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尚节亭记
刘基
古人植卉木而有取义焉者,岂徒为玩好而已。故兰取其芳,谖草取忘忧,莲取其出 污而不染。不卉木也,佩以玉,环以象,坐右之器以欹;或以之比德而自励,或以之惩志而自警,进德修业,于是乎有裨焉。
会稽黄中立,好植竹,取其节也,故为亭竹间,而名之曰尚节之亭,以为读书游艺之所,澹乎无营乎外之心也。予观而喜之。
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 。至于涉寒暑,蒙 霜雪,而柯不改,叶不易,色苍苍而不变,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信乎,有诸 中,形于外,为能践其形也。然则节言竹,复何以尚之哉!
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中立抱材未用,而早以节立志,是诚有大过人者,吾 又安得不喜之哉!
夫节之时义,大易备矣;无庸外而求也。草木之节,实枝叶之所生,气之所聚,筋脉 所凑。故得其中和,则畅茂条达,而为美植;反之,则为瞒液(流出汁液),为瘿肿(生 出赘瘤),为樛屈(枝干弯曲),而以害其生矣。是故春夏秋冬之分至,谓之节;节者, 阴阳寒暑转移之机也。人道有变,其节乃见;节也者,人之所难处也,于是乎有中。故国,大节也,在泰伯则是,在季子则非;守死,大节也,在子思则宜,在曾子则过。必有义焉,不可也。择之不精,处之不当,则不为畅茂条达,而为瞒液、瘿肿、樛屈矣,不亦远哉?
传曰:行前定,则不困。平居而讲之,他日处之裕如也。然则中立之取诸竹以名其 亭,而又与吾徒游,岂苟然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卉木也     特:只是
B.乎,有诸中,形于外   信:相信
C.必有义焉,不可也 胶:固执
D.故国,大节也 让:辞让
【小题2】下列各项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谖草取其忘忧 死而有知,几何离
B.然则节言竹 樊哙侧其盾
C.阴阳寒暑转移机也  礼天下奇才
D.于是乎有中 用亡郑以陪邻
【小题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
B.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
C.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
D.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
【小题4】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欹器,“满而覆,虚而欹”。以之为“坐右之器”,则类似于作为行动指南来激励警戒自己的座右铭。
B.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在公历中它们的日期是相对固定的,由最初的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发展到沿用至今的二十四节气。
C.大易,指《易经》,与《诗经》《尚书》《礼记》《论语》《乐经》并成为“六经”或“六艺”。
D.旧称儒家的著作为“经”,解释经文的书为“传”,合称“经传”,如《春秋三传》即是注释《春秋》的书。本文中的“传”指《礼记中庸》的注。
【小题5】下列各项对文意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古人种花植树是为了修身养性,从中汲取精神营养,而不仅仅是为了玩赏,满足自己的嗜好。
B.文中作者认为,尽管世风衰败,道德沦丧,但能够凭借节操立身的人还是比较多的,而黄中立异于常人的地方即为崇尚节操因此早早地立下志向。
C.作者援引泰伯、子思在守大节方面做得很好,而季子、曾子却做得不适宜的事例,意在说明人要守住大节,必须选择精准,处置适当。
D.作者于记叙描写中饱含感情,由“观而喜之”到“安得不喜之哉”,再到“岂苟然哉”,赞赏和欣喜之情淋漓于字里行间。既是对黄中立的期许,也隐隐传达了自己的心 志。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0-18 02:04:2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蜀贾卖药

刘 基

三人,皆卖药于市。其一人专取良,计入以为出,不虚价,亦不过取赢。一人良不良皆取焉,其价之贱贵,惟买者之欲,而随以其良不良应之。一人不取良,惟其多,卖则成其价,请益则益之,不较,于是争趋之,其门之限月一,岁余而大富。其兼取者,趋稍缓,再期亦富。其专取良者,肆日中如,旦食而昏不足。

郁离子见而叹日:“今之为士者,亦若是夫!昔楚三县之尹三,其一廉而不获于上官,其去也,无以僦舟,人皆笑,以为痴。其一择可而取之,人不尤其取,而称其能贤。其一无所不取,以交于上官,子吏卒而宾富民,则不待三年,而任诸纲纪之司,虽百姓亦称其善,不亦怪哉!”

(选自《郁离子·千里马》第十一章)

(简注)①赢:余利。②限:门槛。③再期(jī):两周年。④肆:店铺。⑤郁离子:作者刘基在元末隐居时用的别名。⑥为士者:做官的人。士,同“仕”。⑦僦(jiù):租赁⑧纲纪之司:掌管法制的官署。
(阅读指要)

这则寓言通过对三种不同类型药商的对比叙述,揭露了当时社会风气的恶劣。那为人行事厚道、专门收购上等好药、绝不弄虚作假的药商,获利微薄,顾客稀少;生活朝不得夕;那个好药次药都收购的药商,以顾客出价多少而决定给好药或次药,因此招来相应的买主,时间稍长,也就富了;而那个不卖好药的药商,把卖价定得很低,结果顾客盈门,财源广进,一年而成富翁。

三种药商的不同品格只是社会现象的一个侧面,作者将其延伸到官场也完全大同小异。文章同样列举了三种不同的县官。某一廉洁而无以讨好上司,结果卸任后连回家的旅费都拮据,还被人讥笑为呆痴;其二较乖巧,选择合适的机会捞几笔,世人竟不以为是贪求,反而称其为能干、贤明;其三是无所不贪,大肆搜括,但他手段高明之极,不仅用来进贡上司,也用来“子吏卒而宾富民”,结果不到三年便提拔要职,连老百姓也误认他为好官。

作者以商场比官场,对那种是非混淆奸诈作伪便能升官、善良廉洁反而不能立足的社会荒谬现象表示了极大的愤慨。文章警示世人,不要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被花言巧语或虚伪的假象所左右,而应该做到不贪小利小惠,这样才能使社会正气得到发扬,使歪风

邪气得到遏制。

文章记叙生动形象,语言流畅,条理清晰,寓意深刻,具有极强的警示作用。

(阅读训练)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蜀三人,皆卖药于市(_________) (2)卖则贱其价,请则益之(_________)
(3)其门之限月一(_________)    (4)肆日中如(_________)
(5)昔楚三县之尹三(____) (6)而任诸纲纪之司(____)
【小题2】对下列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旦食而昏不足。——吃了早饭就吃不上晚饭。
B.其去也,无以僦舟。——他去上任时,连租船的钱都没有。
C.子吏卒而宾富民。——把吏卒当作儿子,富民当作宾客。
D.虽百姓亦称其善。——即使老百姓也说他好。
【小题3】下列句中“其”与“一人专取良”句中“其”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蜀之鄙有二僧,一贫,一富。B.庐陵文天祥自序诗,名曰《指南录》。
C.或以小,劣之。D.有蒋氏者,专利三世矣。
【小题4】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卖则其价”中“贱”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抚官大悦,以金笼进上,细其能。B.其直,居为奇货。
C.吏民,封府库。D.阿品远河南。
【小题5】下列句子中“以”之后没有省略“之”的一项是(   )。
A.人皆笑,以为痴。B.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C.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D.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小题6】请对那个“不取良,惟其多”的卖药人进行一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