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刘建超
一间病房里住着两个女人。
略显白胖的女人看上去就是养尊处优经过大场面的人,言谈举止间有着一股说不清摸不透的派。瘦女人是刚住进来的。医院床位紧,况且还是干部病房。是胖女人住着寂寞,要求住个伴,得比她年纪大病也比她重些。瘦女人知道自己是沾了胖女人的光,很感激地对胖女人笑了笑。
来病房探望胖女人的人很多。上午医生查完房,护士刚刚给打上点滴,就有人拎着大包小包来看望胖女人。胖女人对来探望的人大都爱搭不理,有一句没一句搭讪着不冷不热的话。来探望的人却极具热心,几乎都关照医生护士要精心治疗护理。这些人离开的方式也近乎一致,手机一响,不是有会议就是有项紧急公务需他回去处理,一边说着安慰的话,一边匆匆离去。有时来探望的人多,她便挤坐在瘦女人的床边。瘦女人总是往里挪挪,尽量腾出些地方。胖女人觉得过意不去,瘦女人善解人意微微一笑。胖女人说,原打算住院能清静些呢。瘦女人说,你的工作重要啊。胖女人不屑地说,哪是我的工作,都是冲我老公来的。你说人家来看你吧,平日就没个来往,来了挺尴尬,不来吧又说不过去。
这种例行公事的应酬,没有更好。瘦女人宽慰她说,也是你的人缘好哇,病了没人看没人探的心里也不是个滋味。胖女人露出笑容,那我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喽。
瘦女人倒是挺清闲,几天中只有她的丈夫每天下午来坐一会儿。俩人悄悄地说着话,开心处俩人捂着嘴悄悄地笑。男人的手始终握着瘦女人的手不松开。男人走后,瘦女人会闭上眼睛,好像还在愉悦中徜徉。睁开眼睛,便对胖女人笑一笑,笑容里还夹着一丝少女般的羞涩。
胖女人眼中流露着羡慕,瞧你们多好,还像一对年轻恋人。瘦女人说,当教师的,嘴还行。我就是被他那两片嘴骗上贼船的。你俩是教师?瘦女人点点头,市八中的。胖女人兴奋地说,我也是八中的校友啊。瘦女人仔细端详着胖女人,你是不是低我两届的小铁梅呀?那次汇演你把假辫子给捋下来,还随机应变唱打不尽豺狼决不把辫子留长。胖女人笑了,那你是——瘦女人捋捋额前发丝,认不出来吧,我给你们报过幕。胖女人吃了一惊,你是被称为八中校花的靓靓?!你怎么变得,变化太大了。瘦女人说,变老了变丑喽。这就是生活啊。胖女人说,当时好多男生追你,高年级低年级的都有,我们演出队的女生嫉妒得背后没少骂你呢。瘦女人笑出声,现在我是扔到大街上也没人要喽。身体也不行了,说倒下就躺进医院。小铁梅,你还好吧,听说我住进这病房还是沾了你的光。胖女人摇摇头,怎么说呢,生活是无忧无虑。男人是当地的父母官,别人都羡慕呢,我却越来越觉得寂寞无聊。我住院就是赌气,想让他来陪陪我。他只是头天转了一圈,听医生说没啥病,这些天就见不到他了。瘦女人宽慰她,管着几百万人的吃喝拉撒,忙呗。胖女人甩出一句,他有花花肠子了。俩女人住了嘴。
探望胖女人的人一天比一天多,各类礼品慰问品以及鲜花堆满了大半间屋。瘦女人还是只有她的干巴丈夫每天下午来陪陪她。
阳光明媚的上午,病房里显出一缕温馨。忽然,门外涌进一群欢蹦乱跳的学生,吵吵嚷嚷围在瘦女人床边。老师,你住院怎么不告诉我们?我们是悄悄地跟着肖老师才找到这儿的。大虎,你爸在这儿当院长,老师住院你都不知道,该罚。孩子说着笑着闹着。叫大虎的孩子挥挥手,老师,今天我们代表全班同学要组织一次阳光行动。同学们,阳光行动开始。孩子们欢雀着,把瘦女人的床抬起来,瘦女人说,同学们,别闹,这是医院。大虎说,我跟我爸说好了,他同意。老师,你一个星期没下床了,我们陪你去沐浴阳光。孩子们抬着床像一群快乐的小鸟飞翔。瘦女人幸福地笑着,脸上却挂着晶莹的泪珠。
胖女人看着瘦女人空空的床位,心里也空荡荡的。羡慕的眼神望着离去的孩子们。忽然,胖女人掀去身上的被子,起身下床,她也要去晒晒太阳。
(选自《高叫你的名字》)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胖女人要求同病房住个比她年纪大病更重的病人,消解寂寞,而瘦女人心怀感激的健康心态,更反衬出胖女人心理问题的严重。
