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8年12月8日凌晨2点24分,嫦娥四号发射成功,踏上了奔赴月球背面的征程。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顺利着陆月球背面预选区域。嫦娥四号任务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了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首次实现了月球背面同地球的中继通信,在嫦娥四号35天的任务中,“鹊桥”中继星连续提供对地、对月中继通信服务,我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突破多项关键技术。    

嫦娥四号探测器落月以来,完成了中继星链路连接、有效载荷开机、两器分离、巡视器月午休眠及唤醒、两器互拍等任务。“鹊桥”中继星在距离月球6万公里的轨道上实现了对地、对月的中继通信服务,国内外多个深空测控站连续跟踪中继卫星,中继星成为名副其实的“鹊桥”。

2019年1月11日16点47分,嫦娥四号着陆器与玉兔二号巡视器,在“鹊桥”中继星支持下顺利完成两器互拍,这标志着嫦娥四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嫦娥四号工程任务圆满完成后,嫦娥四号任务将转入科学探测阶段,着陆器和巡视器将继续开展就位探测和月面巡视探测。

(摘编自环球网百家号,2019年1月11日)

材料二

科学家介绍,嫦娥四号登陆的南极一艾特肯盆地直径约2500会里、深13公里,是太阳系已知的最大、最深、最古老的撞击坑。国家航天局11日公布了一批嫦娥四号经过“鹊桥”中继星传回的影像。其中一张360度全景图,是在玉兔二号驶上月面后,由着陆器上的地形地貌相机环拍的80张照片拼合而成的。从这张全景照片上可以看到嫦娥四号着陆在许多小环形坑中间,相当惊险。附近就有一个直径约20米、深度约4米的环形坑。崎岖不平的地形为玉兔二号的路线规划造成很大困难。

由于潮汐锁定,月球绕地球公转与自转的周期相同,因而地球上只能看见月球正面,人类拥有太空探测器之前,月球背面一直是神秘世界。越来越多的环月探测器显示,月球背面与正面有很大不同:正面相对平坦,而背面崎岖不平,遍布坑坑洼洼的撞击坑。月球背面具有独特性质,嫦娥四号登陆的是从未实地探测过的处女地,或许能获得突破性发现。月球背面更为古老,对研究月球和太阳系的早期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摘编自新华网,2019年1月11日)

材料三

LND,全名月表中子及辐射剂量探测仪(简称粒子辐射探测仪),是嫦娥四号落月后第一批开机测试的仪器。这个神秘的仪器,在4块10厘米见方的电路板上,需要手工焊接几千个大小不一的芯片,并且要能经受住发射时的剧烈震动、着陆时的巨大冲击以及月表的高寒高热等严苛考验。这一中德合作的载荷探测仪,由基尔大学地外物理系罗伯特教授的团队研制,中方参与设备测试,双方共同拥有科学数据并开展科学研究。令人惊异的是,这个仪器仅用13个月就研制成功。研制过程中,中德双方共享了许多技术细节,如中方提供部分接口电路设计给德方,并被德方采纳,德方的一些设计同样也给了中方启发。

同时,搭载嫦娥四号升空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的整流罩涂装多了4个新标志。他们是嫦娥四号任务的外国合作方,提供了4个国际载荷。除了德国的粒子辐射探测仪之外,还有瑞典的中性原子探测仪、荷兰的低频射电探测仪和沙特的月球小型光学成像探测仪。

中欧在空间领域的合作,并非始于探月工程。早在2011年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时,中德就联合开展了 17项空间生命科学实验,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

去年在不来梅举行的国际宇航大会上,中国已经表示,愿意在嫦娥六号的轨道器和着陆器上,为国际合作伙伴提供10千克的载荷。这一表态赢得了欧洲航天局的高度赞赏。

