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长庚,字西岩,福建同安人。乾隆五十二年,署福建海坛镇总兵,罄家财募乡勇,捕获巨盗。自乾隆年,匪艇始犯福建三澎,长庚击走之。嘉庆五年,擢福建水师提督,寻调浙江。未几,艇匪皆为漳盗蔡牵所并。牵,奸猾善用众,既得匪艇,遂猖獗。巡抚阮元与长庚议匪艇高大,战舰不能制,乃集捐十余万金付长庚,造大舰三十,名曰霆船。连败牵等于海上,军威大振。

八年牵窜定海长庚掩至牵仅以身免穷追至闽洋贼船粮尽帆坏伪乞降于总督玉德玉德遽檄浙师收港牵得以其间修船扬帆去浙师追击于三沙,毁其船六。牵畏霆船,贿闽商造大艇。渡横洋,连劫台湾米。

诏逮治玉德,以阿林保代。既至福建,诸文武吏以未协剿,未断岸奸接济,惧得罪,咸谮长庚。阿林保密劾其逗留,章三上,诏密询巡抚清安泰。清安泰疏言:“长庚熟海岛形势、风云沙线,每战自持舵,老于操舟者不及。两年在军,过门不入。以捐造船械,倾其家资。所俘获尽以赏功,士争效死。实水师诸将之冠。”时同战诸镇,亦交章言长庚实非逗留。仁宗震怒,切责阿林保并饬造大梭船三十。长庚闻之,益感奋。后阿林保置酒款长庚,谓曰;“海外事无左证,公但斩一酋,以牵首报,我飞章告捷,以余贼归善后办理。公受上赏,我亦邀次动,孰与穷年冒风涛侥幸万一哉?”长庚谢曰:“吾何能为此?久视海船如庐舍,誓与贼同死,不与同生!”长庚缄所落齿寄其妻,志以身殉国。是年秋,击贼受伤。

十二月,追牵至黑水洋。牵仅存三艇,皆百战之寇,以死拒。长庚自以火攻船挂其艇尾,欲跃登,忽炮中喉,移时而损。上震悼,褒恤,初拟俟寇平赐以伯爵,乃追封三等壮烈伯,谥忠毅,于原籍建专祠

