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多余一句话

秋林

那天我坐公交车去找朋友。

车上人不多,但也没有空位子,有几个人还站着吊在拉手上晃来晃去。一个年轻人,干干瘦瘦的,戴个眼镜,身旁有几个大包,一看就是刚从外地来的。他靠在售票员旁边,手拿着一个地图在认真研究着,眼不时露出茫然的神情,估计是有点儿迷路了。

他犹豫了半天,很不好意思地问售票员:去颐和园应该在哪儿下车啊?

售票员是个短头发的小姑娘,正剔着指甲缝呢。她抬头看了一眼外地小伙子说:“你坐错方向了,应该到对面往回坐。”

要说这些话也没什么错了,大不了小伙子下一站下车到马路对面坐回去吧。但是售票员可没说完,她说了那多余的最后一句话:“拿着地图都看不明白,还看个什么劲儿啊!售票员姑娘眼皮都不抬。”

外地小伙儿可是个有涵养的人,他嘿嘿笑了一笑,旁边有个大爷可听不下去了,他对外地小伙子说:“你不用往回坐,再往前坐四站换904也能到”。

要是他说到这儿也就完了那还真不错,既帮助了别人,也挽回北京人的形象。可大爷一定要把那多余的最后一句话说完:“现在的年轻人呐,没一个有教养的!”

站在大爷旁边的一位小姐就忍不住了:“大爷,不能说年轻人都没教养吧,没教养的毕竟是少数嘛,您这么一说我们都成什么了!”

这位小姐穿得挺时髦,两细带子吊个小背心,脸上化着鲜艳的浓妆,头发染成火红色。可您瞧人这话,不像没教养的人吧,跟大爷还“您”啊“您”的。谁叫她也忍不住非要说那多余的最后一句话呢:“就像您这样上了年纪看着挺慈祥的,一肚子坏水儿的可多了呢!”

没有人出来批评一下时髦的小姐是不正常的。可不,一个中年的大姐说了:“你这个女孩子怎么能这么跟老人讲话呢!要有点儿礼貌嘛,你对你父母也这么说吗?”

您瞧大姐批评得多好!把女孩子爹妈一抬出来,女孩子立刻就不吭气了。要说这会儿就这么结了也就算了,可大姐的“多余的最后一句话”还没说呢。

“瞧你那样,估计你父母也管不了你。打扮得跟狐狸精似的!”

后面的事大家就可想而知了,简单地说,出人命的可能都有。这么吵着闹着,车可就到站了。车门一开,售票员小姑娘说:“都别吵了,该下的赶快下车吧,别把自己正事儿给耽误了。”

当然,她没忘了把最后一句多余的话给说出来:“要吵统统都给我下车吵去,不下去我车可不走了啊!烦不烦啊!”

烦不烦?烦!不仅她烦,所有乘客都烦了!整个车厢这可叫炸了窝了。骂售票员的,骂外地小伙子的,骂时髦小姐的,骂中年大姐的,骂天气的,骂自个儿孩子的,真是人声鼎沸,甭提多热闹了!

那个外地小伙子一直没有说话,估计他受不了了,他大叫一声:“大家都别吵了!都是我的错,我自个儿没看好地图,让大家跟着都生一肚子气!大家就算给我面子,都别吵了行吗?”

声音很快平息下来,但你们不要忘了,外地小伙子的多余的最后一句还没说呢:“早知道北京人都是这么一群不讲理的王八蛋,我还不如不来呢!”

想知道事情最后的结果吗?

我那天的事情没有办成,大伙儿先被带到公安局录了口供,然后到医院外科把头上的伤给处理了一下,我头上的伤是在混战中被售票员小姑娘用票匣子给砸的。你们可别认为我参与了他们打架,我是去劝架来着。我呼吁他们都冷静一点儿,有话好好说,没什么大事儿,没什么必要非打个头破血流。

