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目前,养老保险还是省级统筹为主。全国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虽然达到4万多亿元,但是省与省之间不平衡,有的省份养老金结余较多,有的省份已面临支付困难。全国统筹,有助于实现互助共济,均衡地区养老负担畸轻畸重、增强养老保险基金抗风险能力,对建立人工成本公平的企业竞争环境、形成顺畅流动的劳动力大市场,也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需要指出的是,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统筹基金,更需要统一制度、健全管理、规范技术,这就需要多方面的协调推进。

(摘自人民日报《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如何加强》)

材料二:

(注)老年抚养比是指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中老年部分对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用以表明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要负担多少名老年人。老年人口抚养比是从经济角度反映人口老化社会后果的指标之一。

材料三:

老年人具有高患病率、高伤残率、高医疗利用率的特点。因此,在建立面向整个人群的医疗保险制度的同时,有必要为老年人制定有关政策,以保障老年人医疗的基本需求。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退休人员的养老功能基本上由单位和家庭承担。我国“入世”之后,企业不仅面对国内竞争,而且面对国际竞争,企业中的“小社会”功能一定要向社区转移。老年人口中的大多数已从过去的劳动岗位上退下来,活动范围圈在缩小,因此社区成为老年社会活动的基本领域。社区养老服务包括提供家务劳动、医疗保健、老人护理,兴办老年食堂、托老所、法律咨询站以及文体设施等。面向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多功能、多形式的系列服务,努力做到老年人的小事不出家门,难事不出居委会,有些大事也不出街道。

老龄产业就是指由老年消费市场需求增长带动而形成的产业,它包括所有有关满足老年人特殊需求的生产、经营、服务等设施和经济活动。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老龄产业尚未完全开发,企业经营者对老年消费市场需求攀升反应比较迟缓,政府部门对此也还没有相应扶持引导政策。但我们应对老龄产业的发展持乐观态度。

(摘自中国产业网《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材料四:

开展面对老龄化社会的教育,医学教育要兼顾人口老龄化的特殊性,在医学院校、护士学校的课程中增加有关内容,使医务工作者系统掌握老年人身心健康和疾病特点。同时要培养一批适合社区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全科卫生工作者,为包括老年人在内的社区成员提供初级医疗保健服务。

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除了加快经济发展、实现物质养老外,也必须重视文化养老。发展老年文艺事业,是推动文化养老的一个重要方面,以文艺的形式对老年世界和人生进行诠释,寻找人类存在和人生发展的根据和意义,将使老年人精神世界得到滋养、情感得以升华、心灵得到安抚。

