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賡芸,字郑斋,江苏嘉定人。少受学于同县钱大昕,通六书,苍、雅,三礼,乾隆五十五年进士,授浙江孝丰知县,嘉庆三年,九卿中有密荐之者,诏询巡抚阮元,元奏:“賡芸守洁才优,为浙中第一良史。”引见,以同知升用,寻报嘉兴知府,正己率属,无敢以苞苴进者。十年,水灾,减果有实惠,赈民以粥,全活者众。以继母忧去官。

服阕,补福建汀州,调漳州,俗悍,多械斗,号难治。賡芸召乡约、里正问之曰:“何不告官而私斗为?”皆曰:“告官,或一二年狱不竟,竟亦是非不可知,先为身累。”赓芸曰:“今吾在,狱至立剖。有不当,更言之,无所徇护,为我告乡民,后更有斗者,必擒其渠,焚其居,毋恃贿脱。”众皆唯唯退。已而有斗者,赓芸立调兵捕治,悉如所言,民大惧。賡芸日坐堂皇重门洞开诉者直入命役与俱召所当治者限时日不至则杖役至则立平之释去即案前书狱词无一钱费民皆欢呼曰:“李公活我!”漳属九龙岭多盗,下所属严捕,擒其魁十数,商旅坦行。故事,获盗当甄叙,悉以归属吏。寻擢汀漳龙道,二十年,擢福建按察使,署布政使,逾年实授。

賡芸守漳州时,龙溪县有械斗,令懦不治。署和平令朱履中内狡而外朴,赓芸误信之,请以移龙溪。久之,事不办,始稔其诈賡芸之去漳,监造战船工未竣,留仆督率之,仆假履中洋银三百圆,诡以垫用告,赓芸如数给之,仆匿不以偿。福州知府涂以辀鞠之,阿总督意,增其数为一千六百,逼令自承,辞色俱厉,赓芸终不肯诬服。虑为狱吏所辱,遂自经。

赓芸家不名一钱,殁无以殓,盐法道孙尔准与之善,为经纪其丧,方治狱使者至闽,士民上书为赓芸讼冤,感泣祭奠,踵接于门,为建遗爱祠。

(节选自《清史稿列传二百六十五》,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赓芸日坐/堂皇重门洞开/诉者直入命/役与俱/召所当治者/限时日/不至则杖役/至则立平之释去/即案前书/狱词无一钱费/
B.赓芸日坐/堂皇重门洞开/诉者直入/命役与俱/召所当治者/限时日不至/则杖役/至则立平之释去/即案前书狱词/无一钱费/
C.赓芸日坐堂皇/重门洞开/诉者直入/命役与俱/召所当治者/限时日/不至则杖役/至则立平之释去/即案前书狱词/无一钱费/
D.赓芸日坐堂皇/重门洞开/诉者直入命/役与俱/召所当治者/限时日不至/则杖役/至则立平之释去/即案前书狱词无一钱费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书,首见于《周礼》,指象形、会意、形声等六种汉字的构成和使用方法。
B.忧,指父母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C.乡约,与“里正”同为乡中小吏,由县官任命,多负责传达政令、调解纠纷。
D.署,指暂任、代理官职,古代与之含义相近的词还有“守”假”判”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赓芸德才兼备,颇受赏识。早年有朝中官员向嘉庆皇帝举荐他,皇帝下诏询问他的情况,当地巡抚上奏说他是浙中最优秀的地方官。
B.李赓芸体恤民情,为政有方。发生水灾,他降价卖出官仓库的粮食,施粥赈济灾民;调任民风剽悍的漳州,他严惩械斗者使商旅出行畅通。
C.李赓芸误信下属,含冤自尽。在做漳州知府时,李赓芸错误地相信下属,后来被审讯官员污陷,最终他不愿服罪受辱,上吊自杀。
D.李赓芸为官清廉,百姓拥戴。李赓芸死后家里无钱安葬,后来朝廷使者到福建审理案件,百姓上书为他申冤,还为他建了一座祠堂。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寻擢嘉兴知府,正己率属,无敢以苞苴进者。
(2)为我告乡民,后更有斗者,必擒其渠,焚其居,毋恃贿脱。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04 06:02:4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长庚,字西岩,福建同安人。乾隆五十二年,署福建海坛镇总兵,罄家财募乡勇,捕获巨盗。自乾隆季年,匪艇始犯福建三澎,长庚击走之。嘉庆五年,擢福建水师提督,寻调浙江。未几,艇匪皆为漳盗蔡牵所并。牵,奸猾善用众,既得匪艇,遂猖獗。巡抚阮元与长庚议匪艇高大,战舰不能制,乃集捐十余万金付长庚,造大舰三十,名曰霆船。连败牵等于海上,军威大振。

