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郭廷谓,字信臣,徐州彭城人。廷谓幼好学,工书,善骑射。周世宗攻淮右,南人屡败,城中甚恐,廷谓与州将黄仁谦为固御之计。周师遣谍以铁券及其垒,廷谓拒之。城中负贩之辈率不逞,廷谓虑其亡逸,籍置大寺,遣兵守之,给日食,俾制防城具,随其所习,以故周师卒不得觇城中虚实。
周师为浮梁涡口,命张从恩、焦继勋守之,廷谓语仁谦曰:"此濠、寿之患也。彼以骑士胜故利于陆我以舟师锐故便于水今夏久雨淮流泛溢愿假舟兵二千断其桥直抵寿春。"仁谦即轻棹衔枚抵其桥,麾兵断笮,悉焚之。周师退保定远,又募壮士为负贩状入定远,侦军多寡及守将之名。还曰:"武行德、周务勍也。"廷谓曰:"是可图也。"又籍乡兵万余洎卒五千,日夕训练,依山衔枚设伏以破之,周师大溃,行德单骑脱走。时有以玉帛子女饷廷谓者,悉拒之,唯取良马二百匹以献。以功为滁州刺史、上淮巡检应援兵马都监。及紫金山之战,南唐诸将多归降者,独廷谓以全军还守濠州,追不能及。时濠守欲弃城走,廷谓止之。俄加本州团练使,缮戈甲,治沟垒,常若敌至。是秋,周师复至,表于景请援,且言周兵四临,乞卑辞请和,以固邻好。廷谓夜出敢死士千余袭周营,焚头车洞屋,周师蹂躏死者甚众。而援兵不至,周师急击,廷谓集诸军垒门之外,南望大恸。
宋初,两川平,冯瓒知梓州,为仆夫所讼,召廷谓为静江军节度观察留后以代之。州承旧政,有庄宅户、车脚户,皆隶州将,鹰鹞户日献雉兔,田猎户岁入皮革;又有乡将、都将、镇将辈互扰闾里,廷谓悉除之。开宝五年,卒,年五十四。
(选自《宋史》卷二百七十一,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彼以骑士胜故利于陆我/以舟师锐故便于水/今夏久雨/淮流泛溢/愿假舟兵二千/断其桥/直抵寿春。
B.彼以骑士胜/故利于陆/我以舟师锐/故便于水/今夏久雨淮流泛溢/愿假舟兵二千/断其桥/直抵寿春。
C.彼以骑士胜/故利于陆/我以舟师锐/故便于水/今夏久雨/淮流泛溢/愿假舟兵二千/断其桥/直抵寿春。
D.彼以骑士胜/故利于陆/我以舟师锐/故便于水/今夏久雨/淮流泛溢/愿假舟/兵二千断其桥/直抵寿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淮右,即淮西,宋在江淮之间设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淮南西路称淮右,淮右多山。
B.铁券,外形如筒瓦状的铁制品,皇帝赐给功臣、重臣的一种奖赏和盟约性质的凭证。
C.闾里,指古时高门大户所居住的宅院,因有房屋攒聚之意,后来也被用来泛指繁华地段。
D.鹰鹞户,是古代户部内务府所属牲丁的一种,专司并交纳雉、兔、鹰鹞等作为赋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廷谓在与敌交战过程中十分注意安置人员。郭廷谓担心小商贩们要逃跑,登记并安置他们到大寺中,每天供给饭食,使他们制造防城的器具。
B.郭廷谓作战中,鳝鱼以己之长,来攻敌之短。后周军队在涡口搭浮桥,郭廷谓命令黄仁谦率水军出击,一举焚烧他们的浮桥,获得胜利。
C.郭廷谓善于搞侦察,战胜后还清廉。后周军队退守定远,他招募壮士装扮成小商贩进城侦察,获胜后敌人用玉帛子女来贿赂,郭廷谓全部拒绝。
D.郭廷谓做官一心为民着想,郭廷谓为静江军节度观察留后,对梓州承袭过去的政策加以改进,有侵扰乡里的事情,郭廷谓全部废除这些制度。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籍乡兵万余洎卒五千,日夕训练,依山衔枚设伏以破之。
(2)是秋,周师复至,表于景请援,且言周兵四临,乞卑辞请和,以固邻好。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1-14 06:18:0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萧韩家奴,字休坚,涅刺部人,中书令安抟之孙。少好学,弱冠入南山读书,博览经史。统和十四年始仕。家有一牛,不任驱策,其奴得善价鬻之。韩家奴曰:“利己误人,非吾所欲。”乃归直取牛。
二十八年,典南京栗园。重熙初,同知三司使事。四年,帝与语,才之,命为诗友。尝从容问曰:“卿居外有异闻乎?”韩家奴对曰:“臣惟知炒栗。小者熟,则大者必生;大者熟,则小者必焦。使大小均熟,始为尽美。不知其他。”盖尝掌栗园,故托栗以讽谏。帝大笑。