(摘编自中国青年网,2019年1月12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嫦娥四号于2018年12月8日2点24分奔赴月球背面,35天后,其任务在“鹊桥”中继星的支持下取得圆满成功。
B.嫦娥四号任务具有划时代意义,它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了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巡视勘察、月球背面与地球的中继通信。
C.嫦娥四号借助“鹊桥”中继星传回的一张360度全景图,是由着陆器上的地形地貌相机环拍的80张照片拼合而成的。
D.在人类拥有太空探测器之前,人类对月球的认知有限,不过自嫦娥四号登陆月球预选区域之后,人类将有突破性发现。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嫦娥四号肩负多项重要使命,实现了我国在深空探测领域多项关键技术的突破,同时容也是中欧在空间技术领域开展技术合作的又一次成功尝试。
B.鉴于嫦娥四号登陆区域及着陆点附近的地形会导致玉兔二号的路线规划无法完成,嫦娥四号登陆对研究月球、太阳系的价值就无法凸显。
C.中德合作的载荷探测仪——月表中子及辐射剂量探测仪是嫦娥四号落月后首批开机测试的仪器,其具有抗冲击、耐高寒高热的特点。
D.“鹊桥”中继星架起了对月、对地中继通信的“鹊桥”,它的正常运转,使得嫦娥四号着陆器与玉兔二号巡视器顺利完成了互拍。
【小题3】联系文本,简要概括嫦娥四号探测任务的重大意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6-26 12:01:5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小题。
清水洗尘
聂鑫森
这是1966年深秋的一个夜晚,古城湘潭平政街“洗尘池”澡堂壁上的挂钟,宏亮地敲了九下。
按规定,澡堂营业到晚上八点就下班了,顾客早已走尽。工作人员也陆续回家了,只剩下浴池班班长于长生和小徒弟张庆在打扫卫生。几个大池子里的水都已放干,池底、池沿也都擦拭干净。原本浴池的顶端有几个雅间,现在紧紧地关着,里面放着木浴盆、小床、茶几,浴盆上安着冷、热水龙头。舍得花钱的顾客可以自己调节水温,可以洗过澡后舒服地躺到小床上,可以请人推拿按摩,可以喝一壶泡好的茶。但这个项目在几天前已经取消了,上级说,只有剥削阶级才有这些臭讲究!
于长生望着那些雅间,惆怅地叹了口气。
“张庆,关门吧,我们爷俩也该歇口气、喝口茶了,今晚轮到我们值班哩。”
张庆说:“好咧——师傅。”
两个人刚走进店堂,从外面急匆匆走进一个人来。四十岁出头,脸黄而瘦,额头上还有血迹,目光散乱,步履踉踉跄跄,身上的衣服很破旧,特别是膝盖那个地方磨损得很厉害。
张庆吆喝一声:“喂,下班了,明日再来!”
那人惊悚地收住脚步,小声说:“我……好多日子没洗澡了,是否可以……”
于长生几步走上前,把来人上下打量一番,然后说:“您啦,请!”
张庆觉得很意外,不是下班了吗?
于长生对着张庆一扬手,吼道:“关门!”
张庆忙答应:“是,师傅。”
“开雅间,把锅炉烧起来,让客人好好洗个澡!”
来人说:“师傅,我……没带这么多钱。”
于长生说:“放心,还是五角!请您先去雅间稍等一会,我去沏壶茶来。”
张庆关好门,又去打开一个雅间,再一溜烟去了锅炉房,不久便听见鼓风机吼叫的声音。
又过了一阵,于长生端着一壶热茶和一个有盖的茶杯,走进了雅间,并顺手带关了门。
来人慌忙站起来,说:“师傅,叫我如何感谢您!”
“坐!快坐!我认识您,您是成龙中学的校长齐子耘先生,我的二儿子就在贵校读高中。我曾在家长大会上见过您。我叫于长生,活到五十岁倒真的糊涂了,有文化的人忽然都有罪了,怪事!”
齐子耘没有答话,眼睛里闪出了泪光。
“我二儿子昨天回家时,说是参加了什么批斗会,被我用木棍子狠揍了一顿,打得他鬼哭狼嚎,保证再不去胡来了。”
齐子耘小声说:“也不能怪他们。他们太年轻……”
聊了一阵,张庆在雅间外高喊一声:“火旺——水热咧——”
于长生忙站起来,走到浴盆前,先打水龙头放水,白色的雾气立刻升腾起来。他不停地用手去试水的温度。这时节洗澡,水要热,但不要烫。
于长生关了水龙头,说:“齐先生,您先泡澡。半个小时后,我来给您推拿按摩。”
“不,不。我不配,也别连累了您。”
“我不过是个工人,还能把我怎么样?”
于长生走出雅间,顺手把门带拢了。
“张庆,过半小时,给我到隔壁的饮食店去买一碗馄饨来!”