B.胖女人每天有那么多人来热心看望,礼品等堆了大半间屋子,她还是高兴不起来,这说明了俗话说的“身在福中不知福”的道理。
C.小说的表达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如胖女人的热闹和瘦女人的清闲对比,显示了她们不同的处境,进而表现了她们不同的心情。
D.阳光明媚的上午,一群孩子来病房抬着老师去沐浴阳光,画面温暖,场景感人,这是引发下文胖女人心理活动和行动的原因。
【小题2】“羡”在文中有多方面的含意,请简要说明。
【小题3】小说以胖女人起身下床,要去晒晒太阳结尾,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7-16 03:22:5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丢失的钥匙
宝马风驰电掣,驶向福利院。
父亲中风偏瘫,病愈后走路得拄拐,为了减轻儿女负担,父亲主动提出到福利院。
儿子停下车,一手提着车钥匙,一手推开了福利院的大门。
父亲早就笑眯眯地候在门口了,密密匝匝的皱纹笑得拥挤不堪。儿子一手搀扶着父亲,一手在接电话。
父亲在儿子的搀扶下,慢悠悠地走着。拐杖拄在地板上,发出的笃笃声,格外清脆响亮,就像父亲此时的心情。
进了父亲居住的小屋,儿子终于打完了电话。他长长地喘口气说,爸爸,您看,我太忙了,公司里事情多,抽不开身,都半年没来看您了。
父亲始终微笑着,目不转睛看着儿子,仿佛永远看不够。父亲说,不怪你,你忙,我能理解。
冬日的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暖暖的。父亲还是打开了空调。他对儿子说,你在空调屋里呆惯了,别冻感冒了。
父子俩坐着聊天。父亲询问儿子的生意,儿媳的工作,孙儿的学业,还有家里那只猫。
片刻,儿子感觉热,便将衣服脱下。父亲赶紧颤巍巍地接过,蹒跚着走到衣架前,仔细地替儿子挂好。那是一件名贵的皮衣。父亲拍拍,扯扯,再拍拍,连一点点皱褶都不放过。
爸爸,别管那衣服,过几天,我让洗衣店打理就是了。儿子说。
父亲说,记得吗,你妈妈去得早,小时候你们的衣服都是爸爸亲自熨烫。那次,边烧饭边熨衣服,忙忘了,将你那件蓝色上衣烫坏了。你那个伤心呀,嚎啕大哭,躺在地上,满地打滚。我就安慰说,马上去给你买件新的。你立即破涕为笑,一骨碌爬起来,眼泪也没擦,拉着我就上街。你弟弟妹妹却不干了,个个哭号着要新衣服,我只好给你们每人买一件。我怎么不记得?儿子打断父亲的话说,那些年,爸爸从来舍不得给自己买新衣服,还总穿补丁衣服呢。
父亲笑着说,那个年代讲求艰苦朴素,补丁算什么?记得你妹妹......
儿子急促的电话铃声打断了父亲的回忆。儿子一边摆手示意父亲别做声,一边走出屋外接电话。
儿子那个电话打得无比漫长。父亲望着儿子的背影,边听着他打电话,边继续为儿子打理衣服。
儿子打完电话,着急地说,爸爸,不好意思,公司有事,我得走了。等忙过了这阵子,我一定来看您!
没等父亲说话,儿子已急匆匆走到门口。
父亲眼巴巴地望着儿子的背影。
片刻,儿子又急匆匆地跑回来说,爸爸,我钥匙不见了!
什么钥匙?父亲问。
车钥匙。快帮我找找吧。我刚才进来时仿佛还在手上,后来不知放哪里了。
不着急,好好找一下!父亲弯腰看看凳子底下,看看床底下,都没有。
儿子焦急地对父亲说,只好让司机先给我送备用钥匙。
父亲说,多久才能来?
至少一个小时。儿子闷闷不乐。
父亲高兴地说,那进屋吧,咱俩再聊会儿。
聊什么呀?您不知道,就刚才那单生意,我不能按时赶回去,将损失几百万!儿子满脸懊恼。有那么严重吗?父亲吃惊地张大嘴巴。
怎么没有?爸爸,现在生意不好做,竞争激烈。本来,我今天是顺道来看您,只准备留半个小时,跟人家签合同的时间都约好了,谁知道钥匙不见了。
那要不我们再找找。
去哪里找啊?都找遍了!