(摘自中国产业网《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小题1】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前实行的省级统筹为主的养老保险,存在地域之间的不平衡,有的省份养老金结余较多,有的省份已面临支付困难。
B.全国统筹,有助于实现互助共济,均衡地区养老负担畸轻畸重、增强养老保险基金抗风险能力,但并不适合中国国情。
C.材料二的图表显示,从2005年至2015年,老年抚养比呈现逐年增长态势,2015至2050年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D.材料二的图表显示,中国的老龄化问题将会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来,警示中国在养老问题上必须及早拿出相应对策。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医学教育要适应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在医学院校、护士学校的课程里增加与老年人身心健康和疾病相关的教学内容。
B.社区面向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多功能、多形式的服务,使老年人的小事不出家门,难事不出居委会,大事也不出街道。
C.国家应该培养一批适合社区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全科卫生工作者,专门负责老年社区成员的初级医疗保健服务。
D.老年文艺事业应该成为养老事业的组成部分,只要让老年人欣赏老年文艺作品,就能使他们升华情感、完善道德。
【小题3】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应对老龄化问题的对策。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0-17 09:02:2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桃源人家
侯发山
据从老庙回来的驴友讲,那里山高,植被好,一条小河清澈见底,空气格外清新。二三户人家,民风淳朴,吃饭、住宿,都还不收钱……晓晓就心动了,打算去一探究竟。周六,她搭乘早班车出发了,两个小时后抵达镇上,然后转乘当地的面包车进山了。公路虽不宽,却是平整的水泥路,并不颠簸。面包车跑了一个多小时,终于把晓晓运到了目的地。
一下车,给人豁然开朗的感觉。这里像个盆地似的,四周都是高低起伏的山峦,有的山峰似莲花,有的像乌龟,有的如骆驼。山坡上深绿、嫩绿、浅绿,层层叠叠,郁郁葱葱,像是给山坡披了一件绿色的披风。山风扑面而来,夹杂着花香、果香,还有玉米的芬芳。晓晓闭上眼睛,贪婪地呼吸着,呼吸着。往那些树丛中间瞧,隐约可以看到石头砌就的房子,无疑,那是农家院落。除了各种鸟呜,还有鸡鸣犬吠的声音,并不热烈。公路下面的沟里,便是小河。河水蜿蜒,不知道源头在哪里,更不清楚要流向哪里……好一个世外桃源啊!晓晓忍不住感慨道。
日头爬到了半空中,毫不吝啬地发出火辣辣的光芒。晓晓擦拭了一把额头的汗珠,完全是下意识地,沿着弯曲的小路来到小河边。
山谷狭窄的地方,汇集了一汪水,碧绿碧绿的。晓晓瞬间就后悔没有带泳衣。她环顾左右,四下看了看,不见一个人影。她急慌慌脱掉衣服,钻进了水里,鱼似的自由自在地游起来,感到一种彻骨的清凉和说不出来的舒服。
