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是政府与社会携手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治理创新。欧美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BOT(建造—运营—移交)模式,引入私人资本建设基础设施、提供公共服务,由消费者支付费用,解决政府资金短缺问题;另一种是PFI(私人融资计划)模式,政府招标私人资本建设基础设施、提供公共服务,由政府用公共支出买单,重在提高政府支出效率。近年来,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但随着其深入发展,外来理论已经越来越难以解释和指导我国的生动实践,西方传统模式在我国出现了水土不服。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对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进行了复合创新,实现了对西方模式的超越。

实现了实施对象的超越。基础设施以及相关公共服务可分为三类:一是经济型,如道路交通、市政工程等;二是社会型,如养老、教育、文化等;三是环境型,如污染治理、生态建设等。西方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通常以单个项目为主:BOT模式多见于消费者付费的经济型项目,PFI模式多见于政府付费或补贴的社会型和环境型项目。与之相比,我国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通常是涉及多个领域的综合项目,如特色小镇建设就是经济型项目和社会型项目的结合。即使是以某一方面为主导的项目,也常与其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捆绑起来开展。例如,北京一些地铁站在建设中将传统的交通建设与棚户区改造有机结合,既优化了周边环境,又实现了轨道交通、机动车交通和人行交通的合理配置。我国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优点在于可以避免社会资本过多关注经济型项目、忽视社会型和环境型项目;相关的项目评估也已逐步超越单纯的经济考量,要求充分考虑社会影响和环境影响,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实现了实施主体的超越。在西方模式中,社会资本通常是以单一主体的形式与政府开展合作。而我国参与合作的社会资本常以联合体形式出现。其中,有的是跨行业跨部门联合,比如园区项目通常包含市政建设、环境保护、文教旅游等多个部门;有的是供应链上下游联合,比如一些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项目常常包括金融、规划、建设、运营等企业;也有的是不同所有制之间的联合。这种采用联合体形式、组建大PPP项目公司的方式,具有重要的治理创新意义。经过正确引导,将可能发展出介于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具有创新意义的混合经济组织,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正在实现实施过程的超越。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的最终绩效不仅体现在融资和建设环节,而且体现在运营维护环节。相应地,社会资本参与项目的长期竞争力更多来自于其在运营维护方面的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当前,我国参与合作实践的社会资本大多是建造或制造企业,建设施工能力强,但运营维护能力较弱。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深入推进,未来基础设施建设“硬件”项目将逐步减少,服务运营“软件”项目将成为主导。这对许多以建设施工见长的企业提出了加强服务运营能力的转型要求。可以预见,经过PPP项目的磨炼与考验,这些中国企业将会实现建造业运营化、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实现由“中国建造”“中国制造”向“中国运营”“中国服务”拓展,进而形成新的国际竞争力。

(摘编自2017年08月22日 《 人民日报 》)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需要解决政府资金短缺和提高政府支出效率,欧美政府分别采取了PFI和BOT两种模式与社会资本进行合作。
B.BOT与PFI是欧美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最主要的两种模式,在中国应用普遍。
C.中国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特别重视社会影响和环境影响,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
