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赵子崧字伯山,燕懿王后五世孙。登崇宁五年进士第。汴京失守,起兵勤王,道阻未得进。闻张邦昌僭位,以书白康王:“宜遣师邀金人河上,迎请两宫,问罪僭逆,若议渡江,恐误大计。”遂与知颍昌府何志同 等盟,传檄中外。已而闻金人退,引兵襄邑,遣范埙、徐文中诣济州,请王进兵南京,且言:“国家之制,无视王在外者,主上特付大王以元帅之权,此殆天意。亟宜承制号召四方豪杰,则中原可传檄而定。”王命子崧充大元帅府参议官、东南道都总管。邦昌家在庐州,子崧檄通守赵令僬几察之,且请捕诛其母子,以绝奸心。又言:“自围城以来,朝命隔绝,乞下诸路,凡有事宜,并取大元帅府裁决,伪檄毋辄行。宜顯被兵州县租,经理淮南、荆、断形势之地,毋为群盗所据。”会邦昌遣使迎王,子崧即贻王书日:“似闻谓以京师残破,不可复入,止欲即位军中,使困迁徙,臣窃惑焉。夫欲致中兴,当谨举措,宜先谒宗庙,觐母后,明正诛赏,降需四方。若京师果不可都,然后徐议所向。”遂传嬓京师,奏于隆祜太后日:“诸路先闻二圣北迁,易姓改国,恐有假讨逆之名,以窃据州那者。乞速下明诏,谕四方以迎立康王之意,庶几人心慰安,奸宄自消矣。”寻以所部兵会济州。康王即位,奏日:台谏为人主耳目近年用非其人率取旨言事请遵旧制听学士与中丞互举范祖禹先朝言事尽忠请录其子帝可其奏子崧与御营統制辛道宗有隙,道宗短子崧于帝。帝降子崧为单州团练副使,谪居南雄州。绍兴二年赦,复集英殿修撰,而子崧已卒于贬所。
(选自《宋史·赵子崧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台谏为人主耳目/近年用非其人/率取旨言事/请遵旧制/听学士与中丞互举/范祖禹先朝言事尽忠/请录其子/帝可其奏/
B.台谏为人主耳目/近年用非其人率取旨言事/请遵旧制/听学士与中丞互举范祖禹/先朝言事尽忠/请录其子/帝可其奏/
C.台谏为人主耳目/近年用非/其人率取旨言事/请遵旧制/听学士与中丞互举范祖禹/先朝言事尽忠/请录其子/帝可其奏/
D.台谏为人主耳目/近年用非/其人率取旨言事/请遵旧制/听学士与中丞互举/范祖禹先朝言事尽忠/请录其子/帝可其奏/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勤王,指君主的统治受到威胁而动摇时,臣子起兵救援。史上也有以勤王为名行篡位之实者。
B.路,是古代行政区域名称,始于宋代。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元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府。
C.宗庙,是供奉、祭祀祖宗的地方。根据礼制,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和庶人一庙。
D.太后,是古代对帝王母亲的尊称,始于秦昭王之时;根据具体情况,太后自称可用哀家、老身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子崧忠于国家,对僭位者深恶痛绝。他听说张邦昌窃据上位时,就建议康王向张邦昌问罪;任大元帅府参议官时,派人监察张邦昌的家,并且请求捕杀其母子。
B.赵子崧富有远见,多次提出积极建议。他请求康王进兵南京,且建议康王承制号令四方豪杰;上奏隆祐太后建议向四方宣谕迎立康王的意向以安慰人心、消除违法乱纪的事。
C.赵子崧直抒己见,劝阻康王军中即位。当康王听从张邦昌的建议想在军中即位时,他认为,应该先拜谒宗庙,朝见母后,明正赏罚,施恩四方;定都之事可从长计议。
D.赵子崧与人有隙,遭到贬官卒于贬所。他和辛道宗有嫌隙,遭到辛道宗的诽谤。皇帝听信谗言把他贬为单州团练副使,谪居南雄州。后来虽然被赦免起用,但已离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宜獨被兵州县租,经理淮南、荆、浙形势之地,毋为群盗所据。
(2)诸路先闻二圣北迁,易姓改国,恐有假讨逆之名,以窃据州那者。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1-13 12:10:3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郭永,大名府元城人。会金人趋京师,所过城邑欲立取之。是时天寒,城池皆冻,金率藉冰梯城,不攻而入。永适在大名闻之先弛壕渔之禁人争出渔冰不能合。金人至城下,睥睨久之而去。河东提点刑狱。