晓晓仰躺在水面上,两手大鹏似的展开,轻轻地划着水。在来之前,她上网搜了一下“老庙”的来历,老庙又名玉仙圣母庙,玉仙圣母就是王母娘娘,她老人家曾在这一带养蚕纺丝,后人修庙纪念,时间久了,这地方便成了“老庙”。晓晓想,当年王母娘娘的七个仙女是不是在这地方洗澡的?七仙女的衣服是不是在这里被牛郎偷走的?想到这儿,晓晓睁开眼睛,猛然看到山坡上一个男人盯着自己,晓晓“啊”地一声惊叫起来。那个男人也像是被惊醒似的,摇头晃脑,又唱又跳走远了,一边走一边把自己的一只鞋子甩到了山沟里,那样子倒像个神经病。晓晓回过神来,急忙从水里出来,顾不得身上湿淋淋的,忙把衣服套上,心跳才恢复正常。晓晓在水池边坐了会儿,湿漉漉的头发已被日头给晒干了,她便沿着山坡上的小路往上走。她不敢在河沟里久停,她怕那个疯子杀个回马枪。
时间已经过了正午,晓晓打算到一户村民家里讨点吃的,主要的是打听一下疯子的事情。晓晓就近寻到一户人家。院子里有棵皂角树,有些年头了,树干怕是两三个人合抱不住,树冠遮天蔽日,整个院落散发着阴凉。三孔窑洞。院落里有个石桌子,周边是石头凳子。一个篱笆围起来的菜园,一畦一畦的,有西红柿,有豆角,有黄瓜,还有一些,晓晓叫不出名字,花红柳绿,热热闹闹,很是养眼。家里只有老夫妻两个,看到晓晓,笑盈盈地迎上来,像是多年不见的亲戚来了。老大娘说:“城里来的吧?闺女,吃饭没?想吃啥大娘给你做。”山里人真是热情!晓晓说:“大娘,我……鸡蛋面条吧。”
老大娘说:“好,这好办,想吃肉却难。”
“多少钱一碗?”晓晓紧跟着问了一句。她知道,有两个行当在交易前必须谈好价钱,要不然,人家说多少就是多少,一个是理发,一个是吃饭。
“说啥钱呢。”老汉笑了笑。
“就是,就是,多添碗水的不是?我们也没吃呢。”老大娘转身去灶间忙活了。
院子的角落有个灶台,老汉把锅放上,抓起一把干草燃着,再架上几根柴火,一阵噼里啪啦,火就慢慢起来了。
晓晓想了半天,终于鼓起勇气问道:“大爷,咱这个村是不是有个疯子?……”
听到晓晓的问话,老汉没加思索,顺嘴说道:“有,有。”
晓晓的心放到肚子里了。
老汉又问:“你见到疯子了?”
晓晓点点头忙又摇摇头。
老汉说:“没事,见到了也不用害怕,这个疯子不打人,不骂人,整天就会疯疯癫癫地瞎唱。”
返程时候在路边等车时,遇到一个当地村民,是个中年汉子。晓晓打听那个疯子的事情。中年汉子的说法跟那个老汉几乎一模一样。
晓晓彻底放心了。
好多年后,晓晓带着老公和孩子又到了老庙。在老汉家打点午餐的时候,晓晓装作无意间提起了那个疯子。老汉回忆半天才想起当年的事。当然,他没有认出晓晓来。老汉呵呵一笑,说,那个“疯子”是他的儿子,不是真的疯。儿子无意间发现一个外地女孩洗澡,故意装疯卖傻的。
为啥子?晓晓怔了下,一时没明白过来。
老人说,他要不那样做,人家女孩怎么活啊?
一下子,晓晓心里边塞得满满的,暖暖的。
【小题1】小说第二段为什么对老庙进行如此细致的描写?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小题2】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1)日头爬到了半空中,毫不吝啬地发出火辣辣的光芒。
(2)晓晓点点头忙又摇摇头。
【小题3】“桃源人家”有多重意蕴,试简要分析。
【小题4】小说的结尾设置巧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舅爷
刘汀
(1)到死为止,舅爷都只是个光棍儿。
(2)舅爷的大部分人生都在和羊打交道,他是我们村从业时间最长的羊倌,前后加起来差不多有二十年,而他去世时,也才五十几岁而已。在我的印象里,他始终是那个样子:高个子,面目黝黑,牙齿发黄,粗大的鼻孔和嘴巴,说话时总带着一种嗡嗡声。这样的容貌,按说在农村来说也不算多么难看,可舅爷一辈子没正经恋爱过,更没结过婚,孤老一生。
(3)他只身到这儿来,没有户口也没有土地,是一个外人。在我家前面几十米,有一块空地,叔叔们在西边的荒地上脱了几千块黄土坯,晒干后运回村里,给舅爷盖了两间土坯房。大概就从这时候开始,舅爷才算真正进入了村里的生活秩序。