我多余的最后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不就是售票员说话不得体吗?你们就当她是个傻瓜,和她计较什么呢?”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我的所见所闻作为线索,以外地年轻小伙子的问话为开端,然后以售票员、大爷、时髦小姐、中年大姐的话语将故事推向高潮。
B.小说中的人物基本上前一句是好话,后一句却让人反感,这说明人们既有讲理的一面,也有修养缺失的一面。
C.小说情节,并不复杂,以对话为主,也存少许议论,中间穿插人物外貌、神情、动作等描写,突出了不同人物的身份特点。
D.“我”本是旁观者,而在结尾的时候也成为事件的参与者,读来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既幽默有趣,又引人深思。
【小题2】从小说中看,你觉得造成“多余一句话”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请简要说明。
【小题3】小说情节中每当事情要解决时却被“多余一句话”打破,这样安排有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4-22 03:54:0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进入了职场就一切归零,学历什么都是浮云,你的工作经历、能力、情商,比你的学历重要多了。这个说法对不对?对的。但前提是,进入职场后,而且是一个好的职场。可以说在接近100%的情况下,学历低的人根本不太可能跟北大清华的学生进人同一个职场,因为在筛选简历的时候,他们就被筛选掉了。
那些鼓吹经历比学历史重要的大企业,他们所谓的“经历比学历更重要”,是在进入他们的单位后。进入单位前,他们对学历的选择比谁都严苛。不信的话,你只要上985高校和三流院校的学生就业网站上看一下就知道了,到1985高校招人的,都是各种高大上的国企、 事业单位和研究机构。或者看看每年国家电网、人民日报、央视这些单位公示的录用名单,看看这些被拟录用的人的学校,你会发现,他们不仅几乎清一色都是985高校,而且领率最高的还是北大清华人大等顶级名校。
(摘编自人民日报《学历不重要吗?高学历能否带来高工资?》)


材料三:
“做研究工作,主要靠成果说话,并不只看学历有多高。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才有意义。”不过在工作中庞浩也看到了自己在发展前景上的学历短板,随着研究的深入,对很多专利的研究需要更深厚的理论基础。
如今我国每年毕业的研究生已超过60万人,20年间,研究生扩招疯涨了11倍,甚至超过了本科生。研究生如此扩招,研究生就业势必遭遇“高学历泛滥”困境,造成很多岗位的学历要求超过岗位本身的需求。研究生数量的增加造成劳动力市场上供过于求,使得买方市场处于优势地位。而买方市场的优势又加大了用人单位挑选的余地,使得追求高学历成为一种风气。
(摘编自中国民生网《学历提升了,就业收入是否有增加?》)
材料四:
就群体来看,“学历越高,收入越高”仍然是一个不变的真理。这包括,本科生和高职高专生毕业三年后的月收入显著高于农民工,也包括本科院校毕业生的薪资待遇要明显高于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
实际上,我们的大学中既然设置了这么多的专业,定然来自社会的客观需求,都有其合理的依据。而且,就整体就业率情况来看,所有的专业就业率都超过了86%。而且,半年之后所有的专业的就业率都超过了91.8%。这意味着,无论学什么专业,只要一心向上,态度积极,都会在茫茫社会与复杂的职场中找到自己的岗位。将目光放长远,很难说未来什么样的专业能吃香。当今社会发展速度之快、商品迭代速度之快,超乎想象。一些看似强大无比、能吃一辈子的专业,很可能因为技术的创新而倏然落伍。正如诺基亚、雅虎、柯达等巨无霸的倒塌,许多专业很可能在几年之内就失去社会土壤。大学所学的专业,对于越来越多的人而言,都基本不会是吃一辈子的饭碗。
十年之后,谁也无法想象人工智能、机器人、“互联网+”能消灭哪些专业和工作。此语境下,能否拥有持续的学习能力、自生能力,才是让每一位个体立于不败之地的真本领。
(摘编自中国网《在“大学生就业报告”中寻找人生方向》)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就整体就业率情况来看,大学所有的专业在毕业时就业率都能超过八成,半年后就业率超过九成。
B.很多大企业更看重求职者的工作经验而不是学历,这与庞浩的“做研究工作,主要看成果,并不只看学历”的观点是一致的。
C.根据材料二,就整体学历水平而言,银行的本科及以上学历和硕士+博士学历的员工综合占比最高。
D.若干年后,一些专业可能会失去社会土壤,我们想立于不败之地,需要拥有持续的学习能力、自生能力。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我国高校研究生扩招,高学历人才大量增加,用人单位又加大了选人的余地,使得追求高学历成为一种风气。
B.从人均月薪万元以上的行业来看,非银金融和银行的人均月薪较高,因此,学生报考专业会首选与这两个行业相关的专业。
C.大学设置的专业都有其合理的依据,我们无论学什么专业,都会在社会和职场中会找到自己的岗位。
D.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商品的快速迭代,作者认为对于越来越多的人来说,大学所学的专业将不再是吃一辈子的饭碗。
E. 985高校毕业生都选择在高大上的国企、事业单位等就职,尤其是北大清华等顶级名校的毕业生。
【小题3】有些高三毕业生在填报大学专业时,顾虑毕业后的就业问题。根据材料四的内容,请你给他们提出一些建议。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我国古代工艺美术和现代工艺美术浩如烟海。其品种之多,数量之众,质量之精,皆令世人叹为观止。由于工艺品制作多为手工,尤其是高档工艺品都是艺人辛劳数月甚至数年制成,其生产过程很值得参观,游人也以一睹艺人精湛技艺为快。

