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刘长佑,字印渠,湖南新宁人。道光二十九年拔贡。与同县江忠源友。咸丰二年,忠源率乡勇赴广西助剿,长佑从。粤匪自桂林走湖南,忠源破之於蓑衣渡,长佑有赞画功,奖叙教谕。又从破浏阳徽义堂会匪,擢知县。咸丰三年,平衡山土匪,擢同知直隶州。七年二月,进屯太平墟。贼由吉安大举来袭,列阵二十馀里,以骁骑冲突,将士多死亡,全军败溃。长佑下马引佩刀欲自裁营务处刘坤一拥之上马退保分宜近县士民争运粮械济之溃卒皆来归军势复振。十年,擢广西巡抚。十一年,遗刘坤一剿柳州土匪,斩其渠伍声扬,馀党就抚。擢云贵总督,二年,抵任。先是,滇边野番杀英人马加理,为交涉钜案,及议定,允於云南设埠通商。诏下其议,长佑疏言:“万一防护不及,致有同於前案,或更甚於前案,其有害於云南一隅犹小,其有挠於中夏全局甚大。洋人通商,意在图利,亦断无不思远害之理。应俟三五年内外官民稍稍安定,遣员商办。”长佑以滇事渐定,屡疏引病乞罢,优诏慰留。同治七年,法兵窥越南东京。长佑疏言:“与其既失越境,为守边之计,不若乘其始动,为弭衅之谋。请以广西兵二万为中路,广东、云南各以万人相犄角。广东之兵自钦、连而入,云南之兵出洮江而东。别以轮船守广东顺化港口,断其首尾,法人必无自全之理。”又力言刘永福可御敌,请密谕越王给其兵食。疏入,诏下廷议。八年,法兵陷东京,越匪纷起,广西援兵至太原,长佑檄道员沈寿榕率军出关,与为声援。长佑屡以病乞罢,慰留未许。八月,入觐,予假两月,九年,乃许开缺回籍。寻坐云南报销失察,降三级。十三年,卒於家。诏念前功,嘉其端谨老成,开复处分,仍依总督例议恤,谥武慎。广西、云南、湖南并立专

