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罗点字春伯,抚州崇仁人。六岁能文。登淳熙二年进士第,授定江节度推官。累迁校书郎兼国史院编修官。岁旱,诏求言,点上封事,谓:“今时奸谀日甚,议论凡陋。此风不革,陛下虽欲大有为于天下,未见其可也。独不知陛下之求言,果欲用之否乎?如欲用之则愿以所上封事反覆详熟当者审而后行疑者咨而后决如此则治象日著而乱萌自消矣。”
淳熙十三年,出为浙西提举,简属吏之贤者入幕,悉咨以民间利病,政声赫然。时昆山与华亭之间,有淀山湖调诸河入水者,淤田为天眷所占,道塞,点即奏请浚之,水亦随加,广溉田万余顷。高宗崩,皇太子参决庶务,点迁起居舍人,被命使金告登宝位。会金有国丧,迫点易金带,点曰:“登位吉事也,必以吉服从事。有死而已,带不可易。”又诘点不当称“宝位”,点曰:“圣人大宝曰位,不加‘宝’字,何以别至尊?”金人终不能夺。
皇子嘉王年及弱冠,点言:“此正亲师友、进德业之时,宜择端良忠直之士参侍。”又言:“今道涂之言,皆谓陛下每旦视朝,勉强听断,意不在事。宫中燕游之乐,奢侈之费,已腾于众口。强敌对境,此声岂可出哉!”
宁宗嗣位,以皇孙封英国公,点兼教授,入讲至晡时不辍,左右请少憩,点曰:“国公务学不休,奈何止之?”又摭古事劝戒,为《鉴古录》以进。已而得疾卒,年四十五。赠太保,谥文恭。
点天性孝友,无矫激崖异之行,而端介有守,义利之辨皎如。或谓天下事非才不办,点曰:“当先论其心,心苟不正,才虽过人,亦何取哉!”宰相赵汝愚尝泣谓宁宗曰:“黄裳、罗点相继沦谢,二臣不幸,天下之不幸也。”
(节选改编自《宋史•罗点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如欲用之/则愿以所上封事/反覆详熟当者/审而后行/疑者咨而后决/如此则治象日著/而乱萌自消矣
B.如欲用之/则愿以所上封/事反覆详熟/当者审/而后行疑者/咨而后决/如此/则治象日著/而乱萌自消矣
C.如欲用之/则愿以所上封事/反覆详熟/当者审而后行/疑者咨而后决/如此则治象日著/而乱萌自消矣
D.如欲用之/则愿以所上封/事反覆详熟/当者审而后行/疑者咨而后决/如此/则治象日著/而乱萌自消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第,科举时代最后一级殿试考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
B.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成年的帽子,但体犹未壮,故称“弱”。
C.嗣位,继承君位。位即君位,嗣的本义是(经皇上恩准)父亲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
D.晡时,十二时辰之一,即申时,下午一时正至下午三时正,又名日晡、夕食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罗点敢于直谏,不怕冒犯。皇帝广求对策,他直言奸邪阿谀之风日甚,议论浅薄,不除此风,难以作为;他还借路人之口批评皇帝临朝应付而心不在公事。
B.罗点为民兴利,不怕得罪。出任浙西提举期间,他选贤用能,全面了解民间利弊,上书请求疏浚被皇室贵戚霸占的淤田水道,增加蓄水容量,扩大灌溉面积万余顷。
C.罗点捍卫国格,不辱使命。他奉命出使金邦,通报新帝即位,恰逢金邦国丧,拒绝换上金国治丧的衣带;面对不应使用“宝位”一词的诘责,他义正词严。
D.罗点用心育才,鞠躬尽瘁。他每天给英国公讲课,讲到吃饭时也不停;选取一些古代事迹劝戒皇孙,并把那些有教育意义的事编成《鉴古录》送给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登位吉事也,必以吉服从事。有死而已,带不可易。
