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民日报全新改版、全彩印刷,做大做强报网端微十多种载体,覆盖用户7.86亿人次;新华社发布媒体人工智能平台“媒体大脑”,推出“AI合成新闻主播”,创建“媒体创意工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整合优势资源,集聚350多家媒体机构形成矩阵,打造全国广电“联合舰队”……观察今日之传播场域,媒体融合方兴未艾,人们眼中曾经“很传统”的主流媒体,正以加速变革不断赢得更多注意力资源。

只有在物理变化的基础上,努力激发化学反应,创造更多可能性,推进“融合+”,主流媒体才能真正赢得受众。众声喧哗的全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但主流媒体手握的是“金话筒”。把握时代大势,坚持守正创新,坚定不移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媒体融合的大手笔正等待我们去创造。

摘编自李浩燃《勇立潮头,推进全媒体时代“融合+”》,人民日报2019年01月28日)

材料二:

2018年4月2日,人民网发布2017年中国媒体融合传播指数报告。报告对全国296份中央、省级、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的主要报纸、301个中央及省级广播频率、37家拥有上星卫视的电视台的融合传播情况进行考察,分析了2017年媒体融合传播的总体水平和特点。

表1    报纸、广播频率、电视融合/网络传播力TOP10

 

报纸

广播频率

电视台

1

人民日报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

中央电视台

2

环球时报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环球资讯广播

浙江电视台

3

参考消息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音乐之声

湖南电视台

4

光明日报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劲曲调频

江苏电视台

5

人民日报海外版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

北京电视台

6

中国青年报

江苏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广播

上海电视台

7

华商报

江苏人民广播电台交通广播

广东电视台

8

经济日报

河南广播电视台交通广播

湖北电视台

9

浙江日报

浙江人民广播电台交通之声

山东电视台

10

广州日报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乡村之声

河北电视台

 

 

表2 传统媒体渠道拓展情况

 

微博

微信

入驻聚合新闻APP

入驻音频/视频APP

自建APP(含集团)

报纸

(N=296)

97%

98%

94%

-

87.5%

广播频率(N=296)

94%

77%

47%

99%

96.7%

电视台(N=296)

97%

95%

95%

100%

97%

 

 

(摘编自《2017媒体融合传播指数报告发布》2018年4月2日人民网)

材料三:

媒体融合发展与融合传播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我国信息技术发展突飞猛进,许多数字技术与不同媒体融合后,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融合成果。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被运用到全媒体采编平台之中,移动直播、H5应用等技术在采编制作环节普遍采用,VR(虛拟现实)、AR(增强现实)等技术从无到有。这些技术进步为媒体融合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新技术也为融合发展的传播效果评估提供了便利条件。融合发展的效果如何,包括内容传播效果和项目建设效果是否达到了与受众进行信息交流的目的,都要进行准确的反馈与评估。应以传播效果评估为重要环节,倒逼融合发展不断深化。

尽管同国外媒体相比,我国媒体融合发展走在前列、处于“第一方阵”,尤其是主流媒体在新技术应用方面毫不逊色甚至更胜一筹,但在内容生产上还要进一步努力,补齐短板,进一步赢得融合发展优势。融合发展必须坚持内容为王,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内容是满足受众需求的“第一指标”’技术与渠道都是为了方便内容到达受众。

摘编自崔士鑫《我国媒体融合发展走在世界前列处于“第一方阵”》)

材料四:

从多媒体,到全媒体,再到融媒体,媒体融合理念不断精进,业内对融合路径已有共识。不过,痛点显而易见。媒体内容生产折射出的仍是媒体中心主义思维,对用户思维的考量不足。对于用户而言,媒体融合的意义,在于可以使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全面、多维度的信息,把身边黑暗的地方看得更清楚,而非谁提供的信息最多、谁玩出多少花样。

当用户思维渗入媒体融合的每一根神经,产品意识就会自觉生成,媒体的信息生产与发布,将不再依靠惯例、感觉。只有到了这个阶段,媒体形式的融合、生产流程的再塑才具有实质意义。

(摘编自卞德明《媒体融合别丢了用户思维》,《人民日报》2017年3月16日)

