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吴芾,字明可,台州仙居人。举进士第,迁秘书正字。是时秦桧已专政,芾与桧旧故,退然如未尝识。公坐旅进,揖而退,桧疑之,风言者论罢。通判处、婺、越三郡。何溥荐芾材中御史,除监察御史。时金将败盟,芾劝高宗专务修德,痛自悔咎,延见群臣,俾陈阙失,求合乎天地,无愧乎祖宗,则人心悦服,天亦助顺,上韪其言。迁殿中侍御史。两淮战不利,廷臣争陈退避计,芾言:“今日之事,有进无退,进为上策,退为无策。”既而金主亮毙,上疏劝亲征。车驾至建康,芾请遂驻跸,以系中原之望,又言:“去岁两淮诸城望风奔溃,无一城能拒守者,此秦桧求媚媾和之余毒也。能反桧壅塞言路、挫折士气之歧途,则士气日振,而见危授命者有人矣。”知婺州,劝民义役,金华长山乡民十有一家,自以甲乙第其产,相次执役,几二十年。芾舆致十一人者,与合宴,更其乡曰“循理”,里曰“信义”,以褒异之。
知绍兴府。会稽赋重而折色尤甚,芾以攒宫在,奏免支移折变。鉴湖久废,会岁大饥,出常平米募饥民浚治。芾去,大姓利于田,湖复废。权刑部侍郎,迁给事中,改吏部侍郎,以敷文阁直学士知临安府。内侍家僮殴伤酒家保,芾捕治之,狥于市,权豪侧目。执政议以芾使金,复除吏部侍郎,且议以龙大渊为副,芾曰:“是可与言行事者邪?”语闻,得罢,不行。下迁礼部侍郎,力求去,提举太平兴国宫。时芾与陈俊卿俱以刚直见忌,未几,俊卿亦引去,阎安中为孝宗言:“此非国之福也。”
后起知太平州,造舟以梁姑溪。历阳卒久戍,溃归,声言欲趋郡境,芾召而厚犒遣之,然密捕倡乱者系狱以闻。诏褒谕。芾前后守六郡,各因其俗为宽猛,吏莫容奸,民怀惠利。屡告老,以龙图阁直学士致仕。后十年卒,年八十。尝曰:“视官物当如己物,视公事当如私事。与其得罪于百姓,宁得罪于上官。”立朝不偶,晚退闲者十有四年,自号湖山居士,为文豪健俊整,有表奏五卷,诗文三十卷。
(选自《宋史•吴芾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风言者论罢 风:通“讽”,暗示
B.上韪其言 韪:认为对
C.权刑部侍郎 权:兼任
D.立朝不偶 偶:结党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短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驻跸:“跸”,古代帝王出行时,先要派兵沿路戒严,禁止行人经过称为“跸”,“驻跸”指帝王出行,途中停留暂住。
B.义役:宋代役法之一。南宋乡村民户为了减轻保正、保长的重役,自行结合,割田出粮,帮助当役户,称为“义役”。
C.攒宫:古代皇帝、皇后暂殡之所。宋南渡后,帝、后茔冢均称“攒宫”。表示暂厝,准备收复中原后迁葬河南。
D.致仕:“致”,获得;“仕”可解释为官职、职位。致仕即获得官职。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表达这一意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芾忠君爱国,积极主战。吴芾虽与秦桧故旧,但他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他还上疏请髙宗亲自北伐、抵抗金人、驻跸建康。
B.吴芾心系百姓,体恤民情。在绍兴知府任上,吴芾上书为百姓免除支移折变。鉴湖久废,恰巧碰到收成不好闹饥荒,他就命令拿出常平米募饥民来浚治鉴湖。
C.吴芾刚正不阿,嫉恶如仇。在临安知府任上,有皇宫内侍的家童打伤了酒家的酒保,吴芾抓捕凶手治罪并在市集示众,权豪因此对他十分敬佩。
D.吴芾明于吏治,颇有谋略。吴芾先后在六个州郡担任知府,他根据各地民风习俗采取或宽或猛的策略,使官吏无法作恶,让百姓受益。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芾劝高宗专务修德,痛自悔咎,延见群臣,俾陈阙失。
(2)能反桧壅塞言路、挫折士气之歧途,则士气日振,而见危授命者有人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3-19 04:01:3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董遵诲,涿州范阳人。父宗本,善骑射,隶契丹帅赵延寿麾下,尝以事说延寿,不能用。及延寿被执,举族南奔。汉祖得之,擢拜随州刺史,署遵诲随州牙校。周显德初世宗北征大将高怀德表遵诲从行师次高平与晋人遇将接战晋兵未成列怀德命遵诲先出奇兵击之晋人溃大军继进遂败之。二年,讨秦、凤,大将韩通又表遵诲自随。与贼战于唐仓,先登陷阵,擒蜀招讨使王鸾以献,克秦、凤二州。师还,录其前后功,补东西班押班,又迁骁武指挥使。大祖微时,客游至汉东,依宗本,而遵诲尝凭藉父势侮太祖,大祖每避之。及太祖即位,改元建隆。一日,便殿召见,遵诲伏地请死,帝令左右扶起,因谕之曰:“卿尚记往日紫云及化龙之梦乎?”遵诲再拜呼万岁。俄而部下有军卒击登闻鼓,诉其不法十余事,太祖释不问。遵诲益惶愧待罪,大祖召而谕之曰:“朕方赦过赏功,岂念旧悉耶?汝可勿复忧,吾将录用汝。”遵诲再拜感泣。乾德六年,以西夏近边,授通远军使。遵诲既至,召诸族酋长,谕以朝廷威德,封羊酾酒,宴犒甚至,众皆悦服。后数月,复来扰边,遵诲率兵深入其境,击走之,俘斩甚众,获羊马数万,夷落以定。太祖嘉其功,就拜罗州刺史,使如故。太宗即位,兼领灵州路巡检。遵诲不知书,豁达无崖岸,多方略,能挽强命中,武艺皆绝人。尝有剽略灵武进奉使鞍马、兵器者,遵诲部署帐下欲讨之。夏人惧,尽归所略,拜伏请罪,遵诲即慰抚令去。自是各谨封略,秋毫不敢犯。历太祖、太宗朝,委遇始终不替,许以便宜制军事。大平兴国六年,卒,年五十六。帝轸悼久之,遣中使护葬,帽赙加等。