(节选自《清史稿》卷三百五十·列传一百三十七,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八年牵窜定海/长庚掩/至牵仅以身免/穷追至闽洋/贼船粮尽帆坏/伪乞降于总督玉德/玉德遽檄浙师收港/牵得以其间修船扬帆去/
B.八年/牵窜定海/长庚掩至/牵仅以身免/穷追至闽洋/贼船粮尽帆坏/伪乞降于总督玉德/玉德遽檄浙师收港/牵得以其间修船扬帆去/
C.八年/牵窜定海/长庚掩至/牵仅以身免/穷追至闽/洋贼船粮尽帆坏伪/乞降于总督玉德/玉德遽檄浙师收港/牵得以其间修船扬帆去/
D.八年/牵窜定海/长庚掩至牵/仅以身免/穷追至闽洋/贼船粮尽帆坏伪/乞降于总督玉德/玉德遽檄浙师收港/牵得以其间修船扬帆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乾隆”是皇帝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一个皇帝只能有一个年号。
B.古时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作次序,季是最小的,在时间上,“季”亦指最末的,如文中的“季年”。
C.“巡抚”以“巡行天下,抚军安民”而得名,在中国清代是地方军政大员,主管一省军攻、民政,又称抚台、抚军。
D.“专祠”指古代朝廷专门为有大功于民者敕封神号而立的祠庙,以身殉职或亲民之官,也可以在立功地建立专祠。
【小题3】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折,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长庚一心灭贼,毁家纾难。为了杀贼保国,他拿出家中财产招募乡勇,捕获大盗;后又倾尽家资捐款置办船只器械。
B.李长庚忠诚为国,信念坚定。官场的险恶没有动摇他杀贼报国的决心,即使受到上司阿林保的迫害与威胁,他也没有畏惧退缩。
C.李长庚大公无私,以诚待兵。他把在战斗中得的战利品全都拿来奖赏有功之士,因此手下将士们都愿以死报效。
D.李长庚英勇无畏,身先士卒,每次战斗他亲自掌舵驾船,带头冲锋陷阵;他还曾寄落齿给妻子表明为国捐躯之意。
【小题4】把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文武吏以未协剿,未断岸奸接济,惧得罪,咸谮长庚。
(2)“吾何能为此?久视海船如庐舍,誓与贼同死,不与同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8-13 08:01:4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郭琇,字华野,山东即墨人。康熙九年进士。十八年,授江南吴江知县。材力强干,善断疑狱。征赋行版串法,胥吏不能为奸。居官七年,治行为江南最。
二十五年,时河督靳辅请停濬下河,筑高家堰重堤,清丈堤外田亩以为屯田,谓可增岁收百馀万。巡抚于成龙议不合,上令尚书佛伦往勘,主辅议。二十七年,琇疏劾辅治河无功,偏听幕客陈潢阻浚下河。上御乾清门,召诸大臣,下琇疏,令会同察议。寻辅入觐,复召诸大臣与议。琇申言屯田害民,辅坐罢,而擢琇佥都御史。大学士明珠柄政,与余国柱比,颇营贿赂,权倾一时,久之为上所觉。琇疏劾明珠与国柱结党行私,详列诸罪状,并及佛伦、傅拉塔与辅等交通状,于是明珠等降黜有差。琇直声震天下。
二十八年御史张星法劾山东巡抚钱钰贪黩钰奏辨因及琇尝致书嘱荐即墨知县高上达等却之遂挟嫌使星法诬劾下法司讯。狱未具,琇疏言:“左都御史马齐于会讯时多方锻炼,必欲实以指使诬劾罪。”诏责琇疑揣。寻法司奏琇请托事实,当夺官。上以琇平日鲠直敢言,改降五级调用。
三十八年,上南巡,琇迎驾德州。既还京师,谕大学士阿兰泰等曰:“原任左都御史郭琇,前为吴江令,居官甚善,百姓感颂至今。其人有胆量,可授湖广总督,令驰驿赴任。”琇上官,疏言:“黄州、武昌二府兵米二万七千有奇,运给荆州、郧阳汛地,悬隔千里,輓输费不赀,请改折色。江夏等十三州县有故明藩产,田瘠赋重,数倍民粮,请一律减徵。江夏、嘉鱼、汉阳三县濒江地,水齧土陊,有赋无田者三百馀顷,请豁免。”皆允行。
 四十年,以病乞休,上曰:“琇病甚,思一人代之不可得,能如琇者有几人耶?”未几,琇以病剧再疏求罢,仍慰留。五十四年,卒。

    (节选自《清史稿·郭琇传》)

