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徐范,字彝父,福州候官人。少孤,刻苦授徒以养母。与兄同举于乡,入太学,未尝以疾言遽色先人。

丞相赵汝愚去位,祭酒李祥、博士杨简论救之,俱被斥逐。同舍生议叩阍上书,书已具,有闽士亦署名,忽夜传韩侂胄将置言者重,闽士怖,请削名,范之友亦劝止之。范慨然曰:“业已书名矣,尚何变?”书奏侂胄果大怒谓其扇摇国是各送五百里编管范谪临海与兄归同往禁锢十余年。

登嘉定元年进士第。授清江县尉,辟江、淮制置司准备差遣。属边事纷纠,营寨子弟募隶军籍者未及涅,汹汹相惊。一夕,秉烛招刺千余人,踊跃争奋。差主管户部架阁,改太学录,迁国子监主簿。入对,言:“时平,不急之务、无用之官,犹当痛加裁节,矧多事之秋,所贵全万民之命,纾一时之急。独奈何坐视其无救而以虚文自蔽哉!愿惩既往之失,废无用之文,一意养民,以培国本。

丐外,添差通判泽州。湖湘大旱,振救多所裨益。知邵武军,寻召赴行在,言:“功利不若道德,刑罚不若恩厚,杂伯不若纯王,异端不若儒术,谀佞不若直谏,便嬖不若正人,奢侈不若诗书,盘游不若节俭,玩好不若宵衣旰食,穷黩不若偃兵息民。是非两立,明白易见。几微之际,大体所关。积习不移,治道舛矣。”迁国子监丞,徙太常丞,权都官郎官,改秘书丞、著作郎、起居郎、兼国史编修、实录检讨。以朝奉大夫致仕。卒,赠朝请大夫、集英殿修撰。

(节选自《宋史·徐范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书奏/侂胄果大怒/谓其扇摇国是/各送五百里编管/范谪临海/与兄归同往/禁锢十余年/
B.书奏侂胄/果大怒/谓其扇摇国/是各送五百里编管/范谪临海/与兄归/同往禁锢十余年/
C.书奏/侂胄果大怒/谓其扇摇国是/各送五百里编管/范谪临海/与兄归/同往禁锢十余年/
D.书奏侂胄/果大怒/谓其扇摇国/是各送五百里编管/范谪临海/与兄归同往/禁锢十余年/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叩阍:指吏民因冤屈等直接向朝廷申诉。阍:门,常指天门、宫门。
B.辟,指官府征召布衣出仕,与“征”一样,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
C.行在:即行在所。指天子所在的地方,常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
D.致仕,指官员正常退休,一般年龄为70岁。有时也指官员提前辞职归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范见义勇为,不畏权贵。他为声援离职的丞相赵汝愚,不畏韩侂胄的威胁,和部分太学生上书营救,最终与兄长一同被贬十多年。
B.徐范很有才华,治政有方。他得到举荐进入太学,后曾担任国史编修;他招募营寨子弟,一夜之间杀敌一千余人,解决了边事纷纠。
C.徐范重视养民,注重民生。他反对穷兵黩武,希望停止战争,让百姓休养生息;通判泽州时,湖湘发生严重旱灾,他多方救济百姓。
D.徐范是非分明,多次直谏。他建议皇帝裁减冗员,不要宠幸阿谀奸邪的小人,少用刑罚多施恩典,追求王道,勤俭节约,勤于政务。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矧多事之秋,所贵全万民之命,纾一时之急。
(2)愿惩既往之失,废无用之文,一意养民,以培国本。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04 07:49:3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崔彦进,大名人。纯质有胆略,善骑射。汉乾祐中,隶周祖帐下。广顺初,补卫士。世宗镇澶渊,令领禁兵以从。显德初,为控鹤指挥使。从世宗征淮南,以功迁散员都虞候。从平瓦桥关,改领昭州刺史。