(2)点天性孝友,无矫激崖异之行,而端介有守,义利之辨皎如。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1-18 10:03:2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张商英,字天觉,蜀州新津人。长身伟然,姿采如峙玉。负气倜傥,豪视一世。调通川主簿。渝州蛮叛,说降其酋。辟知南川县。章惇经制夔夷,狎侮郡县吏,无敢与共语。部使者念独商英足抗之,檄至夔。惇询人才,使者以商英告,即呼入同食。商英著道士服,长揖就坐。惇肆意大言,商英随机折之,落落出其上,惇大喜,延为上客。归,荐诸王安石,因召对,以检正中书礼房擢监察御史。哲宗初,为开封府推官,出提点河东刑狱,连使河北、江西、淮南。哲宗亲政,召为右正言、左司谏。商英积憾元祐大臣不用己,极力攻之,论内侍陈衍以摇宣仁,至比之吕、武;乞追夺光、公著赠谥,仆碑毁冢;言文彦博背负国恩,及苏轼、范祖禹、孙升、韩川诸人,皆相继受谴。蔡京拜相,商英雅与之善,适当制,过为褒美。寻拜尚书右丞,转左丞。复与京议政不合,数诋京“身为辅相,志在逢君”。京罢相削籍,知鄂州。京复相,以散官安置归、峡两州。大观四年,京再逐,起知杭州。留为资政殿学士、中太一宫使。顷之,除中书侍郎,遂拜尚书右仆射。京久盗国柄中外怨疾见商英能立同异更称为贤徽宗因人望相之时久旱,彗星中天,是夕,彗不见,明日,雨。徽宗喜,大书“商霖”二字赐之。商英为政持平,谓京虽明绍述,但借以劫制人主,禁锢士大夫尔。于是大革弊事,改当十钱以平泉货,复转般仓以罢直达,行钞法以通商旅,蠲横敛以宽民力。劝徽宗节华侈,息土木,抑侥幸。帝颇严惮之,尝葺升平楼,戒主者遇张丞相导骑至,必匿匠楼下,过则如初。杨戬除节度使,商英曰:“祖宗之法,内侍无至团练使。有勋劳当陟,则别立昭宣、宣政诸使以宠之,未闻建旄钺也。”讫持不下,论者益称之。宣和三年卒,年七十九。赠少保。

(节选自《宋史·卷三百五十一·列传第一百一十》)

(注)①宣仁:宣仁太后高滔滔。②光、公著:司马光、吕公著。③绍述:特指宋哲宗时对宋神宗所实行的新法的继承,泛指承继前人所为。④泉货:钱币,货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京久盗国柄/中外怨疾/见商英能立同异/更称为贤/徽宗因人望相之/
B.京久盗国柄/中外怨疾/见商英能立同异/更称为贤/徽宗因人望/相之/
C.京久盗国柄/中外怨疾/见商英能立/同异更称为贤/徽宗因人望相之/
D.京久盗国柄/中外怨疾/见商英能立/同异更称为贤/徽宗因人望/相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檄原指较长竹木简,用于书写重要文书,后指用檄书写的文书,多用以征召或声讨。
B.散官是有其名而闲散无职事之官,多用为朝廷官员的加衔,品秩与待遇,各代不一。
C.节度使是古代地方行政长官,唐初设置于边境,后遍设于内地,宋初成为荣誉官衔。
D.旄乃指挥旗,钺为斧子,饰以黄金;白旄黄钺,为将帅统领权柄的标志,借指军权。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商英自负卓异,雄视世间。章惇治理夔夷时,随意侮辱郡县官吏,无人敢与之共语,对章惇的狂言乱语,张商英不时加以辩驳,很不给他面子。
B.张商英坚持己见,好恶分明。蔡京任宰相,张商英与之政见相合,则和他交好:政见不合,则极力批评,绝不妥协,于是官位随蔡京浮沉而浮沉。
C.张商英为政持平,改革弊政。当他看到蔡京为相造成的弊病,便大力进行币制改革,施行纸钞以便于通商行旅,免除不合理的赋税以减轻百姓负担。
