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怀庆府推官刘君墓表
归有光
刘氏之先,自大梁来居华亭,曰亨叔。亨叔生仲礼,始徙上海。仲礼生庆;庆生四子。长曰铣,次曰钝。铣坐法,被京师。钝阴乞守者,代其兄,令出得一见家人而归死。钝既系而铣归,绐其父母云:“钝死,己得赦归。”钝久系而其兄不至。京师士大夫皆知其冤,为馈食饮。久之,赦归。家人惊以为鬼物,母泣曰:“儿馁欲求食,吾自祭汝,勿怖吾也。”钝具言不死状。乃开门纳之。铣仓皇从窦中去,遂不知所之。
君自少举止不类凡儿。嘉靖四年,中应天府乡试。先是,其所亲有诬害君者,及君得举,则又曰:“吾固称德资聪明,今果然矣。”君益厚遇之。上海俗奢华,好自眩。君独闭门读书,虽兵阵、风角、占候之书,皆手自抄写。时从野老散发箕踞乐饮,不自表异。计偕还,渡江,登秣陵诸山,呼古人名,举酒与相酬,不醉不止也。嘉靖某年,选调怀庆,先太守已迁去,会中使衔命,降香王屋山。民苦供应,多逃亡。君摄守,能以权宜办济,使者告成事而去。君尝虑囚,一女子呼冤,君察其诬,系狱已二十年,遂出之。武陟富人,以女许巨室,因借其资,以致大富。而婿家后贫,遂结诸豪为证,欲离婚。君责令归其女,而疑富人家多女婢,即归,恐非真女。乃问有老妪,尝识其女面有黑子。已而果非真女。君怒,欲按籍其家,竟以其女成婚。君为人宽和,至持法,虽宗室贵人请乞,不能也。
寻以病去官。至淮阴道卒。临卒于邑,曰:“吾始与唐元殊饮酒欢呼,宁知有今日耶?我死于此,无亲知故人为诀。男未成,女未嫁,负用世之志而不施,命也夫。”时嘉靖某年月日,年四十有九。
(选自《震川先生集》,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铣坐法,被京师 系:囚禁B.铣仓皇从窦中去 逸:逃跑
C.上海俗奢华,好自眩   矜:夸耀D.虽宗室贵人请乞,不能也 夺:剥夺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让坐牢的兄长和家人见上一面,刘钝暗中请求看守让自己代替兄长,让兄长归家,谁知其兄竟一去不归。
B.上海的风俗奢侈浮华,但刘钝却不受影响,常常闭门读书,即使是兵阵、风角、占候之类的书籍他也亲自抄写。
C.武陟县某富人把女儿许配给世家大族,后因对方家贫 而想解除婚约,刘钝得知后,责令他把女儿送回家,再择时成婚。
D.刘钝临终之时,叹息自己没有与亲朋好友诀别,儿女都 还未成家,自己虽然有用世之志,却未能施行,真是命运使然啊。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钝既系而铣归,绐其父母云:“钝死,己得赦归。”
(2)君摄守,能以权宜办济,使者告成事而去。
【小题4】刘钝有哪些优秀的品格?请简要概括。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2-15 06:01:2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香。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糖,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金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牖而居,久之,能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洞然:明亮的样子
B.庭中始为篱,为墙 已:已经
C.妪谓余曰 每:经常
D.余牖而居     扃:关闭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比去,手阖门 久之,能足音辨人
B.然余居此 家有老妪,尝居
C.先姚抚甚厚 顷,持一象笏至
D.客逾庖宴 汝姊在吾怀,呱呱
【小题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祖母关心孙子的一组是(   )
①某所,而母立于兹  ②儿寒乎?欲食乎  ③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④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⑤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A.①③④B.②④⑤
C.①③⑤D.③④⑤
【小题4】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作者具体地写了他的书斋项脊轩的小、旧、破、漏雨而又阴暗的情景,跟下面写修葺后的项脊轩形成鲜明的对照,使人觉得他的小小书斋十分可爱。
B.“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这一句在文章的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作者感情由喜而悲,内容转为怀旧。
C.第二段里一共记叙了母亲的两件琐事:一是母亲当年曾经来过轩中,二是姐姐在老姬怀中呱呱啼哭,母亲用手指敲门间饥问寒的情景。这两件事是作者亲身经历的。
D.作者善于撷取生活中的典型细节和场面刻画人物,善于以清淡朴素之笔写身边琐事,亲切感人。
【小题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2)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3)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遂 初 堂 记

归有光

宋尤文简公尝爱孙兴公《遂初赋》,而以遂初名其堂,崇陵书匾赐之,在今无锡九龙山之下。公十四世孙质,字叔野,求其遗址而莫知所在。自以其意规度于山之阳为新堂仍以遂初为匾以书来求余记之

