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按竺迩,雍古氏,隶皇子察合台部。尝从大猎,有二虎突出,射之皆死。由是以善射名,皇子深器爱之。
太宗即位,尊察合台为皇兄,以按竺迩为元帅。辛卯,分兵攻西和州,宋将强俊领众数万,坚壁清野,以老我师。按竺迩率死士骂城下,挑战。俊怒,悉众出阵,按竺迩佯走,俊追之,因以奇兵夺其城。伏兵要其归,转战数十里,斩首数千级,擒俊。师还原州,降民弃老幼,夜亡走。众曰:“此必反也,宜诛之以警其余。”按竺迩曰:“此辈惧吾驱之北徙耳。”遣人谕之曰汝等若走以军法治罪父母妻子并诛矣汝归保无他明年草青具牛酒迎师于此州民皆复归皇兄嘉其材勇,赏赉甚厚,赐名拔都,拜征行大元帅。
丙申,大军伐蜀,出大散关,分共令宗王穆直等出阴平郡,期会于成都。按竺迩领炮手兵为先锋,破宕昌,残阶州。略定龙州。遂与大散军合,进克成都。丁酉,按竺迩言于宗王曰:“陇州县方平,人心犹贰,西汉阳当陇蜀之冲,宋及吐蕃利于入寇,宣得良将以镇之。”宗王曰:“安反侧,制寇贼,此上策也,然无以易汝。”遂分蒙古千户五人,隶麾下以往。命侯和尚南戍沔州之石门,术鲁西戍阶州之两水,谨斥堠,严巡逻,西南诸州不敢犯之。
中统元年,世祖即位,亲王有异谋者,其将阿蓝答兑、浑都海图据关陇。时按竺迩以老,委军于其子。帝遣宗王哈丹、哈必赤、阿曷马西讨。按竺迩曰:“今内难方殷,浸乱关陇,岂臣子安卧之时耶?吾虽老,尚能破贼。”遂引兵出删丹之耀碑谷,从阿曷马,与之合战。会大风,昼晦,战至晡,大败之,斩馘无算。捷闻,帝锡玺书褒美,赐弓矢锦衣。四年,卒,年六十九。延祜元年,封秦国公,谥武宣。
(选自《元史·按竺迩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汝等若走以军法胎罪父母/妻子并诛矣/汝归/保无他/明年草青/具牛酒迎师于此州民/皆复归/
B.汝等若走/以军法治罪/父母妻子并诛矣/汝归/保无他/明年草青/具牛酒迎师于此州/民皆复归/
C.汝等若走/以军法治罪/父母妻子并诛矣/汝归厂保无f出朗年草青/具牛酒迎师于此州民/皆复归/
D.汝等若走以军法/治罪父母/妻子并诛矣/汝归/保无他/明年草青/具牛酒迎师于此州/民皆复归/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卯,干支之一,前一位是庚寅,后一位是壬辰。干支在中国古代只用于纪年,和帝王年号纪年法并行。
B.雍古氏,雍古是元朝时的部落,以部落为氏。“姓氏者,标示家族血缘之符号也”,多以远祖食邑的地名表明。
C.拜,按照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有拜相封侯之说,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D.大散关,又称散关,是自古以来由巴蜀、汉中出入关中的咽喉,南宋诗人陆游曾有“铁马秋风大散关”之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按竺迩作战有谋,分兵攻打西和州,面对宋将强俊坚壁清野的战术,采用骂城激将,奇兵夺城,伏兵阻截的战术,最终取得胜利。
B. 按竺迩治境有术,率领军队回到原州,面对降民的出逃和留下的老弱病残,并没有杀一儆百,而是采取软硬兼施的策略,取得了百姓的信任。
C. 按竺迩安边有功,在按竺迩的建议下,宗王派遣五名千户带领部下,严加侦查、巡逻,最终西南边境得以安宁。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陇州县方平,人心犹贰,西汉阳当陇蜀之冲,宋及吐蕃利于入寇,宜得良将以镇之。
