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潘耒,字次耕,吴江人。生而奇慧,读书十行并下,自经史、音韵、算数及宗乘之学,无不通贯。康熙时,以布衣试鸿博,授检讨,纂修《明史》。上书总裁言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一秉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总裁善其说令撰食货志兼他纪传,自洪武以下五朝稿皆所订定。寻充日讲起居注官,修《实录》、《圣训》。尝应诏陈言,谓:“建言古无专责,梅福以南昌尉言外戚,柳伉以太常博士言程元振,陈东以太学生攻六贼,杨继盛以部曹劾严嵩。本朝旧制,京官并许条陈。自康熙十年宪臣奏请停止,凡非言官而言事为越职。夫人主明目达聪,宜导之使言。今乃禁之,岂盛世事?臣请弛其禁,俾大小臣工各得献替,庶罔上行私之徒,有所忌而不敢肆。于此辈甚不便,于国家甚便也。其在外监司守令,遇地方大利弊,许其条奏。水旱灾荒,州县官得上闻。如此,则民间疾苦无不周知矣。”更请许台谏官得风闻言事,有能奋击奸回者,不次超擢,以作敢言之气。二十三年,分校礼闱,称得士,名益甚。既以布衣进,齿最少,又傲睨不能容人,因此忌者颇众。议起,坐浮躁降调,遂归。
耒有至性,初被征,辞以母老,不获命,乃行。既除官,三牒吏部以独子请终养,卒格于议不果归。逮居丧,哀毁骨立。少受学同郡徐枋、顾炎武。枋殁,睭恤其孤孙,而刻炎武所著书,师门之谊甚笃焉。四十二年,圣祖南巡,复原官。大学士陈廷敬欲荐起之,力辞而止。平生嗜山水,登高赋咏,名流折服。有《遂初堂集》。又因炎武《音学五书》为《类音》八卷。炎武复古,耒则务穷后世之变云。当时词科以史才称者,汪琬、吴任臣及耒为最著。
(选自《清史稿·列传二百七十一》,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书总裁/言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一/秉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总裁善/其说令撰食货志/兼他纪传
B.上书总裁言/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一/秉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总裁善/其说令撰食/货志兼他纪传
C.上书总裁/言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一/秉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总裁善其说/令撰食货志/兼他纪传
D.上书总裁言/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一/秉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总裁善/其说令撰/食货志兼他纪传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鸿博”,意为学问渊博,后来清代科举设博学鸿词科,亦称鸿博。
B.“部曹”,汉代尚书分曹治事,魏晋以后,渐改吏曹为吏部,明清时代,部曹就成为各部司官之称。
C.“超擢”指超越一级或更多等级而晋升官员,相当于现在的破格提拔,是不合法度的。
D.“词科”是科举名目之一,主要选拔学问渊博、文辞清丽、能草拟朝廷日常文稿的人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潘耒很有才干。他天生聪慧,读书一目十行,从经史、音韵、算数到佛教知识,没有不精通的,后来参与朝廷《明史》的编辑修订。
B.潘耒敢于直言。他引用典故,指出不是言官而向皇帝进言被视为逾越职权的做法是错误的,请求放松禁令,让群臣能够进言劝谏。
