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唤醒文物的青春

李思辉

彩陶瓶上,脸部“伸出”了舌头;猪面纹彩陶壶上,眼睛“转”了起来,配文“容我想想”……近日,甘肃省博物馆推出的一组文物表情包在网上走红。博物馆负责人称,表情包是“让文物活起来”的举措之一,希望通过此举让大家更了解文物。

该馆推出文物表情包,把严肃的文物和大众娱乐“混搭”在一起,勾画出一种别致画风,深受网民喜爱。这种看似“不着调”的搭配,实则非常用心,契合了文化审美上的冲突美。

在世俗视角里,“冲突”两个字往往充满争议。一些人在艺术审美上过分强调匹配、协调、柔和,笼统地认为有冲突就不好。实际上,在中西方美学中,“冲突美”都一直备受推崇。尤其是现当代,“冲突美”在文学、绘画、电影等视觉艺术作品中非常常见。法国戏剧理论家布伦退尔断言:“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这句话一度被人们看为“戏剧定律”。梳理研究我们会发现,包括《赵氏孤儿》《雷雨》在内的很多中国戏剧、小说都饱含着浓郁的冲突美。

“文物表情包”把庄重严肃的文物与戏谑不羁的网络流行语“拉郎配”,除却了前者的腐朽呆板之气,赋予了后者传统文化之魂,二者在强烈对冲中,达到了寓历史文化于网络流行语之中的“中和”。这是“文物表情包”没有明显违和感,被赞“魔性十足”的直接原因。此前,网上很火爆的康熙“朕知道了”纸胶带、“雍正:感觉自己萌萌哒”的动态照片等,之所以迅速蹿红,也是因为“冲突”让静态的文物“活”了起来。

赞赏“文物表情包”的冲突美,并不意味着此类创意可以无的放矢。相反,它必须谨慎着手、小心为之。精心推敲文物与网络流行语的内在联系,确保二者实现顺畅融合,避免不搭调。拿捏好尺度,防止戏谑太过对文物的严肃性造成亵渎,产生违和感。文创作品可以活一些,但文物毕竟相对传统严肃,在创作过程中必须把握严肃性与娱乐性之间的平衡,否则就可能弄巧成拙。包括“文物表情包”在内的文物宣传推广,有的虽算不上正儿八百的文艺创作,但其创意和设计也需遵从审美规律。

正如专家所言,让文物活起来,既要面对博物馆自身,不断挖掘文物藏品的文化内涵,让文化遗产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也要面向公众,创新文化传播的表现形式,让文物的故事以公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人心,融入百姓文化生活。以合适的方式把历史久远的书画古玩、瓶瓶罐罐,从尘封中请出来,唤醒文物的青春,为人们所喜所用。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物表情包是严肃和娱乐的“混搭气”这种别致的画风深受广大网民喜爱。
B.文物表情包体现出的“冲突美”,在许多经典的戏剧、小说当中都有存在。
C.文物表情包虽然完全不是文艺创作,但其创意设计也要遵从审美客观规律。
D.文物表情包让文化遗产融入百姓生活,同时也使之获得更为鲜活的生命力。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概述文物表情包在网络走红的现象,引出了下文对其原因的分析。
B.文章将东西方文艺作品进行对比,表明冲突美在文艺创作中是广泛存在的。
C.文中列举网上走红的纸胶带、动态图片等,印证了冲突美在文化传播中的价值。
D.最后认为从挖掘文化内涵和创新表现形式等方面入手,可让文物更好活起来。
【小题3】进行“文物表情包”这类文化创意活动,应有哪些注意点?请结合材料加以概括。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7-17 01:46:5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五花山下收土豆的人

迟子建

①这世上最出色的染匠,一定就是秋霜了。只要它来了,青山就改变了颜色。初霜来的时候,树叶只是微微转黄,这时节的山峦看上去更像是洋溢着丰收气息的麦田。到了第二场霜降临之后,浅黄的树叶变得金黄或浅红,山峦有如戴上了一顶顶红黄相间的呢毡帽。而如果你沐浴着第三场更为浓重的霜走进森林,你是想看到什么颜色就能看到什么颜色。树叶大多是金黄和金红的,但也有黄中带粉、粉中含翠、翠中生红、红中隐紫、紫中有褐的,这时的山峦分明就是一个春天的花园,五彩缤纷的。我们把此时的山峦称作“五花山”。