(2)会大风,昼晦,战至晡,大败之,斩馘无算。捷闻,帝锡玺书褒美,赐弓矢锦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4-24 10:18:1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秉忠,字仲晦。其先瑞州人也,世仕辽,为官族。曾大父仕金,为邢州节度副使,因家焉,故自大父泽而下,遂为邢人。秉忠生而风骨秀异,志气英爽不羁。十七,为邢台节度使府令史,以养其亲。后弃而隐武安山中。久之,天宁虚照禅师遣徒招致为僧,以其能文词,使掌书记。后游云中,留居南堂寺。世祖在潜邸,海云禅师被召,过云中,闻其博学多材艺,邀与俱行。既入见,应对称旨,屡承顾问。秉忠于书无所不读,尤邃于《易》及邵氏经世书,至于天文、地理、律历、三式六壬遁甲之属,无不精通。论天下事如指诸掌。世祖大爱之。后数岁,奔父丧,赐金百两为葬具,仍遣使送至邢州。服除,复被召,奉旨还和林。上书数千百言,世祖嘉纳焉。
癸丑,从世祖征大理。明年,征云南。每赞以天地之好生,王者之神武不杀,故克城之日,不妄戮一人。己未,从伐宋,复以云南所言力赞于上,所至全活不可胜计。
中统元年,世祖即位,问以治天下之大经、养民之良法,秉忠采祖宗旧典,参以古制之宜于今者,条列以闻。于是下诏建元纪岁,立中书省、宣抚司。朝廷旧臣、山林遗逸之士,咸见录用,文物粲然一新。
秉忠以天下为己任,事无巨细,凡有关国家大体者知无不言言无不听帝宠任愈隆燕闲顾问辄推荐人物可备器使者凡所甄拔后悉为名臣。
至元初,帝命秉忠相地于桓州东滦水北,建城郭于龙冈,三年而毕,名曰开平。继升为上都,而以燕为中都。四年,又命秉忠筑中都城,始建宗庙宫室。八年,奏建国号曰大元,而以中都为大都。他如颁章服,举朝仪,给俸禄,定官制,皆自秉忠发之,为一代成宪。
十一年,扈从至上都。秋八月,秉忠无疾端坐而卒,年五十九。
秉忠自幼好学,至老不衰,虽位极人臣,而斋居蔬食,终日淡然,不异平昔。每以吟咏自适,其诗萧散闲淡,类其为人。有文集十卷。
(选自《元史·刘秉忠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凡有关国家大体者/知无不言/言无不听/帝宠任愈隆/燕闲顾问/辄推荐人物/可备器使者/凡所甄拔后/悉为名臣
B.凡有关国家大体者/知无不言/言无不听/帝宠任愈隆/燕闲顾问/辄推荐人物可备器使者/凡所甄拔/后悉为名臣
C.凡有关国家大体者/知无不言/言无不听/帝宠任愈隆燕闲/顾问辄推荐人物可备器使者/凡所甄拔后/悉为名臣
D.凡有关国家大体者/知无不言/言无不听/帝宠任/愈隆燕闲/顾问辄推荐人物/可备器使者/凡所甄拔/后悉为名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是一个人行成人礼后,由父亲或长者给取的。取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易》也称《周易》、《易经》,相传为周文王所著,成书于周代。后来和《诗经》《尚书》《礼记》《春秋》一起并称“五经”。
C.“癸丑”为干支纪年。干支纪年是中国历法上使用的纪年方法,十二天干和十地支顺序相配,六十年为一周,周而复始。
D.中书省,古代皇帝直属的中枢官署名,封建政权执政中枢部门。元朝中书省在远方还有一些派出机构,即各个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秉忠才华横溢,不拘一格。他出身于官宦世家,出仕后又弃官隐居为僧。后受世祖召见,与海云禅师一起入府觐见,颇受赏识。
B.刘秉忠爱好读书,学问功底深厚。他于书无所不读,尤其精通《易经》及宋氏经世书,至于天文、地理、律历、占卜无不精通,天下事了如指掌。
C.刘秉忠精通治理,敢担责任。他以天下为己任,通晓治理之道,善于古为今用,辅佐世祖建立元朝,并为元朝定规立制费尽心血。
