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蚊对

(明)方孝孺

⑴天台生困暑,夜卧絺帷①中,童子持翣②飏于前,适甚就睡。久之,童子亦睡,投翣倚床,其音如雷。生惊寤,以为风雨且至也。抱膝而坐,俄而耳旁闻有飞鸣声,如歌如诉,如怨如慕,拂肱刺肉,扑股噆③面。毛发尽竖,肌肉欲颤;两手交拍,掌湿如汗。引而嗅之,赤血腥然也。大愕,不知所为。蹴童子,呼曰:“吾为物所苦,亟起索烛照。”烛至,絺帷尽张。蚊数千,皆集帷旁,见烛乱散,如蚁如蝇,利嘴饫腹,充赤圆红。生骂童子曰:“此非吾血者耶?尔不谨,蹇帷而放之入。且彼异类也,防之苟至,乌能为人害?”童子拔蒿束之,置火于端,其烟勃郁④,左麾右旋,绕床数匝,逐蚊出门,复于生曰:“可以寝矣,蚊已去矣。”

⑵生乃拂席将寝,呼天而叹曰:“天胡产此微物而毒人乎?”

⑶童子闻之,哑而笑曰:“子何待己之太厚,而尤天之太固也!夫覆载之间,二气絪緼,赋形受质,人物是分。大之为犀象,怪之为蛟龙,暴之为虎豹,驯之为麋鹿与庸狨,羽毛而为禽为兽,裸身而为人为虫,莫不皆有所养。虽巨细修短之不同,然寓形于其中则一也。自我而观之,则人贵而物贱,自天地而观之,果孰贵而孰贱耶?今人乃自贵其贵,号为长雄。水陆之物,有生之类,莫不高罗而卑网,山贡而海供,蛙黾莫逃其命,鸿雁莫匿其踪,其食乎物者,可谓泰矣,而物独不可食于人耶?兹夕,蚊一举喙,即号天而诉之;使物为人所食者,亦皆呼号告于天,则天之罚人,又当何如耶?且物之食于人,人之食于物,异类也,犹可言也。而蚊且犹畏谨恐惧,白昼不敢露其形,瞰人之不见,乘人之困怠,而后有求焉。今有同类者,啜栗而饮汤,同也;畜妻而育子,同也;衣冠仪貌,无不同者。白昼俨然,乘其同类之间而陵之,吮其膏而盬⑤其脑,使其饿踣于草野,流离于道路,呼天之声相接也,而且无恤之者。今子一为蚊所噆而寝辄不安闻同类之相噆而若无闻岂君子先人后身之道耶?”

天台生于是投枕于地,叩心太息,披衣出户,坐以终夕。

(注释)①絺(chī帷):细葛布蚊帐 ②翣(shà):扇子 ③噆:叮、咬④勃郁:风吹烟回旋的样子  ⑤盬(gǔ):吸饮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
①而天之太固也 (_____)②乘其同类之间而之(__________)
【小题2】对“且彼异类也,防之苟至,乌能为人害”理解正确的一句是(  )。
A.况且它们是异类,随便防范一下,又怎么会被人类所害呢?
B.况且它们是异类,防范它们如果很周到,它们又怎么能害人呢?
C.并且且它们是异类,随便防范一下,又怎么会为人类所害呢?
D.而且它们是异类,防范它们如果很周到,谁能害怕它们呢?
【小题3】第⑶段画线句中间应有两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
今子一为蚊所噆而寝辄不安闻同类之相噆而若无闻岂君子先人后身之道耶?
【小题4】下列有关本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把“人”比作蚊子,说明“人”与蚊子一样冷酷无情,令人讨厌。
B.本文由生活小事入笔,从闻蚊、拍蚊写到照蚊、驱蚊,然后引发议论。
C.本文描写细致生动,颇富情趣;议论鞭辟入里,启人深思。
D.本文句式长短交错,整散结合,读来酣畅淋漓。
【小题5】本文最后句主要采用__________描写,其效果是: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19 12:10:2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西北水田

(明)沈徳符

西北开垦之说,始于元之虞集,畅于本朝邱浚,俱未见之施行。今上乙亥,徐孺东(贞明)新入省垣,首申其说,盖即所著《潞水客谈绪论》也。疏上,江陵亦以为然,方见施行。而徐以所厚同里御史傅应祯,讥切时事,牵连谪去。