C.潘耒事母至孝。当初被征召时,他以母亲年老推辞;被授予官职后,三次上书吏部请求归乡奉养老母;母亲去世,他因过分悲伤而异常消瘦。
D.潘耒敬重师长。他年少时求学于徐枋、顾炎武,徐枋去世后,潘耒周到地抚恤徐枋的孤孙,刻印了顾炎武的著述,思想上师承顾炎武。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请弛其禁,俾大小臣工各得献替,庶罔上行私之徒,有所忌而不敢肆。
(2)既以布衣进,齿最少,又傲睨不能容人,因此忌者颇众。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1-12 09:01:3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卜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冯子材,字翠亭,广东钦州人。初从向荣讨粤寇,补千总。改隶张国梁麾下,积勋至副将。国梁殁,代领其众。同治初,将三千人守镇江。九年,出镇南关①。光绪改元,赴贵州提督任。七年,还广西。明年,称疾归。
越二年,法越事作,张树声蕲其治团练,遣使往趣驾。比至,子材方短衣赤足、携童叱犊归,启来意,却之。已,闻树声贤,诣广州。闻谅山②警,亟赴镇南关,而法军已焚关退。龙州③危急,子材以关前隘跨东西两岭,备险奥,乃令筑长墙,率所部扼守,遣王孝祺勤军军其后为犄角。敌声某日攻关,子材逆料其先期至,乃决先发制敌。群议不欲战,子材力争,亲率勤军袭文渊,宵薄敌垒,斩虏多。
法悉众分三路入,子材语将士曰:“法军再入关,何颜见粤民?必死拒之!”士气皆奋。法军攻长墙亟次黑兵次教匪炮声震山谷枪弹积阵前厚寸许与诸军痛击敌稍却越日复涌至,子材指麾诸将使屹立,遇退后者刃之。自开壁持矛大呼,率二子相荣、相华跃出搏战。诸军以子材年七十,奋身陷阵,皆感奋,殊死斗。关外游勇客民亦助战,悉返侵地。
(节选自《清史稿·冯子材》,有删改)
(乙)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法军攻长墙/亟次黑/兵次教/匪炮声震山谷/枪弹积阵前厚寸许/与诸军痛击/敌稍却/
B.法军攻长墙亟/次黑兵/次教匪/炮声震山谷/枪弹积阵前/厚寸许/与诸军痛击敌/稍却/
C.法军攻长墙/亟次黑/兵次教/匪炮声震山谷/枪弹积阵前/厚对许/与诸军痛击敌/稍却/
D.法军攻长墙亟/次黑兵/次教匪/炮声震山谷/枪弹积阵前厚寸许/与诸军痛击/敌稍却/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
A.“字”,古人有名有字,名是婴儿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女子十五岁许嫁举行笄礼,并取“字”。
B.“改元”,指中国封建时期皇帝在位期间改换年号,而新皇帝即位时颁布的年号则称为建元。
C.“设九宾礼于廷”,在朝堂上安设“九宾”。这是古代礼遇有功之臣最隆重的礼节。
D.“汤镬”,是古代的一种酷刑,把人放在大鼎或大镬里,用滚水烹煮,将人活活烫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冯子材初从向荣,官至提督,一生功勋卓著。他讨粤寇,守镇江,出镇南关,凯旋而归,取得抗法战争的胜利,收复了全部失地。
B.冯子材有勇有谋,身先士卒,忠心爱国。他善于排兵布阵,先发制敌,力排众议,亲自率兵出战,与敌人殊死搏斗,誓要把敌人挡在镇南关外,
C.蔺相如足智多谋,勇敢坚强,不畏强敌,他在大庭广众之下,引用历史上秦国失信的事实,痛斥秦王不守诺言、背信弃义,并表示已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D.蔺相如考虑周全,决策得当,有远见。他要求秦王斋戒五日,没九宾之礼,赢行了时间,自己便趁机秘密地把和氏璧送回了赵国。
