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钱 勰 传
勰字穆父,彦远之子也。生五岁,日诵千言。十三岁,制举之业成。熙宁三年试应,既中秘阁选,廷对入等矣,会王安石恶孔文仲策,迁怒罢其科,遂不得第。以荫知尉氏县,授流内铨主簿。判铨陈襄尝登进班簿,神宗称之。襄曰:“此非臣所能,主薄钱勰为之耳。”明日召对,将任以清要官。命权盐铁判官,历提点京西、河北、京东刑狱。
奉使吊高丽,外意颇谓欲结之以北伐。勰入请使指,帝曰:“高丽好文,又重士大夫家世,所以选卿,无他也。”乃求吕端故事以行,凡馈饩非故所有者皆弗纳。归次紫燕岛,王遣二吏追饷金银器四千两。勰曰:“在馆时既辞之矣,今何为者?”吏泣曰:“王有命,徒归则死,且左番已受。”勰曰:“左右番各有职,吾唯例是视,汝可死,吾不可受。”竟却之。还,拜中书舍人。
元祐初,迁给事中,以龙图阁待制知开封府。老吏畏其敏,欲困以事,导人诉牒至七百。勰随即剖决,简不中理者,缄而识之,戒无复来。阅月听讼,一人又至,呼诘之曰:“吾固戒汝矣,安得欺我?”其人谰曰:“无有。”勰曰:“汝前诉云云,吾识以某字。”启缄示之,信然,上下皆惊咤。宗室、贵戚为之敛手,虽丞相府谒吏干请,亦械治之。积为众所憾,出知越州,徙瀛州。召拜工部、户部侍郎,进尚书,加龙图阁直学士,复知开封,临事益精。苏轼乘其据案时遗之诗,勰操笔立就以报。轼曰:“电扫庭讼,响答诗筒,近所未见也。”
哲宗莅政,翰林缺学士,章惇三荐林希,帝以命勰,仍兼侍读。以尝行惇谪词,惧而求去。帝曰:“岂非‘鞅鞅非少主之臣,硁硁无大臣之节’者乎?朕固知之,毋庸避也。”尝侍经幄,帝留与之语曰:“台臣论徐邸事,其辞及郑、雍,小人离间骨肉如此。若雍有请,当付卿以美诏慰安之。”既而雍章至,勰答诏云:“弗容群枉,规欲动摇,朕察其厚诬,力加明辨,夫何异趣,乃尔乞身。”帝见之,谓能道所欲言者。惇因是极意排诋,讽全台攻之,言不已。罢知池州,卒于官,年六十四。
(选自《宋史》,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荫知尉氏县   知:主持
B.归次紫燕岛     次:驻扎
C.王有命,徒归则死 徒:徒步
D.一人又至,呼诘之曰 诘:责备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勰字穆父,彦远之子也   判铨陈襄尝登进班簿,神宗称之
B.外意颇谓欲结之以北伐   老吏畏其敏,欲困以事
C.主薄钱勰为之耳 积为众所憾,出知越州
D.此非臣所能     帝见之,谓能道所欲言者
【小题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钱勰任流内铨主簿期间,虽然官职卑微,但能力很强,业绩突出,引起了宋神宗的注意。宋神宗召见了他,当面表示要授予他品级较高的官职。
B.钱勰出使高丽,高丽国王多次送重金给他,但均被钱勰拒绝。在回国的路上,高丽国王又派使者飞奔而至,一定要送给钱勰四千两金银,钱勰坚决不受。
C.钱勰出任开封知府,开封府老吏便给他来了个下马威,找人告状,诉状多达七百份。钱勰随来随审,剖决如流,无人能浑水摸鱼,众人都很敬佩他。
D.宋哲宗继位后,钱勰出任翰林学士兼侍读学士,他言辞间对章惇很是不敬。章惇嫉恨,背地里发动御史们不断弹劾他,钱勰因此罢官,贬至池州。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乃求吕端故事以行,凡馈饩非故所有者皆弗纳。
(2) 宗室、贵戚为之敛手,虽丞相府谒吏干请,亦械治之。
(3) 苏轼乘其据案时遗之诗,勰操笔立就以报。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3-06 10:07:0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蔡幼学字行之,温州瑞安人。年十八,试礼部第一。是时,陈傅良有文名于太学,幼学从之游。月书上祭酒芮烨及吕祖谦,连选拔,辄出傅良右,皆谓幼学之文过其师。孝宗闻之,因策士将置首列。而是时外戚张说用事,宰相虞允文、梁克家皆阴附之。幼学对策,其略曰:“陛下资虽聪明而所存未大,志虽高远而所趋未正,治虽精勤而大原不立。即位之始,冀太平旦暮至。奈何今十年,风俗日坏,将难扶持;纪纲日乱,将难整齐;人心益摇,将难收拾;吏慢兵骄,财匮民困,将难正救。”帝览之不怿。遂得下第,教授广德军。丁父忧,再调潭州。执政荐于朝,帝许之,且问:“年几何矣?何以名幼学?”参政施师点举《孟子》“幼学壮行”之语以对。上伫思,慨然曰:“今壮矣,可行也。”遂除敕令所删定官。首言:“大耻未雪,境土未复,陛下睿知神武,可以有为。而苟且之议,委靡之习,顾得以缓陛下欲为之心。”孝宗喜曰:“解卿意,欲令朕立规摹尔。”寻以母忧去,先是,朝廷既遣岁币入金境,适值其有难,不果纳,则遽以兵叩边索之,中外汹汹,皆言当亟与。幼学请对,言:“玉帛之使未还,而侵轶之师奄至,且肆其侮慢,形之文辞。天怒人愤,可不伸大义以破其谋乎!”于是朝论奋然,始诏与金绝。幼学因请“固本根以弭外虞,示意向以定众志,公汲引以合材谋,审怀附以一南北”。帝称善。一夕感异梦,星陨于屋西南隅,遂卒。年六十四。
(选自《宋史·蔡幼学传》,有删改)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即位之始,冀太平旦暮至。奈何今十年,风俗日坏,将难扶持。
(2)玉帛之使未还,而侵轶之师奄至,且肆其侮慢,形之文辞。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举进士,调叶县尉。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超逸绝尘,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知太和县,以平易治。时课颁盐策①,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悦,而民安之。