张庆吃惊地望了望师傅,然后说道:“好咧。”
于长生到池子边搬了条板凳来,静悄悄地坐在雅间的门边。
约摸半个小时,于长生听声音就知道齐子耘洗好了,便立即推门走了进去。灯光下,他看见齐子耘的身上、手臂上,有一些红红紫紫的伤痕,便慌忙走上前,说:“您请伏在床上。这个项目早就取消了,但我要为您显一显手段。”
齐子耘伏趴在床上,于长生弯腰立在旁边,双手握成空心拳,开始在他的脊背上,小心地绕开伤痕,紧敲轻捶。
“痛吗?齐先生。”
“不……痛。”
拳头忽然停住了。于长生说:“齐先生,有句话不知当问不当问?”
“您问吧。”
“如果我猜得不错,您是从学校逃出来的?”
“是。”
“您受了许多罪,从您的目光里我看出您很绝望?”
“对。您说这日子怎么熬过去,罚跪、批斗、挨打、游街,没完没了的。”
“那么,我告诉您一句话,这个世界不可能总是这样,而且什么人都可以没有,独不能没有老师!您要咬紧牙挺住,为了许许多多的孩子,好好地活下去。‘天地君亲师’,这个道理是铁定的,假如连老师都不要了,这个世界也就完了!您说是不是?”
齐子耘的肩膀猛烈地抽搐起来,终于压抑不住,伤心地伏在枕上恸哭起来。
“齐先生,像我,还有和我一样的人,把孩子交给老师,心里感激得很啦。”
齐子耘挣扎着爬起来,揩干泪,说:“于师傅,我原本想好好洗个澡,就……现在,我要骂自己是个胆小鬼,是个不负责任的人!这个澡,把我洗明白了。”
于长生抓过一块大浴巾,给齐子耘披上,然后,对着他毕恭毕敬地鞠了一个躬。
门外,张庆一声高喊:“小肉馄饨——趁热吃哩——”
……
第二天上午,“洗尘池”门外的大街上,传来一阵一阵的锣声和惊天动地的口号声。
于长生和张庆从澡堂里跑了出来。
张庆说:“师傅,走在前面的是昨夜来洗澡的那个人。”
于长生说:“那是齐先生,齐子耘校长!”
他看见齐子耘挂着大牌子,敲着一面锣,从容地走着,脸色很是平静。他的目光又扫视那些戴红袖章的红卫兵,里面没有他的二儿子!
于长生忽然响亮地喊道:“‘洗尘池’有客人哟,里面请——”
(选自当代短篇小说集《失踪者》,凤凰文艺出版社2015年版,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于长生本已下班却偏要接待一位外观奇特的客人,并且要违反上级相关规定而用雅间招待,使故事情节再起波澜。
B.“白色的雾气立刻升腾起来”,表现出室内的温馨,又与室外极为寒冷的自然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
C.小说善于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内心,齐子耘“肩膀猛烈地抽搐”“伏在枕上恸哭”表现出了齐子耘饱受折磨后还能得到于长生关怀的感动。
D.小说语言简洁,情感朴实,作者通过明暗线交织的写法,生动地塑造了古城湘潭中市井人物群像,展开了一幅特殊历史时期人情世态的画卷。
【小题2】小说以于长生响亮的喊声作结,有何好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小题3】有人认为,小说中的张庆是一个多余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谈谈你的具体理由。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论述文,完成小题。
《百家讲坛》拉开了“文化奶妈”的时代
老愚
央视《百家讲坛》火爆后,文化传承似乎找到了一条通向罗马的捷径。本来是给闲人解闷的讲坛,成了普及经典文化的圣地。一批嘴皮子厉害的主讲人次第登场,于此扬名立万,跻身学者兼畅销书作家的行列,名利双收。
自余秋雨始,文化找到了他的“传教士”,“传教士”也先后找到了文化。很多人买名著经典,只是为了装点门面,并不如饥似渴地去读,而要等待“传教士”的出现。比如,于丹之于《论语》,刘心武之于《红楼梦》,易中天之于“三国”,孔庆东之于鲁迅著作。从普及文化的角度看,这样的现象令人欣喜。每一个讲解者都复活了一本书甚至一个领域,读者也经由他们的讲解,激起强烈的阅读经典的兴趣。在一个精神无指向的时代,他们“开辟”了一条文化传承之路。