宋初,改右厢指挥使,征李筠,为先锋部署,以功迁常州防御使。从平李重进,迁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大举伐蜀,为前军副都部署。蜀平,坐纵部下略玉帛、子女及诸不法事,左迁昭化军节度观察留后。太祖郊祀西洛,彦进来朝,授彰信军节度。
太平兴国二年,移镇河阳。四年正月,遣将征太原,分命攻城,以彦进与郢州防御使尹勋攻其东,彰德军节度李汉琼、冀州刺史牛思进攻其南,桂州观察使曹翰、翰林使杜彦圭攻其西,毾信军节度刘遇、光州刺史史珪攻其北。彦进督战甚急,太祖嘉之。晋阳平,从太宗征幽州,又与内供奉官江守钧率兵攻城之西北。及班师,诏彦进与西上阁门副使薛继兴、阁门祗候李守斌领兵屯关南,以功加检校太尉。是秋,契丹侵遂城,彦进与刘廷翰、崔翰等击破之,斩首万级。五年,车驾北巡,以彦进为关南都部署,败契丹于唐兴口。
雍熙三年正月,命将北伐,分兵三路,诏彦进为水陆副都部署,与曹彬、米信出雄州。大军失利,彦进坐违彬节制,别道回军,为敌所败,召还,贬右武卫上将军,事具彬传。四年春,授保静军节度。端拱元年,被病,召归阙,卒,年六十七。赠侍中
彦进频立战功,然好聚财货,所至无善政。没后,诸子争家财,有司摄治。太宗召见,为决之谓左右曰:“此细务,朕不宜亲临,但以彦进尝任节制,不欲令其子辱于父耳。”
(节选自《宋史·崔彦进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平李重进 平:平定
B.以功加检校太尉  加:加官
C.事具彬传 传:流传
D.没后,诸子争家财 没: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特指古代官职的晋升或调动,如“迁散员都虞候”,“迁”是指“升职”。
B.刺史,职官,巡行郡县,汉时全国各部置刺史一人。“刺”有检核问事之意。
C.车驾,帝王或朝廷命官所乘的车,亦用为帝王的代称。如《髙帝纪下》:“车驾西都长安。”
D.有司,指官吏。古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如《史记》:“召有司案图。”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彦进擅长骑射,跟随世宗因功升职。崔彦进为人纯朴有胆略,擅长骑射。世宗镇守澶渊时,命令他率领禁兵跟随。攻打南唐,因战功升任散员都虞候。他平定瓦桥关,升任昭州刺史。
B.崔彦进英勇善战,贬职还被重新重用。他征伐李筠时,因战功升任常州防御使。平定李重进,升任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因事贬职,太祖在西洛郊祀时,重新授任他为彰信军节度使。
C.崔彦进跟随太宗,征幽败契再立战功。崔彦进跟从太宗征伐幽州,因战功加官检校太尉。契丹军进攻遂城时,彦进与刘廷翰等人打败了他们,斩敌万余,在唐兴口再次击败契丹军。
D.崔彦进战功虽多,为人自负敛财财政。崔彦进征幽州、败契丹,屡立战功,但与曹彬等出征时,大军失利。他因违抗曹彬节制,被敌人打败,遭贬职。喜欢聚敛财货,所到各地没有善政。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蜀平,坐纵部下略玉帛、子女及诸不法事,左迁昭化军节度观察留后。