D.张商英坚持原则,直言敢谏。他劝说宋徽宗节制华侈,反对违背祖宗成法任命太监为节度使,皇帝对他都颇有几分忌惮,这些行为深受人们称赞。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归,荐诸王安石,因召对,以检正中书礼房擢监察御史。
(2)劝徽宗节华侈,息土木,抑侥幸。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魏胜,字彦威,宿迁县人。多智勇,善骑射。绍兴三十一年,金人将南侵,胜:“此其时也。”聚义士三百,北渡淮,取涟水军,宣布朝廷德意,不杀一人,涟水民翕然以听。遂取海州。胜权知州事,乃蠲租税,发仓库,犒战士,部分忠义军如宿将。山东之民咸欲来附,胜传招谕,结集以待王师之至。

胜起义久,朝廷尚未知。沿海制置使李宝遣其子公佐由海道觇敌,至州,始遣忠义将朱震诣行在,白胜姓名于执政,始知胜之功焉。

金主亮举兵渡淮,虑胜睨其后,分军数万来攻。胜善用大刀,能左右射,旗揭:“山东魏胜”,金人望见即退走。胜为旗十数,书其姓名,密付诸将,遇鏖战即揭之,金兵悉避走。胜经画市易劝粜豪右筑城浚隍塞关隘在军未尝一日懈弛恒如寇至方纠集远迩,犒劳士卒,期约有日,会金主亮被,金兵北归,王师亦南还矣。

胜尝自创如意战车数百两,炮车数十两,车上为兽面木牌,大枪数十,垂毡幕软牌,每车用二人推毂,可蔽五十人。行则载辎重器甲,止则挂搭如城垒,人马不能近;遇敌又可以御箭簇。以其制上于朝,诏诸军遵其式造焉。

二年,以议和撤海州戍,命胜知楚州。金兵诈称欲运粮往泗州,由清河口入淮。胜知其谋,欲御之,都统制刘宝以方议和,不许。金骑轶境,胜率诸军拒于淮阳。金军增兵来,胜与之力战,又遣人告急于宝。宝在楚州,相距四十里,坚谓方讲和,决无战事,迄不发一兵。胜矢尽,救不至。谓士卒:“我当死此,得脱者归报天子”。中矢,坠马死,年四十五。事闻,赠保宁军节度使,忠壮。

(《宋史·列传第一百二十七》有删改)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胜经画市易/劝粜豪右筑城/浚隍塞关隘/在军未尝一日懈弛/恒如寇至/
B.胜经画/市易劝粜/豪右筑城浚隍/塞关隘在军/未尝一日懈弛/恒如寇至/
C.胜经画市易/劝粜豪右/筑城浚隍/塞关隘/在军/未尝一日懈弛/恒如寇至/
D.胜经画市易/劝粜豪右筑城浚隍/塞关隘在军/未尝一日懈/弛恒如寇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檄,古代写在木简上的官方文书,是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的文书,特指声讨敌人或叛逆的文书。
B.弑,从杀,式声。 封建时代专称臣杀君,文中指金主完颜亮在率领大军南征宋朝途中,为部下所杀。
C.王师,“王”字的甲骨文为斧钺之形,斧钺为礼器,象征王者之权威,故”王师”意指朝廷的军队或者是国家的军队。
D.谥,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小题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胜在金人将要大举南侵之时趁机发动起义,夺取了海州,但很久之后,才被告知执政 官员,功劳才被朝廷知道。
B.魏胜机智勇敢,擅长使用大刀,能左右开弓射箭,高举旗帜,旗帜上写着”山东魏胜”,金 人远远望见就退走。
C.魏胜曾经亲自发明如意战车和炮车,并把这种战车的样式构造绘图上报给朝廷,朝廷诏 令各军仿照制造。
D.朝廷因为与金人议和撤去海州戍守,命令魏胜担任楚州知州。魏胜识破金兵阴谋,与他 们竭力死战,最后战死楚州。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胜权知州事,乃蠲租税,发仓库,犒战士,部分忠义军如宿将。