【小题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敌声某日攻关,子材逆料其先期至,乃决先发制敌。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彭玉麟,字雪琴,湖南衡阳人。父鸣九,官安徽合肥梁园巡检。玉麟年十六,父卒,族人夺其田产,避居郡城,为协标书识以养母。知府高人鉴见其文,奇之,招入署读书,为附生。新宁匪乱,从协标剿捕。叙功,大吏误以为武生,拔补临武营外委,不就。至耒阳,佐当商理事。粤匪至,罄所有资助县令募勇筹防。贼知有备,不来攻,城获全。玉麟不原叙功,但乞偿所假钱,以是知名。
咸丰三年,曾国藩治水师成十营辟领一营其九营多武员白事悉倚玉麟隐主全军草创规制多所赞画。六年,擢广东惠潮嘉道。十ー年,授广东按察使。同治元年,授兵部右侍郎,节制镇将。诸将冲锋,玉麟每乘小船督战,以红旗为识,或前或后,将士皆惴惴尽力。间入陆军察战状,往来飘忽无定踪,所经行军民莫敢为奸宄。
光绪九年,擢兵部尚书,以衰病辞。会法、越构兵,命赴广东会筹防务。玉麟募四千人从行,驻大黄駪。遣部将防琼州、钦州、灵山,驻沙角、大角,与粤军联合。增兵设垒,编沙户渔舟,分守内沙港汊。法兵竟不至。
十一年春,和议旋成,停战撤兵。玉麟疏请严备战守,以毖后患,陈海防善后六事。是秋,以病乞休,温诏慰留。十四年,扶病巡阅。至安庆,巡抚陈彝见其病笃,以闻,诏允开缺回籍,仍留巡阅差使。十六年,卒,年七十五,赠太子太保,依尚书例赐恤,建专祠立功地,谥刚直。
玉麟刚介绝俗,素厌文法,治事辄得法外意。不通权贵,而坦易直亮,无倾轧倨傲之心。历奉命按重臣疆吏被劾者,皆主持公道,务存大体,亦不为谿刻。每出巡,侦官吏不法辄劾惩,甚者以军法斩之然后闻,故所至官吏皆危栗。民有枉,往往盼彭公来。朝廷倾心听之,不居位而京察屡加褒奖,倚畀盖过於疆吏。生平奏牍皆手裁,每出,为世传诵。好画梅,诗书皆超俗,文采风流亦不沫云。
(节选自《清史稿•列传第一百九十七・彭玉麟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曾国藩治水师/成十营辟领一营/其九营多武员白事/悉倚玉麟/隐主全军草创规制/多所赞画。
B.曾国藩治水师/成十营/辟领一营/其九营多武员/白事悉倚玉麟/隐主全军/草创规制/多所赞画。
C.曾国藩治水师/成十营辟领一营/其九营多武员/白事悉倚玉麟/隐主全军草创规制/多所赞画。
D.曾国藩治水师/成十营/辟领一营/其九营多武员白事/悉倚玉麟/隐主全军/草创规制多所赞画。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雪琴是彭玉麟的字,中国古代“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一般人都能彼此直呼其名而不能直呼其字。
B.开缺,此处指彭玉麟卸任。旧时官吏因故不能留任,朝廷免除其职务,准备另外选人充任,叫开缺。
C.赐恤,此处指的是彭玉麟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前的功劳大小,追赠官爵,褒封谥号,并给其家属抚恤金。
D.奏牍,在此处指奏章。其本义为书写奏章的简牍,后来引申为奏章。“无案牍之劳形”的“案牍”有公文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彭玉麟治军有方。他在做兵部右侍郎的时候,曾坐着小船督战,以红色旗帜作为标志,有时在前,有时在后,将士们都紧张害怕而竭尽全力。
B.彭玉麟心系国家。光绪九年他已经因为年老生病而辞官,却恰逢法国和越南交战,朝廷命令他带着四千人奔赴广东,他便不顾病体防守广东。
C.彭玉麟精通防务。中法和议,但彭玉麟上书奏请对作战和防守进行周密准备,来防备后来的祸患,并陈述之后海防要妥善处理的六件事情。
D.彭玉麟刚直耿介。他不与权贵相交往,不会排挤打压同僚。多次奉命查办被弹劾的重要大臣和地方高级官员,都主持公道,也不做刻薄的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贼知有备,不来攻,城获全。玉麟不原叙功,但乞偿所假钱,以是知名。