(注)①汛地:军队驻防之地。在清代兵制中,凡千总、把总、外委所统率的绿营兵均称“汛”,其驻防巡逻的地区称“汛地”。②輓输:运输。輓:同“挽”。③折色:旧时指除米麦实物赋税之外的其他实物或货币,也称所征田粮等价的银钞布帛或其他物产,亦用以称俸禄折发钱钞。④水齧土陊:齧,同“啮”,侵蚀。陊,同“堕”,山崩。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二十八年御史/张星法劾山东巡抚/钱钰贪黩/钰奏辨/因及琇尝致书嘱荐即墨知县/高上达等却之/遂挟嫌使星法诬劾/下法司讯/
B.二十八年/御史张星法劾山东巡抚钱钰贪黩/钰奏辨/因及琇尝致书嘱荐即墨知县高上达等/却之/遂挟嫌使星法诬劾/下法司讯/
C.二十八年御史/张星法劾山东巡抚钱钰贪黩/钰奏辨/因及琇尝致书嘱荐即墨知县高上达等/却之/遂挟嫌使星法诬劾/下法司讯/
D.二十八年/御史张星法劾山东巡抚/钱钰贪黩/钰奏辨/因及琇尝致书嘱荐即墨知县/高上达等却之/遂挟嫌使星法诬劾/下法司讯/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是清代科举的最高功名。经会试殿试取中后,方能称进士。
B.京师是中国古代对都城的称谓。在中国古代,国家的首都通常称为京师,近现代已不再沿用,直接称为首都。
C.总督是清朝时统辖一省或数省行政、经济及军事的长官,又称为“督宪”“制台”,是清朝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
D.乞休,自请辞官退休。古代对辞官退休有多种称谓,如“挂冠”“乞骸骨”“乞身”“致仕”“下车”“左迁”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河督靳辅以屯田增收为由奏请停止疏通河道,修筑高家堰大堤。巡抚于成龙不赞成此议。皇上派尚书佛伦前去调查,佛伦赞同靳辅的建议。
B.郭琇为官鲠直敢言,曾弹劾河督靳辅治河无功、大学生明珠与余国柱朋党、佛伦等与靳辅勾结串通。查实后,皇上罢免了明珠等大臣的官职。
C.郭琇受山东巡抚钱钰贪污牵连,上疏辩解,皇上责怪他胡乱猜疑。后来,经法司查明,郭琇在贪污案中确有不妥的行为,皇上将他降官五级调用。
D.皇上南巡回京后,钦点郭琇担任湖广总督。郭琇上任后,上疏建议改变军粮供给形式、或减免贫瘠土地的赋税,皇上全都同意了。
【小题4】把下列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学士明珠柄政,与余国柱比,颇营贿赂,权倾一时,久之为上所觉。
(2)四十年,以病乞休,上曰:“琇病甚,思一人代之不可得,能如琇者有几人耶?”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英,字敦复,江南桐城人。康熙六年进士,选庶吉士。父忧归,服阕,授编修,充日讲起居注官。累迁侍读学士。十六年,圣祖命择词臣谆谨有学者日侍左右,设南书房。命英入直,赐第西安门内。词臣赐居禁城自此始。时方讨三藩,军书旁午0,上日御乾清门听政后,即幸懋勤殿,与儒臣讲论经义。英率辰入暮出,退或复宣召,辍食趋宫门,慎密恪勤,上益器之。幸南苑及巡行四方,必以英从。一时制诰,多出其手。

二十年,以葬父乞假,优诏允之。英归,筑室龙眠山中,居四年,起故官。编修杨煊撰都统、一等公佟国纲祭文失辞,坐夺官流徙;斥英不详审,罢尚书,寻复官。三十六年,典会试。寻以疾乞休,不允。三十八年,拜文华殿大学士。

英性和易,不务表襮⑨,有所荐举,终不使其人知。圣祖尝语执政:“张英始终敬慎,有古大臣风。”四十年,以衰病求罢,诏许致仕。濒行,赐宴畅春园,敕部驰驿③如制。四十四年,上南巡,英迎驾淮安,赐御书榜额。随至江宁,上将旋跸,以英恳奏,允留一日。时总督阿山欲加钱粮耗银供南巡费,江宁知府陈鹏年持不可,阿山怒鹏年欲因是罪之供张故不办左右又中以蜚语祸将不测。及英入见,上问江南廉吏,首举鹏年。阿山意为沮,鹏年以是受知于上为名臣

英自壮岁即有田园之思,致政后,优游林下者七年。为《聪训斋语》《恒产琐言》,以“务本力田、随分知足”诰诚子弟。四十七年,卒,文端。世宗读书乾清宫,英尝侍讲经书,及即位,追念旧学,赠太子太傅,赐御书榜额,揭诸祠字。雍正八年,入祀贤良祠。

(选自《清史稿》,有删改)

