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大公鼎,渤海人。统和间,徙辽东豪右以实中京,因家于大定。公鼎幼庄愿,长而好学。咸雍十年,登进士第,调沈州观察判官。时辽东雨水伤稼,北枢密院大发濒河丁壮以完堤防。有司承令峻急,公鼎独曰:“边障甫宁,大兴役事,非利国便农之道。”乃疏奏其事,朝廷从之,罢役,水亦不为灾。濒河千里,人莫不悦。改良乡令,省徭役,务农桑,建孔子庙学,部民服化。累迁兴国军节度副使。时有隶鹰坊者,以罗毕为名,扰害田里,岁久,民不堪。公鼎言于上,即命禁戢。会公鼎造朝,大臣谕上嘉纳之意,公鼎曰:“一郡获安,诚为大幸;他郡如此者众,愿均其赐于天下。”从之。徙长春州钱帛都提点。车驾如春水,贵主例为假贷,公鼎曰:“岂可辍官用,徇人情?”拒之。颇闻怨詈语,曰:“此吾职,不敢废也。”俄拜大理卿,多所平反。
天祚即位,改东京户部使。时盗杀留守萧保先,始利其财,因而倡乱。民亦互生猜忌,家自为斗。公鼎单骑行郡陈以祸福众皆投兵而拜曰是不欺我敢弗听命安辑如故。拜中京留守,乘传赴官。时盗贼充斥,有遇公鼎于路者,即叩马乞自新。公鼎给以符约,俾还业,闻者接踵而至。不旬日,境内清肃。时人心反侧,公鼎虑生变,请布恩惠以安之,为之肆赦。公鼎累表乞归,不许。会奴贼张撒八率无赖啸聚,公鼎欲击而势有不能,叹曰:“吾欲谢事久矣。为世故所牵,不幸至此,岂命也夫!”因忧愤成疾。保大元年卒,年七十九。
(节选自《辽史·大公鼎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徙辽东豪右以实中京 豪右:豪强大户,古代尊崇右,故以右为较尊贵的地位。
B.罢役,水亦不为灾 罢役:工程完毕。役在句中指劳役。
C.拜中京留守,乘传赴官    乘传:乘坐驿站的驿车。传,指驿车,传达命令的马车。
D.公鼎累表乞归    累表:多次呈上表文。表,指文章的一种,是指臣下给皇帝的奏章。
【小题2】下列对原文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公鼎单骑/行郡陈以祸福/众皆投兵而拜曰/是不欺我/敢弗听/命安辑如故。
B.公鼎单骑行郡/陈以祸福/众皆投兵而拜曰/是不欺/我敢弗听/命安辑如故。
C.公鼎单骑/行郡陈以祸福/众皆投兵而拜曰/是不欺/我敢弗听命/安辑如故。
D.公鼎单骑行郡/陈以祸福/众皆投兵而拜曰/是不欺我/敢弗听命/安辑如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公鼎爱国爱民,多行惠政。大公鼎担任沈州观察判官期间,多次上奏朝廷,减省徭役,还鼓励农业生产,修建学校,百姓诚服,得到教化。
B.大公鼎善于体察民情,反对扰民政策。当时有人以张网捕鸟为名,为害百姓。时间久了,百姓无法忍受。大公鼎向上申奏,皇上当即下令禁止在田间张网捕鸟。
C.大公鼎宽恕待民,施政效果卓著。当时盗贼充斥,大公鼎给主动请求改过自新的盗贼凭证,让他们归家恢复旧业,境内也很快安定下来。
D.大公鼎忠君爱国,一生为民。在祈求退休之际,他还想平定张撒八发动的叛乱,但因没有力量而没有成功,以致忧愤成疾。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车驾如春水,贵主例为假贷,公鼎曰:“岂可辍官用,徇人情?”
(2)吾欲谢事久矣。为世故所牵,不幸至此,岂命也夫!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2-18 10:20:1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若讷,字敏之,本并州榆次人,徙家卫州。进士及第,补彰德军节度推官,再迁太常博士、知商河县。御史知杂杨偕荐为监察御史里行,知谏院。时范仲淹坐言事夺职知睦州,余靖、尹洙论救仲淹,相继贬斥。欧阳修乃移书责若讷曰:“仲淹刚正,通古今,行中无比。以非辜逐,君为谏官不能辨,犹以面目见士大夫,出入朝廷,是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耶!”若讷以其书奏,贬修夷陵令。王蒙正知蔡州若讷言蒙正起裨贩因缘戚里得官向徙郴州物论犹不平今予之大州可乎诏寝 其命。大庆殿设祈福道场,若讷奏曰:“大庆殿,国之路寝也,岂可聚老、释为渎慢?”又奏三公坐而论道,今二府对才数刻,何以尽万几?宜赐坐从容,如唐延英故事。丁母忧。服.除.,以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时宰相贾昌朝与参知政事吴育数争事上前。明年春,大旱,帝问所以然者,若讷曰:“大臣不肃,则雨不时若。”于是昌朝及育皆罢,若讷遂代育为枢密副使。王则据贝州, 讨之,逾月未下,或议召降。若讷言:“河朔重兵所积,今释不讨,后且启乱阶。”及破城,知州 张得一送御史台劾治。有臣贼状。朝廷议贷死 ,若讷谓:“守臣不死自当诛,况为贼屈?”得一遂弃市。知王守忠欲得节度使,固执为不可。皇祐五年,卒,.右仆射,谥文庄。若讷强学善记,自秦、汉以来诸传记无不该通,尤喜申、韩、管予之书,颇明历学。因母病,遂兼通医书,虽国 医皆屈伏。张仲景《伤寒论诀》、孙思邈《方书》久不传,悉考校讹谬行之,世始知有是书。名医 多出卫州,皆本高氏学焉。皇祐中,诏累泰定尺以制钟律,争论连年不决。若讷以汉货泉度一寸,依《隋书》定尺上之。并损益祠祭服器,悉施用。有集二十卷。

