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刘秉忠,字仲晦。其先瑞州人也,世仕辽,为官族。曾大父仕金,为邢州节度副使,因家焉,故自大父泽而下,遂为邢人。秉忠生而风骨秀异,志气英爽不羁。十七,为邢台节度使府令史,以养其亲。后弃而隐武安山中。久之,天宁虚照禅师遣徒招致为僧,以其能文词,使掌书记。后游云中,留居南堂寺。世祖在潜邸,海云禅师被召,过云中,闻其博学多材艺,邀与俱行。既入见,应对称旨,屡承顾问。秉忠于书无所不读,尤邃于《易》及邵氏经世书,至于天文、地理、律历、三式六壬遁甲之属,无不精通。论天下事如指诸掌。世祖大爱之。后数岁,奔父丧,赐金百两为葬具,仍遣使送至邢州。服除,复被召,奉旨还和林。上书数千百言,世祖嘉纳焉。
癸丑,从世祖征大理。明年,征云南。每赞以天地之好生,王者之神武不杀,故克城之日,不妄戮一人。已未,从伐宋,复以云南所言力赞于上,所至全活不可胜计。
中统元年,世祖即位,问以治天下之大经、养民之良法,秉忠采祖宗旧典,参以古制之宜于今者,条列以闻。于是下诏建元纪岁,立中书省、宣抚司。朝廷旧臣、山林遗逸之士,咸见录用,文物粲然一新。
秉忠以天下为己任,事无巨细,凡有关国家大体者,知无不言,言无不听,帝宠任愈隆。燕闲顾问,辄推荐人物可备器使者,凡所甄拔,后悉为名臣。
至元初,帝命秉忠相地于桓州东滦水北,建城郭于龙冈,三年而毕,名曰开平。继升为上都,而以燕为中都。四年,又命秉忠筑中都城,始建宗庙宫室。八年,奏建国号曰大元,而以中都为大都。他如颁章服,举朝仪,给俸禄,定官制,皆自秉忠发之,为一代成宪。
十一年,扈从至上都。秋八月,秉忠无疾端坐而卒,年五十九。
秉忠自幼好学,至老不衰,虽位极人臣,而斋居蔬食,终日淡然,不异平昔。每以吟咏自适,其诗萧散闲淡,类其为人。有文集十卷。
(选自《元史•刘秉忠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海云禅师被召,过云中 过:经过,路过。
B.复以云南所言力赞于上 赞:赞颂,赞美
C.帝命秉忠相地于桓州东滦水北   相:审察,勘查。
D.皆自秉忠发之,为一代成宪 宪:法令,制度。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是一个人行成人礼后,由父亲或长者给取的。取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易》也称《周易》《易经》,相传为周文王所著,成书于周代。后来和《诗经》《尚书》《礼记》《春秋》一起并称“五经”。
C.“癸丑”“己未”为干支纪年。干支纪年是中国历法上使用的纪年方法,十二个天干和十个地支顺序相配,六十年为一周,周而复始。
D.“世祖”是庙号,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秉忠才华横溢,不拘一格。他出身于官宦世家,出仕后又弃官隐居为僧。后受世祖召见,与海云禅师一起入府觐见,颇受赏识。
B.刘秉忠心地善良,仁爱宽厚。在攻打宋时,他以天地有好生之德劝喻皇上不要滥杀无辜,因他得以保全性命的百姓不可胜数。
C.刘秉忠精通治理,敢担责任。他以天下为己任,通晓治理之道,善于古为今用,辅佐世祖建立元朝,并为元朝定规立制费尽心血。
D.刘秉忠恬淡闲散,好学不懈。身居高位后,他仍斋戒居住,粗茶淡饭,整日恬淡安静,与以往没有不同,常常诵咏诗词自娱自乐。
【小题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秉忠采祖宗旧典,参以古制之宜于今者,条列以闻。
