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尹继伦,开封浚仪人。父勋,郢州防御使。尝内举继伦以为可用,太祖以补殿直,权领虎捷指挥,预平岭表,下金陵。太宗即位,改供奉官。从征太原,还,迁洛苑使,充北面缘边都巡检使。
端拱中,威虏军粮馈不继,契丹潜议入寇。上闻,遣李继隆发镇、定兵万余,护送辎重数千乘。契丹将于越谍知之率精锐数万骑将邀于路继伦适领兵巡徼路与寇直于越径趋大军,过继伦军,不顾而去。继伦谓其麾下曰:“寇蔑视我尔。彼南出而捷,还则乘胜驱我而北,不捷亦且泄怒于我,将无遗类矣。为今日计,但当卷甲衔枚以蹑之。彼锐气前趣,不虞我之至,力战而胜,足以自树。纵死犹不失为忠义,岂可泯然而死,为胡地鬼乎!”众皆愤激从命。继伦令军中秣马,俟夜,人持短兵,潜蹑其后。行数十里,至唐河、徐河间。天未明,越去大军四五里,会食讫将战,继隆方阵于前以待,继伦从后急击,杀其将皮室一人。皮室者,契丹相也。皮室既擒,众遂惊溃。于越方食,失箸,为短兵中其臂,创甚,乘善马先遁。寇兵随之大溃,相蹂践死者无数,余党悉引去。契丹自是不敢窥边,其平居相戒,则曰:当避“黑面大王”,以继伦面黑故也。以功领长州刺史,仍兼巡检。
至道二年,分遣将帅为五道,以讨李继迁。时大将李继隆由灵环路往,逗挠不进。上怒,急召继伦至京师,授灵、庆兵马副都部署,欲以夹辅继隆也。时继伦已被病,强起受诏。上素闻其嗜酒,以上尊酒赐而遣之。即日乘驿赴行营,至庆州卒,年五十。上闻之嗟悼,赙赗加等,遣中使护其丧而归葬焉。
(节选自《宋史•列传三十四》)
【小题1】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契丹将于越谍知之/率精锐数万/骑将邀于路/继伦适领兵巡徼/路与寇直/
B.契丹将于越谍知之/率精锐数万/骑将邀于路/继伦适领兵巡/徼路与寇直/
C.契丹将于越谍知之/率精锐数万骑/将邀于路/继伦适领兵巡/徼路与寇直/
D.契丹将于越谍知之/率精锐数万骑/将邀于路/继伦适领兵巡徼/路与寇直/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端拱,年号。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汉武帝首创,以后每个朝代的每个新君即位,必改年号。
B.权领,“权”,暂代官职;“领”,兼任,通常是兼任较高职务。
C.金陵,今天的南京,也称建康、江宁、石头城、应天、天京等,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
D.行营,出征或者狩猎时的营帐,亦指军事长官的驻地办事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尹继伦不负父亲厚望。被父亲举荐后,深得太祖、太宗信任,先后权领虎捷指挥、充任北面边疆都巡检使。
B.尹继伦有勇有谋,善于鼓动士气,端拱年间大胜契丹,使之不敢入侵边境,充分体现了他的军事才能。
C.尹继伦为国忠义,即使临危受命也毫不畏惧。第一次是与李继隆合作剿灭了契丹,第二次也是与李继隆合作剿灭了叛将李继迁。
D.尹继伦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去世的时候,皇帝给予加等的赏赐,并派宦官送他的灵柩回乡埋葬。
【小题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锐气前趣,不虞我之至,力战而胜,足以自树。