(选自《宋史·卷二百八十八·列传第四十七》)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王蒙正知蔡州/若讷言蒙正起/裨贩因缘戚里得官/向徙/郴州物论犹不平/今予之大州/可乎/诏寝其命
B.王蒙正知蔡州/若讷言/蒙正起裨贩/因缘戚里得官/向徙郴州/物论犹不平/今予之大州/可乎/诏寝其命
C.王蒙正知蔡州/若讷言蒙正起/裨贩因缘戚里得官/向徙郴州/物论犹不平/今予之大州/可乎/诏寝其命
D.王蒙正知蔡州/若讷言/蒙正起裨贩/因缘戚里得官/向徙/郴州物论犹不平/今予之大州/可乎/诏寝其命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移书一般指官员间互通书函,又称作致书、移文,书函常针对不同意见而发,多用于晓谕责备。
B.班行指朝班的行列,也可指朝廷或朝廷官员,“班行中无比”是对范仲淹的人品和才学的肯定。
C.赠是古代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及其亲属加封。如:追赠。
D.祠祭即祭祀,古代祭祀有专门的音乐,《诗经》中的“雅”就是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若讷敢于进谏。对大庆殿设道场,他上书认为不得体;后来他又直指二府未充分言奏政事;对王守忠任节度使,他进谏反对。
B.高若讷受到信任。皇帝向他询问大旱原因,在听取了他的回答后,罢免了宰相贾昌朝和参知政事吴育,并任命他担任枢密副使。
C.高若讷看重气节。王则造反失败后,朝廷商议是否免除贝州知州张得一死罪,他以张得一屈于敌贼、气节尽失为由,表示反对。
D.高若讷博学多才。他博览群书,十分精通历数之学;他自学医术,治愈母病,整理了经典医书,考正、校定其中的错误并刊印。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范仲淹坐言事夺职知睦州,余靖、尹洙论救仲淹,相继贬斥。
(2)若讷言:“河朔重兵所积,今释不讨,后且启乱阶。”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鼎字鼎臣,以进士第,累迁太常博士。时天子患吏治多弛,监司不举职,而范仲淹等方执政,择诸路使者令按举不法,以鼎提点江东刑狱。与转运使杨紘、判官王绰竞擿发吏,至微隐罪无所贷。于是所部官吏怨之,目为“三虎”。仁宗闻之,不说,后傅惟几奉使江东,戒以毋效“三虎”为也。仲淹等罢,鼎与紘、绰皆为人所言,时鼎提点两浙刑狱,降知深州。