②五花山簇拥着我们的时候,大雁向南飞了,河水流动得平缓了,天空中的云朵没有盛夏时多了,天显得格外地高、格外地蓝。人们把形形色色的菜籽吊到山墙上,开始了秋收。而秋收中最苦最累的活儿,就是起土豆。

③土豆既能做蔬菜,又能当主食,还能作为家畜的饲料,在那个粮食需要定量供给的年代,土豆被广泛种植也就不足为奇了。一家种上一两亩,那算是少的了;平平常常的人家都要有三四亩;而那些人口多的人家,种七八亩是很普通的。所以说秋收在我们那里,等于是“起土豆”的代名词。人们见了面跟对方说的话往往是“起土豆了吗”,或者是“你家今年能收多少麻袋土豆”。

④起土豆的工具是二齿子和三齿子。当然也有四齿子,但它因为密度高而容易伤着土豆,用它的人家很少。二齿子和三齿子是铁制的,它们的形状常使我联想到“M”和“N”的拼音字母,一握着它们,就老是想发鼻音。人们去离家较远的大地起土豆时,要拉起手推车。去的时候,手推车上放置着二齿子三齿子、空的麻袋、土篮等工具,当然,也要带上水壶和午饭。回来的时候,饭没了,水壶也空了,先前还明晃晃的铁齿上沾满黑油油的泥土,手推车上满载着用麻袋摞起来的土豆。若是赶上晴好的天气,车行起来还不吃力,而要是赶上秋雨连绵,路面的水洼一个连着一个的话,车轮往往会陷在泥泞中,几个人合力拉它,它也只是徘徊,最后只得回镇子朝养了牛的人家借牛,把手推车给从泥潭中拖出来。所以那些养了牛的人家,一到起土豆的时候就很牛气。

⑤人们把土豆运到家后,会把它们划分为三类:又大又光滑的是最好的,它们会被下到菜窖中,一部分作为来年的种子,一部分留做食用;那些中不溜的属于第二类,它们也会被下到菜窖中,作为越冬蔬菜;而那些跟驴粪蛋一样小的、青着半边脸的、被铁齿刨得满脑子都是窟窿的,属于最次的一类,它们通常是被埋在菜园的坑里,没被冻着时由人削削拣拣地随吃随取,等雪降临之后就喂了猪了。土豆地都在山下开阔的平地上,所以起土豆累了,就可以坐在地上欣赏五花山。这时候再鲜艳的鸟进了森林,也会慨叹自己的羽毛不如树叶绚丽。当你低头刨出一墩土豆时,就觉得那大大小小的土豆不是乳黄色的了,而是彩色的了。人们回家的时候,手推车上麻袋的缝隙中往往插着一支小孩子歇息时跑到山上折来的色彩缤纷的树枝,它像一枝灿烂的花,把秋天给照亮了!

⑥溜土豆就是在收获过的土豆地上,在沙里淘金地寻觅仍被遗落在土中的土豆。溜土豆通常要使用四齿子,它的铁齿间隙窄,搜寻土豆的几率高。通常被留下的土豆都不是很大,所以这样的土豆拿回家去,通常是洗一洗后连皮蒸了吃,或者是用叉子磨成粉了。溜土豆的都是如我一样的孩子,大人们是不屑做这种活儿的。我每年都要去溜土豆,其实家里并不缺那点土豆,我只是喜欢在光秃秃的大地上再打捞一份惊喜罢了。那感觉很像是在寻找宝藏。

⑦我溜土豆的时候,常常会遇见住在北山的刘家的孩子,他们两人一伙,提着麻袋,在别人家的土豆地里溜得格外仔细。经他们溜过的土豆地,可以说是光光溜溜的了。所以一看到他们,我就避开了。他们很有眼力和经验,知道哪片地的哪个地方会有幸存的土豆,每天都会溜上半麻袋到一麻袋的土豆。他们见了我们也不打招呼,只不过有时会顽皮地打几声口哨。有的时候溜土豆溜累了,我坐在地上歇息的时候,会看到黑油油的土地上,那几个穿着暗淡衣裳的孩子,弯腰弓背溜土豆的情景。他们和他们面前的土地是那么暗淡,而他们背后的五花山则是那么的绚烂。他们看上去是那么的单调,可他们因为他们的劳动,而成为我眼前这巨幅画卷中最生动、最永恒的一部分。