②每出巡,侦官吏不法辄劾惩,甚者以军法斩之然后闻,故所至官吏皆危栗。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长庚,字西岩,福建同安人。乾隆五十二年,署福建海坛镇总兵,罄家财募乡勇,捕获巨盗。自乾隆季年,匪艇始犯福建三澎,长庚击走之。嘉庆五年,擢福建水师提督,寻调浙江。未几,艇匪皆为漳盗蔡牵所并。牵,奸猾善用众,既得匪艇,遂猖獗。巡抚阮元与长庚议匪艇高大,战舰不能制,乃集捐十余万金付长庚,造大舰三十,名曰霆船。连败牵等于海上,军威大振。

八年牵窜定海长庚掩至牵仅以身免穷追至闽洋贼船粮尽帆坏伪乞降于总督玉德玉德遽檄浙师收港牵得以其间修船扬帆去浙师追击于三沙,毁其船六。牵畏霆船,贿闽商造大艇。渡横洋,连劫台湾米。

诏逮治玉德,以阿林保代。既至福建,诸文武吏以未协剿,未断岸奸接济,惧得罪,成谮长庚。阿林保密劾其逗留,章三上。诏密询巡抚清安泰。清安泰疏言:“长庚熟海岛形势、风云沙线,每战自持舵,老于操舟者不及。两年在军,过门不入。以捐造船械,倾其家资。所俘获尽以赏功,士争效死。实水师诸将之冠。”时同战诸镇,亦交章言长庚实非逗留。仁宗震怒,切责阿林保并饬造大梭船三十。长庚闻之,益感奋。后阿林保置酒款长庚,谓曰:“海外事无左证,公但斩一酋,以牵首报,我飞章告捷,以余贼归善后办理。公受上赏,我亦邀次功,孰与穷年冒风涛侥幸万一哉?”长庚谢曰:“吾何能为此?久视海船如庐舍,誓与贼同死,不与同生!”长庚缄所落齿寄其妻,志以身殉国。是年秋,击贼受伤。

十二月,追牵至黑水洋。牵仅存三艇,皆百战之寇,以死拒。长庚自以火攻船挂其艇尾,欲跃登,忽炮中喉,移时而殒。上震悼,褒恤,初拟俟寇平赐以伯爵,乃追封三等壮烈伯,谥忠毅,于原籍建专祠。

(节选自《清史稿》卷三百五十·列传一百三十七,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八年/牵窜定海/长庚掩/至牵仅以身免/穷追至闽洋/贼船粮尽帆坏/伪乞降于总督玉德/玉德遽檄浙师收港/牵得以其间修船扬帆去/
B.八年/牵窜定海/长庚掩至/牵仅以身免/穷追至闽/洋贼船粮尽帆坏伪/乞降于总督玉德/玉德遽檄浙师收港/牵得以其问修船扬帆去/
C.八年/牵窜定海/长庚掩至/牵仅以身免/穷追至闽洋/贼船粮尽帆坏/伪乞降于总督玉德/玉德遽檄浙师收港/牵得以其问修船扬帆去/
D.八年/牵窜定海/长庚掩至牵/仅以身免/穷追至闽洋/贼船粮尽帆坏伪/乞降于总督玉德/玉德遽檄浙师收港/牵得以其间修船扬帆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署”可指“官署,公署”,指办理公务的地方,亦有“布置”等意。文中的“署”则指代理、暂任官职。
B.古时兄弟排行,以伯、叔、仲、季作次序,季是最小的。在时间上,“季”亦指最末的,如文中的“季年”即末年。
C.“巡抚”以“巡行天下,抚军安民”而得名,在中国清代是地方军政大员。主管一省军政、民政,又称抚台、抚军。
D.“专祠”指古代朝廷专门为有大功德于民者敕封神号而立的祠庙。以身殉职或亲民之官,也可以在立功地建立专祠。
【小题3】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长庚一心灭贼,毁家纾难。为了杀贼保国,他拿出家中财产招募乡勇,捕获大盗;后又倾尽家资捐款置办船只器械。
B.李长庚忠诚为国,信念坚定。官场的险恶没有动摇他杀贼报国的决心;上司阿林保的好意劝告与热情款待,也没能打动他。
C.李长庚大公无私,以诚待兵。他把在战斗中获得的战利品全都拿来奖赏有功之士,因此手下将士们都愿以死报效。
D.李长庚英勇无畏,身先士卒。每次战斗他亲自掌舵驾船,带头冲锋陷阵;他还曾寄落齿给妻子表明为国捐躯之意。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文武吏以未协剿,未断岸奸接济,惧得罪,成谮长庚。
