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因为需要,所以繁荣。走出国门的孔子学院,以异乎寻常的速度向前发展着,一年大约有50所学院诞生。孔子学院总部总干事、国家汉办主任许琳说:“目前,还有71个国家的约400所大学强烈要求办孔子学院。”

孔子学院以文化的姿态向世界发出强有力的中国声音,显现正面的中国形象。美国圣玛丽中学孔子课堂负责人弗兰克·菲利普斯8年前参加该国孔子学院的会议,会上一句“让我听懂你的声音”启发了他。孔子课堂的使命,就是传递和平的信息,面对质疑的声音,找到听众,让听众了解我们在做什么。

文化的交流、观念的碰撞、思想的升华,孔子学院并非简单地教授与传播,它的一些活动对当地的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利比里亚大学副校长沃特·韦尔什说,孔子学院对大学而言意味着多样性。美国特洛伊大学孔子学院的陈女士说,该院活动涉及41所学校,举办过67场会议、11次培训,组织过15次专家旅行等,足迹几乎遍布整个州。

爱丁堡大学校长提摩斯·奥谢赞赏孔子学院的建院模式,由外方先提出申请,双方在充分协商基础上签署合作协议。这种模式造就了平等、友好、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校长、孔子学院美国中心主任纳普说:“在全球化背景下,孔子学院可以成为教育文化交流的典范。”

(摘编自杨桂青等《孔子学院给世界带来了什么》)

材料二:

孔子学院已经成为汉语推广和体现中国“软实力”的文化品牌。今天,孔子学院的发展呈现多元化和专业化趋势,成立了一系列特色孔子学院和特色课程,其中包括中医孔子学院、农业特色孔子学院、纺织服装特色孔子学院、舞蹈和表演孔子学院、音乐孔子学院、饮食文化孔子学院、茶文化孔子学院等,促进了汉语的推广和对外文化的传播。当然,孔子学院在文化传播方面,也面临着缺乏中国文化品牌、传播理念不够创新、传播方式过于单一等问题,同时也被一些西方国家鼓吹成“中国威胁论”的说辞。未来,应加强孔子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完善的质量评价体系。

(摘编自《文化建设蓝皮书·中国文化发展报告》

材料三:

创建孔子学院是一项大规模行动,它无疑是本千年之初最重要的地缘文化之举。有人将其比作是“语言上的人类登月工程”。该工程创建于2004年,被描述为“中国公权强力参与的文化攻势最亮的名片”。孔子学院主要传播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培育汉语教育。按照中国领导人的说法,其既定目标是弥补该国遭受的国际文化赤字。从现在到2020年,该学院将拥有1000个分校,分布在全球各大陆,它将成为一支庞大的无敌舰队,征服人类的精神和心灵。该工程肩负的使命是让中国以外的1亿人学习汉语,确保中国语言的国际扩展,让普通话成为另一种国际语言。《中国日报》曾经发表了一篇题为《让汉语成为世界通用语言》的文章,汉语是当今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和屏幕上的第二大语言,但不久的将来,汉语将位居第一。

(摘自让·路易·鲁瓦著、袁粮钢译《全球文化大变局》)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学院通过文化的姿态向世界发出强有力的中国声音。
B.孔子学院举行的一些活动对当地的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C.中医孔子学院以中医为特色开展汉语言教育和中医文化推广。
D.到2020年,汉语将会超越英语,成为国际社会第一通用语言。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有较多引语(新闻写作时插入采访对象或有关人士的话),包括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间接引语使得新闻报道富于感情、可读可信。
B.材料一报道孔子学院在促进世界教育文化交流等方面取得的骄人成绩,是为了证明我们应该吸收世界先进文化,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
C.材料二先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再肯定孔子学院创建工作取得的突出成就,最后指出努力方向,遵循了报告类公文撰写注重逻辑性的要求。
D.材料三将创建孔子学院比作“人类登月工程”“名片”和“无敌舰队”,适当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并不会影响实用性论著的真实性。
【小题3】关于创办孔子学院的目的,材料一和材料三在表达观点时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5-23 03:03:0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后生可畏

刘斌立

我第一次去鉴睿律师楼,就注意到了前台旁边多了一张不怎么和谐的小桌子。一个大男孩模样的小伙子,睡眼惺忪地在那儿捧着厚厚的《刑法》,有一页没一页地翻着。

我问了问律师楼的合伙人李信,他一脸嬉笑地回答:“这孩子他爸是我们律师楼的大客户,也是老朋友了。他想让他儿子考律师,非得要我们把这孩子安排在这里打杂,一边让他看书备考。其实我们啥事儿也没给他安排,让他自己在那儿天天待着呢。”

