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起宗,字元卿,其先上党人,后徙广平洺水县。起宗生长兵间,学书无从得纸,父削柳为,写以授之;成诵,削去更书。年十七,会立蒙古学,学辄成,辟武卫译史。御史中丞塔察儿爱其才,迁中台译史。仁宗即位, 转中书译史,累迁太子家令司典簿官,上言:“东宫官属,辅导德义,财赋非所治也。”朝廷是之。迁南台御史。
建康多水,或实灾而有司抑之,或无灾而诉灾,起宗微行得实,人以为神明。文宗初立,命威顺王征八番。是时,蜀省囊加台拒命未平,起宗极言武昌重镇,当备上流之师,亲王不可远去,力止之。及王入见,帝谓曰:“八番 之行,非秦元卿,几为失计。”朝议以起宗治蜀,幕府忘其名,曰秦元卿,帝引笔改曰起宗,其眷注如此。拜中台御史,劾中丞和尚受人妇人贱买县官屋不报起宗从台官入见跽辩久之敕令起起宗不起会日暮出明日,立太子,有赦,起宗又奏:“不罪和尚,无以正国法。”和尚服辜。帝曰:“为御史,当如是矣。”又劾闽宪卜咱耳窃父妾以 逃,其父愤死,渎乱天常,流之岭南。自是尽言无讳,皆见听用。迁都漕运使,帝召谕之曰:“漕输事多废阙,赖御史治之尔。”出为抚州路总管,至官,有司供张甚盛,问其费所从出,小吏不敢隐,曰:“借办于民。”遂亟使归之,几席仅给而已。自是官府僚佐有宴集,成礼即止。因谕众曰:“我素农家,安俭约,务安静,庶使吾民化之。”居一岁,以老去官。明年,以兵部尚书致仕,居一岁,卒,谥昭肃。
(节选自《元史•秦起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劾中丞和尚受人妇人/贱买县官屋不报/起宗从台官入见/跽辩/久之/敕令起/起宗不起/会日暮/出
B.劾中丞和尚受人妇人/贱买县官屋不报/起宗从台官入见/跽辩久之/敕令起起宗/不起/会日暮/出/
C.劾中丞和尚受人妇人/贱买县官屋/不报/起宗从台官入见/跽辩久之/敕令起/起宗不起/会日暮/出
D.劾中丞和尚受人妇人/贱买县官屋/不报/起宗从台官入见/跽辩/久之/敕令起起宗/不起/会日暮/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简,古代的书写材料,是削制成的狭长竹片或木片,若干简编缀在一起称为“策”。
B.东宫,太子所居之宫,借指太子,后也可指皇太后,如清朝有东、西宫皇太后之分。
C.幕府,原指古代将军的府署,后世称地方军政大吏的府署,幕府中的僚属称幕僚。
D.漕运,古代中央政府将各地所征收的粮食等经水路运往首都或指定地点的运输行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起宗勤于学习,富有学识才华。他生长兵间,缺纸少书,依靠父亲削柳为简进行学习;十七岁时,创立蒙古学并取得成功,被委以重任,连连升迁。
B.秦起宗虑事周密,善于审时度势。元文宗即位,准备征讨八番,秦起宗认为蜀省尚未平定,会对武昌形成威胁,极力劝阻威顺王远行征讨,避免了祸患。
C.秦起宗忠于职守,劾奏直言无讳。任中台御史,坚持弹劾和尚不法行为,使其被定罪;又弹劾卜咱耳不伦之事,使其被流放岭南,皇上嘉其行,纳其言。
D.秦起宗体恤百姓,为政廉俭务实。到任抚州路总管时,要求下属官员降低接待宴席的规格,并将费用归还百姓,从此革除了当地官员铺张宴集的风气。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实灾而有司抑之,或无灾而诉灾,起宗微行得实,人以为神明。
(2)我素农家,安俭约,务安静,庶使吾民化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1-15 08:46:4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一)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垄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者。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粤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著作郎李孝光数荐之府吏。冕詈曰:“吾有田可耕,有书可读,肯朝夕抱案立庭下,备奴使哉?”每居小楼上,客至,僮入报,命之登乃登。部使者行郡,坐马上求见,拒之去。去不百步,冕倚楼长啸,使者闻之惭。冕屡应进士举不中,叹曰:“此童子羞为者,吾可溺是哉?”竟弃去,买舟下东吴,渡大江入淮楚,历览名山川。或遇奇才侠客谈古豪杰事,即呼酒共饮,慷慨悲吟,人斥为狂奴。