明年,河北大饥,人相食,鼎经营赈救,颇尽力。徒建州,其俗生子多不举,鼎为条教禁止。时盗贩茶盐者众,一切杖遣之,监司数以为言,鼎弗为变。徒提点河北刑狱,治奸赃益急,所劾举,不避贵势。召为开封府判官,改盐铁判官,累迁司封员外郎、淮南两浙荆湖制置发运副使。内侍杨永德奏请沿汴置铺挽漕舟,岁可省卒六万,鼎议以为不可。永德横猾,执政重违其奏,乃令三司判官一员将永德就鼎议,发八难,永德不能复。鼎因疏言:“陛下幸察用臣,不宜过听小人,妄有所改,以误国计。”于是永德言不用。

居二年,遂以为使。前使者多渔市南物,因奏计京师,持遗权责,鼎一无所市,独悉意精吏事,事无大小,必出于己。凡调发纲吏,度漕路远近,定先后为成法,于是劳逸均,吏不能为重轻。

官舟禁私载,舟兵无以自给,则尽盗官米为奸。有能居贩自赡者,市人持以法,不肯偿所逋,鼎为移州县督偿之,舟人有以自给,不为奸,而所运米未尝不足也。

鼎性廉不欺,尝任其子,族人欲增年以图连仕,鼎不可。父死,分诸子以财,鼎悉推与其弟。

尝知临邛县,转运使选摄新繁,新繁多职田,斗粟不以自入。奉使契丹,得千缣,散之族人,一日尽。所至不扰唯市饮食日用物增直以偿事继母孝教育孤侄甚至自奉养俭约当官明敏强直不可挠所荐士多知名有终身不识者

(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九》,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所至不扰/唯市饮食/日用物增直以偿/事继母孝/教育孤侄/甚至自奉养俭约/当官明敏/强直不可挠/所荐十多知名/有终身不识者
B.所至不扰/唯市饮食/日用物增直以偿/事继母孝/教育孤侄甚至/自奉养偷约/当官明敏强直/不可挠/所荐十多知名/有终身不识者
C.所至不扰/唯市饮食开用物/增直以偿/事继母孝/教育孤侄甚至/自奉养俭约/当官明敏/强直不可挠/所荐十多知名/有终身不识者
D.所至不扰/唯市饮食日用物/增直以偿/事继母孝/教育孤侄/甚至自奉养偷约/当官明敏强直/不可挠/所荐十多/知名有终身不识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十第,科举时代考选进十,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
B.太常博十,太常寺的属官,其职相当于后世的国子博十二。
C.京师,一般指帝王的都城,还可以指天子的军队等,文中指前者。
D.契丹,中国占代的游牧民族,发源中国东北地区,后建市了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鼎检举不法,刚正不阿。王鼎与转运使杨紘、判官王绰竞相揭发贪官污吏,甚至微细隐藏的罪行也不宽恕,因此招下属官吏怨恨,但皇帝对他很赏识。
B.王鼎救济灾民,教育州民。河北地区发生大灾荒,人吃人,王鼎想方设法救济灾民。调为建州知州,那里的风俗是生了孩子多不抚养,王鼎就制定条例教育州民。
C.王鼎长于辩论,制服恶官,杨永德横暴狡猾,宰相难于违背他的奏请,就让三司判官中的一个人带杨永德来和王鼎辩论,于是王鼎连发八问,杨永德回答不出来。
D.王鼎为官清廉,不谋私利。他担任临邛县知县时,在新繁办公,新繁有很多官田,但他一斗粟也不拿回家。他奉命出使契丹,得到一千匹缣,就把他分给了族人。
【小题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时盗贩茶盐者众,一切杖遣之,监司数以为言,鼎弗为变。
(2)鼎一无所市,独悉意精吏事,事无大小,必出于己。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姚希得,字逢原,嘉定十六年进士。授小溪主簿,待次三年,朝夕讨论《六经》、诸子百家之言。调盘石令,会蜀有兵难,军需调度不扰而集,更调嘉定府司理参军。改知蒲江县,巨室挟势,邑号难治,希得绥强扶弱,声名著闻。同知枢密院事游似以希得名闻,召审察,迁行在都进奏院,通判太平州,改福州。徒步至候官,吏不知为通判也。