时杜充守京师,以张益谦代之,裴亿为转运使。刘豫举济南来寇,大名孤城无援,永率士昼夜乘城,伺间则出兵狙击。或劝益谦委城遁,永曰:“北门所以蔽遮梁、宋,彼得志则席卷而南,朝廷危矣。借力不敌,犹当死守,徐锉其锋,待外援之至,奈何弃之?”因募士赍帛书夜缒城出,告急朝廷,乞先为备。

攻围益急,俘东平济南人,使其大呼城下曰:“二郡已降。降者富贵,不降者无噍①类。”益谦辈相顾色动,永大言曰:“今日正吾侪报国之时。”众感泣。质明,大雾四塞,豫以车发断碑残础攻城,楼橹皆坏,左右多碎首者。良久城陷,诸子环泣请去,永曰:“吾世受国恩,当以死报,然巢倾卵覆,汝辈亦何之?兹命也,奚惧。”

益谦、亿率众迎降。金人遣骑召永,永正衣冠南向再拜,易幅巾而入,黏罕曰:“沮降者谁?”永熟视曰:“不降者我。”金人奇永状貌,且素闻其贤,乃自相语,欲以富贵啖永,永瞋目唾曰:“无知犬豕,恨不醢②尔以报国家,何说降乎?”怒骂不绝。金人讳其言,麾之使去,永复厉声曰:“胡不速杀我死?当率义鬼灭尔曹。”乃杀之,一家皆遇害。虽素不与永合者皆面恸,金人去,相与负其尸瘗③之。

绍兴初,赠中大夫、资政殿学士,勇节,官其族数人。

(节选自《宋史•郭永传》)

(注)①噍(jiào)类:指活着的人。②醢(hǎi):古代的一种刑罚,把人杀死后剁成肉酱。③瘗(yì):埋葬。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技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永适在/大名闻之/先弛/壕渔之禁人/争出渔冰/不能合
B.永适在大名/闻之/先弛/壕渔之禁人/争出渔/冰不能合
C.永适在/大名闻之/先弛壕渔之禁/人争出渔冰/不能合
D.永适在大名/闻之/先弛壕渔之禁/人争出渔/冰不能合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调动官职或晋升,一般指升职,也有贬职之意,如“迁客骚人”中的“迁”。
B.幅巾,裹头用的丝巾。古代男子不戴帽子时,用一幅细绢裹头。又称巾帻或帕头。
C.绍兴,是年号。年号是封建帝王纪年名称。汉武帝首创。一个帝王只用一个年号。
D.谥,谥号,是帝王将相等地位高的人死后,根据其生前品德行为给予褒贬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永有勇有谋,坚守城池抵挡金兵。有谋,使金人不能藉冰梯城,望城兴叹只得离开;有勇,大名府孤城无援时,他率领士兵昼夜守城,伺机狙击敌军。
B.郭永宁死不降,与其他将领形成对比。刘豫献济南城倒戈来攻,郭永死守城池;益谦、裴亿弃城率众投降,郭永瞪大眼睛吐口水大骂金人,舍生取义。
C.郭永矢志不渝,多次明言报国之志。在东平、济南二郡被俘之人劝降时明言报国;在儿子们围着他哭求离开时明言报国;他不为富贵所动,怒骂金人时明言报国。
D.郭永勇节感人,金人感佩,宋人悲恸。城池陷落后,金人素闻其贤,意欲招降;他殉国之后,即使平时和他关系不好的人也都痛哭,一起将其尸体埋葬。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募士赍帛书夜缒城出,告急朝廷
(2)金人遣骑召永,永正衣冠南向再拜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洪遵,字景严,皓子也。自儿时端重如成人,从师业文,不以岁时寒暑辍。父留沙漠,母亡,遵孺慕攀号。既葬,兄弟即僧舍肆词业,夜枕不解衣,以父荫补承务郎,与兄适同试博学宏词科,中魁选,赐进士出身。高宗以皓远使,擢为秘书省正字,中兴以来,词科中选即入馆,自遵始。宰相秦桧子熺为官长,馨欬为人轻重,遵恬然不附丽。二年弗迁。