【小题1】下列对材料中“融媒体时代”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融媒体时代意味着对传统的全面突破,人工智能是打造有影响力平台的主要路径。
B.相对而言,沿海经济发达省份在融媒体时代表现更突出,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优势。
C.我国已抢占融媒体时代的先机,突飞猛进的信息技术有力满足了受众交流的需求。
D.融媒体时代要采用多样信息传输方式,丰富信息内容,准确把握用户的心理诉求。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流媒体在做大做强报网端微十多种载体,应用人工智能平台,充分整合优势资源等下工夫,目的是赢取更多注意力资源。
B.《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在传播力上形成了极明显优势,这与其在媒体融合上的积极探索有关。
C.同国外媒体相比,我国媒体融合发展能够走在前列,很大程度上在于我国突飞猛进的信息技术带动了融合媒体技术的发展。
D.媒体融合的应有之义,绝不是现有媒体形式及信息生产流程的整合,更应是媒体的生产内容对用户需求和用户思维的融合。
【小题3】结合上述材料,针对我国媒体融合现状提出未来发展的建议。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5-31 03:43:3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16-2020年中国海上风力发电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分析显示,目前我国是全球第四大海上风电国,占据全球海上风电8.4%的市场份额。我国海上风电的发展潜力巨大。据中国气象局测绘计算,我国近海水深5米到25米范国内50米高度风电可装机容量约2亿千瓦,水深5米到50米范围内70米高度风电可装机容量约为5亿千瓦。
但是我国海上风电仍处于起步阶段,从东海大桥海上风电项目核准建设至今,我国海上风电建设已有8年的时间了,到2015年底全国海上风电并网容量75万千瓦,与陆上风电发展相比,海上风电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产业技术层面的问题,包括机组技术,施工技术,输电技术,运维技术等,对它还是严重的制约。
我国海上风电的发展面临建设难度高、发展经验不足的问题,因此需要政府、开发商、施工方、设备制造商等各方面积极配合,通力合作,以务实的态度推动国家海上风电事业的发展。
(2016年8月月18日中国能源网《我国海上风电行业发展趙势及前景分析》)
材料二
2016年11月《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公布,国家要重点推动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四省的海上风电建设,累计并网规模占全国规划规模90%,开工规模占比85%,同时积极推动天津、河北、上海、海南、辽宁等地区的海上风电建设。到2020年,全国海上风电开工建设规模将达到10.05GW(1GW=10化瓦),力争累计并网容量达到5GW以上。

(2017年10月12日搜狐网《风电装机容量增速放缓海上风电投资前景分析》)
材料三
我国海上风电设计更多受制于施工能力,大多是基于现有的运输船只、打桩设备、吊装设备等,设计一个相对经济、可行的方案。由于我国海上风电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专业的施工队伍,施工能力较弱,以至于在设计过程中优化空间较小。随着海上风电项目的开工建设,我国海上风电的施工能力将大大提高,施工能力的提高反过来又会为设计优化提供更大的空间。
根据海上风电市场的需要,未来将出现一大批以运行、维护为主的专业团队,为投资企业提供全面、专业的服务。此外,海上风电装备标准、产品检测和认证体系等也将逐步建立完善。毫无疑问,在海上风电项目的逐步发展过程中,海上风电设计、施工等将累积丰富的经检,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也将日趋完善。
(2017年第10期《中国华能》
材料四
日前,江苏省加速发展海上风电,福建也核准并开建了多个海上风电项目,其他沿海省市也开始展开海上风电发展规划制定等前期准备工作。目前尚缺对全国海上风能源的勘测和评价,因此,政府应尽快开展海上风能源的勘测和评价工作,从全局出发对沿海省市因地部署发展任务,避免盲目投资,打造产业链,对包括海上风电在内的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提供长期激励机制,给予企业实质性的经济支持。
另外,尽管欧洲海上风电的自然坏境和电网系统与中国有差异,中国仍然可以学习其设备制造、工程施工、运营管理和投资融资等方面的先进经验,与中国海洋装备制造、海洋工程建设经验相结合,更好地指导之后的海上风电场建设及运营。
林伯强《中国海上风电的挑战与机遇》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海上风电发展相对而言不如陆上风电,主要是因为产业自身技术层面的问题大。
B.江苏、福建加速发展海上风电,促使其他沿海各省也都开始了这方面的准备工作。
C.我国海上风电施工方案是经济的、可行的,因为它是依据现有设备和技术制定的。
D.我国海上风电装机的增长率,2011年最高,2013年最低,2014年之后较为平稳。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我国近海5米到50米水深范围内70米高度风电可装机容量的为5亿千瓦,将来我国海上风电在全球海上风电市场份额的占比有望增大。
B.我国海上风电装机容量的增速虽然放缓了,但到2020年,海上风电开工建设规模依然会达到10.05GW,并网容量也会超过5GW。
C.我国海上风电施工能力较弱,其重要原因是我国风电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施工队伍尚未专业化,而且各种设备相对落后。
D.随着海上风电事业的发展,我国的海上风电装备标准、产品检测和认证体系等也将逐步建立完善,相关配套产业也会不断出现。
E. 政府给予企业的实质性经挤支持,及其提供的长期激励机制,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推动了我国海上风电发展,避免了盲目投资。
【小题3】从以上材料看,我国海上风电事业想健康发展,应做哪些方面的工作?请简要概括。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以自省精神,反击网络霸凌

