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孟珙,字璞玉,随州枣阳人。四世祖安,尝从岳飞军中有功。嘉定十年,金人犯襄阳,驻团山, 父宗政时为赵方将,以兵御之。珙料其必窥樊城,献策宗政由罗家渡济河,宗政然之。越翼日,诸军临渡布阵,金人果至,半渡伏发,歼其半。
珙以身镇江陵,而兄憬帅武昌,故事,无兄弟同处一路者,乞归田,不允。诏以兵五千援淮,珙使张汉英帅之。枢密调兵五千赴广西,珙移书执政曰:“大理至邕,数千里部落隔绝,今当择人分布数郡,使之分治生夷,险要形势,随宜措置,创关屯兵,积粮聚当于何地,声势既张,国威自振。计不出此而闻风调遣,空费钱粮,无补于事。”不听。大元大将大纳至江陵,遣杨全伏兵荆门以战,珙先期谍知,达于枢密,檄两淮为备,两淮不知也,后果如所报。珙奏:“襄、蜀荡析,士无所归,蜀士聚于公安,襄士聚于郑诸。臣作公安、南阳两书院,以没入田庐隶之,使有所教养。”请帝题其榜赐焉。
初,珙招镇北军驻襄阳,李虎、王旻军乱,镇北亦溃,乃厚招之,降者不绝。行省范用吉密通降款,以所受告为质,珙白于朝,不从。珙叹曰:“三十年收拾中原人,今志不克伸矣。”病遂革, 乞休致,授检校少师、宁武军节度使致仕,终于江陵府治,时九月戊午也。是月朔大星陨于境内声如雷薨之夕大风发屋折木。讣至,帝震悼辍朝,赙银绢各千,特赠少师,三赠至太师,封吉国公,谥忠襄,庙曰威爱。
珙忠君体国之念,可贯金石。在军中与参佐部曲论事,言人人异,珙徐以片语折衷,众志皆惬。谒士游客,老校退卒,壹以恩意抚接。名位虽重,惟建鼓旗、临将吏而色凛然,无敢涕唾者。退则焚香扫地,隐几危坐,若萧然事外。远货色,绝滋味。其学邃于《易》,六十四卦各系四句, 名《警心易赞》。亦通佛学,自号“无庵居士”。
《宋史·孟珙传》
【小题1】下列加点字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A.珙先期谍知 谍:间谍
B.今志不克伸矣 克:能够
C.病遂革,乞休致 革:危急
D.其学邃于《易》 邃:精通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月/朔大星陨于境/内声如雷/薨之夕/大风发屋折木/
B.是月/朔大星陨于境内/声如雷/薨之夕大风发/屋折木/
C.是月朔/大星陨于境内/声如雷/薨之夕/大风发屋折木/
D.是月朔/大星陨于境/内声如雷/薨之夕大风发/屋折木/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屯兵既有聚集军队,炫耀武力的意思,也指屯田垦荒的军队。在本文中取后一种意思。
B.书院是由民间设立,供个人读书治学的地方。宋代,书院作为一种教育制度正式形成。
C.古时将官员因年老而去职称为“休致”。文中孟珙因不满朝廷拒绝范用吉请降而辞官。
D.天干地支源自中国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在中国古代用于纪年、纪月、纪日、纪时。文中戊午是纪日。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退则焚香扫地,隐几危坐,若萧然事外。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3)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2-25 05:01:5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崔与之,字正子,少卓荦有奇节,不远数千里游太学。绍熙四年举进士,广东之士由太学取科第自与之始。授浔州司法参军。常平仓久弗葺虑雨坏米撤居廨瓦覆之郡守欲移兑常平之积坚不可守敬服更荐之。调淮西提刑司检法官。民有窘于豪民逋负,殴死其子诬之者,其长欲流之。与之曰:“小民计出仓猝,忍使一家转徙乎?况非故杀子孙,罪止拘。”卒从之。寻特授广西提点刑狱,遍历所部,秋毫无扰州县,而停车裁决,奖廉劾贪,风采凛然。朱崖地产苦橙,民或取叶以代茗,州郡征之,岁五百缗。琼人以吉贝织为衣衾,工作皆妇人,役之有至期年者,弃稚违老,民尤苦之。与之皆为榜免。其他利病,罢行甚众。

