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永不掉队

谢志强

1947年冬,秦山第一次听见方歌唱歌。

团长命令:“我们的两条腿要跑过敌人的汽车轮子。”秦山穿草鞋,把脚磨破了。渐渐地落在急行军的队伍后边。于是,他听见了那支歌:“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方歌站在路边的一个小土坡上,齐耳短发,她旁边还站着两个女兵,是师文工团的团员。

秦山踏着歌声,赶上了队伍。

部队准时到达了指定的地点,堵住了敌人的退路,激战三天。秦山身负重伤,被送到野战医院。

方歌所在的文工团来医院慰问伤病员。

秦山在昏迷之中,仿佛又掉了队。他听见方歌的歌声,苏醒过来。歌声飞进了他的心里,他像在舔嘴唇,默默地跟着哼。

医生对方歌说:你把这个英雄唱醒了。

秦山家境穷困,爹娘却供他上学,念到初中,日本鬼子来扫荡,他就参了军。他受过五次伤,这一次伤得最重。他说:一颗炮弹把我炸飞了。

方歌说:我见过你,看不出,你还是个英雄!

1948年,秦山调进了王震所在的部队,当了独立旅某连的连长。挺进西北,开赴新疆——新疆和平解放。

翻过祁连山,秦山第三次听见了方歌唱歌。

方歌所在的文工团跟秦山的连队在一起宿营。女兵很惹眼。秦山看见了方歌,风撩着她的齐耳短发,像水边的垂柳。

秦山的心里奏起旋律。茫茫戈壁荒漠,一眼望不到尽头。

方歌突然唱起了歌:向前向前向前……

秦山站起来,走过去,说:你咋知道我在唱……我一点也没唱出声音呀。

方歌说:我似乎听见了一个旋律,有谁起了个头。

部队来到了南疆重镇阿克苏——驻守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开始垦荒。

秦山第四次遇见方歌,是在团部。他乐了,说:是要来慰问一下我们了,戈壁荒滩听了你们的歌声都会开花呢。

方歌说:这一回,是调到你们这儿了。

1952年春,秦山独自骑马,向着太阳升起的方向,进入了沙漠。他打算建立一个新的连队,开垦一个新的荒原。按他的说法是,大口啃一块沙漠。

起了大沙暴。沙漠似乎要作弄一下英雄。两天里,风沙铺天盖地,仿佛真的要叫他进去出不来。风一停,沙一落,像是什么事都没发生,沙漠异常美丽,移动过的沙丘,那纹路,如同水的波纹。沙漠总是将进入它上边的物体含而不露地收藏起来。

幸亏有一棵枯死的胡杨树。找到秦山的时候,他搂着树干,沙子已埋到他的腰。胡杨树仿佛缩短了一截。秦山的嘴里灌满了沙粒,几乎没了脉搏。

打电话给团部。方歌带了团部的两个女兵赶来,其中一位是女医生。

秦山像胡杨树一样,一动不动。

方歌和女兵含泪唱歌,唱沂蒙山小调。

秦山是山东籍。但他对家乡的歌也没反应。

女医生听不见秦山的心脏跳动了,就用一块白布裹住秦山。

教导员拿来了军旗,盖到秦山的身上。

方歌扑过来,揭掉军旗,打开白布,向秦山喊:我们早就讲好了,来,让我给你唱歌。

地窝子里一片宁静。

歌声响起: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渐渐地,所有的人都跟着方歌唱了起来。阳光从地窝子上边的天窗照进来,沙尘像音符,在阳光中飞舞。

秦山的嘴唇居然动了。

多年后,我了解到了各种版本的秦山和方歌的爱情故事。其中一个讲述者是秦平沙,他是秦山和方歌的儿子,我们都是军垦第二代。

(节选自《小小说选刊》2017年第10期)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山负伤醒来之后,“他像在舔嘴唇,默默地跟着哼”,这一细节写出了一个战斗英雄坚定、乐观的情怀。
B.翻过祁连山,“秦山心里奏起旋律”,“方歌突然唱起歌来”,说明两个人内心已经有了难以言说的默契。
C.作者通过对方歌的一系列动作、语言描写,表现出秦山遇险大沙暴、生命垂危时方歌内心的悲痛,极富感染力。
D.这篇小说的语言很有特色。大量使用长句,使全篇音韵和谐整齐,富有气势。极大地增强了小说的抒情性。
【小题2】这篇小说的线索是什么?其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结合小说文本简要说明。
【小题3】这篇小说洋溢着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请结合作品,谈谈它们在小说中的具体表现。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1-15 11:46:1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遥远的岛