时诏天下言治道之要,制问:“徭役不加于旧,征伐亦不常有,年谷既登,帑廪既实,而民重困,岂为吏者慢、为民者惰欤?今之徭役何者最重?何者尤苦?何所蠲省则为便益?补役之法何可以复?盗贼之害何可以止?”韩家奴对曰:“臣伏见比年以来,高丽未宾,阻卜犹强,战守之备,诚不容已。乃者选富民防边,自备粮糗。道路修阻,动淹岁月;比至屯所,费已过半;只牛单毂,鲜有还者。其无丁之家,倍直佣僦,人惮其劳,半途亡窜,故戍卒之食多不能给。求假于人,则十倍其息,至有鬻子割田不能偿者。或逋役不归,在军物故,则复补以少壮。其鸭渌江之东,戍役大率如此。臣闻唐太宗问群臣治盗之方,皆曰:‘严刑峻法。’太宗笑曰:‘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由此观之,寇盗多寡,皆由衣食丰俭,徭役重轻耳。愿陛下裁之。”
擢翰林都林牙,诏谕之曰:“授卿以翰林之职。朕之起居,悉以实录。”自是日见亲信,每入侍,赐坐。遇胜日,帝与饮酒赋诗,以相酬酢,君臣相得无比。韩家奴知无不言,虽谐谑不忘规讽。
韩家奴每见帝猎,未尝不谏。会有司奏猎秋山,熊虎伤死数十人,韩家奴书于册。帝见,命去之。韩家奴既出,复书。他日,帝见之曰:“史笔当如是。”帝问韩家奴:“国家创业以来,孰为贤主?”韩家奴以穆宗对帝怪之曰:“穆宗嗜酒,喜怒不常,视人犹草芥,卿何谓贤?”韩家奴对曰:“穆宗虽暴虐,省徭轻赋,人乐其生。终穆之世,无罪被戮,未有过今日秋山伤死者。臣故以穆宗为贤。”帝默然。
(选自《辽史·列传第三十三》,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
B.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
C.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
D.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弱冠,男子二十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后人用“弱冠”称二十岁左右的男子。
B.帑廪,粮仓钱库的意思。在古代“帑”指官府储藏粮食的仓库,“廪”指官府收藏钱财的库房。
C.史笔,既是历史记载的代称,也可以指史家记叙史实的笔法,还可以指执史笔的人,即史官。文中是“史官”的意思。
D.穆宗,庙号。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以名号,如某祖、某宗。庙号始于殷代,如武丁称高宗。汉以后,一般帝五都有庙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萧韩家奴品行高洁,为人着想。他的奴仆高价卖了家中的牛,他忧虑别人会受到损害,退钱领回牛;对皇上知无不言,虽谐谑不忘规讽。
B.萧韩家奴学识渊博,善于进谏。他年少时好学,博览经史;他借炒栗之事讽谏皇上要掌握火候,才能使事情尽善尽美。
C.萧韩家奴熟悉国情,洞察时势。在陈述治国之道时,他用唐太宗和大臣的对话,巧妙告诉皇上,治理盗贼的关键不是严刑峻法,而是减轻赋税。
D.萧韩家奴坚守职责,不卑不亢。秋山狩猎致死伤数十人,皇上命他删掉相关记录,他当即表示坚决不删;他不迎合皇上心理,直言穆宗英明的原因,让皇上默然。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求假于人,则十倍其息,至有鬻子割田不能偿者。或逋役不归,在军物故,则复补以少壮。
(2)穆宗虽暴虐,省徭轻赋,人乐其生。终穆之世,无罪被戮,未有过今日秋山伤死者。臣故以穆宗为贤。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吴及,字几道,通州静海人。年十七,以进士起家,为候官尉。闽俗多自毒死以诬仇家,官司莫能辨,及悉为谳正,前后活五十三人,提点刑狱移其法于一。辟大理寺检法官,徙审刑院详议,累迁太常博士。是时,仁宗春秋既高,无子,及因推言阉寺以及继嗣事。书奏,帝异其言,欲用为谏官,而及以父忧去。嘉佑三年,始擢秘阁校理。逾月,改右正言。管勾登闻检院。又上书论政事,谓:“仓席空虚,内外匮乏,其弊在于官多兵冗。请汰冗兵,省冗官,然后除民之疾苦。”因条上十余事,多施用之。明年,日食三朝,及言:“日食者,阴侵阳之戒。在人事,则臣陵君,妻乘夫,四夷侵中国。今大臣无姑息之政非所谓臣陵君失在陛下渊默临朝使阴都未尽屏也。后妃无权横之家,非所谓妻乘夫,失在左右亲幸,骄纵亡节也。疆场无虞,非所谓四夷侵中国,失在将帅非其人,为敌所轻也。”因言孙沔在并州,苛暴不法,燕饮无度。沔繇此坐废。久之,迁右司谏,管勾国子监。在职数年,以劲正称,遇事无小大辄言。谏官陈升之建请裁节班行补授。下两制、台谏官集议。主铁冶者,旧得补班行。