召为秘书少监,军民遮道垂涕,与之力辞召命,竟还。将度岭,趣召不已,行次池口,闻金人至边,乃造朝奏:“今边声可虑者非一,惟山东忠义区处要不容缓。”前后累疏数千言,每叹养虎将自遗患。升秘书监兼太子侍讲,权工部侍郎。未几,成都帅董居谊以黩货为叛卒所逐,总领杨九鼎遇害,蜀大扰。与之以选为焕章阁待制、知成都府、本路安抚使,至即帖然。先是,军政不立,戎帅多不协和。与之戒以同心体国之大义,于是戎帅协和,而军政始立。

召为礼部尚书,不拜,道还广。蜀人思之,肖其像于成都仙游阁,以配张咏、赵抃,名三贤。理宗即位,累迁,皆力辞。乃访以政事之孰当罢止,人才之孰当用舍,与之力疾奏。帝览奏嘉叹,趣召愈力。控辞十有三疏。嘉熙三年,乃得致仕,以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自领乡郡,不受廪禄之入,凡有余皆以均亲党。薨时年八十有二,遗戒不得作佛事。累封至南海郡公,谥清献。

(选自《宋史·卷四百六·列传一百六十五》)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常平仓久弗葺/虑雨/坏米撤居/廨瓦覆之/郡守欲移兑常平/之积坚不可/守敬服/更荐之/
B.常平仓久弗葺/虑雨坏米/撤居廨瓦覆之/郡守欲移兑常平之积/坚不可/守敬服/更荐之/
C.常平仓久弗葺/虑雨坏米/撤居廨瓦覆之/郡守欲移兑常平/之积坚不可守/敬服更荐之/
D.常平仓久弗葺/虑雨/坏米撤居/廨瓦覆之/郡守欲移兑常平之积/坚不可守/敬服/更荐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学生的出身多为官宦子弟,亦有家境贫寒者。入太学学习可称为“受业太学”、“游太学”、“观太学”。
B.工部是中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六部之一,长官为工部尚书,掌管土木、水利、屯田、手工业等事项。
C.祠是为纪念死去的伟人名士而修建的供舍,与庙有些相似,如“武侯祠”;后来也常常把同族子孙祭祀祖先的处所叫“祠堂”。
D.控辞即请求辞免。古人辞官、退休的说法有很多,比如乞骸骨、致仕、挂冠、告老等,原因不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与之勤奋学习才华出众,更是开创了广东学子从太学取士的先河,在之后的任职中多次被委派到南方地区,造福当地百姓。
B.崔与之认为对仓促间失手将富豪之子打死的百姓应从轻发落,因为是对方拖欠百姓款项并诬陷百姓在先,事出有因情有可原。
C.崔与之为政宽仁。在淮西任职期间废除了许多于百姓不利的政策,深得百姓爱戴,升迁离开时,军民夹道送行,不忍他离开。
D.崔与之一辈子奔波劳累,在政务、军事方面都有建树,为国家殚精竭虑,深得皇帝信任和重用,直到退休也没真正闲下来。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有窘于豪民逋负,殴死其子诬之者,其长欲流之。
(2)乃访以政事之孰当罢行,人才之孰当用舍?与之力疾奏。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佑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①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②。”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丁母忧③。五年,调福昌主簿。欧阳修以才识兼茂,荐之秘阁。试六论,旧④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轼始具草,文义粲然。复对制策,入三等。自宋初以来,制策入三等,惟吴育与轼而已。
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⑤,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⑥。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①磔裂诡异之弊:割裂文辞、追求怪异的流弊。磔,zhé,分裂。②避此人出一头地:回避这个人,给他出人头地的机会。③丁母忧,指为母守孝。④旧,指先前写作的人。⑤渭,渭水;河,黄河。⑥破家:破产