(节选自《宋史·董遵诲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周显德初/世宗北征/大将高怀德表遵诲从行/师次高平/与晋人遇/将接战/晋兵未成列/怀德命遵诲先出/奇兵击之/晋人溃/大军继进遂败之/
B.周显德初/世宗北征/大将高怀德表遵诲从行师/次高平/与晋人遇/将接战/晋兵未成列/怀德命遵诲先出奇兵击之/晋人溃/大军继进遂败之/
C.周显德初/世宗北征/大将高怀德表遵诲从行师/次高平/与晋人遇/将接战/晋兵未成列/怀德命遵诲先出/奇兵击之/晋人溃/大军继进遂败之/
D.周显德初/世宗北征/大将高怀德表遵诲从行/师次高平/与晋人遇/将接战/晋兵未成列/怀德命遵诲先出奇兵击之/晋人溃/大军继进遂败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契丹,中国古代一个非常强悍的游牧民族,曾经给中原统治者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B.登闻鼓,古代帝王为表示听取臣民谏议或冤情,在朝堂外悬鼓,许臣民击鼓上闻。
C.乾德,是北宋太祖赵匡胤的年号,“乾德六年”指北宋太祖赵匡胤在位的第六年。
D.中使,是宫中派出的使者,多指宦官。文中皇帝派出使者护送董遵诲的棺柩入葬。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董遵诲受人举荐,战功卓著。世宗北征时,他在大将高怀德的推荐下随行,出奇制胜,击败晋军:在大将韩通的推荐下跟随讨伐秦州、凤州,抓获王銮。
B.董遵诲率遇明君,不计前嫌。他曾怠慢太祖,太祖即位后原谅了他:有人告他违法,太祖也不追究:他去世后,太祖沉痛悼念许久,并加等赠送助丧财物。
C.董遵诲安抚各族,平定夷人。他做通远军使时,宴饮犒劳各族的酋长,晓谕朝廷的威德:夷人部落侵扰边境,他俘虏和杀死了很多人,缴获了几万羊马。
D.董遵诲武艺超群,善于安抚。他武艺超绝于人,能拉硬弓射箭中的:他在处置归还抢劫物品且跪拜请罪的夏人时,没有治罪,自此疆界也就安定下来。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朕方赦过赏功,岂念旧恶耶?汝可勿复忧,吾将录用汝。
(2)历太祖、太宗朝,委遇始终不替,许以便宜制军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仁镐,邢州龙冈人。后唐明宗镇邢台,署为牙校,即位,擢为作坊副使,累迁西上阁门使。清泰中,改右领军卫将军。晋天福中,青州杨光远将图不轨,以仁镐为节度副使,伺其动静。历二年,或谮仁镐于朝,改护国军行军司马。仁镐至河中数月,光远反书闻。汉乾祐中,历昭义、天雄二军节度副使。