“哦,这孩子看着还挺老实的。”我随口应和道。

“老实?您可别小瞧这小子。听他爸说,他一心要当摇滚乐手,跟着一个不靠谱的摇滚乐队干了两年的鼓手。”老李边说边摇着头。

后来我再去律师楼的时候,都会下意识地看看这个叫常远的“摇滚”男孩。他经常应景似地挺时尚,一会儿夹克上带钉,一会儿头发颜色又变了。

那年律考后没几天,我去律师楼办事,发现常远的那张桌子没了,人也没了踪影。问到老李,没想到老李苦笑着说:“那小子跑了,据说和一个摇滚乐队跑到青海茫崖矿区那边,在矿区的一个小镇上的酒吧里演出呢。他爹差点没气得背过去,已经发誓不管他了。”

我又惊讶又好笑,随着老李附和道:“现在的年轻人啊。”

一年后的一天,我突然接到鉴睿律师楼李信律师的微信。

“还记得那个玩摇滚的男孩儿吧——从我这儿跑了的那个,又回来了,这次据说是自己主动回来的。今天来求的我,要继续准备考律师,还在我这儿坐着打杂看书,我也是服了!”后面老李加了几个微信的笑脸图标。

“您就当浪子回头吧,兴许真考上了,您也是积德了。”我回复了微信,也不忘调侃地加了几个坏笑的表情。

那以后,因为工作的关系,我离开了那座城市,也与律师楼和老李少了很多的交集。至于记忆里的玩摇滚还要考律师的常远,就遗忘得更远了。

青海茫崖的矿难,突然成了整个国家的头条新闻。部分矿务局领导受贿私自外包矿坑,私人小矿主违规野蛮开采,导致了一次灭顶的矿难。在矿难中死去的矿工遗孀,因为没有基本的合同和安全保险凭据,无法获得赔偿,更无人愿意替她们去争取权利。

就当矿难的悲哀正在褪去的时候,媒体上一个很不起眼的报道终于被我看到了。

一个名叫常远的律师,带领着自己的小团队义务承揽下了所有死难矿工家属的索赔事务。这条很短的信息,却因为这个陌生又熟悉的名字而让我震惊!

当我致电李信律师的时候,他立刻给了我确认的答复。

“没错儿,这个常远就是他。我也很佩服这小子。”老李在电话那边肯定道。

“您觉得他接这个案子是为了出名吗?”我问道。

“还真不是。你记得他曾经在青海一个矿区的酒吧演出过一段时间吧。”老李继续说道。

“那地方就在茫崖。听常远爸说,常远在那儿生活过一段时间,很了解矿工们的生活状况。他自己后来跑回来要继续考律师时就跟他爸说,以后要帮请不起律师的穷人打官司。”

我在电话那头听老李说完这些,沉默了许久。

最后,我发自内心地说了一句:“后生可畏啊!”