(选自《清史稿·刘长佑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长佑下马引佩刀欲自裁/营务处刘坤一拥之上马/退保分宜近县/士民争运粮械济之/溃卒皆来归/军势复振/
B.长佑下马/引佩刀欲自裁营务处/刘坤一拥之上马/退保分宜近县/士民争运粮械济之溃卒/皆来归/军势复振/
C.长佑下马/引佩刀欲自裁营务处/刘坤一拥之上马/退保分宜/近县士民争运粮械济之溃卒/皆来归/军势复振/
D.长佑下马引佩刀欲自裁/营务处刘坤一拥之上马/退保分宜/近县士民争运粮械济之/溃卒皆来归/军势复振/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拔贡,科举制度中由地方贡入国子监的生员之一种。汉代起,经过朝考合格,可以充任京官、知县或教职。
B.教谕,学官名。宋代在京师设立的小学和武学中始置教谕。元、明、清三朝,县学亦置教谕,掌文庙祭祀,教育所属生员。
C.总督,统辖一省或数省行政、经济及军事的长官,尊称为“督宪”“制台”等,官阶为正二品。
D.祠,封建时代供奉祖宗、鬼神或有功德之人的房屋,也泛指祭祀。本文中属前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长佑地位不高,但富有谋略。他虽然只是一个拔贡,但是跟随江忠源辅佐谋划立下功劳,不断被提拔。
B.刘长佑作战英勇,视死如归。太平墟一战,他率骑兵冲锋迎击,将士死伤大半,全军溃败,他死意已定绝不苟活,幸被救下。
C.刘长佑稳重谨慎,深谋远虑。在处理英国在云南设通商一事时,谏言缓三五年等待云南境内的官民慢慢安定下来再派官员与英国人商议办理。
D.刘长佑忠于朝廷,深得皇帝厚待。他为官能干,虽因云南军费报销案牵连被降三级,但皇帝虑及他从前的功劳,表彰他端正稳重,当即下令免除处分,仍旧依照总督先例评定功绩。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其既失越境,为守边之计,不若乘其始动,为弭衅之谋。
(2)长佑屡以病乞罢,慰留未许。八月,入觐,予假两月,九年,乃许开缺回籍。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5-16 10:43:3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潘耒,字次耕,吴江人。生而奇慧,读书十行并下,自经史、音韵、算数及宗乘之学,无不通贯。康熙时,以布衣试鸿博,授检讨,纂修《明史》。上书总裁言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一秉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总裁善其说令撰食货志兼他纪传,自洪武以下五朝稿皆所订定。寻充日讲起居注官,修《实录》、《圣训》。尝应诏陈言,谓:“建言古无专责,梅福以南昌尉言外戚,柳伉以太常博士言程元振,陈东以太学生攻六贼,杨继盛以部曹劾严嵩。本朝旧制,京官并许条陈。自康熙十年宪臣奏请停止,凡非言官而言事为越职。夫人主明目达聪,宜导之使言。今乃禁之,岂盛世事?臣请弛其禁,俾大小臣工各得献替,庶罔上行私之徒,有所忌而不敢肆。于此辈甚不便,于国家甚便也。其在外监司守令,遇地方大利弊,许其条奏。水旱灾荒,州县官得上闻。如此,则民间疾苦无不周知矣。”更请许台谏官得风闻言事,有能奋击奸回者,不次超擢,以作敢言之气。二十三年,分校礼闱,称得士,名益甚。既以布衣进,齿最少,又傲睨不能容人,因此忌者颇众
议起,坐浮躁降调,遂归。
耒有至性,初被征,辞以母老,不获命,乃行。既除官,三牒吏部以独子请终养,卒格于议不果归。逮居丧,哀毁骨立。少受学同郡徐枋、顾炎武。枋殁,睭恤其孤孙,而刻炎武所著书,师门之谊甚笃焉。四十二年,圣祖南巡,复原官。大学士陈廷敬欲荐起之,力辞而止。平生嗜山水,登高赋咏,名流折服。有《遂初堂集》。又因炎武《音学五书》为《类音》八卷。炎武复古,耒则务穷后世之变云。当时词科以史才称者,汪琬、吴任臣及耒为最著。
(选自《清史稿·列传二百七十一》,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上书总裁/言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一/秉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总裁善/其说令撰食货志/兼他纪传
B.上书总裁/言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一/秉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总裁善其说/令撰食货志/兼他纪传
C.上书总裁言/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一/秉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总裁善/其说令撰食/货志兼他纪传
D.上书总裁言/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一/秉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总裁善/其说令撰/食货志兼他纪传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布衣”本指布制的衣服,借指读书人。古代富贵人家穿丝织物,书生穿麻、葛织物。
B.“日讲起居注官”是清朝的宫廷官职,负责记录整理帝王的言行,作为撰修国史的材料。
C.“超擢”指超越一级或更多等级而晋升官员,一般用于特别有才干或有特殊功勋的人。
D.“词科”是科举名目之一,主要选拔学问渊博、文辞清丽、能草拟朝廷日常文稿的人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
A.潘耒很有才干。他天生聪慧,读书一目十行,从经史、音韵、算数到佛教知识,没有不精通的,后来参与朝廷《明史》的编辑修订。
B.潘末敢于直言。他引用典故,指出不是言官而向皇帝进言被视为逾越职权的做法是错误的,请求放松禁令,让群臣能够进言劝谏。
C.潘耒事母至孝。当初被征召时,他以母亲年老推辞;被授予官职后,三次上书吏部请求归乡奉养老母;母亲去世,他因过分悲伤而异常消瘦。
D.潘耒敬重师长。他年少时求学于徐枋、顾炎武,徐枋去世后,潘耒周到地抚恤徐枋的孤孙,刻印了顾炎武的著述,思想上师承顾炎武。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请弛其禁,俾大小臣工各得献替,庶罔上行私之徒,有所忌而不敢肆。
(2)既以布衣进,齿最少,又傲睨不能容人,因此忌者颇众。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骆钟麟,字挺生,浙江临安人。顺治四年进士副榜,授安吉学正。十六年,迁陕西盩厔注知县。为政先教化,春秋大会明伦堂,进诸生迪以仁义忠信之道。朔望诣里社讲演,访耆年有德、孝弟著闻者,见与钧礼,岁时劳以粟肉。立学社,择民间子弟授以小学、孝经。饬保伍,修社仓。莅狱明决,所案治即势豪居间莫能夺,人畏而爱之。县城去渭不十里,钟麟行河畔,知水势将南浸,议自览家寨迤东开复故道,众难之。康熙元年夏,大雨,渭南溢,且及城,斋沐临祷,自跪水中,幸雨止,水顿减,徒而北流者数里。兼摄兴平鄠两县兴平豪右分为部党前令不能治廉得其状收案以法奏最内迁北城兵马司指挥复出为西安府同知八年,擢江南常州知府。常州、县赋重,科条繁多,吏缘为奸。钟麟立法钩稽清逋,吏受成事而已。属邑岁例馈漕羡三千金,钟麟曰:“利若金,如吾民何?”峻却之。诸漕卒咸敛手奉法。初,钟麟在盩厔以师礼数造李颙庐,至是创延陵书院,迎颙讲学,率僚属及荐绅学士北面听。问为学之要,颙曰:“天下之治乱在人心,人心之邪正在学术。人心正,风俗移,治道毕矣。”钟麟书其言,终身诵之。已而江阴、靖江、无锡诸有司争礼致颙,颙为发明性善之旨,格物致知之说,士林蒸蒸向风,吏治亦和。九年,大水,发仓廪,劝富人出粟赈,民无荒亡。十年夏,大旱,葛衣草履,步祷不应,言知府不德累民,涕泣并下。寻丁母忧,士民乞留,不可。既归,连遭父丧,以毁卒。郡人论贤有司知治体必首推钟麟。