(2)吾何能为此?久视海船如庐舍,誓与贼同死,不与同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士祯,字贻上,山东新城人。幼慧,即能诗。顺治十五年进士。明年授江南扬州推官。侍郎叶成格被命驻江宁按治通海寇狱株连众士严反坐宽无辜所全活甚多。扬州鹾贾逋课数万,逮系久不能偿,士募款代输之,事乃解。康熙三年,总督郎廷佐、巡抚张尚贤交章论荐,内擢礼部主事,累迁户部郎中。十一年,典四川试,母忧归,服阕,起故官。

上留意文学,尝从容问大学士李霨 :“今世博学善诗文者孰最?” 霨以士祯对。复问冯溥、陈廷敬等皆如霨言。召士祯入对懋勤殿,赋诗称旨。改翰林院侍讲,迁侍读,入直南书房。上征其诗,录上三百篇,日御览集。

迁刑部尚书。故事,断狱下九卿平议。士祯官副都御史,争杨成狱得减等。官户部侍郎,争太平王训、聊城于相元狱皆得减等,而衡阳左道萧儒英,则又争而置之法。徐起龙为曹氏所诬,则释起龙而罪曹,案其所与私者,皆服罪。及长刑部,河南阎焕山、山西郭振羽皆以救父杀人论重辟,士祯曰:“此当论其救父与否,不当以梃刃定轻重。”改缓决,入奏,报可。

四十三年,坐王五、吴谦狱罢。王五故工部匠役,捐纳通判;谦太医院官,坐索债殴毙负债者。下刑部,拟王五流徙,谦免议,士祯谓轻重悬殊,改王五但夺官。复下三法司严鞫,王五及谦并论死,又发谦托刑部主事马世奉泰状,士祯以瞻徇夺官。四十九年,上眷念诸旧臣,诏复职。五十年,卒。

明季文敝,诗者习袁宗道兄弟,则失之俚俗;宗钟惺,则失之纤仄。士祯姿禀既高,学问极博,独以神韵为宗。取司空图“味在酸咸外”、严羽“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标示指趣,自号渔洋山人。主持风雅数十年。

选自《清史稿·列传五十三》,略有删改。)

(注)①鹾(cuó)贾:盐商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侍郎叶成格/被命驻江宁按治/通海寇狱/株连众/士祯严反坐/宽无辜/所全活甚多
B.侍郎叶成格被命/驻江宁/按治通/海寇狱/株连众/士祯严反坐宽/无辜所全/活甚多
C.侍郎叶成格被命驻江宁/按治通海寇狱/株连众/士祯严反坐/宽无辜/所全活甚多
D.侍郎叶成格被命驻江宁/按治通海/寇狱株连众/士祯严/反坐宽无辜/所全活甚多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是古代科举会试及第者之称。进士科一甲三人,依次称为状元、榜眼、探花。
B.母忧,意思是母亲的丧事。丁忧,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并须离职。也称“丁艰”。
C.礼部是中国古代官署。南北朝北周始设,隋唐为六部之一,历代相沿。长官为礼部尚书。考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
D.故事,有很多种含义,可指旧事、旧业,也可指一种文学体裁,还可指典故等,文中是指先例,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士祯机敏博学,擅长诗文。康熙曾询问谁最博学善诗文,李霨等人向皇帝推荐了王土祯。康熙召见了他,也很赏识他,于是任命他为翰林院侍讲。
B.王士祯刚正不阿,宽政爱民。他在任职时曾力争为杨成、王训、于相元等人减刑,并为因救父而杀人的阎焕山和郭振羽争取到改判缓决。
C.王士祯文坛领袖,独创风格。明末时期文学衰微,王士祯首倡诗学“神韵说”,而且一直倡导为文要讲究风度与文雅。
D.王士祯失察被累,革职还乡。因受王五案牵连,以屈从私情的罪名革职。但不久,康熙帝眷念旧臣,特诏官复原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扬州鹾贾逋课数万,逮系久不能偿,士祯募款代输之,事乃解。
(2) 徐起龙为曹氏所诬,则释起龙而罪曹,案其所与私者,皆服罪。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洪亮吉,字稚存,江苏阳湖人。少孤贫,力学,孝事寡母。乾隆五十五年,成一甲第二名进士。性豪迈,喜论当世事。督贵州学政,地僻无书籍,购经、史、通典、文选置各府书院,黔士始治经史。任满还京,入直上书房。嘉庆三年,亮吉力陈内外弊政数千言,为时所忌。以弟丧陈情归
