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于义,字喻旃,江苏武进人。康熙五十一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在翰林文誉甚著凡有撰拟辄称旨雍正元年命直南书房迁中允再迁侍讲督山西学政三年,迁庶子,上谕以留心民事。岁饥,无积贮,奏请岁以耗羡四万于太原、平阳、潞安、大同买米贮仓,春粜秋补,上命巡抚伊都立酌量举行。四年,一岁四迁,擢仓场侍郎。仓吏积习,鬻正米以购筛飏耗米抵额。于义严出入,稽余米定数,宿弊一清。七年,命察核西宁军需。八年,迁吏部侍郎。命与侍郎牧可登如山东察赈,并按按察史唐绥祖劾济南知府金允彝袒邹平知县袁舜裔亏空,论如律。
九年,授直隶河道总督。奏天津截留漕粮,省津贴诸费,但给地方官耗米百之一。又奏青龙湾诸地,侍郎何国宗议建鸡心闸十四阻水,当停。并请展坝面,使无碍水道。均如议行。擢刑部尚书,仍理河务。寻署直隶总督。直隶盗犯,依律不分首从皆斩。大名劫盗十余案,每案数十人。于义以凶器只田具,赃物仅米谷,乃饥民借粮争夺,非盗,奏请得末减。直隶盗案视各省分首从自此始。十年,署陕西总督。十一年,授吏部尚书,仍署总督。累疏言甘、凉为军需总汇,粮草价昂,兵饷不敷养赡。请酌借耔粮农器,于瓜州诸地开垦屯种,耕犁以马代牛,并募耕夫二百,教回民农事。又疏请甘、凉设马厂,牧长、牧副,视太仆寺条例,岁十一月,察马匹孳生多寡,为弁兵升降赏罚。均如所请行。乾隆十三年二月,奏事养心殿,跪久致仆,遽卒。赐祭葬,谥文恪。
(节选自《清史稿》)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康熙五十一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在翰林/文誉甚著/凡有撰拟/辄称旨雍正/元年/命直南书房/迁中允/再迁侍讲/督山西学政/ |
B.康熙五十一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在翰林文誉甚著/凡有撰拟/辄称旨/雍正元年/命直南书房/迁中允/再迁侍讲/督山西学政/ |
C.康熙五十一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在翰林/文誉甚著/凡有撰拟/辄称旨/雍正元年/命直南书房/迁中允再迁/侍讲/督山西学政/ |
D.康熙五十一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在翰林文誉甚著/凡有撰拟/辄称旨雍正/元年/命直南书房/迁中允再迁/侍讲/督山西学政/ |
A.“漕”是指漕运,是我国古代利用水道(河道和海道)调运粮食的一种重要方式。 |
B.我国古代,“吏部”为管理文职官员的机关,与户、礼、兵、刑、工部统称“六部”。 |
C.古代臣下向君主分条陈述事情的文字称为“疏”,比如《论积贮疏》《十三经注疏》。 |
D.文中的“乾隆”加“某某年”是帝王年号纪年法,此外我国古代还常用干支纪年法。 |
A.刘于义为官清正,能够清除宿弊。他担任仓场侍郎的时候,发现仓场官吏以次充好的恶习后,严肃整顿,加以改正。 |
B.刘于义宅心仁厚,能为饥民着想。为直隶地区盗抢粮食的饥民请求使得减轻处罚,其他省份也开始借鉴他的做法。 |
C.刘于义依据实际,提出有效建议。比如对于甘、凉地区,提出开垦屯种、教回民学会农业生产、设立马厂等建议。 |
D.刘于义为官勤敬,得到朝廷认可。无论在朝廷,还是外出为官,无论在康熙、雍正还是乾隆朝,他都有良好的声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