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内蒙古高原与河北北部山地交界处的塞罕坝,春季多大风,历史上曾是皇家避暑狩猎之所,后因掠夺采伐和连年山火变为荒山秃岭。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重视国土绿化。1962年,塞罕坝林场从1000km之外的黑龙江孟家岗林场运来树苗栽种,但成活率极低。随后,林场采用高床育苗(下图),使树苗成活率明显提高,栽种过程中发现南坡的成活率相对较低。经过50多年的发展,塞罕坝的森林覆盖率从1962年的12%提高到如今的80%,当地的小气候得以改善,霜冻发生的频率显著减少。
青海省共和县塔拉滩以戈壁沙丘为主,是黄河上游风沙危害最严重地区之一。2011-2017年,塔拉滩地区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建成数十个光伏企业集聚的产业园。光伏产业发展促进了生态改善,植被不断恢复,沙丘移动明显减缓。但植被恢复对光伏发电效率产生了不利影响,为此园区引入牧羊业,形成了良性循环。
下表为我国新疆(土地总面积166. 48万平方千米)荒漠化情况统计数据表。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荒漠化土地形成因素(万平方千米)
水蚀
风蚀
冻蚀
盐碱化
12.53
83. 93
5.24
9. 398
位于河北省承德市蒙古族自治县境内的塞罕坝,平均海拔1500米,年均气温-1.5℃,极端最低气温-43.3℃,年平均均积雪日数169天,年平均均6级以上的大风日数47天,年平均无霜期仅72天。
历史上的塞罕坝曾经水草丰美、森林茂密,是清朝著名的皇家猎苑。随着历史的推移,由于连年战争等原因,这里的植被遭到破坏,土地荒漠化严重。到20世纪50年代,这里的原始森林已荡然无存,成为风沙蔽日的茫茫荒原。1962年,塞罕坝设立机械林场,林场建设初期,造林成活率不足10%。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这里建起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场,森林覆盖率达到80%,加上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浓郁的满蒙民族风情,形成了国家一级旅游资源。1993年5月经原林业部批准,建立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这是华北地区面积最大、兼具森林草原景观的国家级森林公园。下图示意塞罕坝林场及其周边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