一大批“文化传教士”的出现,改变了中国文化传播的方式。我把讲解者称为“文化奶妈”,把这种传承方式命名为“文化奶妈”式——就是得有奶妈吃了文化之草,再挤出奶汁喂养嗷嗷待哺的文化学童。
“文化奶妈”出现的原因很复杂,但大致可找到这么几条:一是几十年文化断层的滞后效应。急风暴雨式的中国革命,阻断了文化的传承,文化这根柔性的鞭子最终要抽在忽视敌视他的人头上。缺少文化的人群,总要寻求自己的文化之根。文化代言人应运而生。二是功利主义潮流汹涌,英语和金钱主宰社会的全面运行。中国的文字没有受到应有重视,文化自然无立锥之地。在中国人的民族特性逐步含糊之后,本能的文化需求不间断地反弹,造成脉冲式的局部文化热。三是长期与文化的隔离,大众阅读理解能力极度下滑,已经很难弄明白老祖宗的字意了。这就需要人把文化通俗化,导入大众之耳。四是缺乏耐心,渴求速成。效率主导了人的生活,即使润物细无声的文化,也得服从这个硬道理。我们已经没有时间体味先哲的精神情感,我们要的是结论,能让我们受用的东西。因此,文化方便面大行其道。
在这样的时代,我们要放声赞美奶妈的功劳。他们以自己的方式,传达出中国文化的魅力,使百姓愿意亲近文化。当国民阅读率持续走低的时候,有这样安慰国人的二手经典,当然不是坏事。
如果往深里思考,忧虑也不少。
已经出版的种种解释,都是个人化的探究与心得,毫无疑问,都在放大或缩小原著的思想空间,甚至背离原著主旨,把读者引向理解的歧途。在读者与经典之间,他们可能是桥梁,也可能是阻燃剂。由此造成的阅读依赖心理,将使名著远离人们,买椟还珠。
如果注意到《百家讲坛》的产业化运作方式,我们对其弊端就不能不加以警惕。在我看来,“文化奶妈”商业化操作的后遗症非常明显:首当其冲的就是急功近利,以市场定选题定人选,完全工业化操作,把精微的理解纳入程式化的规范里,长此以往必将形成恶俗的风气。其次,为了标新立异,对原著发挥离谱,靠过度解释吸引大众耳目。三是庸俗化家常化,以探究人性做幌子,把历史拆解成逗乐子的庸俗段子。
提醒咂巴奶头的文化学童,你们吃的东西毕竟不是原汁,而是替代品,如果想弄明白中国文化的原味,一定要去啃原著啊!
【小题1】下面关于“文化奶妈”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化奶妈”是指那些讲解中国文化的人,即文化“传教士”。
B.“文化奶妈”传承文化的方式往往是他们吃了文化之草,再挤出奶汁喂养嗷嗷待哺的文化学童。
C.作者认为要赞美“文化奶妈”的功劳,他们以自己的方式,传达出中国文化的魅力,使百姓愿意亲近文化。
D.作者提醒咂巴奶头的文化学童们,一定要认真去啃文化方便面,因为其中有“文化奶妈”大量的个人化的探究和心得。
【小题2】下面不是“文化奶妈”出现的原因的一项是(  )
A.几十年文化断层的滞后效应,以及大众长期与文化的隔离,大众阅读理解能力极度下降。
B.是《百家讲坛》产业化运作的结果,是传统文化与现代传媒结合的产物。
C.效率主导了人的生活,人们没有耐心去阅读,渴望速成。
D.普通人读不明白传统文化的字意了,需要“文化奶妈”将其通俗化,直接让大众接受。
【小题3】下面的表达与原文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文化”与“传教士”是一个双向选择,二者的结合,促进了文化的普及。
B.“文化奶妈”的出现,复活了一本书或一个领域,激起了读者强烈的阅读经典的兴趣。
C.作者认为现代人虽然没有时间读体味先哲的精神情感,但要知道其中的结论和能让我们受用的东西,因此作者提倡我们阅读“文化奶妈”的二手经典。