互联网方便了人们的沟通,让表达和动员变得更为高效,却可能将人性中的阴暗和暴戾无限放大,对现实社会造成严重的伤害。

南京江宁一男子因为自己两岁的孩子被泰迪犬咬伤,一气之下将狗摔死,没想到爱狗人士对他的全家进行疯狂的“人肉搜索”、骚扰、短信威胁咒骂。他的妻子无法忍受,选择割腕“为狗偿命”。甘肃庆阳一名年轻女子企图跳楼自杀,在生命挣扎的最后4个小时里,楼下围观者不断怂恿女孩自杀,有的大喊“怎么还不跳”“把驴都熊栽倒了”。一些人还录制了小视频在网上传播,有的索性开启直播……最终女孩跳楼轻生,留下的是消防队员救人未成的悲愤,以及朋友图里那些死亡视频下面的廉价点赞。

两个极端事件,显示了互联网时代的暴戾指标爆表。作为社会底线的尊重生命、扶助弱势,却变得异常模糊。“狗权不能大于人权”的基本共识,被互联网“信息茧房”里的网民直接无视,他们将冲天的怒火指向一个孩子被狗伤害的家庭。“娱乐至死”的精神,让一个少女的生命转化成了朋友圈里的点赞和短视频直播中的粉丝飙升。

网络不能够成为人性的阴沟,任那里充满着怨毒、嫉炉、无耻、冷漠和凶残,将他人的生命和人格尊严贬损为增加粉丝、刷出流量的道具。网络社交形成的快速动员能力,打造的便捷情绪宣泄窗口,很容易使人性挣脱文明的束缚,直接返祖到“人与人之间是狼与狼关系”的蛮荒时代。

其实,两起极端事件并不偶然,之前女大学生脚踹所谓“熊孩子”,赢得了一片掌声;小护士妥菲菲自杀被救,换来的是网友们铺天盖地“你怎么还不死”的咒骂和骚扰,导致这个女孩二次自杀;在王凤雅事件中,只需要把故事编派入“重男轻女”的叙事套路,就能换来无效人对这个农村贫穷家庭的全方面攻击……网络霸凌的幽灵正在悄然伤害着社会,绑架沉默的大多数。

让人欣慰的是,目前这两起极端事件,得到了警方的高度重视。甘肃庆阳警方表示,在少女跳楼事件中,一些起哄者及发布视频者已被拘留,警方目前还在继续摸排;南京警方也介入了“为狗偿命”事件。这是通过法律手段来挽回人性。

网络时代,不能成为人性的至暗时刻。否则,互联网的大洪水就会吞没整个世界。从目前频发的网络极端霸凌事件来看,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这需要每一个人具有反省精神、自律的决心,遵守法律,敬畏生命,严守道德,保持宽容。

(选自澎湃新闻社论,有删改)

面对网络霸凌,政府和群众对此应该如何反击?请结合全文简要阐释。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传家宝

王生文

父亲听说我要去看姑妈,着实惊讶了,然后就是高兴,一个劲儿地说,该去,该去,打小姑妈就疼你,一有好吃的就想着法儿地给你送过来我哪有闲心听他唠叨,催着他快告诉我姑妈家的地址。

老实说,在那个中午之前,我想都没想过要去看姑妈,尽管她七十多岁了,又不肯和我表哥住在一起,我理应去看望她。那天中午,我去一个淘古玩的同学家,那个同学的藏品里竞然有一个釉色淡青的瓷坛子,说是道光年间正宗官窑里出产的,现在值四万呢。这四万让我想起了我的亲姑妈,我说,你等着,我给你淘一个来。

小车一路颠簸,几番打听,我总算找到了姑妈的家,一间傍山搭建的低矮的砖瓦房。姑妈正背着一捆柴革,蹒跚着从山上走下来。她好奇地看看小车又上下打量着我,我笑着叫了声姑妈,她愣了一下,才认出我来,哎呦,这不是我的华儿嘛!