八年牵窜定海长庚掩至牵仅以身免穷追至闽洋贼船粮尽帆坏伪乞降于总督玉德玉德遽檄浙师收港牵得以其间修船扬帆去浙师追击于三沙,毁其船六。牵畏霆船,贿闽商造大艇。渡横洋,连劫台湾米。

诏逮治玉德,以阿林保代。既至福建,诸文武吏以未协剿,未断岸奸接济,惧得罪,成谮长庚。阿林保密劾其逗留,章三上。诏密询巡抚清安泰。清安泰疏言:“长庚熟海岛形势、风云沙线,每战自持舵,老于操舟者不及。两年在军,过门不入。以捐造船械,倾其家资。所俘获尽以赏功,士争效死。实水师诸将之冠。”时同战诸镇,亦交章言长庚实非逗留。仁宗震怒,切责阿林保并饬造大梭船三十。长庚闻之,益感奋。后阿林保置酒款长庚,谓曰:“海外事无左证,公但斩一酋,以牵首报,我飞章告捷,以余贼归善后办理。公受上赏,我亦邀次功,孰与穷年冒风涛侥幸万一哉?”长庚谢曰:“吾何能为此?久视海船如庐舍,誓与贼同死,不与同生!”长庚缄所落齿寄其妻,志以身殉国。是年秋,击贼受伤。

十二月,追牵至黑水洋。牵仅存三艇,皆百战之寇,以死拒。长庚自以火攻船挂其艇尾,欲跃登,忽炮中喉,移时而殒。上震悼,褒恤,初拟俟寇平赐以伯爵,乃追封三等壮烈伯,谥忠毅,于原籍建专祠。

