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孛鲁,鲁国王木华黎之子。沉毅魁杰,宽厚爱人,通诸国语,善骑射。年二十七,入朝行在所。时太祖在西域,夏国主李王阴结外援,蓄异图,密诏孛鲁讨之。甲申秋九月,攻银州,克之,斩首数万级,获牲口马驼牛羊数十万,俘监府塔海,命都元帅蒙古不华将兵守其要害而还。乙酉春,复朝行在所。武仙叛,胁居民遁于双门寨。仙弟质于军中,挈家逃归。遣撒寒追及于紫荆关,斩之。丙戌夏,诏封功臣户口为食邑,日十投下,孛鲁居其首。宋将李全陷益都,执元帅张琳送楚州。秋九月郡王带孙率兵围全于益都冬十二月孛鲁引兵入齐先遣李喜孙招谕全全欲降部将田世荣等不从杀喜孙丁亥春三月,全突围欲走,邀击大败之,自相蹂践溺死不可胜计。夏四月,城中食尽,全降,诸将皆日:“全势穷出降,非心服也,今若不诛,后必为患。”孛鲁曰:“不然,诛一人易耳,山东未降者尚多,全素得人心,杀之不足以立威,徒失民望。”表闻,诏孛鲁便宜处之。乃以全为山东、淮南、楚州行省,田世荣副之,郡县闻风款附,山东悉平。时滕州尚为金守,诸将或言炎暑未可进攻,孛鲁曰:“主上亲督大军,平定西域数年,未闻当暑不战,我等安敢自逸乎!”遂促进兵.金兵出战,败之,斩三千余级,其余老幼开门出降。九月,师还,至燕,猎于昌平,民持牛酒以献,却之及还,赐馆人银数百两。闻太祖崩,趋赴北庭,哀毁遘疾。戊子夏五月薨,年三十二,至治元年,诏封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鲁国王,谥忠定。
(注)①遘:通“构”。构成,造成。
(节选自《元史·孛鲁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秋九月/郡王带孙率兵围全于益都/冬十二月/孛鲁引兵入齐/先遣李喜孙招谕全/全欲降部将/田世荣等不从/杀喜孙/
B.秋九月/郡王带孙率兵围全于益都/冬十二月/孛鲁引兵入/齐先遣李喜孙招谕全/全欲降/部将田世荣等不从/杀喜孙/
C.秋九月/郡王带孙率兵围全丁益都/冬十二月/孛鲁引兵入齐/先遣李喜孙招谕全/全欲降/部将田世荣等不从/杀喜孙/
D.秋九月/郡王带孙率兵围全于益都/冬十二月/孛鲁引兵入/齐先遣李喜孙招谕全/全欲降部将/田世荣等不从/杀喜孙/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申属于干支纪年法,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干支纪年法包括十二天于和十地支。
B.食邑一般指古代君主赏赐给臣子的封地,即以此地租税作为其俸禄,又可称为采邑、封地等。
C.诏在文中指皇帝颁发的命令。一般以制式文书的形式发布,称“诏书”或“诏令”。
D.太师是官名,西周始置,为辅弼国君之臣,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也可指辅导太子之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孛鲁奉诏讨伐,扫除威胁。夏国君主李王暗中勾结外敌,心存不轨,孛鲁受太祖密诏前去征讨;攻克银州,俘虏了监府塔海,大获全胜。
B.孛鲁熟悉情势,稳定大局。他上表启奏皇上,保全降将李全,既树立了元军的威望,又安抚了民心,最终其他郡县相继归附,山东得以平定。
C.孛鲁富有主见,做事果断。在攻打滕州时,军中将帅都认为天气酷热不宜进军,孛鲁以皇上平定西域为例进行反驳,并果断进兵,大败金军,攻克滕州。
D.孛鲁忠君为国,尽享哀荣。听闻太祖驾崩后,他急忙奔赴北庭,由于哀痛过度而伤身成疾;去世后被追赠为太师、上柱国等,并被赠予褒扬的谥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武仙叛,胁居民遁于双门寨。仙弟质于军中,挈家逃归。
(2)丁亥春三月,全突围欲走,邀击大败之,自相躁践溺死不可胜计。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3-22 09:03:0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阔里吉思,性勇毅,习武事,尤笃于儒术,筑万卷堂于私第,日与诸儒讨论经史,性理、阴阳、术数,靡不该贯。尚忽答的迷失公主,继尚爱牙失里公主。宗王也不干叛,率精骑千余,昼夜兼行,旬日追及之。时方暑,将战,北风大起,左右请待之,阔里吉思曰:“当暑得风,天赞我也。”策马赴战,骑士随之,大杀其众,也不干以数骑遁去。阔里吉思身中三矢,断其发。凯还,诏赐黄金三斤、白金千五百斤。
成宗即位,封高唐王。西北不安,请于帝,愿往平之,再三请,帝乃许。及行,且誓曰:“若不平定西北,吾马首不南。”大德元年夏,遇敌于伯牙思之地,众谓当俟大军毕至,与战未晚,阔里吉思曰:“大丈夫报国,而待人耶!”即整众鼓躁以进,大败之,擒其将卒百数以献。诏赐世祖所服貂袭、宝鞍,及缯锦七百、介胄、戈戟、弓矢等物。
二年秋,诸王将帅共议防边,咸曰:“敌往岁不冬出,且可休兵于境。”阔里吉思曰:“不然,今秋候骑来者甚少,所谓鸷鸟将击,必匿其形,备不可缓也。”众不以为然,阔里吉思独严兵以待之。是冬,敌兵果大至三战三克阔里吉思乘胜逐北深入险地后骑不继马踬陷敌遂为所执,惟正言不屈,又欲以女妻之,阔里吉思毅然田:“我帝婿也,非帝后面命,而再娶可乎!”敌不敢逼。帝尝遣其家臣阿昔思特使敌境,见于人众中,阔里吉思一见辄问两宫安否,次问嗣子何如,言未毕,左右即引其去。明日,遣使者还,不复再见,竞不屈死焉。  
(节选自《元史·阔里吉思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敌兵果大至三战/三克阔里吉思/乘胜逐北/深入险地/后骑不继/马踬陷敌遂为所执/