注①军书旁午:军书,军队中来往的公文。旁午,比喻事务繁杂。“军书旁午”用来形容军事繁忙。②襮:张扬、炫耀之意。③驰驿:旧时官员入觐或奉旨出京,由沿途地方官提供食宿及马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阿山怒/鹏年欲因是罪之/供张故不办左右/又中以蜚语/祸将不测
B.阿山怒鹏年/欲因是罪之/供张故不办/左右又中以蜚语/祸将不测
C.阿山怒/鹏年欲因是罪之/供张故不办/左右又中以蜚语/祸将不测
D.阿山怒鹏年/欲因是罪之/供张故不办左右/又中以蜚语/祸将不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服阕,指旧时官员三年守丧期满除服。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按例要离职回籍守丧,满三年后,朝廷再授予职务。
B.圣祖,是康熙皇帝的庙号。庙号是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以示立庙祭祀之意。
C.致政,意思是交还官职。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常被称作“致政”,除此之外,也常用致事、致仕、休政等名称。
D.谥,谥号。即: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根据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来追加的褒扬性的评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英才学卓著,备受康熙赏识。康熙十六年设立南书房,康熙让张英人值,而且还赏赐位于西安门内的宅院给他。
B.张英做事勤勉,深为康熙倚重。康熙巡行天下,一定要张英陪同,当时的很多诏令,都是出自张英之手,甚至连一等公佟国纲的祭文也是由张英亲自撰写的。
C.张英始终敬慎,皇帝恩宠有加。康熙四十年,皇帝答应了张英的退休请求,在畅春园赐宴,并下令地方官按官员奉旨出差的规定,沿途为他提供所需。
D.张英侍讲世宗,世宗雍正给予其殊荣。雍正登基后,不仅赠与张英太子太傅之衔,还亲笔书写榜额,挂在他们家祠堂屋檐之下,这种殊荣也足以表明张英深受器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英率辰入暮出,退或复宣召,辍食趋宫门。
(2)阿山意为沮,鹏年以是受知于上为名臣。

同类题3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刘长佑,字印渠,湖南新宁人。道光二十九年拔贡。与同县江忠源友。咸丰二年,忠源率乡勇赴广西助剿,长佑从。匪自桂林走湖南,忠源破之于蓑衣渡,长佑有功,奖叙教谕。又从破浏阳徵义堂会匪,擢知县。咸丰三年,平衡山土匪,擢同知直隶州。
十年,擢广西巡抚。时广西土匪犹蔓延,大者踞郡县,小者千百为群,倏兵倏贼。长佑莅任,整饬吏治,兴练水师,匪氛渐戢。军事饷事差能自固,不尽仰资邻省。十一年,遣刘坤一剿柳州土匪,斩其渠伍声扬,馀党就抚。
擢云贵总督,二年,抵任,先是,滇边野杀英人马加理,为交涉钜案,及议定,允于云南设埠通商,诏下其议,长佑疏言:“万一防护不及,致有同于前案,或更甚于前案,其有害于云南一隅犹小,其有挠于中夏全局甚大。洋人通商,意在图利,亦断无不思远害之理。应俟三五年内外官民稍稍安定,遣员商办。”长佑以滇事渐定,屡疏引病乞罢,优诏慰留。
七年,法兵窥越南东京。长佑疏言:“与其既失越境,为守边之计,不若乘其始动,为弭衅之谋。请以广西兵二万为中路,广东、云南各以万人相犄角。广东之兵自钦、连而入,云南之兵出洮江而东。别以轮船守广东顺化港口,断其首尾,法人必无自全之理。”又力言刘永福可御敌,请密谕越王给其兵食。疏入,诏下廷议。
寻坐云南报销失察,降三级。十三年,卒于家。诏念前功嘉其端谨老成开复处分仍依总督例议恤谥武慎。广西、云南、湖南并立专祠。
(选自《清史稿·刘长佑传》,有删节)
【小题1】(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诏念前功/嘉其端谨/老成开复/处分仍依总督/例议恤/谥武慎
B.诏念前功/嘉其端谨老成/开复处分仍依总督/例议恤/谥武慎
C.诏念前功/嘉其端谨老成/开复处分/仍依总督例议恤/谥武慎
D.诏念前功/嘉其端谨/老成开复/处分仍依总督例/议恤谥武慎
【小题2】(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拔贡”,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由地方贡入国子监的生员的一种,清代贡生别称“明经”。
B.“咸丰”,是当时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
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C.“番”,旧时对西方边境各少数民族的称呼。如:番西是指四川西部少数民族地区。
D.“谥”,分为官谥和私谥两类。古代帝王及其后妃、诸侯、臣僚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内务府给予他一个中肯的称号,这叫做官谥。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长佑富有谋略,屡建战功。他虽然只是一个拔贡,但是他多次跟随江忠源作战,立下功劳,不断被提拔。
B.刘长佑到云南就任云贵总督之后,边境少数民族杀了英国人马加理,刘长佑认为应该等云南境内的官民慢慢安定下来后,再派官员与英国人商议处理。
C.刘长佑为政一方,善于治理。在广西匪情猖獗时,整顿吏治,强大军队,解决了军费问题,取得了很好的剿匪成果。
D.刘长佑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在法国军队窥视越南东京时,他就上疏说:“与其在失去越南边境后,再作守边考虑,不如趁法国军队才开始行动,就做好消除边境争端的谋划。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匪自桂林走湖南,忠源破之于蓑衣渡,长佑有功,奖叙教谕。
(2)长佑以滇事渐定,屡疏引病乞罢,优诏慰留。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其衣,断其带。”裂衣断带相望不止。晏子见,公问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裂断其衣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晏子对曰:“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公何以不使内勿服,则外莫敢为也。”公曰:“善。”使内勿服,踰月,而国莫之服。