刺绣,古称针绣,是用绣针引针线,按设计的花纹在纺织品上刺绣运针,以绣迹构成花纹图案的一种工艺。“四大名绣”,指的是我国刺绣中的苏绣、湘绣、粤绣、蜀绣。四大名绣之称形成于十九世纪中叶,它的产生除了本身艺术特点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绣品商业化的结果。由于市场需求和刺绣产地的不同,刺绣工艺品作为一种商品开始形成了各自的地方特色。而其中苏、湘、粤、蜀四个地方的刺绣产品销路很广,影响尤大,故有“四大名绣”之称。

苏绣,是以江苏省苏州为中心的手工刺绣产品的总称。苏州盛产丝綢,素有妇女擅长绣花的传统,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苏绣在艺术上形成了图案秀丽、色彩和谐、线条明快、针法活泼、绣工精细的地方风格,被誉为“东方明珠”。游客参观了制作过程,也就领略了“东方艺术明珠”的风采。

湘绣,是以湖南省长沙为中心的手工刺绣产品的总称。湘绣主要以纯丝、硬缎、软透明纱和各种颜色的丝线、绒线绣制而成。配色以深浅灰和黑白为主,素雅如水墨画;也不乏色彩艳丽,图案纹饰的装饰性较强的日用品。

粤绣,是以广东省广州为中心的手工丝线刺绣的总称。主要有衣饰、挂屏、褡裢、屏心、团扇、扇套等绣品。粤绣构图繁密热闹,色彩富丽夺目,施针简约,绣线较粗且松,针脚长短参差,针纹重叠微凸。

蜀绣,是以四川省成都为中心的手工刺绣产品的总称。亦称川绣。以日用品居多,用针工整,平齐光亮,丝路清晰,不加代笔,花纹边缘如同刀切一般整齐,色彩鮮丽。

(摘编自中国华侨出版社《国学常识大全集•四大名绣》编委会)

材料二:

南宋阎次平的《四季牧牛图》是一幅典型的田园风俗画。共四幅,合裱为一卷。春牧融怡,夏牧蓊郁,秋牧萧散,冬牧肃杀,画面细节真实生动,清新自然。如同上好佳酿,令人闻香下马,饮之微醺;观之则流连忘返,余味不尽。

中国画史上画牛的大家有作品传世者,唐有韩湟的《五牛图》,北宋有祁序的《江山放牧图》,南宋有李迪的《风雨牧归图》和阎次平的《四季牧牛图》。中国人是应该画好牛的,农耕民族,牛是人的得力帮手,因而也是丰足的象征,何况田园牧歌的情趣更是美的理想境界。这样说来,古代画牛的作品真是太少了。韩湟《五牛图》生动之极,但画的是五头牛的“肖像”,未将牛置于大自然中描写。祁序《江山放牧图》画十几头水牛,在众多牧童的照看下,在辽阔的草地吃草、饮水,因场面较大,牛显得不够突出,画面略显松散。李迪《风雨牧归图》是无比精湛的杰作,幅面又较大,水平绝不亚于阎次平。但李迪只存一幅画两头牛,怎比得上阎次平四幅画九头牛,竭尽春夏秋冬,寒来暑往,牝牡老幼,行走坐卧,各种生恣情态跃然纸上,它是一首完整的自然的赞歌,农耕生活的赞歌。

(摘编自荣宝斋出版社《古代名画赏析•醉人的田园牧歌》,郑奇)

材料三:

