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题。

浣溪沙

(明)刘 基

布谷催耕最可怜,声声只在绿杨边。夕阳江上雨余天。

满地蓬蒿无旧陌,几家桑柘有新烟?战场开尽是何年。

【小题1】这首词写的是_______(季节)_______(时分)所见的农村景象。
【小题2】简析这首词的表现手法及作者的情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03-02 11:48:1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苏平仲文集序

明·刘基

文以理为主,而气以摅之。理不明,为虚文;气不足,理无所驾。文之盛衰,实关时之泰否。是故,先王以诗观民风,而知其国之兴废,岂苟然哉!文与诗同生于人心,体制虽殊,而其造意、绳墨固无异也。

唐虞三代之文,诚于中而形为言,不矫揉以为工,不虚声而强聒也。故理明而气昌,其辞,想其人,盖莫非圣贤之徒,知德闻道者也,而况又经孔子之删定乎?

汉兴一扫衰周之文敝而返诸朴丰沛之歌雄伟不饰移风易尚之机实肇于此而高祖文帝制诏天下咸用简直。于是仪、秦、鞅、斯县河之口,至此几杜。是故,贾疏、董策、韦传之诗,皆妥帖不诡,语不惊人,而意自至,由其理明,而气足以摅之也。

周之下,享国延祚汉为最久,盖可识矣。武帝英雄之才,气盖宇宙,而司马相如又以夸逞之文之,以启其夜郎笻筰、通天桂舘、泰山梁甫之役,秦始皇帝无异。致劝持斧之使,封富民之侯,下轮台之诏,然后仅克有终。文不主理之害,一至于斯,不亦甚哉!相如既没,人犹尚之,故扬子云用是见知成帝。然而汉家朴厚之尚已成,其根未尝拔也。往复开陈,周旋辨析,诚意恳至,理明辞达,气畅而舒。非汲汲以鸿生硕儒争名当代者所能及也,岂非习尚有源而得之于自然乎?呜呼!此西汉之文所以为盛,国祚绝而复续,如元气之不坏,而乾坤不死也。后之人论不及此,而以相如、子云为称首,不亦悲哉!东汉班孟坚之外,虽无超世之文,要亦不改故尚,故亦不失西京旧物,下逮魏晋,降及于隋,驳杂不一,而其大概惟日趋于绮靡而已。

继汉而有九有,享国延祚最久者,唐也。故其诗文有陈子昂,而继以李、杜,有韩退之,而和以柳,于是唐不让汉,则此数公之力也。继唐者宋,而有欧、苏、曾、王出焉。其文与诗,追汉唐矣。而周程张氏之徒,又大阐明道理,于是高者上窥三代,而汉唐若有歉焉。

