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你的华亭有鹤唳

蔡勋建

我来到华亭,来听那一声鹤唳。

1700年前,陆机临刑,仰天长叹:“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乎?”那一年,他四十三岁。

华亭原来是松江古称,这要追溯到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华亭之名最早见诸史志,只缘当时东吴名将陆逊因功被吴王孙权封为华亭侯。地以人名,此后,这个濒临东海的华亭开始闻名。陆逊是谁?陆机的祖父。

小昆山有陆机、陆云兄弟的“二陆故居遗址”。一张六元的门票,让我轻易走进了小昆山。票面彩印着的华亭绿树掩映,古色生香,使我不暇思索,径奔直上。华亭是小昆山至高点,透过女萝附丽的杂树,可鸟瞰市声喧阗的松江城。傍亭十数步远处有一耳亭名放鹤亭。据说这里曾是少年陆机、陆云兄弟养鹤的地方。古代的松江盛产鹤和鹿,而且据传三国两晋时代,华亭一带还是丹顶鹤往来迁徙的地方。二陆去洛阳之前就养鹤,与鹤为伴,鹤飞鹤鸣,耳濡目染。

太康元年,孙吴灭亡,弱冠之年的陆机卸甲回乡,蛰伏小昆山耕读。海为龙世界,云是鹤家乡。无论是云是海,都只是一种空间的广阔与自在,而为龙为鹤则在于自身的造化与修炼。这需要时间。所以,陆机回归小昆山,闭关十年。我常想,后来陆机的文章“英锐飘逸”,惊世离俗,不独“鹤立鸡群”,而且“鹤鸣九皋”,陆公是否也在这鹤腾鹤舞、翔天回旋之中得到某种启迪?当时陆机奋笔写下《辨亡论》,全文以纪实笔触,剖析东吴灭亡原因,几处着墨追述乃祖乃父之世笃忠贞,字里行间能看出他肩负着振兴家族的责任。

放鹤亭尽管是后人附会修建的,却是一处由衷的纪念物。亭子不大,虽新建亦老旧,油漆斑斓,亭外数株夹竹桃探头探脑,妤像窺望着亭顶那块“华亭鹤唳”匾额,那匾额也似在告诉人们,陆机原本是完全可以回籍欣闻鹤鸣的……

但他没有,他要去洛阳,一身的才华当然要让天下人惊叹,江东文化不能让中原人忽视。当时的张氏三兄弟在他俩面前也黯淡了文采,于是,二陆入洛,三张减价。入洛的那一天,彩霞弥漫,他的背后,是家族,是江东,还有鹤的一声声长唳,可惜,他没有听到。

“八王之乱”使西晋政权动荡不安,尽管血雨腥风16年,陆机却一直官运亨通,最初为太傅杨骏辟为祭酒,后迁太子洗马,著作郎,吴王晏郎中令,尚书中兵郎转殿中郎。最险恶的是永康元年(300年),赵王司马伦发动政变,陆机上了赵王的贼船,被请为相国参军,不久又被任命为中书郎。第二年,三王(齐王司马同、河间王司马、成都王司马颖)举义诛杀逆天篡位的司马伦,陆机受牵连被收捕,成都王司马颍爱其才援手施救才逃过一死劫,从此陆机委身于成都王。此时,他要是能想到家乡的鹤唳就好了,功业幻灭,回归乡林。但是,“知遇之恩”牵绊住了他。司马颖待陆机不薄,让他参大将军军事,任平原内史。太安二年(303年),成都王司马颖与河间王司马顒举兵讨伐长沙王司马乂,命陆机代理后将军、河北大都督,率军20余万。

鹤,太可爱了。浑身白羽,曲项长腿,怎么看都像是个斯文雅士,太有君子风度了。我无从知道,这若著白氅纶巾之鹤如何走进少年陆机的生活,但我却完全可以想象那一声声引吭长唳的鹤鸣,已然嵌入了陆机的生命。令人唏噓啊,陆机死时竟也与这鹤有着一种别样的云树之思,他甚至是在一阵想象的鹤唳声中引颈就戮。往事不堪回首,陆机是率兵讨伐长沙王时河桥兵败,遭小人暗算被诛。临刑,陆机卸去战袍,仰天长叹:“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乎?!”一个人即将赴死,居然最后想到的是故乡的鹤唳,这比之思吴中而辞官的张季鹰的“莼鲈之思”更彻底更悲怆。据说陆机从容赴死的那天“大雾弥合,大风折树,平地积雪一尺厚”,将军罹难,天地同悲,可他那句“华亭鹤唳”,至今仍是小昆山人乃至中国文人的一种伤痛,谁触及都伤心堕泪。