D.“文化奶妈”的商业化操作后遗症十分明显:形成恶俗化的风气、对原著的过度解释和把历史拆解成逗乐子的庸俗段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章回小说的体裁惯例、叙事结构和美学典范在明代即已大备。众所周知,在章回小说诞生之前,中国文学叙事传统中尚无大型的长篇叙事虚构作品,这意味着明代作家没有现成的文学技巧和叙事结构可以借鉴。在此关头,中国建筑的空间组合艺术给了明代文人诸多启示和灵感。而历史事实证明,明代文人大多具有独特而典雅的建筑趣味。
在结构上,中国古代建筑与明清章回小说都体现了一种组合艺术的特点,它们都不是一个单一的“个体”,而是由多个“个体”组成的“群”;而且,为了适应各种功能上的需要,它们还可以不断地重复这种组合,从而形成更大的结构性的“群”。所以,从结构上来说,无论是作为“空间艺术”的中国古代建筑,还是作为“时间艺术”的明清章回小说,其实都是一种利用一定的结构“单元”而进行多重组合的艺术。
从整体上观察,中国古代建筑的“院落式”结构与明清章回小说的那种特殊的组合结构,具有非常明显的相似之处。人类为了满足对建筑空间的需求,经常要扩大建筑规模。不同文化传统中的建筑,其扩大规模的方式并不相同,但概括起来无非就是两种,一种是“量”的扩大,即以单座房屋为基础,在平面上以至高空中作最大限度的伸展。西方的古典建筑和现代建筑基本上都是采用这种方式的,因此产生了一系列又高又大的建筑物,取得了巨大而变化丰富的建筑“体量”。另一种是“数”的增加,即以建筑群为基础,一个层次接一个层次地广布在一个空间之中,构成一个广阔的有组织的人工环境。中国古典建筑基本上是采取这种方式的,因此产生了一系列包括座数极多的建筑群。这种“组合式”院落建筑历经几千年的发展而不变,到清代的故宫,可谓达到了“组合式”院落建筑的顶峰。与西方建筑在单一围合空间中扩大体量一样,西方长篇小说也主要在一个情节框架内扩展篇幅;与中国古代建筑“院落式”结构相对应的,则是明清长篇章回小说所采用的“缀段性”结构,即小说由一段一段的故事连缀而成。
正因为注重“组合”,所以中国古代建筑以“院”而不是“间”为意义单位。在描述一个建筑群的规模时,中国古人一般不用“单座”的“座”,而是常用“几间几院”。“间”往往用于计算“单座建筑”的大小,其实就是最小的房屋计量单位。至于“院”,则是用来表示建筑群的概念,也是建筑最小的意义单位。几个“单座建筑”围绕一个中心空间从东南西北四方进行围合,就形成了一个最基本的建筑群——“院”,更大的建筑群则是多个“院”的组合和勾连。一些大型建筑群,看上去非常复杂,但只要我们抓住“院”这个基本单位,就可以很好地理解其组合原则和设计理念。在明清章回小说中,与“间”对应的是“回”。“回”在章回小说中,就像“间”在古典建筑中一样,仅仅是一个“计量单位”,其作用性并不明显。在明清章回小说中,也存在一个类似“院”一样的意义单位。多个“院”构成“院落式”结构,而这正是中国文学叙事传统有别于西方的典型特征。
(摘编自龙迪勇 《建筑空间与中国文学叙事传统》)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明代以前,中国文学叙事传统中还没有大型的长篇叙事虚构作品,长篇章回小说的出现填补了这一空白。
B.明代文人具有独特而典雅的建筑趣味,他们从中国建筑的空间组合艺术中得到诸多启示和灵感,使得小说这一文学样式发展得更加成熟。
C.作为“空间艺术”的中国古代建筑和作为“时间艺术”的明清章回小说,都是一种利用一定的结构“单元”进行多重组合的艺术。
D.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扩大建筑规模都是为了满足人类对建筑空间的需求,但因为各自的文化传统不同,其扩大规模的方式存在差异。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滴泉水流出了济南
叶延滨
一滴泉水流出了济南,汇入奔涌的大河。有许多来自其他地方的小水滴,高兴地向着济南流出的这滴泉水打招呼:“哎,你好啊,历下君,真高兴和你这样有教养的君子同行!”水滴们喊它“历下君”,它们知道那个泉水汇聚的地方叫历下。