(2)端拱元年,被病,召归阙,卒,年六十七。赠侍中。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全照字继明,以荫补殿直,雍熙中授京南巡检,俄隶幽州部署曹彬麾下。从田重进击贼有功,就加西京作坊使,知威虏军。淳化五年,率兵与李继隆克绥州,因与张崇贵等同成守之。咸平初,入掌军头引见司。五年,将城绥州,以慕兴为绥州路部署,全照为钤辖。既又虑全照素刚执,与兴不协,乃以曾璨代之。既调兵夫二万余,全照言其非便,乃罢。六年夏,上裁定防秋御戎之要,命为宁边军部署,领兵八千扼要害之路。以全照素难处,取其尝所保荐者王德钧、装自荣共事焉。景德元年,上幸渡渊,命为驾前西面邢铭路马步军钤辖兼天雄军驻泊,全照言:“若敌骑南逼魏城,但得骑兵千百,必能设奇取胜。”上赏其忠果,乃传诏都部署周莹,若全照欲击贼,即分兵给之。既而边骑果逼府城,全照拒退之,真宗遣使劳慰。时契丹请和,朝廷遣曹利用就其行帐议事,全照疑非诚恳,劝判府王钦若留不遣。及契丹出境,北面将帅还师并至府城,全照令以次双行入门,魏能不从其约,率兵马入,全照坐城楼引弓射之,军容乃肃。钦若入朝就命,全照知军府事,以城守劳,加检校工部尚书,增食邑三百户。全照形短精悍,知兵,以严毅整众,然性刚使气,专任刑罚。赵德明纳款,朝议减西鄙戍兵,令屯近地,全照以边防不可无备,未即奉诏。上曰:“全照是好勇多言者,德明使已至阙,复何虑焉。”因徙全照知永兴军府,仍拜四方馆使。全照许州有别墅求典是州可之四年车驾西幸留为新城都巡检未几卒年六十。

(选自《宋史·孙全照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全照许州有别墅/求典/是州可之/四年/车驾西幸/留为新城都巡检/未几卒/
B.全照许州有别墅/求典是州/可之/四年/车驾西幸留/为新城都巡检/未几卒/
C.全照许州有别墅/求典是州/可之/四年/车驾西幸/留为新城都巡检/未几卒/
D.全照许州有别墅/求典/是州可之/四年/车驾西幸留/为新城都巡检/未几卒/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荫补是中国古代世卿世禄制的一种变相,指因祖先功勋而补官,也称为门荫。
B.兼在文中指兼任官职,如“右丞相兼枢密使”,同样意思的还有“领”“判”等。
C.咸平是年号,年号纪年是封建王朝纪年的方法之一,一个皇帝可有多个年号。
D.工部是中国封建时代的中央官署名,管理全国户籍、工程建设、屯田水利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照多立战功,深受重用。他曾经跟随田重进击贼,又与李继隆一起攻克绥州,后来在秋防时被授职领兵守要害之路。
B.全照性格刚执,难以相处。他曾因与慕兴不和被曹璨取代,任宁边军部署时,皇上有意选择那些他曾经推荐的官员与他共事。
C.全照有预见性,敢于应战。全照随军护驾檀渊,料到敌人骑兵定会从南边进逼魏城,后亲自率领军队击退了来犯的敌人。
D.全照忠于职守,深得信任。面对朝廷削减戍守军队的命令,全照忠于职守,没有立即接受,得到皇帝嘉奖,掌管永兴军府。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全照形短精悍,知兵,以严毅整众,然性刚使气,专任刑罚。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欧阳修《伶官传序》)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傅尧俞字钦之,本郓州须城人,徙孟州济源。十岁能为文,及登第,犹未冠。石介每过之,尧俞未尝不在,介曰:“君少年决科,不以游戏为娱,何也?”尧俞曰:“性不喜嚣杂,非有他尔。”介叹息奇之。尝监西京税院事,留守晏殊、夏竦皆谓曰:“子有清识雅度,文约而理尽,卿相才也。”
知新息县,累迁太常博士。嘉祐末,为监察御史。衮国公主下嫁李玮,为家监梁怀吉、张承照所间,与夫不相中。仁宗斥二人于外,未几,复还主家,出玮知卫州。尧俞言:“主恃爱薄其夫,陛下为逐玮而还隶臣,甚悖礼,为四方笑,后何以海诸女乎?”