兴公尝隐会稽,放浪山水,有高尚之志,故为此赋。其后涉历世途,违其好,为桓温所讥。文简公历仕三朝,受知人主,至老而不得去;而以遂初为况,若有不相当者。昔伊尹、傅说、吕望之徒,起于胥靡、耕钓,以辅相商、周之主,终其身无复隐处之思。古之志得道行者,固如此也。惟召公告老,而周公留之曰:“汝明偶王,在亶乘兹大命,惟文王德,丕承无疆之恤。”当时君臣之际可知矣。后之君子,非复昔人之遭会,而义不容于不仕。及其已至贵显,或未必尽其用,而势不能以遽去。然其中之所谓介然者,终不肯随世俗而移易;虽三公之位、万钟之禄,固其心不能一日安也。则其高世遐举之志,宜其时见于言语文字之间,而有不能自已者。当宋皇祐、治平之时,欧阳公位登两府,际遇不为不隆矣;今读其“思颍”之诗、“归田”之录,而知公之不安其位也。况南渡之后,虽孝宗之英毅,光宗之总揽,远不能望盛宋之治。而崇陵末年,疾病恍惚,宫闱戚畹,干预朝政,时事有不可胜道者矣。虽然,二公之言,已行于朝廷;当世之人主,不可谓不知之,而终不能默默以自安。盖君子之志如此。

公殁至今四百年,而叔野能修复其旧,遗构宛然。无锡,南方士大夫入都孔道,过之者登其堂,犹或能想见公之仪形。而读余之言,其亦不能无慨于中也已。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自以其意规/度于山之阳为新堂/仍以遂初/为匾以书/来求余记之。
B.自以其意规度于山之阳/为新堂仍以遂初为匾/以书来求/余记之。
C.自以其意规度于山之阳/为新堂/仍以遂初为匾/以书来求余记之。
D.自以其意/规度于山之阳为新堂/仍以遂初为匾以书/来求余记之。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在文中意思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兴公尝隐会稽  按:追究,查办
B.汝明偶王 勖:辅佐
C.违其好 夙:早年
D.南方士大夫入都孔道 孔道:大路,要道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初堂建在无锡,书斋的名字取自孙兴公的《遂初赋》,宋光宗赵惇(葬于永崇陵)曾为其书写匾额相赐,尤文简的后代在没有找到书斋遗址的情况下重新修建了一个遂初堂。
B.“告老”指封建时代臣子或官员因为年老辞去职务,与“致仕”“乞骸骨”意思相近。
C.归有光说,“后之君子”虽已显贵但仍“不安其位”,不免产生退隐之思。欧阳修“位登两府”,而有“‘思颍’之诗”“‘归田’之录”,便属于这一类情况。
D.归有光由遂初堂这一书斋的名字,引发了自己对古人是隐居还是入仕的抉择的见解,虽是受人之托作记,但是却对书斋主人尤文简做了直接而严厉的批评。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则其高世遐举之志,宜其时见于言语文字之间,而有不能自已者。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练习。

先 妣 事 略

归有光

先妣周孺人,弘治元年二月二十一日生。年十六来归。逾年生女淑静,淑静者大姊也;期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殇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逾年生淑顺,一岁又生有功。有功之生也,孺人比乳他子加健。然数颦蹙顾诸婢曰:“吾为多子苦!”老妪以杯水盛二螺进,曰:“饮此,后妊不数矣。”孺人举之尽,喑不能言。

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卒。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伤哉!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以二子肖母也。

孺人讳桂。外曾祖讳明。外祖讳行,太学生。母何氏。世居吴家桥,去县城东南三十里;由千墩浦而南直桥,并小港以东,居人环聚,尽周氏也。外祖与其三兄皆以资雄,敦尚简直;与人姁姁说村中语,见子弟甥侄无不爱。

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棉;入城则缉,灯火荧荧,每至夜分。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室弃物,家无闲人。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僮奴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饵,率人人得食。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孺人卒,母何儒人亦卒。周氏家有羊狗之疴,舅母卒,四姨归顾氏,又卒,死三十人而定。惟外祖与二舅存。

孺人死十一年,大姊归王三接,孺人所许聘者也。十二年,有光补学官弟子,十六年而有妇,孺子所聘者也。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余则茫然矣,世乃有无母之人,天乎痛哉!

注 ①孺人:古代贵族、官吏之母或妻的封号,明代用以封赠七品官之妻。②殇:未成年而死。③姁姁(xǔ):和蔼亲切。④缉:搓麻线。⑤问遗:亲友相馈赠。⑥洒然:很有秩序。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年十六来归  来归:出嫁,嫁过来B.室靡弃物    靡:无
C.每至夜分夜分:半夜D.遇僮奴有恩  遇:遇到
【小题2】下列四组句子中,全都体现母亲勤劳品德的一组是(  )
①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棉 ②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
③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 ④灯火荧荧,每至夜分
⑤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饵,率人人得食 ⑥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
A.①②③B.②⑤⑥C.①②④D.③④⑥
【小题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这是用儿时的无知来反衬今日的深切悲痛。
B.“追惟一二,仿佛如昨,余则茫然矣”中“余则茫然”道出了自己当时年幼,对母亲事迹已经记忆不多,所以感情也有点模糊。
C.“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从侧面道出了母亲对下人的宽厚。
D.“十六年而有妇,孺子所聘者也”这一笔道出母亲去世前牵挂幼子的慈爱。
【小题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
(2)遇僮奴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