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项 脊 轩 志
归有光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小题1】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B.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C.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D.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小题2】对下列句中加横线的古代文化常识解释不全正确的一项
A.“三五之夜”(农历每月十五日)
B.“妪,先大母婢也”(敬称自己已死去的祖母)
C.余自束发读书轩中(古代男子成人自立的标志)
D.吾妻归宁(旧指女子出嫁后回娘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是
A.庭院内兰桂竹木,小屋里借书满架,反映了作者恬淡的心境和高雅的情趣。
B.伯父、叔父们的分家使得院子门庭若市,热闹非凡,一派家族兴旺的景象。
C.作者自幼勤奋读书,祖母感慨万分,将光宗耀祖的希望全都寄托在他身上。
D.虽然共同生活的时间非常短暂,但作者对妻子的感情却是十分深切真挚的。
【小题4】翻译句子。
(1)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2)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1-09 04:02:5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B.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C.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D.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异爨的古义是分灶做饭,即分了家。文中的“迨诸父异爨”中的“异爨”就是此意。
B.女郎是古代对年轻女孩“女中豪杰”的赞美之意。文中的女郎就是这个意思。
C.宣德为明宣宗朱瞻基的年号,文中“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中的“宣德”即此意。
D.归宁是古老的汉族婚俗,流行于我国广大地区,指出嫁的女子回到娘家省亲。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父辈们分家以后,庭院变迁,家境日趋没落这些营造出了“悲”的情景。
B.作者对往事的回忆中,隐含着辜负亲人抚育和期望的沉痛心情,深化了“悲”的内容。
C.祖母看望和勉励孙儿的场面描写生动贴切地表现了祖母对孙儿的疼爱与关怀。
D.作者善于即景抒情,把真切强烈的感情融入生动的景物和场面之中。
【小题4】把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
⑵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父异爨  迨:等到
B.往往而是    往往:常常
C.二世 乳:用乳汁喂养
D.何竟日默默在此 竟日:整日,终日
【小题2】比较下列两组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客逾庖宴 ②呱呱
③顷,持一象笏至 ④他日汝当用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小题3】下列关于选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段文字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写庭院一变再变,家境日趋没落的景象;第二层叙母亲和祖母的往事。
B.这段文字主要采用即事抒情的方式,以感情为线索,串联生活琐事,使文章形散而神不散。
C.作者善于撷取生活中的典型细节和场面刻画人物,善于以清淡朴素之笔写身边琐事,亲切感人。
D.这段文字字里行间倾注的是“多可喜,亦多可悲”之情,即作者对“项脊轩”的由衷热爱和怀念亲人的深厚感情。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2)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片段,回答下列小题。

杏花书屋记

归有光

杏花书屋,余友周孺允所构读书之室也。孺允自言其先大夫玉岩公为御史,谪沅、湘时,尝梦居一室,室旁杏花烂漫,诸子读书其间,声琅然出户外。嘉靖初,起官陟宪使,乃从故居迁县之东门,今所居宅是也。公指其后隙地谓允曰,“他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以志吾梦”云。

公后迁南京刑部右侍郎,不及归而没于金陵。孺允兄弟数见侵侮,不免有风雨飘摇之患。如是数年,始获安居。至嘉靖二十年,孺允葺公所居堂,于园中构屋五楹,贮书万卷,以公所命名,之楣间,周环以花果竹木。方春时,杏花粲发,恍如公昔年梦中矣。而回思洞庭木叶①、芳洲杜若②之间,可谓觉之所见者妄而梦之所为者实矣。登其室,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

昔唐人重进士科,士方登第时,则长安杏花盛开,故杏园之宴,以为盛事。今世试进士,亦当杏花时,而士之得第,多以梦见此花为前兆。此世俗不忘于荣名者为然。公言事忤天子,间关岭海十余年,所谓铁石心肠,于富贵之念灰灭尽矣;乃复以科名望其子孙。盖古昔君子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已至于其后犹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无穷也夫公之所以为心者如此。

今去公之殁,曾几何时,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孺允兄弟虽蠖屈于时,人方望其大用,而诸孙皆发,可以知《诗》《书》之泽也。《诗》曰:“自今以始,岁其有,君子有谷,贻孙子。于胥乐兮!”吾于周氏见之矣!

