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2018·新课标Ⅱ卷)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降水序号
降水历时(天)
降水量/mm
汾川河洪峰情况
1
2
53.0
无明显洪峰
2
4
80.3
无明显洪峰
3
5
100.1
无明显洪峰
4
2
73.2
无明显洪峰
5
2
90.7
洪峰流量346m
3
/s
6
2
54.4
洪峰流量1750m
3
/s
【小题1】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
A.减小降水变率
B.减少河水含沙量
C.增加降水量
D.加大河流径流量
【小题2】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原因是此次降水
①历时长 ②强度大 ③下渗少 ④植被截流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小题3】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
A.河床
B.沟谷
C.裸露坡面
D.植被覆盖坡面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9-12-25 01:43:4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读水土流失关联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关于水土流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是自然地理环境的统一变化过程
B.仅指土壤的侵蚀过程
C.它包含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等各方面的变化
D.水土流失受地形、气候、植被、土壤等因素制约
【小题2】黄土高原地区由于植被遭到严重破坏,致使水土流失严重,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该实例体现( )
A.环境要素与地理环境总体特征一致
B.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
C.一个区域的变化影响到另一区域
D.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
同类题2
黄河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但其身体上也存在许多“病症”。读下图,有关黄河各河段“病症”的主要成因及“药方”对应正确的是( )
①“大量脱发”- 气候寒冷干燥 - 修筑
②“动脉阻塞”- 过度放牧与垦殖 - 建立自然保护区
③“腹泻”- 地表植被破坏 - 退耕还林、还草
④“脚肿”- 泥沙淤积 - 疏浚河道、加固堤坝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同类题3
下列内容之间的因果关系不正确的是
A.粮食单产不高→干旱加重
B.毁林开荒→水土流失
C.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
D.水土流失→肥力下降
同类题4
黄土高原是我国唯一水土流失的地区。
相关知识点
区域地理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