(节选自《清史稿》卷三百五十·列传一百三十七,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八年/牵窜定海/长庚掩/至牵仅以身免/穷追至闽洋/贼船粮尽帆坏/伪乞降于总督玉德/玉德遽檄浙师收港/牵得以其间修船扬帆去/
B.八年/牵窜定海/长庚掩至/牵仅以身免/穷追至闽/洋贼船粮尽帆坏伪/乞降于总督玉德/玉德遽檄浙师收港/牵得以其问修船扬帆去/
C.八年/牵窜定海/长庚掩至/牵仅以身免/穷追至闽洋/贼船粮尽帆坏/伪乞降于总督玉德/玉德遽檄浙师收港/牵得以其问修船扬帆去/
D.八年/牵窜定海/长庚掩至牵/仅以身免/穷追至闽洋/贼船粮尽帆坏伪/乞降于总督玉德/玉德遽檄浙师收港/牵得以其间修船扬帆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署”可指“官署,公署”,指办理公务的地方,亦有“布置”等意。文中的“署”则指代理、暂任官职。
B.古时兄弟排行,以伯、叔、仲、季作次序,季是最小的。在时间上,“季”亦指最末的,如文中的“季年”即末年。
C.“巡抚”以“巡行天下,抚军安民”而得名,在中国清代是地方军政大员。主管一省军政、民政,又称抚台、抚军。
D.“专祠”指古代朝廷专门为有大功德于民者敕封神号而立的祠庙。以身殉职或亲民之官,也可以在立功地建立专祠。
【小题3】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长庚一心灭贼,毁家纾难。为了杀贼保国,他拿出家中财产招募乡勇,捕获大盗;后又倾尽家资捐款置办船只器械。
B.李长庚忠诚为国,信念坚定。官场的险恶没有动摇他杀贼报国的决心;上司阿林保的好意劝告与热情款待,也没能打动他。
C.李长庚大公无私,以诚待兵。他把在战斗中获得的战利品全都拿来奖赏有功之士,因此手下将士们都愿以死报效。
D.李长庚英勇无畏,身先士卒。每次战斗他亲自掌舵驾船,带头冲锋陷阵;他还曾寄落齿给妻子表明为国捐躯之意。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文武吏以未协剿,未断岸奸接济,惧得罪,成谮长庚。
(2)吾何能为此?久视海船如庐舍,誓与贼同死,不与同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汪承霈,字受时,安徽休宁人,清朝大臣,汪由敦之子。汪由敦,雍正十二年进士,改庶吉士。乾隆间,累官至吏部尚书。老诚敏慎,在职勤劳。金川用兵,廷谕皆出其手。卒,加赠太子太师。由敦学问渊深,文辞雅正,兼工书法,著有《松泉集》。
由敦既卒,丧终,承霈以赐祭葬入谢。傅恒为言承霈书类由敦,授兵部主事,充军机处章京。累迁郎中,除福建邵武知府。时母年八十,请军机大臣为陈情,留京供职,复补户部郎中。三十六年,师讨小金川,上命户部侍郎桂林出督饷,以承霈从。三十七年,阿尔泰、宋元俊劾桂林以金与土酋赎所掠军士,辞连承霈,命逮治。俄,事白,仍以郎中充军机处章京。累迁工部右侍郎。甘肃冒赈事发,部议凡在甘肃纳捐监生,应禁革毋许应试承霈奏人数甚多乞开自新之路令纳金如例许考试及自别途出身得旨俞允四十年上校射承霈连发中的赏花翎调户部右侍郎。五十四年,坐监临顺天乡试失察,左迁通政使。累迁复至侍郎。   
嘉庆五年,授左都御史,迁兵部尚书,兼领顺天府尹。六年,永定河水溢,上命治赈,得旨奖叙。七年,上将幸木兰,承霈请罢停围,不许。寻改左都御史,署兵部尚书。北城盗发,上责承霈不称职,以二品冠服致仕。十年,卒,诏视尚书例议恤。
承霈善诗古文词,能书,工画山水、人物及花卉,兼长揩画。有《墨香居画识》、《畊砚田斋笔记》、《读画辑略》。
(节选自《清史稿·汪承霈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承霈奏/人数甚多乞开自新之路/令纳金如例/许考试及自别途出身/得旨俞允四十年/上校射承/霈连发/中的/赏花翎/调户部右侍郎
B.承霈奏人数甚多/乞开自新之路/令纳金如例/许考试及自别途出身/得旨/俞允四十年/上校射/承霈连发中的/赏花翎/调户部右侍郎
C.承霈奏/人数甚多乞开自新之路/令纳金如例许/考试及自别途出身/得旨俞允/四十年/上校射/承霈连发中的/赏花翎/调户部右侍郎
D.承霈奏人数甚多/乞开自新之路/令纳金如例/许考试及自别途出身/得旨俞允/四十年/上校射/承霈连发中的/赏花翎/调户部右侍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吏部尚书,掌管文职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封勋等事务,是吏部的最高长官。
B.赠,古代皇帝为表彰官员的功绩,给他们加封官爵或荣誉称号。
C.乡试,明、清两代定位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中试者成为“举人”。
D.致仕,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做“致仕”,还可称为“致事”、“致政”、“休政”等名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汪承霈的父亲才华出众、做事认真、勤于职守,担任过吏部尚书,曾起草过金川之战中朝廷发出的所有通告。
B.汪承霈为人孝顺,懂得感恩,父亲去世,他守丧期满后如潮谢恩,由母亲年事已高,请求留任京城。
C.汪承霈累迁不断,也难免获罪,乾隆三十七年,汪承霈曾被逮捕治罪,因为阿泰尔、宋元俊弹劾他曾在桂林用金钱赎回被当地少数民族强掠的士兵
D.汪承霈是以二品官服的品级退休的。在这之前,皇上因为北城地区发生暴乱而责备汪承霈任官不称职。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汉语。
(1)甘肃冒赈事发,部议凡在甘肃纳捐监生,应禁革毋许应试。
(2)七年,上将幸木兰,承霈请罢停围,不许。寻改左都御史,署兵部尚书。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方苞,字灵皋,江南桐城人。笃学修内行,治古文,自为诸生,已有声于时。康熙三十八年,举人。四十五年,会试中试,将应殿试,闻母病,归刁侍。五十年副都御史赵申乔劾编修戴名世所著《南山集》《孑遗录》有悖逆语辞连苞族祖孝标名世与苞同县亦工为古文苞为序其集并逮下狱五十二年,狱成,名世坐斩。孝标已前死,戍其子登峄等。苞及诸与是狱有干连者,皆免罪入旗。圣祖夙知苞文学,大学士李光地亦荐苞,乃召苞直南书房。未几,改直蒙养斋,编校御制乐律、算法诸书。六十一年,命充武英殿修书总裁。