我听到电话那头老李很肯定地重复了这句话。

(选自《小说选刊》2016年第6期,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远他爸让他到律师事务所来见习,是想让他当一名律师,可他却想当一个摇滚乐手,可见他个性张扬,父子关系紧张。
B.听到常远“跑了”的消息,“我”感到又惊讶又好笑,并附和道:“现在的年轻人啊。”由此看出“我”对常远这类年轻人的做法不以为然而又无可奈何。
C.小说通过“我”和李信的四个阶段的对话,先抑后扬,刻画出常远这一新时代的青年形象,他有闯劲,有社会责任感,对弱者有悲悯情怀。
D.常远在青海茫崖矿区那边一个小镇上的酒吧里演出期间,接触到了中国底层的民众,了解到了中国最基层的现实。这次经历使他逐渐地成熟起来。
【小题2】联系小说内容分析,常远的哪些品质让“我”和老李觉得“后生可畏”?
【小题3】小说是如何刻画常远这个人物的?试加以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从起初遥远的一点,到依稀模糊的轮廓,再到清晰可见的机身,减速、放下起落架、稳稳在某军用机场降落。“奖状”飞机又一次执行特殊任务凯旋了。
走近它,“小”是给人最直观的印象。机身长、宽不过数米,差不多一人高,而让人很难想到的是,眼前这小小的“个头”,竟能在13000米的高空飞行,最大巡航速度0.72马赫,可连续飞行6个小时。一进入机舱,才发现这个小小的“身板”还着实能“装货”:在直径不足1.5米、高只有1.45米的狭窄机舱内,就装有3个固定座椅,两个座椅在驾驶舱,1个长椅在后舱,各型电子设备占据了舱内大半个空间。而这也给驾驶“奖状”飞机的机组成员带来了麻烦,狭小的舱内空间使得除两名驾驶员外,机组其他人员只能挤坐在一尺见方的小长椅上,蜷缩着直不起腰、伸不开腿,时间一长,腰酸背疼不说,想方便也找不着地方。但就是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他们每次执行任务都要连续飞行四五个小时。
谈及飞行经历,机长张凯如数家珍,“自1986年配备‘奖状’号,我们中队已先后7次入藏,20余次进疆,飞行面积超过250万平方公里,协助完成10余项重大科研攻关,完成抢险救灾任务160余架次。”
多年的飞行,让“奖状”中队满载殊荣,也使他们不少人患上了“职业病”。
副教导员孙文奎说,“每晚7点半要准时守在电视机前看天气预报,不管有没有任务,早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看天。”“一有灾情,无论天气如何,我们都会自发处于待命状态。在那种情况下,灾情就是命令,我们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一次,张凯机组飞往重灾区北川遥感航拍,电瓶温度指示灯突然报警,温度直线上升。如果处理不好,就有可能造成空中断电的危险。千钧一发之时,机长张凯脑海中掠过了一个个特情处置预案,一个个处置口令也脱口而出:
“下降高度!”
“跳开X号保险丝!”
终于,飞机从7000余米下降到6000米,故障被机组成员镇服。
让机组成员终身难忘的是2011年7月的西藏航拍任务。当时,西藏正值雨季,动辄狂风骤雨,天气变化无常,气象条件非常恶劣;每个成员都出现了较强的高原反应,为了保证有足够的体力飞行,大家只好边吸氧、边打点滴、边研究飞行计划,最后圆满完成了既定任务。
飞险区、闯禁空、测山河、赴震区……一次次的枕戈待旦,一次次的受命飞行,这支“奖状”中队屡建奇功,满载殊勋。在这光环的背后,蕴含着的是一份大爱。
除日常的训练外,“奖状”飞行团队每年有半年以上的时间在外执行飞行任务,陪同家人的时间自然也就少了许多,有时接到紧急任务,还会和事先安排好的“家事”“撞车”。
或许在有些人的眼里,他们不是合格的父亲、丈夫和儿子,但在家人的心目中,却有着不同的答案。
一位飞行员家属说道:“选择了飞行员,就是选择了寂寞,为了‘大家’,一点牺牲不算啥。”一个轻松的回答,一个灿烂的微笑,折射出的是一份包容与关爱。
“总觉得平时亏欠他们的太多,在家的时候就多给老婆孩子弥补一点。”一机组成员轻描淡写的一句话,道出了这位飞行30多年、6000余小时飞行员的氤氲柔情。
(摘编自苏银成等《探空测地的“九天神眼”》)
【小题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奖状”飞机虽“小”,但“装货”能力不小;它的本领也不小,飞行高度高,航速不低,续航能力强。
B.“奖状”飞机舱内空间逼仄狭窄,机组成员的活动空间不到机舱的一半,这给机组成员带来了诸多不便。
C.“奖状”号机组自1986年成立以来,飞行架次多,作业面积广;多次参与导航工作,为社会做出了贡献。
D.文章写2011年7月西藏航拍一事,突出了“奖状”号机组不怕苦不怕累、勇于克服困难的优良作风。
【小题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通讯点面结合、以小见大,主要通过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来表现中国当代军人的阳刚之美。
B.文中2.3段使用大量的数据,展示出“奖状”飞机的优良性能和张凯机组的优秀作战能力,这比起单纯的文字报道,表现更清晰,说服力更强。
C.文中写北川航拍时排除险情一事,突出了张凯机组技术精湛,临危不乱以及团结协作,配合密切的特征。
D.一位飞行员家属说“选择了飞行员,就是选择了寂寞……”,在她们轻松回答、灿烂笑容背后,除了折射出包容与关爱,还能隐隐体会到她们没有言说的心酸。
【小题3】结合全文内容,简析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蕴含着的是一份大爱”的含义。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任新民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开拓者和莫基者之一,他和黄纬禄、屠守锷、梁守槃一起被誉为“中国航天四老”。

任新民是安徽省宁国市人。1940年,任新民毕业于重庆军政部兵工学校大学部,赴美留学后获得美国密执安大学研究院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被布法罗大学机械工程系聘为讲师。1949年8月回国。