这滴泉水接受了这个名字,多秀雅的名字,一听就有历史感。是的,泉水从济南流过,也就是经历了一次伟大的回归与穿越之旅。历下君想到这里,虔诚地在心里说,谢谢老天爷,让我生在这与天地同在的齐鲁大地,又幸运地从石缝中冒出来,成为济南泉水中的一滴。泉水在地下,大家都匆匆地朝上涌动,因为都知道,只要从历史的石岩中涌出来,就回家了。历下君和无数泉水在唱一首童谣:“古舜者,耕历山,历下是我家。”从尧舜爷算起,历下就要算泉水们的“老家”了。泉水的“老家”有大名“济南”,也有别号“泉城”。非常有名的泉城之画,是元代诗人、书画大家赵孟頫所著的《鹊华秋色图》。老先生还有诗云:“泺水发源天下无,平地涌出白玉壶。”你这刚从石缝里涌出来的小水滴,怎么知道得这么清楚?这有什么奇怪的。赵先生画《鹊华秋色图》的时候,也没到过济南,只听了友人的描述,便画出这天下最美的画卷。这叫什么?叫传统,也叫与生俱来的灵感。知道吗?济南的泉水,流过了济南街坊井巷的千百年,也流过了那厚厚的历史。历史感让历下君充满了自豪,没想到一滴泉水流过了济南都有了历史感。
这滴从济南流过的泉水,是从历史深处流过来的。具体一点是从哪个泉眼冒出来的呢?这个问题提得有文化。
有文化的济南,泉眼都有名。取了名,就有了文化,就像古代的秀才,金榜题了名。历下君是从哪个泉眼出来的呢?最有名的是趵突泉。趵突泉比历下的名气还大,就像全世界都知道姚明,却没有几个人知道他爹叫什么。一样的道理,历下为自己土地上有这名扬天下的泉而自豪。趵突泉的三眼巨泉咕噜噜往外冒,像牡丹,像银壶,更像雪莲!别说不像,说不像是因为你没有想象力。成百上千的人围在泉池四周,像听大学者讲课,口若悬河,纵论古今。历下君觉得自己从地下冒出。见到阳光的时候,四周没这么多双眼睛。那么也许是从珍珠泉出来的?一方清池。沙底上冒出一串串水泡,慢悠悠,亮晶晶。还有黑虎泉、九女泉、玛瑙泉、琵琶泉、白石泉、芙蓉泉、起风泉……七十二名泉,每个名字后面都有多少文化意蕴?有文化的名泉滋养有文化的名士。就说这漱玉泉,泉边永远有个美人倩影,那是“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写的这首词,历下君觉得,就像自己看到这个世界的心情。历下君认为自己应该是从漱玉泉出来的。“绿肥红瘦”就让这滴泉水感到这个世界真有说不尽的美。名泉引名士,杜甫有名句“济南名士多”,这句子挂在大明湖的历下事。天下的文人墨客,就像全济南的名泉之水,也要汇聚大明湖,名士李白、杜甫、曾巩、辛弃疾……今人更多,老舍、胡适、柳亚子、叶圣陶、郁达夫……都在济南留下了身影。
这滴从济南流出的泉水,还真舍不得离开济南。济南是家,济南与泉相亲相融。大大小小几百眼泉就是济南人家的“家庭成员”。外地的游客到济南,常被黑虎泉的泉水与市民百姓间的亲近画面感动。黑虎泉名字够威风,虎头张着大嘴让泉水“轰轰下泻,澎湃万状”。济南的老百姓提着水桶、水壶、大罐排着队从虎口取水,亲近嬉戏,如同家人。更多的小泉,就在井巷街市之中。芙蓉泉就是芙蓉街的一景,起风泉就是起风桥的街坊。还有恋上好人家的泉水,干脆就从市民的小院里冒出来,成为理所当然的家庭成员。早先有个叫刘鹗的作家,就用八个字写尽了济南泉水的人缘:“家家泉水,户户垂杨。”这不是写景,这是在说泉水与济南百姓是一家子啊。“家家泉水”,泉水流出家门走了,就像儿女出了门,儿行千里也恋家,记住济南是老家。“户户垂杨”,舍不得离家的泉水,顺着柳树根,站在家门口。人们爱说风水,济南的风水就是这像百姓一样密布于街巷的泉水。听说前些年,济南的泉水突然干涸了。枯泉干沟,残荷衰柳,让济南百姓心急如焚。人有病。天知否?济南的百姓家里哪能少了一泓清泉啊。世道好,知民心。经过整治乱开煤窑、乱打深井等急功近利的荒唐之举,泉水又像久别的亲人,回到了柳街水巷。
世上还有比泉水更多情的水吗?世上还有比济南更亲泉水的城吗?我想和这滴从济南流出的泉水打个招呼:“历下君,多保重。”我也有点含不得历下君的济南了。 
手机响了,收到一条短信:请像济南爱泉水那样地爱护地球吧,不要让你眼晴里的泪花,成为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历下君问好!