B.敌兵果大至三战/三克阔里吉思/乘胜逐/北深入险地后/骑不继马/踬陷敌/遂为所执/
C.敌兵果大至/三战三克/阔里吉思乘胜逐北/深入险地/后骑不继/马踬陷敌/遂为所执/
D.敌兵果大至/三战三克/阔里吉思乘胜逐/北深入险地/后骑不继马踬/陷敌/遂为所执/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儒术”指儒家学说,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等,儒学经典“四书五经”是中国科举制度下读书人的必修科目。
B.“旬日”指十天,王勃《滕王阁序》中有“十旬休假”的句子,中国现代也把一个月分为上旬、中旬和下旬。
C.“大德”是帝王年号,与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庆历四年春”的“庆历”类似,中国古代除皇帝年号纪年法外,还有干支纪年法等。
D.“两宫”指皇宫,诸葛亮《出师表》中,“宫中府中”的“宫”即指皇宫,文中指东宫和西宫,即代指分住在两宫的太子和太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阔里吉思文武兼修。他在研究军事的同时,广泛涉猎儒学,收藏、阅读了大量典籍,为他后来建功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B.阔里吉思作战勇猛。他指挥作战当机立断,负伤之后仍奋勇向前,屡立奇功,皇帝对他也赏赐颇多,甚至因此先后把两个公主许配给他。
C.阔里吉思头脑清醒。在一众王公大臣都依据往年规律,认为短期内边境不会有战事的情况下,他凭异常迹象预判了敌军的阴谋。
D.阔里吉思坚贞刚毅。在缺少援兵、敌众我寡的情况下,他身陷敌手,顶住了对方的各种威逼利诱,最后不屈而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然,今秋候骑来者甚少,所谓鸷鸟将击,必匿其形,备不可缓也。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肃,字才卿,威州洺水人。金兴定二年词赋进士。尝为尚书省令史。时有盗内藏官罗及珠,盗不时得,逮系货珠牙侩及藏吏,诬服者十一人。刑部议皆置极刑,肃执之曰:“盗无正赃,杀之冤。”金主怒。有近侍夜见肃具道其旨肃曰辨析冤狱我职也惜一己而戕十一人之命可乎明日诣省辨愈力右司郎中张天纲曰:“吾为汝具奏辨析之。”奏入,金主悟,囚得不死。调新蔡令。先时,县赋民以牛多寡为差,民匿不耕。肃至,命树畜繁者不加赋,民遂殷富。濒淮民有窜入宋境,籍为兵而优其粮,间有归者,颇艰于衣食,时出怨言曰:“不如渡淮”。告者以谋叛论,肃曰:“淮限宋境,一水耳,果欲叛,不难往也,口虽言而心无实,准律当杖八十。”奏可。继擢户部主事。金亡,依东平严实,辟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又改行军万户府经历。东平岁赋丝银,复输绵十万两、色绢万匹,民不能堪,肃赞实奏罢之。世祖居潜邸以肃为邢州安抚使,肃兴铁冶及行楮币,公私赖焉。中统元年,擢真定宣抚使。时中统新钞行,罢银钞不用。真定以银钞交通于外者,凡八千余贯,公私嚣然,莫知所措。肃建三策:一曰仍用旧钞,二曰新旧兼用,三曰官以新钞如数易旧钞。中书从其第三策,遂降钞五十万贯。二年,授左三部尚书,官曹典宪,多所议定。未几,兼商议中书省事。三年,致仕,给半俸。四年,卒,年七十六。肃性舒缓,有执守。尝集诸家《易》说,曰《读易备忘》。后累赠推忠赞治功臣、荣禄大夫、上柱国、大司徒、邢国公,谥文献。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四十七》)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有近侍夜见肃/具道其旨/肃曰/辨析冤狱/我职也惜一己/而戕十一人之命/可乎/明日/诣省辨愈力/
B.有近侍夜见/肃具道其旨/肃曰/辨析冤狱/我职也/惜一己而戕十一人之命/可乎/明日/诣省辨愈力/
C.有近侍夜见肃/具道其旨/肃曰/辨析冤狱/我职也/惜一己而戕十一人之命/可乎/明日/诣省辨愈力/
D.有近侍夜见肃/具道其旨/肃曰辨析/冤狱/我职也/惜一己而戕十一人之命/可乎/明日/诣省辨愈力/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牙侩,原指牙齿咬合,引申为买卖双方居中说合的经纪人,又称牙子、市侩。
B.潜邸,特指以太子身份继位的皇帝登基之前居住的宅第,登基后改称“东宫”。
C.楮币,元代发行的纸币,因用楮树皮造成的纸制成而得名,后亦泛指一般纸币。
D.赠,追赠,古代皇帝为已去世的官员及其亲属加封官爵或荣誉称号,以示恩典。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肃公正执法,敢于坚持己见。他任尚书省令史时反对杀掉无辜者,任新蔡县令时反对杀掉偶发抱怨者;以上两次他直接上奏皇帝,使相关人等得以保全。
B.刘肃体恤民生,心系百姓疾苦。东平每年缴纳蚕丝白银,又需缴纳丝绵十万两、染色绢布一万匹,百姓不能承受,刘肃辅佐帮助严实上奏皇帝罢停此事。
C.刘肃治才出众,善于化解难题。任邢州安抚使时,公私均得以获利;任真定宣抚使时,化解了换钞难题;任左三部尚书时,参议制定了很多典章制度。
D.刘肃生荣死哀,受到朝廷优待。他性格从容和缓,有操守。退休前任朝廷重臣,退休后还依然享受俸禄,死后多次受朝廷追赠,而且获得美好的谥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时,县赋民以牛多寡为差,民匿不耕。
(2)真定以银钞交通于外者,凡八千余贯,公私嚣然,莫知所措。