(节选自《清史稿·骆钟麟传》)

注盩厔(zhōu zhì):今陕西省周至县。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兼摄兴平鄠两县/兴平豪右分为部党/前令不能治廉/得其状/收案以法奏最/内迁北城兵马司指挥/复出为西安府同知/
B.兼摄兴平鄠两县/兴平豪右分为部党/前令不能治/廉得其状/收案以法奏最/内迁北城兵马司指挥/复出为西安府同知/
C.兼摄兴平鄠两县/兴平豪右分为部党/前令不能治廉/得其状/收案以法/奏最/内迁北城兵马司指挥/复出为西安府同知/
D.兼摄兴平鄠两县/兴平豪右分为部党/前令不能治/廉得其状/收案以法/奏最/内迁北城兵马司指挥/复出为西安府同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朔望指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农历以月相的变化周期即朔望月为一月的长度。
B.孝弟即孝梯,指孝敬父母、关爱兄弟,是儒家倡导并恪守的传统伦理道德。
C.小学是隋唐后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的总称,有别于教授修身、治人之道的大学。
D.斋沐即斋戒和沐浴,古人参与祭祀、外交等重大活动前,洁身净心,以示虔诚庄敬。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骆钟麟重视教化,礼遇乡贤。担任盩厔知县时,他以仁义忠信教导诸生,走访乡里宜传教化;拜访德高望重的老者和以孝悌闻名的人,并以平等之礼相待。
B.骆钟麟施政惠民,为官清廉。常州州县赋税苛重,条目繁多,他订立法度,清查账目,使官吏们再不能作奸渔利;在他的垂范影响下,漕卒们都收手守法。
C.骆钟麟崇敬鸿儒,重视学术。在盩厔任上,他对当世大儒李颙以师礼相待,多次亲往拜谒,并创办延陵书院,邀他讲学,在李颙影响下,士林吏治为之改观。
D.骆钟麟关爱百姓,积极赈灾。渭水泛滥,他跪水祈祷;常州洪水时,他开仓赈济,劝富人捐粟赈灾,使百姓不致流离失所;大旱之际,他自责知府失德,连累百姓。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莅狱明决,所案治即势豪居间莫能夺,人畏而爱之。
(2)属邑岁例馈漕羡三千金,钟麟曰:“利若金,如吾民何?”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晏斯盛,字虞际,江西新喻人。康熙五十九年,举乡试第一。六十年,成进士,改庶吉士。雍正元年,授检讨。五年,考选山西道御史。疏言:“各州县立社仓;原以通济丰歉。贫民借谷,石收息十升。如遇歉,当不取其息。”从之。乾隆元年,擢安徽布政使。四年,奏言:“江北向多游食之人,每遇歉岁,轻去其乡。惟寓赈于工,人必争趋。凤阳,颍州以睢水为经,庐州以巢湖为纬,六安,滁,泗旧有堤堰,请援淮、扬水利例,动帮修浚。”皆从之。