苞屡上疏言事,尝论:“常平仓谷例定存七粜三。南省卑湿,存粜多寡,应因地制宜,不必囿成例。年饥米贵,有司请于大吏,定值开粜,未奉檄不敢擅。 自后各州县遇谷贵,应即令定值开粜,仍详报大吏。谷存仓有鼠耗,盘量有折减,移动有运费,粜籴守局有人工食用。春粜值有馀,即留充诸费。廉能之吏,遇秋籴值贱,得谷较多,应令详明别贮,备歉岁发赈。”下部议行。又言民生日匮,请禁烧酒,禁种烟草,禁米谷出洋,并议令佐贰官督民树畜,士绅相度浚水道。又请矫积习,兴人才,谓:“上当以时延见廷臣,别邪正,示好恶。内九卿、外督抚,深信其忠诚无私意者,命各举所知。先试以事,破瞻徇,绳赃私,厚俸而久任著声绩者,赐金帛,进爵秩。尤以六部各有其职,必慎简卿贰,使训厉其僚属,以时进退之,则中材咸处矜奋。”

乾隆初,疏谓:“救荒宜豫。夏末秋初,水旱丰歉,十已见八九。旧例报灾必待八九月后,灾民朝不待夕,上奏得旨,动经旬月。请自后遇水旱,五六月即以实奏报。”下部议,以五六月报灾虑浮冒,不可行。