(宋濂《王冕传》)

(二)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荀子《劝学》)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粤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B.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粤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C.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粤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D.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粤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小题2】下列句子加点词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儿痴如此,不听其所为 曷:为什么
B.夜出,坐佛膝上   潜:暗中
C.恬若不见  恬若:神色安然,满不在乎的样子
D.声非加也 疾:敏捷
【小题3】对于上面文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冕勤奋苦读。王冕放牛时跑到学堂听学生读书,还在僧寺里点着长明灯读书到天亮。
B.王冕受到他人赏识。安阳韩性听闻王冕后认为他与众不同,收他为弟子。韩性去世以后,王冕对待门客的态度就像对待韩性一样。
C.王冕有傲岸的个性。他多次考进士,但都落第了,他感叹道:“这是连小孩子都觉得耻辱而不愿做的事,我怎么可以沉迷其中呢? ” 于是放弃了求取功名。
D.荀子在上面段落中运用比喻,论述了学习的作用,可以借助外物,弥补不足。
【小题4】翻译文言文
(1)七八岁时,父命牧牛垄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同类题2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李德辉,字仲实,通州潞县人。生五岁,父且卒。其母舂蓬稗、炊藜苋而食之。德辉天性孝悌,嗜读书,束于贫,无以自资,乃辍业。年十六,监酒丰州,禄食充足,甘旨有余,则市笔札录书,夜诵不休。已乃厌糟曲,叹曰:“志士顾安此耶仕不足以匡君福民隐不足以悦亲善身天地之间人寿几何恶可无闻同腐草木也!”乃谢绝所与游少年,求先生长者讲学,以卒其业。
中统元年,为燕京宣抚使。燕多剧贼,造伪钞,结死党杀人。德辉悉捕诛之,令行禁止。然事多不白中书,由是忤平章王文统意,去位。至元元年,授太原路总管。至郡,崇学校,表孝节,劝耕桑,立社仓,一权度,凡可以皁民者无不为之。嘉禾瑞麦,六出其境。五年,征为右三部尚书。人有讼财而失其兄子者,德辉曰:“此叔杀之无疑。”遂竟其狱。权贵人为请者甚众,德辉不应,罪状既明,请者乃惭服。十七年,置行中书省,以德辉为安西行省左丞。是年,西南夷罗施鬼国既降复叛,诏云南、湖广、四川合兵三万人讨之。兵且压境,德辉适被命在播,乃遣安珪驰驿止三道兵勿进,复遣张孝思谕鬼国趣降。其酋阿察熟德辉名,曰:“是活合州李公耶,其言明信可恃。”即身至播州,泣且告曰:“吾属百万人,微公来,死且不降,今得所归,蔑有二矣。”德辉以其言上闻,乃改鬼国为顺元路,以其酋为宣抚使。其后有以受鬼国马千数谮德辉于朝者,命曰:“是人朕所素知,虽一羊不妄受,宁有是耶!”