我再去找找看!父亲拄着拐去了花园。片刻,父亲在楼下兴奋地喊道,儿子,找到了,在这里呢。准是你刚才一边打电话,一边揣钥匙,不小心揣掉了。幸亏找到了!父亲举着那车钥匙对儿子说。
儿子接过车钥匙,狐疑地看看父亲,终于笑了。
儿子对父亲说,爸爸,我走了,找时间再来看您!
父亲无言,朝儿子挥挥手,眼里噙满泪水。
儿子默默走出门,在门外打了个电话。电话里,儿子平静地拒绝了那个到手的合同。片刻,儿子又回来了,他对父亲说,爸爸,那合同改期了,明天签。今天我就不走了,留下来陪您聊天。
父亲悲喜交加,哽咽地说,真的?顿了顿,又说,你还是走吧,别耽误了生意。爸爸只是半年没见,想你了,刚才……
别说了,我知道。走吧,您看太阳多好,我们去院子里散步。儿子小心地搀扶着父亲,在冬日的暖阳里,缓缓地漫步。
父亲的笑容绽放着,如冬日的腊梅般芳香。
第二天清晨,儿子临别拉着父亲的手,笑着说,爸爸,以后,每周我都会来看您,那样,我的车钥匙就不会再丢了!
父亲搔搔后脑勺,红着脸,孩子似的笑了。
【小题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开头写到中风偏瘫病愈后的父亲为了减轻儿女的负担主动到福利院生活,反映了一种社会现象,写出了老一辈人对家庭、对孩子的责任感,令人感动。
B.父亲始终微笑着,目不转睛看着儿子,仿佛永远看不够。写出了父亲对儿子到来倍感高兴、幸福;也说明儿子很久没来看望父亲了,父亲一直都在期盼中等待。
C.找车钥匙过程中儿子很紧张,害怕合同签不了,造成损失,对父亲大加指责,父亲也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不加反驳,帮忙寻找车钥匙。
D.儿子接过车钥匙,狐疑地看看父亲,终于笑了,写出了找到车钥匙后,儿子才明白了车钥匙为何而丢的,从紧张、害怕合同丢失中明白过来,还有比合同更加重要的东西。说明儿子对父亲的在乎。
【小题2】“父亲说,记得吗”这一段介绍了小时候父亲为我们买衣服的事情,运用了什么叙述手法?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小题3】这篇小说反映了哪些社会问题?你怎样评价儿子后来的做法?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机器的神话

南 帆

①现在,机器已经如此密集地介入了生活,甚至参与每一天的开始与结束。人类与自然的搏斗,这个阶段占据了大部分的历史时光;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压倒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之后,一个重要的转折开始了。现在,如此之多的机器嵌入了我们的生活——又一个历史的拐点来了吗?

②我们进入了一个机器装配的世界。我们的行程是由汽车和飞机设计的,我们的休闲是由电视频道和节目表设计的,我们的午餐欲望由钟表批准,我们脸上的表情竭力取悦照相机。机器为我们提供了种种知识。可以上互联网查询一个典故,一个机构的地址,一个学科的前沿问题;甚至可以在身体不适的时候查找各种病症的解释。钱锺书由于博闻强记而成为神话般的学术人物, ,有了“百度”和google之后,这又算什么?导演模拟器诞生之后, ,作曲软件被装入计算机之后,那些艺术家还有多少事情可以干?现在,机器是我们的教师,保姆,工程师,工作同事,娱乐伙伴,机器设置我们的居住环境,出行步骤,聚会空间以及艺术享受的形式。换句话说,机器如同我们新的上帝。

③人与机器长期磨合之中,我们总是认为自己占据了上风。充当主人的幻觉隐瞒了一个意味深长的事实,机器正在将我们调教成它的附属零件。我们说得出各个频道节目主持人的近期绯闻以及何时曾经整容,但是,我们对于一墙之隔的邻居一无所知。寄宿学校的孩子周末回家,扔下了书包直扑计算机。他认为三天不上网就会成为傻瓜,而拨出半小时陪伴父母聊天简直是活受罪。