李韶以病告十上疏欲去希得言韶有德望虽以病告曷若留奉内祠侍经幄亦足为朝廷重。又言:“财用困竭,民生憔悴,移此不急之费,以实军储,以厚民生,敬天莫大于此,岂在崇大宫宇,庄严设像哉!”又条救钱楮三策,请置惠民局,帝皆以为可行。

入对,言君子小人邪正之辩,且曰:“君子犯颜敢谏,拂陛下之意,退甘家食,此乃为国计,非为身计也。小人自植朋党,挤排正人,甘言佞语,一切顺陛下之意,遂取陛下官爵,此乃为身计,非为国计也。”

景定五年,召为兵部尚书兼侍读,乃言用人才、修政事、治兵甲、惜财用四事。拜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兼太子宾客。会星变,上疏引咎,乞解机务。度宗即位,授同知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寻授参知政事。以言罢,授资政殿学士、提举洞霄宫。起知谭州、湖南安抚使,以疾甚,辞,乃仍旧职奉祠。寻请致仕,诏不许,力请,以资政殿大学士、金紫光禄大夫、依旧潼川郡公致仕。咸淳五年,。遗表闻,帝辍朝,赠少保。

希得好引善类,不要虚誉,盖有诵荐于上而其人莫之知者。蜀之亲族姻旧相依者数十家,希得廪之终身,昏丧悉损己力,晚年计口授田,各有差。

(节选自《宋史·姚希得传》,有删改)

(注)待次:旧时官吏授职后,依次按照资历补缺,也泛指后补者。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李韶以病告十∕上疏欲去∕希得言∕韶有德望∕虽以病告∕曷若留奉内祠∕侍经幄∕亦足为朝廷重
B.李韶以病告∕十上疏欲去∕希得言∕韶有德望∕虽以病告∕曷若留奉内祠∕侍经幄亦足∕为朝廷重
C.李韶以病告∕十上疏欲去∕希得言∕韶有德望∕虽以病告∕曷若留奉内祠∕侍经幄∕亦足为朝廷重
D.李韶以病告十∕上疏欲去∕希得言韶∕有德望∕虽以病告∕曷若留奉内祠∕侍经幄亦足∕为朝廷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经”又称“六艺”,是《诗》《书》《礼》《易》《春秋》《乐》的合称,而“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
B.“参知政事”是宋代的一个常设官职,职权相当于副宰相,设置这一官职的根本目的是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C.“致仕”在古代专指官员辞官或者退休,“乞骸骨”也是这个意思。
D.“卒”指大夫死去。古人通常称天子死为崩,公侯死为薨,士死为不禄,庶人死则称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姚希得读书勤奋刻苦,学而优则仕。姚希得进士及第,待次期间精研诸子百家学说;蜀地遭兵难时他负责军需调度,后来调任嘉定府司理参军。
B.姚希得理政颇有政绩。在担任蒲江县知县的时候能安抚豪绅扶助弱者,把难以治理的县治理得很好。
C.姚希得才能杰出,深得皇帝信任。姚希得条陈救钱楮三策,请置惠民局,提出用人、修政、治军、惜财四事,皇上都认为可以付诸实施。
D.姚希得做官恪守职责。无论身处何处做官都尽心尽力履行职责,在任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兼太子宾客时正赶上星相变化,于是上书引咎辞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犯颜敢谏,拂陛下之意,退甘家食,此乃为国计,非为身计也。
(2)希得好引善类,不要虚誉,盖有诵荐于上而其人莫之知者。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党进,朔州马邑人。幼事魏帅杜重威重威爱其淳谨及壮犹令与姬妾杂侍重威败进以膂力隶军伍周广顺初补散指挥使累迁铁骑都虞候宋初,转本军都校、领钦州刺史,迁马步军副都军头、领虔州团练使,改虎捷右厢都指挥使、领睦州防御使。乾德初,改龙捷左厢都虞候、领利州观察使。后四年,权步军。杜审琼卒,命进代领其务。