在天气晴和的日子,辽阔的水面上可以清清楚楚看到一个孤独的小岛;打从汉奈斯和别卡记事的时候,他们就总是对那个小岛怀着永不减退的兴趣。

岛上密密层层长着一片茂密的、异常高大的松林,因此小岛宛若一束绝妙的花束,插在一望无垠的大海花瓶里。它从早到晚一直沐浴在阳光之中。当太阳的巨轮在东方天际刚一露头,这一瞬间,阳光就已经在爱抚小岛上那些参天大树的树梢了;而当红日西沉的时候,它又仿佛依依惜别,用熊熊燃烧着的余晖把那些树梢染得红艳艳的。风和暴雨在小岛上比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更加猖獗,不管风从哪边吹来,无依无靠的小岛总是怀着快乐而轻信的态度迎接它。每当风暴大作,海浪撞击着岸边的岩石,浪花四溅,几乎一直飞上松树梢头。风在浓密的树冠间狂暴、凶狠地猖狂肆虐。阴雨的时候,小岛仿佛裹在一片灰蒙蒙的雾幕里,看起来神秘得像一个谜。

“真有意思,在近处它像什么样呢?”两个孩子多次互相询问。

他们竭力想探听小岛上的情况,常常向父亲提出一连串无穷无尽的问题,然而得到的却只是一些很简短的回答。小岛实在是太没有价值了,怎么能引起一个成年男人的兴趣呢。

不过孩子们从远处用自己的眼睛眺望着小岛,他们决不能相信,它是像父亲所断言的那样索然无味。他们从前就已发现,世界上有不少事物,它们的美不能打动父亲的心。

孩子们的思想里片刻也忘不了这个小岛,而且有一天他们觉得:他们简直是非到那儿去一趟不可了——这是不足为奇的。

不过怎么去呢?路很远,父亲极其严格地禁止孩子们用船,他们也不敢违抗他的禁令。那么怎么办呢?因为要到那个小岛,只能从海上去——坐船或者是从冰上走过去。这么说,没有任何旁的办法了——得等到冬天。

这期待已久的日子、实现理想的日子终于来到了。

两个孩子用由于急不可耐而发抖的手拿出了滑雪板偷偷地上路了,他们的心在战栗。冷彻骨髓的一月的寒风刺痛他们的面颊,使他们感到像火烧似的。遥远的太阳的寒光照得人眼花,可是毫无暖意。滑雪板滑得很顺利,孩子们看到前面就是在寒冷的闪光中变化万千的目的地,于是越来越鼓足劲头,继续向前滑去。他们所有的念头、所有的思想都集中到了那个奇迹的岛上,而随着每一次挥动滑雪杖,它离他们就越来越近了。

他们曾那样日夜梦想的奇遇,千百万令人头晕目眩的童话中的奇遇——当他们的脚踏上小岛的那一瞬间,这一切就都要实现了!所有他们读过的童话,所有他们梦想过的奇迹,千千万万的童话和奇迹,今天一定都会成为现实。他们的嘴笑得闭不拢,眼睛也向风,向太阳和灿烂发光的雪面冰凌微笑着,他们忘记了世界上的一切,只除了一点:今天是他们的节日,滑雪板正带着他们向遥远的小岛飞驰。

当太阳的最后一束光线在遥远的小岛上逐渐熄灭的时候,孩子们回来了。他们回来的时候十分疲倦,神情严肃。在他们那少年人的心里带回了一个可怕的生活的秘密。他们的思想里再没有任何关于奇遇的想法。他们的心里再没有任何希望。他们已经不再向小岛眺望了,虽然在深红色的夕照中,岛上寒冷的闪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耀眼夺目。他们不再眺望了,因为他们已经知道了真实情况,赤裸裸的、阴郁而令人痛苦的真实:遥远的神话般的小岛原来只不过是一片不成样子的可怜的荒野,遍地砾石,遍地都是暴风雨遗留下的痕迹。那儿只有普通的泥土和石头,最常见的石头和泥土——和他们的脚每天踩着的泥土完全一样,甚至还要差一些,更加粗糙,更加贫瘠。岛上的树林里也是一些最普通的树木,最常见的松树,高大的褐色树干耸立在乱石之间,生着弯曲的、被暴风雨折断的树枝。

