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种谊寿翁。熙宁中,兄古入对,神宗问其家世,命谊以官。从高遵裕复洮、岷,又平山后羌,至熙河副将。使青唐,董毡遣鬼章迎候境上,取道故为回枉,以夸险远。谊固习其地里诮之曰尔跳梁坎井间谓我不知远近邪命趋便道鬼章怒胁以兵谊声气不动卒改涂外为路都监。自兰州渡河讨贼,斩首六百,累转西京使。元祐初,知岷州。鬼章诱杀景思立,后益自矜,大有窥故土之心,使其子诣宗哥请益兵入寇,且结属羌为内应。谊刺得其情,上疏请除之。诏遣游师雄就商利害,遂与姚兕合兵出讨。羌迎战,击走之,追奔至洮州。谊亟进攻,晨雾蔽野,跬步不可辨。谊曰:“吾军远来,彼固不知厚薄,乘此可一鼓而下也。”遂亲鼓之。有顷,雾霁,先登者已得城,鬼章就执。谊戏问之曰:“别后安否?”不能对,徐谓人曰:“我生恶种谊,今日果为所擒。天不使我复有故土,命也。”遂俘以归。拜西上阁门使、康州刺史,徙知鄜州。夏人犯延安,赵禼使谊统诸将。敌闻谊至,皆溃去。延安人谓:“得谊,胜精兵二十万。”进熙河钤辖、知兰州。兰州与通远皆绝塞,中间保障不相接,腴田多弃不耕,谊请城于李诺平以扼冲要。会迁东上阁门使、保州团练使,卒,年五十五。谊倜傥有气节,喜读书。莅军整严,令一下,死不敢避;遇敌,度不胜不出,故每战未尝负败。岷羌酋包顺、包诚恃功骄恣,前守务姑息,谊至,厚待之。适有小过,叱下吏,将置法,顺、诚叩头伏罪,愿效命以赎。乃使输金出之,群羌畏惕。及洮州之役,二人功最多。

(节选自《宋史·种谊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谊固习/其地里诮之曰/尔跳梁坎井间/谓我不知远近邪/命趋便道/鬼章怒胁/以兵/谊声气不动/卒改涂/
B. 谊固习/其地里诮之曰/尔跳梁坎井间/谓我不知远近邪/命趋便道/鬼章怒/胁以兵/谊声气不动/卒改涂/
C. 谊固习其地里/诮之曰/尔跳梁坎井间/谓我不知远近邪/命趋便道/鬼章怒胁/以兵/谊声气不动/卒改涂/
D. 谊固习其地里/诮之曰/尔跳梁坎井间/谓我不知远近邪/命趋便道/鬼章怒/胁以兵/谊声气不动/卒改涂/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古代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名定字。
B. 年号是中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是皇帝当政的时代标志,如熙宁、元祐等。
C. 夏人中的“夏”是指北宋时的西夏,是由党项人在中国西北部建立的一个政权。
D. 知兰州中的“知”指主管,即管理相关事务,这里强调担任兰州的行政长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种谊幸得授官,连获战功。兄长种古入见皇帝,神宗问种家家世,后授种谊官职。种谊随高遵裕收复洮州、岷州,又平定山后羌人,官至熙河副将。
B. 种谊刺探敌情,上疏除敌。鬼章诱杀景思立,并到宗哥处请求增兵入侵,且勾结投降归附的羌人为内应。种谊刺探到情况,上疏请求除掉鬼章。
C. 种谊威震敌胆,为民赞誉。敌人进犯延安,种谊受命统领诸将,当敌人听到种谊来到延安,敌军溃败。延安百姓赞誉种谊的重要性胜过精兵二十万。
D. 种谊治军有方,屡战屡胜。种谊治军严正,只要上级军令一下,即使是死他也不逃避;遇到敌人,一往无前,振奋士气,所以每次战斗从未失败。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军远来,彼固不知厚薄,乘此可一鼓而下也。