开宝元年,将征太原,以进将河东行营前军。开宝二年,太祖师临晋阳,置砦四面,命进主其东偏。师未成列,太原骁将杨业领突骑数百来犯,进奋身从数人逐业;业急入隍中,会援兵至,缘缒入城获免。上激赏之。六年,改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领镇安军节度。九年,又命将河东行营兵征太原,入其境,败太原军于城北。太祖崩,召还。太平兴国二年,出为忠武军节度。在镇岁余,一日自外归,有大蛇卧榻上寝衣中,进怒,烹食之。遇疾卒,年五十一,赠侍中。

进出戎行,形貌魁岸,居常恂恂,每擐甲胄,毛发皆竖。先是,禁中军校,自都虞候已上,悉书所掌兵数于梃上,如记焉。太祖一日问进所掌几何,进不识字,举梃以示于上曰:“尽在是矣。”上以其朴直,益厚之。尝受诏巡京师,闻里间有畜养禽兽者,见必取而纵之,骂曰:“买肉不将供父母,反以饲禽兽乎!”太宗尝令亲吏臂鹰雏于市,进亟欲放之,吏曰:“此晋王鹰也。”进乃戒之曰:“汝谨养视。”小民传以为笑,其变诈又如此。杜重威子孙有贫困者,进分月俸给之,士大夫或有愧焉。