小昆山北端有佛家宝刹九峰禅寺,山门紧闭,适逢修葺。寺北墙下有一处断崖,崖下即为陆氏兄弟读书处,有摩崖石刻依稀可见:二陆读书台,繁体,隶书,当为后人勒石。最惹人眼目的要数“凌云”那两个擘窠大字,没人注意那是谁的手笔。在此处挥毫,当有朝圣的意味吧,因为陆机的书法垂范千古,其章草作品《平复帖》是我国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法书真迹,有“法帖之祖”“镇国之宝”的美誉。我见过《平复帖》,共九行,八十四字,字如其人,率性硬朗,点画入笔,动作极简,无一毫姿媚态,无一丝粗犷气,墨色微绿,古意斑驳,如一群飞翔的仙鹤,经受了神秘的召唤,姿态各异而顾盼有序。

走进“二陆草堂”时,我向陆机塑像深深鞠上一躬,把一种个人崇拜献给这位将门之后,太康之英。我的眼前忽然浮现两个陆机:一个持剑柄,居然文弱;一个握笔杆,竟而孔武。我想,陆机归根结蒂是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吧,让自己短暂的人生在历史的天空闪烁。他确实做到了。“二陆文章雄万代,草堂灵气贯千秋”,诚哉斯言!静静驻足草堂,仿若端坐聆听陆机开讲文学大课,厅堂楹柱上书写着“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这些都是陆机《文赋》中的名言警句,如今成为我们陟入文学殿堂的锁钥。“心懔懔以怀霜,志眇眇而临云。”陆机在《文赋》中这样主张:心意肃然若胸怀霜雪,情志高远似步履青云。1700余年前,竟有如此高见闳论,明确提出要将胸怀志向放在文学创作的首要位置,这是对文学的敬畏。

走下小昆山,杂树林中不时传来声声鸟啼,我试将这鸟鸣想象为鹤唳,陡然感到一种鲜有的清静与沉寂,在这幽深的沉寂中,一个西晋文人走出华亭,渐行渐远,那一身鹤氅白帕,渐渐模糊了我的视线……

(原载《北京文学》2017年11期,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本文兼顾了游记与怀古的写法,在现实的游览中插入对人物生平的描述,将景、情、事相互融合。
B.文中说陆机入洛时没有听到鹤的长鸣,表明当时陆机距离家乡之远,有了思乡之情。
C.文中说陆机的塑像“一个持剑柄,居然文弱;一个握笔杆,竟而孔武”,意在说明陆机更适合做一个书生,而不是去从政。
D.作者引用《文赋》中的句子,为了表明陆机在文学理论上的成就,同时也能反映陆机的胸怀与品性。
E.结尾作者运用联想的方式,想象陆机走出家乡,也是作者以陆机自比,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小题2】试分析题目的作用。
【小题3】文中画波浪线处提到“陆机原本是完全可以回籍欣闻鹤鸣的”,试结合全文分析陆机为什么没有这样做。
【小题4】赏析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小题5】本文写陆机,但为什么要写“鹤”。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8-30 10:01:3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中国环境网11月9日报道】到9日,由环保部开展的京津冀及周边区域“2+26”城市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进行了整整7个月。环保部2日通报,仍有部分企业违法排污。
从2017年4月8日开始,环保部在“2+26”(城市)开启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执法行动。进入秋季后,在前期督查的基础上,环保部联合发改委、公安部等10个部门以及京津路晋鲁豫6省市人民政府共同出台了《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量化问责规定》等7个政策措施,其中《问责规定》更是明确提出,督查发现问题鍪改不力以及“2+26”城市大气质量改善住居后3位且未达标的城市党政领导都将被问责。
同时环保部组织了1400人参与的大气污染防治巡查,而且从强化督查开始,环保部几乎每天都会公开曝光督查发现的违法问题及问题企业名单。如此高压下。仍有企业屡屡“撞线”,其中北京市房山区北京多维轻钢板材公司聚氨脂加心板生产车间的一台粉尘集气罩与排污管道断开,废气无组织播放。河北石灵碳素公司超标排放大气污染物,经监测,煅烧工序脱硫设施外排烟气中氮氧化物排放浓度为329mg/m3超过《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放限值(200mg/m3)。天津市江天重工公司等5家公司未安装污染治理设施,废气直排。
材料二:
【华夏时报网12月13日报道】“今年10月份以来,空气净化器的订单量与往年相比不但没有增加,反而下浮了30%。”12月6日,北京伟盈发展公司经理蔡钊向记者表示。
此前空气净化器市场一直呈逐年递增之势。从2011年的112万台到2016年的520万台,销量在6年之内增长了354.29%。业内一度乐观地预计,到2017年,空气净化器销量将达到近千万台。到目前为止,今年空气净化器的销量,即便线上与线下两者相加也远远达不到1000万台。在蔡钊看来,空气净化器销售遇冷是因为今年北方的空气环境控制得好。
他的观点得到了数据方面的支持。以北京为例,今年10月份。北京市PM2.5的月均浓度为5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了32.1%,月均浓度创下近5年来历史同期的最低值。北京市环保局局长方力表示、空气质量的提升,既有气象因素的影响,也有环保部门的努力。北京市制定了“1+14+17”的“秋冬季攻坚方靠”,例如,农村700个村煤改清洁能源任务全运推进,1.13万余蒸吨燃煤锅炉完成拆除或清洁能源改造等。
不光是北京,整个京津冀地区都在打响秋冬季大气污染治理的“攻坚战”。8月31日,环保部发布《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及配套方案,提出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PM2.5平均浓度要同比下降15%以上,重污染天数同比下降15%以上。
材料三:
【法制日报12月19日报道】记者近日走访北京市环保及能源供应相关部门了解到,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燃气锅炉低氮改造、“清煤降氮”等工程的快速推进,为今冬北京地区推广清洁取暖、持续改善空气质量提供了有力支撑。“清煤降氮”也是近年北京大气污染治理投入资金力度最大的领域。
根据2014年北京市发布的PM2.5源解析结果,北京全年PM2.5中,区域传输贡献占28~36%。本地污染排放贡献占64~72%。在本地污染贡献中,燃煤占22.4%。能源清洁化被列为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的重中之重。

