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回答问题。

秋 怀

[金]元好问

凉叶萧萧散雨生,虚堂淅淅掩霜清。

黄花自与西风约,白发先从远客生。

吟似候虫秋更苦,梦和寒鹊夜频惊。

何时石岭关头路,一望家山眼暂明!

(注)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金末元初诗人,曾在金朝为官,金亡不仕。本诗为寓居异乡时所写。
【小题1】简析诗歌首联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小题2】简要分析诗歌后两联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8-22 11:37:4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问题。

外家南寺

元好问

郁郁秋梧动晚烟,一夜风露觉秋偏。

 眼中高岸移深谷,愁里残阳更乱蝉。

去国衣冠有今日,外家梨栗记当年。

白头来往人间遍,依旧僧窗借榻眠。

注:①外家:作者自幼过继给叔父,“外家”当指叔父的娘家。②元好问:金末元初诗人,金亡不仕。金哀宗天兴二年春,因汴京守将叛变而沦为亡国奴,被蒙古监管。直到蒙古太宗十一年,他才返回阔别二十余年的故乡,此诗作于回乡不久。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高岸移深谷”一句虚景既比喻世事发生了巨大变化,暗指国破家亡,又与眼前的实景相映衬,虚实结合,更增悲壮之情。
B.诗歌的前两联寓情于景,情景相生。诗人选取“秋悟”“风暴”“残阳”“乱蝉”等萧瑟、肃杀的意象,准确而有力地渲染了悲秋的氛围。
C.诗的后四句侧重叙事,一方面沉痛中有甜蜜的回忆作为调剂,另一方面与寻栗觅梨的儿时欢乐相对照,抚今忆昔,无限感伤。
D.“去国”即故国,指已覆灭的金朝。诗人饱经丧乱,回到故乡,因眼前景物,勾起儿时回忆,表达了想要建功立业的愿望。
E.这首诗所抒写的主要是一种身世之感,但由于作者遭遇与金源的亡国有密切关系,诗中把个人身世,放在世事沧桑的大背景下展开,显得深沉广阔,而不是一般的忧生叹老。
【小题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