(2)寇兵随之大溃,相蹂践死者无数,余党悉引去。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1-20 12:23:0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赵希琯,字君锡,旧名希喆,登庆元二年进士第,改赐今名。少扶父丧归,道遇寇,左右骇散,希琯拊棺恸哭不慑,寇义而去。既举进士,调汀州司户。峒寇李元砺方起,汀人震惧,郡会僚佐议守城,希琯下坐无一语,守异之曰不言得无有所见乎希琯曰守城非策也距城三十里有关曰古城若悉精锐以扼其冲贼不足虑矣守以付希琯夜半,贼数百衔枚突至,希琯严兵以待。贼且至,始命矢石俱下,贼无一免,余党闻风而遁。希琯引还,老稚罗拜相属,希琯繇他道以避之。诏升州推官,治疑狱,决滞讼。去之日,军民遮道泣送者数十里。
调主管夔州路转运司帐司,疏大宁盐井利病,使者上诸朝,民便之。改知玉山县,未行召对,希琯,言:“民力困于贪吏,军力困于偾师。”宁宗嘉纳之。
授大理寺丞,权工部郎官。于是希琯次对时首论:“今日多事之际,而未有办事之人。朝绅,清选也,以缄默为清重,以刻薄为举职,以无所可否为识体。臣非敢厚诬天下以为无人,患在选择未得其道、器使未当其才尔。”授成州团练使,赐金带,令服系。以宝玺推恩,进和州防御使。
理宗即位,进潭州观察使,以公族近邸,恩特加厚。又进安德军承宣使。希琯引对,言:“初政急务,莫先于明道,总治统,收人心。”上为动容。越明年,论祠祭不蠲,禁卫不肃。慈明宫上寿,升节度,封信安郡公。卒,遗奏闻,上震悼辍视朝,赐含敛,赠以金币。希琯风资凝重,胸抱魁磊,扬人之善,不记人之过;急人之难,不忘人之恩。居官,祁寒盛暑未尝谒告,衣食取裁足而已。追封信安郡王。
(节选自《宋史赵希琯传》)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A.守异之/曰得无有所/见乎希琯/曰守城非策也/距城三十里有古城/若悉精锐以扼其冲/贼不足虑矣/守以付希琯
B.守异之/曰得无有所见乎/希琯曰/守城非策也/距城三十里有古城若悉/精锐以扼其冲/贼不足虑矣/守以付希琯
C.守异之曰/得无有所见乎/希琯曰/守城非策也/距城三十里有古城/若悉精锐以扼其冲/贼不足虑矣/守以付希琯
D.守异之曰/得无有所见乎希甫/曰/守城非策也/距城三十里有古城/若悉精锐以扼 其/冲贼不足虑矣/守以付希琯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殿试录取分为三甲:一甲称进士及第,二甲称进士出身,三甲称同进士出身。
B.召对,是君主召见臣下令其回答有关政事、经义等方面的问题。按照规定,官员的考核使用都需经过这种形式。
C.大理寺,官署名。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院,掌刑狱案件审理,长官名为大理寺卿,位九卿之列。
D.理宗即南宋皇帝赵昀的庙号。庙号是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起源于重视祭祀与敬拜的商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希箱临危不惧,孝义感动他人。他年轻时扶父柩归葬,路遇强盗,别人四散奔逃,他仍拊棺恸哭,强盗认为他孝义而离开。
B.赵希辑善于谋划,智勇令人钦佩。峒寇李元砺攻打汀州,赵希琯临危受命,扼守要冲。面对敌人偷袭,他妥善处置,大获全胜。
C.赵希琯政绩卓著,深得百姓爱戴。汀州推官任上,他判明疑难案件,决断积久的诉讼,离任时百姓哭泣相送,绵延数十里。
D.赵希琯博才多识,受到皇帝器重。他多次被皇帝召见答对,能提出合理化建议,屡被升职,皇帝称赞他风采庄重,光明磊落。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希琯引还,老稚罗拜相属,希琯繇他道以避之。