注:①洞庭木叶:语出屈原《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②芳洲杜若:语出屈原《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
【小题1】下列对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官宪使     升迁
B.周环以花果竹木 种植
C.而诸孙皆发   秀丽
D.以公所命名,之楣间   悬挂
【小题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公言事忤天子    臣险衅,夙遭闵凶
B.从故居迁县之东门 今少卿教以推贤进士
C.于园中构屋五楹  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D.人方望其大用    若夫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
【小题3】下列关于本文内容和结构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一、二段先叙述杏花书屋的建造由来,再叙述书屋主人周孺允的仕宦经历,并描写书屋建造情况和环境景物,然后抒发作者“觉之所见者妄,而梦之所为者实”的感慨。
B.第三段由杏花书屋的名字联想到唐代进土及第之后的杏园之宴的盛况,并指出玉岩公“于富贵之念灰灭尽矣”,但仍有期望子孙后代有功于国家的思想。
C.作者赞美玉岩公敢于直言,不怕触怒皇帝,是有气节的表现;他身处逆境而不心灰意冷,受到打击而能寄希望于未来,是心胸开阔、意志坚定的表现。
D.最后一段作者指出玉岩公昔日的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然而“其后有不知所在者”,与周氏父子的道德风范是不能同日而语的。
【小题4】翻译下面语句。
(1)今去公之殁,曾几何时,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
(2)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被万戮,岂有悔哉?
【小题5】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
盖古昔君子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已至于其后犹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无穷也夫公之所以为心者如此。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回答文后各题。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诸父异爨
(2)二世
(3)大母余曰
(4)有神护者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然余居此  辇来
B.汝姊在吾怀,呱呱泣 不敢言敢怒
C.他日汝当用 而余兄子瞻名曰快哉
D.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朝   振之清风
【小题3】把文中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小题4】结合文章内容,填写下列表格。
人物语言
所表现的人物心理
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周封君传
归有光
①周封君者,广东按察司副使周美济叔之父也。其先海虞人,后徒昆山之茆泾。
②济叔少时,封君口授以书。比数岁,遣从师学。暮归,辄燃膏,令从旁读诵,夜分乃寝,率以为常。及济叔入郡学,念已自能进取,遂不复闻省。日取医卜,地理、星命书观之,尤精小儿痘疹,决死生,晷到不爽。晨起,焚香拜神。忌日祭祀,皆感伤悲泣。其为人诚朴,子贵,犹淡食布衣,与人谆谆皆平生语,人尤以是敬之。自推命数,年七十九。适生日值其所生年甲子,喜曰:吾当增寿一纪,可得八十九。至期,设祭祠诀祖考,无疾而终。
③初,济叔为尚书秋官郎,封君就养在京师。秩满受封,父子相随奉天门谢恩,观者叹息。内侍引入禁苑,徧观玉堂、神明、渐台、泰液之胜,饷以内珍,曰:“封君谢恩者盖少,况年逾八十,健爽如此者乎!”按送出长安门而别。及济叔出佥湖宪,封君尚随居蕲、黄间也。比徙蜀藩,送至长桥,曰:“吾老矣,不能从儿行也,旦暮迟汝归耳。”济叔至官,奉敕督理黄籍。邅迥二载,及海南命下,即上疏归养,下陇坻,倍道行。至家逾月,而封君殁。
④归子曰:济叔尝为余言,在蜀时,按行所部,经邛郲九折阪,又登峩眉山,云霞飞涌其下,下视东吴,何啻万里。诗有之:“陟彼岵兮,瞻望父兮。”“夙夜无已”,“犹来无止”。余论周封君事,盖伤人子之志云。
(选自《震川先生集》,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不复阅省 省:检查
B.晷刻不爽  爽:差错
C.内侍引入禁苑 引:延请
D.按行所部  按:追究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子: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组成了干支纪元法。除了用于纪日,还可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
B.祖考:“考”是对已过世的父母亲的尊称,文中的“祖考”,是周封君对已过世的父祖之辈的称呼。
C.秩满:“秩”是指古代朝廷官员的俸禄,“秩满”即官员任职期满。官员秩满,朝廷会对其进行考核,以定其升降。
D.疏:是朝廷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疏、章、奏、议、表都是奏章,其名称不同,功能也不同。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暮归,辄燃膏,令从旁读诵,夜分乃寝。
(2)其为人诚朴,子贵,犹淡食布衣。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小题4】根据第②段,概括周封君具有哪些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