至是,议罢之。既定稿。及与御史沈起辄增注兴国磁湖铁冶如旧制。主磁湖冶者,大姓程叔良也。翰林学士胡宿等即劾及与起职在台谏,而为程氏经营占锢恩例,请诏问状,皆引伏。及出为工部员外郎、知庐州,进户部、知桂州。卒。及当官有守,初为检法官,三司请重铸铁钱法至死,下有司议。及争不可,主者恚日:“立天下法,当由一检法邪?”及日:“义理为先,安有高下?”卒不为诎。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六十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大臣/无姑息之政/非所谓臣陵君失/在陛下/渊默临朝/使阴邪未尽屏也
B.今大臣/无姑息之政非所谓臣陵君失/在陛下/渊默临朝/使阴邪未尽屏也
C.今大臣无姑息之政/非所谓臣陵君/失在陛下渊默临朝/使阴邪未尽屏也
D.今大臣无姑息之政/非所谓臣陵君/失在陇下渊默/临朝使阴邪未尽屏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能通过最后一级考试会试者,通称为进士。
B.路、军:宋代行政区划名,“路”相当于今天的省,“军”从属于“路”。
C.国子监,又称国子学,有两种功能,一是国家管理机关,二是国家最高学府。
D.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掌管全国户籍、土地、赋税、军需、俸禄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及办案有方,得到认可。处理闽地诬陷仇家的官司时,救了五十三人,他的做法被提点刑狱推广。
B.吴及上书言事,切中时弊。他上书指出国库空虚的原因并给出解决办法,上书十多件事,大多被采纳。
C.吴及重视义理。不屈不阿。在做检法官时,他反对三司对法令的改动,即使触怒上级也始终坚持看法。
D.吴及为官有功,却被冤枉与沈起增加了有利于程叔良经营的内容,被弹劾,遭贬。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书奏,帝异其言,欲用为谏官,而及以父忧去。
②疆场无虞,非所谓四夷侵中国,失在将帅非其人,为敌所轻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问题。
刘敞,字原父,临江新喻人。举庆历进士,廷试第一。编排官王尧臣,其内兄也,□亲嫌自列,乃以为第二。通判蔡州,直集贤院,判尚书考功。
奉使契丹,习知山川道径,契丹导之行,自古北口至柳河,回屈殆千里,欲夸示险远。敞质译人曰:“自松亭趋柳河,甚径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译相顾骇愧曰:“实然。但通好以来,置驿如是,不敢变也。”顺州山中有异兽,如马而食虎豹,契丹不能识,问敞。敞曰:“此所谓驳也。”为说其音声形状,且诵《山海经》、《管子》书晓之,契丹益叹服。使还,求知扬州。
扬之雷塘,汉雷陂也,旧为民田。其后官取潴水而不偿以它田,主皆失业。然塘亦破决不可漕,州复用为田。敞据唐旧券,悉用还民,发运使争之,敞卒以予民。天长县鞫王甲杀人,既具狱,敞见而察其冤,甲畏吏,不敢自直。敞以委户曹杜诱,诱不能有所平反,而傅致益牢。将囚,敞曰:“冤也。”亲按问之。甲知能为己直,乃敢告,盖杀人者,富人陈氏也。相传以为神明。
敞以识论与众忤,求知永兴军,拜翰林侍读学士。大姓范伟为奸利,冒同姓户籍五十年,府县短长,数犯法。敞穷治其事,伟伏罪。未及受刑,敞召还,判三班院,伟即变前狱,至□四五,卒之付御史
敞侍英宗讲读,每指事据经,□以讽谏。时两宫方有小人间言,谏者或讦而过直。敞进读《史记》,至尧授舜以天下,拱而言曰:“舜至侧微也,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帝竦体改容,知其以义理讽也。皇太后闻之,亦大喜。
积苦眩瞀,屡予告。帝固重其才,每燕见他学士,必问敞安否;帝食新橙,命赐之。疾少间,复求外,以为汝州,旋改集贤院学士、判南京御史台。熙宁元年,卒,年五十。
(选自《宋史·刘敞传》,有删节)
(注)①潴:蓄积。②傅致:罗织。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习知山川道径 素:向来(《鸿门宴》“素善留侯张良”)
B.将囚 论:讨论
C.府县短长   持:挟制
D.卒之付御史决:判决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赵鼎,字元镇,解州闻喜人。生四岁而孤,母樊教之,通经史百家之书。