不,他们再也不想看那个小岛了,无论是今天,还是旁的日子——永远,纵令生活突然变得千百倍阴郁,枯燥无味和毫无意义。

这天晚上,他们躲在自己的床上悄悄地哭了,背着父母,甚至互相隐瞒着。他们伤心地痛哭,不能回答自己,为什么他们这么难过,为什么睡梦不肯来临。

【小题1】下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在本文中男孩的心理变化是由好奇、憧憬到期待、渴望再到放弃、隐瞒。
B.本文多次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了小岛景色的迷人、神奇。
C.文中写孩子与父亲对小岛认知的不同,反映了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价值观念的冲突。
D.“冷彻骨髓的一月的寒风刺痛他们的面颊,使他们感到像火烧似的”这句话通过环境与心理的对照,突出了两个孩子在寒风中踏上探险之途时内心的兴奋、狂热。
【小题2】文中在孩子们登上小岛前后各有一次景物描写,请分析它们的作用。
【小题3】孩子们对美的小岛充满憧憬,但是真相却不是这样,所以他们痛苦哭泣。有人说孩子们的探险是失败的。小岛指什么?你怎么看待这次探险?请结合现实分析。

同类题2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大漠里的旗帜
刘建超
她来看他,是为了离开他。
他不知道,兴奋紧张搓着一双皲裂粗壮的手,这么远,天啊,你怎么来了?
她看着他,看着相恋10年、那个曾经帅气、充满诗意的小哥,如今粗犷得像工地上的装卸工。她还是没有忍住泪水,晶莹的泪珠在白嫩的脸颊冰冷地滑落。
她下了火车乘汽车,走了三天三夜,又搭乘过往的大货车颠簸了一天,才在一望无际的荒漠中看到了他居住的那个小屋。西部边陲的一个养路站,只有一个人的养路站,养护着近百公里的国道。
她和他在大学相识,他们都是学校野草诗社的。他俩相恋了,就因为都喜欢泰戈尔的诗,生如夏花,死如秋叶,还在乎拥有什么?在校园的雁鸣湖边,他轻轻地牵着她,说过不了几年,我将成为中国诗坛的一面旗帜。
浪漫似乎只在校园里才蓬勃疯狂地蔓延。当毕业走上社会,才知道校园的美好都被现实的无情的铁锤砸得粉碎。为了寻找工作,他和她早把诗意冲进了马桶。
他的父亲是养路工,在西北。父亲生病期间,他去了父亲生活的城市照顾父亲,父亲去世后,他竟然接过了父亲手中的工具成为了一名养路工。
大漠荒烟,千里戈壁,他给她写信,描绘着他眼前的风景,天空虽不曾留下痕迹,但我已飞过。我真的感受到泰戈尔这句话的含意了。
她感受不到那些诗意,没有他在身边的日子寂寞无聊。家里人给她介绍男朋友,她都拒绝了。可是,她也不确定自己究竟能等到个什么样的结果。
一年一年的春花秋月,把他们推向了大龄的边缘。经不住妈妈的哭闹哀求,她妥协了,去见了妈妈公司领导的儿子,小伙子很精干,谈吐也很睿智。她就模棱两可地处着,心中还是牵挂着远方的他。
她要了断同他的情缘,这样下去对谁都不公平。
她给他带了大包的物品。他笑着说,我这啥都不缺,啥都不缺。
她环顾四周,煤气炉、木板床、米面油、咸菜。
他笑了,似乎恢复了校园里的神气,笑着说,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这些我都具备了,就等着天降大任了。
晚饭,稀饭、馒头、她带来的熟制品。
他居然端出了一盘鲜绿的青菜。在这一抹黄的沙丘,见到鲜绿的青菜,她都舍不得动筷子。
你一个人不寂寞吗?她说。
不寂寞,白天养路,晚上看书,看你的信。我能背下来泰戈尔诗集,也能背下来你写的每一封信。
夜晚,她躺在床上,他躺在地上。荒漠的风狼一样嚎。
第二天风和日丽,天蓝如洗。她搭上了一辆过路的货车。
司机是个很健谈的小伙子,踩上油门也打开了话匣子。小伙子说,这个养路站就像是他们跑长途车的司机的驿站,加油加水,填饱肚子。养路站就他一个人,他还学会了修车补胎。几千公里的路段,就他养护的这段路最好。
在一个大拐弯处,司机停下车,提着一只袋子下了车。
她伸头望去,路基的远处是一个低洼带,竟然有一片十几平方米的小菜地。菜地里的绿色格外养眼。怕菜苗被飞鸟或小动物侵害,菜地的四周插满了树干,树干上挂着五颜六色的布条,像是挂满了万国旗。
司机把袋子里的土倒在菜地边,回到车上说,经常走这里的司机都知道给这块菜地带点土。这地方风沙大,就这一块是个避风的港湾。他每天都要骑车几十里来这里种菜浇水。我们司机每次经过这里都要鸣笛致意,我们把它称为大漠里的旗帜。那些布条上都写着一些字,有人说是诗,我也不懂。反正我记得其中一个上面写着,生如夏花。
她的眼泪夺眶而出,她的名字就叫夏花。
她回到家,眼前总是飘舞着大漠里那五颜六色的旗帜。
她又准备动身去看他,她带了一挎包土。她要告诉他,大漠里的旗帜下不该少了家乡的泥土。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6年第3期)
【小题1】(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第4段详细叙述“她”的行程与“他”的住地,这样写是为了表现“他”在大漠戈壁生活的艰苦和“她”前去分手的决心。
B.“他”引用孟子的句子,说明“他”虽然身处荒漠戈壁,但是胸怀理想,相信自己将来一定会有一番作为。
C.小说写“夏花”,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塑造了一个对爱情无比坚贞的女孩的形象。
D.文中“他居然端出了一盘鲜绿的青菜”中的“居然”,说明青菜在戈壁出现是奇迹,同时为后文写大漠里的“菜地”作了铺垫。
【小题2】(小题2)结合文本,分析小说为什么以“大漠里的旗帜”为题。
【小题3】(小题3)根据小说末尾的情节,推测“他”与“她”的爱情结局,并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智慧城市”刚提出时,许多城市管理者简单理解为“数字城市+物联网”,后来发现不对,又变成“数字城市+物联网+大数据”,然后,又变成“数字城市+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现在有些地方还要加上“无人化”“智能化”,越加越多。这表明,“智慧城市”的定义不断改变,缺乏统一的认识。