(有删改)

【小题1】下面对本文相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段是过渡段,由描写自然景物过渡到描写起土豆的人,承上启下,使文章结构更加严密。
B.文章回顾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在那个物质匮乏的时代,溜土豆给她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C.在绚烂的五花山下,溜土豆的北山刘家孩子显得暗淡,可见人类在自然面前显得多么渺小和单调。
D.如果说五花山是这幅油画的大背景,斑斓的色彩是它的主色调,那么油画核心就是起土豆的人。
【小题2】请结合全文分析开篇景物描写的作用。
【小题3】文章写了哪些人?他们有怎样的特点?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中国的艺术充满了活趣,那种内在的腾挪,那种鸢飞鱼跃的精神非常感人。中国的园林讲究生机勃勃,中国的艺术是要人加入到这个世界,去感受这种活泼,所谓“流水淡然去,孤舟随意还”,并能够在这种气氛中,和世界相与往还。
中国文化中的世俗化非常重要,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是我们这个民族永远保持生机的基础。因为我们在世俗化中能体会那种活泼。尽管世俗,但是我们不至于庸俗。我们向往清静的生活,但是反对清高的做派;我们希望自己拥有内在品格,但不追求贵族的气息。所以中国艺术的活趣就像山林里面的花草树木、林间的鸟儿一样,随和、从容、活泼。这是一种特别的哲学精神。
中国园林的亭子是定式,是园林中重要的设置。亭子是休息的地方,人坐在里面,偶然看向远方,又把远方的景色拉到眼前,这就是舒卷自如,推挽自得,惟其胸中无一物,坐观天地得景全,“江山无限景,都取一亭中”,似乎坐在一个浮动起来的气场之中,加入到宇宙的洪流中。所以亭子的设置总是在很重要的地方,它能给人呼吸,让人俯仰自如,吞吐大荒,融到世界里。金农有一幅画,讲的是一个人睡在荷花上,“消受白莲花世界,风来四面卧当中”,清澈的河塘,荷风四起,在这个流荡的世界,人也加入其中的回旋,突然之间人像加入到一个高莽的宇宙中间。这里的亭子、荷花都是气场中的一个点,在这个点上万物皆备于我,我浑然与天地一起。
倪瓒的晚年作品《容膝斋图》,画面很简单,一痕远山、一湾瘦水、一座小亭、几棵枯木,就构成了这幅画的主体。亭中空空如也,象征着人的宅寓,人生如寄,在茫茫的天地中间,人所占的空间是这样的狭小,一座小亭子,一个容膝斋,只能容下一个膝盖的居所。他讲人的有限性,“一向年光有限身”,时光就是这么短暂,生命就是这样脆弱。人生是有限的,但是中国哲学告诉我们,当你超越这种有限,荡去有限和无限的局限,融入世界中,就会感觉到一个天大的世界,真是“半在小楼里,灵光满大千”。人的内在的大、内在的充实,不是知识的丰厚,也不是财富的累积,而是人心的灵静,“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一个充满圆融的人,他会影响人,他的生命中就有光,这种光芒就会照耀世界。因此,一切都是建立在自己内在的圆融中间,这是内在的一种超越,而不是外在的获取。
中国的艺术为什么有很多的深山老林、枯木寒林,没有生命的气息和生机呢?这是因为它的活泼不是外在的,而是内在的,这正是中国艺术的内在精神,最寂寞的地方就是最活泼的地方,就是要把心灵放飞出来,挣脱世间种种的束缚,还自己内在充满圆融的生命以自由。
(选自朱良志《中国传统艺术的心境和智慧》,有删改)
如何理解“这里的亭子、荷花都是气场中的一个点”中“点”的内涵?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抵抗