(4)不知为何,这栋新盖起的小房,两年之后就变得很破旧。窗户没有玻璃,是用塑料布封着的,但很快就露出许多大大小小的洞。屋檐上的木桩缝隙,有鸟雀和燕子做了窝,把白色和灰色的大便拉在上面,风吹日晒之后,看上去就有了日月侵蚀的意思。  
(5)放羊回来,把各家的羊赶回去,天已经黑透了,他再一个人生火做饭。偶尔,家里蒸了馒头或豆包类的干粮,母亲会让我们叫舅爷来家吃,他总是歪着脖子说不去,似乎很生气的样子。我们回去回话,母亲就说不吃拉倒,但饭后还是会让我们把干粮给他送一些。我们走进阴暗的屋子,舅爷端坐在土炕上,面前摆着桌子,桌上有一些咸菜,看我们进来,又是很不高兴地说:“怎么才来,我都等半天了。”
(6)他开始大口大口地吃饭,舅爷的饭量实在惊人,他一顿能吃七八个馒头。有一年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刚吃完午饭,舅爷突然笑眯眯地进了屋,从怀中掏出两块月饼给我和弟弟。母亲拦着说我们买了,你自己吃。舅爷说吃够了,这回吃够了,我买了四斤月饼,一口气吃了三斤半,实在吃不动了,这俩给他们吃。舅爷依旧抱起膀子,咧着嘴似笑非笑,看着我们啃食月饼,眼神里有一种温情。  
(7)九几年的时候,村里面的羊突然多起来,羊倌的放羊钱也水涨船高。那两年大概是舅爷生活最滋润的日子,他甚至找电工,从外面的电线上拉了一根线,给自己的小屋接了一盏十五瓦的电灯。舅爷还买了一台黑白电视机,但抱回去后却没有人影,一片雪花。一群孩子跑过去看电视,看了一会儿屏幕上的雪花,听了一会儿哗哗声,就厌了,四散而去。可舅爷竟然能大半宿大半宿地盯着雪花看,好像他能从那儿看出了天线接收不到的故事一样。
  (8)牛羊越来越多,他的收入却越来越少,许多人家的羊群过百之后,感到雇一个羊倌太亏了,便两三家合伙,一家一天自己放羊。很快,那根从空中横拉出来的电线,因为没交电费又被收了回去,那栋越发破败的孤独的小屋,重归黑暗和荒寂。
  (9)第二年的大年初一,我们去给他拜年。他的屋里冷极了,似乎好几天都没有生过火,我看见土炕上堆着两床露出棉絮的被子。炕的另一边,盆里有一坨冻僵的黑面团,另一个盆里是冻着冰碴的碎酸菜,看不到一点肉星儿;一个盖帘儿,放着十几个饺子。我们觉得自己身上新做的衣裳,和屋子里的气氛很不对劲儿,扭扭捏捏着转身要走。“等一下,”舅爷叫住我们,然后从炕席底下摸出一把钥匙,打开炕尾的一个小箱子,手在里面摸了半天,掏出一把块儿糖,给每个小孩两块,自己也剥开一块丢进嘴里,说:“吃吧,可甜了。” 说完又钻进被窝里,却没睡,眼睛盯着房顶。我们觉得无聊,赶紧出来。大街上,满是红红绿绿互相串门拜年的人,大家递着烟,说着祝福的吉祥话,偶尔有爆竹声从某家院子或小孩子的脚边响起,在空旷干冷的天空里灰飞烟灭。走出他的院子时,我心里酸酸的
(10)我不知道舅爷是哪一天死的,只是仿佛某一次放假回家,他那栋破旧的小房子换了主人。有人家买下了它,推倒,重新盖起砖房,垒高院墙,开辟菜园子,打下水井,又一户普普通通的农家院就此诞生。舅爷没了,他存在的痕迹也没了,彻底从这个世界上消失。因为不属于家族的人,他的坟不能进祖坟,只能找一处偏远的山坡埋掉。他死了,我不觉得是死于身体上的病。我无法想象在离去的那一天晚上,躺在破旧的、满是土味和烟味以及腐烂的衣服味的炕上,舅爷想过什么;我也无法想象他是否流过眼泪,是否伤过心;我甚至无法想象他作为一个人该有怎样的悲欢离合……
(11)他永远一个人面对着此起彼伏的群山和旷野,无论生前还是死后。
(12)我越来越感到,他所面对的那些孤独,那些空落落,多多少少也是我们终将要面对的。
(有删改)
【小题1】第(9)段末说“走出他的院子时,我心里酸酸的”,为什么?请分析原因。
【小题2】结合材料,简要分析舅爷的形象。
【小题3】赏析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
【小题4】请探究文章结尾两段的作用。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夜游者