(2)适有小过,叱下吏,将置法,顺、诚叩头伏罪,愿效命以赎。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4-22 04:01:1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勾涛,字景山,成都新繁人。登崇宁二年进士第。建炎初通判黔州田祜恭兵道境上涛白守燕劳之祐恭感恩厉下郡得以无犯湖湘贼王辟破秭归将犯夔门夔兵素单弱,宣司檄佑恭捍御,涛帅黔兵佐之,贼溃去。七年,迁右司郎官兼校正。时沿边久宿兵,江、浙罢于馈饷,荆、襄、淮、楚多旷土,涛因进羊祜屯田故事,事下诸大将,于是边方议行屯田。淮西都统制刘光世乞罢,丞相张浚欲以吕祉代之,涛谓:"祉疏庸浅谋,必败事,莫若就择将士素所推服者用之。"浚不纳,祉至,果以轻易失士心,未几,郦琼叛,祉死于乱。浚闻之,夜半召涛愧谢。时帝驻跸建康,欲亟还临安。川、陕宣抚使吴玠言都转运使李迨朘刻赏格,迨亦奏玠苛费,帝以问涛。涛曰:"玠忠在西蜀,纵费,宁可核?第移迨他路可尔。"帝然之。八年,除史馆修撰。重修《哲宗实录》,帝谕之曰:"昭慈圣献皇后病革,朕流涕问所欲言,后怆然谓朕曰:'吾逮事宣仁圣烈皇后,见其任贤使能,约己便民,忧勤宗社,古今母后无与为比。不幸奸邪罔上,史官蔡卞等同恶相济,造谤史以损圣德,谁不切齿!朕痛念遗训,未尝一日辄忘,今以命卿。"六月,《实录》成。复修《徽宗实录》,丞相赵鼎谕旨宜婉辞纪载。涛曰:"崇宁、大观大臣误国,以稔今祸,藉有隐讳,如天下野史何?"七月,除给事中。秦桧尝令人谕意,欲与共政,涛以书谢之。桧讽言劾之,不报。俄以疾卒,年五十九。遗表闻,帝震悼。涛风貌伟然,颇以忠亮自许。国有大议,帝必委心延访,往复酬诘,率下数刻始罢。料边情如在目前,知名之士多所荐进。有文集十卷,奏议十卷。

(节选自《宋史·勾涛传》)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建炎初通判/黔州田祜恭兵道境上/涛白守/燕劳之/祐恭感恩/厉下郡得以无犯/湖湘贼王辟破秭归/将犯夔门
B.建炎初/通判黔州/田祜恭兵道境上/涛白守/燕劳之/祐恭感恩厉下/郡得以无犯/湖湘贼王辟破秭归/将犯夔门
C.建炎初/通判黔州/田祜恭兵道/境上涛白守/燕劳之/祐恭感恩/厉下郡得以无犯/湖湘贼王辟破秭归/将犯夔门
D.建炎初通判/黔州田祜恭兵道境上/涛白守/燕劳之/祐恭感恩厉下/郡得以无犯/湖湘贼王辟破秭归将/犯夔门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屯田:利用戍卒或农民、商人垦殖荒地。汉以后历代政府沿用此措施取得军饷和税粮。有军屯、民屯和商屯之分。
B.驻跸:皇帝后妃外出,途中暂停小住或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禁止通行。也泛指跟帝王行止有关的事情。
C.宗社:宗庙和社稷。宗庙是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祖宗的庙宇,社稷分别是谷神和土神。宗社、社稷都可代表国家。
D.漏:古代计时器,铜制有孔,可以滴水或漏沙,有刻度标志以计时间。如“ 铜壶滴漏”(亦称“铜壶刻漏"),“漏尽更深”。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勾涛关心民疾,减轻百姓负担。当时沿边防线长久驻扎军队,江、浙人民疲于军队的供给,他于是进言实行屯田制,有效改善了民生。
B.勾涛善于明察,具有先见之明。他反对承相张凌派吕祉去代替刘世光,但张凌没有采纳,结果吕祉令人大失所望,张浚为此惭愧后悔。
C.勾涛忠直诚信,保得整帝信任。他受命重修《哲宗实录》,复修《徽宗实录》:他熟悉国事,皇帝多次向他咨询,很多大臣由他推荐。
D.勾涛不畏权责,坚持自我本色。他曾拒绝赵鼎关于修史的建议,后又推辞秦桧共同掌权的意愿,秦桧示意别人弹劾他,朝廷没有答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玠忠在西蜀,纵费,宁可核?第移迨他路可尔。
(2)崇宁、大观大臣误国,以稔今祸,藉有隐讳,如天下野史何?