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实录》成,擢起居舍人,丁母艰。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衣不解带,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服除,为秘书丞,兼国史编修官。章惇、蔡卞与其党论《实录》多诬,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庭坚书“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至是首问焉。对曰:“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言者犹以处善地为骫②法。以亲嫌,遂移戎州,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
徽宗即位,起监鄂州税,知舒州,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丐郡,得知太平州。庭坚在河北与赵挺之有微隙,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承风旨,上其所作《荆南承天院记》,指为幸灾,复除名,羁管宜州。三年,徙永州,未闻命而卒,年六十一。
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下,天下称为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初,游灊皖③山谷寺、石牛洞,乐其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人云。
(选自《宋史·黄庭坚传》)
注:①盐策:征收盐税的政策法令。②骫(wěi):歪曲,枉曲。③灊 (qián)皖:今安徽省潜山县的潜山。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①读书数过辄诵 ②舅李常过其家
B.①以为一日千里 ②以为超逸绝尘
C.①举进士,     ②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
D.①服除,为秘书丞 ②复除名,羁管宜州
【小题2】分别表现黄庭坚“淡泊”、“直率”品格的一组句子是
A.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 时课颁盐策,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
B.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 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
C.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    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
D.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    庭坚在河北与赵挺之有微隙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黄庭坚幼时聪明过人,读书很快就能背下来,舅舅对他检测之后惊讶不已,认为他才智出众。后来黄庭坚考中进士,他的文章才华深受文彦博、苏轼等人的赏识。
B.黄庭坚奉命修订《神宗实录》,他据实直书,却被章敦、蔡卞及其党羽诬陷。面对盘问,他照实回答,毫无顾忌,因此被一再贬官,但他处之泰然。
C.黄庭坚在河北时与赵挺之有些不和,赵挺之掌权后,挟嫌报复,指使心腹陈举抓住黄庭坚《荆南承天院记》中的问题大做文章,乘机将他除名管制。
D.该传记前三段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黄庭坚的生平、性格等方面,最后一段重点介绍他的文学成就,材料翔实,结构清晰,比较全面地展示了一代名人的风貌。
【小题4】把第I卷中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和文言课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
(2)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杨业,并州太原人。父信,为汉麟州刺史。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尝谓其徒曰:“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用鹰犬逐雉兔尔。”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累至建雄军节度使,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国人号为“无敌”。

太宗征太原,素闻其名,尝购求之。既而孤垒甚危,业劝其主继元降,以保生聚。继元既降,帝使中使召见业,大喜,以为右领军卫大将军。师还,授郑州刺史。帝以业老于边事,复迁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会契丹入雁门,业领麾下数千骑自西陉而出,由小径至雁门北口,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以功迁云州观察使,仍判郑州、代州。自是,契丹望见业旌旗即引去。