②高宗即位,除司勋郎官。刘光世部将王德擅杀韩世忠之将,而世忠亦率部曲夺建康守府廨。鼎言:“德总兵在外,专杀无忌,此而不治,孰不可?”命鼎德。鼎又请下诏切责世忠,而收取其将吏付有司治罪,诸将肃然。

③五年,上还临安,制以鼎守左仆射枢密院事、张浚守右仆射兼知枢密院事,都督诸路军马。鼎政事先后及人才所当召用者,条而置之座右,次第奏行之。遂制以贵州防御使瑗为保庆军节度使,封建国公,于行宫门外建资善堂。鼎又荐范冲为翊善、朱震为赞读,朝论谓二人极天下选。

④初,车驾还临安,内侍移竹栽入内,鼎见,责之曰:“艮岳花石之扰,皆出汝曹,今欲蹈前辙耶?”因奏其事,上改容之。有户部官进钱入宫者,鼎召至相府切责之。翌日,问上曰:“某人献钱耶?”上曰:“朕求之也。”鼎奏:“某人不当献,陛下不当求。”遂出其人郡。

⑤始,张浚荐秦桧可与共大事,鼎再相亦以为言,桧遂稍掌权柄。然桧机阱深险外和而中异鼎与浚渐觉乃谋共劾之桧阴知其事,乃先劾之。浚初求去,有旨召鼎。鼎至越丐祠,桧恶其逼己,徙知泉州。

⑥中丞詹大方诬其受贿,鼎谢表曰:“白首何归,怅余生之无几;丹心未泯,誓九死以不移。”桧见之曰:“此老倔强犹昔。”鼎遣人语其子汾曰:“桧必欲杀我。我死,汝曹无患;不尔,祸及一家矣。”遗言属其子乞归葬,遂不食而死,天下闻而悲之。