朱羊

他亲手击毙了表哥。

他几乎无暇思索,抬手一枪,枪声清脆刺耳,直接命中胸口,表哥是他的连副,临死前,表哥的脸痛苦地扭曲抽搐,表哥如何也想不到自己会是这样一个死法。表哥在倒下前的刹那间,终于完成了此生最后一个军礼。

整整一个上午,面对三倍之敌,他的独立团打退了小鬼子十七次进攻.然而对他来说,这些并没有多大的意义.他得到军部的命令是:为掩护大部队撒离,在天黑之前,一只蚂蚁也不能踏过八道岗。

面对如此顽强的阻击,敌人调来了五架飞机,对阵地进行狂轰滥炸,将他的队伍埋进一片火海.他从炸塌的指挥所里爬出来,耳朵眼儿里嗡嗡有声,他的门牙被一粒石子儿崩碎了,和着一口血水吐出来。他拍打掉头上的灰土,瞪起一双血红的眼睛,恶狠狠地吼:“小鬼子,今天你干不死我,我就干死你!”

阵地前弥漫着土地被烧焦的气味儿,到处是残缺不全的尸体。烧焦的手臂和大腿,灌木丛似的胡乱地伸向天空.这些都是他的士兵,朝夕相处的生死弟兄,刚才还活蹦乱跳的,转眼间已是阴阳相隔。他的心在淌血,他想号啕大哭,但眼里却流不出一滴眼泪。

表哥戴着被子弹穿了两个洞的钢盔,冲到他面前:“报告团长,鬼子火力太猛了,弟兄们实在是顶不住啊!”

他望了一眼头顶上白花花的日头,眼里喷出火来:“鬼子上来了,你是干啥吃的?给我压下去!

表哥揪着烧焦的眉毛,苦咧着嘴:“咱们已经弹尽粮绝,援军为何迟迟不到?”他无法回答,他所能做的就是操起一把步枪,然后命令左右:“上刺刀,跟我上!老子就不信,小鬼子能有两条命!”

一场肉搏战下来,他的士兵们死的死、伤的伤,咒骂声、哭号声此起彼伏.

“团长,咱们还是撤吧!表哥满是瘀血的脸上焦躁不安,“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啊!”

“动摇军心者,杀无赦!”

“老子怕死吗?咱们如此无谓抵抗,有个屁用!”表哥毫不示弱.

“滚!”

表哥哑着嗓子干号了一声,转身跑开,他面无表情地望着表哥的背影远去,当年,他最爱看表哥唱的《挑滑车》。大幕拉开,高宠英姿飒爽,跃马挺枪,连挑金兵十一辆铁滑车,何等的盖世英雄!但终因体力不支,战死沙场.大幕落下,表哥卸了妆,又活脱脱地站在他面前,然后,他们一起去汇福楼吃馄饨。表哥不食辛辣,唯恐倒了嗓子,只在清淡的汤水上撒一撮嫩绿的香菜叶.如果没有这场该死的战争,表哥如今定是成了红遍大江南北的名角儿,还有那个如花似玉的小花旦宁儿,他也得尊称一声嫂娘.

他从小父母双亡,是舅舅一家人将他拉扯长大。后来,他进了省城读书,靠表哥唱戏供他学费。再后来,日本兵进了城。一天晚上,他和几个同学去街上贴传单,被几个巡逻的鬼子发现.他们在前面跑,鬼子在后面开了枪,几个同学当场死于非命,若不是遇上清风寨赵大当家的出手相救,他的命早就没了,他就是在那天晚上,跟随着赵大当家的上了山。

几年下来,他学会了骑马打枪,成了清风寨足智多谋的军师.在一次伏击鬼子运粮车的战斗中,赵大当家的被冷枪打中面门。赵大当家的临死前,将清风寨交到他的手上。从此,清风寨成了鬼子的眼中钉、肉中刺.直到去年,兵强马壮的清风寨接受东北抗联的整编……

刚过了正月,表哥找到了他,告诉他,因为一个鬼子大佐相中了宁儿,传话要宁儿去他的军营唱戏,宁儿知道此去凶多吉少,便用碎玻璃扎花了脸,恼羞成怒的鬼子大佐哪肯善罢甘休?派兵包围了戏班子,见人就杀,宁儿当场被一个鬼子用刺刀挑死.表哥仗着一身武艺,历尽险关逃了出来,投奔到他的部队……