此时正好有几个村民路过,有人側着头问,二婶,家里来稀客啦?姑妈亮着嗓子答,可不是嘛,我城里的大侄子!姑妈一边说,一边接过我手中的礼品,面向他们,就像面对的是媒体记者,看着他们欣羡的表情,骄傲溢满了她脸上的每一道褶皱。

进到屋里,姑妈简直有点不知所措,转了几囷儿,才找来一把椅子,用衣袖擦了又擦,端到我跟前,然后转身给我倒水,我还没来得及喝上一口,她又问我喜欢吃点什么,我没有回答,而是側过头去搜寻记忆中的那枣木桌子。桌子还在,只是桌子上不见了那个釉色淡青的瓷坛子。我的心一紧,便问,您家有麦芽糖吗?有,有。姑妈立即转身进到里屋,很快抱出一个瓷坛子——呀,就是它,小时候去姑妈家,最让我嘴馋的就是装在瓷坛子里的麦芽糖。我试探着问,姑妈,您怎么把瓷坛子藏起来了,不就是几块採嘛?姑妈笑了笑,我哪里是为了几块糖,要不是被我撞上,这瓷坛子差点就让你姑父卖给一个货郎了,八十块钱……

八十块不少了,您怎么不卖呢?我顺着姑妈的话问她。

我也想换八十块钱,可这坛子是个念想,它是我祖母的陪嫁,我出嫁那天,祖母左看右看,就选了它给我……姑妈不经意间,竞说出了这个瓷坛子的来历,看来我那个淘古玩的同学说的是真的。于是,我鼓足勇气说,我今天来是……

不想偏偏这时,跑进来一个小男孩,看见放在地上的瓷坛子,伸手就要去里面抓。姑妈连忙护住,很舍不得似的,挑了几块小的给他,典他说,你表叔是难得的稀客,这糖留给他吃,好吗?我这才知道这是姑妈的亲孙子。姑妈挑出一块大的麦芽糖,递给我,问,华儿,你刚才说你今天来是

我再也没有勇气说出心中的话了,我说,我今天就是特地来看您的。姑妈又乐得合不拢嘴了。

吃过饭,该回城了,没想到姑妈抱起那个瓷坛子说,你喜欢吃麦芽糖,就都带回去吧!

可是……可是这瓷坛子……

也给你带回去!

我从姑妈手中抱过瓷坛子,然后,掏出一千块钱,强行塞到她手中。

返程途中,我接了一个电话,是那个淘古玩的同学打来的。但我很果断地回绝了他,因为我抱在怀中的不再是价值不菲的瓷坛子,而是我家的传家宝。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听说“我”要去看姑妈,父亲从“惊讶”到“髙兴”的反应说明“我”以前从没想过要去看姑妈,侧面表现了“我”的忘恩负义。
B.第二段插叙“我”去淘古玩的同学家的事,特别强调了釉色淡青的瓷坛子,补充交代了“我”对古玩的爱好,为下文情节的发展作了铺垫。
C.“转了几圈儿”“用衣袖擦了又擦”“转身给我倒水”“问我喜欢吃点什么”等动作和语言描写,表现了姑妈见到“我”时的激动、欣喜。
D.小男孩突然跑进来抓糖吃,姑妈护糖哄他的言行更显她对“我”的偏爱,让“我”没有勇气说明来意,故事情节在此发生转折。
E.抱过瓷坛子后,“我”强行塞给姑妈一千块钱,这表现了“我”既想补偿姑妈,又想心安理得地把瓷坛子转卖给淘古玩的同学的笈杂心理。
【小题2】小说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请列举两个例子并简要分析。
【小题3】姑妈家那个瓷坛子在小说中反复出现,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小书店的微温

汤世杰

①总以为书店是坚硬的现代生活中最后的一点柔软,散发的虽只是一点微温,到底也能让人在风雪旅程中驻足小憩,打量打量来路去程,暖暖身子后重新上路。不料连书店也在悄悄变硬变冷了。至今还能秉持自己的兴趣爱好,开一间小小书店不全为赚钱的,还有几人?据说在域外,开间小书店怎么都是一种浪漫:无论城市角落还是偏远小镇,一间摆满书籍的小书店,一个戴深度近视眼镜、学究味十足的男老板,或一个风韵犹存热情开朗的女店主,加一只躺在书架下的狗或蜷卧在书堆上的猫,走进去会顿生平和喜乐之心,翻翻书聊聊天,喝杯咖啡,即或不买,也能为日后留下些须念想。如今我们的城市里,是难看到那样的书店了。能去的书店总是大得惊人,小而微温的小书店,早成了绝世风景。大书店动不动就叫“城”啊“海”的,走进去像超市,书成摞成山成海,让人呼吸急迫心存恐惧,缺的恰是亲近的欲望。也难怪,阔绰的大书店彰显的是企业家的霸气和魄力,惟小店才处处透露着主人的志趣心性。一大一小间,流散的何止是那点优雅的微温!