河北剪纸。我国广大农村有很多民间工艺品,如花灯、核雕、竹刻、泥捏、布娃娃、剪纸等。这些质朴的、充满乡土气息的手工艺品都是就地取材,原材料也很简单,但是经过村民精思巧慧,就能化平凡为神奇。比如春节前,如果到河北农村去,因时值农闲,就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在一块很大的场地上,背倚高山,面临小河,数十个妇女团团而坐,一把剪刀,一张红纸,也不用笔来勾描底样,随手就能剪出人物、动物、文字等,其速度之快,花式之多,构图之巧,令人赞叹不已。比如十二生肖,她们能以故事为题材,将人物和动物和谐搭配。关云长骑马横刀过五关(马)、苏武牧羊(羊)、武松打虎(虎)、时迁偷鸡(鸡)、牛郎织女(牛)、苏轼赋鼠(鼠)、哪吒闹海揍龙王(龙)、孙悟空偷吃蟠桃(猴)、嫦娥奔月(兔)、白娘娘显蛇形吓坏许仙(蛇)、樊哈屠狗(狗)、八戒招亲(猪),12个故事组成生气勃勃的画面,线条朴实,形象生动。其乡土气息吸引中外宾朋纷至沓来,有些人身不由己,参与其间,自娱自乐。

贵州蜡染。蜡染,是长期生活在贵州山区的苗族和布依族妇女的普遍技艺。这里的妇女,从小就学习蜡染,图案、素材,大多取自生活,如花鸟虫鱼等。不过,由于各人观察角度不同,世世代代相传的技艺风格亦不同。粗细、大小、疏密不同的蜂靖点于布上,以植物蓝靛做染料,点蜡处为布的本色染不上色,则形成花纹,由于多次染色后,蜡层自然龟裂,蓝靛随裂缝渗透,留下人工无法描绘的图纹,千变万化,达到相当高的艺术水平。现在丹寨地区已将此作为旅游项目,游客参与其间,兴味十足。类似的村寨很多,如白族蝴蝶花蜡染,贵阳花溪苗族挑花,彝族七色挑花手帕,苗族织花带,傣族织绣挎包等。游客到此驻足观览,一边赞叹姑娘们心灵手巧,一边欣赏充满少数民族审美习俗的织品,纷纷慷慨解囊,作为纪念品带回自己的家乡。

(摘编自中国旅游出版社《中国旅游文化•工艺美术》,潘宝明、朱安平)

材料四: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玉有着民族传统的内涵,它是物质观念的,又是社会的、文化的综合概念。东汉时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一书中,给玉定义说:“玉,石之美。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艇里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甫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不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他把玉的物理特征比附为五德,这些物理特征是:光泽滋润而柔和;表里一致,从外可知内;声音舒畅而清扬,远远可以听到;质地坚硬,不能弯曲,只能折断;断口有棱角,但不很锋利。什么样的玉具有“仁、义、智、勇、洁”这五种特征呢?专家研究表明,只有新疆的和阗玉具有这五种特征。

元、明、清时期,中国城市经济繁荣,手工业高度发达,对外贸易兴旺,新疆处于统一的祖国大家庭中,交通畅达,经济发展。这一时期,和阗玉的开发步入鼎盛时期,玉器工艺美术也发展至高峰。自然吸引了无数赏玉人。目前,故宫博物院是中国最大的工艺美术藏馆,仅历代精美玉器就收藏了数万件之多。

此外,“唐三彩”“青花瓷”“紫砂壶”等都是精美绝伦的专题工艺美术品。从上面的简单介绍,可以窥见,中华工艺美术,博大精深,魅力永恒。

(摘编自《新疆两千年》,刘逊、刘迪)