D.鉴于西方模式以单一主体的形式与政府开展合作存在某种缺点,中国复制创新出联合体形式。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实现了实施对象、实现了实施主体、正在实现实施过程的超越三个层面,阐述了中国对西方模式的超越。
B.文章以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为理论前提,并由此指向了我国对这种模式复合创新的问题。
C.对于“实现了实施对象的超越”,文章先交代基础设施以及相关公共服务的类型,并进而阐述西方与中国不同的模式及其各自的优点。
D.为了阐述“正在实现实施过程的超越”的观点,文章采用了举例子论证方式。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西方传统模式在中国不出现水土不服现象,就可能不会出现对PPP的复合创新并进而对其超越。
B.如果经过正确引导,就会发展出颇具创新意义的混合经济组织,给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注入活力。
C.只有提高运营维护方面的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才能让社会资本参与项目长期保持竞争力。
D.经过PPP项目磨炼与考验的某些运营维护能力较弱的中国企业,会形成新的国际竞争力。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7-03 10:54:2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清香楼主
聂鑫森
在古城湘潭,矮矮胖胖、年届半百的甄仁,称得上儒商。他在雨湖边的文昌街租赁下一家中等规模的三层店铺,悬一横匾,上书“清香楼”三个隶书大字。一楼是门面,右边专卖名酒,漂亮的陈列柜里摆放着轻易不卖的名酒样品,如贵州茅台酒三十年陈酿、五粮液、杜康等。左边专卖纸、墨、笔、砚、印石、画框、笔洗……二楼三楼是吃饭喝酒的地方。一楼门面两边的楹柱上,是甄仁撰稿、名书家书写、名刻手雕刻的一副对联:美酒佳肴舌尖滋味,宣纸端砚腕底风云。
凡是有些文化情结的人,经过清香楼,总会停下来,细看这副对联,书法雅逸、刻工精妙。于是忍不住进店去,或买东西,或饱口福。
清香楼的总经理是甄仁,具体的事由他的夫人操持。甄仁主要奔走于书画界联络感情,尤其对那些名家大腕访之甚勤。凡有头有脸的人来此设宴,他必自始至终地款待,绝不出半点儿差错。
那一次,年近古稀的雷默在这里宴请外地的几位友人,幸亏甄仁在场,要不就会闹得不愉快。
雷默为湘潭书画院退休画家,是全国少有的书画界全才,诗、书、画、印都让人称赞。诗擅长古风,起承转合,气势宽博;书法诸体皆能,尤以隶书得彩;治印师法汉宫印,又多有自悟,一刀既下,神采奕奕;画风狂野,大写意花鸟色墨淋漓,画松最让人称道,铁干铜枝,龙鳞粗拙,针叶鲜茂。虽每平方尺万元以上,他却不肯轻易出手。
雷默设宴,只点菜,不要酒,他自带了两瓶贵州茅台酒三十年陈酿。按礼数,甄仁先在大门外迎客,再引之入雅间,然后亲自沏茶,并记下客人所点的菜名,退下,去厨房细细交代。酒过三巡后,甄仁自备一杯酒,到雅间来敬雷默及客人。雷默很高兴,向客人介绍甄仁:“他与书画界长年交往,亦是名人矣!”甄仁谦和地笑着说:“我只是附名人骥尾,惭愧,惭愧。请雷老和各位先生尽兴,有事只管吩咐。”
不到一个小时,一楼的店堂里传来争吵声。跑堂的小伙子急匆匆告诉甄仁:雷默和客人把酒豪饮一尽,指名要买陈列柜里的两瓶茅台三十年陈酿,但甄夫人执意不肯。甄仁心里骂了一声“蠢婆娘”,忙去了店堂,把夫人拔到一边,拿出酒来,说:“雷老,贱内不懂事,请您海涵。这样的好酒,雷老不喝谁喝?我送给您,算是赔罪。”
雷默仰天大笑:“酒不能让你送,酒饭钱用不了我的一尺画哩。你的话让我快意,雅间靠墙立着画案,你很有心啊。快把大册页、色、墨、笔等物摆上去,我和朋友边喝酒边轮流为你作画,算是答谢!”
甄仁常备的大册页本,一折一面等于一张四尺斗方。书画家在酒酣耳热时,或遣兴或应甄仁之请泼墨挥毫。这些作品,为甄仁变了不少现钱回来。
这一次,雷默及友人又画了十张。遗憾的是,雷默没有画松,画的是一篮荔枝,题识是“大利年年”。
甄仁的母亲快满八十了,住在乡下的青松镇。甄仁的父亲过世早,母亲这一生吃过不少苦,现在生活好了,他要隆重地为母亲贺寿。他备了一个大册页本,题签为“百松多寿图”,自写了序,概说老母生平及儿孙的感恩之心,然后登门求请本地名画家各画一幅。
夫人问:“怎么不请雷老画松?”“先让别人画,中间留出连着的两面再请雷老画,他不画就不好意思了。”在一个春雨潇潇的午后,甄仁先打电话预约,然后打的去了雷默的家。两人坐在宽大的画室里,喝茶、聊天,甄仁动情地说明来意,再打开册页本,请雷默观赏一幅幅松画。“还留了两面,想请先生赐画,不知行否?”“大家都画了,我不画有违常情。早些日子,有个房地产老板,说要为一个领导之母贺寿,愿出十万元购一张松画,我一口回绝了。这两人口碑都不好,我没有兴趣画。”“雷老,您的画无价,我不能说用钱买画,我是求画,请成全我这份孝心。”雷默拎起毛笔蘸上墨,画几株南方的马尾松,再画峭峻的石头。松干、松枝、松针,凸出土的松根,多棱多纹的石块,下笔沉稳快捷,浓淡兼施;再以赭色染干染枝,以绿汁涂松针,生意盎然。
甄仁说:“先生画松得南宋李唐之气韵,但他画的是北地之松,而你画南方马尾松,是多年写生所获,透出一个‘秀’字,了不得,了不得!”