周祖镇邺,表仁镐为副留守。及起兵,仁镐预其谋。周祖即位,仁镐为王峻所忌,出为唐州刺史,迁棣州团练使,入为右卫大将军,充宣徽北院使兼枢密副使。显德初,出为永兴军节度使。世宗嗣位,移河中。会殿中丞上官瓒使河中还,言河中民多匿田租,遂遣瓒按视均定。百姓苦之,多逃亡他郡,仁镐抗论其事,乃止。母忧,去官。

五年,拜安国军节度,制曰:“眷惟襄国,实卿故乡。分予龙节之权,成尔锦衣之美。”郡民扶老携幼,迎于境上,有献锦袍者四,仁镐皆重衣之,厚酬以金帛。视事翌日省其父祖之墓周视松槚涕泗呜咽谓所亲曰仲由以为不如负米之乐信矣时人美之。郡有群盗,仁镐遣使遗以束帛,谕之,悉遁去,不复为盗。恭帝嗣位,移山南东道节度。

宋初,检校太师。建隆二年,以疾召还,次唐州,卒于传舍,年六十九。

仁镐性端谨俭约,崇信释氏,所得俸禄,多奉佛饭僧,每晨诵佛经五卷,或至日旰方出视事从事刘谦责仁镐曰:“公贵为藩侯,不能勤恤百姓,孜孜事佛,何也?”仁镐敛容逊谢,无愠色。当时称其长者。