(2)燕闲顾问,辄推荐人物可备器使者,凡所甄拔,后悉为名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4-02 07:19:4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子良,字汉臣,涿州范阳人。末四方兵起,所在募兵自保。子良率千馀人入燕、蓟间,耕稼已绝,遂聚州人,阻水,治舟筏,取蒲鱼自给,从之者众,至不能容。子良部勒定兴、新城数万口,就食东平,东平守纳之。久之守弃东平还汴檄子良南屯宿州又南屯寿州夏全劫其民出鸡口李敏据州子良率麾下造敏敏欲害之走归宿因以宿帅之众夺全所劫老幼数万以还。全怒,连徐、邳之军来攻。子良与宿帅斫其营,全失其军符,走死扬州。时金受重围于汴,声援尽绝,有国用安者,图以涟水之众人援,道阻,游兵不能进。子良与一偏将昼伏夜行,得入汴,达用安意。金君臣以为自天降也,曲赐劳来,凡所欲,皆如用安请。因以徐、宿授子良。明年,子良进米五百石于汴,授荣禄大夫,总管陕西东路兵马,仍治宿州。当是时,令已不行于陕,而用安亦卒不得志。徐、宿之间,民无食者,出城拾鲁穟以食,子良严兵护之,以防钞掠。猝遇敌,子良被重伤,乃率其众就食泗州。泗守阅兵,将图之,子良与麾下十数人即军中生缚其守。民不欲北归者,欲走傍郡,子良资以舟楫,无敢掠其财物。岁戊戌,率泗州西城二十五县、军民十万八千馀口,因元帅阿术来归。太宗命为东路都总帅,授银青荣禄大夫,升京东路行尚书省兼都总帅,管领元附军民,进金紫光禄大夫。庚子,赐金符。自兵兴以来,子良转徙南北,依之以全活者,不可胜计。中统二年夏四月,世祖命为归德、泗州总管,降虎符,仍管领泗州军民总管。八年,卒,年七十八。赠昭勇大将军、佥枢密院事、上轻车都尉,追封清河郡侯,谥翼敏。

(选自《元史·列传第三十九》,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久之/守弃东平/还汴檄子良南屯宿州/又南屯寿州/夏全劫其民出鸡口/李敏据州/子良率麾下/造敏敏欲害之/走归宿/
B.久之/守弃东平还汴/檄子良南屯宿州/又南屯寿州/夏全劫其民出鸡口/李敏据州/子良率麾下造敏/敏欲害之/走归宿/
C.久之/守弃东平/还汴檄子良南屯宿州/又南屯寿州/夏全劫其民出鸡口/李敏据州/子良率麾下造敏/敏欲害之/走归宿/
D.久之/守弃东平还汴/檄子良南屯宿州/又南屯寿州/夏全劫其民出鸡口/李敏据州/子良率麾下/造敏敏欲害之/走归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中国历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封建王朝,曾灭北宋,后在南宋和蒙古南北夹击下覆亡。
B.金紫光禄大夫,古代文官官职名,初为加官,无职掌,隋唐以后为散官,在元代为从一品。
C.世祖,古代皇帝庙号,一般用于朝代的正式建立者,或统一天下的君主。
D.虎符,即兵符,是伏虎形状的令牌,劈为两半,持符者拿其中一半即可调兵遣将。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良招募有方,民心归附。金末时局动荡,各地招募军队自卫,他带领民众以水为屏障,建造船只,采蒲根、捕鱼维持生计,归附的人多得难以容纳。
B.子良善于用兵,取得胜利。夏全联合大军攻打宿州,子良与守将偷取夏全军符,敌人不战而败;后他又带领部下活捉了想加害他的泗州知州。
C.子良爱护百姓,宅心仁厚。他曾率众救回被夏全劫掠的老幼百姓数万人,也派兵保护出城寻找食物的百姓,对于想到别地去的百姓,他也以船只资助。
D.子良生前加官,死享哀荣。他先后担任京东路行尚书省兼都总帅,归德、泗州总管等职,被赐予金符、虎符;死后受追赠和追封,得到谥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猝遇敌,子良被重伤,乃率其众就食泗州。