(2)居官,祁寒盛暑未尝谒告,衣食取裁足而已。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吴及,字几道,通州静海人。年十七,以进士起家,为候官尉。闽俗多自毒死以诬仇家,官司莫能辨,及悉为谳正,前后活五十三人,提点刑狱移其法于一。辟大理寺检法官,徙审刑院详议,累迁太常博士。是时,仁宗春秋既高,无子,及因推言阉寺以及继嗣事。书奏,帝异其言,欲用为谏官,而及以父忧去。嘉佑三年,始擢秘阁校理。逾月,改右正言。管勾登闻检院。又上书论政事,谓:“仓席空虚,内外匮乏,其弊在于官多兵冗。请汰冗兵,省冗官,然后除民之疾苦。”因条上十余事,多施用之。明年,日食三朝,及言:“日食者,阴侵阳之戒。在人事,则臣陵君,妻乘夫,四夷侵中国。今大臣无姑息之政非所谓臣陵君失在陛下渊默临朝使阴都未尽屏也。后妃无权横之家,非所谓妻乘夫,失在左右亲幸,骄纵亡节也。疆场无虞,非所谓四夷侵中国,失在将帅非其人,为敌所轻也。”因言孙沔在并州,苛暴不法,燕饮无度。沔繇此坐废。久之,迁右司谏,管勾国子监。在职数年,以劲正称,遇事无小大辄言。谏官陈升之建请裁节班行补授。下两制、台谏官集议。主铁冶者,旧得补班行。至是,议罢之。既定稿。及与御史沈起辄增注兴国磁湖铁冶如旧制。主磁湖冶者,大姓程叔良也。翰林学士胡宿等即劾及与起职在台谏,而为程氏经营占锢恩例,请诏问状,皆引伏。及出为工部员外郎、知庐州,进户部、知桂州。卒。及当官有守,初为检法官,三司请重铸铁钱法至死,下有司议。及争不可,主者恚日:“立天下法,当由一检法邪?”及日:“义理为先,安有高下?”卒不为诎。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六十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大臣/无姑息之政/非所谓臣陵君失/在陛下/渊默临朝/使阴邪未尽屏也
B.今大臣/无姑息之政非所谓臣陵君失/在陛下/渊默临朝/使阴邪未尽屏也
C.今大臣无姑息之政/非所谓臣陵君/失在陛下渊默临朝/使阴邪未尽屏也
D.今大臣无姑息之政/非所谓臣陵君/失在陇下渊默/临朝使阴邪未尽屏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能通过最后一级考试会试者,通称为进士。
B.路、军:宋代行政区划名,“路”相当于今天的省,“军”从属于“路”。
C.国子监,又称国子学,有两种功能,一是国家管理机关,二是国家最高学府。
D.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掌管全国户籍、土地、赋税、军需、俸禄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及办案有方,得到认可。处理闽地诬陷仇家的官司时,救了五十三人,他的做法被提点刑狱推广。
B.吴及上书言事,切中时弊。他上书指出国库空虚的原因并给出解决办法,上书十多件事,大多被采纳。
C.吴及重视义理。不屈不阿。在做检法官时,他反对三司对法令的改动,即使触怒上级也始终坚持看法。
D.吴及为官有功,却被冤枉与沈起增加了有利于程叔良经营的内容,被弹劾,遭贬。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书奏,帝异其言,欲用为谏官,而及以父忧去。