大学士硃珪书起之,供职,与修高宗实录,第一次稿本成,意有不乐。将告归,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略曰:“今天子求治之心急矣,天下望治之心孔迫矣,而机局未转者,推原其故,盖有数端。亮吉以为励精图治,当一法祖宗初政之勤,而尚未尽法也;用人行政,当一改权臣当国之时,而尚未尽改也。风俗则日趋卑下,赏罚则仍不严明,言路则似通而未通,吏治则欲肃而未肃。今一则处事太缓,权私蒙蔽,事事不得其平者,不知凡几矣。千百中无有一二能上达者;即能上达,未必即能见之施行也。一则集思广益之法未备。盖恐一人之聪明有限,必博收众采,庶无失事。请自今凡召见大小臣工,必询问人材,询问利弊。所言可采,则存档册以记之;倘所举非人,所言失实,则治其失言之罪。”
书达成亲王,以上闻,上怒其语戆,落职下廷臣会鞫,面谕勿加刑,亮吉感泣引罪。拟大辟,免死遣戍伊犁。明年,京师旱,上祷雨未应,命清狱囚,释久戍。诏曰:“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即有亦论官吏常事于君德民隐休戚相关之实绝无言者岂非因亮吉获罪钳口不复敢言朕不闻过下情复壅,为害甚钜。亮吉所论,实足启沃朕心,故铭诸座右,时常观览,勤政远佞,警省朕躬。今特宣示亮吉原书,使内外诸臣,知朕非拒谏饰非之主,实为可与言之君。诸臣遇可与言之君而不与言,负朕求治苦心。”即传谕释亮吉回籍。亮吉至戍甫百日而赦还。后十年,卒於家。
(选自《清史稿列传一百四十四》,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即有∕亦论官吏常事于君德∕民隐休戚相关之实∕绝无言者∕岂非因亮吉获罪∕钳口不复敢言∕朕不闻过∕
B.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即有∕亦论官吏常事于君德∕民隐休戚相关之实∕绝无言者∕岂非因亮吉获罪∕钳口不复敢言∕朕不闻过∕
C.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即有∕亦论官吏常事∕于君德民隐休戚相关之实∕绝无言者∕岂非因亮吉获罪∕钳口不复敢言∕朕不闻过∕
D.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即有∕亦论官吏常事于君∕德民隐休戚相关之实∕绝无言者∕岂非因亮吉获罪∕钳口不复敢言∕朕不闻过∕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甲”指的是古代科举制度中获得殿试的第一等。
B.“书院”是古时官府所设的存放书籍供人阅读的场所。
C.“遣戍”的意思就是放逐罪人至边地、军台等地戍守。
D.“祷雨”的意思就是向上天神明祈求降雨解除旱灾。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洪亮吉小时候就喜欢读书,用功学习。他在殿试时考取了第二名进士,以后在担任贵州学政时又购买大量书籍给贵州各府书院。
B.洪亮吉性情豪迈,喜欢议论时事。他在上书房供职参与编修高宗实录时,曾写了几千字的文章,但却因此触怒了其他官员而被迫辞职。
C.洪亮吉忠于朝廷,敢于直言。他在即将辞官归家之时还给军机王大臣上书言事,对如何治理天下向皇帝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D.嘉庆皇帝虽不善于听取反面意见,但还能反省自己。他因为洪亮吉语言戆直而发怒,但过后也能认识到自己处理洪亮吉的过错。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亮吉力陈内外弊政数千言,为时所忌。以弟丧陈情归。
(2)盖恐一人之聪明有限,必博收众采,庶无失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