皇城逻卒吴清诬奏富民杀人,鞠治无状,有司须清辨,内侍主者不遣。尧俞言:“陛下惜清,恐不复闻外事矣。臣以为不若使付外,暴其是非而行赏罚焉,则事之上闻者皆实,乃所以广视听也。纵而不问,则谗者肆行,民无所措手足,尚欲求治,得乎?”内侍李允恭、朱晦屈法任其子,赵继宠越次管当天章阁,蔡世宁掌内藏,而以珠私示内人。尧俞以为嬖宠恩幸过失,当防之于渐,悉劾之。
前宰相蔡确坐诗诽傍,贬新州,宰执、侍从以下,罢者七八人,御史府为之一空。尧俞曰:“确之党,其尤者固宜逐,其余可以一切置之。”且言:“以陛下盛德,而乃于此不能平?愿听之如蚊虻之过耳,无使有纤微之忤,以奸太和之气。事至,以无心应之,圣人所以养至诚而御遐福也。”.
尧俞厚重言寡,遇人不设城府,人自不忍欺。论事君前,略无回隐,退与人言,不复有矜异色。初,自谏官补郡,众疑法令有未安者,必有所不从,尧俞一切遵之,曰:“君子素其位而行,谏官有言责也,为郡知守法而已。”徐前守侵用公钱尧俞至为偿之未足而去后守移文尧俞使偿久之考实非尧俞所用卒不辩。马光尝谓河南邵雍曰:“清、直、勇三德,人所难兼,吾于钦之畏焉。”雍曰:“钦之清而不耀,直而不激,勇而能温,是为难尔。”
(选自《宋史》,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徐前守侵用公钱/尧俞至为偿之/未足而去/后守移文/尧俞使偿/久之/考实非尧俞所用/卒不辩。
B.徐前守侵用公钱/尧俞至/为偿之/未足而去/后守移文/尧俞使偿/久之考实非尧俞所用/卒不辩。
C.徐前守侵用公钱/尧俞至/为偿之/未足而去/后守移文尧俞使偿/久之/考实非尧俞所用/卒不辩。
D.徐前守侵用公钱/尧俞至为偿之/未足而去/后守移文尧俞/使偿久之/考实非尧俞所用/卒不辩。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也指表字,是古人在本名之外所取的与本名有意义关系的另一个名字,以表示其德行。
B.未冠:尚未加冠。古礼男子年二十而加冠,未满二十岁则称为“未冠”。
C.仁宗:中国古代王朝君主的尊号,此处指宋仁宗赵祯。
D.谏官:中国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尧俞年少时很好学,许多人都十分赞赏他,认为他有卿相之才。
B.傅尧俞清正廉明,皇城士兵吴清诬告他人杀人,他审讯后发觉不实,就要求有关官员请吴清过去解释。
C.傅尧俞正直敢言,对内侍李允恭、朱晦、赵继宠等的违法行为都进行弹劾。
D.傅尧俞为人忠厚,心无城府,在皇帝面前讨论政事时,没有一丝一毫的回避隐瞒。
【小题4】把原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主恃爱薄其夫,陛下为逐玮而还隶臣,甚悖礼,为四方笑,后何以诲诸女乎?”