D.刘秉忠恬淡闲散,好学不懈。身居高位后,他仍斋戒居住,粗茶淡饭,整日恬淡安静,与以往没有不同,常常诵咏诗词自娱自乐。
【小题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己未,从伐宋,复以云南所言力赞于上,所至全活不可胜计。
(2)秉忠采祖宗旧典,参以古制之宜于今者,条列以闻。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泂字溉之,滕州人。生有异质,始从学,即颖悟强记。作为文辞,如宿习者。姚燧以文章负大名,一见其文,深叹异之,力荐于朝,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未几,以亲老,就养江南。久之,中书掾,非其志也。及考除集贤院都事,转太常博士。拜住为丞相,闻泂名,擢监修国史长史,历秘书监著作郎、太常礼仪院经历。泰定初,除翰林待制,以亲丧未克葬,辞而归。天历初,复以待制召。于是文宗方开奎章阁延天下知名士充学士员泂数进见奏对称旨超迁翰林直学士俄特授奎章阁承制学士泂既为帝所知遇,乃著书曰《辅治篇》以进,文宗嘉纳之。朝廷有大议,必使与焉。会诏修《经世大典》,泂方卧疾,即强起,曰:“此大制作也,吾其可以不预!”力疾同修。书成,既进奏,旋谒告以归。复除翰林直学士,遣使召之,竟以疾不能起。

泂骨骼清峻,神情开朗,秀眉疏髯,目莹如电,颜面如冰玉,而唇如渥丹然,峨冠褒衣,望之者疑为神仙中人也。其为文章,奋笔挥洒,迅飞疾动,汩汩滔滔,思态叠出,纵横奇变,若纷错而有条理,意之所至,臻极神妙。泂每以李太白自似,当世亦以是许之。尝游匡庐、王屋、少室诸山,留连久乃去,人莫测其意也。侨居济南,有湖山花竹之胜,作亭曰天心水面,文宗尝虞集制文以记之。泂尤善书,自篆、隶、草、皆精诣,为世所珍爱。卒年五十九。有文集四十卷。

《元史·列传七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文宗方开奎章阁/延天下知名士/充学士员/洞数进见奏对/称旨超/迁翰林直学士/俄特授奎章阁/承制学士
B.于是文宗方开奎章阁/延天下知名士充学土员/洞数进见奏对/称旨超迁翰林直学士/俄特授奎章阁承制学士
C.于是文宗方开奎章阁/延天下知名士充学士员/洞数进见/奏对称旨/超迁翰林直学士/俄特授奎章阁承制学士
D.于是文宗方开奎章阁/延天下知名士/充学士员/洞数进见/奏对称旨超/迁翰林直学士/俄特授奎章阁/承制学士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辟,即召,指高级官员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名士做属吏,《张衡传》中“连辟公府不就”中的“辟”即是此意。
B.博士,官名。开始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来指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职位。
C.敕是古代帝王诏令文书的文件名称之一,汉时凡尊长或长官告诚子孙或僚属,皆称敕;南北朝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令。
D.真即真书,也叫“正书、楷书”。始于汉末,通行至今,这种字体由隶书演变而来,其形体方正,笔画平直。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洞天资聪颖,学养深厚。刚开始学习,他写文章如同学养很深的人,后因文章卓异受到赏识,走上仕途。
B.李洞受皇帝器重,官运通达。他屡次得到提拔,皇帝曾高兴地采纳了他的《辅治篇》,并让他参与审议朝中大事。
C.李洞文思卓异,为人称赞。他写文章快速,想象丰富而富有变化;不仅有条理,而且深刻并具创新色彩,异常神妙。