1952年,任新民进入新中国第一个军事学院——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工作。钱学森在东北参观重工业工厂时注意到了任新民,邀请他一起创建中国的航天事业,任新民欣然应允。1956年8月调任北京参加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的筹建工作。从此,任新民开启了自己的“航天人生”,他的一生就与中国航天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

一开始,任新民在五院担任的是总体技术研究室主任,后来很快任液体火箭发动机设计部主任。他第一个任务是去接收从国外引进的P-1导弹模型,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测绘仿制,探索导弹和火箭知识,大家互教互学。在导弹研制冲刺阶段,外国专家全部撤走。1960年11月5日,我国仿制的第一枚近程导弹发射成功。

  在中近程导弹的自行设计工作中,任新民担任副总设计师,主管发动机研制工作。“东风二号”于1964年6月29日飞行试验取得圓满成功。之后,由任新民全面负责研制工作的“东风三号”研制成功,使中国仅仅用了10年的时间就完全独立地拥有了中程导弹。

任新民曾作为运载火箭的技术负责人领导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曾担任试验卫星通信、实用卫星通信、风云一号气象卫星等6项大型航天工程的总设计师,被亲切地誉为航天的“总总师”。

在1958年的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第一次表示,我们也要搞人造地球卫星。该卫星最后被定名为“东方红一号”,而运载它的火箭为“长征一号”。任新民担任该运载火箭的总负责人。经过5年多的艰苦奋斗,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成功发射了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从而揭开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序幕。任新民和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等研制试验的有功人员,被周总理称为“中国放卫星的人”。

1980年5月18日,中国向南太平洋预定海城成功发射了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任新民担任发射区技术总指挥。

在1986年到1990年5年的时间里,任新民相继领导研制和发射成功了5颗通信卫星,为我国的电视、广播、电教、通信、数据库提供了有效的服务,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986年前后,年逾古稀的任新民,又被任命为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工程、改进的返回式遥感卫星工程、新型返回式遥感卫星工程、发射外国卫星工程等5个工程的总设计师。1988年9月,长征四号运载火箭发射第一颗风云一号气象卫星获得圆满成功,当天就收到卫星云图照片。

1986年他被任命为对外商务发射卫星工程的总设计师。1990年初春,他坐镇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首次主持长征三号运载火箭的发射,成功地将亚洲一号通信卫星准确送入预定地球同步轨道,圆满完成了发射任务,实现了我国用国产运载火箭进行国际商业发射零的突破。

1992年中国的载人飞船工程在全国各地有关单位全面开展起来。此时任新民已经是77岁的老人,但他仍然坚持参加研制中的各重大技术难题研讨会、各类评审会。后来的神舟一号到神舟五号的发射他都要亲临现场。

2003年10月15日,迈入88岁高龄的任新民,再一次来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目送着神舟五号飞船将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载上太空遨游。

有人说,任老的一生波澜壮阔,因为参与了众多航天工程的论证、实施。但他自己却说:“我一生只干了航天这一件事。”