雷默说:“你没有说外行话,我很高兴。”画完了,雷默题识:松谷云根图。癸已春应邀,雷默一挥。过了些日子,有人告诉雷默,在那位领导干部之母的寿宴大厅里,他看见了那幅《松谷云根图》,画的上边临时夹着一张大红纸条,上写寿者的姓名和贺寿者房地产老板的姓名。雷默马上明白了:他在册页上画的画,被甄仁挖截下来,卖给了那个房地产老板。“什么东西!”雷默狠狠地骂一句。
【小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甄仁把自己的店铺起名为“清香楼”,有自我标榜高洁、高雅之意,但其言行粗鄙,作者以“清香楼主”称之,有讽刺之意。
B.雷默是德艺双馨的老画家,他精通多门艺术,所画松树每平方尺能卖万元以上,却不肯轻易出手,求画人口碑不好,即使出高价他也不答应。
C.甄仁主要负责店铺的对外联络,妻子则负责各种具体事务,两人各司其职,使清香楼生意兴隆,书画界大小名人因此纷纷慕名而来。
D.小说借雷默之口写房地产老板想要高价购买松画一事,不仅凸显了雷默耿直的性格,也为后文甄仁将《松谷云根图》转卖给房地产老板埋下了伏笔。 ‘
E. 小说写雷默宴请友人差点闹得不愉快之后,没有接着叙述此事,却转而介绍雷默的才艺为人,看似闲笔,却显示出情节的曲折和结构的缜密。
【小题2】小说结尾出人意料,这样安排有什么妙处?请简要分析。
【小题3】聂鑫森的小说因其浓郁的文化气息而被称为“文化小说”,这篇小说的文化味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般而言,科学文化的主体是认知文化和理性文化,它与作为信仰文化的宗教,与作为感性文化的艺术有较大的差异。科学主要是对世界的认知探索和对真理的理性揭示,而非价值判断和感性欣赏。因此,科学文化自然拥有一些其他文化不具备的独特性质。
科学文化的对象和内容是实在的而非虚幻的。科学文化面对的主要对象是自然界,它们都是现实存在的即实在的,不管这样的实在是实体还是关系。科学文化的内容尽管有某种约定的、甚至假设的成分,但是由于其外部实在的强制,以及客观而严格的方法的约束,加之公开的批评和多元竞争的格局,科学知识不可能天马行空,基于它的思想、精神、心态当然也不会成为虚无缥缈的东西。因此,与宗教和文学艺术不同,在科学文化中,没有子乌虚有的人格化的上帝,没有虚幻的美妙天堂和阴森地狱,也没有天方夜谭式的神话。
科学文化是尤为强烈的理性的和实证的文化。史前时期和前科学时期的各种文化也具有某些理性的和经验的特征,但却显得特别薄弱或不甚突出。在科学文化出现之后,同时代的其他文化虽然有长足的发展,但是与科学文化相比,其理性和实证的成分显然要逊色得多。科学强烈地受到理性和经验的制约;科学文化的最大特色之一是以经验实证为根基,以纯粹理性为先导,理性和实证成为科学文化的鲜明标识。
独创性是科学文化的独特要求和鲜明标识。齐曼说:“科学是对未知的发现。这就是说,科学研究成果总应该是新颖的。一项研究没有给充分了解和理解东西增添新内容,则无所贡献于科学。”独创性使科学文化区别于重复的物质生产文化,也区别于有价值的和可复制的精神生产文化,它是科学文化的重要标志。在科学文化中,只有世界第一,没有世界第二。因此,科学家和科学共同体都十分重视优先权。
怀疑和批判是科学文化的生命,也是科学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宗教叫人信仰,法律使人服从,科学则公开让人怀疑和批判。科学文化内部的怀疑和批判对于科学发展和进步来说是生死攸关的。怀疑和批判是摧毁旧科学观念的破坏性力量,也是建设性的力量。比如马赫对经典力学的怀疑和批判,沉重打击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和机械自然观,成为物理学革命行将到来的先声。怀疑是迷信的清洗剂,批判是教条的解毒药。
(摘编自李醒民《科学文化的特性》)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宗教属于信仰文化,艺术属于感性文化,科学文化主要由认知文化和理性文化构成。
B.经验实证是科学文化的根基,与同时代的其他文化一样,科学文化的实证性颇为强烈。
C.若某项研究没有新的发现,就对科学没有贡献。因此,科学创造的优先权深受重视。