七年,擢山东巡抚。山东有老瓜贼,巡抚朱定元令汛兵巡大道,斯盛疏言:“贼情狡狯,关道巡严,必潜移僻路;或假僧道技流,伏匿村落。应令州县督佐杂分地巡察’”又奏:“邪教惑民,莫如创立教会,阳修善事。此倡彼和日传日广大为风教之害尽法深求株连蔓延恐生事端请将创教授徒为首者如法捕治被诱者薄惩出首者免究。”上从其请。寻以莱州被水,请暂禁米出海。上谕口:“此不过属吏为一郡一邑之说,汝等封疆大吏,不可存遏粜之心。若无米可贩,百姓自不运,何待汝等禁乎?”又言究、沂等府州被水,而江南饥民复至,疏请无灾州县留养限五百人,有灾州县限二三百人,上命实力料理。八年,调湖北巡抚。九年,迁户部侍郎。

京师钱贵,上令廷臣议平市值,下各督抚仿行。斯盛疏请视京师例,禁民间铜铺毁钱;又令州县每岁秋以平粜钱市谷。时设局令商民以银平易,又疏请捕私钱,并禁民私剪钱缘,兼限民间用银二三两以上、粜米二三石以上,皆不得以钱准银,下廷臣议行。寻以母老请终养回籍。十七年,卒。

(选自《清史稿·晏斯盛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此倡彼和/日传日广大/为风教之害/尽法深求/株连蔓延/恐生事端/请将创教授徒/为首者如法捕治/被诱者薄惩/出首者免究
B.此倡彼和/日传日广大/为风教之害/尽法深求/株连蔓延/恐生事端/请将创教授徒为首者如法捕治/被诱者薄惩/出首者免究
C.此倡彼和/日传日广/大为风教之害/尽法深求/株连蔓延/恐生事端/请将创教授徒/为首者如法捕治/被诱者薄惩/出首者免究
D.此倡彼和/日传日广/大为风教之害/尽法深求/株连蔓延/恐生事端/请将创教授徒为首者如法捕治/被诱者薄惩/出首者免究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庶吉士,中国明、清两朝时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负责起草诏书,为皇帝讲解经籍等。
B.社仓,由南宋朱熹首创,是一种以赈灾自助为目的的储粮制度。
C.乾隆,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的年号。古时用年号来称呼皇帝,如康熙皇帝等。
D.封疆大吏,指中国明,清时期总揽一省或数省军政大权的官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晏斯盛体恤百姓。晏斯盛提出,如遇灾年,贫民向社仓借取粮食,不应收取利息,又建议皇帝动用府库的钱疏通河道,皇帝都听取了他的建议。
B.晏斯盛平贼有方。山东有贼患,晏斯盛建议巡抚命各州县督促帮助交错地区进行巡察。邪教迷惑民众,晏斯盛提出惩治办法,得到皇帝的许可。
C.晏斯盛明于救灾。莱州,兖,沂等府州先后遭受水灾,而江南饥民又来到这里,晏斯盛提出无灾和有灾的州县分情况留养饥民的措施。
D.晏斯盛为君分忧。京师钱贵,晏斯盛提出禁止民间铜铺毁钱,禁止百姓私剪钱缘等一系列措施,并由皇帝下达廷臣商议执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江北向多游食之人;每遇歉岁,轻去其乡。惟寓赈于工,人必争趋。
(2)贼情狡狯,大道巡严,必潜移僻路;或假僧道技流,伏匿村落。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士祯,字贻上,山东新城人。幼慧,即能诗。顺治十五年进士。明年授江南扬州推官。侍郎叶成格被命驻江宁按治通海寇狱株连众士严反坐宽无辜所全活甚多。扬州鹾贾逋课数万,逮系久不能偿,士募款代输之,事乃解。康熙三年,总督郎廷佐、巡抚张尚贤交章论荐,内擢礼部主事,累迁户部郎中。十一年,典四川试,母忧归,服阕,起故官。