(2)至州,始遣忠义将朱震诣行在,白胜姓名于执政,始知胜之功焉。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从信字思齐,亳州永城人。恭谨强力,心计精敏。太宗在晋邸,令典财用,王宫事无大小悉委焉。开宝三年秋三司言仓储月给止及明年二月请分屯诸军尽率民船以资江淮漕运太祖大怒责之曰:“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尔不素计而使仓储垂尽,乃请屯兵括民船以运,是可卒致乎?今设汝安用,苟有所阙,当罪汝以谢众!”三司使楚昭辅惧,诣太宗求宽释,使得尽力。太宗既许,召从信问之,对曰:“从信尝游楚、泗,知粮运之患。良以舟人之食,日历郡县勘给,是以凝滞。若自发舟计日往复并支,可以责其程限。又楚、泗运米于舟,至京复辇入仓,宜宿备运卒,令即时出纳,如此,每运可减数十日。楚、泗至京千里,旧八十日一运,一岁三运。若去淹留之虚日,则岁可增一运焉。今三司欲籍民舟,若不许,则无以责办,许之,则冬中京师薪炭殆绝矣。不若募舟之坚者漕粮,其损败者任载薪炭,则公私俱济。今市米腾贵,官价斗钱七十,贾者失利,无敢致于京师,虽居商厚储亦匿而不粜,是以米益贵,民将饿殍。若听民自便,即四方奔凑,米多而价自贱矣。”太宗明日具奏,太祖可之,其事果集焉。太宗即位,迁东上阁门使,充枢密都承旨。会八作副使綦廷硅,因疾假满不落籍,愈日不朝参,即入班中,宣徽使潘美、王仁赡并坐夺奉一季,从信与阁门使商凤责授闲厩使、阁门祗候,余抵罪有差。太平兴国三年,改左卫将车,复为枢密都承旨。太宗征并、汾,以为大内副部署。七年,坐秦王廷美事,以本官罢。明年,分使三部,以从信为度支使,赐第于浚仪宝积坊,加右卫大将军。九年,卒,年七十三,赠太尉。
(节选自《宋史·陈从信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开宝三年秋/三司言仓储月给止及明年二月/请分屯诸军尽率民船/以资江/淮漕运/太祖大怒/
B.开宝三年秋/三司言仓储月给止/及明年二月/请分屯诸军/尽率民船以资江淮漕运/太祖大怒/
C.开宝三年秋/三司言/仓储月给止及明年二月/请分屯诸军/尽率民船/以资江淮漕运/太祖大怒/
D.开宝三年秋/三司言/仓储月给止及明年二月/请分屯诸军尽率民船/以资江/淮漕运/太祖大怒/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累官,谓积功升官,意思与“累迁”相似,文中指经过多次升迁后担任某官职。
B.庙号,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所称的唯一名号,如文中的“太祖”“太宗”。
C.郡县,古代地方两级行政单位,大体相当今天的省与县。秦朝开始在全国实行郡县制。
D.漕运,有河运、水陆递运和海运三种,一般指通过运河并沟通天然河道转运漕粮。
【小题3】下到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从信精明能干,为国分忧。他周密核算运粮船只往返时问,建议由每年三运增至四运,解决了京城仓储不足的问题。
B.陈从信善于理财,深得信任。宋太宗赵光义将朝廷中的财务费用交由陈从信主管,宫中大小事务全都委托给他办理。
C.陈从信体察民情,关心民生。京城米价日盐上涨,民不聊生之时,他建议放开米价让百姓自由买卖,使米价得到平抑。
D.陈从信恭敬谨慎,颇受重用。虽然历经仕途的浮沉,他却始终能够恪尽职守,因而得到太宗的器重,最终加右卫大将军。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三司欲籍民舟,若不许,则无以责办,许之,则冬中京师薪炭殆绝矣。