D.科学可公开让人怀疑和批判。怀疑和批判往往能够破旧立新,从而推动科学文化发展。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采用了总——分式结构,列举大量例证,逐层深入地阐述了科学文化的特点。
B.文章多次使用对比的方法,突出了科学文化的实在性、实证性、独创性和批判性。
C.文章引用齐曼的话,充分说明了科学文化与物质生产文化、精神生产文化的区别。
D.文章论及马赫怀疑和批判牛顿,表明怀疑和批判是摧毁旧科学观念的破坏性力量。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史前和前科学时期的文化也具有某些理性的和经验的特征,但它们并不是科学文化。
B.在科学文化中,只有世界第一,没有世界第二。因为科学研究崇尚创新,拒绝重复。
C.科学需要假设,文学需要虚构,这说明科学研究和艺术创作都需要同样的想象力。
D.怀疑和批判是科学文化的生命,科学家既要怀疑、批判他人,也要勇于自我批判。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周易》中说:“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仰观与俯察代表了中华民族祖先观察世界的方式,并由此演绎衍生出了中华文明的一系列特质。
中国温润的地理气候条件,养成了眷恋历史过往、相信周而复始的民族性格。春种秋收、花开花谢,自然景物中浸透了宇宙运行的规则,也注入了微妙的情感。
中国人的宗教精神,以礼乐文明的方式部分保存。中国人认为世界和人类不是被造物主创造出来的.而是本然自生的有机过程,宇宙的各个部分都从属于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都参与到生命过程的相互作用之中。西方学者牟复礼评价说:这是个天才卓颖的观念,比其他宗教和神话更接近现代物理学的观点。英国人李约瑟穷尽一生的时间,要为中国科技发展的历史还原和正名,以保存人类科技探索中的火种。这一切,皆因为我们民族很早发现了宇宙旋律及生命节奏的秘密。
仰观与俯察,是艺术、情感、感性的视角。“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体认身在其中的地球脉动,而非将自身置于物外横加干涉,身与物化之后才能神与物游。世界不是用来征服的对象,而是与我平等的主体,“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没有物我两分和高下之别,万物众生都是平等,仪态万方才能自然,万象纷呈,道通有无。在物欲横流、人性异化的今天,中国文化保存着一份上古天真和灵性。
在古人的视野中,生老病死、爱恨情仇,不过是造化循环中的一瞬。消弭了分别之心的
大我,才能不忧不喜不惑不惧,坦荡屹立于天地之间,将德行、事业和声名留给身后世界,而在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现世,被提炼到至高境界的精神则进入历史,化作永恒。在或为实在或为虚空的世界,圣贤存在的价值就在于,于无意义之处充实意义。
农耕文明产生了对于天地自然的敬畏,由此带来对安定和平外部环境的向往。投射到社会层面,尚和合,慕仁义,替天行道,扶危济困,拒绝分离和战乱。中国社会从来不是原子化个体的简单排列,而是深度融合乃至化合的有机整体。每个人同周围的环境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个体的充分发展不是彻底斩断已有的联系,而是规范、引导、影响、塑造这些联系,立己达人,修身成德之后齐家治国平天下,在回馈社会中完成人生的修行。
中国人推崇自然法则下的秩序,认为万物运行自有其道理,最高境界是“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整个世界都要各归其位、各行其道,礼仪就是世界规律的反映。由此不到危急存亡的关头,中国人都是在俯仰之间笑看风云。
仰观与俯察,凝结着中华文明的美丽精神。在天人合一、物我合一、情景合一的体悟过程中,尘世之人的灵魂精神在生活世界自然跃升,完成了从自然境界到功利境界、道德境界,最终到达天地境界的内在超越。
(摘编自《仰观与俯察天地即人生》)