②疆场无虞,非所谓四夷侵中国,失在将帅非其人,为敌所轻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雷渊字希颜,一字季默,应州浑源人。父思,名进士,仕至同知北京转运使,注《》行于世。渊庶出,年最幼,诸兄不齿。父殁不能安于家,乃发愤入太学,衣弊履穿,坐榻无席,自以跣露,恒兀坐读书,不迎送宾客,人皆以为倨。其友商衡每为辩之,且周恤焉。后从李之纯游,遂知名。登至宁元年词赋进士甲科,调泾州录事,坐高庭玉狱几死。后改东平,河朔重兵所在,骄将悍卒倚外敌为重,自行台以下皆摩抚之,渊出入军中偃然不为屈。不数月,闾巷间多画渊像,虽大将不敢以新进书生遇之。寻迁东阿令,转徐州观察判官。兴定末,召为英王府文学兼记室参军,转应奉翰林文学。拜监察御史,言五事称旨,又弹劾不避权贵,出巡郡邑所至有威誉,奸豪不法者立棰杀之。至蔡州,杖杀五百人,时号曰“雷半千”。坐此为人所讼,罢去。久之,用宰相侯挚荐,起为太学博士、南京转运司户籍判官,迁翰林修撰。一夕暴卒,年四十八。正大庚寅倒回谷之役渊尝上书破朝臣孤注之论引援深切灼然易见主兵者沮之策竟不行 为人躯干雄伟,髯张口哆,颜渥丹,眼如望洋,遇不平则疾恶之气见于颜间,或嚼齿大骂不休,虽痛自惩创,然亦不能变也。为文章、诗喜新奇。善结交,凡当涂贵要与布衣名士无不往来。居京师,宾客踵门未尝去舍,家无余赀,及待宾客甚丰腆。莅官喜立名,初登第摄遂平县事,年少气锐,击豪右,发奸伏,一邑大震,称为神明。尝擅笞州魁吏,州檄召之不应,罢去。后凡居一职辄震耀,亦坐此不达。

选自《金史·雷渊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正大庚寅倒回谷之役/渊尝上书破朝臣孤注之论/引援深切/灼然易见主兵者/沮之策/竟不行/
B.正大庚寅倒回谷之役/渊尝上书破朝臣/孤注之论引援深切/灼然易见主兵者/沮之策/竟不行/
C.正大庚寅倒回谷之役/渊尝上书破朝臣/孤注之论引援深切/灼然易见/主兵者沮之/策竟不行/
D.正大庚寅倒回谷之役/渊尝上书破朝臣孤注之论/引援深切/灼然易见/主兵者沮之/策竟不行/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易》,即《易经》,是中国古代一部神秘的著作,因为产生在周朝,所以也叫《周易》。它既是儒家经典,又是道家经典。
B.庶出,封建宗法制度实行一夫一妻多妾制,正妻所生子女为“嫡出”,继室、非正妻的妾室、嫔妃所生的孩子都叫“庶出”。
C.河朔,河,指黄河。朔,凡始之称。中国古代把北方看作是万物之始,因此称北方为“朔方”,称黄河以北为“河朔”。
D.登第,也称登科。第,指科举考试录取列榜的甲乙次第。文中“登至宁元年词赋进士甲科”,即考中了至宁元年词赋进士甲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雷渊自立自强。雷渊是偏房所生,兄长们都不愿与他同列,以致父亲死后不能在家中安身,于是发愤学习进入太学,后考中进士,由此闻名。
B.雷渊偃然不屈。河朔军队里的将领骄横自重,行台以下的官员都尽量安抚他们,雷渊到军中却不向他们屈服,军中大将也不敢怠慢他。
C.雷渊嫉恶如仇。雷渊检举官员从不避开权贵要人,对不守法的奸人豪强就立刻杖杀之。在蔡州时因杖杀的人过多,被起诉而罢官离职。
D.雷渊交友真诚。雷渊交友广泛,不管对方是权贵要人还是普通百姓,虽然家里并不富足,招待客人的食物却丰盛精美,毫不吝啬。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以跣露,恒兀坐读书,不迎送宾客,人皆以为倨。其友商衡每为辩之,且周恤焉。
(2)尝擅笞州魁吏,州檄召之不应,罢去。后凡居一职辄震耀,亦坐此不达。

同类题4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 题
高登,字彦先,漳浦人。少孤,力学,持身以法度。绍兴二年,廷对,极意尽言,无所顾避,有司恶其直,授富川主簿,复命兼贺州学事。学故有田舍,法罢,归买马司,登请复其旧。守曰:“买马、养士孰急?”登曰:“买马固急矣,然学校礼义由出,一旦废,衣冠之士与堂下卒何异?”守曰:“抗长吏耶!”曰:“天下所恃以治者,礼义与法度尔,既两弃之,尚何言!”守不能夺,卒从之。满秩,士民丐留不获,相率馈金五十万,不告姓名。白于守曰:“高君贫无以养,愿太守劝其咸受。”登辞之,不可,复无所归,请置于学,买书以谢士民。