德辉卒年六十三,蛮夷闻讣,哭之哀如私亲,为位而祭者动辄千百人。合州安抚使王立,衰絰率吏民拜哭,声震山谷,为发百人护丧兴元。播州安抚使何彦请率其民立庙祀之。
(选自《元史•列传第五十》,有删改)
【小题1】(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志士顾安此耶/仕不足以匡君/福民隐不足以悦亲善身/天地之间/人寿几何/恶可无闻/同腐草木也
B.志士顾安此耶/仕不足以匡君福民/隐不足以悦亲善身/天地之间/人寿几何恶/可无闻同 腐草木也
C.志士顾安此耶/仕不足以匡君福民/隐不足以悦亲善身/天地之间/人寿几何/恶可无闻/同腐草木也
D.志士顾安此耶/仕不足以匡君/福民隐不足以悦亲善身/天地之间/人寿几何恶/可无闻同腐草木也
【小题2】(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孝悌”,孝,指兄弟姊妹的友爱;梯,指对父母还报的爱。孔子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
B.“行中书省”,元朝(中统、至元年间)开始实施的直属中央政府管辖的一级行政区,简称“行省”或“省”。
C.“宣抚使”,元朝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的管理军民参用士官。明清沿置,为武职士官。辛亥革命后仍有沿用旧名者。
D.“蛮夷”,古代泛指华夏民族以外的其他民族,包括南蛮和东夷。多数情况下,蛮夷戎狄统称蛮夷或四夷。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德辉德行合一。抄录书籍诵读不息,又谢绝与朋友的交往,专心求教,立志做一个为国效力、造福于民、孝顺父母且有修养的人。
B.李德辉心系百姓。在太原为老百姓做了很多有益的事情,诸如兴办学校、旌表节孝、鼓励农业、设立社仓、统一度量衡等。
C.李德辉威震四方。鬼国酋长阿察久闻李德辉大名,是因为听说其为人可信,曾经拯救过合州人的性命,所以阿察最终领着国人归顺了朝廷。
D.李德辉深受尊敬。朝廷任命鬼国的酋长为宣抚使,之后宣抚使向朝廷诬告李德辉,说他收了鬼国贿赂。李德辉死后,蛮夷们对他敬重、怀念。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属百万人,微公来,死且不降,今得所归,蔑有二矣。
(2)合州安抚使王立,衰绖率吏民拜哭,声震山谷,为发百人护丧兴元。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贡师泰,字泰甫,泰定四年,释褐出身,授从仕郎、太和州判官。丁外艰,改徽州路歙县丞。大臣有以其名闻者,擢应奉翰林文字。丁内艰,服阕,除绍兴路总管府推官,郡有疑狱,悉为详谳而剖决之。山阴白洋港有大船飘近岸,史甲二十人,适取卤海滨,见其无主,因取其篙橹,而船中有二死人。有徐乙者,怪其无物而有死人,称为史等所劫。史佣作富民高丙家,事遂连高。史既诬服,高亦就逮。师泰密询之,则里中沈丁载物抵杭而回,渔者张网海中,因盗网中鱼,为渔者所杀,史实未尝杀人夺物,高亦弗知情,其冤皆白。其于冤狱详谳之明多类此,以故郡民自以不冤,治行为诸郡第一。历翰林待制、国子司业,擢礼部郎中,再迁吏部,拜监察御史。至正十四年,除吏部侍郎。时江淮兵起,京师食不足,师泰奉命和籴于浙右,得粮百万石,以给京师。迁兵部侍郎。朝廷以京师至上都,驿户凋弊,命师泰巡视整饬之。至则历究其病原,验其富贫,而均其徭役,数十郡之民,赖以稍苏。豪贵以其不利于己,深嫉之,然莫能有所中伤也。会朝廷欲仍和籴浙西,因除师泰都水庸田使。十五年,庸田司罢,擢江西廉访副使,未行,迁福建廉访使。居亡何,除礼部尚书。时平江缺守,师泰又以选为平江路总管。其年冬,甫视事,张士诚自高邮率众渡江,直抵城下,攻围甚急。明年春守将弗能支斩关遁去师泰领义兵出战力不敌亦怀印绶弃城遁匿海滨者久之士诚既纳降,江浙行省丞相以便宜授师泰两浙都转运盐使。至则剔其积蠹,通其利源,大课以集,国用资之。丞相复承制除师泰江浙行省参知政事。二十年,除户部尚书。二十二年,召为秘书卿,行至杭之海宁,得疾而卒。尤喜接引后进,士之贤,不问识不识,即加推毂,以故士翕然咸归之。 
(节选自《元史·贡师泰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明年春/守将弗能支/斩关遁去/师泰领义兵/出战/力不敌/亦怀印绶弃城遁/匿海滨者久之
B.明年春/守将弗能支/斩关遁去/师泰领义兵出战/力不敌/亦怀印绶弃城遁/匿海滨者/久之
C.明年春/守将弗能支/斩关遁去/师泰领义兵出战/力不敌/亦怀印绶弃城遁/匿海滨者久之