北京市环保局大气环境管理处副处长曾景涛介绍、按照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分解到2017年的任务安排,到今年12月为止,燃煤锅炉改造工程任务大幅度超额完成,蒸汽锅炉改造工程任务超过了原定的任务量。改造后的燃气锅炉氮氧化物排放普遍可以控制在80毫克/立方米,而改速前的排放平均水平为150毫克/立方米。
目前的研究认为,近年冬季雾霾加重,取暖是主要原因。北方地区冬季采取天然气供暖、电供暖、清洁燃煤集中供暖等其他清洁供暖方式,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已成为社会共识。北京市正在联合环保部“2+26”城市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领导小组专家组,开展2013年至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效果评估,为下一步科学决策提供技术参考。
【小题1】下列对材料和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材料一来看,环保部根据之前联合制定的政策措施,组织人员对京津冀及周边区域“2+26”城市大气污染防治情况进行了强化督查,并通报了部分违法企业。
B.材料二通过媒体对空气净化器的销售情况的调查,表明空气净化器的销量受空气质量的影响,间接反映了北京市环保部门在大气污染治理上所做的努力。
C.材料三中的图表与相关的数据主要反映了以前北京市大气污染的严重状况,北京市政府对污染治理加大投资的力度促进了北京市大气污染的有效治理。
D.材料一侧重于报道“2+26”城市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行动中严格执行的过程;材料三侧重于报道北京市政府针对性推进“清煤降氮”等工程的原因与方法。
【小题2】下列对材科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三则新闻都及时地报道了国民普遍关注的大气污染防治的焦点问题,而且均与国家环保部的参与或相关政策有着一定的关联,也增强了权威性。
B.三则新闻均在导语部分总述各自的新闻要点,然后在主体部分列举了相关的新闻事实,最后简要介绍了与所报道的新闻事实有关的其他情况。
C.三则新闻虽然不一,有的是新媒体,有的是传统媒体,但都在同一时间中报道了相同的话题,这表明目前空气污染已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
D.三则新闻稿虽然观察切入的视角不一,从高层出发、从某一行业或区域出发,但均运用较为精确的数字和比较的方法,陈述具体的事例,具有说服力。
E. 三则材料都反映了从中央到地方,都加强了对大气污染的治理以及对治河政策执行的督查监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不过大气污染的形势仍然很严竣。
【小题3】根据上述材料,请简要概括政府部门对大气污染治理采取了哪些有效的措施。

同类题2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引领时代风气的“大先生”