【小题1】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组是
A.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
B.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
C.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
D.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苏轼才学优异的一组是
① 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② 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
③ 复对制策,入三等 ④ 及试二论,复入三等
⑤ 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 ⑥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A.①③④B.②③⑥C.④⑤⑥D.②③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是眉州眉山人,在十岁的时候就跟随父母,游学于四方,同时跟随母亲学习。刚成年,就已博通经史。
B.嘉佑二年,苏轼参加礼部考试,一篇《刑赏忠厚论》让欧阳修惊叹不已,特录他中乙科,并发出感叹:“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C.苏轼被贬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因岐下每年运输南山木筏,常让衙吏破产,他就亲访利害,为他们修改衙规,减少了灾害损失。
D.苏轼才华优异,加冠的时候,他已博通经史,每天能写几千字的文章。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3)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乎?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宋绶,赵州平棘人。绶性孝谨清介,言动有常。为儿童时,手不执钱。家藏书万余卷,亲自校雠,博通经史百家。绶幼聪警,额有奇骨,为外祖杨徽之所器爱。徽之无子,家藏书悉与绶。绶母亦知书,每躬自训教,以故文章为一时所尚。年十五,召试中书,真宗爱其文,迁大理评事,听于秘阁读书。大中祥符元年,复试学士院,为集贤校理,与父皋同职。
时太后犹称制,五日一御承明殿,垂帘决事,而仁宗未尝独对群臣也。绶奏言:“唐先天中,睿宗为太上皇,五日一受朝,处分军国重务,除三品以下官,决徒刑。宜约先天制度,令群臣对前殿,非军国大事,除拜皆前殿取旨。”书上,忤太后意,改龙图阁学士,出知应天府。太后崩,帝思绶言,召还,将大用,而宰相张士逊沮止之,复加翰林侍读学士。
有诏罢修寺观,而章惠太后以旧宅为道观,谏官、御史言之。帝曰:“此太后奁中物也,谏官、御史欲邀名邪?”绶进曰:“彼岂知太后所为哉,第见兴土木违近诏,即论奏之。且事有疑似,彼犹指为过。或陛下有大阙失,近臣虽不言,然传闻四方,为圣政之累,何可忽也。太祖尝谓唐太宗为谏官所诋,不以为愧。何若动无过举,使无得而言哉?”
郭皇后废,帝命绶作诏曰:“当求德阀,以称坤仪。”既而左右引富人陈氏女入宫,绶曰:“陛下乃欲以贱者正位中宫,不亦与前日诏语戾乎?”后数日,王曾入对,又论奏之。帝曰:“宋绶亦如此言。”时大臣继有论者,卒罢之。
帝春秋富,天下久无事,绶虑宴乐有渐,乃言:“人心逸于久安,而患害生于所忽。故立防于无事,销变于未萌。事至而应,不亦殆欤?臣愿饬励群司,不以承平自怠。”又上:“驭下之道有三:临事尚乎守,当机贵乎断,兆谋先乎密。能守则奸不能移,能断则邪不能惑,能密则事不能挠。愿陛下念之!至若深居燕间,声味以调六气,节宣以顺四时,保养圣躬,宗社之休也。”再迁吏部侍郎。
时宰相吕夷简、王曾论议数不同,绶多是夷简,而参知政事蔡齐间有所异,政事由此依违不决,于是四人者皆罢。绶以尚书左丞、资政殿学士留侍讲筵。