【小题1】【小题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民族性格的形成和居住地地理气候条件密切相关,中华民族眷恋历史过往、相信周而复始、赋予自然景物以微妙的情感的特质,都体现了这一点。
B.中国文化至今保存着上古的天真和灵性,推崇众生平等,万象纷呈,道通有无。在物欲横流、人性异化的今天,更加彰显其宝贵性。
C.敬畏天地自然,向往安定和平,尚和合,慕仁义,替天行道.扶危济困,拒绝分离和战乱是农耕文明社会的显著特征。
D.中国社会从来不是原子化个体的简单排列,在以融合为特点的社会状态下,个体的价值不能得到充分发展。
【小题3】【小题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华民族祖先观察世界的方式是仰观与俯察,并由此演绎衍生出了中华文明的一系列特质。
B.仰观与俯察足中国人观察自然万物的艺术、情感、感性的视角,以物我相融和众生平等的态度来看待世界。
C.中国人在自然法则秩序下,以有序的礼仪反映世界各归其位、各行其道的运行规律,形成了在俯仰之问笑看风云的常态。
D.仰观与俯察凝结着中华文明的美丽精神,使尘世之人的灵魂精神完成了从自然境界到功利境界乃至天地境界的超越。
【小题5】【小题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人的宗教不认为世界和人类是被造物主创造出来的,而是本然自生的有机过程,礼乐文明能够体现其某些精神。
B.中华民族很早就发现了宇宙旋律及生命节奏的秘密,因此诸如牟复礼、李约瑟等西方学者对中华文明的成就高度认可。
C.在中国古人看来,生老病死、爱恨情仇太过短暂,没有意义,将德行、事业和声名留给身后世界,才有存在的价值。
D.中国社会一向是深度融合乃至化合的有机整体,个体的发展应该是修身成德之后齐家治国平天下,回馈社会。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清河坊
俞平伯
①山水是美妙的俦侣,而街市是最亲切的。我们追念某地时,山水的清音,其浮涌于灵府间的数和度量每不敌城市的喧哗。白老头儿舍不得杭州,却说“一半勾留为此湖”;可见西湖在古代诗人心中,至多也只沾了半面光。那一半儿呢?谁知道是什么!这更使我胆大,毅然于西湖以外,另写一题曰“清河坊”。
②我决不想描写杭州狭陋的街道和店铺,我所亟亟要显示的是淡如水的一味依恋,一种茫茫无羁泊的依恋,一种在夕阳光里,街灯影傍的依恋。
③我们试想:若没有飘零的游子,则西风下的黄叶,原不妨由它们哗哗自己去响着。若没有憔悴的女儿,则枯干了的红莲花瓣,何必常夹在诗集中呢?人万一没有悲欢离合,月即使有阴晴圆缺,又何为呢?怀中不曾收得美人的倩影,则入画的湖山,其黯淡又将如何呢?……一言蔽之,人对于万有的趣味,都从人间趣味的本身投射出来的。这基本趣味假如消失了,则大地河山及它所有的因果都落于渺茫了。
④离题已远,快回来吧!这儿名说是谈清河坊,实则包括北自羊坝头,南至清河坊这一条长街。中间的段落各有专名,不烦枚举。看官如住过杭州的,看到这儿早已恍然;若没到过,多说也还是不懂。杭州的热闹市街不止一条,何以独取清河坊呢?我因它竟铺石板不修马路,我认它为杭州街。
⑤哪怕它十分喧阗,悠悠然的闲适总归消除不了。我所经历的江南内地,都有这种可爱的空气。我在伦敦纽约虽住得不久,却已嗅得欧美名都的忙空气;若以彼例此,则藐乎小矣。杭州清河坊的闹热,无事忙耳。他们越忙,我越觉得他们是真闲散。忙且如此,不忙可知——非闲散而何?
⑥我与妻,还有娴小姐同走这条街的次数最多,她们常因配置些零星而去,我则瞎跑而已。若今天买的东西少,时候又早,天气又好,往往雇车到旗下营去,从繁热的人笑里,闲看湖滨的暮霭与斜阳。“微阳已是无多恋,更苦遥青着意遮。”我时时看见这诗句自己的影子。
⑦清河坊中,小孩子的油酥饺是佩弦(注)以诗作保证的,我所以时常去买来吃。叫她们吃,她们以在路上吃为不雅而不吃,常被我一个人吃完了。油酥饺冰冷的,您想不得味吧。然而我竟常买来吃,且一顿便吃完了。您不以为诧异吗?不知佩弦读至此如何想?他不会得说:“这是我一首诗的力啊!”
⑧在这狭的长街上,不知曾经留下我们多少的踪迹。可是江南的风虽小,雨却豪纵惯了的,早把这一天走过的千千人的脚迹,洗刷个干净。明日的人儿等着哩,今日的你怎能不去!