(2)民不欲北归者,欲走傍郡,子良资以舟楫,无敢掠其财物。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察罕,西域人也。魁伟颖悟,博览强记,通诸国字书。奥鲁赤辟为理问,政事悉委裁决,且令诸子受学焉。从镇南王征安南,师次泸江。安南世子遣其叔父诣军门自陈无罪,王命察罕数其罪而责之,使者辞屈,世子举众逃去。从奥鲁赤移治江西。宁都民言:“某乡石上云气五色,有物焉,视之玉玺也。不以兵取,恐为居人所有。”众惑之。察罕曰:“妄也,是必构害仇家者。”核问之,果然。

成宗大德四年,御史台奏金湖南宪司事中书省奏为武昌路治中丞相哈刺哈孙曰察罕廉洁固宜居风宪然武昌大郡非斯人不可治竟除武昌广西妖贼高仙道以左道惑众,平民诖误者以数千计。既败,湖广行省命察罕与宪司杂治之,鞠得其情,议诛首恶数人,余悉纵遣,且焚其籍。众难之,察军曰:“吾独当其责,诸君无累也。”治最闻,擢河南省郎中。

武宗崩,仁宗哀恸不已。察罕再拜启日:“庶民修短,尚云有数,圣人天命,夫岂偶然。天下重器悬于殿下,纵自苦,如宗庙太后何?”仁宗辍泣曰:“曩者大丧,必命浮屠,何益?吾欲发府库以赈鳏寡孤独若何?”曰:”发政施仁,文王所以为圣。殿下行之幸甚。”拜中书参知政事,但总持纲维,不屑细务,识者谓得大臣体。

初,察罕生于河中,其夜天气清肃,月白如昼。相者贺日:“是儿必贵。”察罕天性孝友,田宅之在河中者,悉分与诸昆弟。昆弟贫来归者,复分与田宅奴婢。纵奴为民者甚众。故人多称长者。既致仕,优游八年,以寿终。

(选自《元史·列传第二十四》,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御史台奏金湖南宪司事/中书省奏为武昌路治中/丞相哈刺哈孙曰/察罕廉洁/固宜居风宪/然武昌大郡/非斯人不可治/竟除武昌/
B.御史台奏金湖南宪司事/中书省奏为武昌/路治中丞相哈刺哈孙曰/察罕廉洁固/宜居风宪/然武昌大郡/非斯人不可治/竟除武昌/
C.御史台奏金湖南宪司事/中书省奏为武昌路治中/丞相哈刺哈孙曰/察罕廉洁固/宜居风宪/然武昌大郡/非斯人不可/治竟除武昌/
D.御史台奏金湖南宪司事/中书省奏为武昌/路治中丞相哈刺哈孙曰/察罕廉洁/固宜居风宪/然武昌大郡/非斯人不可/治竟除武昌/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玉玺”指皇帝的玉印。古代有玺和印之分,皇帝用的印鉴称为玺,臣民用的印鉴称为印。
B.“治最”是指治理得好,古代设有专门针对官员的考核制度,分年度进行考核,评定等次。
C.“宗庙”封建帝王诸侯等用来供奉历代祖先牌位,举行祭祀的地方,是古代重要的礼制场所。
D.“昆弟”指兄弟。古代兄弟间一般以伯仲叔季排序,伯是老大,仲次之,叔为老三,季是老四。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察罕天资聪慧,博览群书。他通晓多国文字,深得奥鲁赤信任,奥鲁赤任命察罕为理问,政事全交给察罕裁决,并让自己的孩子们拜他为师。
B.察罕善于言辞,明于事理。跟随征讨安南时,他怒斥安南世子,列举安南世子的罪行,使其哑口无言;他劝说因丧父悲痛的仁宗以国事为重。
C.察罕为政宽容,政绩卓越。在处理广西高仙道妖术惑众一案时,他审讯得知实情,议定诛杀首恶几人,其余的全部释放,并且焚烧了档案。
D.察罕孝顺友爱,德行深厚。他在河中的田宅,都分给了众位兄弟;兄弟因贫穷来投奔的,又分给他们田宅奴婢;他还释放了许多奴婢为平民。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众难之,察罕曰:“吾独当其责,诸君无累也。”
(2)曩者大丧,必命浮屠,何益?