景公饮酒,田桓子侍,望见晏子而复公曰:“请浮晏子。”公曰:“何故也?”无宇对曰:“晏子衣缁布之衣,麋鹿之裘,栈轸之车,而驾驽马以朝,是隐君之赐也。公曰:“诺。”

晏子坐,酌者奉觞进之曰:“君命浮子。”

晏子曰:“何故也?”田桓子曰:“君赐之卿位以显其身,宠之百万以富其家,群臣之爵莫尊于子,禄莫重于子。今子衣缁布衣,麋鹿之裘,栈轸之车,而驾驽马朝,则是隐君之赐也。故浮子。”

晏子避席曰:“请饮而后辞乎,其辞而后饮乎?”公曰:“辞然后饮。”

晏子曰:“君赐之卿位以显其身,婴非敢为显受也,为行君令也;宠之百万以富其家,婴非敢为富受也,为通君赐也。臣闻古之贤君,臣有受厚赐,而不顾其困族,则过之;临事守职,不胜其任,则之。君之内隶,臣之父兄,若有离散,在于野 ,此臣之罪也。君之外隶,臣之所职,若有亡,在于四方,此臣之罪也。兵革之不完,战车之不修,此臣之罪也。若夫弊车驽马以朝,意者非臣之罪乎?且以君之赐,父之党无不乘车者,母之党无不足于衣食者,妻之党无冻馁者,国之简士待臣而后举火者数百家。如此者,为彰君赐乎,为隐君赐乎?”

公曰:“善!为我浮无宇也。”

(取材于张纯一《晏子春秋校注》)