D.李洞醉心山水,寄情胜景。他曾经游览匡庐、王屋、少室等山峦,曾在济南的湖山花竹处,建造了一座览景的亭子。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姚燧以文章负大名,一见其文,深叹异之,力荐于朝,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
(2)复除翰林直学士,遣使召之,竟以疾不能起。

同类题3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郭嘉,字元礼,濮阳人。祖昂,父惠,俱以战功显。嘉慷慨有大志,始由国子生登泰定三年进士第,授彰德路林州判官,累迁翰林国史院编修官,除广东道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经历。未几,入为京畿漕运使司副使,寻拜监察御史。
会朝廷以海寇起,欲于浙东温、台、庆元等路立水军万户镇之,众论纷纭莫定。擢嘉礼部员外郎,乘驿至庆元,与江浙行省会议可否。嘉至,首询父老,知其弗便,请罢之。会方择守令绥靖辽东,乃授嘉广宁路总管,兼诸奥鲁劝农防御。属盗起,军旅数兴,供饷无虚日。民苦籴转输,而吏胥得因时为奸。嘉设法计其户口,第其甲乙,民甚便之。有诏团结义兵,嘉招集民数千,教以坐作进退,万、千、百夫各统以长,号令齐一,赏罚明信。故东方诸郡,钱粮之富,甲兵之精,称嘉为最。
十八年,寇陷上京,嘉闻之,躬率义兵出御。既而辽阳陷,嘉将众巡逻,去城十五里,遇青号队伍百余人,始言官军,嘉疑其诈,俄果脱青衣变红。嘉出马射贼,分兵两队而夹攻之,生擒贼数百,死者无算。嘉见贼势日炽,孤城无援,乃集同官议攻守之计,众皆失措,嘉曰:“吾计决矣。”因竭家所有衣服财物犒义士,以励其勇敢,且曰:“自我祖宗,有勋王室,今之尽忠,吾分内事也。况身守此土,当生死以之,余不足恤矣。”顷之,贼至,围城亘数十里,有大呼者曰:“辽阳我得矣,何不出降!”嘉挽弓射呼者,中其左颊,堕马死,贼稍引退,嘉遂开西门逐之,贼大至,力战以死。
事闻,赠崇化宣力效忠功臣、资善大夫、河南江北等处行省左丞、上护军,封太原郡公,谥忠烈。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八十一·郭嘉传》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擢嘉礼部员外郎 擢:提拔
B.嘉挽弓射呼者 挽:提起
C.有诏团结义兵,嘉招集民数千    团结:组织集结
D.会方择守令绥靖辽东   绥靖:安抚平定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子生,又称国学生、太学生,指在国子监就读的学生,一般为官员子弟,也有由捐纳而得者,入监就学者有贡生、监生之分,通称为国子监生。
B.驿,旧时供传递公文的人过往商旅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也指供传递公文使用的马。文中的“驿”就是指驿马或马拉的驿车。
C.路,始于宋代,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元代采用行省制度,行省下设路、府、州、县,形成四级地方行政制度。
D.谥,即谥号,始于西周,是对已故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他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褒扬的称号。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属盗起,军旅数兴,供饷无虚日。
