是要在全球环境下将幻想类文学作品视作文化交流和文化融合平台,坚持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在讲究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基础上,幻想类文艺作品创作还应当针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让中国故事为世界所需。中国传统文化积淀下来的天人合一的世界观,自强不息的人生观,崇尚自然、虚实相应的审美现,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并且能够贡献于人类文明,《功夫熊猫》等文艺作品的成功就体现了这一点。

(选自樊君健《幻想类作品亟持提升文化内涵》,有删节)

【小题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若能扎根传统精华,凸显时代主流价值观,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幻想类作品的未来可期。
B.具有历史、社会和文化质感,承载和发扬独特的文化价值和世界观,是优秀幻想类作品的共性。
C.置身于历史时空的魔幻作品难以反映真实的生活处境和经历。
D.《功夫熊猫》的成功证明将幻想类作品作为文化交流和文化融合的平台,具有可行性。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②段,以“修仙”和“盗墓”类型幻想文艺作品为例,说明了当前一些幻想类文艺作品对传统文化的使用还存在问题。
B.作者认为只要扎根于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与生活理想,从中获取创作滋养,收获文化自信,就能创造出优秀的幻想类作品。
C.文章的第⑥⑦自然段,都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分别说明了在创作中应如何处理好想象与现实的关系、想象与世界的关系。
D.文章观点明确。指出只有处理好想象与历史、想象与现实、想象与世界的关系,才能解决幻想类作品创作的形态、价值问题。
【小题3】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简单借用人物和地理名词,随意改动意象的文化内涵等,都是对传统文化资源的不当使用,这样做会降低幻想类作品的吸引力。
B.《古剑奇谭》《琅琊榜》等作品,多化用传统文化要素,在人物想象和故事讲述上颇具匠心,但仍然存在着想象力匮乏等问题。
C.当前的幻想类作品,虽然在形式上多种多样,但实际上并未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本质是打着传统文化幌子传播落后思想。
D.“修仙”“盗墓”类文艺作品,利用传统文化中的神话、传说、工巧、物候等,增添了故事历史厚度,吸引了读者和观众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