元昊反,刘平、石元孙败没,帝以手诏赐大臣居外者,询攻守之策。绶画十事以献。复召知枢密院事,迁兵部尚书、参知政事。时绶母尚在,绶既得疾,不视事,犹起居自力,区处后事。
(选自《宋史》)
【小题1】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
①书上,忤太后意   
②绶虑宴乐有渐
③保养圣躬,宗社之休也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绶性格孝谨清介、聪明机警,少时便看淡钱财,家里藏书颇丰,得以博览群书,再加外祖杨徽之的施爱有加,母亲悉心调教,为日后取得功名打下了基础。
B.对太后垂帘听政之事,宋绶直言己见,招惹太后不满,将其改任为龙图阁学士,又调出朝廷任职应天府。后来皇帝打算重用他,又被张士逊阻挠。
C.各位大臣劝谏皇帝重视章惠太后修建道观一事无果,宋绶上谏时便晓皇帝以理,举出“唐太宗为谏官所诋,不以为愧”的例子阐述自己的观点。
D.因为几位大臣常常政见不一,朝事难以有效解决,宋绶等人被解除朝职,后来因为给无计可施的皇帝献计,宋绶又得以回朝任兵部尚书、参知政事等职。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绶母亦知书,每躬自训教,以故文章为一时所尚。
(2)绶多是夷简,而参知政事蔡齐间有所异,政事由此依违不决。
(3)何若动无过举,使无得而言哉?。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罕字师言,以荫知宜兴县。县多湖田,岁诉水,轻重失其平。罕躬至田处,列高下为图,明年诉牒至,按图示之,某户可免,某户不可免,众皆服。西方用兵,仍年科箭羽于东南,价踊贵,富室至豫贮以待鬻罕。罕白郡守倍其直市之,而令民输钱。旁州闻之,皆愿如常州法。累迁户部判官。修太宗别庙,中贵人大虑材,将一新之。罕白是特岁久丹漆黯暗,但当致饰耳,榱栌皆如故,唯易一楹,省缗钱十万。出为广东转运使。侬智高入寇,罕行部在潮,广州守仲简自围中遣书邀罕,罕报曰:“吾家亦受困,非不欲归,顾独归无益,当求所以相济者。”遂还惠州。州之恶少年正相率为盗,惠人要罕出城,及郊,遮道求救护者数千计。罕择父老可语者问以策,曰:“吾属皆有田客,欲给以兵,使相保聚。”罕曰:“有田客者如是,得矣,无者奈何?”乃呼耆长发里民,补壮丁。募有方略者,许以官秩、金帛,使为甲首。久之,无至者。有妇人诉为仆夺钗珥,捕得之,并执夺攘者十八辈,皆枭首决口置道左,传曰:“此耆长发为壮丁不肯行者也。”观者始有怖色。乃简卒三千,顺流而下。将至广,悉众登岸,营于南门。智高临观,相去三十步,见已严备,不敢犯。罕徐开门而入,智高遂解去。徙知潭州。为政务适人情不加威罚有狂妇数诉事出言无章却之则勃骂前守每叱逐之罕独引至前委曲徐问久稍可晓。乃本为人妻,无子,夫死,妾有子,遂逐妇而据家资,屡诉不得直,因愤恚发狂。罕为治妾而反其资,妇良愈,郡人传为神明。以光禄卿卒,年八十。
(节选自《宋史•王罕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为政/务适人情/不加威罚/有狂妇数诉事/出言无章/却之则勃骂前守/每叱逐之/罕独引至前委曲徐问/久稍可晓。
B.为政务适人情/不加威罚/有狂妇数诉事/出言无章/却之则勃骂/前守每叱逐之/罕独引至前/委曲徐问/久稍可晓。
C.为政/务适人/情不加威罚/有狂妇/数诉事出言无章/却之/则勃骂前守/每叱逐之/罕独引至前/委曲徐问久/稍可晓。
D.为政务适人/情不加威罚/有狂妇/数诉事出言无章/却之则勃骂/前守每叱逐之/罕独引至前委曲/徐问久/稍可晓。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户部,六部之一,古代掌管全国户口、财赋、土地以及水利工程的官署。《明史·海瑞传》:“擢瑞户部主事。”
B.缗钱,用绳穿连成串的铜钱。《初刻拍案惊奇·第二卷》:“总计前后赐赉之数,亦有四十七万缗钱。”
C.转运使,官名。中国唐代以后各王朝主管运输事务的中央或地方官职。唐玄宗时设置水陆转运使,掌洛阳、长安间粮食运输事务。