D.明年春/守将弗能支/斩关遁去/师泰领义兵/出战/力不敌/亦怀印绶弃城遁/匿海滨者/久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服阕,古代服丧三年后除去丧服。“服除”“免丧”“释服”也可表示此意。
B.丁外艰,也称为“丁母忧”,古代丧制名,指子遭母丧或承重孙遭祖母丧。
C.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元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府。
D.御史,本为史官,秦以后御史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师泰明察秋毫,注重调查研究。在绍兴任职时,高姓富商雇佣史姓伙计等二十人出海取盐,伙计被人诬告,无辜服罪,师泰秘密查访,使冤情昭雪。
B.师泰兴利除弊,取得显著效果。张士诚归降之后,师泰任两浙都转运盐使,他到任后立即清除积弊,开通谋利的,以大量的赋税支撑了国家财政。
C.师泰治政有方,一心为民着想。他任吏部侍郎时,从浙右征购粮食供给京师,驿站人户贫困,他验实人户贫富,平均他们的徭役,百姓生活开始好转。
D.师泰爱惜人才,深受士人爱戴。贡师泰喜欢举荐后辈,不论是他熟识还是不熟识的人,只要贤能,他就积极推荐,因此,士人们一致都归向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于冤狱详谳之明多类此,以故郡民自以不冤,治行为诸郡第一。
(2)豪贵以其不利于己,深嫉之,然莫能有所中伤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徐世隆传
徐世隆,字威卿,陈州西华人。弱冠,登金正大四年进士第,辟为县令。遵父属,遂辞官,益笃于学。
岁壬辰,父殁。癸巳,严实招致东平幕府,俾掌书记。世隆劝实收养寒素,一时名士多归之。壬子,世祖时方图征云南,以问世隆,对曰:“孟子有言:‘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夫君人者,不嗜杀人,天下可定,况蕞尔之西南夷乎!”世祖曰:“诚如卿言,吾事济矣。”
中统元年,擢燕京等路宣抚使,时中书省檄诸路养禁卫之羸马,数以万计,刍秣与其什器,前期戒备。世隆曰:“国马牧于北方,往年无饲于南者。上新临天下,京畿根本地,烦扰之事,必不为之。马将不来。”遂弗为备,马果不至。清沧盐课,前政亏不及额,世隆综核之,得增羡若干,赐银三十铤。二年,移治顺天,岁饥,世隆发廪贷之,全活甚众。三年,宣抚司罢,世隆还东平,后除世隆太常卿,兼提举本路学校事。
至元元年,迁翰林侍讲学士,兼太常卿,朝廷大政谘访而后行,诏命典册多出其手。世隆奏:“陛下帝中国,当行中国事。事之大者,首惟祭祀,祭必有庙。”因以图上,乞敕有司以时兴建。从之,逾年而庙成。遂迎祖宗神御,奉安太室,而大飨礼成。帝悦,赏赐优渥。俄兼户部侍郎,承诏议立三省,遂定内外官制上之。七年,迁吏部尚书,世隆以铨选无可守之法,为撰《选曹八议》。
九年,为东昌路总管,专务以德率下,不事鞭箠,吏不忍欺,民亦化服,期年而政成,郡人颂之。十四年,起为山东提刑按察使。时有妖言狱,所司逮捕凡数百人,世隆剖析诖误者十八九,悉纵遣之。十五年,移淮东,会征日本,世隆上疏谏止,语颇剀切,当路者不即以闻。已而帝意悟,其事亦寝。
十七年,召为翰林学士,又召为集贤学士,皆以疾辞。二十二年卒,时年八十。
(选自《元史·列传第四十七》,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益于学 笃:专心
B.吾事矣 济:成功
C.其事亦 寝:被搁置
D.时有妖言 狱:监狱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亲去世之后,徐世隆被严实招到东平幕府做掌书记,并劝严实收养贫困书生,因而使他获得天下许多名士。
B.徐世隆在处理清沧地区盐税问题时,综合查验,改变了前任亏空的状况,增加了若干盈余,深得朝廷赏识。
C.徐世隆调任淮东,上疏劝谏阻止世祖征讨日本的行动,言语切中事理,立即得到皇帝和当权者的认可。
D.在翰林侍讲学士兼太常卿任上,徐世隆对朝政的推行、皇帝诏令和宫中典册的拟定作出了很大贡献。
【小题3】请把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岁饥,世隆发廪贷之,全活甚众。
(2)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小题4】徐世隆对饲养禁卫军数万匹瘦弱马一事不做准备的理由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