二十九年,拜中书舍人。殿前裨将辅逵转防御使,王纲转团练使,遵言:“近制管军官十年始一迁,今两人不满岁,安得尔?”时勋臣子孙多躐居台省,遵极言乞明有所止,又言:“瑞昌、兴国之间茶商失业,聚为盗贼。望揭榜开谕,许其自新,愿充军者填刺,愿为农者放还。”上皆可其奏。

三十一年,迁翰林学士兼吏部尚书,金主完颜亮命其尚书苏保衡由海道窥二浙,朝廷以浙西副总管李宝御之,宝驻兵平江、守臣朱翌素与宝异,朝议以遵尝荐宝,乃命遵知平江,及宝以舟师捣胶西凡资粮器械舟楫皆遵供亿宝成功而归遵之助为多车驾幸金陵禁卫士丐索无艺它郡随与不厌。至吴,乃相告曰:“内翰在此,汝毋复然。”先是,朝廷虑商舶为贼得,悉拘入官,既而不返,并海县团萃巨舰及募水手、民兵,皆絷留未得去。遵因对论之,以船还商,而听水手自便,吴人德之。

乾道六年,起知信州,徙知太平州。楚地早,旁县振赡者虑不早,施置失后先,或得米而亡以炊,或阖户莩藉而廪不至。遵简宾佐,随远近壮老以差赋给,蠲租至十九,又告籴于江西,得活者不啻万计,戍兵乘时盗利,曹伍剽于野,尽执拘以归其军。故当大札瘥而邑落晏然。徙知建康府、江东安抚使兼行宫留守。

淳熙元年,提举洞霄宫,十一月,薨,年五十有五。谥文安。

(节选自《宋史·列传卷一百三十二》)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宝以舟师捣/胶西凡资粮器械舟楫/皆遵供亿/宝成功而归/进之助为多/车驾幸金陵/禁卫士丐索无艺/它郡随与不厌
B.及宝以舟师捣胶西/凡资粮/器械/舟楫皆避供亿/宝成功而归/遵之助为多/车驾幸金陵/禁卫士丐索/无艺它郡/随与不厌
C.及宝以舟师捣/胶西凡资粮/器械/舟楫皆遵供亿/宝成功而归/道之助为多/车驾幸金陵/禁卫士丐索/无艺它郡/随与不厌
D.及宝以舟师捣胶西/凡资粮/器械/舟楫皆遵供亿/宝成功而归/遵之助为多/车驾幸金陵/禁卫士丐索无艺/它郡随与不厌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仲,排行第二的或居中的,古代以伯、仲、叔、季排行。如孙权字仲谋与他排行第二相关,仲夏指农历五月,“伯仲间”喻不相上下。
B.博学宏词科,简称词科,是科举考试制科的一种,唐开元年间始设,南宋中兴以来,考中博学宏词科便入馆任职,从洪遵开始。
C.台省,官署名,汉代尚书办公的地点叫中台,在禁省中,故称“台省”。唐代是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的统称,后也指政府的中央机构。
D.建康,是南京的古称。孙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这六个相继的朝代均在南京建都,南京还称金陵、江宁、临安、石头城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洪遵奉亲孝顺,治学勤奋。他的母亲去世,他抚母恸哭。安葬母亲后,与其兄洪适便住在庙中学习,后参加博学宏词科考试,中得魁首,被赐予进士出身。
B.洪遵不畏权贵,正直敢言。他恬然自处,不肯依附秦桧的儿子,两年未得到升迁;面对当时勋臣子孙大都超越等级位居台省的现象,极力论说请求禁止,其奏议获皇帝准许。
C.洪遵忠于职守,宽严相济。对于因失业而成为盗贼的茶商,他建议朝廷放还那些改过自新、愿意务农者;但对于抢夺朝廷商船的水手、民兵,他则拘押不放。
D.洪遵赈灾得当,安靖一方。他根据灾情和百姓的具体情况供给食粮,免除十分之九的租税,还买粮食赈济灾民,救活上万百姓,大灾之下,他治理的地方很安定。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施置失后先,或得米而亡以炊,或阖户莩藉而廪不至。
(2)戍兵乘时盗利,曹伍剽于野,尽执拘以归其军。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