是故,气昌而国昌,由文以见之也。今我国家之兴,土宇之大,上汉唐与宋,而尽有元之幅员,夫何高文宏辞未之多见?良田混一之未远也。

金华苏平仲起国子学录,以其所为诗文示予,予得以谛观之,见其辞达而义粹,识不凡而意不诡,盖明于理而昌于气者也。与之游,知其勤而敏,不自足其所已能。且年方将而未艾也,知其他日必以文名于盛代,耀于前而光后也。故为之叙,而举昔人之大以之。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辞,想其人 玩:品味、研究
B.而司马相如又以夸逞之文    侈:奢侈、侈靡
C.上汉唐与宋 轶:超越、超过
D.而举昔人之大以之    期:期待、期许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理无所驾    于其身也,耻师焉
B.知德闻道者也 君畏匿之
C.秦始皇帝无异 万化冥合
D.耀于前而光后也 不能容远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基说“理不明为虚文,气不足则理无所驾”, 说明理、气不可偏废, 而“气”则是“理”能否完美表达的关键所在。
B.刘基认为“文之盛衰实关时之泰否”:一方面“文之盛衰”取决于“时之泰否”,另一方面“时之泰否”可由“文之盛衰”见之。
C.刘基反对“矫揉以为工, 虚声而强聒”的绮靡之风, 提倡“简直”的文风,并认为这种文风只留存到西汉,自东汉始则日趋绮靡。
D.刘基提出“理气说”, 主要是针对明初“高文宏辞”不多见的现状而发的,强调思想内容的重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汉兴一扫衰周之文敝而返诸朴丰沛之歌雄伟不饰移风易尚之机实肇于此而高祖文帝制诏天下咸用简直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文与诗同生于人心,体制虽殊,而其造意、绳墨固无异也。
(2)相如既没,人犹尚之,故扬子云用是见知成帝。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完成下列小题。
尚节亭记
刘 基
古人植卉木而有取义焉者,岂徒为玩好而已。故兰取其芳,谖草取其忘忧,莲取其出污而不染。不特卉木也,佩以玉,环以象,坐右之器以欹;或以之比德而自励,或以之惩志而自警,进德修业,于是乎有裨焉。
会稽黄中立,好植竹,取其节也,故为亭竹间,而名之曰“尚节之亭”,以为读书游艺之所,澹乎无营乎外之心也。予观而喜之。
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至于涉寒暑,蒙霜雪,而柯不改,叶不易,色苍苍而不变,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信乎,有诸中,形于外,为能践其形也。然则以节言竹,复何以尚之哉!
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中立抱材未用,而早以节立志,是诚有大过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
夫节之时义,大易①备矣;无庸外而求也。草木之节,实枝叶之所生,气之所聚,筋脉所凑。故得其中和,则畅茂条达,而为美植;反之,则为瞒②液,为瘿肿,为樛屈,而以害其生矣。是故春夏秋冬之分至,谓之节;节者,阴阳寒暑转移之机也。人道有变,其节乃见;节也者,人之所难处也,于是乎有中焉。故让国,大节也,在泰伯则是,在季子则非;守死,大节也,在子思则宜,在曾子则过。必有义焉,不可胶也。择之不精,处之不当,则不为畅茂条达,而为瞒液、瘿肿、樛屈矣,不亦远哉?
传③曰:“行前定,则不困。”平居而讲之,他日处之裕如也。然则中立之取诸竹以名其亭,而又与吾徒游,岂苟然哉 ?
【注】①大易:指《易经》。②瞒,通“樠”,流出的样子。③传:在此指《礼记·中庸》的注。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特卉木也,佩以玉  特:只B.信乎,有诸中,形于外 信:的确
C.夫节之时义,大易备矣 备:准备D.又与吾徒游,岂苟然哉 游:交往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B.能以节立身者鲜矣  而彭祖以久特闻
C.人道有变,其节乃见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D.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花草树木有了节,就能枝繁叶茂,春夏秋冬四季有了节,阴阳寒暑就有了转移的时机。作者以此来说明,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关键是节操,不要去追名逐利,力求贤达。