日头渐渐西斜,阵地前杀声四起,枪炮声更是震耳欲聋,一小股鬼子已然冲入战壕,与他的士兵纠缠搏斗在一起。

表哥带着几个兵又一次冲到他面前,苦苦哀求道:“团长,再不撤,真的来不及了!”砰!他不由分说,果断地扣下了扳机,眼睁睁看着一股鲜血从表哥的胸膛迸溅而出.他握枪的手不停地颤抖着,一缕青烟绕着枪口袅袅地散开,此刻,他多么希望眼前发生的一切只是一出戏呀:大幕开启,高宠威风凛凛地挺枪跃马,挑起铁滑车……

鬼子又一次发起了冲锋。

他手提大刀,仰天大笑,学着表哥的戏文,一板一眼地命令发报:“弹尽,援绝,阵破!然扼守一隅,作最后抵抗,誓死为止……”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个洞的钢盔”“满是瘀血的脸”等细节描写,表现了“表哥”英勇无畏,奋力杀敌,这使“最后一个军礼”具有了悲壮的色彩。
B.“耳朵眼儿里嗡嗡有声”“阵地前弥漫着土地被烧焦的气味儿”“他的心在淌血”,通过人物丰富细腻的感觉,表现了战斗的凶险修烈。
C.“表哥”多次强烈要求撤退,都被“他”怒斥的情节安排,不断强化了人物间的矛盾冲突,也使得“他”最终亲手击毙“表哥”合乎逻辑。
D.小说善用伏笔与照应,结构严谨,如“白花花的日头”、“动摇军心者,杀无赦”的军令、“表哥唱《挑滑车》”等伏笔在下文都有照应。
【小题2】小说除顺叙外,还用了哪些叙述方式?请结合作品简要说明其表达作用。
【小题3】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他”击毙“表哥”这一过程的情感变化。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完成下列小题。
流露你的真表情
毕淑敏
学医的时候,老师问过一道题目:人和动物,在解剖上最大区别是什么?答案各种各样:是站立行走,是懂得用火,是劳动创造了人……都被先生一一否定了,于是满室寂然。
先生见我们混沌不悟,自答道,记住,是表惰啊。地球上没有任何一种生物,有人类这样丰富的表情肌。比如笑吧,一只再聪明的狗,也是不会笑的。只有人类,才可以调动面部的所有肌群,调整出不同规格笑容,比如微笑、嘲笑、冷笑、狂笑,以表达自身复杂的情感。
我在惊讶中记住了先生的话,以为是至理名言。
近些年来,我开始怀疑先生教了我一条谬误。
乘坐飞机,起飞之前,每次都有航空小姐为我们演示一遍空中遭遇紧急情形时,如何打开氧气面罩的操作。我乘坐飞机数十次,但从未看清过具体步骤。小姐满面笑容地屹立前舱,脸上很真诚,手上却很敷衍,好像在做一种太极功夫,点到为止,全然顾及不到这种急救措施对乘客是怎样的性命攸关。我分明看到了她们脸上悬挂的笑容和冷淡的心的分离,升起一种被愚弄的感觉。
我有一位相识许久的女友,原是个敢怒敢恨敢涕泪滂沱敢笑逐颜开的性情中人。几年不见,不知在哪里读了专为淑女规范言行的著作,同我谈话的时候,身子仄仄地欠着,双膝款款地屈着,嘴角勾勒成一个精致的角度。粗一看,你以为她时时在微笑,细一看,你就捉摸不透她的真表情,心里不禁有些毛起来。你若在背后叫她,她不会立刻回了脸来看你,而是端端地将身体转过来,从容地瞄着你。虽然她给你一个温馨的外壳,却没有丝毫的热度溢出来。我看着她,不由得想起儿时戴的大头娃娃面具。