同类题3

   李谦,字受益,郓之东阿人。祖元,以医著名。父唐佐,性恬退,不喜仕进。

谦幼有成人风,始就学,日记数千言,为赋有声,与徐世隆、孟祺、阎复齐名,而谦为首。为东平府教授,生徒四集,累官万户府经历,复教授东平。先时,教授无俸,郡敛儒户银百两备束修,谦辞曰:“家幸非甚贫者,岂可聚货以自殖乎!”

翰林学士王磐以谦名闻,召为应奉翰林文字,一时制诰,多出其手。至元十五年,升待制,扈驾至上都,赐以银壶、藤枕。十八年,升直学士,为太子左谕德,侍裕宗于东宫。陈十事:曰正心,曰睦亲,曰崇俭,曰几谏,曰戢兵,曰亲贤,曰尚文,曰定律,曰正名,曰革弊。裕宗崩,世祖又命傅成宗于潜邸,所至以谦自随。转侍读学士。二十六年,以足疾辞归。

三十一年,成宗即位,驿召至上都。即见,劳曰:“朕知卿有疾,然京师去家不远,且多良医,能愈疾。卿当与谋国政,余不以劳卿也。”升学士。元贞初,引疾还家。大德六年,召为翰林承旨,以年七十一,乞致仕。九年,又召。至大元年,给半俸。仁宗为皇太子,征为太子少傅,谦皆力辞。

仁宗即位,召十六人,谦居其首。乃力疾见帝于行在,疏言九事,其略曰:“正心术以正百官,崇孝治以先天下,选贤能以居辅相之位,广视听以通上下之情,恤贫乏以重邦家之本,课农桑以丰衣食之源,兴学校以广人材之路,颁律令使民不犯,练士卒居安虑危。至于振肃纪纲纠察内外台宪之官尤当选素著清望深明治体不事苛细者为之。”帝嘉纳焉。迁集贤大学士、荣禄大夫,致仕,加赐银一百五十两,金织币及帛各三匹。归,卒于家,年七十九。

谦文章醇厚有古风,不尚浮巧,学者宗之,号野斋先生。

(节选自《元史》卷一百六十,列传第四十七,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至于振肃纲纪/纠察内外/台宪之官/尤当选素著清望/深明治体/不事苟细者/为之
B.至于振肃纲纪/纠察内外台宪之官/尤当选素著清望/深明治体/不事苟细者为之
C.至于振肃纲纪/纠察内外/台宪之官尤当选素著清望/深明治体/不事苟细者为之
D.至于振肃纲纪/纠察内外台宪之官/尤当选/素著清望/深明治体/不事苟细者/为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教授是学官名。教授之职始设于宋代,为讲解经义、掌管课试的一种文职官员。
B.束修即扎成一捆的干肉,是古时学生送给教师的酬礼,后用作教师报酬的代称。
C.潜邸是天子即位前居住的宅第。行在是指皇帝所在的地方,后专指皇帝行幸所在之地。
D.致仕指官员交还官职,即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出官等名称指官员辞职归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谦学问精深。他写的文章很有气势并且醇厚有古风,不追求虚浮奇巧,学者纷纷效仿。
B.李谦深受器重。他曾随待世宗车驾到上郡,辅助过三位皇太子,生病后受到世宗慰问。
C.李请积极进言,他曾陈言治国十事,仁即位后,他又勉强支撑病体向上疏陈言九事。
D.李谦不贪名利。为东平府教授时,婉言谢绝郡里送给他的束修,后又多次在高位上请辞。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翰林学士王磐以谦名闻,召为应奉翰林文字,一时制诰,多出其手。
(2)恤贫乏以重邦家之本,课农桑以丰衣食之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小题。
送天台陈庭学序
明·宋濂
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然去中州万里,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唐、艳滪之虞。跨
马行,则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下见其巅际。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杳.莫测其所穷,肝胆为
之悼栗。水行则江石悍利,波恶涡诡,舟一失势尺寸,辄糜碎土沉,下饱鱼鳖。其难至如此, 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非材有文者,纵游无所得;非壮强者,多老死于其地。嗜奇之士 恨焉。
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