授静江府古县令,道湖州,守汪藻馆之。藻留与修《徽宗实录》,固辞,或曰:“是可以阶改秩。”登曰:“但意未欲尔。”遂行。广西帅沈晦问登何以治县,登条十余事告之。晦曰:“此古人之政,今人诈,疑不可行。”对曰:“忠信可行蛮貊,谓不能行,诚不至尔。”豪民秦琥武断乡里,持吏短长,号“秦大虫”,邑大夫以下为其所屈。登至,颇革,而登喜其迁善,补处学职。它日琥有请属登谢却之琥怒谋中以危法会有诉琥侵贷学钱者登呼至面数琥声气俱厉叱下白郡及诸司置之法忿而死,一郡快之。
帅胡舜陟谓登曰:“古县,秦太师父旧治,实生太师于此,盍祠祀之?”登曰:“桧为相亡状,祠不可立。”舜陟大怒,摭秦琥事,移荔浦丞康宁以代登,登以母病去。舜陟遂创桧祠而自为记,且诬以专杀之罪,诏送静江府狱。舜陟遣健卒捕登,属登母死舟中,藁葬水次,航海诣阙上书,求纳官赎罪。故人有为右司者,谓曰:“丞相①云尝识君于太学,能一见,终身事且无忧,上书徒尔为也。”登曰:“某知有君父,不知有权臣。”既而中书奏故事无纳官赎罪,仍送静江狱。登归葬其母,事讫诣狱,而舜陟先以事下狱死矣,事卒昭白。
登谪居,授徒以给,家事一不介意,惟闻朝廷所行事小失,则颦蹙不乐,大失则恸哭随之,临卒,所言皆天下大计。其学以慎独为本,有《东溪集》行世。
(《宋史列传第一百五十八》,有删节)
【注】①丞相,指秦桧。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错误的一项是
A.守不能夺 夺:改变
B.属登母死舟中 属:适逢
C.盍祠祀之 盍:何不
D.守汪藻馆之   馆:住在宾馆、客舍里
【小题2】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它日/ 琥有请/ 属登谢却之/ 琥怒/ 谋中以危法会/ 有诉琥侵贷学钱者/ 登呼至/面数琥/声气俱厉/叱下/白郡及诸司置之法/
B.它日/ 琥有请属/ 登谢却之/ 琥怒谋/ 中以危法/ 会有诉琥侵贷学钱者/ 登呼至面数/ 琥声气俱厉叱下/ 白郡及诸司置之法/
C.它日/ 琥有请属/ 登谢却之/ 琥怒/ 谋中以危法/ 会有诉琥侵贷学钱者/ 登呼至/ 面数琥/声气俱厉/ 叱下/ 白郡及诸司置之法/
D.它日/ 琥有请/ 属登谢却之/ 琥怒谋/ 中以危法会/ 有诉琥侵贷学钱者/ 登呼至面数/ 琥声气俱厉叱下/ 白郡及诸司置之法/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任古县县令的途中,湖州太守汪藻挽留高登一起修订《徽宗实录》,并告诉他这可以改变社会秩序,但高登却坚决予以回绝。
B.在古县任职期间,高登因不满秦桧的所作所为,拒绝为给秦桧立祠,因而得罪上司。上司就借他处置秦琥一事诬陷他,他又不肯媚俯权贵,终致入狱。
C.高登兼任贺州学事一职时,力劝上司恢复州学的田舍;任期结束后,他把百姓馈赠的钱财又投放在州学的建设中,可见他对学校教育的重视。
D.高登被贬官闲居期间,靠教授学生维持生计,但他的注意力却丝毫不在生计上,还是一如既往为国事担忧,连死前的遗言都是国家大计。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满秩,士民丐留不获,相率馈金五十万,不告姓名。