(节选自《宋史·王仁镐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视事翌日/省其父祖之墓/周视/松槚涕泗呜咽/谓所亲曰/仲由以为/不如负米之乐信矣/
B.视事翌日/省其父祖之墓/周视松槚涕泗/呜咽谓所亲/曰仲由以为/不如负米之乐/信矣/
C.视事翌日/省其父祖之墓/周视松槚/涕泗呜咽/谓所亲曰/仲由以为不如负米之乐/信矣/
D.视事翌日/省其父祖之墓/周视/松槚涕泗呜咽/谓所亲/曰仲由以为不如负米之乐/信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擢,文中是“提升、提拔”的意思,文中的“迁”“改”“拜”“加”都是此意。
B.团练使,文中指一种军事官职,在宋代多为虚衔,苏轼被贬黄州时做过团练副使。
C.母忧,母亲的丧事,中国古代朝廷官员在位期间,若父母去世,须辞宫回家守孝。
D.传舍,古时供行人休息住宿的处所。又如“沛公至高阳传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仁镐出身行伍,多次升迁官职。他从低级武官做起,先后担任作坊副使、西上阁门使和右领军卫将军等官职,官职屡次升迁。
B.王仁镐衣锦还乡,备受乡亲欢迎。他主政河中时,回到自己家乡探亲,当地百姓扶老携幼到边境迎接,有人献锦袍,他以钱物相谢。
C.王仁镐信奉佛教.对佛事很上心。他崇奉佛教,用俸禄来供奉佛事施舍僧人,每天早晨诵读佛经五卷,有时到天色很晚才处理事务。
D.王仁镐谦虚恭敬,为人诚恳宽厚。他从事佛事,被别人看成是不勤于政事救助百姓的高官,他道歉无恼怒之色;他受到了人们的尊敬。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百姓苦之,多逃亡他郡,仁镐抗论其事,乃止。
(2)郡有群盗,仁镐遣使遗以束帛,谕之,悉遁去,不复为盗。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沔,字元规,越州会稽人。中进士第,补赵州司理参军。跌荡自放,不守士节,然材猛过人。景祐元年,礼院奏用冬至日册后,沔奏:“丧未祥禫而行嘉礼,非制也。”李安世上书指切朝政,被劾。沔奏:“加罪安世,恐杜天下言者,请勿治。”黜知衡山县。道上书言时事,再贬永州监酒。所在皆著能迹。时宰相吕夷简求罢,仁宗优诏弗许。沔上书言:“自夷简当国黜忠言废直道及以使相出镇许昌乃荐王随陈尧叟代己才庸负重谋议不协忿争中堂取笑多士政事寝废又以张士逊冠台席,士逊本乏远识,至隳国事。盖夷简不进贤为社稷远图,但引不若己者为自固之计,欲使陛下知辅相之位非己不可。冀复思己而召用也。”陛下果召夷简还,自大名①入秉朝政,于兹三年,不更一事。以姑息为安,以避谤为智,虽尽南山之竹,不足书其罪也。书闻,帝不之罪,议者喜其謇切。居两月,迁礼部郎中,知庆州。元昊死,诸将欲乘其隙,大举灭之。沔曰:“乘危伐丧,非中国体。”三司所给特支,物恶而估高,军士有语,优人因戏及之,命斩之徇。明日,给特支,士无敢欢者。迁枢密直学士、知成都府,未至,以母丧罢。服除,为陕西都转运使。徙秦州,时侬智高反,沔入见,帝以秦事勉之。对曰:“臣虽老,然秦州不足烦圣虑,陛下当以岭南为忧也。臣睹贼势方张,官军朝夕当有败奏。”明日,闻蒋偕死,帝谕执政曰:“南事诚如沔所料。”英宗即位,迁户部。帝与执政议守边者,难其人,欧阳修奏:“孙沔向守环庆,养练士卒,招抚蕃夷,恩信最著。今虽七十,心力不衰,中间曾以罪废,然宜弃瑕忘过。”遂又以为观文殿学士、知庆州,徙延州,道卒。沔居官以才力闻,强直少所惮,然喜宴游女色,故中间坐废。

(节选自《宋史·孙沔传》)