好像在哪儿见过这句话,你见过吗……
(选自2016年第l期《人民文学》)
【小题1】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1)是的,泉水从济南流过,也就是经历了一次伟大的回归与穿越之旅。
(2)人们爱说风水,济南的风水就是这像百姓一样密布于街巷的泉水。
【小题2】济南的泉水富有文化意蕴,具体体现在哪几方面?
【小题3】文章结尾两段有什么用意?
【小题4】本文通篇采用拟人手法,结合全文内容,探究其好处所在。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长度、密度和难度,是长篇小说的标志,也是这一伟大文体的尊严。
②所谓长度,自然②所谓长度,自然是指小说的篇幅。(A)没有二十万字以上的篇幅,长篇小说就缺少应有的威严。(B)那些篇幅不长的小说很难有长江大河般的波澜壮阔之美。(C)当然,把长篇写长,并不是事件和字数的累加,而是一种胸中的大气象,一种艺术的大营造。(D)那些能够营造精致的江南园林的建筑师,那些在假山上盖小亭子的建筑师,当然也很了不起,但他们大概营造不来故宫和金字塔,更主持不了万里长城那样的浩大工程。
③我认为一个作家能够写好长篇小说,关键是要具有“长篇胸怀”。“长篇胸怀”者,胸中有大沟壑、大山脉、大气象之谓也。要有粗粝莽荡之气,要有容纳百川之涵。所谓大家手笔,正是胸中之大沟壑、大山脉、大气象的外在表现。
④长篇小说的密度,是指密集的事件,密集的人物,密集的思想。思想之潮汹涌澎湃,裹挟着事件、人物排山倒海而来,让人目不暇接。密集的事件当然不是事件的简单罗列,不是流水账。密集的人物当然不是沙丁鱼罐头式的密集,而是要个个鲜活、千姿百态。一部好的长篇小说,主要人物应该能够进入文学人物的画廊,即便是次要人物,也应该是有血有肉的活人。
⑤密集的思想,是指多种思想的冲突。如果一部小说只有所谓的正确思想,只有所谓简单的、公式化的善恶对立,那这部小说的价值就值得怀疑。好的长篇应该是“众声喧哗”,应该是多义多解,很多情况下应该与作家的主观意图背道而驰。
⑥长篇小说的难度,是指艺术上的原创性,原创的总是陌生的,总是要求读者动点脑子的。难也是指结构上的难,语言上的难,思想上的难。长篇小说的结构,当然可以平铺直叙,但结构从来就不是单纯的形式,它有时候就是内容。好的结构,能够凸现故事的意义,也能够改变故事的单一意义。好的结构,可以超越故事,也可以解构故事。长篇小说的语言之难,是指具有鲜明个性的、陌生化的语言。但这陌生化的语言不是故意地用方言土语制造阅读困难,而是将其融入叙述语言,这才是对语言的真正贡献。
⑦长篇小说的长度、密度和难度,造成了它的庄严气象。它排斥投机取巧,没有肉麻和精明,不需献媚和撒娇。伟大的长篇小说,应该是鲸鱼,在深海里,孤独地遨游着,响亮而沉重地呼吸着,与成群结队的鲨鱼,保持着足够的距离。
⑧长篇小说不能为了迎合这个煽情的时代而牺牲它应有的尊严。长篇小说不能为了适应某些读者而缩短自己的长度,减小自己的密度,降低自己的难度。长篇小说,就是要这么长,就是要这么密,就是要这么难。哪怕只剩下一个读者,也要捍卫长篇小说的尊严。
(取材于莫言《〈四十一炮〉序言》)
【小题1】整体把握第②段内容,将“就像金钱豹子,虽然也勇猛,虽然也剽悍,但终因体形稍逊,难成山中之王”这句话还原到A、B、C、D哪一处最恰当?
【小题2】下列词语不是作者用来表现“好的长篇小说”特点的一项是
A.波澜壮阔 千姿百态B.粗粝莽荡 平铺直叙
C.排山倒海 有血有肉D.汹涌澎湃 众声喧哗
【小题3】第④段说“一部好的长篇小说,主要人物应该能够进入文学人物的画廊,即便是次要人物,也应该是有血有肉的活人”请以一部必读经典名著为例,简要说明“好的长篇小说”的这个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