【小题1】下列各句的语序排列,不符合汉语审美感觉的一项是
A.就刺绣工艺而言,我国的煞绣、湘绣、粤绣、蜀绣在其产地苏州、长沙、广州、成都都是家家户户绣,姑娘个个绣,十分普及,艺工也是各有高招,精益求精,作品争奇斗妍。
B.阎次平《四季牧牛图》是典型的田园风俗画。四幅画九头牛,竭尽春夏秋冬之时,寒来暑往之变,行走坐卧之态,画面清新自然:春牧融怡,夏牧蓊郁,秋牧萧散,冬牧肃杀。
C.河北剪纸妇女巧妙地展示12生肖故事:关羽走马,苏武牧羊,武松打虎,时迁偷鸡,牛郎织女,苏轼赋鼠,哪吒斗龙,悟空偷桃,樊哙屠狗,八戒招亲,嫦娥唤兔,素贞变蛇。
D.《说文解字》对于玉的解释,或许亦能这样认为:泽润喻之仁、色纯喻之义、钝敛喻之礼、声扬喻之智、质硬喻之信,也即我们耳熟能详的“仁、义、礼、智、信”这五个字。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工艺美术作品一般都是手工制作,早先多是在家族式作坊内,以耳提面命的方式,传授相应的制作工艺。
B.工艺美术作品大都取材于生活与自然,因其扎根于民间,民俗味很浓,大多由民间技艺精湛者挑头制作。
C.工艺美术作品除了具有广泛的地域性,风格的独特性,品种的多样性,还具有传统继承性与时代前卫性。
D.工艺美术作品需要精雕细刻,虽制作工艺复杂细密,制作工期长、难度大,却拥有比较稳定的粉丝群体。
E. 工艺美术作品一般都有其经典代表作,比如:苏州双面绣,宜兴紫砂壶,扬州玉器山子雕,苗族织花带等。
【小题3】根据上述材料,请从全球化与信息化的角度思考,简单说说带给我们哪些启发。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① 时下,看到许多媒体在著文评述某人、某事的时候,往往以“普世价值”作为衡量是非的标准。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阅读、思考,现在我要说,“普世价值”是骗人的鬼话。
②为什么这么说呢?让我们首先来看看这所谓的“普世价值”到底是什么货色吧。据某些精英所云,普世价值是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观,这个名词中“普”是普遍,即所有,全部;“世”是世界,即全人类。而从这个概念的深奥难懂看来,它也不可能是为生活而奔忙的引车卖浆者流发明的,应该是那些吃着西餐,看着洋书的有闲有钱绅士,在雅洁的书斋里或冥思苦想,或灵机一动发明出来的。
③问题的根本尚不在此。倘发明的是餐风吸露真能存活真能长寿的秘诀,那倒也许真能成为“普世”的秘诀。问题是,世界上是不是真的可能有适合于所有人的价值标准。有没有这样的标准呢?我看是不可能有的。
④我们就拿我们身边的人和事来说说吧。现在有车族很壮大,马路上车水马龙,因而,开车的为步行的、骑自行车的也许会挡题目的道而烦;步行的、骑车的却为开车的横冲直撞会影响他们的安全而提心吊胆。你看,这两种人之间就没有“普世价值”——他们之间有很多互相还是亲戚朋友呢。
⑤而且,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其衡量是非的标准也不一样。一个人在自己步行的时候会对呼啸而过的小车吹胡子瞪眼,而一旦他自己买了车开了车坐了车又有可能反过来对斑马线上慢吞吞的步行者不胜其烦;一个人在自己为找一个工作而忧愁的时候,跟他发了财腰缠亿贯的时候,其看人的眼光、脸色,也是截然不同的。——自己对自己尚且没有“普世价值”可言,何况不同的人群之间呢?
⑥说小事是如此,说大事也一样。国与国之间,弱国需要发展,需要争取真正的自主权,强国考虑的是如何遏制别国掠夺别国;人与人之间,一些人需要的是生存权和尊严,另一些人偏偏以损害别人的利益损害别人的尊严来换取自己的好处。看看,他们之间,这价值观又怎么能“普”到一起呢?
⑦实实在在地说,“普世价值”是不可能存在的。有的人之所以大肆宣扬“普世价值”,其目的是以它为麻醉剂,使与自己利害关系相冲突的人群或国家受到欺骗,心甘情愿地接受他们的宰割。
⑧如此而已!
【小题1】作者说,“‘普世价值’是骗人的鬼话”,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作者说普世价值“我看是不可能有的”,其理由是(请根据原文概括或以原文的词语、句子简要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作者的思路很清晰。请分析文章④⑤⑥段的论述思路。
【小题4】本文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找出一种加以分析。
论证方法及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美哉,葛店
站在广场上,远远眺望着矗立在风雨中的葛仙楼,古朴古香的檀木、灰瓦红墙的建筑、不时传入耳际的钟声,把四周装点得禅意盎然。暮春,江南,四月。风细柳斜斜,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在葛仙台,怎么也触摸不到烟雨落花的浓浓春意,一切竟如此澹泊。五十多级的台阶,拾级而上只须片刻,可我并不想前去打搅这仙风道骨的高人,当葛洪仕进报国的一念放下,便万般从容。人生何处不青山?心若安然,他乡即吾乡,处处是归途。葛洪结缘葛店,葛店因葛洪而散发出浓浓的文化气息,积淀起厚重的历史感和深邃感。作为一个外乡人,葛洪不孤独。