又十年,孺东从田间趕,始奉上命,以尚宝少卿兼河南道御史,奉敕专理水利,事体甚重。未匝岁,竟无绩可叙,徐亦自请归,寻卒于家。然谈者至今叹功之终于可成,惜徐未尽其用。余观徐疏,或给牛于贫民,或责成于富室,俱窒碍未妥,惟选健卒分屯,及招南人占 籍二说可用,但又欲于为补军丁之费,转解京师,说叉支矣。予以为不当官开,但当私开, 又不当竟自私开;当设便利之术,不勒其必开,但诱之争先愿开。京师蛙蟹绶虾螺蚌之属, 余幼目未经见,今腥风满市廛矣。皆浙东人牟利,够荒迹不毛之地,潴水生育,以至蕃盛耳。 水族尚尔,独不可垦辟种蒔,如江南好•田之法乎?下令江浙之人,能开田若干,即畀以勇爵, 多者递与加级,得世有其田,不愿者俟其功大著,子孙得读书,附入枣序。定额每邑若干人以待试,不得滥收。则浙东之胥更有力者,悉先相倡,自部署其曹偶以往矣。久之,土著惰民,见磽确化为良田,亦见猎而喜,不待劝诱,争占为己业矣。至于起科岁月之稍缓,履亩勾较之粉宽,是在当事者,临事时变通之矣。

今上庚子,保定抚臣王应蛟,曾以海滨屯田奏效,上疏云:“天津一路,从来斥鹵,无 人耕垦。臣以江浙地治之法行之,耕得五千余亩。”珏此疏,则北方水利,明白著效如此。

徐孺东之开水利,已渐有绪。徐遽疏言:“此役必成,可省江南漕运之半。”此语闻, 而畿辅士绅大怖:“是且加赋吾乡! ”遂入王御史弹章,而水田之役遂辍。王为直隶宁晋人, 以故有乗梓巨害之疏。是后中原士夫,深为子孙忧,,恨入心髓,牢不可破。至是汪澄源复兴 此议,其不掇奇祸幸矣。敢望施行哉!孺东夸词,真足为大言债事之戒。

(选自《万历野获编》卷十二,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十年孺东从田间 趕:被起用
B.荒迹不毛之地   堰:堤坝
C.子孙得读书,附入枣序 枣序;学校
D.此疏,则北方水利,明白著效如此  味:辨析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北开垦之说,始于元朝,盛于明朝,后来徐孺东去管理水利,未取得成功。
B.作者认为徐孺东奏疏中的“选健卒分屯”“招南人占籍”两项措施还是可行的。
C.王应蛟以江浙之法开垦了天津海滨大量田地,作者认为这可以为北方水利提供借鉴。
D.徐孺东开发水利,节省了江南漕运一半的费用,最终却因为遭到北方势力的反对而失败。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未匝岁,竟无绩可叙,徐亦自请归,寻卒于家。
(2)则浙东之胥吏有力者,悉先相倡,自部署其曹偶以往矣。
【小题4】作者认为可以从哪些方面采取措施鼓励垦荒?请加以概括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祭四叔父文

(明末清初)张煌言

呜呼!叔父其死狱中矣!其得疾而殒耶?抑感愤引决耶?侄自丁国难,倡义辞家,迄今十有七载。吾父见背,路隔华夷,奔丧无所,至今抱恨终天。嗣是门衰薄,犹幸叔父支持。岁时伏腊,祖宗血食,不绝如线,今则已矣。

春仲侄提师北还,始知叔父于正月下浣,被虏拘禁,赴省狱矣。侄闻之,痛心疾首。计叔父于衰老,形影龙钟,其能久乎!未几而讣音果闻矣。吾弟昌言,以虏网四张,幸而得脱。潜鳞戢羽,将母芦中,既不能橐鱣相救,亦不能含敛躬亲,故叔父易箦之期,竟不可闻。而讣音亦得之友朋之书。及六月三日弟来,知叔父四月十三日捐馆,始敢为位而哭。

叔父年已逾耄,因侄抗节,遂以瘐死。是叔父因侄而亡,侄宁不痛心乎!古来教子弟者,动以忠义为训,岂意忠义可为而不可为耶!自古何代无废兴其间必有忠臣义士仗节抗旌思扶王室因以倾家者往往有之若尊行受祸亦不少概见。今逆虏弃天经,致人彝,株连波系,致叔父毕命圜扉,侄独无心,能不肝肠寸裂耶?