(节选自《宋史·列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幼事魏帅杜重威/重威爱其淳谨/及壮/犹令与姬妾杂侍/重威败进以膂力隶军伍/
B.幼事魏帅杜重威/重威爱其淳谨/及壮/犹令与姬妾杂侍/重威败/进以膂力隶军伍/
C.幼事魏帅杜重威/重威爱其淳谨及壮/犹令与姬妾杂侍/重威败/进以膂力/隶军伍/
D.幼事魏帅杜重威/重威爱其淳谨及壮/犹令与姬妾杂侍/重威败进/以膂力/隶军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团练使,全名团练守捉使,是负责一方或一州军事的官职,地位要低于节度使。
B.行营,可指皇帝出巡临时建立的驻跸处所,也指出征时的军营,文中指后者。
C.笏,指古代大臣上朝时拿着的手板,其作用是记录上奏君王的话或君王的旨意。
D.士大夫,在我国I古代专指那些具有一定声望、地位的在任或者已经卸任的官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党进临危不乱,作战勇敢。在遭到骁将杨业突袭时,党进率人奋身抵抗并获得了胜利。
B.党进个性鲜明,质朴直率。回答皇帝问题时,他不拘礼节,直接举起梃让皇帝自己看。
C.党进善于机变,见风使舵。当得知是晋王的幼鹰时,他立马转变话风,叮嘱官吏要照顾好。
D.党进很讲情义,知恩必报。在重威失败后,党进用自己的月俸接济着重威的贫苦子孙。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翮译成现代汉语。
(1)业急入隍中,会援兵至。缘缒入城获免。
(2)进出戎行,形貌魁岸,居常恂恂,每擐甲胄,毛发皆竖。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庞籍,字醇之,单州成武人。及进士第。知州夏竦以为有宰相器。预修《天圣编敕》,擢群牧判官,因转封言:“旧制不以国马假臣下,重武备也。今日圣断乃异于昔,臣窃惑焉。若是,则清强者沮矣”。久之,出知秀州,召为殿中侍御史,章献太后遗诰:章惠太后议军国事。籍请下阁门,取垂帘仪制尽燔之。又奏:“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孔道辅谓人曰言事官多观望宰相意独庞醇之天子御史也为开封府判官尚美人遣内侍称教旨免工人市租籍言:“祖宗以来,未有美人称教旨下府者,当杖内侍。”诏有司:“自今宫中传命,毋得辄受。”数劾范讽罪,讽善李迪,皆寝不报,反坐言宫禁事不得实,以祠部员外郎罢为广南东路转运使。又言范讽事有不尽如奏,讽坐贬,籍亦降太常博士。寻复官,徙福建转运使。自元昊陷金明、承平,破五龙川,边民焚掠殆尽,籍至,稍葺治之。戍兵十万无壁垒,皆散处城中,畏籍,莫敢犯法。使部将狄青将万余人,筑招安砦于谷旁,数募民耕种,收粟以赡军。元昊遣李文贵赍野利旺荣书来送款,籍曰:“此诈也。”乃屯兵青涧城。后数月,果大寇定川,籍召文贵开谕之,遣去。既而元昊又以旺荣书来,会帝厌兵,因招怀之,遣籍报书,使呼旺荣为太尉。籍曰:“太尉三公,非陪臣所得称,使旺荣当之,则元昊不得臣矣。今其书自称“宁令”或“谟宁令”,皆其官名也,于义无嫌。”朝廷从之。仁宗不豫,籍尝密疏,请择宗室之贤者为皇子,其言甚切。徙定州,召还京师,上章告老,寻以太子太保致仕,封颍国公。薨,年七十六。时仁宗不豫,废朝、临奠皆不果,第遣使吊赙其家。赠司空,加侍中,谥庄敏。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组是 (  )
A.孔道辅谓人曰/言事官多观望宰相意/独庞醇之/天子御史也/为开封府判官/尚美人遣内侍称教旨免工人市租/
B.孔道辅谓人曰/言事官多观望宰相/意独庞醇之/天子御史也/为开封府判官尚美人/遣内侍称教旨免工人市租/
C.孔道辅谓人曰/言事官多观望宰相意/独庞醇之/天子御史也/为开封府判官尚美人/遣内侍称教旨免工人市租/
D.孔道辅谓人曰/言事官多观望宰相/意独庞醇之/天子御史也/为开封府判官/尚美人遣内侍称教旨免工人市租/
【小题2】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判官”古代设置的一种属官,宋代于各州府沿置,选派京官充任,称签书判官厅公事。
B.“不豫”是指不事先预备。例如 《礼记·中庸》:“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C.“致仕”指的是古代官员正常退休,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D.“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庞籍治军有方。庞籍为解决数万士兵军需物资问题,招募百姓就地耕种,以供军粮,戍兵纪律严明,虽分散驻扎在城中,却无一人犯法违禁。
B.庞籍长于吏事。仁宗执政初期,庞籍劝谏仁宗使用人才应当辨明奸邪和正直,防止朋党,提拔亲近大臣,要听取众大臣的意见,不要只听信于执政大臣。
C.庞籍不畏权贵。庞籍升任开封府判官时,力阻章惠太后垂帘听政,烧掉垂帘礼仪制度,面对后宫干政,要求杖打内侍,拒绝听从命令。
D.庞籍足智多谋。庞籍识破了元昊的外交手段,断定李文贵带野利旺荣的书信是投诚欺骗,并在青涧城驻扎军队,抵挡敌人大举进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数劾范讽罪,讽善李迪,皆寝不报。
(2)太尉三公,非陪臣所得称,使旺荣当之,则元昊不得臣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