⑨话说回来,干脆了当!若我们未曾在那边徘徊,未曾在那边笑语;或者即有徘徊笑语的微痕而不曾想到去珍惜它们,则莫说区区清河坊,即十百倍的胜迹亦久不在话下了。我爱诵父亲的诗句:只缘曾系乌篷艇,野水无情亦耐看。
(注)佩弦,朱自清的字。
【小题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文章第①段作者引用白居易的诗句,照应了开头“而街市是最亲切的”,引出作者写杭州不写西湖而要写“清河坊”的缘由。
B.文章第③段作者运用了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意在说明景由情生、境因情起,一切景语皆情语的道理。
C.文章第⑦段中我去吃小孩子的油酥饺是因朱自清以诗为荐,油酥饺虽冰冷不得味,我却因是朋友的力推而时常买来作为分享。
D.本文语言具有时代特色,兼有“诗家语”,但以意役辞,繁简得当,并不觉雕琢与涂饰,显示出语言的厚度与张力。
【小题2】杭州之景万千以西湖为著,杭州热闹街市也不止一条。作者为什么独写“清河坊”呢?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
【小题3】文章第⑨段,作者引用其父亲的诗句“只缘曾系乌篷艇,野水无情亦耐看”意味悠长,请结合全文简析诗句的作用。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与人之间要交往和相处,必须建立各种规则体系。道德就是人类为了和谐共处、各得其所而建立的规则体系。在道德规则体系中,道德基准是最基本、最起码的标准,凝聚和体现着社会共同体成员的道德共识。一个人认同社会共同体普遍信奉的道德基准,并习惯于遵守和践行这个道德基准,他就具备了在这个社会共同体中生活的基本德行。道德基准至少应符合三个条件:一是与其所处时代的社会生活、社会关系的基本结构和基本生活方式相适应;二是为社会成员所认同,并且简单、易知、易行,可以为每一个社会成员所践行;三是可以作为基本参照,用来审视和规定其他道德规则或标准,用来评判和确认一个人的基本德行。

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相应的道德基准也会有所不同。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具有完全不同的特点。首先,工业化大生产、市场经济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传统的相对封闭、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方式成为历史记忆。人们的生产生活资料主要不是从家庭获得,而是从市场上获得,从而导致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家长主导制瓦解。其次,个人脱离家庭作为独立个体走向社会,并取代家庭成为最基本的社会细胞。人与人的横向关系成为现代社会关系的主导,以父子纵向关系为主导的传统社会关系被取代。再次,国家不再像传统社会那样由家或家族组成,而是由公民组成,个人以独立的身份与其他个人、社会、国家发生关系。

在我国古代社会,农耕自然经济是人们的基本生产和生活方式,家庭是最基本的社会细胞,父子关系是家庭中最重要的关系,从生到死生活在一起的熟人圈子是人们交往的基本范围,宗法等级制度下的风俗习惯制约着人们的绝大部分行为。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孝”被确立为社会的道德基准。我们的先人把这一道德基准贯彻到道德规范体系、法律规范体系以及官吏的任免之中,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鲜明特色。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中国从传统农耕社会快速发展成为现代社会,社会的基本结构、生产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社会道德基准也必然相应地发生变化。

确立现代社会的道德基准,对于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高社会道德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当代中国全体公民的社会价值共识。其中着眼于公民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我国公民的基本价值追求和道德准则要求,彰显个人的价值主体地位,回答了人们处理与他人、社会和国家之间的关系应秉持什么样的道德标准、价值取向,是现代社会人们应当遵循的道德基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确立的道德基准,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公民道德的新发展。当前,我们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蕴含的道德基准融入现实社会生活,让现代社会的道德基准具有旺盛生命力和强大行为规范力。

(节选自焦国成《确立现代社会道德基准》)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社会生产生活资料不再从家庭获得,导致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家长主导制瓦解。
B.由于现代社会和传统社会具有完全不同的特点,所以它们的道德基准也完全不同。
C.在道德、法律规范体系及官吏任免中贯彻“孝”,是中华传统文化一个鲜明特色。
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当代中国公民社会价值共识,是现代社会新的道德基准。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必须建立规则体系为前提,论述了道德体系的道德基准问题。
B.第二段提出观点,然后阐述两种社会诸方面变化,得出社会道德基准必然变化的结论。
C.全文围绕发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着重论述了当前构建新道德基准的可行性。
D.文章先概述“新”“旧”社会差异,再阐明我国情况,由一般到特殊,逻辑顺序清楚。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人如果能够认同、遵守、践行人们普遍信奉的道德基准,就具备了基本的德行。
B.由于个人取代家庭成为最基本的社会细胞,中国从传统农耕社会发展成为现代社会。
C.随着现代社会个人地位的凸显,制定并践行着眼于公民个人的道德基准也重要起来。
D.确立现代社会道德基准,对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高社会道德水平显得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