(2)当生死以之,余不足恤矣。
【小题4】根据第三段,简要列举郭嘉“忠烈”的具体表现。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管如德,黄州黄陂县人。父景模,为宋将,以蕲州降。先是如德尝被俘虏思其父与同辈七人间道南驰为逻者所获械送于郡如德伺逻者怠即引械击死数十人各破械脱走间关万里达父所至是,入,世祖笑曰:“是孝于父者,必忠于我矣。”一日,授以强弓二,如德以左手兼握,右手悉引满之,帝曰:“得无伤汝臂乎?后毋复然!”尝从猎,遇大沟,马不可越,如德即解衣浮渡,帝壮之,由是称为拔都,赏赉优渥。授湖北招讨使,总管本部军马,佩金虎符。丞相伯颜取临安,选能招诸郡者,众推如德,如德衔命往喻,绍兴诸郡皆下。初,世祖以宝刀赐如德,及与敌战,刀刃尽缺。宋平,入觐,如德以刀上呈,曰:“陛下向所赐刀,从军以来,刀缺如是矣。”帝嘉其朴。

时法制未备,仕多冗员,而军民之官,廪禄未有定制,故如德言及之。权臣抑不得上。丞相阿塔海命驰驿奏出征事,入见,世祖问曰:“江南之民,得无有二心乎?”如德对曰:“往岁旱涝相仍,今累岁丰稔,民沐圣恩多矣,敢有贰志!使果有贰志,臣曷敢饰辞以欺陛下乎!”帝善其言,且喻之曰:“阿塔海有未及者,善辅导之。”迁江西行尚书省左丞,时钟明亮以循州叛,杀掠州县,千里丘墟,帝命如德统四省兵讨之。诸将欲直捣其巢穴,如德曰:“今田野之氓,疲于转输,重困斯民,而自为功,吾不为也。”俾使喻以祸福,贼感如德诚信,以十余骑诣赣州石城县降。平章政事奥鲁赤怒其跋扈不臣,欲以事杀明亮,如德闻之曰:“皇元仁厚,未尝杀降,明亮叛人,何足惜,所重者,信不可失耳!”年四十有四,卒于军。

(选自《元史·管如德传》,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先是/如德尝被俘虏/思其父/与同辈七人间道南驰/为逻者所获/械送于郡/如德伺逻者怠/即引械击死数十人/各破械脱走/间关万里达父所/
B.先是/如德尝被俘虏/思其父与同辈/七人间道南驰/为逻者所获/械送于郡/如德伺逻者怠/即引械击死数十人/各破械脱走/间关万里达父所/
C.先是/如德尝被俘虏/思其父/与同辈七人间道南驰/为逻者所获械/送于郡/如德伺逻者怠/即引械击死数十人/各破械脱走/间关万里达父所/
D.先是/如德尝被俘虏/思其父与同辈/七人间道南驰/为逻者所获械/送于郡/如德伺逻者怠/即引械击死数十人/各破械脱走/间关万里达父所/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诸侯秋天朝见天子称为“觐”,后臣下晋见国家元首通称“觐”,也用于教徒朝拜。
B.虎符:古代帝王授予臣属征收粮食和调发军队的信物。用金属铸成虎形,分为两半。
C.廪禄是古代皇朝政府按规定给予各级官吏的报酬,主要形式有土地、实物、钱币,等等。
D.卿:文中是君主对大臣的称谓,古代还可以指对男子的敬称,或夫妻、朋友间的爱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管如德忠孝两全,深得赏识。他的孝心被世祖称赞;他拉强弓,世祖担心他的手会受伤;世祖出猎遇到水沟,他脱衣游过去,被世祖称赞。
B.管如德被众推崇,为官朴实。丞相挑选能人,大家推举管如德,管如德不负众望;世祖赏赐管如德宝刀,刀刃已缺,他却一直带着,皇帝赞他朴实。
C.管如德恪尽职守,直言敢谏。政府施政中存在很多弊端,他予以上报,但被丞相阿塔海扣押不上报;他直言告知皇帝江南民众没有二心。
D.管如德为官仁厚,恪守信义。江西有人反叛,皇帝命令管如德前去讨伐,他采用怀柔政策使叛贼归附;有人要杀叛乱分子,他表示反对。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往岁旱涝相仍,今累岁丰稔,民沐圣恩多矣,敢有贰志!