②纵而不问,则谗者肆行,民无所措手足,尚欲求治,得乎?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三)
郭进,深州博野人。少贫贱,为钜鹿富家佣保。有膂力,倜傥任气,结豪侠,嗜酒蒲博。其家少年患之,欲图杀进,妇竺氏阴知其谋,以告进,遂走晋阳依刘汉祖。汉祖壮其材,留帐下。
后周广顺初,移淄州。二年,吏民诣观察使举留。是秋,迁登州刺史。会群盗攻劫居民,进率镇兵平之,部内清肃,民吏千余人诣阙请立《屏盗碑》,许之。改洺州团练使有善政郡民复诣阙请立碑颂德诏左拾遗郑起撰文赐之进尝于城四面植柳壕中种荷芰蒲薍后益繁茂,郡民见之有垂涕者,曰:“此郭公所种也。”
开宝四年,太祖将征太原,先命进分兵控石岭关,为都部署,以防北边。契丹果犯关,进大破之,又攻破西龙门砦,俘馘来献,自是并人丧气。时田钦祚护石岭军,恣为不法事,进虽力不能禁,亦屡形于言。进武人,性刚烈,战功高,钦祚以他事侵之,心不能甘,自经死,年五十八,钦祚以暴卒闻。太宗悼惜久之,赠安国军节度。后颇闻其事。因罢钦祚内职,出为房州团练使。
进有材干,轻财好施,然性喜杀,士卒小违令,必寘于死,居家御婢仆亦然。进在西山,太祖遣戌卒,必谕之曰:“汝辈谨奉法。我犹贷汝,郭进杀汝矣。”其御下严毅若此。然能以权道任人,尝有军校自西山诣阙诬进者,太祖诘知其情状,谓左右曰:“彼有过畏罚,故诬进求免尔。”遣使送与进,令杀之。会并人入寇,进谓诬者曰:“汝敢论我,信有胆气。今舍汝罪,能掩杀并寇,即荐汝于朝;如败,可自投河东。”其人踊跃听命,果致克捷。进即以闻,乞迁其职,太祖从之。
(节选自《宋史·郭进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改洺州团练使/有善政/郡民复诣阙请立碑颂德诏/左拾遗郑起撰文赐之/进尝于城四面植柳/壕中种荷芰蒲薍/后益繁茂/
B.改洺州团练使/有善政/郡民复诣阙请立碑颂/德诏左拾遗郑起撰文赐之进/尝于城四面植柳/壕中种荷芰蒲薍/后益繁茂/
C.改洺州团练使/有善政/郡民复诣阙请立碑颂德诏/左拾遗郑起撰文赐之进/尝于城四面植柳/壕中种荷芰蒲薍/后益繁茂/
D.改洺州团练使/有善政/郡民复诣阙请立碑颂德/诏左拾遗郑起撰文赐之/进尝于城四面植柳/壕中种荷芰蒲薍/后益繁茂/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指移动、搬换、转变的意思。在古代也可指变动官职。“迁登州刺史”中的“迁”是“晋升”“升职”的意思。“赠安国军节度”中的“赠”是赠官,古代皇帝给官吏或其父祖封官职。
B.太宗,是中国古代帝王常见庙号。从汉朝开始,王朝的开国皇帝庙号通常为“太祖”,第二代皇帝庙号常常为“太宗”。
C.团练使,唐代官制,负责一方团练(自卫队)的军事官职。唐初团练使有都团练使、州团练使二种,皆负责统领地方自卫队,地位低于节度使。一般都团练使多由观察使兼任,州团练使常由刺史兼任。
D.阙,宫殿、陵墓前两侧各立的一座建筑,形如门楼而中缺门扇,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进为官有善政,深受百姓爱戴。当地百姓到官府请求留任他,甚至向朝廷请求为其立碑颂德,得到朝廷准许。
B.郭进善于用兵,因言惹祸。契丹侵犯石岭关时,郭进作战勇猛,挫伤敌人锐气;但因言语冒犯田钦祚,心有不甘,致使自己暴病而死。
C.郭进轻财好施,待人严毅。郭进不看重钱财而喜好施舍;他对士卒管理严格,士卒稍有违令,就被处死,以致太祖派遣士兵,都要再三交代。
D.郭进以权道用人,信守诺言。郭进对那个军校说,他敢到朝廷诬告自己的确有胆气,所以在并人入侵时,让他将功赎罪,并在事成后向朝廷举荐他。
【小题4】翻译下列语句
(1)时田钦祚护石岭军,恣为不法事,进虽力不能禁,亦屡形于言。