(2)虽居商厚储亦匿而不粜,是以米益贵,民将饿殍。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卢秉,字仲甫,未冠,有隽誉。尝谒蒋堂,坐池亭,堂曰:"亭沼粗适,恨林木未就尔。"秉曰:"亭沼如爵位,时来或有之;林木非培植根株弗成,大似士大夫立名节也。"堂赏味其言,曰:"吾子必为佳器。"
中进士甲科,调吉州推官,浮湛州县二十年,人无知者。王安石得其壁间诗,识其静退,方置条例司,预选中。奉使淮、浙治盐法,究索利病,出本钱业煮盐之民,戒不得私鬻,还奏,奏为定制。
进制置发运副使。东南饥,诏损上供米价以籴。秉言:"价虽贱,贫者终艰得钱,请但偿籴本,而以其余振赡。"是岁上计,神宗问曰:"闻滁、和民捕蝗充食,有诸?"对曰:"有之,民饥甚,殍死相枕籍。"帝恻然曰:"前此独赵抃为朕言之耳。"先是,发运使多献羡以希恩宠,秉言:"职在董督六路财赋,以时上之,安得羡。"
知谓州。五路大出西讨,唯泾原有功,进宝文阁待制。夏境胡卢川距塞二百里,恃险远不设备,秉遣将姚麟、彭孙袭击之。俘斩万计。迁龙图阁直学士。夏酋仁多嵬丁举国入寇,犯熙河定西城,秉治兵瓦亭,分两将驻静边砦,指夏人来路曰:"吾迟明坐待捷报矣。"及明果至见宋师惊曰天降也纵击之皆奔溃或言嵬丁已死有识其衣服者诸将请以闻秉曰:"幕府上功患不实,吾敢以疑似成欺乎?"他日物色之,嵬丁果死,诏褒赐服马、金币,且使上所获器甲。
秉守边久,表父革年老,乞归。移知湖州,行三驿,复诏还渭,慰藉优渥。革闻,亦以义止其议。已而革疾亟。乃得归。元祐中,知荆南。卒。
(选自《宋史·卢秉传》,有删改)
【注】羡:结余的钱财。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及明果至见/宋师惊曰/天降也/纵击之皆奔/溃或言嵬丁已死/有识其衣服者诸将/请以闻/
B.及明果至/见宋师/惊曰/天降也/纵击之皆奔/溃或言嵬丁已死/有识其衣服者诸将/请以闻/
C.及明果至见/宋师惊曰/天降也/纵击之/皆奔溃/或言嵬丁已死/有识其衣服者/诸将请以闻/
D.及明果至/见宋师/惊曰/天降也/纵击之/皆奔溃/或言嵬丁已死/有识其衣服者/诸将请以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冠,文中指古代的人二十岁时行加冠礼,表示成人。男的称“弱冠”,女的称“及笄”。
B.朕,第一人称代词,秦始皇以后成为皇帝专用的自称,皇帝自称还有“寡人”“孤”等。
C.上计,文中指地方官员在年终将户口、赋税、狱讼等编造计簿,呈送国君考核。
D.夏,文中指西夏。西夏是中国历史上由少数民族在中国西部建立的一个政权。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卢秉有口才。他很小就有声誉,曾去拜见蒋堂,与蒋堂对话时,用恰当的比喻打动了蒋堂,蒋堂认为卢秉日后必成有用之人。
B.卢秉有爱心。东南闹饥荒,朝廷喊价供粮,卢秉对此表示赞同;皇帝询问卢秉有关百姓吃蝗虫的情况,卢秉如实回答,使皇帝动容。
C.卢秉有见识,他袭击西夏防备薄弱之地胡卢川,大获全胜;西夏人大举入侵,他积极迎战,并断言将获胜利,后果如其言。
D.卢秉有孝心。他在边境很长时间,因父亲年迈请求调回内地,但在路上又被朝廷召回,他父亲知道后表示理解,直到他父亲病重才回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究索利病,出本钱业煮盐之民,戒不得私鬻,还奏,奏为定制。
(2)职在董督六路财赋,以时上之,安得羡。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党进,朔州马邑人。幼事魏帅杜重威,重威爱其淳谨,及壮,犹令与姬妾杂侍。重威败,进以膂力隶军伍。周广顺初,补散指挥使,累迁铁骑都虞候。宋初,转本军都校、领钦州刺史,迁马步军副都军头、领虔州团练使,改虎捷右厢都指挥使、领睦州防御使。乾德初,改龙捷左厢都虞候、领利州观察使。后四年,权步军。杜审琼卒,命进代领其务。