“智慧城市”的本质应该是基于地理位置信息的“智慧”服务。从建设目标看,智慧城市可以定义为“更节能、更绿色、更环保、更可持续发展”,利用综合的地理信息服务让城市里的人们生活更方便。在大数据时代,智慧城市系统能提供的基于地理信息的服务,一定是三维、全息的。它要求地理信息数据更精细、更广泛、更快速、更实时,而且更便于得出分析结果。

“智慧城市”对地理位置信息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对数据采集技术进行突破,要从单一传感变为集成传感,从移动传感变成传感网,从有限的数据源变成多数据源。同时,几何参数要发展成为物理参数,要加上诸如温度、湿度、PM2.5等指标,推出更多的人性化应用,让城市更加“智慧”。

(摘编自刘先林《智慧城市的本质需厘清》,《光明日报> 2016年12月9日)

材料二:

(摘编自《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发展进程与趋势》2018年10月25日)

材料三:

深圳积极推动实施十大工程,促进技术、业务、数据融合,加快实现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同时,全面完善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实现光纤入户率超过90%;启动5C试点,建成城市大数据中心和运营管理中心,建设可视化的城市空间数字平台;加快构建海陆空和地上地下的智慧化综合交通服务体系,逐步建设全市统一的智能停车系统。

事实上,深圳正整合各区、各部门政务服务资源,建成统一的政务服务APP,为市民和企业提供统一的政务服务入口,力争实现政务服务“一号走遍深圳”,政务服务事项100%网上申报、100%网上审批,企业办事不出区,个人办事不出街,“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国内领先。

深圳新型智慧城市值得期待。根据深圳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方案及“数字政府”建设总体方案,深圳瞄准2018年建成全国一流、2020年建成世界一流的总体目标,以提升民生服务和城市治理能力为重点,通过建设十大工程,建成国家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市,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摘编自李少辉等《打造国内新型智慧城市标杆》,《中国经济导报》2018年12月11日)