(2)太祖遣戌卒,必谕之曰:“汝辈谨奉法。我犹贷汝,郭进杀汝矣。”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程颢,字伯淳,世居中山,后徙河南。举进士,调鄂、上元主薄。鄂民有借兄宅居者,发地得瘗钱,兄之子诉曰:“父所藏。”颢问:“几何年?”曰:“四十年。”“彼借居几时?”曰:“二十年矣。”遣吏取十千视之,谓诉者曰:“今官所铸钱,不五六年即遍天下,此皆未藏前数十年所铸,何也?”其人不能答。为晋城令,富人张氏父死,旦有老叟踵门曰:“我,汝父也。”子惊疑莫测,相与诣县。叟曰:“身为医,远出治疾,而妻生子,贫不能养,以与张。” 颢质其验。取怀中一书进,其所记曰:“某年月日,抱儿与张三翁家。”颢问:“张是时才四十,安得有翁称?”叟骇谢。
民税粟多移近边载往则道远就籴则价高颢择富而可任者预使贮粟以待费大省民以事至县者,必告以孝弟忠信,入所以事其父兄,出所以事其长上。度乡村远近为伍保,使之力役相助,患难相恤,而奸伪无所容。凡孤废者,责之亲威乡党,使无失所。行旅出于其途者,疾病皆有所养。乡必有校,暇时亲至,召老与之语。儿童所读书,亲为正句读,教者不善,则为易置。择子弟之秀者,聚而教之。在县三岁,民爱之如父母。
熙宁初,用吕公著荐,为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神宗素知其名,每召见,从容咨访。将退,则曰:“卿可频来求对,欲常相见耳。”一日,议论甚久,日官报午正,先生始退。中人相谓曰:“御史不知上未食邪?”尝劝帝防未萌之欲,及勿轻天下士,帝俯躬曰:“当为卿戒之。”
颢资性过人,充养有道,门人交友从之数十年,亦未尝见其忿厉之容。遇事优为,虽当仓卒,不动声色。王安石执政,议更法令,中外皆不以为便,言者攻之甚力。颢被旨赴中堂议事,安石方怒言者,厉色待之。颢徐曰:“天下事非一家私议,愿平气以听。”安石为之愧屈。
哲宗立,召为宗正丞,未行而,年五十四。
(选自元·脱脱等《宋史·卷四二七·程颢传》,有删改)
注①瘗(yì)钱:陪葬的钱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民税粟/多移近边/载往则道远/就籴则价高/颢择富而可任者/预使贮粟/以待费大省
B.民税粟多/移近边/载往则道远/就籴则价高/颢择富/而可任者预使贮粟以待/费大省
C.民税粟多移近边/载往/则道远/就籴/则价高/颢择富/而可任者预使/贮粟以待/费大省
D.民税粟多移近边/载往/则道远/就籴/则价高/颢择富而可任者/预使贮粟以待/费大省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中人:即宦官,宦官是中国古代京城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先秦和西汉时期并非全是阉人。
C.熙宁:是宋神宗赵顼的一个年号。习惯上,明清两代对殁世的皇帝用年号来称呼。文中的年号还有“哲宗”。
D.卒:专用于指大夫或相当于大夫及其以上的高级官员的死。唐代以后则用“死”通称。其它意为“死”的词还有“崩”“薨”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程颢担任鄂县主簿时,有一个借住兄弟房子的平民发现了地下埋藏的钱币,兄弟的儿子谎称这钱币是父亲所藏,程颢很快查明了真相。
B.程颢担任晋城县令时,有一富户人家张氏的父亲死了,结果清早有一年迈的老人到张氏的门前自称是他父亲,还拿出书信作凭证。程颢揭穿了老人的谎言。
C.宋神宗非常欣赏程颢的才华,经常询问他的意见,并希望他经常来与自己对晤,两人相谈甚欢之时甚至会忘记吃饭。
D.程颢坦率地表达了对王安石变法的不认同,王安石本与他交好,至此恼羞成怒。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以事至县者,必告以孝弟忠信,入所以事其父兄,出所以事其长上。
(2)颢被旨赴中堂议事,安石方怒言者,厉色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