由水道至成都。成都,川蜀之要地,杨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候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 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 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越三年,以例自免归,会予于京师。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 志意愈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
予甚自愧,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及年壮可出,而四方兵 起,无所投足。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予齿益加老耄.矣。欲如庭学 之游,尚可得乎?
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原宪,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 天地者。此其故何也?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庭学其试归而求焉,苟有所得,则以告予, 予将不一愧而已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杳.莫测其所穷   杳:幽深
B.庭学无不历.览   历:尽、完
C.顾.以学未成而不暇   顾:回想
D.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   逮:到,及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掾”原为佐助的意思,后为副官佐或官署属员的通称,“掾吏”与此同义。
B.明代设布政使司掌管民政和财政,按察使司掌刑法,都指挥使司掌军事。
C.古称七十岁至九十岁的年纪,形容年老,引申为昏乱之义,文中即取引申义。
D.古人房屋内部,前叫“堂”,后部中央叫“室”,室的东西两侧叫“房”。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川蜀山水险峻奇特,非有官职、有财富、有才能、会写文章、年富力强的人不能到达,因而往往令人抱憾而止。
B.陈庭学能做诗,曾任中书左司掾、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等官职。他乘船到成都,游山水名 胜,每次游览都写诗记述。
C.作者因学业未成、战乱等原因未能实现出游天下的愿望,面对陈庭学游览而归的收获, 感叹自己因年老已难以做到了。
D.作者认为山水名胜能使人的情、志、学等方面上一个台阶,此外,应该还有高于“山水 之助”的东西。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朵尔直班,字惟中,木华黎七世孙。朵尔直班甫晔而孤,育于从祖母。拜住,从父也,请于仁宗,降玺书护其家。稍长,好读书。年十四,见文宗,适将幸上都,亲阅御衣,命录于簿,顾左右无能书汉字者,朵尔直班引笔书之。文宗喜,命为尚衣奉御,寻授工部郎中。元统元年,擢监察御史。首上疏,请亲祀宗庙,赦命不宜数。又陈时政五事,其一曰:“太史言三月癸卯望月食既,四月戊午朔,日又食。皇上宜奋乾纲,修刑政,疏远邪佞,颛任忠良,庶可消弭灾变以为祯祥。”乃复条陈九事上之。正月元日,朝贺大明殿,朵尔直班当纠正班次,即上言:“百官逾越班制者,当同失仪论,以惩不敬。”先是,教坊官位在百官后,御史大夫撒迪传旨俾入正班朵尔直班执不可撒迪曰御史不奉诏耶朵尔直班曰事不可行大夫宜覆奏可也。”丞相伯颜、御史大夫唐其势二家家奴怙势为民害,朵尔直班巡历至漷州,悉捕其人致于法,民大悦。及还,唐其势怒曰:“御史不礼我已甚,辱我家人,我何面目见人耶?”答曰:“朵尔直班知奉法而已,它不知也。”唐其势从子马马沙为钦察亲军指挥使,恣横不法,朵尔直班劾奏之。马马沙因集无赖子欲加害,会唐其势被诛,乃罢。迁太府监,升侍书学士、同知经筵事。寻出为辽阳行省平章政事,阶荣禄大夫。至官,询民所疾苦,知米粟羊豕薪炭诸货皆藉乡民贩负入城,而责室僮奴、公府隶卒争强买之,仅酬其半直。又其俗编柳为斗,大小不一,豪贾猾侩得以高下其手,民咸病之。即饬有司厉防禁,齐称量,诸物乃毕集而价自平。又存恤孤老,平准钱法,清铨选,汰胥吏,慎勾稽,兴废坠,巨细毕举。苟有罪,虽勋旧不贷。王邸百司闻风悚惧。朵尔直班立朝,以扶持名教为己任,荐拔人才而不以为私恩。留心经术,凡伊、洛诸儒之书,未尝去手。喜为五言诗,于字画尤精。其在经筵,开陈大义为多。间采前贤遗言,各以类次,为书凡四卷。卒于黄州兰溪驿,年四十。