李雪峰

①村庄的夜晚是沉静的,但村庄的夜晚又是绝不死寂的。
②十七八岁的时候,我还生活在村庄里,像所有人的青春一样,年轻的夜晚总是让我们感觉到枯寂和难挨。那时,我们这群髭须初黑的年轻人,为了挨过这难熬的村庄寂寂长夜,要么一群人扎堆儿睡觉,要么就吵嚷着抢揽夜里看青的差事儿,扎堆儿睡觉是一群人猫在一起说话,看青,是给自己争取到一个夜晚里可以在村庄外野天野地飘忽来飘忽去的机会。
③在给村庄看青的那些夜里,我喜欢提着长长的手电筒在庄里庄外踢踢踏踏地走来走去,在这样夜游神一样的巡逻中,我常常看见许多白天难得一见的动物,有时是一条蛇,它长长的身体扭几扭,便滑进了田埂旁的草丛里。有时是几只鬼头鬼脑的猪獾,它们听到我的声音,马上就扑扑通通一阵乱响,从庄稼地里惊慌失措地逃窜而去。甚至有时是几头野猪,或者是一两头草鹿。有几次,我甚至看到了几颗流星,它们从中天的天幕上倏忽滑落,我甚至听到过流星滑落时的一种声音,那种声音隐约、尖细,就像长长哨音的尾段。
③在夜晚我最多遇到的还是村庄里的一些老人。尤其在月光如水的皎洁深夜,在村庄外的野地里,或者在村头的大路上,我常常和一两个孤独的老人不期而遇,他们有的是抄着手佝偻着腰身在夜晚里踌躇而行,有的则是满腹心事的样子,一个人拖着自己蹒跚的瘦弱影子,缓缓地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我遇到过村南大柳树下的四大爷,他在夜晚总是在庄北的山脚旁晃荡,他老迈瘦弱的身子甚至踏不出一丁点儿的脚步声。还有那白发稀疏,一脸苍凉的六根爷,他总是在庄南的坟地旁,有时停下来抬头伫伫地仰望头顶的星星或月亮,有时轻轻地长叹几声或者轻轻地咳嗽。
⑤我思谋不明白这些老人为什么喜欢在夜晚的深处这样一夜一夜地晃荡,但我却并不打扰他们,任他们在这冥寂的静夜深处默默地夜游。有时蹲在守青的窝棚里,我也忍不住一个人反复揣度,他们如此寂寞地在村庄里夜游,是在怀想他们自己已经过的年轻时光,还是在搜寻他们已逝岁月的影子?是人生暮年的一种不甘,还是灵魂对短暂生命的一种垂危挣扎?是对自己曾经生活场景的一种追溯,还是对曾经流年的一种缅怀?是的,他们毕竟老了,他们在村庄四周的田野里劳作了一辈子,他们曾经那么孔武地在村庄里朗声大笑或者破声号啕过。也曾经在村庄里主宰生活过或卑微屈服过。但一切都离他们远去了。除了在这空旷无人的深夜一个人静静地怀想,他们还能做些什么呢?
⑥他们让我感到了一种生命的苍凉,也让我对夜晚深处形影相吊的蹒跚怀想充满了怜悯,我知道,在所有的村庄里,在所有村庄冥寂空旷的深夜里,都有这样的老人在默默地夜游着,在惆怅而忧伤地一个人静静怀想着,他们是村庄时光中的一种轻叹。他们是生命在岁月申的一种无奈,他们是灵魂飘荡出的一缕惆怅。
⑦我一直默默怜悯那些在夜晚深处寂寂漫游的村庄老人们,直到有一天夜晚,当我满腹心事下楼去街上散步的时候,我才蓦然清楚,那是多么幸福的一种寂寞夜游啊,他们的前边,是自己生活了一辈子的村庄,他们的身旁,是他们春种秋收了一辈子的小路和田塍,吹拂他们的,是他们熟稔了一辈子的乡野夜风,在这样皎洁的月夜里静静夜游,村庄、田野、山风、河流,都是他们细细咀嚼与回想的真实场景,夜游的夜晚一切都是属于他们自己一个人的。月亮、星子、流萤、虫鸣,一直都是他们苍老心灵中永恒的生命幕布。而我们呢?浮萍一样被生活的风左右着,从一个小区到另一个小区,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甚至从一块大陆到另一块遥遥远远的大陆,假若有一天我们苍老到需要用回望或回忆支撑心灵与生命的时候,有哪一条街道可以让我们静静地散步,有哪一种场景可以给我们的灵魂以抚慰,有哪一种生活的熟稔可以让我们面对已经不多的岁月却显得从容而沉静?
⑧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还能拥有一个属于他自己的村庄,也说不清楚还有多少人能在自己的故乡的月夜里一个人气定神闲地静静踱游,甚至说不清楚,还有多少人能在一个浮躁的岁月里,能让自己的思绪在故乡的山野问默默地踌躇,但我一直梦想着,当我苍老年迈的时候,就让我卷起一生漂泊的沉沉行囊,拍落我满身的仆仆尘埃,在冥寂的月夜里,沉入到故乡的小路止去,沉入到老家的田塍上去,让湿润的夜风轻轻抚摸我,让唧唧的虫鸣一声声唤醒我,让氤氲的夜露缓缓淘洗我,让我披着月色和星光,从容地怀想着,静静地在夜色里溯时光远去。因为夜晚是最沉静的时光,因为村庄是最接近泥土的地方,因为泥土是生命唯一永恒的归宿。
(选自2010年第1期《散文》海外版,有删节)
【小题1】联系全文,作者为什么说“村庄的夜晚又是绝不死寂的”。
【小题2】怎样理解“那是多么幸福的一种寂寞夜游啊”一句在文中的含义。
【小题3】①简析作者对夜游者的感情变化。
②试从内容和语言角度对第⑧节作简要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6年,全国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15676.7亿元,比上年增加1506.9亿元,增长10. 60/,增速较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11%,超过欧盟15国2.08%的平均水平。