遇到过一位哭哭啼啼的饭店服务员,说她一切按店方的要求去办,不想却被客人责难。那客人匆忙之中丢失了公文包,要她帮助寻找。客人焦急地述说着,她耐越地倾听着,客人竟勃然大怒了,吼着说我急得火烧眉毛,你竟然还在笑!
我那一刻绝没有笑。服务员指天咒地对我说。看她的眼神,我相信是真话。
那么,你当时做了怎样一个表情呢?我问。喏,我就是这样的……她侧过脸,把那刻的表情摹拟给我。那是一个职业女性训练有素的程式化的面庞,眉梢扬着,嘴角翘着……无论我多么地同情于她,我还是要说一一这是一张空洞漠然的笑脸。服务员的脸已经被长期的工作,塑造成她自己也不能控制的形状。表情肌不再表达人类的感情了。或者说,它们只表达一种感情,这就是微笑。
我们的生活中曾经排斥微笑,于是我们呼吁微笑,引进微笑,培育微笑,微笑就泛滥起来。银屏上著名和不著名的男女主持人无时无刻不在微笑,以至于使人不得不疑问一一我们的生活中真有那么多值得微笑的事情吗?
微笑变得越来越商业化了。他对你微笑,并不表明他的善意,微笑只是金钱的等价物。他对你微笑,并不表明他的诚恳,微笑只是恶战的前奏。他对你微笑,并不证明他对你的友谊,微笑只是麻痹你警惕的一重帐幕……
这样的事,见得太多之后,竟对微笑的本质怀疑起来。
因为快乐和友情,从猿到人,演变出了美妙动人的微笑,这是人类无与伦比的财富。笑容像一只模型,把我们脸土的肌肉像羊群一般驯化了,让它们按照微笑的规则排列着,随时以备我们心情的调遣。
记得小时候读过大文豪雨果的《笑面人》。一个苦孩子被施了刑法,脸被固定成狂笑的模样。他的任何表情,都只能使脸上狂笑的表情更为惨烈。无时无刻不在笑一一这是一种酷刑。
现代自然是没有这种刑法了。但如果不表达自己的心愿,只是一味地微笑着,微笑像画皮一样黏附在我们的脸庞上,像破旧的门帘沉重地垂挂着,那岂不是人类进化的大退步!
有一句话叫做“笑比哭好”,我常常怀疑它的确切。笑和哭都是人类的正常情绪反应,谁能说黛玉临终时的笑比哭好呢?
痛则大悲,喜则大笑,只要是从心底流出的对世界的真情感,都是生命之壁的摩崖石刻,经得起岁月风雨的推敲,值得我们久久珍爱。
(摘自时代文艺出版社《我很重要》一书,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人类有丰富的表情肌,能调整出不同规格的笑容,来表达自身复杂的情感。
B.近些年生活中的所见让作者认识到先生教给她的原来是一条谬误,而非至理名言。
C.现实中的微笑已经泛滥起来了,使人感受不到微笑的美妙与动人。
D.文章用先生的问题开头,引出“人与动物的不同在表情”这一观点,并与下文所举例子中的人的表情肌只表达程式化的“微笑”形成对比。文章的结尾点明题旨,强调突出真情感的重要性。
【小题2】现实中哪些现象使作者对微笑的本质产生了怀疑?请简要概括。
【小题3】作者对“笑比哭好”这一说法是持怀疑态度的,你是否认同她的看法?请结合文本或实际阐述你的理由。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世界末日前夕