 注:①大名:吕夷简曾在大名为官,在此代指吕夷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自夷简当国/黜忠言/废直道/及以使相出镇许昌/乃荐王随/陈尧叟代己/才庸负重谋/议不协忿争/中堂取笑多/士政事寝废/
B.自夷简当国/黜忠言/废直道/及以使相出/镇许昌/乃荐王随/陈尧叟代/己才庸负重谋/议不协忿争/中堂取笑多/士政事寝废/
C.自夷简当国/黜忠言/废直道/及以使相出/镇许昌/乃荐王随/陈尧叟代/己才庸负重/谋议不协/忿争中堂/取笑多士/政事寝废/
D.自夷简当国/黜忠言/废直道/及以使相出镇许昌/乃荐王随/陈尧叟代己/才庸负重/谋议不协/忿争中堂/取笑多士/政事寝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指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根据成绩分为一甲、二甲、三甲,一甲的第一、二、三名依次叫做状元、榜眼、探花。
B.礼部,古代官署,掌管祭祀、典礼、外宾、科举取士、学校接待等事务,为官员办理丁忧守制手续也归礼部管辖。礼部的最高长官是礼部尚书。
C.三司,又称三公。常见的解释,一指司空、司徒、司马,二指太傅、太保、太师。而宋朝的三司指盐铁、度支和户部。
D.服除,意思是脱掉丧服,即守丧期满。根据传统孝道观念,官员遭逢父母去世,一般都要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母守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沔睿智清醒,善于审时度势。他上书指出吕夷简主动申请罢相的真实意图;任秦州长官时又提醒皇帝岭南一带敌人气焰正盛,战局危急。
B.孙沔恪守道义,不乘敌军之危。西夏国君元昊死去,这本是攻打西夏的良机,可是孙沔认为,在敌国举办国丧期间发动战争是不合大国风范的。
C.孙沔为官正直,敢于直言上谏。他曾上奏反对在举丧期间册封皇后,并为李安世上书说情,请求赦免,结果李安世还是被贬为衡山县知县。
D.孙沔政绩突出,办事能力很强。他所管辖治理的地方都能够有很好的政绩;在他七十高龄的时候,欧阳修还向皇帝推荐了孙沔出任边境守帅。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盖夷简不进贤为社稷远图,但引不若己者为自固之计,欲使陛下知辅相之位非己不可。
(2)孙沔向守环庆,养练士卒,招抚蕃夷,恩信最著。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邽人也。准少英迈,年十有九,举进士。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

②后中第,授大理评事,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徵也。”

③准初自青州召还,入见,帝曰:“朕诸子孰可以付神器者?”准曰:“陛下为天下择君,谋及妇人、中官,不可也;谋及近臣,不可也;唯陛下择所以天下望者。”帝俯首久之,屏左右曰:“襄王可乎?”准曰:“知子莫若父,圣虑既以为可,愿即决定。”帝遂以襄王为开封尹,改封寿王,于是立为皇太子。庙见还,京师之人拥道喜跃,曰:“少年天子也。”帝闻之不怿,召准谓曰:“人心遽属太子,欲置我何地?”准再拜贺曰:“此社稷之福也。”帝入语后嫔,宫中皆前贺。复出,延准饮,极醉而罢。

④真宗景德元年冬,契丹大入。急书一夕五至,准不发,饮笑自如。明日,同列以,帝大骇,以问准。准曰:“陛下欲了此,不过五日尔。”因请帝幸澶州。帝乃议亲征,召群臣问方略。参知政事王钦若,江南人也,请幸金陵。陈尧叟,蜀人也,请幸成都。帝问准,准心知二人谋,乃阳若不知,曰:“谁为陛下画此策者,罪可诛也。今陛下乃神武,将臣协和,若大驾亲征,贼自当遁去。不然,出奇以挠其谋,坚守以老其师,劳逸之势,我得胜算矣。奈何弃庙社欲幸楚、蜀远地,所在人心崩溃,贼乘势深入,天下可复保邪?”遂请帝幸澶州。帝遂渡河,御北城门楼,远近望见御盖,踊跃欢呼,声闻数十里。契丹相视惊愕,不能成列。