材料四:

英国《金融时报》5月3日报道,在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地下深处,技术正帮助把一个有150年历史的下水道系统升级到现代标准。该项目是智慧城市运动的一个低调但却有效的范例。在智慧城市运动中,现代的数据科学正在改善城市针对居民的运行和服务。

2010年,在8年内1300次的非法溢流把来自该市下水道网络的未经处理的污水排入密苏里河之后,联邦环境保护局失去了耐心,责成该市在25年内投资25亿美元对其进行整治。负责此项升级工作的安迪·希夫利提议,在降雨量大的时候使用闲置的排水能力,把水位高到危险程度的地方的污水引至低水位的地方,从而降低溢流发生的频率和规模。这将节省挖掘更多下水道和建设抽水设施的费用。

维也纳的城市规划主管托马斯·马德赖特说:“对于今天的城市来说,真正的社会效益将来自对现有技术的运用,而不是采用新技术。”

(摘编自《参考消息》2019年5月5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智慧城市”的定义从开始提出发展到现在,不断发生着变化,这正是人们对“智慧城市”缺乏统一的认识,没有理解其本质的表现。
B.基于物联网的现代社会智慧城管总体架构体系分为感知层、传输层、支撑层、应用层四部分,这四层根据各自功用层层推进,构成整体。
C.把提升民生服务和城市治理能力作为重点,深圳市积极推动实施十大工程,在建设国家新型智慧城市方面,总体水平在国内外领先。
D.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一个有150年历史的下水道系统正在技术的帮助下升级到现代标准,该项目成为智慧城市运动中的一个有效范例。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单一传感变为集成传感,从移动传感变成传感网,从有限的数据源变成多数据源,数据采集技术的突破,有助于“智慧城市”的建设。
B.在智慧城管物联网规范标准体系中,比如一场交通堵塞可以通过感知,借助网络,形成一份业务数据,人们可据此进行研判和综合决策。
C.启动5G试点,光纤入户率超过90%,政务服务事项网上申报、网上审批,这些举措为深圳建设可视化的城市空间数字平台奠定了基础。
D.我们不否认现代数据科学在改善城市针对居民的运行和服务方面自有其作用,但明显的是,数据科学并不是“智慧城市运动”的全部。
【小题3】结合材料,请你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提出建议。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文物,乃一国遗留下来的在文化发展史上有价值的东西,如建筑、碑刻、壁画、工具、武器、生活器皿和各种艺术品等。
文物作为文化遗产的物质载体,承载的信息极具历史、科学、艺术价值。藉文物,我们自可补缀“洪荒莫传”的历史,复原“秦时明月汉时关”的城池风景,演绎“车辚辚,马萧萧”的壮烈场面,解读“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无穷奥妙,体察“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艺术境界。如果说文物是文明所造之物,那么附着于文物之上的则是一段凝固的历史。文物更是不可再生的稀缺性文化资源,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对于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和创造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加强对文物的修缮、保护,严格遵守“ 甲 原则”,则是世界各国对于文物保护管理的同一性原则。如此,也就不难理解西班牙“直接用水泥对古堡损毁部分进行重建”受到质疑的原因了。这也让人不禁唏嘘于达·芬奇创作于墙壁之上的油画《最后的晚餐》——此画作完成七十年后,画面就开始出现霉斑,以致接下来的数百年间,进行了多次“修复”。上世纪80年代,专家用最先进的技术将后人修复的东西去掉,这才使原作露出了真貌。
【小题1】根据文意,在 甲 处填空。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与智能手机的普及,以二维码为代表的“条码支付”迅速发展。据了解,条码支付是指银行或支付机构应用条码技术,实现收款人、付款人之间货币资金转移的业务活动,通常包括“扫码付款”和“扫码收款”两种方式。

不过,扫码支付在走入人们生活的同时,风险也逐渐浮出水面。

据拉卡拉支付股份有限公司资深合规总监唐凌介绍,相比于银行卡支付,条码支付没有物理卡片载体,也缺少专业设备支持,在信息安全方面存在一交隐患。比如,不法分子通过手机病毒。将消费者手机中的支付账号、密码、身份证信息、联系人信息、照片等隐私信息窃取,甚至可能通过直接截获短信验证码来迹刷手机用户银行卡。