(节选自《宋史•赵鼎传》,有删减)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制以鼎守左仆射枢密院事 (______)(2)艮岳花石之扰,皆出汝曹 (_______)
【小题2】为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选择正确的义项。
(1)命鼎德(    )
A.革职 B.审讯   C.抓捕   D.问责
(2)因奏其事,上改容之( )
A.感谢 B.道歉   C.推辞   D.告诉
【小题3】下列各组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此而不治,孰不可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可讥(《游褒禅山记》)
B.鼎政事先后及人才所当召用者,条而置之座右 天下之美为尽在己(《秋水》)
C.朝论谓二人极天下选 不知东方既白(《前赤壁赋》)
D.遂出其人郡 天下莫柔弱水(《诸子喻山水》)
【小题4】把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桧阴知其事,乃先劾之。浚初求去,有旨召鼎。鼎至越丐祠,桧恶其逼己,徙知泉州。
【小题5】第⑤段画浪线句的句中应有三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
然桧机阱深险外和而中异鼎与浚渐觉乃谋共劾之
【小题6】根据②③④三段的内容,分别用3个四字短语概括赵鼎的人物形象。

同类题5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各题。

玠大更敝政,遴选守宰,筑招贤之馆于府之左,供张一如帅所居,下令曰:“集众思广忠益,诸葛孔明所以用蜀也。欲有谋以告我者,近则径诣公府,远则自言于郡,所在以礼遣之。高爵重赏,朝廷不吝以报功,豪杰之士趋期立事,今其时矣。”士之至者,玠不厌礼接,咸得其欢心,言有可用,随其才而任之,苟不可用,亦厚遗谢之。

播州冉氏兄弟琎、璞,有文武才,隐居蛮中,前后阖帅辟召,坚不肯起。闻玠贤,相谓曰:“是可与语矣。”遂诣府上,玠素闻冉氏兄弟,刺入即出见之,与分庭抗礼,宾馆之奉。冉安之若素,居数月,无所言。玠将谢之,乃为设宴,玠亲主之。酒酣,坐客方纷纷竞言所长,琎兄弟饮食而已。玠以微言挑之,卒默然。玠曰:“是观我待士之礼何如耳。”明日,更别馆以处之,且日使人窥其所为。兄弟终日不言,惟对踞,以垩画地,为山川城池之形,起则漫去。如是又旬日,请见玠,屏人曰:“某兄弟辱明公礼遇,思有少裨益,非敢同众人也。为今日西蜀之计,其在徙合州城乎?”玠不觉跃起,执其手曰:“此玠志也,但未得其所耳。”曰:“蜀口形胜之地莫若钓鱼山,请徙诸此,若任得其人,积粟以守之,贤于十万师远矣,巴蜀不足守也。” 玠大喜曰:“玠固信先生非浅士,先生之谋,玠不敢掠以归己。”遂不谋于众,密以某谋闻于朝,请不次官之.昭以琎为承事郎,璞为承务郎。徙城之事,悉以任之。

卒筑青居、大获、钓鱼、云顶凡十余城,皆因山为垒,棋布星分,为诸郡治所,屯兵聚粮为必守计。又移金戎于大获,以护蜀口;移沔戎于青居,兴戎先驻合州旧城,移守钓鱼共备内水。移利戎于云顶,以备外水。于是如臂使指,气势联络。又属嘉定(知府)开屯田于成都,蜀以殷实富足。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前后阖帅召(_____)(2)起则去(_____)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项。
(1)供张一如帅所居()
A.供给安排B.供应之物C.陈设之物D.提供张罗
(2)玠以微言挑之()
A.含蓄的话B.精妙的话C.秘密的话D.低微的话
【小题3】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玠微言挑之   ②如惠语让单于
B.①遂不谋众 ②晋人御师必
C.①士至者 ②居则具一日
D.①供张一如帅居 ②劳师以袭远,非闻也
【小题4】把第①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
欲有谋以告我者,近则径诣公府,远则自言于郡,所在以礼遣之。高爵重赏,朝廷不吝以报功。
【小题5】第②段画线句生动形象地体现出余玠□□□□□口□□的形象特点。
【小题6】文末提到“蜀中殷实富足”,余玠功不可没,联系全文,概述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