【小题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1)可以付神器者_________    (2)天下望________
(3)五至________   (4)同列以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上由是嘉 犹文皇得魏徵也
B.帝遂襄王为开封尹 出奇挠其谋
C.陛下天下择君 谁陛下画此策者
D.事决退 今陛下神武
【小题3】把文中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小题4】第①段中,有人教寇准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的方法来满足“太宗取人”的标准,寇准断然拒绝。
【小题5】依据第③④段内容,完成表格。
寇准进言
目的
陛下为天下择君,谋及妇人、中官,不可也;谋及近臣,不可也
防止皇权旁落
知子莫若父,圣虑既以为可,愿即决定
(1)
陛下欲了此,不过五日尔
(2)
谁为陛下画此策者,罪可诛也
(3)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尹继伦,开封浚仪人。父勋,郢州防御使。尝内举继伦以为可用,太祖以补殿直,权领虎捷指挥,预平岭表,下金陵。太宗即位,改供奉官。从征太原,还,迁洛苑使,充北面缘边都巡检使。
端拱中,威虏军粮馈不继,契丹潜议入寇。上闻,遣李继隆发镇、定兵万余,护送辎重数千乘。契丹将于越谍知之率精锐数万骑将邀于路继伦适领兵巡徼路与寇直于越径趋大军,过继伦军,不顾而去。继伦谓其麾下曰:“寇蔑视我尔。彼南出而捷,还则乘胜驱我而北,不捷亦且泄怒于我,将无遗类矣。为今日计,但当卷甲衔枚以蹑之。彼锐气前趣,不虞我之至,力战而胜,足以自树。纵死犹不失为忠义,岂可泯然而死,为胡地鬼乎!”众皆愤激从命。继伦令军中秣马,俟夜,人持短兵,潜蹑其后。行数十里,至唐河、徐河间。天未明,越去大军四五里,会食讫将战,继隆方阵于前以待,继伦从后急击,杀其将皮室一人。皮室者,契丹相也。皮室既擒,众遂惊溃。于越方食,失箸,为短兵中其臂,创甚,乘善马先遁。寇兵随之大溃,相蹂践死者无数,余党悉引去。契丹自是不敢窥边,其平居相戒,则曰:当避“黑面大王”,以继伦面黑故也。以功领长州刺史,仍兼巡检。
至道二年,分遣将帅为五道,以讨李继迁。时大将李继隆由灵环路往,逗挠不进。上怒,急召继伦至京师,授灵、庆兵马副都部署,欲以夹辅继隆也。时继伦已被病,强起受诏。上素闻其嗜酒,以上尊酒赐而遣之。即日乘驿赴行营,至庆州卒,年五十。上闻之嗟悼,赙赗加等,遣中使护其丧而归葬焉。
(节选自《宋史•列传三十四》)
【小题1】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契丹将于越谍知之/率精锐数万/骑将邀于路/继伦适领兵巡徼/路与寇直/
B.契丹将于越谍知之/率精锐数万/骑将邀于路/继伦适领兵巡/徼路与寇直/
C.契丹将于越谍知之/率精锐数万骑/将邀于路/继伦适领兵巡/徼路与寇直/
D.契丹将于越谍知之/率精锐数万骑/将邀于路/继伦适领兵巡徼/路与寇直/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端拱,年号。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汉武帝首创,以后每个朝代的每个新君即位,必改年号。
B.权领,“权”,暂代官职;“领”,兼任,通常是兼任较高职务。
C.金陵,今天的南京,也称建康、江宁、石头城、应天、天京等,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
D.行营,出征或者狩猎时的营帐,亦指军事长官的驻地办事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尹继伦不负父亲厚望。被父亲举荐后,深得太祖、太宗信任,先后权领虎捷指挥、充任北面边疆都巡检使。
B.尹继伦有勇有谋,善于鼓动士气,端拱年间大胜契丹,使之不敢入侵边境,充分体现了他的军事才能。
C.尹继伦为国忠义,即使临危受命也毫不畏惧。第一次是与李继隆合作剿灭了契丹,第二次也是与李继隆合作剿灭了叛将李继迁。
D.尹继伦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去世的时候,皇帝给予加等的赏赐,并派宦官送他的灵柩回乡埋葬。
【小题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锐气前趣,不虞我之至,力战而胜,足以自树。
(2)寇兵随之大溃,相蹂践死者无数,余党悉引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