修幼失父,母尝谓曰:“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修闻而服之终身。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__________)(2)文章于润身(__________)
(3)死也,我求其生不得尔(__________)(4)其平教他子弟(__________)
【小题2】对下列两句中“而”字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宽简而不扰    ②修闻而服之终身
A.①②中的“而”都是介词B.①中的“而”是介词,  ②中的“而”是连词
C.①②中的“而”都是连词D.①中的“而”是连词,  ②中的“而”是介词
【小题3】把文中的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1)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
(2)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
【小题4】下文共有3个分句,请依次把它们写出来。
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
【小题5】请概括并简析欧阳修为官从政之道。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种谔子正,以父任累官左藏库副使,延帅陆诜荐知青涧城。夏酋令内附,诜恐生事,欲弗纳,谔请纳之。人来索。诜问所以报,谔曰:“必欲令,当以景询来易。”乃止。询者,中国亡命至彼者也。

夏将嵬名山部落在故绥州,其弟夷山先降,谔使人因夷山以诱之,赂以金盂,名山小吏李文喜受而许降,而名山未之知也。谔即以闻,诏转运使薛向及陆诜委谔招纳。谔不待报,悉起所部兵长驱而前,围其帐。名山惊,援枪欲斗,夷山呼曰:“兄已约降,何为如是?”文喜因出所受金盂示之,名山投枪哭,遂举众从谔而南。得酋领三百、户万五千、兵万人。

从李宪出塞,收洮州,下东宜诸城,掩击至大河,斩首七千级。迁东上阁门使、文州刺史、知泾州,徙鄜延副总管。上言:“夏主秉常为其母所囚,可急因本路官捣其巢穴。”遂入对,大言曰:“夏国无人,秉常孺子,臣往持其臂以来耳。”帝壮之,决意西讨,以为经略安抚副使,诸将悉听节制。敌屯兵夏州,谔率本路并内七将兵攻米脂,三日未下。夏兵八万来援,谔御之无定川,伏兵发,断其首尾,大破之。捷书闻,帝大喜,群臣称贺。迁凤州团练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

谔善驭士卒临敌出奇战必胜然诈诞残忍左右有犯立斩或先刳肺肝坐者掩面谔饮食自若。敌亦畏其敢战,故数有功。尝渡河,猝遇敌,绐门下客曰:“事急矣,可衣我衣,乘我马,从旗鼓千骑,亟趋大军。”客信之,敌以为谔,追之,几不免。自熙宁首开绥州,后再举西征,皆其兆谋,卒致永乐之祸。议者谓谔不死,边事不已。