④我们不清楚是否已经越过临界点。人类的许多传统坐标正在失效,例如“真实”。那一幢房子是真的吗?水里游动的热带鱼、一个人脸上惊恐的表情是真的吗?炮火、高高溅起的水柱与燃烧的炮舰真的是一场海战吗?通常,我们对于这一类问题的判断不会发生错误。然而,自从诸多机器介入之后,任何真实景象都被打上了问号。什么时候开始,机器已经变成了最大的神话制造者;无论是弄虚作假,造谣惑众还是设计各种天衣无缝的骗局,没有机器的协助几乎是不可想象的。我离开美国好莱坞电影厂房的时候,最为强烈的感觉是——一切都不可信。乳白色的厂房和山坡上的别墅可能是伪造的,165号公路可能是伪造的,路边的卡车和一棵棵高耸的树可能是伪造的,几个穿工装的黑人可能是伪造的,我坐在车上感觉到的座位震动仍然可能是伪造的。机器惊人的伪造本领终于让我感到了精神的晕眩。

⑤日常生活之中,现在的相片恐怕是最不可信的证据。照相的特技与计算机数码成像无情地摧毁了眼见为实的古训。一个人踮起脚跟,专注地用照相机俯拍沙滩上水流冲刷出来的种种小裂缝。他告诉我,特技可以将这些照片处理成航拍的、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坡。真正叫我惊恐而又敬佩不已的是数码成像。《侏罗纪公园》里面肌肉颤动的恐龙或者《泰坦尼克号》之中巨大的沉船场面均是数码成像的杰作。数码成像已经不需要原型了,这是人类跨越的一条隐蔽的、然而是至关重要的界限。只要择出一匹奔马的若干个点,将这些点形成的运动曲线输入计算机,软件就会制作出一匹甚至一批奔马的图像。换言之,计算机已经在虚拟空间行使上帝的职责——创造世界。或许在不远的将来,我们的大部分时间都会生活在虚拟空间之中,就像飞行员在模拟舱之中训练飞行技术。

⑥当然,如今已经没有一个人愿意考虑抛弃机器。机器的能量如此之大,已经成为我们无法摆脱的靠山。让我们向自己坦白好了——我们只有一个巨大的恐惧掩埋在深处:如果某一天机器拥有了自己的意志,人类的血肉之躯哪能是它们的对手呢?

【小题1】联系上下文,填入第②段空格处恰当的一项是(    )
A.虽然 并且B.可是 或者
C.不过 何况D.所以 甚至
【小题2】第①段中划线词语“又一个历史的拐点”指的是人类历史已经从人与______的冲突转变为人与______ 的冲突。
【小题3】第③段中“附属零件”一词,暗示了机器时代人类的两个特点:_________和 ________。
【小题4】联系④⑤两段内容,分析第⑤段画线句的含义与作用。
【小题5】对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机器正日益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
B.机器对人类社会弊大于利,因此必须限制使用机器。
C.人类已经无法摆脱机器的控制,必将成为机器的奴隶。
D.机器的不断进步,必然导致人类的最终灭绝。
【小题6】机器对人类也有许多帮助,试以某一种机器为例(不能列举本文中出现过的例子),从两个方面加以阐述。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百岁杨绛:坐在人生边缘,看时间跑、地球转
傅小平
2010年7月17日是杨绛先生的百岁寿诞。
有人赞她是著名作家,她说:“没有这份野心。”
有人说她的作品畅销,她说:“那只是太阳晒在狗尾巴尖上的短暂间。”
有人说得到她的一本书总要珍藏起来,她说:“我的书过了几时,就只配在二折便宜书肆出售,或论斤卖。”
有人向她恳求墨宝,她说:“我的字只配写写大字报。”杨绛不惯于向人赠书,她认为赠书不外是让对方摆在书架上或换来几句赞美的话。
有人请她出国访问,她说:“我和锺书好像老红木家具,搬一搬就要散架了。”她说她最大的渴望是人们把她忘记。
(一)
“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这是杨绛非常喜欢的名言。在许多朋友眼里,杨绛生活俭朴、为人低调。她的寓所,没有进行过任何装修,旧式的柜子、桌子。室内也没有昂贵的摆设,只有浓浓的书卷气。她非常满足于这样一种简朴的生活方式。
她和钱钟书的低调,一度被人误读作清高、孤芳。有权威人士年初二去拜年,钱家都在做事,放下事情去开门,来人说声“春节好”跨步正要进门,钱钟书只露出一隙门缝说:“谢谢!谢谢!我们很忙,谢谢!谢谢!”这让他很不高兴,说钱钟书伉俪不近人情。当然,更多的时候,这种拒绝别人的“苦差事”,还是由杨绛来做,她因此也自嘲是钱钟书的“拦路虎”。诚如钱钟书堂弟钱钟鲁所说,杨绛对名利没有任何追求,不善也不喜交际应酬,她就想安安静静写作,平平淡淡度日。