(2)俾使喻以祸福,贼感如德诚信,以十余骑诣赣州石城县降。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汪世显,字仲明,巩昌盐川人。仕金,屡立战功,官至镇远军节度使。金亡,郡县望风款附,世显独守城,及皇子阔端兵临城下,始率众降。皇子曰:“吾征四方,所至皆下,汝独固守,何也?”对曰:“臣不敢背主失节耳。”又问曰:“金亡已久,汝不降,果谁为耶?”对曰:“大军迭至,莫知适从,惟殿下仁武不杀,窃意必能保全阖城军民,是以降也。”皇子大悦,承赐世显章服,官从其旧。即从南征,断嘉陵,捣大安。田杨诸蛮结阵迎敌世显以轻骑驰挠之宋曹将军潜兵相为掎角世显单骑 突之杀数十人黎明,大军四合,杀其主将,入武信,遂进逼资、普。乘胜定资州,略嘉定、峨眉。进次开州。时方泥潦,由间道攀缘以达。宋军次万州南岸,世显即水北造船以疑之。夜从上游鼓革舟袭破之,宋师大扰。追奔至夔峡,过巫山,与宋援军遇,斩首三千余级。

明年师还,攻重庆,会大暑,乃罢归。觐太宗,赐金符,易其名曰中山,且历 数其功。世显拜谢曰:“此皆圣明福德所致,臣何预焉!”辛丑,蜀帅陈隆之贻书请战,声言有众百万。皇子集诸将议之,咸谓隆之可生擒也。世显曰:“顾临敌何如,无庸夸辞为!”军薄成都,隆之战屡却,坚壁不出。其部曲田显约夜降,隆之觉之。世显曰:“事急矣!”亟梯城入救显,得与从者七十余人出。获隆之,斩之。世显复简精锐五百人,捣汉州。三日,大军薄其城,又三日,克之。

癸卯春,皇子第功,承制拜便宜总帅,秦、巩等二十余州事皆听裁决,赐虎符、锦衣、玉带。世显先已遘疾,至是加剧,皇子遣医,络绎往疗,竟不起,年四十九。

中统三年,论功追封陇西公,谥义武。延祐七年,加封隆右王。

(选自《元史·汪世显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田杨诸蛮结阵迎敌/世显以轻骑驰挠之/宋曹将军潜兵相为掎角/世显单骑突之/杀数十人/
B.田杨诸蛮结阵迎敌世显/以轻骑驰挠之/宋曹将军潜兵相为掎角/世显单骑突之/杀数十人/
C.田杨诸蛮结阵迎敌世显/以轻骑驰挠之/宋曹将军潜兵/相为掎角/世显单骑突之杀数十人/
D.田杨诸蛮结阵迎敌/世显以轻骑驰挠之/宋曹将军潜兵/相为掎角/世显单骑突之杀数十人/
【小题2】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
A.殿下,是古代对诸侯或皇太子等的尊称。阔端是当时元朝皇帝的儿子,所以汪世显称其为殿下。
B.辛丑为干支之一,在古代可用于纪年、月、日及时辰,其前一年是庚子年。
C.制,有皇帝的命令的意思。“承制”指秉承皇帝的旨意,也是官职名,文中是后一个意思。
D.虎符是古代皇帝调兵遣将用的兵符,分为两半,其中一半由皇帝保存,另一半交给将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汪世显恪守节操,能顺势而为。金朝灭亡后,他据城独守;因仰慕元朝皇子阔端仁爱英勇而投降元朝。
B.汪世显作战勇猛,谦虚谨慎。他先后参与平定了资州、嘉定、峨眉、重庆,立下赫赫战功却不居功自傲。
C.汪世显见识不凡,处事果断。陈隆之的部下约降,被陈隆之发觉,汪世显感到情况紧急,立刻架梯救人,俘获了隆之。
D.汪世显功勋卓著,备受恩宠。他为元朝立下大功,被赐名、赐衣、赐虎符,死后也极尽哀荣。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宋军次万州南岸,世显即水北造船以疑之。
(2)世显复简精锐五百人,捣汉州。三日,大军薄其城,又三日,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