1916年,蔡元培是应教育总长范源濂的电报回国的。这位他当年的旧部言辞恳切:“国事渐平,教育宜急。现以首都最高学府尤赖大贤主宰……”当时的北大还是老样子,是个“臭虫窝”“大染缸”。对于北大这种状态,几任校长都无能为力。或许是“国事渐平,教育宜急”打动了蔡元培,这与他这么多年来教育救国的奋斗历程不谋而合。

1917年1月4日,蔡元培踏入北大。从此,北大这一潭死水掀起大波澜。蔡元培开始了他一生最为辉煌和伟大的教育改革。先生在此,北大重生。他广延积学与热心的教员,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术为天责的前提下,他倡导思想自由,兼容并包。随后,陈独秀来了,胡适来了,梁漱溟来了……一时间,北京大学集合了当时最优秀的学术头脑。

蔡元培留学德国,发现德国的大学管理十分民主,而且,他发现学校不会因为校长的去留而出现教学秩序、教学质量大的波动,因为学校是由教授来管理的,校长和各学科长由教授会公选出来。

早在1912年,蔡元培起草颁布的《大学令》中就提出教授治校的相关内容,如第十六条提出:“大学设评议会,以各科学长及各科教授互选若干人为会员,大学校长可随时召集评议会,自为议长。”

蔡元培来到北大当校长时,北大仍没有评议会,因为当时的教育部始终不允许成立。这次蔡元培据理力争,得到当局的同意。在北大的第一年,蔡元培就制定了《北京大学评议会规则》,组建了大学评议会,作为学校最高立法机关和权力机关,以让更多的教授议决立法方面的事。随后,北大评议会决定在北大各学科(系)设立教授会,规划各学科的工作。

从此,旧北大官僚衙门般的管理体制被教授治校的体制取代。经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教授治校的洗礼,北京大学脱胎换骨。蔡元培被誉为引领时代风气的“大先生”。

蔡元培成功地革新了北大,他的办学理念深得高等教育界的认同和效仿。蔡元培之后的北大校长蒋梦麟,在任期间始终奉行蔡先生的办学理念和主张。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在抗战后期筹划复校时重温蔡元培的经验,刻意模仿。

直至今日,蔡元培改革北大的往事仍被反复提起,后人渴望予以复制甚至超越,但人们往往失望地发现,有很多无法复制的东西,比如先生的人格魅力。

他是一位谦谦君子,但仍时有金刚怒目的一面。1922年10月,北大发生了“讲义风潮”,蔡元培的校长室外聚集了几百名学生,起哄呐喊,要求废除收取讲义费的决定,蔡元培对学生破坏纪律十分生气,他向学生吼道“我跟你们决斗”,直到逼得学生慢慢散去。

更多时候,先生是个“老好人”,冯友兰、罗家伦在回忆文章中多次提到聆听先生的教诲时如沐春风的感觉。蔡元培经常写介绍信,哪怕只有一面之缘,只要有一技之长无不相助,其提携后辈之心让人为之动容。