同类题2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娄机,字彦发,嘉兴人。乾道二年进士,授盐官尉。丁母忧,服除,调含山主簿。郡委治铜城圩八十有四,役夫三千有奇,设庐以处之,器用材植,一出于官,民乐劝趋,两旬告毕。改知西安县,巨室买地为茔域,发地遇石,复索元价。机曰:“设得金,将谁归?”迁宗正寺主簿,请宽恤淮、浙被旱州县。时皇太子始就外傅,遴选学官,以机兼资善堂小学教授。机日陈正言正道,又以累朝事亲、修身、治国、爱民四事,手书以献,太子置之坐右,朝夕观省。随事开明,多所裨益。都城大火,机应诏上封事,力言朝臣务为奉承,不能出己见以裨国论;外臣不称职,至苛刻以困民财;将帅偏裨务为交结,而不知训阅以强军律。时年七十,丐闲,不许。迁右正言兼侍讲,首论广蓄人才,乞诏侍从、台谏、学士、待制、三牙管军各举将帅边郡一二人,召问甄拔,优养以备缓急。召为吏部侍郎兼太子左庶子,言:“至公可以服天下,权臣以私意横生,败国殄民,今当行以至公。”又言:“两淮招集敢勇,不难于招而难于处。若非绳以纪律,课其勤惰,必为后害。”仍请检校权臣、内侍等没入家赀,专为养兵之助。迁礼部尚书兼给事中,进参知政事。当干戈甫定,信使往来之始,疮痍方深,敝蠹纷然,机弥缝裨赞甚多。嘉定二年八月,行皇太子册命,机摄中书令读册。数上章告老,帝不许,皇太子遣官属勉留之。卒,赠金紫光禄大夫,加赠特进。机初登第其父寿戒之曰得官诚可喜然为官正自未易尔机抚其弟栋卒为善士。居乡以诚接物,是非枉直判于语下,不为后言,人惮而服之。称奖人才,不遗寸长,访问贤能,疏列姓名及其可用之实,以备采取,其所荐进,亦不欲人之知也。机深于书学,尺牍人多藏云。   
(选自《宋史·娄机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机初登第/其父寿戒之曰/得官诚可喜/然为官正自未易尔/机抚其弟栋卒/为善士
B.机初登第/其父寿戒之曰/得官诚可喜然/为官正自未易尔/机抚其弟/栋卒为善士
C.机初登第/其父寿戒之曰/得官诚可喜/然为官正自未易尔/机抚其弟栋/卒为善士
D.机初登/第其父寿戒之曰得官/诚可喜然/为官正自未易尔/机抚其弟栋/卒为善士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乾道”为年号,汉代武帝继位后始有年号,始创年号为元狩,追称“元狩”以前年号为“建元”“元光”“元朔”,此后形成制度。
B.“进士”,通过殿试者称为进士,进士一甲称“进士及第”,二甲称“进士出身”,三甲称“同进士出身”。
C.“教授”是我国古代的学官名称,宋代除宗学、医学、武学等置教授传授学业外,各路的州、县均置教授。
D.“丐闲”文中是指请求辞官归家,类似的提法还有“乞休”“乞骸骨”等,而“致仕”是指出来做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娄机为政有方,体恤民情。他治理铜城堤岸时,为民工置建房屋,提供工具,升为宗正寺主簿,还请求朝廷恤淮、浙两路遭旱灾的州县。
B.娄机为人正直,关心国事。做皇太子老师时,向皇太子陈说正直道理,并上密奏章陈述将帅专权,对军纪的管理松懈,不训练检阅军队。
C.娄机重视人才,富有远见。他提出广泛储备人才,请求下诏从侍从、台谏、学士等分别选拔可担任边州将帅的一二人,以行危急之事。
D.娄机为人诚恳,做事严谨。对是非曲直,他当面判断,事后从不再说;赞人全面,不遗漏特长;造访贤能者,列出其可任用的事实,以供选拔之用。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刘温叟,字永齡,河南洛阳人。性重厚方正,动遵礼法。父岳,后唐太常卿。温叟七岁能属文,善楷隶。清泰中,为左拾遗。以母老乞归就养,改监察御史。晋初,入为主客员外郎。少帝领开封尹,奏为巡官,命典文翰。少帝即位,刑部郎中,赐金紫。初,岳仕后唐,尝居内署,至是温叟复居斯任,时人荣之。