上留意文学,尝从容问大学士李霨 :“今世博学善诗文者孰最?” 霨以士祯对。复问冯溥、陈廷敬等皆如霨言。召士祯入对懋勤殿,赋诗称旨。改翰林院侍讲,迁侍读,入直南书房。上征其诗,录上三百篇,日御览集。

迁刑部尚书。故事,断狱下九卿平议。士祯官副都御史,争杨成狱得减等。官户部侍郎,争太平王训、聊城于相元狱皆得减等,而衡阳左道萧儒英,则又争而置之法。徐起龙为曹氏所诬,则释起龙而罪曹,案其所与私者,皆服罪。及长刑部,河南阎焕山、山西郭振羽皆以救父杀人论重辟,士祯曰:“此当论其救父与否,不当以梃刃定轻重。”改缓决,入奏,报可。

四十三年,坐王五、吴谦狱罢。王五故工部匠役,捐纳通判;谦太医院官,坐索债殴毙负债者。下刑部,拟王五流徙,谦免议,士祯谓轻重悬殊,改王五但夺官。复下三法司严鞫,王五及谦并论死,又发谦托刑部主事马世奉泰状,士祯以瞻徇夺官。四十九年,上眷念诸旧臣,诏复职。五十年,卒。

明季文敝,诗者习袁宗道兄弟,则失之俚俗;宗钟惺,则失之纤仄。士祯姿禀既高,学问极博,独以神韵为宗。取司空图“味在酸咸外”、严羽“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标示指趣,自号渔洋山人。主持风雅数十年。

选自《清史稿·列传五十三》,略有删改。)

(注)①鹾(cuó)贾:盐商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侍郎叶成格/被命驻江宁按治/通海寇狱/株连众/士祯严反坐/宽无辜/所全活甚多
B.侍郎叶成格被命/驻江宁/按治通/海寇狱/株连众/士祯严反坐宽/无辜所全/活甚多
C.侍郎叶成格被命驻江宁/按治通海寇狱/株连众/士祯严反坐/宽无辜/所全活甚多
D.侍郎叶成格被命驻江宁/按治通海/寇狱株连众/士祯严/反坐宽无辜/所全活甚多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是古代科举会试及第者之称。进士科一甲三人,依次称为状元、榜眼、探花。
B.母忧,意思是母亲的丧事。丁忧,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并须离职。也称“丁艰”。
C.礼部是中国古代官署。南北朝北周始设,隋唐为六部之一,历代相沿。长官为礼部尚书。考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
D.故事,有很多种含义,可指旧事、旧业,也可指一种文学体裁,还可指典故等,文中是指先例,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士祯机敏博学,擅长诗文。康熙曾询问谁最博学善诗文,李霨等人向皇帝推荐了王土祯。康熙召见了他,也很赏识他,于是任命他为翰林院侍讲。
B.王士祯刚正不阿,宽政爱民。他在任职时曾力争为杨成、王训、于相元等人减刑,并为因救父而杀人的阎焕山和郭振羽争取到改判缓决。
C.王士祯文坛领袖,独创风格。明末时期文学衰微,王士祯首倡诗学“神韵说”,而且一直倡导为文要讲究风度与文雅。
D.王士祯失察被累,革职还乡。因受王五案牵连,以屈从私情的罪名革职。但不久,康熙帝眷念旧臣,特诏官复原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扬州鹾贾逋课数万,逮系久不能偿,士祯募款代输之,事乃解。
(2) 徐起龙为曹氏所诬,则释起龙而罪曹,案其所与私者,皆服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