B.作者援引泰伯、子思在守大节方面做得很好,而季子、曾子却做得不适宜的事例,意在说明人要守住大节,必须选择精准,处置适当。
C.文章先总说古人托物以取义言志,引出黄中立植竹为亭,名之为“尚节亭”事。再以竹喻节,以节释竹,由竹及人,赞美黄中立。最后以自然之节与人道之节类比,进一步说明持节之道。
D.在文末,作者引用古语指出:为人做事,只有未雨绸缪,从平时闲居的时候就开始研究,一旦遇到事,才能做到应对自如。
【小题4】翻译上文中划线的句子。
⑴或以之比德而自励,或以之惩志而自警。
⑵至于涉寒暑,蒙霜雪,而柯不改,叶不易,色苍苍而不变,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
【小题5】断句
行前定则不困平居而讲之他日处之裕如也然则中立之取诸竹以名其亭而又与吾徒游岂苟然哉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各题
昔司马氏有廉臣焉,曰吴君隐之,出刺广州,过贪泉而.饮之,赋诗曰:“古人云此 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其后隐之,卒以.廉终其身,而后世之称 廉者,亦必曰“吴刺史”焉。有元宪副吴君为广西时,名其亭曰“饮泉”,慕刺史也,而 宪副之廉,卒与刺史相先后。至正十四年,宪副之孙以时,以故征士京兆杜君伯原所书“饮泉亭”三字,征予言。
予旧见昔人论刺史饮泉事,或病.其为矫心,甚不以为然。夫君子以身立教有可以植正道遏邪说正人心扬公论皆当见而为之又何可病而讥之哉? 人命之.修短系乎天,不可以力争也,而行事之否臧由乎己,人心之贪与廉,自我作之,岂外物所能易哉?向使有泉焉,曰饮之者死,我乃奋.其不畏之气,冒而饮之,死非我 能夺.也,而容有死之理而强饮焉,是矫也,是无益而沽名也,则君子病而不为之矣。大丈 夫之心,仁以充之,礼以立之,驱之以刀剑而不为不义屈,临之以汤火而不为不义动,夫 岂一勺之水所能移哉?
人之好利与好名,皆蛊于物者也,有一焉,则其守不固,而物得以移之矣。若刺史, 吾知其决非矫以沽名者也,惟其知道,明而自信,笃也,故饮之以示人,使人知贪廉之由 乎内,而不假乎外,使外好名而内贪浊者,不得以藉口而分其罪。夫是之真足以启愚而立 懦,其功不在伯夷、叔齐下矣。
番禺在岭峤外,去天子最远,故吏于.其地者,得以逞其贪,贪相承习为故,民无所归咎,而以泉当之,怨而激者之云也。刺史此行,非惟峤外之民始获沾天子之惠,而泉亦得 以雪其冤。夫民,天民也,泉,天物也,一刺史得其人,而民与物皆受其赐。呜呼,伟 哉!以时尚气节,敢直言,见贪夫疾之如仇,故凡有禄位者,多不与相得。予甚敬其有祖 风也,是为记。
(选自《诚意伯文集》卷六,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易:轻视
B.或病其为矫心     病:认为……是错误的
C.我乃奋其不畏之气  奋:奋发
D.死非我能夺也     夺:强行改变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过贪泉而饮之 项王瞋目而叱之
B.人命之修短系乎天  杳不知其所之也
C.卒以廉终其身 以故汉追及之
D.故吏于其地者 籍独不愧于心乎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君子/以身立教/有可以植正道遏邪说/正人心扬公论/皆当见而为之又何/可病而讥之哉?
B.夫君子以身立教/有可以植正道/遏邪说/正人心/扬公论/皆当见而为之/又何可病而讥之哉?
C.夫君子/以身立教/有可以植正/道遏邪说/正人心扬公论/皆当见而为之/又何可病而讥之哉?
D.夫君子以身立教/有可以植正道/遏邪说正人心/扬公论皆当见而为之/又何可病而讥之哉?
【小题4】下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赞扬吴刺史的一组是
①其后,隐之卒以廉终其身    ②而容有死之理而强饮焉    ③明而自信,笃也
④有一焉,则其守不固    ⑤非惟峤外之民始获沾天子之惠,而泉亦得以雪其冤
⑥敢直言,见贪夫疾之如仇
A.①④⑤B.②③⑤C.①③⑤D.②④⑥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段概述吴刺史饮贪泉、赋诗,廉洁终老,宪副吴君用“饮泉”给亭命名等事情,为下文议论张本。
B.第②③段中作者批评一些人对吴刺史饮贪泉事的非议,认为吴刺史冒死饮泉,具有无所畏惧的勇气,是大丈夫之所为,值得世人学习。
C.末段指出以“贪”命名泉的原因,表达了百姓对贪官污吏的憎恨,并点明写这篇记的缘由。
D.本文议论深刻,且有针对性,驳斥小人“病其为矫心”的观点,用“君子以身立教”,与贪廉乃“自我作之”为论据,说明贪廉“由乎内”, 语言质朴自然,记述清晰,议论深刻。
【小题6】翻译下面语句
(1)礼以立之,驱之以刀剑而不为不义屈。
(2)惟其知道,明而自信,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