周初,迁礼部侍郎,知贡举,得进士十六人。有谮于帝者,帝怒,黜十二人,左迁太子詹事。温叟实无私,后数年,其被黜者相继登第。建隆元年,拜御史中丞。丁内艰,退居西洛,旋复本官。三年,兼判吏部铨。一日晩归由阙前,太祖方与中黄门数人偶登明德门西阙。前驺者潜知之,以白温叟,温叟令传呼如常过阙。翌日请对,具言人主非时登楼则近侍咸望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太祖善之。

宪府旧日例,月赏公用茶,中丞受钱一万,公用不足则以赃罚物充,温叟恶其名不取。开宝四年被疾,太祖知其贫,就赐器币,数月卒,年六十三。太宗在晋邸,闻其清介,遣吏遗钱五百千,温叟受之,贮厅西舍中,令府吏封署而去。明年重午,又送角黍、执扇,所遣吏即送钱者,视西舍封识宛然,还以白太宗。太宗曰:“我钱尚不用,况他人乎?昔日纳之,是不欲拒我也;今周岁不启封,其苦节愈见。”命吏辇归邸。是秋,太宗侍宴后苑,因论当世名节士,具道温叟前事,太祖再三赏叹。

雍熙初,子炤罢徐州观察推官待选,以贫诣登闻求注官。及引对,太宗问谁氏子,炤以温叟对。太宗愀然,召宰相语其事,且言当今大臣罕有其比。因问:“炤当得何官?”宰相言:“免选以为厚恩。”帝曰:“其父有清操,录其子登朝,庶足示劝。”擢炤太子右赞善大夫。温叟子炳、烨并进士及第

(选自《宋史·刘温叟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具言人主/非时登楼/则近侍咸望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
B.具言/人主非时/登楼则近侍咸望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
C.具言人主/非时登楼则近侍咸望/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
D.具言/人主非时登楼/则近侍咸望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乞归,请求辞职回家奉养父母,表示此类意义的词还有“乞归养”“乞骸骨”“致仕”等。
B.拜,指授予官职。古代表示官职变动的同词语有“迁”“谪”“转”“徙”“改”等。
C.内艰,古代常指遭逢母亲丧事。按照当时的规定,父母死后子女要家居守孝。
D.进士及第,科举殿试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温叟为人厚重方正,遵循礼法,他在任御史中丞时,因为母亲去世,退居西洛,守丧完华后恢复了旧官。他先后还担任过左拾遗,太常卿,监察御史等官职。
B.刘温叟正直无私,唯才是举。他负责科举时,被人诬陷,皇帝怒将其录取进士中的十二人废黜,他也因此被贬为太子詹事;但后来的事实证明,他是公正无私的。
C.刘温叟清正廉洁,抵制腐败。御史府的规矩,每月赏给公用茶,御史中丞得钱一万,公用不足可以用追赃处罚的财物补充,刘温叟厌恶脏罚之名,因而不取用。
D.刘温叟清廉传家,受到嘉奖。他的儿子被罢官待选,因家贫到朝廷请求审查劳绩;最终,其子炤被提拔为太子右赞善大夫。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昔日纳之,是不欲拒我也;今周岁不启封,其苦节愈见。