(节选自《宋史·种谔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谔善驭/士卒临敌/出奇战必胜/然诈诞残忍左右/有犯立斩/或先刳肺肝/坐者掩面/谔饮食自若
B.谔善驭/士卒临敌/出奇战必胜/然诈诞残忍/左右有犯立斩/或先刳肺肝/坐者掩面/谔饮食自若
C.谔善驭士卒/临敌出奇/战必胜/然诈诞残忍/左右有犯立斩/或先刳肺肝/坐者掩面/谔饮食自若
D.谔善驭士卒/临敌出奇/战必胜/然诈诞残忍左右/有犯立斩/或先刳肺肝/坐者掩面/谔饮食自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夏”指西夏,是历史上党项人在我国西部建立的一个政权,曾与北宋对峙,苏轼词“西北望,射天狼”中“天狼”即喻指西夏国。
B.“字”又称表字,古代男子的“字”是二十岁行加冠礼时由长辈所起,“字”与“名”意思相同或相近,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
C.“畿”指我国古代国都四周的广大地区,后又指京城所管辖的地区,“畿内”“畿辅”“京畿”一般是指京城及其附近地区。
D.“门下客”又名门客、食客,指依附寄食于贵族门下并为其服务的人,多有一技之长,如“战国四君子”之一的孟尝君就曾有食客数千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种谔富有智谋。西夏人前来索要归附宋朝的首长令,种谔巧妙回应,让敌人无言以对;后来他又巧施计谋,迫降了西夏将领嵬名山。
B.种谔备受重用。皇帝认为种谔正值壮年,有征讨西夏的决心,就委以重任,让他节制众将;他的官职一路升迁,一直做到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
C.种谔屡立战功。他跟从李宪出兵边塞,收复失地,攻占城池,斩首七千;攻打米脂时,面对增援的八万西夏军队,他巧设伏兵,大破敌军。
D.种谔为人狡诈,他曾在渡黄河时,突然遇上敌人,为使自己脱险,就欺骗门下客,让他扮成自己去追赶大军,门下客差点儿丢掉性命。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裴庄端己,阆州阆中人。庄在蜀,以明经登第。归宋,历虹县尉、高陵主簿,本府召权司理椽。转运使雷德骧以威望自任.尝巡按至境,官属皆出迎候。庄独视事本局,徐谒道周,德骧称其有守;徙权忻州录事参军雍熙三年,命将巡边,以庄掌随军粮料。内客省使杨守一称荐之,授大理寺丞。未逾年,成信表其能,太子中允。端拱初,契丹掠赵、深,边将无功。庄上书曰:“周世宗诛樊爱能、何徽二将,遂取淮南,克巴蜀,愿陛下申明纪律。无使玩寇。”会诏建方田,庄复上言:“大役兵师,虑生事于边鄙。”上善之。淳化三年,召访以边事,称旨,面赐绯鱼。出为荆湖北路转运使。五年,李顺乱蜀,命与雷有终并兼峡路随军转运、同知兵马事。或言庄本蜀人,不宜此任,上益倚信之,许以便宜事平转殿中侍御史特召问讨贼方略后契丹犯塞命为河北转运使时傅潜统大军驻定州北庄屡条奏其无谋略虑或失几。会王显掌枢密,显与潜俱起攀附,颇庇之。庄奏至,多不报。徙知越州。俄傅潜得罪,庄因上言:“显、潜皆非材,致误边事,请行严诛,以肃群议。”会诏百辟上封直言,庄条列四事:一曰去暴征,二曰省烦刑,三曰择吏职,四曰敦稼政。疏奏,诏令开陈其所宜行先后,庄对甚悉。庄有吏干,颇有清操,慷慨敢言,太宗奖其忠谠,多所听纳。晚年退居,制棺椟以自随。喜接宾客,终日无倦。
(选自《宋史·卷三十六》,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事平/转殿中侍御史/特召问讨贼方略/后契丹犯塞/命为河北转运使/时傅潜统大军驻定州北/庄屡条奏其无谋略/虑或失几
B.事平/转殿中/侍御史特召/问讨贼方略/后契丹犯塞命为河北转运使/时傅潜统大军驻定州北/庄屡条奏/其无谋略虑或失几
C.事平/转殿中侍御史/特召问讨贼方略/后契丹犯塞命/为河北转运使时/傅潜统大军驻定州北/庄屡条奏其无谋略/虑或失几
D.事平/转殿中/侍御史特召问讨贼方略/后契丹犯塞/命为河北转运使时/傅潜统大军驻定州北/庄屡条奏其无谋略虑/或失几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名”与“字”常有某种关联,如:裴庄字端已,屈原名平字原,均为同义互训。
B.在中国古代,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有“除、拜、迁、转、擢”等,文中“迁太子中允”的“迁”是提升之意。
C.“面赐绯鱼”,此处的“绯鱼”指绯衣与鱼符袋,旧时朝官的服饰,唐、宋时五品官员穿绯衣、佩鱼符袋。
D.中国古代皇帝有庙号、谥号、年号之分,文中的“雍熙”“端拱”“淳化”“太宗”等均为北宋皇帝的年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裴庄以明经科登第,才华出众。他在短时间内,便赢得了上司或主管的信任和举荐。
B.裴庄忠诚正直,敢于直言,他曾上书直指傅潜不堪大用,促使皇帝将傅潜和王显撤职。
C.裴庄主张严明朝纲,希望皇帝申明律条,主张严惩“致误边事”者,上书直言“四事”。
D.裴庄为政有才干,且颇有操守,曾多次上书建言且大都被皇帝采纳,受到太宗的赞赏。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庄独视事本局,徐谒道周,德骧称其有守;徙权忻州录事参军。
(2)或言庄本蜀人,不宜此任,上益倚信之,许以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