雍熙三年,大兵北征,以忠武节度使潘美为云、应路行营都部署,命业副之,然失利。未几,迁四州之民于内地,令美以所部之兵护之。时契丹国母萧氏与其大臣耶律汉宁、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隐领众十余万,复陷寰州。业谓美等曰:“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监军王侁曰:“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业曰:“业非避死,盖时有未利,徒令杀伤士卒而功不立。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

将行,泣谓美曰:“此行必不利。”因指陈家谷口曰:“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为左右翼以援,俟业转战至此,即以步兵夹击救之,不然,无遗类矣。”美即与侁领麾下兵阵于谷口。自寅至巳,使人登托逻台望之,以为契丹败走,欲争其功,即领兵离谷口。美不能制,乃缘灰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业力战,自午至暮,果至谷口。望见无人即抚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身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马重伤不能进,遂为契丹所擒,其子延玉亦没焉。业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

【小题1】下列给文中画曲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望见/无人即抚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身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
B.望见无人/即抚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身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
C.望见无人/即抚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身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
D.望见无人即抚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身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弱冠,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B.迁,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升迁。也有贬谪、放逐之意。如迁谪、迁客、“左迁”,就是贬官。
C.诏,秦汉以后,指上级给下级下的文书或命令。
D.契丹,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曾建立北方重要封建政权“辽”。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业败至谷口却不见埋伏的援军,自知必死无疑,却仍不投降,力战至被俘,绝食而死。
B.杨业年青的时候就喜欢骑马射箭,暗用兵法运用鹰犬逐雉兔,所以每次畋猎所获得的猎物总要比同伴多一倍。
C.杨业为了保全太原城中的百姓的生命而劝北汉主刘继元投降北宋,而并非是贪生怕死。
D.杨业不主张正面与辽军作战,但是王侁怀疑他另有图谋,杨业为了表明清白和勇敢,决定首先出战。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降,帝使中使召见业,大喜,以为右领军卫大将军。师还,授郑州刺史。
(2)业非避死,盖时有未利,徒令杀伤士卒而功不立。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席旦,字晋仲,河南人。七岁能诗,尝登沉黎岭,得句警拔,观者惊异。元丰中,举进士,礼部不奏名。时方求边功,旦诣阙上书言:“战胜易,守胜难,知所以得之,必知所以守之。”神宗嘉纳,令廷试赐第。
徽宗召对,迁右司谏。御史中丞钱遹率同列请废元祐皇后而册刘氏为太后,旦面质为不可。遹劾旦阴佐元祐之政,左转吏部员外郎。俄拜御史中丞兼侍讲。内侍郝随骄横,旦劾罢之,都人诵其直。帝以其章有“媚惑先帝”之语,嫌为指斥,旋改吏部侍郎,召为户部侍郎。
以显谟阁直学士知成都府。自赵谂以狂谋诛后,蜀数有妖言,议者遂言蜀土习乱。或导旦治以峻猛旦政和平徙郑州入见言蜀人性善柔自古称兵背叛皆非其土俗愿勿为虑遂言:“蜀用铁钱,以其艰于转移,故权以楮券,而有司冀赢羡,为之益多,使民不敢信。”帝曰:“朕为卿损数百万虚券,而别给缗钱与本业,可乎?”对曰:“陛下幸加惠远民,不爱重费以救敝法,此古圣王用心也。”自是钱引稍仍故。
坐进对淹留,黜知滁州。久之,帝思其治蜀功,复知成都。朝廷开西南夷,黎州守诣幕府白事,言云南大理国求入朝献,旦引唐南诏为蜀患,拒却之。已而威州守焦才叔言,欲诱保、霸二州内附。旦上章劾才叔为奸利敛困诸蕃之状,宰相不悦,代以庞恭孙,而徙旦永兴。恭孙俄罪去,加旦述古殿直学士,复知成都。时郅永寿、汤延俊纳土,枢密院用以訹旦,旦曰:“吾以为朝廷悔开疆之祸,今犹自若邪?”力辞之。卒于长安,年六十二,赠太中大夫。旦立朝无所附徇,第为中丞时,蔡王似方以疑就第,旦纠其私出府,请推治官吏,议者哂之。