【小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任新民受过良好的教育。早年毕业于重庆军政部兵工学校大学部,赴美留学后获得密执安大学研究院硕土学位和博士学位。
B.任新民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元老。参与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筹建工作,与黄纬禄、居守得、梁守一起被誉为“中国航天四老”。
C.任新民为我国中近程导弹研制作出了贡献。他全面负责“东风二号”“东风三号”的研制工作,其成功使中国完全独立地拥有了中程导弹。
D.任新民始终献身祖国航天事业。在他已是77岁的老人时,他仍然坚持参加载人飞船研中的各重大技术难题研讨会、各类评审会。
【小题2】下列材料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
A.任新民的人生是“航天人生”,自1952年他进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工作后,他的一生就与中国航天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
B.任新民1960年参与了我国独立研制的第一枚近程导弹的发射,还作为运载火箭的技术负责人领导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
C.任新民1958年开始负责研制“东方红一号”,在“长征一号”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后,周总理称任新民等为“中国放卫星的人”。
D.任新民88岁时,不顾年迈再一次来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目送着神舟五号飞船将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载上太空。
E.本文按时间顺序叙述了任新民一生对祖国航天事业的重大贡献,大部分章节都以年份开头,使文章读起来条理清晰。
【小题3】任新民领导研制并成功发射的通信卫星有什么意义?请简要概括。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 题。
分子生物学家不怕公众问“你的研究有什么用”这样的问题,因为很多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研究都有很 强的实用性,几乎马上就可以指导医疗实践。DNA 修复机制的发现也不例外。
DNA 修复涉及一系列蛋白质,如果其中任何一种不能正常合成,都可能导致 DNA 无法正常修复。这样 的病人身体里的 DNA 损伤会以比常人快得多的速度积累,患某种肿瘤的概率也就比一般人大得多。
在先天性 DNA 修复缺陷中,最有名的是着色性干皮病。病人的核苷酸切除修复机制不能正常运作,因 此无法修复由紫外线造成的 DNA 损伤,哪怕是最轻微的阳光,都可以让皮肤起疱、发干并长出大量雀斑。 病人 100%会患皮肤癌,多在 20 岁之前离世。现在已经知道这种病有多种亚型,分别对应不同的缺陷基因。
理论上讲,如果在产前能够检测这些基因是否存在缺陷,就可以避免生出有缺陷的新生儿。 当然,考虑到着色性干皮病的发病率只有二十五万分之一,目前对这种病进行产前基因检查的需求可
能并不迫切。相比之下更值得注意的是由先天性错配修复基因缺陷引起的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这是 遗传性结直肠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在所有结直肠癌中占到 2%~5%。复旦大学的研究表明,在东亚人群中 这种基因缺陷较为常见,因此一定还有很多携带者未被发现。如果能通过基因检查确定为缺陷基因携带者,
就可以早做预防,避免或推迟结直肠癌的发生。
事实上,即使是一般人,也可能因为体内某些细胞的 DNA 修复机制出现后天的缺陷,而患上肿瘤。当 这些修复机制不能正常运作之后,肿瘤细胞的 DNA 就更容易出现突变,肿瘤的恶性化程度也越高。然而与 此同时,肿瘤细胞的繁殖也更依赖于还能正常运作的修复机制。如果这些修复机制也被破坏,DNA 将更容 易受到损伤,这样反而可以加快肿瘤细胞的死亡。
基于这一原理,科学家们从 DNA 修复相关蛋白质入手,筛选可以抑制其活性的肿瘤化疗药物,已经有 了初步成绩。欧洲生物制药公司阿斯利康就推出了一种叫奥拉帕尼的新药,可以抑制一种叫“聚 ADP 核糖 聚合酶”的 DNA 修复蛋白质的活性,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效果。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已经在 2014 年批准这种药上市,允许用它来治疗一种特殊类型的晚期卵巢癌。
【小题1】下列对 DNA 修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健康的人体具备 DNA 修复功能,但这种修复功能有可能丧失,而一旦丧失,会增加罹患肿瘤的机会。
B.如果产前能够检测包括核苷酸切除修复缺陷在内的某些基因是否存在修复缺陷,就有可能避免生出
有缺陷的新生儿。
C.对东亚人群而言,产前检查是否存在先天性错配修复基因缺陷比检查是否存在核苷酸切除修复缺陷 更迫切。
D.对因体内某些细胞的 DNA 修复机制出现后天缺陷而患上肿瘤的人来说,修复机制被破坏是有害无利 的。
【小题2】根据选文内容,最适合做本文标题的是
A.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的实用性B.DNA 修复机制
C.DNA 修复机制的实用性D.基因的自我修复
【小题3】结合文章相关内容,解释新药奥拉帕尼的作用原理。

同类题5

论述类文本阅读

①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 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王羲之父子的字,顾恺 之和陆探微的画,戴逵和戴颙的雕塑,嵇康的广陵散(琴曲),曹植、阮籍、陶潜、谢灵运、鲍照、谢 朓的诗,郦道元、杨衒之的写景文,云岗、龙门壮伟的造像,洛阳和南朝的闳丽的寺院,无不是光芒万 丈,前无古人,奠定了后代文学艺术的根基与趋向。

②这时代以前——汉代,在艺术上过于质朴,在思想上定于一尊,统治于儒教;这时代以后—— 唐代,在艺术上过于成熟,在思想上又入于儒、佛、道三教的支配。只有这几百年间是精神上的大解 放,人格上、思想上的大自由。人心里面的美与丑、高贵与残忍、圣洁与恶魔,同样发挥到了极致。 这也是中国周秦诸子以后第二度的哲学时代,一些卓超的哲学天才、佛教大师,也是出现在这个时代。