在混乱的民国时代,争名逐利、爱财弄权是时代的底色。蔡元培是开国功臣,是教育总长,是北大校长,是中央研究院院长,足可谓位高权重,但大先生蔡元培竟没有自己的房子。

从绍兴山阴县笔飞弄走出来,求学、入仕、从教、革命、游学,到回到教育,蔡元培怀着救治病中之家国的热切,努力培养大写的人,为时代营造风气。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相关链接
①蔡元培改革北大的影响不仅局限于教育领域。孙中山先生也从北大改革中受到巨大启发,认识到思想学术带动社会政治变革的内在规律,于是他后来大力改组国民党采取切实举措,为国民党注入了新的活力。可见,北大在思想文化方面的改革影响到中国社会层面的变化。(摘自《我们怎样才能更靠近蔡元培》)
②民国初年,章太炎曾极力帮刘师培,可当章太炎被袁世凯软禁,刘师培到北京后,连去探望都没有,更没有施以援手。而辜鸿铭呢?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娶妻东洋,仕在北洋,精通13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学通中西。但他一生拥护皇权,号称晚清最后一根辫子。因此,新潮派学生对辜(鸿铭)、刘(师培)二氏的攻击不遗余力。对此,一贯秉持“兼容并包”办学思想的蔡元培开导他们说:“我希望你们学辜先生的英文和刘先生的国学,并不要你们去拥护复辟或君主立宪。”(《北大教授刘师培、辜鸿铭》)
③著名哲学家杜威曾说:“拿各国大学校长来比较一下,牛津、剑桥、巴黎、哈佛、哥伦比亚等等,其中在某些学科上卓有贡献的不乏其人;但以校长身份,领导大学对一个民族对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蔡元培外,恐怕找不出第二个。”(《蔡元培的富与贵》)
【小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蔡元培努力改革学校的管理方式。他起草《大学令》提出设立大学评议会;任职北大校长时,不顾教育部反对,组建了大学评议会。
B.在北大改革中,蔡元培主张的开放、包容,并非没有限制。各种学派首先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故,才听任它们自由发展。
C.蔡元培治理北大,具有国际化的视野。他借鉴德国民主管理大学的经验,由教授管理学校,大学评议会规划各学科的工作。
D.蔡元培是一位谦谦君子,但在处理特殊情况时,也有自己的底线。他面对不守纪律的学生,毫不退缩,最终使“讲义风潮”平息。
E.蔡元培身为校长处于传统中国和现代中国的转折位置,是我们民族在那个特殊时代的一位标志性的大人物,在这一点上已胜过了当时世界其他各国大学校长。
【小题2】为什么说蔡元培在北大的改革“引领时代风气”?请结合材料,简述其原因。
【小题3】蔡元培的“人格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擦鞋者说
南京有一个“郭师傅擦鞋店”,别人擦鞋1元一双,这里却要2元,可生意依然红火。
来到位于莫愁新寓的这家小店,可见门口醒目的牌子上写着五六个服务项目和价格,还有两句话,一句是广告“足下生辉,走出风采”,一句是店规“以诚信立基,做良心事业”。店里鞋架上放满了擦过或待擦的皮鞋。
郭师傅名叫郭兆松,41岁,一家三口都在这儿擦鞋,去年毛收入10万元。
他一边擦鞋一边与我交谈:
有人问我,别人擦鞋都只要1块钱,你为什么要两块?我说,这叫优质优价!同是皮鞋,有几十元的,还有上千元的不是?
我是安徽固镇人,1991年举家来南京打工,搬运工、收破烂都干过,活不轻,钱不多。有一天,在闹市区看到一字排开的擦鞋摊,生意还不错,便悄悄在旁边看,一连看了5天,一位好心的师傅收我当了徒弟。我也成了“擦鞋游击队”的一员。
2001年,在一位城管队员的帮助下,我租了间7平方米的门面,月租800元,做起了定点生意。刚开始,擦一双鞋1块钱,没有多少生意,急得直上火。暗下决心:凡事要用心,虽说是擦鞋,也要擦出点名堂来!
以我的经验,鞋油都是一样的,差别就在鞋蜡上。我就琢磨自己配,成分有蛋清、鞋乳、白醋等。那些日子,我是白天试,晚上想,觉睡不实,饭吃不香。经过近百次试验,终于达到了满意的效果。我清楚地记得,那是2003年11月6日,晚上我一人喝了8两白酒,尽兴地醉了一回:咱也有“独门秘方”了!
自从用了自配的鞋蜡,生意一天比一天好。有一天,我在理发店理发,看到染发的要用电吹风吹,灵机一动:擦鞋也可用电吹风呀!现在,我擦鞋都加一道吹干程序。刚擦过的鞋,你端一盆水往上浇,一滴不沾!这样的效果,收2元钱不多吧?
你问我下一步的打算?我这店也算有了点小名气,我想让妻子和儿子留在这里干,我找个地方再开新店。现在城里人有钱没时间,穿皮鞋的越来越多,自己擦鞋的越来越少,市场大得很!
编后
生意有大小,创新无分别。与多数企业比起来,一家擦鞋店微不足道,更谈不上有什么“国家扶持”。但郭师傅在擦鞋中肯动脑筋,小革新照样出效益。从这个事例中,我们是不是可以悟出一点创新的道理呢?
【小题1】这篇短短的通讯用了许多数字。请举例说说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小题2】文章从第五段开始,就改用第一人称由郭兆松自述。用这种手法来写通讯,有什么好处?(4分)
【小题3】2006年本文被评为十七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这篇短短的通讯得到如此的重视,你认为它具有哪些新闻价值?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产生于公元前2世纪的礼记・乐记,以儒家思想为主,阿时吸救道家与法家思想,是出界最早的音乐美学论著,也是最早论述礼乐教化即美育的论著。《乐记》及其礼乐教化理论,以“礼乐交融”为其东方特色,以“正声”“德青”为其艺さ求,以“天人合ー"为其文化理念,明显区別于西方的美育观念,彰显光彩照人的中国精神,这充分证明中华民族在文化艺术特别是美学与美育上的成熟与伟大,值得我们继承与发扬。