(选自《宋史▪席旦传》,有删改 )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或导旦治/以峻猛旦政/和平徙郑州/入见/言/蜀人性善柔/自古称兵/背叛皆非其土/俗愿勿为虑/
B.或导旦治以峻猛/旦政和平/徙郑州/入见/言/蜀人性善柔/自古称兵/背叛皆非其土/俗愿勿为虑/
C.或导旦治以峻猛/旦政和平/徙郑州/入见/言/蜀人性善柔/自古称兵背叛/皆非其土俗/愿勿为虑/
D.或导旦治/以峻猛旦政/和平徙郑州/入见/言/蜀人性善柔/自古称兵背叛/皆非其土俗/愿勿为虑/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右,中国古代有崇尚右的习俗,很多朝代在官职上,把右作为上位,右比左的地位高。
B.户部,是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土地、户籍、赋税等职事,长官为户部尚书。
C.有司,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司,各有专司,所以称官吏为“有司”。
D.朕,文中是皇帝的自称。朕作为第一人称代词,是皇帝专用的自称,其他人不能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席旦有才华,有见识。他很小就能作诗,曾写下令人惊异的诗句;他上书阐述战与守的辩证道理,得到皇帝的赞赏,获得功名。
B.席旦为官正直,忠于职守。他弹劾罢免了骄横跋扈的内侍郝随,京城的人称赞席旦正直;他要求惩治私自出宅第的蔡王,而被人嘲笑。
C.席旦不惧权贵,被打击报复。他当面反对钱遹等人关于废立的请求,被钱遹陷害;他揭发焦才叔的罪行,却触犯了当权者而被调到永兴。
D.席旦为政务实,反对开疆拓土。他从实际情况出发,对蜀地使用的钱币提出看法;郅永寿等人归顺,枢密院因席旦此前反对开疆拓土而罢免他。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2)黎州守诣幕府白事,言大理国求入朝献,旦引唐南诏为蜀患,却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范质字文素,大名宗城人。质生之夕,母梦神人授以五色笔。九岁能属文,十三治《尚书》,教授生徒。晋天福中,以文章干宰相桑维翰,深器之。即奏为监察御史。及维翰出铕相州,历泰宁、晋昌二节度,皆请质为从事。维翰再相,质迁主客员外郎、直史馆。契丹侵边,少帝命汉祖等十五将出征。是夜,质入直,少帝令召诸学士分草制,质曰:“宫城已闭,恐泄机事。”独具草以进,辞理优赡,当时称之。周祖征叛,每朝廷遣使赍诏处分军事,皆合机宜。周祖问谁为此辞,使者以质对。叹曰:“宰相器也。”
周祖自邺起兵向阙,京城扰乱。质匿民间,物色得之,喜甚,时大雪,解袍衣之。且令草太后诰及议迎湘阴公仪注,质苍黄论撰,称旨。质建议以律条繁冗轻重无据吏得因缘为奸世宗特命详定是为《刑统》六年夏,世宗北征,质病留京师,赐钱百万,俾市医药。初,质既登朝,犹手不释卷,人或劳之,质曰:“有善相者’谓我异日位宰辅。诚如其言,不学何术以处之。”后从世宗征淮南,诏令多出其手,吴中文士莫不惊伏。 质每下制敕,未尝破律,命刺史县令,必以户口版籍为急。朝廷遣使视民田,按狱讼,皆延见,为述天子忧勤之意,然后遣之。世宗初征淮南,驻寿、濠,锐意攻取,且议行幸扬州。质以师老,与王溥泣谏乃止。及再驾扬州,因事怒窦仪,罪在不测。质入谒请见,世宗意其救仪,起避之。质趋前曰:“仪近臣也,过小不当诛。”因免冠叩头泣下,曰:“臣备位宰相,岂可使人主暴怒,致近臣于死地耶?愿宽仪罪。”世宗意遂解,复坐,即遣赦仪。质以廉介自持,未尝受四方馈遗,前后所得禄賜多给孤遗。闺门之中,食不异品。身没,家无余赀。太祖闵谕辅相,谓侍臣曰:“朕闻范质止有居第,不亊生产,真宰相也。”
(节选自《宋史·列传八》)
【小题1】下面对文中划线句子的断句止确的一项是
A.质建议以律条\繁冗轻重无据\吏得因缘\为奸世宗特命\详定是为《刑统》\
B.质建议以律条繁冗\轻重无据吏\得因缘\为奸世宗特命\详定是为《刑统》\
C.质建议以律条\繁冗轻重无据吏\义得因缘为奸\世宗特命详定\是为《刑统》\
D.质建议以律条繁冗\轻重无据\吏得因缘为奸\世宗特命详定\是为《刑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尚书》,又称《书》,与《诗经》《礼记》《易经》《春秋》合称“五经”。
B.契丹,我国古代东北地区的一个民族。唐灭亡后建立契丹国,后改为“辽”。
C.阙,古代皇宫大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后引中为朝廷、京城等。此处指京城。
D.世宗,谥号。君主时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给予其谥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质喜欢读书,颇有才华,他九岁就能写文章,十三就能教授学生;并且凭借文章深得桑维翰的器重,被启用为监察御史。
B.范质善草诏令,深得信任。无论是少帝还是周祖,对他起草的诏令都非常满意;他生病时,世宗曾賜他钱百万就医买药。
C.犯质为人正直,敢于进谏。他曾与王溥泣谏太宗不要攻取扬州;并且为了救窦仪,曾请求世宗不要因小过错诛杀近臣。
D.犯质不受馈赠,廉洁自持。他从未接受各方人士的馈赠,身死后,家里没有多余的钱财。太祖夸赞他是个真正的宰相。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质匿民间,物色得之,喜甚,时大雪,解袍衣之。
②朝廷遣使视民田,按狱讼,皆延见,为述天子忧勤之意,然后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