(2)其父有清操,录其子登朝,庶足示劝。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许骧,字允升,世家蓟州。祖信,父唐,世以财雄边郡。后唐之季,唐知契丹将扰边,白其父曰:“今国政废弛,狄人必乘衅而动,则朔、易之地,民罹其灾。苟不即去,且为所虏矣。”信以资产富殖,不乐他徙,唐遂潜赍百金而南。未几,晋祖革命,果以燕、蓟赂契丹,唐归路遂绝。尝拥商赀于汴、洛间,见进士缀行而出,窃叹曰:“生子当令如此!”因不复行商,卜居睢阳,娶李氏女,生骧,风骨秀异。唐曰:“成吾志矣!”
骧十三,能属文,善词赋。骧太平兴国初诣贡部,与吕蒙正齐名,太宗尹京,颇知之。及廷试,擢甲科,解褐将作监丞、通判益州,赐钱二十万。迁右赞善大夫。会罢副使,徙知鄜州。召还,为比部员外郎。雍熙二年,改江南转运副使。洪、吉上供运船水损物,主吏惧罪,故覆舟,鞫狱者按以欺盗,当流死者数百人。骧驰往讯问,得其情实以闻,多获轻典,优诏褒之。又上言:“劫盗配流,遇赦得原,还本乡,雠告捕者,多所杀害,自今请以隶军。”诏可。迁正使。端拱初,拜主客郎中,俄徙知福州。累表求还,不俟报,入朝,召对便殿,延问良久。改兵部郎中,上言,蜀民浮窳易摇,宜择忠厚者抚之,为预备。既而李顺叛,众颇服其先见。命知审官院,迁御史中丞,以疾固让,不许。占谢日,命坐劳问,出良药赐之曰:“此朕所服得验者。”后骧以久病不能振职。真宗即位,改兵部侍郎。屡求小郡养疾,因入朝失仪,为御史所纠,特诏不问,命知单州。咸平二年卒,年五十七。赠工部尚书。
(节选自《宋史·许骧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其父曰 告诉
B.能属文 通“嘱”,嘱咐。
C.不俟报 等待
D.此朕所服得验者 效验
【小题2】下列选项中,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父唐,世以财雄边郡   夫晋,何厌之有?
B.赐钱二十万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C.此朕所服得验者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D.尝拥商赀于汴、洛间   贪于财货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许骧生于富家,自幼颇有才华。他的祖辈和父辈极为富足,以财力雄厚闻名;他自幼颇有风骨,异于常人,文章词赋皆极为精通。
B.许骧进士出身,仕途平衡顺利。他参加廷试,考中甲科;在各地为官时,都能够安于职守,尽心工作,由于总是生病,所以皇帝赠予他兵部尚书一职。
C.许骧用典宽仁,处事分寸得当。他处理供运船一案时,让很多被判重刑的人得到了从轻处罚;对流配犯人打击报复的现象提出中肯意见。
D.许骧忠诚可靠,备受皇帝器重。他时时以国家和百姓为重,虑事周全,颇有远见;他有病在身,皇帝亲自慰问,并赐以良药,恩宠有加。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苟不即去,且为所虏矣。
(2)迁御史中丞,以疾固让,不许。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起判永兴军。居一岁,还京师。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哭,辍朝三日。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B.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