(节选自《清史稿·方苞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五十年/副都御史赵申乔劾编修戴名世/所著《南山集》《孑遗录》有悖逆/语辞连苞族祖/孝标名世与苞同县/亦工为古文/苞为序/其集并逮下狱/
B.五十年/副都御史赵申乔劾编修戴名世所著《南山集》《孑遗录》有悖逆语/辞连苞族祖孝标/名世与苞同县/亦工为古文/苞为序其集/并逮下狱/
C.五十年/副都御史赵申乔劾编修戴名世/所著《南山集》《孑遗录》有悖逆/语辞连苞族祖孝标/名世与苞同县/亦工为古文/苞为序其集并逮下狱/
D.五十年/副都御史赵申乔劾编修戴名世所著《南山集》《孑遗录》有悖逆语/辞连苞族祖/孝标名世与苞同县/亦工为古文/苞为序/其集并逮下狱/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应考者为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录取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状元”。
B.入旗,就是入旗藉,给旗人做奴仆。八旗制度,是中国清代满族的社会组织形式。旗人享有特殊待遇。
C.“上疏”是在朝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臣民上书可分为“上书”“上疏”和“上封事”等三类,
D.六部,是吏、户、礼、兵、刑、工各部的总称。属于古代中央行政机构,各有其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苞本来要参加殿试的,可是因为母亲生病,便回家侍奉,后来因替戴名世的书作序而受到牵连下狱。
B.关于国家粮仓存粮的问题,方苞认为应当因地制宜,遇到米价上涨,应及时开仓卖米,然后再上报。
C.在兴人才方面,方苞提出,皇上应定时在朝廷上接见大臣,当面奖善罚恶,提拔有才的臣子,对六部的官员就要奖赏。
D.方苞屡次上书言事,他的很多意见都被皇上采纳了,但是他要求五六月即报水旱之灾的建议并未被采纳实行。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五十二年,狱成,名世坐斩。孝标已前死,戍其子登峄等。
(2)南省卑湿,存粜多寡,应因地制宜,不必囿成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刘长佑,字印渠,湖南新宁人。道光二十九年拔贡。与同县江忠源友。咸丰二年,忠源率乡勇赴广西助剿,长佑从。粤匪自桂林走湖南,忠源破之於蓑衣渡,长佑有赞画功,奖叙教谕。又从破浏阳徽义堂会匪,擢知县。咸丰三年,平衡山土匪,擢同知直隶州。七年二月,进屯太平墟。贼由吉安大举来袭,列阵二十馀里,以骁骑冲突,将士多死亡,全军败溃。长佑下马引佩刀欲自裁营务处刘坤一拥之上马退保分宜近县士民争运粮械济之溃卒皆来归军势复振。十年,擢广西巡抚。十一年,遗刘坤一剿柳州土匪,斩其渠伍声扬,馀党就抚。擢云贵总督,二年,抵任。先是,滇边野番杀英人马加理,为交涉钜案,及议定,允於云南设埠通商。诏下其议,长佑疏言:“万一防护不及,致有同於前案,或更甚於前案,其有害於云南一隅犹小,其有挠於中夏全局甚大。洋人通商,意在图利,亦断无不思远害之理。应俟三五年内外官民稍稍安定,遣员商办。”长佑以滇事渐定,屡疏引病乞罢,优诏慰留。同治七年,法兵窥越南东京。长佑疏言:“与其既失越境,为守边之计,不若乘其始动,为弭衅之谋。请以广西兵二万为中路,广东、云南各以万人相犄角。广东之兵自钦、连而入,云南之兵出洮江而东。别以轮船守广东顺化港口,断其首尾,法人必无自全之理。”又力言刘永福可御敌,请密谕越王给其兵食。疏入,诏下廷议。八年,法兵陷东京,越匪纷起,广西援兵至太原,长佑檄道员沈寿榕率军出关,与为声援。长佑屡以病乞罢,慰留未许。八月,入觐,予假两月,九年,乃许开缺回籍。寻坐云南报销失察,降三级。十三年,卒於家。诏念前功,嘉其端谨老成,开复处分,仍依总督例议恤,谥武慎。广西、云南、湖南并立专