注释:①浮:同“罚”。②无宇:即田桓子。晏子 ,名婴。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衣,断其带 裂:撕裂
B.临事守职,不胜其任,则之   过:过错,过失
C.若有离散,在于野   鄙:边邑、偏远之地
D.若有亡,在于四方   播:逃亡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裂衣断带相望不止 ②是故事修谤兴,德高而毁来(《原毁》)
B.①望见晏子而复公曰 ②海运则将徙南冥(《逍遥游》)
C.①今子衣缁布衣   ②蚓无爪牙利(《劝学》)
D.①若夫弊车驽马朝 ②策扶老流憩(《归去来兮辞》)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何以不使内勿服
您为什么不命令宫廷内的女子不要佩戴男子的饰物
B.意者非臣之罪乎 
大概不是臣的罪过吧
C.母之党无不足于衣食者
母亲的亲族都对吃穿条件感到不满足
D.国之简士待臣而后举火者数百家
国家贫寒的士人等待我的救助才能维持生计的有几百家
【小题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群臣之爵莫尊于子,禄莫重于子。
②为彰君赐乎,为隐君赐乎?
【小题5】请分别用一个词语来评价下列人物在文中的表现。(任选两人评价即可)
①景公______ ②晏子______ ③田桓子______
【小题6】你从本文中获得了哪些启示?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回答。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魏禧,字冰叔,宁都人。父兆凤,诸生。明亡,号哭不食,翦发为头陀,隐居翠微峰,名其堂为易堂,旋卒。
禧儿时嗜古,论史斩斩见识议。年十一,补县学生。与兄际瑞、弟礼,及南昌彭士望、林时益,同邑 李腾蛟、邱维屏、彭任、曾灿等九人为易堂学。皆躬耕自食,切劘读书,“三魏”之名遍海内。禧束身砥行,才学尤高。门前有池,颜其居曰勺庭,学者称勺庭先生。性仁厚,宽以接物,不记人过。与人以诚,虽见欺,怡如也。然多奇气,论事每纵横排奡,倒注不穷。事会盘错,指画灼有经纬。思患豫防,见几於蚤,悬策而后验者十尝八九。流贼起,承平久,人不知兵,且谓寇远猝难及。禧独忧之,移家山中。山距城四十里,四面削起百馀丈。中径坼,自山根至顶若斧劈然。缘坼凿磴道梯而登,因置闸为守望。士友稍稍依之。后数年,宁都被寇,翠微峰独完。
喜读史,尤好左氏传及苏洵文。其为文凌厉雄杰。遇忠孝节烈事,则益感激,摹画淋漓。年四十,乃出游。於苏州交徐枋、金俊明,杭州交汪沨,常熟交顾祖禹,常州交恽日初、杨瑀,皆遗民也。当是时,谢文洊讲学程山,宋之盛讲学髻山,弟子著录者皆数十百人,与易堂相应和。易堂独以古人实学为归,而风气之振由禧为之领袖。僧无可尝至山中,叹曰:“易堂真气,天下无两矣!”友人亡其孤不能自存禧抚教安业之凡戚友有难进之言或处人骨肉间禧一言辄解其纷。或讶之,禧曰:“吾每遇难言事,必积诚累时,待其精神与相贯注,夫然后言。”
康熙十八年,诏举博学鸿儒,禧以疾辞。有司催就道,不得已,舁疾至南昌就医。巡抚舁验之,禧蒙被卧称疾笃,乃放归。后二年卒,年五十七。
(节选自《清史稿•列传文苑》,有删改)
(注)①头陀:僧人。②切劘(mó):切磋相正。③排奡(ào):刚劲有力。④悬策:预计。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史斩斩见识议   斩斩:斩钉截铁的样子
B.则益感激 感激:激动
C.禧教安业之     抚:抚育
D.有司催就道 就道:动身上路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为文凌厉雄杰    余嘉能行古道
B.易堂独古人实学为归 无成江海
C.置闸为守望 坐法华西亭
D.禧蒙被卧称疾笃,放归     今其智反不能及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禧严于修身,注重品德修养。他为人朴素好学,待人宽厚真诚,对亡友遗孤承担起教养之责,使其能安于立业,他还善用言辞替人排忧解难,有仁者之风。
B.魏禧喜读史,善评史,从小对历史就有独到的见解,即使事情错综复杂,他也能分析得鲜明而有条理。再加上因为他有先见之明保全了翠微峰,所以名遍海内。
C.本文的第三段文字,作者运用了叙述、描写、议论等多种手法,从正面和侧面等角度,将魏禧颇有军事谋略的形象刻画得生动细致,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D.魏禧四十岁之后才出宁都游历各地,他所结交的都是明朝遗民。康熙年间,举荐他为博学鸿儒,他以病拒辞,不肯仕清,可见他的身上有一定的遗老思想。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
友人亡其孤不能自存禧抚教安业之凡戚友有难进之言或处人骨肉间禧一言辄解其纷。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与人以诚,虽见欺,怡如也。
(2)思患豫防,见几於蚤,悬策而后验者十尝八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