(《元史·列传第二十六》)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御史大夫撒迪传旨/俾入正班/尔直班执/不可/撒迪曰/御史不奉诏耶朵尔直班曰/事不可行/大夫宜覆奏可也
B.御史大夫撒迪传旨俾入正班/朵尔直班执不可/撒迪曰/御史不奉诏耶朵尔直班曰/事不可行/大夫宜覆/奏可也
C.御史大夫撒迪传旨俾入正班/朵尔直班执不可/撒迪曰/御史不奉诏耶/朵尔直班曰/事不可行/大夫宜覆奏可也
D.御史大夫撒迪传旨/俾入正班/朵尔直班执/不可/撒迪曰/御史不奉诏耶/朵尔直班曰/事不可行/大夫宜覆/奏可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监察御史:隋朝始设,掌管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事务。
B.癸卯望:“癸卯”干支纪日,“望”月相纪日,古代每月初一、三十分别叫朔、晦。
C.从子:侄子。从,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亲属,如“从父”,是伯父、叔父的通称。
D.铨选:选才授官。唐宋至清选用官吏的制度,一般由吏部按规定选补某种官缺。
【小题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朵尔直班忠于职守。他一生为官京城,多次上疏,条陈时政,主张整顿朝纲。
B.朵尔直班奉法无私。他惩治不法,为民除害,弹劾权贵,荐拔人才不以为私恩。
C.朵尔直班勤政爱民。他问民疾苦,打击豪贾猾,存恤孤老,平准钱法,巨细毕举。
D.朵尔直班好学多才。他通晓汉语,留心经术,喜为五言诗歌,尤精字画,为书四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疏远邪佞,颛任忠良,庶可消弭灾变以为祯祥。
(2)即饬有司厉防禁,齐称量,诸物乃毕集而价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