D.梟首,古代酷刑,把人头砍下挂在城门上示众。《史记·高祖本纪》:“梟故塞王欣头栎阳市。”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罕亲历亲为,深受众人信服。百姓每年声诉湖田遭受水灾,租赋轻重有失公平。王罕亲自到田间标出田地高下形成地图,使以后赋税征收有了依据。
B.王罕善理政事,为国节省财力。为太宗修建别庙时中贵人提出木材要全部换新,王罕说这只是年久丹漆黯淡,加以粉饰即可,最终只更换了一根楹柱。
C.王罕考虑事情周到,做事讲究策略。侬智高入侵,针对有些人有田客(佃户)而有些人没有田客的实际情况,就呼令耆长征发居民,补充壮丁,解了侬智高入侵之围。
D.王罕真诚为民,为狂妇讨回公道。王罕面对狂妇委婉地慢慢加以询问,花了很长时间渐渐明白事情原委并做出了公正判决,狂妇精神状况最终恢复清醒。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妇人诉为仆夺钗珥,捕得之,并执夺攘者十八辈,皆枭首决口置道左,
(2)遂逐妇而据家资,屡诉不得直,因愤恚发狂。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芾字叔章,其先广平人。芾生而聪警。初以荫补安南司户,辟祁阳尉,出振荒,即有声。摄祁阳县,县大治,辟湖南安抚司幕官。时盗起永州,招之,岁余不下。芾与参议邓炯提千三百人破其巢,禽贼魁蒋时选父子以归,余党遂平。摄湘潭县,县多大家,前令束手不敢犯,芾稽籍出赋,不避贵势,赋役大均。

咸淳元年,入知临安府。时贾似道当国,前尹事无巨细先关白始行。芾独无所问。福王府有迫人死者,似道力为营救,芾以书往复辩论,竟置诸法。尝出阅火具(火攻战具),民有不为具者,问之,曰:“似道家人也。”立杖之。似道大怒,使台臣黄万石诬以赃罪,罢之。

大军(元兵)取鄂州,始起为湖南提刑。时郡县盗扰,民多奔窜,芾令所部发民兵自卫,县予一皂帜,令曰:“作乱者斩帜下。”民始帖然。乃号召发兵,择壮士三千人,使土豪尹奋忠将之勤王,别召民兵集衡阳为守备。未几,似道兵溃芜湖,乃复芾官,知谭州兼湖南安抚使。时湖北州郡皆已归附,其友劝芾勿行,芾泣曰:“吾岂昧于谋身哉?第以世受国恩,今幸用我,我以家许国矣。”时其所爱女死,一恸而行。

德佑元年七月,至潭州,潭州兵调且尽,游骑已入湘阴、益阳诸县,仓卒召募不满三千人,命刘孝忠统诸军。十月兵攻西壁,孝忠辈奋战,芾亲冒矢石以督之。有中伤者,躬自抚劳,日以忠义勉其将士。死伤相藉,人犹饮血乘城殊死战。有来招降者,芾杀之以徇。

芾为人刚介,不畏强御,临事精敏,奸猾不能欺。且强力过人,自旦治事至暮无倦色,夜率至三鼓始休,五鼓复起视事。平生居官廉,家无余赀。

(《宋史•卷四百五十》,有改动)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摄祁阳县,县大治 摄:代理、管理
B.民始帖然 帖:安定
C.人犹饮血乘城殊死战    乘:趁机
D.芾杀之以徇    徇:示众
【小题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李芾“临事精敏”的一组是
①芾与参议邓炯提千三百人破其巢
②芾独无所问
③芾令所部发民兵自卫,县予一皂帜,令曰:“作乱者斩帜下。”
④使土豪尹奋忠将之勤王,别召民兵集衡阳为守备
⑤时其所爱女死,一恸而行
⑥平生居官廉,家无余赀
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④⑥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湘潭县的豪门大户,他不像前任县令那样畏首畏尾,而是清查户籍摊派赋税。
B.在处置福王府逼人致死的事件中,李芾用写信的方式向贾似道再三申明自己的观点,最终依法处理此事。
C.贾似道兵败芜湖后,朝廷只好恢复李芾官职,李芾在朋友的劝说下才出任潭州知州兼任湖南安抚使。
D.李芾常常是从早上办理公务直到晚上仍无疲倦之色,并且晚上也大都工作到三更天才去休息,五更天就又起处理公务。
【小题4】将下列文言文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初以荫补安南司户,辟祁阳尉,出振荒,即有声。
(2)第以世受国恩,今幸用我,我以家许国矣。
(3)有中伤者,躬身自抚劳,日以忠义勉其将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