王 溱

风起,风停,叶子来不及起舞,花儿就凋落了。

门开,门关,邻家的喜字还没干透,孩子就呱呱坠地了。

跑得真急呀!她深深吸一口新鲜的空气,继续侍弄院子里的花草。

咔嚓,她剪去桃花歪扭的枝蔓。桃花呀,即便你只灿烂一季,也不能不修边幅不是?

咕噜,她给水仙灌上满满的清水。水仙呀,春天只剩下尾巴,再不开花你就永远装蒜吧。

喵!一只猫从花盆后蹿了出来,打翻了一盆正酝酿花蕾的山茶花。她生气地捡起一块小石子扔过去,已不见踪影。

算你跑得快。她说。静了一会儿,她又喃喃道,跑得快又怎样呢?跑得过时间吗?世界末日就要来了。这么漂亮的院子,这么美好的一切,都不复存在了。

她早已没了刚得知这个消息时的惊慌与悲伤,安静得跟这个院子一样。独处时,她经常幻想世界末日来临那一天,会是怎样的情形?

或许她正与他坐在摇椅上,看小狗呲牙咧嘴、气喘吁吁地追着自己的尾巴转圈。一圈,两圈,三圈……好像没有尽头,又一下到了尽头。

或许她正与他并排躺在院子中央,被她亲手种的花环绕着,银色的月光披在他们脸上,他久久凝视着她的脸,就像读书时那样。一刹那,那画面就成了永恒。

总之,不管怎么想象,她离不开他,离不开这个院子。尽管她和他住进这个院子,还不到两个月。

三个月前的某一天,晴,没有风,他进门时脸上却挂着风暴。她一看就明白了,他准是从哪里知道世界末日的事情了。

还有多久?他问。

也就三个月吧。她说。

他不语,任凭脸上的风暴变成暴雨交加。

我想辞了工作。他说。

辞了吧。她温顺地附和。

我们把房子卖了吧。他说。

卖了吧。她温顺地附和。

我们买个院子吧,就是我们一直憧憬的那样。他说。

买吧。她还是温顺地附和。

他们结婚时就约定好了,先努力挣钱,在城市里买房子,生孩子,给孩子最好的教育。等将来老了,就找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盖一座小房子,在院子里种满各种各样的花,弄一块菜地,再养几只狗、几只鸡,过上世外桃源般的惬意生活。为了这个约定,他们没日没夜地忙,省吃俭用地过。

见他天天要到处去拉业务,她对他说,买辆车吧,挤公交太辛苦了。他摇摇头,养车多费钱呀,还得缴保险,还得租车位,还是把钱留着,将来可以买大一点儿的院子。

见她拖着疲惫的身躯晚归,他对她说,不做饭了,我们出去吃吧。她不肯,又不是什么节日,干吗出去吃呀?把钱省下来,给咱将来的院子多添几盆你最爱的茶花。

然而省下的钱,并没有变成院子的面积,也没有变成名贵的花,它们都被送进了银行,变成一纸债单——他们如愿当上房奴了。

这样,他们的第一步目标就算完成了,可是第二步却迟迟完成不了。说不准是谁的原因,也许是他缺乏锻炼造成的,也许是她太过劳累的缘故,总之就是怀不上孩子。

现在看来,这倒是件好事,世界末日到来时也少个牵挂。他们把约定提前了,短短的三个月内,他们把三十年后要做的事,做了个遍,在小院子里等待世界末日的来临。

然而她的世界末日最终却没有来。医生说,她的癌细胞居然没再扩散,真是奇迹。

他的世界末日也没有来。她没事,他也就用不上偷偷藏着的那瓶安眠药了。

他们开了香槟庆祝,她与他并排躺在院子中央,被她亲手种的花环绕着,银色的月光披在他们脸上,他久久凝视着她的脸,就像读书时那样。

我们又得重新开始奋斗了。他说。

嗯,重新开始吧。她温顺地附和。

桃花正妖娆,水仙花也不装蒜了,没有花盆护着的山茶花顽强地爆了蕾……院子正是最美的时候。可是他们看不见。从医院检查回来的第二天,他们就迫不及待地收拾行李回城里了,他们唯一带走的是那条小狗,直到现在它还是会傻傻地追自己的尾巴。

(选自《作品》2016年第12期)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
A.小说以“世界末日前夕”为标题,但文章却写得风轻云淡,表现了主人公豁达淡泊的性格。
B.小说的开篇,反复渲染时间过得很快,快得仿佛一切都来不及,为下文情节推进埋下了伏笔。
C.文中将男女主人公生活的日常状态对照着写,表现了夫妻感情深厚,共同为更好的生活努力。
D.小说结尾写水仙花山茶花盛开,与开篇对桃花水仙的微责形成对比,引人凝神,余韵深长。
【小题2】文中两次写到小狗追自己的尾巴,有什么含义,请联系文本简要说明。
【小题3】有评论说这篇小说采用了双重倒叙的叙述方式,别具匠心。请谈谈这样设计有怎样的艺术效果,并结合作品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