(选自《清史稿·刘长佑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长佑下马引佩刀欲自裁/营务处刘坤一拥之上马/退保分宜近县/士民争运粮械济之/溃卒皆来归/军势复振/
B.长佑下马/引佩刀欲自裁营务处/刘坤一拥之上马/退保分宜近县/士民争运粮械济之溃卒/皆来归/军势复振/
C.长佑下马/引佩刀欲自裁营务处/刘坤一拥之上马/退保分宜/近县士民争运粮械济之溃卒/皆来归/军势复振/
D.长佑下马引佩刀欲自裁/营务处刘坤一拥之上马/退保分宜/近县士民争运粮械济之/溃卒皆来归/军势复振/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拔贡,科举制度中由地方贡入国子监的生员之一种。汉代起,经过朝考合格,可以充任京官、知县或教职。
B.教谕,学官名。宋代在京师设立的小学和武学中始置教谕。元、明、清三朝,县学亦置教谕,掌文庙祭祀,教育所属生员。
C.总督,统辖一省或数省行政、经济及军事的长官,尊称为“督宪”“制台”等,官阶为正二品。
D.祠,封建时代供奉祖宗、鬼神或有功德之人的房屋,也泛指祭祀。本文中属前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长佑地位不高,但富有谋略。他虽然只是一个拔贡,但是跟随江忠源辅佐谋划立下功劳,不断被提拔。
B.刘长佑作战英勇,视死如归。太平墟一战,他率骑兵冲锋迎击,将士死伤大半,全军溃败,他死意已定绝不苟活,幸被救下。
C.刘长佑稳重谨慎,深谋远虑。在处理英国在云南设通商一事时,谏言缓三五年等待云南境内的官民慢慢安定下来再派官员与英国人商议办理。
D.刘长佑忠于朝廷,深得皇帝厚待。他为官能干,虽因云南军费报销案牵连被降三级,但皇帝虑及他从前的功劳,表彰他端正稳重,当即下令免除处分,仍旧依照总督先例评定功绩。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其既失越境,为守边之计,不若乘其始动,为弭衅之谋。
(2)长佑屡以病乞罢,慰留未许。八月,入觐,予假两月,九年,乃许开缺回籍。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郝维讷,字敏公,直隶霸州人。顺治四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再迁郎中。七年,出为福建督粮道佥事。 巨盗张自盛犯延、邵,维讷设方略,用间散其党,自盛就擒。寻署按察使累迁大理寺卿。十三年,擢户部侍郎,调吏部。十六年,丁父忧。服阕,起户部侍郎,复调吏部。康熙三年,典会试,寻擢左都御史。维讷以开国 二十余年,南徼初定,民困未苏。疏言:“天下大弊在民穷财尽,臣观川、湖等省尚多旷土,若选绿旗及降兵精 锐者隶之营伍,给以牛种,所在屯田,则供应减而协济可以永除,闾里无追呼之困。”又疏言:“督抚任重事繁, 出巡动逾旬月,恐误公务,况骑从众多,经过滋扰。至属官贪廉闾阎疾苦咨访耳目仍寄司道请嗣后事关重大 者仍亲身巡察余概停止又疏言:“贪吏罪至死者,遇赦免死,并免交吏部议处。未可令其复玷名器,贻害地 方。虽新例赴部另补,贪残所至,播虐惟均。请敕部定议,凡赃款审实者,遇赦免罪,仍当夺官。庶官箴可肃, 民害可除。”皆下部议行。五年,迁工部尚书,调刑、礼二部。八年,调户部。疏请停督抚勘灾,申禁圈取民地,并得旨允行。十一年,调吏部。十八年,给事中姚缔虞请宽免科道风闻言事之禁,下廷臣议,维讷谓:“言官奏事,原不禁其风闻。但风闻奏参审问全虚者,例有处分,否则虑有藉风闻挟私报怨者,请仍照定例行。”从之。维讷领吏、户二部最久,法制多经裁定。凡事持大体,遇会议、会推、朝审,委曲斟酌,期于至当。敷奏 条畅,所见与众偶有同异,开陈端绪,不留隐情,上深重之,往往从其言。十九年,遭母忧。服阕,诣京师,未补官,卒,谥恭定。

(节选自《清史稿・郝维讷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至属官/贪廉闾阎/疾苦咨访/耳目仍寄司道/请嗣后事关重大者/仍亲身巡察/余概停止/
B.至属官贪廉/闾阎疾苦/咨访耳目/仍寄司道/请嗣后事关重大者/仍亲身巡察/余概停止/
C.至属官/贪廉闾阎疾苦/咨访耳目/仍寄司道请嗣后/事关重大者/仍亲身巡察/余概停止/
D.至属官贪廉/闾阎疾苦咨访/耳目仍寄司道请嗣后/事关重大者/仍亲身巡察/余概停止/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服阕,旧指官员三年守丧期满后除去丧服。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按例要离职回籍守丧,满三年后方可 再回朝廷。
B.会试,科举考试的名目之一,在京城贡院举行,应考者为各省的举人,录取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 为“会元” 。
C.工部,官署名。隋唐至明清中央行政机构的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工程、交通、水利、屯田、土地和 赋税等事。
D.给事中,官名。秦置,汉魏相沿,备顾问应对,讨论政事。隋唐以后,成为门下省之属官,掌驳正 政令之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郝维讷仕途坦荡,官运亨通。在顺治时期,他官职多次升迁,先是授刑部主事一职,后历任大理寺卿、 户部侍郎、左都御史等职。
B.郝维讷为民请命,多次上疏。他进言让兵卒到川、湖地区开荒,又进言让总督巡抚抓大放小,还进言莫 让遇赦免死贪官贻害地方。
C.郝维讷做事认真,谨慎自持。他处事有大局意识,对待会议、会推、朝审等事,详细地考虑是否恰当,希 望做出最恰当的裁决。
D.郝维讷能力出众,深受信任。他在吏部和户部任职时间最久,国家的法律制度多经他裁决定夺。皇帝 很看重他,常采纳他的意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巨盗张自盛犯延、邵,维讷设方略,用间散其党,自盛就擒。
(2)请敕部定议,凡赃款审实者,遇赦免罪,仍当夺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