同样,远在城南公墓己然安息的老市长不孤独。一九八九年的春天,安静的小城处处诉说着春天的故事,鄂州迎来了开放兴市的春天。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时代的巨潮中应运而生,葛店也得以接力她原本厚重的文明史,1.2平方公里的试验区瞬间燃起改革开放的火光。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当星火燎原,你看着崛起在你眼前的新城,一不小心震惊了世界的葛店,你会特别怀想那一群点燃火种的时代弄潮儿。
知名作家叶贤恩在《鄂州通览》中还原了这样一个感人的瞬间:其时,昌灿要我和他组织听取情况反馈,商量对策。跟我们一起的几个秘书都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他们都感到磨得没有办法,一面抄写材料,一面瞌睡来把笔弄丢了,都浑然不觉,就这样,大家通宵达旦地工作了三天三夜。每每读到这里,心里隐隐作痛,敬意油然而生。葛店的每一片土地,不知留下他们多少深深浅浅的印记,就像走走停停的日后注定让人回味的幸福时光。二十多年后的今天,葛店以轰然作响的时代跫音,以最亮眼的鄂州速度,致敬了曾经在这片土地上挥洒青春热血的男儿。生者当慰,逝者当息。葛店,你不枉一片苦心孤诣,不负一段青春芳华,我为你自豪。
今天,我和一群采风的文友老师走近你,对于我这样一个后生愚辈而言,你如此陌生,又如此熟悉。你在江之南,我在江之北。二十年前学生时代的那次偶遇,仿佛是为二十年后的重逢注脚。那个漆黑的夜晚,除了机器厂房里传出的轰鸣声,我找不到万家灯火里融融的温情。如今,当我踏上这片热土,亲近你的每一寸肌肤,梳理你的每一个细节,仿佛也是在走上属于自己的归途。眼前随处可见的一幢幢高大雄伟的建筑装点起你明媚的笑容,不远处建筑工地上的庞大地基,次第显影,泼墨挥豪出你的宏伟布局和宏大手笔,一声一声的叮当声像在召唤这个崭新的时代,又像是在诉说奋斗者的艰辛。宽敞干净的马路上,人潮涌动,夏家榜前,葛仙楼上,游人如织,紫菱湖畔的花儿开得正艳,杜家山上的青青漫草染绿了大片大片的山坡,久违的布谷鸟的叫声,响彻葛店的天空,给四月播下奋斗的希望,也播下耕耘的幸福,葛洪花园广场上不知名的孩子,是谁,把一尾纸鸢放飞?葛店,你音调的升降平仄中,笔画的横竖撇捺里,你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亭一阁,你的每一寸土地,都散发出深沉内敛的光芒,有如陈年的老酒,把时光层层堆叠,然后醇香。曾经的筚路蓝缕,曾经无数暗夜里的迷茫彷徨,都化作了如今的华丽蜕变,冲天一鸣。
每一次与你携手同行,都是惊喜,都是收获。这不,华师大附小、光谷外校来了,同济医院光谷分院来了,希尔顿、恒大、纽宾凯来了,武汉地铁11号线来了……短短的几年,在你的身上发生了惊天巨变。遥想当年,只有几十家小规模企业的你,如今己有500多家现代化集团公司入驻,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精细化工、新能源材料、现代电子商务己成为龙头支柱产业,中部电子商务总部基地正呼之欲出。你的昨天被一群热血男儿奠基,你的今天正被亿万不辞辛苦劬劳的创业者抒写,你的明天,我有理由相信,将被无数俊杰风流接力传承。湛湛青天,朗朗乾坤,盛世华年,作为你时代跨越发展的亲历者和见证人,何其有幸,何等自豪!美哉,我的葛店,美哉,我的美好时代!
在四月的葛店,你的内心总会被一种东西牵引,春未老,诗酒趁年华吧!
(选自《江南风》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采用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视角,既深情回顾了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昨天,又描绘了当下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日新月异的发展新成就。
B.文章提及知名作家叶贤恩在《鄂州通览》中的感人细节,意在突出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诞生的艰辛和不易。
C.本文着力描绘了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新发展、新变化、新成就,表达了对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由衷的赞美和热爱,但作者籍此赞美当下这个美好的时代,则偏离了文章主旨。
D.在语言表达上,文章注重长短句、整散句的有机结合,同时,叠词的运用增强了文章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小题2】文章题为“美哉,葛店”,请结合全文,探究“美”的丰富内涵。
【小题3】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景物描写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