同类题3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王都中,字元俞,福之福宁州人。父积翁为国信使,宣谕日本,遇害于海上。都中生三岁,从其母叶诉阙下,世祖闵焉,给驿券,俾南还,赐平江田八千亩、宅一区。已而世祖追念其父功,特授都平江路总管府治中,时年甫十七。僚吏见其年少,颇易视之。都中遇事剖析,动中肯綮,皆愕眙不敢欺。昆山有诡易官田者,事觉,而八年不决。都中为披故牍,洞见底里,其人乃伏辜。吴江学舍久坏不治,而郡守缺,都中曰:“圣人之道,人所共由,何独守得为乎?”乃首募大家,合钱新其礼殿。秩满,改郴州路总管。郴居楚上流,溪洞徭獠往来,民间惮其强猾,莫敢与相贸易。都中煦之以恩,慑之以威,乃皆悦服。郴民染于蛮俗,喜斗争,都中乃大治学舍,作笾豆簠簋、笙磬琴瑟之属,使其民识先王礼乐之器,延宿儒教学其中,以义理开晓之,俗为之变。迁饶州路总管。年饥,米价翔踊。官仓之米,定其价为三等,都中于下等价减十之二,使民就籴。父老或以两岐之麦六穗之禾为献都中曰此圣主之嘉瑞非臣下所敢当遂以闻于朝以内忧去郡民生为立祠服阕,除海北海南道肃政廉访使。中书省臣奏国计莫重于盐策。乃如前除盐亭灶户,三年一比附推排,世祖旧制也。任事者恐敛怨,久不举行。都中曰:“为臣子者,使皆避谪,何以集事?”乃遍历三十四场,验其物力高下,以损益之。役既平,而课亦足,公私便之。以疾致仕,至正元年卒。赠昭文馆大学士,谥清献。都中历仕四十余年,所至政誉辄暴著,虽古循吏无以尚之。又其清白之操,得于家传,所赐田宅之外,廪禄悉以给族姻之贫者,人尤以是多之。幼留京师,及拜许衡,即知所趋向。中年尤致力于根本之学,有诗集三卷。
(选自《元史·列传七十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父老或以两岐之麦/六穗之禾为献/都中曰/此圣主之嘉瑞/非臣下所敢当/遂以闻于朝/以内忧去郡/民生为立祠/
B.父老或以两岐之麦/六穗之禾/为献都中/曰/此圣主之嘉瑞/非臣下所敢当/遂以闻于朝/以内忧去郡/民生为立祠/
C.父老或以两岐之麦/六穗之禾/为献都中曰/此圣主之嘉瑞/非臣下所敢/当遂以闻于朝/以内忧去郡/民生为立祠/
D.父老或以两岐之麦/六穗之禾为献/都中曰/此圣主之嘉瑞/非臣下所敢/当遂以闻于朝/以内忧去郡/民生为立祠/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徭獠,古代民族,在湖南多有分布。“徭”,指瑶族,因历经征伐,部分成劳役,故有“徭”之称谓;“獠”是当今壮族先民。
B.笾豆,古代祭祀时盛祭品的器具。竹制为笾,祭祀和宴会时用来盛果品等;木制为豆,形状像高脚盘,用来盛肉或其他食品。
C.廉访使,宋、元时期职官名。宋代全称廉访使者,元代全称肃政廉访使,主管监察事务。“廉访”,意为考察、察访。
D.循吏,是指那些重农宣教、清正廉洁、执法严苛,不考虑民情,理政、治民一概遵循上级指令的州县级地方官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都中才能卓越,善于断案。初入仕途时,他分析事情就能切中要害;在处理昆山用欺骗手段买卖官田的案件时,他能查得实情。
B.王都中注重教化,边民悦服。他注重学舍建设,改善了教育条件;他聘请著名儒士教授义理,开导百姓,使当地风俗为之一变。
C.王都中一心为公,淡泊名利。他冒着被朝廷罢官危险,设置盐亭灶户,并走访落实;他用俸禄周济贫穷亲族,人们认为他付出很多。
D.王都中功业卓著,成就多样。他所到之处,政绩都极其显著,即使是古代的循吏没有超过他的;他还擅长文学,有诗集三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都中为披故牍,洞见底里,其人乃伏辜。
②都中曰:为臣子者,使皆避谪,何以集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成遵)至京师,受业于夏镇,遂入为国子生。元统改元,中进士第,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至正改元,擢太常博士。寻拜监察御史。扈从至上京,上封事,言天子宜慎起居,节嗜欲,以保养圣躬,圣躬安则宗社安矣。言甚迫切,帝改容称善。又言台察四事,帝皆喜纳之。是岁,言事并举劾凡七十余事,皆指讦时弊,执政者恶之。三年,自刑部员外郎出为陕西行省员外郎。五年,丁母忧。十年,中书右司郎中。时刑部狱按久而不决者积数百,遵与其僚分阅之,共议其轻重,各当其罪。未几,无遗事。时有令输粟补官,有匿其奸罪而入粟得七品杂流者,为怨家所告。有司议输粟例无有过不与之文遵曰卖官鬻爵已非盛典况又卖官与奸淫之人其将何以为治必夺其敕还其粟著为令乃可省臣从之。