《礼记》记载,当年周公通过制礼作乐而治理国家、统一天下。中国古代的“礼”起源于宗教祭祀之礼仪,发展为政治制度、道德行为规范和社会交往之人文礼仪等;“乐”是乐舞歌诗的总称。礼乐教化是一种集政治治、道德与审美为一体的整体性教育,充分体現中国传统文化关联性的特点,相异予西方文化区分性的特点,强调发浑礼乐刑政文融互补的综合性治理作用。礼乐教化还可以发特有的和合父子君臣族长乡里的团结教育作用,还有感染熏陶、移风易俗之用,所谓“乐也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总之,礼乐教化在传统社会中充分发挥交融性与綜合性作用,是治国之重器。

《乐记)言:“乐者,伦理者也。儒家学说认为乐与道德相通,乐音是人与禽兽的区别,而对整体音乐的理解则是君子与小人的区别。礼乐教化之乐教包含乐德、乐语与乐舞等部分,所谓“乐德”指“中、和、祗、庸、孝、友”等德性的核心内涵,是乐教最重要的成分。礼乐教化最重要的目的是弘扬德音与正声,抛弃溺乐与溺音。《乐记》说:“圣人作为父子君臣,以为之纪纲。纪纲既正,天下大定。天下大定,然后正六律,和五声,弦歌(诗》《颂》,此之谓德音。德音之谓乐。”又说:“奸声乱色,不留聪明;淫乐恩礼,不接心术。”这里将正声与德音提到“纪纲既正,天下大定’,’的政治高度,将奸声与淫乐视作扰乱思想与破坏心术的负面现象。礼乐教化涵养德性的精神需要提倡与继承,以纠正重利益而轻道德的价值倾向。

中华文化中“天人合一”哲学有其独特意蕴与魅力。《乐记》阐明礼乐与天地宇宙相应相和的特点,从而带来四海之内自然宇宙与人类社会合敬同爱的结果,充分强调礼乐教化沟通天地人的巨大作用。《乐记》还阐述礼乐教化所形成的一种礼乐交融、天地相合、阴阳相得、万物繁茂的生命之美,诚如《周易》所言“生生之谓大德也”。这种生命美学体现于中国传统艺术与传统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乐记》还强调礼乐教化与亲和天地的关系,诚如《中庸》所言“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主张万物一体。这些美育观念不同于西方古代的人类中心论,具有重要思想价值。

中华美育历经几千年历史,滋养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在新的历史阶段,我们需要立足中华文化立场,继承其精华,扬弃其糟粕,发扬其传统的民族的文化力量,建设新时代美育精神。

 (摘编自曾繁仁《珍视并发扬中华优秀美育传统—从(礼记,乐记>美育思想谈起》)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乐记以儒家思想为主,认为礼乐教化即美育,将“正声”与“德音”提到治国的高度,又强调了礼乐教化与亲和天地的关系。
B.礼乐教化在传统社会中发挥着交融性与综合性的作用,体现了传统文化关联性特点,其最重要的目的是弘扬德音与正声。
C.乐包括乐舞歌诗,儒家学说认为其与伦理道德相通,有教化作用,都可以改善人心,乐音可以区别人与禽兽,乐教最重要的部分是乐德。
D.生命美学是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包含礼乐交融、天地相合、阴阳相得等内容,体现在中国传统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首段直接指出美学论著《乐记》的历史地位、内容特性、价值意义。
B.文章主体内容分别论证了中华美育是家国天下的教育、涵养德性的教育和天人相和的教育。
C.全文依次通过中西方类育观念的对比宋突出中华美育的三个特点,强调中华关育的成熟与伟大。
D.文中引用《周易》中断里的活,是补充论证《乐记》中中华美育“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与只是一种礼仪规范的礼不同,礼乐教化是一种融合了政治、文化和教育的制渡,具有综合治理、团结人心、移风易俗等作用。
B.如果发挥好礼乐教化政治、道德和市类的教育功能,与刑政交融互补综合治理,能有效地纠正重利益而轻道德的倾向。
C.中华文化天人合一的行学指自然宇宙与人类社会是合敬同爱的,所以天地与礼乐是相应相合的,礼乐教化能沟通天地人
D.中华美育传承儿千年,足今天我们美育工作的宝货财富,需要全面继辰,并发扬其民族文化力量,建设新时代的美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