侄自倡义以来,屡蹶屡奋,几于啮雪吞毡,卧薪尝胆,虏招不应,购之不克,始逮及妻孥。故新妇与祺儿,锢狱已经十载,侄义不返顾。自分为刘琨、为卞壶矣。何期复贻祸叔父耶!前此叔父之得免者,虏视侄无甚重轻也。及已亥侄入长江,连下名城数十,虏遂恨侄畏侄且忌侄,而诛求不遗余力。即我姊与姊夫及二三故交,亦在不免,而况叔父乎?呜呼痛哉!

叔父雁行有四人,吾父居长,止生侄一人。二叔早亡无嗣。三叔以考终,生从兄弟三人。长嘉言,次昌言,次德言。叔父无所出,昌言遂为承祧。然初无家人产,今叔父既逝,侄与嘉言皆在军次,归里无期,德言尚稚弱,恐不任箕装,则高曾之不祀忽诸,是侄未能报国,先已亡家矣。呜呼痛哉!

近者闹共主蒙尘,而侄且重家难,天道其果有知耶?果无知耶?岂春秋大义,徒虚语耶?侄不能为复楚申胥,必须为奔鬲臣靡矣。但既无秦庭可哭,又鲜有高可奔,恐终当为伏柱豫让耳。呜呼,归榇何时,拊棺莫望,徒有泣血而巳。呜呼痛哉!

(选自《张忠烈公集》,有刪减)

(注)①橐鱣(tuó zhān):指衣食。②易箦(zé):指病危将死。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嗣是门衰:愧怍。
B.被虏拘絷,赴省狱矣 业:已经。
C.叔父雁行有四人 雁行:兄弟。
D.而侄且重家难 :遭遇。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知叔父四月十三日捐馆 指从此往十五都予赵
B.虏招不应  不知东方既白
C.侄嘉言皆在军次   鸟兽不可同群
D.果无知耶 远而无所至极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煌言“倡义辞家”坚持抗清斗争,“屡蹶屡奋”,清廷“招之”又“购之”,然而无论怎样都无法动摇他报国的忠义之心。
B.张煌言“义不返顾”的斗争,“连下名城数十”之后,清廷对他“恨”“畏”“忌”,却又无奈,便将其四叔、妻儿等拘捕。
C.作者在文中抒发了江山易主而自己“未能报国”的“愤”,以及“因侄抗节”使亲人遭受“株连波累”的“亡家”之“痛”。
D.本文情感真挚,“肝肠寸裂”“泣血”等词表达了作者对四叔因己而逝的痛心;“呜呼哀哉”的反复使用,令人唏嘘不已。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自   古   何   代   无   废   兴   其   间   必   有   忠   臣   义   士   仗   节   抗   旌   思   扶   王   室因以   倾   家   者   往   往   有   之   若   尊   行   受   祸   亦   不   少   概   见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计叔父于衰老,形影龙钟,其能久乎!未几而讣音果闻矣。
(2)何期复贻祸叔父耶!前此叔父之得免者,虏视侄无甚重轻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春日山居即事(其一)

明王廷陈

草动三江色,林占万壑晴。

篱边春水至,檐际暖云生。

溪犬迎船吠,邻鸡上树鸣。

鹿门何必去,此地可躬耕

注①王廷陈,明代诗人。字稚钦,号梦泽。黄冈(今属湖北)人。生于弘治六年(1493),卒于嘉靖二十九年(1550)。曾科举入仕,后因失职削籍归。隐退二十余年,嗜酒自放,常着红紫色窄袖衫,骑牛跨马,在田野间大声歌唱。②鹿门: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的隐居地鹿门山,位于湖北襄阳。③躬耕:诸葛亮隐居时躬耕陇亩。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浓墨重彩地为读者展示了春日山间的景色,“三江色”“万壑晴”简明清丽,“春水”“暖云”则显诗人乡居生活的舒适与惬意。
B.“溪犬迎船吠,邻鸡上树鸣”两句化用陶渊明诗句“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鸡犬相闻之声可见其质朴中有深味,散缓中有精巧。
C.在诗人笔下,田园风光以其清淡平素、毫无矫揉造作的自然之美而呈现,宛然世外桃源的光景,令人心生向往。
D.本诗颇有前人山水田园诗的风范,看似自然平淡,实则构思精妙,富有乡村生活气息,画面平和协调,没有丝毫喧嚣和烦躁。
【小题2】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