(节选自《元史·成遵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司议输粟/例无有过不与之文/遵曰/卖官鬻爵/已非盛典/况又卖官与奸淫之人/其将何以为治/必夺其敕还其粟著为令乃可/
B.有司议输粟例/无有过不与之文/遵曰/卖官鬻爵/已非盛典/况又卖官与奸淫之人/其将何以为治/必夺其敕/还其粟/著为令/乃可/
C.有司议输粟/例无有过不与之文/遵曰/卖官鬻爵/已非盛典况/又卖官与奸淫之人/其将何以为治/必夺其敕还其粟/著为令乃可/
D.有司议输粟例/无有过不与之文/遵曰/卖官鬻爵/已非盛典/况又卖官与奸淫之人/其将何以为治/必夺其/敕还其粟/著为令/乃可/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子”指国子监,文中指当时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入国子监学习的学生称国子生。
B.“博士”是我国古代的官职名,太常博士是太常寺的属官,与现代的学位“博士”不同。
C.“丁母忧”也称“丁外艰”,在古代指遭逢父亲母亲的丧事,丁母忧是指遭逢母亲的丧事。
D.“迁”在古代可指官职的调动,多指升官,文中涉及官职升迁的词还有授、擢、升等。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忽辛传
忽辛,至元初以世臣子备宿卫。至元十五年,出为河南等路宣慰司同知。河南多强盗,往往群聚山林,劫杀行路,官军收捕失利,忽辛以招安自任,遣土豪持檄谕之。未几,贼二人来自归,忽辛赐之冠巾,且谕之曰:“汝昔为贼,今既自归,即良民矣。”悉放还,令遍谕其党。数日后,招集其为首者十辈来。忽辛命吏籍其姓名为民,俾随侍左右,夜则令卧户外,时呼而饮食之,各得其欢心。群盗闻之,相继款附。
大德九年,改云南行省右丞。既至,条具诸不便事言于宗王,请更张之,王不可。忽辛与左丞刘正驰还京师,有旨令宗王协力施行。由是一切病民之政,悉革而新之。豪民①规避徭役,往往投充王府宿卫,有司不胜供给。忽辛按朝廷元额所无者,悉籍为民,去其宿卫三分之二。马龙州酋谋叛阴与外贼通事觉宗王为左右所蔽将释不问忽辛与刘正反覆研鞫②,反状尽得,竟斩之。军粮支给,地理远近不同,吏夤缘为奸,忽辛籍军户姓名及仓廪处所,为更番支给,吏奸始除。
先是,赡思丁为云南平章时,建孔子庙为学校,拨田五顷,以供祭祀教养。赡思丁卒,田为大德寺所有,忽辛按庙学旧籍夺归之。乃复下诸郡邑遍立庙学,选文学之士为之教官,文风大兴。王府畜马繁多,悉纵之郊,败民禾稼。忽辛度地置草场,构屋数十间,使为牧所,民得以安。
广南酋沙奴素强悍,宋时尝赐以金印。云南诸部悉平,独此梗化。忽辛遣使诱致,待之以礼,留数月不遣。酋请还,忽辛曰:“汝欲还,可纳印来。”酋不得已,赍印以纳。忽辛置酒宴劳,讽令偕印入觐,帝大悦。
至大二年,以母老谢职归养。明年正月卒,谥忠简。
(选自《元史·列传第十二》,有删改)
注①豪民:地方上无官职,但有财势,不守法度,欺压百姓的人。②研鞫:审讯。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遣土豪持檄谕之 谕:告诉
B.由是一切病民之政 病:患病
C.有司不胜供给 胜:承受
D.讽令偕印入觐 讽:劝谕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马龙州酋谋叛阴/与外贼通/事觉/宗王为左右所蔽将释/不问/
B.马龙州酋谋叛/阴与外贼通事/觉/宗王为左右所蔽/将释不问/
C.马龙州酋谋叛阴/与外贼/通事觉/宗王为左右所蔽/将释不问/
D.马龙州酋谋叛/阴与外贼通/事觉/宗王为左右所蔽/将释不问/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忽辛治匪有方。在河南任职时,面对猖獗的盗匪,他采取了招安的政策,并和投降的盗匪在一起吃饭喝酒,关系打得火热,终于解决了匪患。
B.忽辛不畏强权。在任云南行省右丞时,他希望宗王能改革一些不够便民的政策,却遭到反对,后来和左丞刘正到京城报告朝廷,终于取得了成功。
C.忽辛热心于教育。他从大德寺夺回了提供祭祀教育费用的学田归还孔庙,并在郡县普遍设立学校,选文学之士为教官,使文风大兴。
D.忽辛智服边酋。忽辛派人招引来强悍的沙奴,以礼相待,留住数月不让他回去,逼迫沙奴交出金印,并设酒宴款待劝沙奴带着金印入朝觐见,皇帝大喜。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忽辛度地置草场,构屋数十间,使为牧所,民得以安。
(2)至大二年,以母老谢职归养。明年正月卒,谥忠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