②近日翻看杂志,得知外国电影里倒是常常出现书店的,当然是小书店。或作为故事背景,或情节都在书店里发生,无论人物多少,书才是那部电影的真正主角。国产电影里有的是深宫大院宾馆酒楼,倒很少见到书店。黄磊刘若英的《似水年华》算是有心了,青幽的小镇,老旧的乡村图书馆,虽不是书店,老少两代人默默照料着的,倒尽是些线装书。深深庭院里间间屋子都是书,工作间不算宽敞,人也只能在书架间的窄巷里穿行;早晨,木门在古典的吱呀声里打开,阳光便急急地涌进去,温暖那些躺在书里的伟大灵魂——我就不明白,同是书山书海,现代大书店为什么总让人感到压迫,闻不到些许书香?

③读书人,谁没进过一两家小书店呢?大书店老板是从不露面的,雇请的卖书人也不会跟你聊书——他们关心的是利润,不是书。小店就不同了,店主多爱书成癖,喜欢跟读书人称兄道弟,交朋友。上世纪80年代末,省图书馆门口有间小书店,年轻的店主原就在图书馆工作,执意在那里开书店,图的大约是到图书馆来的人,都进他的书店看看。我去买过几本书,就算相识了,路过时都会进去坐坐。日子一长,有时将近午夜,他会突然来家造访,不经意间说起还没吃晚饭,好歹煮碗面条,卧俩鸡蛋,他狼吞虎咽连称好香。有晚他又来了,说急需两千块钱周转。我虽收入有限,还是借给了他。他怕我不放心,坚持留下借条,发誓还我,最终没是没还——也不知是忘了还是经营不好,囊中羞涩。小书店不久关门大吉,他也从此再没音信。不管是躲债逃亡,还是已另谋高就,发达了,想起来心里总有些惆怅,为他,也为他那间书店。另一间小书店开在图书馆斜对门,一来二去,跟店主也熟了。至今记得小伙子姓杨,人长得帅,怎么想起要开书店我没问过,只觉他温雅率性,开口就一脸的笑,和气。小店本来就窄,他还苦心挤出个角落,置上一几两椅,供爱书的人来了喝茶,看书,聊天。有时问起有什么书没有,他就到处去找。几年下来,也帮我找过好些书。这间小书店后来也歇业了,换了新店主,卖起了时装。问原来的店主哪去了,新店主说鬼晓得。从此再没见过他,倒怪想念的。

④小书店就这样一个个消失,店主人也再不见踪影,就像书籍的命运。偶尔想起,尽管不知眼下他们境况如何,倒始终对他们心怀一点敬意,毕竟留给我的是一点温婉的记忆。前不久听说闹市又开了一间小书店,很有特色,我远远跑去,心想说不定能碰到老朋友呢,一看却不是。书倒真有品味,一气买了二百多元钱的书,像还了一笔拖欠多年的旧帐,钱花得舒坦。店主也是个年轻人,矮矮胖胖,临走时说也没名片,手写了名字和电话给我,说要什么书尽管告诉他。我虽有些遗憾,倒也愿意权将新知当故交,惺惺而别。眼下市场风急浪大,有勇气开小书店的人,一如独自划一条小舢板跟狂风恶浪较量,毕竟越来越少了——书出得越来越多,书却眼见着正在现代浮华中悄悄退场。谁知这间小书店能撑多久呢?矮胖的店主人会不会是我见过的最后一间小书店的主人?

(《文汇报》)

【小题1】文中第一句话提到“坚硬的现代生活”,其中“坚硬”的含义是__________。
【小题2】第②段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第③段画线句中,作者“惆怅”的具体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下列对文章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
A.小书店让人留恋,是因为小书店的主人待人亲切,客人可以在小书店喝茶聊天。
B.虽然大书店给客人提供了充分选书的自由,但人们却总感到压迫,闻不到“书香”。
C.文中提到“我”“好歹煮碗面条,卧俩鸡蛋,……我虽收入有限,还是借给了他。”表明我对小书店主的慷慨大方。
D.大书店的老板都是只关心利润、不关心书的人,所以让人难以亲近。
E.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小书店的主人不得不放弃对书的志趣心性,另谋出路。
F.文中提到和三位小书店主人的交往,除了那位借钱不还的,“我”对其他的小书店主人都始终“心怀一点敬意”。
【小题5】第④段中画线句的意思前后是否矛盾?为什么?
【小题6】面对图书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和电子商务的冲击,如果你要开一家实体“小书店”,你会怎么做?请写出两条切实可行的措施,并简述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