③这是中国人生活史里点缀着最多的悲剧,富于命运的罗曼司注①的一个时期,八王之乱、五 胡乱华、南北朝分裂,酿成社会秩序的大解体,旧礼教的总崩溃、思想和信仰的自由、艺术创造精神 的勃发,使我们联想到西欧十六世纪的“文艺复兴”。这是强烈、矛盾、热情、浓于生命色彩的一个 时代。 但是西洋“文艺复兴”的艺术(建筑、绘画、雕刻)所表现的美是秾郁的、华贵的、壮硕的; 魏晋人则倾向简约玄澹,超然绝俗的哲学的美,晋人的书法是这美的最具体的表现。

④这晋人的美,是这全时代的最高峰。《世说新语》一书记述得挺生动,能以简劲的笔墨画出它的 精神面貌、若干人物的性格、时代的色彩和气息。文笔的简约玄澹尤能传神。撰述人刘义庆生于晋末, 注释者刘孝标也是梁人;当时晋人的流风余韵犹未泯灭,所述的内容,至少在精神的传模方面,离真 象不远(唐修晋书也多取材于它)。

⑤要研究中国人的美感和艺术精神的特性,《世说新语》一书里有不少重要的资料和启示,是不可 忽略的。今就个人读书札记粗略举出数点,以供读者参考,详细而有系统的发挥,则有待于将来。

⑥魏晋人生活上、人格上的自然主义和个性主义,解脱了汉代儒教统治下的礼法束缚,在政治上 先已表现于曹操那种超道德观念的用人标准。一般知识分子多半超脱礼法观点直接欣赏人格个性之美, 尊重个性价值。桓温问殷浩曰:“卿何如我?”殷答曰:“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这种自我价值 的发现和肯定,在西洋是文艺复兴以来的事。

⑦山水美的发现和晋人的艺术心灵。《世说》载东晋画家顾恺之从会稽还,人问山水之美,顾云: “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这几句话不是后来五代北宋荆(浩)、关(同)、 董(源)、巨(然)等山水画境界的绝妙写照么?中国伟大的山水画的意境,已包具于晋人对自然美的 发现中了!

⑧晋人艺术境界造诣的高,不仅是基于他们的意趣超越,深入玄境,尊重个性,生机活泼,更主 要的是他们的“一往情深”!无论对于自然,对探求哲理,对于友谊,都有可述。如,子敬云:“从 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着秋冬之际,尤难为怀!”

(节选自宗白华《论<世说新语>与晋人的美 》有删改)

(注)①罗曼司:除了用于表示男女爱情之场合以外,罗曼司还是一种特定的文学形式,指讲述英勇 事迹传说或重大历史传奇的文学作品。
【小题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有关“汉末魏晋六朝”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汉末魏晋六朝的富有艺术精神特质,于当时人们精神上的自由和解放,以及人们最富于智慧、 最浓于热情的行为。
B.我们历史上,汉末魏晋六朝以后的文学艺术发展方向,基本上就是由汉末魏晋六朝打下的基础和作了基本方向的规定。
C.以前的汉代,艺术上过于质朴,以后的唐代,艺术上过于成熟,这两个时代的文学艺术成就都远不 如汉末魏晋六朝。
D.汉末魏晋六朝的社会特点,促使很多人物的命运都富有传奇色彩,由此也诞生了很多带有传奇色彩 的文学作品。
【小题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对《世说新语》的解释与评说,不正确的一项
A.《世说新语》中的人物性格画出了两晋时代的精神风貌、时代的色彩和气息,全面真实地还原了两 晋的历史真实。
B.《世说新语》的作者是刘义庆,刘孝标为它做过注释;这本书语言简练而且遒劲,具有非常强的表 现力。
C.《世说新语》反映了晋人在解脱了汉代儒教统治下的礼法束缚之后,生活上、人格上的自然主义和 个性主义。
D.晋人艺术境界造诣的高,不仅是基于他们的意趣超越,更主要的是他们的“一往情深”,这在《世 说新语》中都有反映。
【小题3】下列对本文结构的分析,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A.全文采用的是举例论证的方法,文章前三段是总述汉末魏晋六朝的风貌,后五段是以《世说新语》 做事例来证明前三段的论断。
B.文章前三段概括出汉末魏晋六朝的整体风貌,目的是做铺垫,为的是引出后文来论说《世说新语》 表现出来的晋人之美。
C.全文采用的是并列式结构,文章前三段是对汉末魏晋六朝的整体风貌的概述,后五段论说《世说新 语》表现出来的晋人之美。
D.文章后五段采用的是递进式结构,由论说《世说新语》表现的晋人之美、艺术精神、追求自然主义, 一直到晋人的“一往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