董希森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条码支付由于门槛较低、成本低廉、支付便捷,近年来受到了商户、消费者、银行及支付机构的青睐,在服务普通消费者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从技术层面看,二维码通过几何因形来记录教括和储存信息,支付终端缺乏识别与拦截功能,就可能产生安全漏洞和隐患。从市场层面看,部分支付机构在拓展业务时,通过不当的交叉补贴、滥用优势地位来排除和限制竞争,导致不公平党争。从合规层面看,部分市场机构片面追求业务发展速度,违规发展商户,带来各类安全隐患。”董希森说。

(摘编自《“条码支付“风险隐现需纳入规范》)

材料二:

支付宝发布的2019年10月1日至3日消你报告显示,实体店人均消费频次增45%,美食、出行、零售三大行业堪称拉动内需的“三驾马车”。随着移动支付不断丰富,通过刷脸、无人零售等智能售卖的商品交易金额猛增九成。

同样是放假前3天相比较,假期更长的“十一”日均消费金额环比“五一”高一成,在更广阔的四至六线城市,“十一”日均消费金额环比“五一”增长约四成,相当于多放1天假,消费多一成。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大妈”也开始加入用移动支付消费的主力,黑龙江、吉林、辽宁等东三省中老年人最热表假日消费。

另据网联清算有限公司数据,今年国庆长假期间(10月1日至10月7日),网联平台运行平稳,共处理跨机构支付交易85.94亿笔,金额4.33万亿元。其中,10月1日交易量最高,单日超过12.9亿笔,全额超过6787亿元。

数据显示,网联平台日均交易笔数同比去年“十一”增长79.92%,日均交易金额同比去年“十一”增长163.38%。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森表示,从网联披露的日均交易笔数和金额的增长来看,网络支付(互联网支付和移动支付)规模继续呈现快速增长,背后是大众支付偏好的转变,网络支付交易规模持续上升,这也是我国网络支付市场发展的写照。

重希彝还谈到,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网络支付市场蓬勃发展,从线上支付如订酒店、机票、火车票,到线下餐饮、购物扫码支付,新场景、新业态不断涌现,为大众在“十一”假期出行、消费、娱乐提供了更大便利。

(摘编自《买买买!国庆出境游人均移动支付消费近2500元》)

材料三:

支付宝联合飞猪发布的2019国庆黄金周出境游报告显示,“十一”期间,国人出境游移动支付消费再创新高,人均支付接近2500元,同比去年增长14%;单笔消费全额同比增幅达11%。

境外用卡方面,中国游客假期中在144个境外国家和地区使用银联卡,较去年同期增加了10个,其中“一带一路”沿线热度持续,保加利亚、塞尔维亚、缅甸、白俄罗斯等地交易量同比增长逾2倍。越来越多游客在境外交通、餐饮、娱乐类商户使用银联卡,其中航空、铁路、租车、加油等交通类商户银联卡交易量同比增长逾五成。中国游客在45个境外目的地使用云闪付APP扫码支付,或开通银联手机闪付“挥”手机支付,带动银联移动支付境外交易额同比增长近20%,其中银联二维码支付交易量同比增长超过8倍;中国游客尤其爱在秦国、新加坡、加拿大、日本扫码支付,在澳大利亚、俄罗新、法国“挥”手机支付。

(摘编自《跨境移动支付创新高银联等发布国庆节支付交易数据》)

【小题1】相较而言,下列行为会给移动支付带来较大风险的一项是
A.在餐饮门店扫码小额支付
B.扫二维码后,按提示安装手机软件
C.定期更改手机支付密码
D.出示支付码,由商家扫码收款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同样是放假,2019年放假时间更长的“十一”日均消费金额环比“五一”高一成,说明放假时间越长,消费者的日均消费越多。
B.在“十一”黄金周期间,“中国大妈”成为了使用支付宝进行支付的主力,而黑龙江、吉林、辽宁的中老年人最热衷假日消费。
C.从网联数据来看,大众支付偏好转变等因素,使得我国网络支付规模继续呈现快速增长,我国网络支付市场得以蓬勃发展。
D.因为支付终端缺乏识别与拦截功能、支付机构不公平竞争和市场机构违规发展商户,使得移动支付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小题3】“十一“黄金周期间,中国游客境外消费呈现出怎样的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