有一年,她的新著出版,出版社有意请她“出山”,召开作品研讨会。杨绛坦陈:“我把稿子交出去了,剩下怎么卖书的事情,就不是我该管的了。而且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她谢绝出席研讨会。她还将自己的稿费和著作权交给清华大学托管,成立基金资助困难学生。这项基金,以“好读书”三个字命名,迄今已收到两人版税所得近800万人民币。
(二)
上世纪40年代在上海,杨绛涉足剧本,始因《称心如意》一炮走红,继因《弄真成假》、《风絮》而声名大噪;在评论家徐岱看来,一部《洗澡》就足以奠定她在百年中国女性写作史上不可轻视的位置。
1958年,她准备翻译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原著是西班牙文,她不懂。就先找来国外的译本看,如英文、法文、德文的,比较了五种译本以后,发现有些地方差别很大。杨绛想到,要想保证原汁原味,只有从西班牙文翻译。就这样,她开始自学西班牙文。两年后,杨绛开始翻译《堂·吉诃德》。1965年1月,第一部翻译完毕,并开始译第二部很快“文革”爆发,杨绛在外国文学研究所作为“反动学术权威”被“揪出来”。从此开始了受污辱、受践踏、挨批、挨斗的日子。直到1972年春,从干校回北京,杨绛接着日以继夜翻译《堂·吉诃德》。1976年,《堂·吉诃德》第一、第二部全部定稿。次年,杨绛又将全书通校一遍,于5月初送交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4月底,《堂·吉诃德》出版。因为翻译《堂·吉诃德》,杨绛获颁西班牙国王亲授的“智慧国王阿方索十世十字勋章”。她的译本至今都被公认为佳作,已累计发行近百万册。
(三)
回首百年人生,杨绛欣慰于自己“甘当一个零”。从做钱家媳妇的诸事含忍,到国难中忍生活之苦以及在名利面前的深自敛抑,杨绛总能“忍生活之苦,保其天真”。
在杨绛看来,所以含忍是为了保自己的盔甲,抵御侵犯的盾牌。含忍和自由是辨证的统一。含忍是为了自由,要求自由得要学会含忍。”
她这种达观的人生态度,更多来自于对文化的信仰,对人性的信赖。抗战时期国难当头,生活困苦,她觉得是暂时的,坚信抗战必胜,中华民族不会灭亡。她写喜剧,以笑声来作倔强的抗议。到了“文化大革命”,支撑她驱散恐惧,度过忧患痛苦的,仍是这份坚定的信仰。“我确信,灾难性的‘文革’时间再长,也必以失败告终,这个被颠倒了的世界定会重新颠倒过来。”
正是这种坚信,让她和钱钟书即使在不幸中,依然书写着浪漫的人生传奇。而今,自称已经走到了人生边缘的杨绛,愈加通透。她说:“年轻时曾和费孝通讨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不懂,有一天忽然明白了,时间跑,地球在转,即使同样的地点也没有一天是完全相同的。现在我也这样,感觉每一天都是新的。”
(有删改)
注杨绛先生:凡有学问、有名望的人,都可以被称为“先生”,不一定完全指男士。如宋庆龄被称为先生。杨绛,著名学者钱钟书的妻子。
【小题1】下列对作品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虽以朴实的笔法,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对人物进行粗线条的勾勒,但人物形象丰满,其低调、智性、坚韧等美德也得到突出的反映。
B.文章写拒绝别人的“苦差事”,由杨绛来做,她还自嘲是钱钟书的“拦路虎”,这反映出杨绛与钱钟书相濡以沫,愿为丈夫解忧。
C.无论抗战时期还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她之所以能够度过艰难和痛苦,书写着浪漫的人生传奇,原因在于她对文化信仰,对人性信赖。
D.纵观整篇文章,作者以真挚感人的笔墨抒写出杨绛不同凡响的人生历程,表达出作者对杨绛的由衷敬仰,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小题2】杨绛非常喜欢的名言“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这句话在她身上有哪些体现?
【小题3】文章在写杨绛文学上成就时,为什么详写她翻译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