开宝元年,将征太原,以进将河东行营前军。开宝二年,太祖师临晋阳,置砦四面,命进主其东偏。师未成列,太原骁将杨业领突骑数百来犯,进奋身从数人逐业;业急入隍中,会援兵至,缘缒入城获免,上激赏之。六年,改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领镇安军节度。九年,又命将河东行营兵征太原,入其境,败太原军于城北。太祖崩,召还。太平兴国二年,出为忠武军节度。在镇岁余一日自外归有大蛇卧榻上寝衣中进怒烹食之遇疾卒年五十一赠侍中。
进出戎行,形貌魁岸,居常恂恂,每擐甲胄,毛发皆竖。先是,禁中军校,自都虞候已上,悉书所掌兵数于梃上,如笏记焉。太祖一日问进所掌几何,进不识字,举梃以示于上曰:“尽在是矣。”上以其朴直,益厚之。尝受诏巡京师,闻里间有畜养禽兽者,见必取而纵之,骂曰:“买肉不将供父母,反以饲禽兽乎!”太宗尝令亲吏臂鹰雏于市,进亟欲放之,吏曰:“此晋王鹰也。”进乃戒之曰:“汝谨养视。”小民传以为笑,其变诈又如此。杜重威子孙有贫困者,进分月俸给之,士大夫或有愧焉。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十九》)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在镇岁余一日/自外归/有大蛇卧榻上寝衣中/进怒/烹食之/遇疾卒/年五十一/赠侍中/
B.在镇岁余一日/自外归/有大蛇卧榻/上寝衣中/进怒/烹食之/遇疾卒/年五十一/赠侍中/
C.在镇岁余/一日自外归/有大蛇卧榻上寝衣中/进怒/烹食之/遇疾卒/年五十一/赠侍中/
D.在镇岁余/一日自外归/有大蛇卧榻/上寝衣中/进怒/烹食之/遇疾卒/年五十一/赠侍中/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迁,古代指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也指贬谪,放逐。“累迁铁骑都虞候”中的“累迁”指多次升迁。
B.元年,特指帝王即位后的第一年。“开宝元年”指宋太祖赵匡胤称帝后的第一年。
C.崩,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作比,从周代开始帝王之死便称“崩”。
D.笏,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可记事,以防遗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党进初入仕途,步步高升。他从广顺初期补任散指挥使起,历任过铁骑都虞候、本军都校、马步军副都军头等职,最后任忠武军节度。
B.党进作战勇敢,屡建军功。攻打晋阳时,部队还未列阵,敌将率几百骑兵来突袭,党进带领数人追杀;过了几年,党进带兵在太原城北打败敌军。
C.党进直中有曲,曲中有直。他奉诏巡查京城,发现有百姓喂养禽兽的,就一定把他抓起来逐出京城;太宗的亲吏拿着幼鹰,党进却叫他认真养护,因此被人笑话。
D.党进幼事重威,重情重义。他起初侍奉杜重威,杜重威很喜欢他,后来杜重威的子孙有人生活贫困,党进就把月俸分给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业急入隍中,会援兵至,缘缒入城获免,上激赏之。
(2)举梃以示于上曰:“尽在是矣。”上以其朴直,益厚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