《公报》中数字的变化,呈现我国科技经费投入力度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稳步提高的趋势。同时,基础研究经费投入持续攀升,5. 2%的占比让人眼前一亮。我国研发投入再创历史新高,得益于政府的引导和政策环境的不断优化,中央财政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力度,双创的开展也激发企业研发的积极性,研发经费保持较高增长。基础研究目前依靠政府投入特别是中央财政投入,从而取得较高增长速度,目前,中央财政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力度已高于美国联邦政府。研发经费投入超过千亿元的省(市)有6个,分别为广东、江苏、山东、北京、浙江和上海。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省(市),分别为北京、上海、天津、江苏、广东、浙江、山东和陕西。

但与美、英、法等发达国家15~25%的占比水平相比,我国5.2%的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尚有差距。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增长还需引入社会资本,改变中央财政投入为主的局面,建议北京、上海等科技、财力基础较好的地方政府,以及有实力的行业或领先企业如华为等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力度。

(摘编自《解读(2016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科技日报》2017年10月10日)

材料二:

注:“规上企业”为规模以上企业的简称。

(摘编自《我国科技实力实现历史性跨越》,《人民日报》2019年8月5日)

材料三:

直至10年前,美国人还在诬蔑中国输美商品的生产线为“血汗工厂”,因为那时中国出口商品主要来自劳动密集型的企业。现在,美国的反华政客则集中诬称中国“偷窃美国知识产权”“强迫技术转移”。这其实反映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国力、产业结构和科技水平从量变到质变,已经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中国SG通信技术等领域已经处于当今世界的领先地位。

中国对科技创新的投资不断提高。2018年,中国对科技创新的投资约占GDP的2.18%,可以说已经接近发达经济体的标准了。随着中国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今后对科研投入的比例不容小觑。中国的知识工人数量在增加,2018年,中国有860万名大学毕业生,中国每年培养出来的工程师数量要大于世界主要经济体的总和。对外开放促进中国科技创新,在中美经贸谈判过程中,多名中方代表都能流利使用英语,他们显然对美国社会和美国文化有一定的认知。相反,美方主要代表却不能用中文进行交流或表达。在美国挥舞“贸易保护主义”大棒的当下,中国对外开放的水平反而在提升。

中国科技创新具备特殊优势。与前苏联不同,中国的许多创新成果并不是直接用于军事用途,而商业用途的科研成果又满足了市场需要,刺激了经济增长,反过来又全面提升整体国力。中国政府还积极制定了科研的规划,并采取政策倾斜或参与孵化等方式来扶持创新,宏观调控作用显著。相反,财政状况和对社会资源协调能力等方面的短板使得美国较难与中国政府的能力比拟。在未来一个历史时期内,中国创新科技的继续发展是可期的,可持续进步的领域和空间也很宽。

(摘编自吴幼珉《中国科技创新靠啥赢得不竭动力》,《环球时报》2019年8月8日)

【小题1】下列对“我国科技经费投入”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呈现投入力度加大、投入强度稳步提高的趋势。
B.基础研究经费投入超过欧盟15国平均水平。
C.需要引入社会资本来增加基础研究经费投入。
D.全社会研发经费中企业资金投入超过七成。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总体来看,无论是研发经费投入总量还是投入强度,全国差距较大,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都为东部沿海省市。
B.改革开放以来,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增强,在技术创新方面有很大提升,企业这支生力军正在迸发出更加强劲的创新创造活力。
C.新产品是创新最直接的产物,其销售收入的增长,反映出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科技创新日益成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
D.有了持续高强度的研发投入,中国科技水平从量变到质变,进入新发展阶段,5G通信技术等领域已经处于当今世界的领先地位。
【小题3】请结合材料,分析我国科技实力实现历史性跨越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