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王济字巨川。其先真定人,父恕,后唐时童子及第,开宝中,知秀州。会盗起,城陷,为盗所杀,将并害济。济伏枢号恸,谓贼曰:“吾父已死,吾安用生为?但恨力不能杀汝,以报父仇尔!”贼义之,舍去。济携父骨匿山谷间。既而官军大集,济脱身谒其帅朱乙,陈讨贼之计。乙嘉之,遗以束帛,奏假驿置遣归。再调胙城尉,徙临河主簿。转运使王嗣宗被诏举法官,以济名闻。改刑部详覆官、通判镇州。牧守多勋旧武臣倨贵陵下济未尝挠屈戍卒颇恣暴不法夜或焚民舍为盗。一夕,报有火,济部壮士数十潜往侦伺,果得数辈并所盗物,即斩之。驰奏其事,太宗大悦。召判登闻鼓院,拜监察御史。上疏陈统天下之术、节民物之道,大者有十。其言切于时,词多不载。景德初,徙知河中府。三年,判司农寺。时周伯星【注】见,济乘间言曰:“昔唐太宗以丰年为上瑞。臣愿陛下日慎一日,居安虑危,则天下幸甚。”受诏与刘综改定茶法,颇易旧制,由是忤丁谓、林特、刘承规辈,因与王钦若迭诋訾之。四年,拜本曹郎中,出知杭州。郡城西有钱塘湖,岁久湮塞。济命工浚治,增置斗门,以备溃溢之惠,民颇利之。大中祥符三年,徙知洪州,兼江南西路安抚使。属岁旱民饥,躬督官吏为糜粥,日亲尝而给之;录饥民为州兵,全活甚众。是岁卒,年五十九,遗奏大旨以进贤退谀佞、罢土木不急之费为言。济颇涉经史,好读《左氏春秋》,性刚直,无所畏避。少时,深州刺史念金锁一见器之,且托后于济。金锁没,济抚其孤,授置禄仕。素与内臣裴愈有隙,愈坐事,上怒甚,命宪府鞫之,济适知杂事,力为辨理,遂获轻典。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六十三》)
【注】周伯星,星名,有象征祥瑞和灾凶两种说法,此处象征祥瑞。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牧守多勋旧/武臣倨贵陵下/济未尝挠屈/戍卒颇恣暴/不法/夜或焚民舍为盗
B.牧守多勋旧武臣/倨贵陵下/济未尝挠屈戍卒/颇恣暴不法/夜或焚民舍为盗
C.牧守多勋旧/武臣倨贵陵下/济未尝挠屈/戍卒颇恣暴不法/夜或焚民/舍为盗
D.牧守多勋旧武臣/倨贵陵下/济未尝挠屈/戍卒颇恣暴不法/夜或焚民舍为盗
【小题2】下列加点的字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 )
A.为盗所杀 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B.以备溃溢之惠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C.陈讨贼之计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D.时周伯星见 渐见愁煎迫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秀州城被盗贼攻陷后,王济的父亲被杀,王济不顾个人安危,大义凛然,怒斥盗贼,盗贼不仅没有杀他,反而认为王济有义气而放了他。
B.王济正直有为,受到朝廷赏识,被朝廷召判登闻鼓院,授予监察御史的重要职务。王济曾上疏陈述统一天下、节省百姓财力的十点决策,言辞切合时政。
C.王济颇有政绩,在杭州任职时,兴修水利,百姓获利很多;在洪州任职时,遇到旱灾,亲自为百姓煮粥,录用灾民做州兵,许多人得以度过饥荒。
D.王济在年轻时,曾深受深州刺史念金锁的器重,在念金锁死后,王济完成当年念金锁的嘱托抚养他的后代,并帮助他的后代走上了仕途。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受诏与刘综改定茶法,颇易旧制,由是忤丁谓、林特、刘承规辈,因与王钦若迭诋訾之。
(2)素与内臣裴愈有隙,愈坐事,上怒甚,命宪府鞫之,济适知杂事,力为辨理,遂获轻典。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4-28 02:17:0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杜牧,字牧之,京兆人也,善属文。初未第,来东都,时主司侍郎为崔郾,太学博士吴武陵进曰:“侍郎以峻德伟望,为明君选才,仆敢不薄施尘露①!向偶见文士十数辈,扬眉扺掌,共读一卷文书,览之,乃进士②杜牧《阿房宫赋》。其人,王佐才也。”因出卷朗诵之,郾大加赏。曰:“请公与状头!”郾曰:“已得人矣。”曰:“不得,即请第五人。更否,则请以赋见还!”辞容激厉。郾曰:“诸生多言牧疏旷不拘细节,然敬依所教,不敢也。”后又举贤良方正科。沈传师表为江西团练府巡官,又为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拜侍御史,累迁左补阙,历黄、池、睦三州刺史,后迁中书舍人。牧刚直有奇节,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卒年五十,临死自写墓志,多焚所为文章。诗情豪迈,语率惊人。识者以拟杜甫,故呼“大杜”、“小杜”以别之。 

(《唐才子传·杜牧》)

(注) ①薄施尘露:效微薄之力。尘露,比喻微小的贡献。
②进士:唐代凡参加礼部考试者均称“进士”。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牧,字牧之,京兆人也,善属文    属文:阅读分析文章。
B.太学博士吴武陵进曰 谒:拜见。
C.扬眉扺掌,共读一卷文书    扬眉扺掌:眉飞色舞,拍掌称快
D.然敬依所教,不敢也 易:改动
【小题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2)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3)识者以拟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