(2)登归葬其母,事讫诣狱,而舜陟先以事下狱死矣,事卒昭白。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载,字子厚,长安人。少喜谈兵。至欲结客取洮西之地。年二十一,以书谒范仲淹,一见知其远器,乃警之曰:“儒者自有名教可乐,何事于兵。”因劝读《中庸》。载读其书,犹以为未足,又访诸释、老,累年究极其说,知无所得,反而求之《六经》。尝坐虎皮讲《易》京师,听从者甚众。一夕,二程至,与论《易》,次日语人曰:“比见二程,深明《易》道,吾所弗及,汝辈可师之。”撤坐辍讲。与二程语道学之要,涣然自信曰:“吾道自足,何事旁求。”于是尽弃异学,淳如也。
进士,为祈州司法参军,云岩令。政事以敦本善俗为先,每月吉,具酒食,召乡人高年会县庭,亲为劝酬。使人知养老事长之义,因问民疾苦,及告所以训戒子弟之意。
熙宁初,御史中丞吕公著言其有古学,神宗方一新百度,思得才哲士谋之,召见问治道,对曰:“为政不法三代者,终苟道也。”帝悦,以为崇文院校书。他日见王安石,安石问以新政,载曰:“公与人为善,则人以善归公;如教玉人琢玉,则宜有不受命者矣。”
还朝,即移疾屏居南山下,终日危坐一室,左右简编,俯而读,仰而思,有得则识之,或中夜起坐,取烛以书。其志道精思,未始须臾息,亦未尝须臾忘也。敝衣蔬食,与诸生讲学,每告以知礼成性、变化气质之道,学必如圣人而后已。以为知人而不知天,求为贤人而不求为圣人,此秦、汉以来学者大蔽也。故其学尊礼贵德、乐天安命,以《易》为宗,以《中庸》为体,以《孔》、《孟》为法,黜怪妄,辨鬼神。其家昏丧葬祭,率用先王之意,而傅以今礼。
吕大防荐之曰载之始终善发明圣人之遗旨其论政治略可复古宜还其旧职以备谘访。乃诏知太常礼院。与有司议礼不合,复以疾归,中道疾甚,沐浴更衣而寝,旦而卒。贫无以敛,门人共买棺奉其丧还。翰林学士许将等言其恬于进取,乞加赠恤,赐馆职半赙。
载学古力行,为关中士人宗师,著书《西铭》。程颐尝言:“《西铭》扩前圣所未发,与孟子性善养气之论同功,自孟子后盖未之见。”学者至今尊其书。
嘉定十三年,赐谥曰明公。淳祐元年封郿伯,从祀孔子庙庭。弟戩。
(节选自《宋史·张载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吕大防荐之曰/载之始终善发明/圣人之遗旨/其论政治略可复古/宜还其旧职/以备谘访。
B.吕大防荐之曰/载之始终/善发明圣人之遗旨/其论政治略/可复古/宜还其旧职/以备谘访。
C.吕大防荐之曰/载之始终善发明/圣人之遗旨/其论政治略/可复古/宜还其旧职/以备谘访。
D.吕大防荐之曰/载之始终/善发明圣人之遗旨/其论政治/略可复古/宜还其旧职/以备谘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是指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朝廷考试者。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进士分为三甲:一甲二甲三甲,赐进士及第。
B.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首创年号,后形成制度。历代帝王遇到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
C.翰林,是我国古代官名。它的由来可以一直追溯到唐朝。由于翰林学士参与机要,有较大实权,当时号称“内相”。首席翰林学士称承旨。北宋时,翰林学士开始设为专职。
D.诏,告知之意,多用于上对下。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载抱负远大,少年时喜欢谈论军事,以致想交结客人取得洮西的地盘。曾以书信拜谒范仲淹并得到范仲淹的告诫。
B.张载治理有方,任祈州司法参军、云岩县令时,治理政事着重敦厚根本,在县衙向老人们敬酒,使人们知道侍奉年长的道义。
C.张载学问深厚,即使因病隐居时,也从未停止过志向道义的思考;认为秦、汉时期学者的一大弊端是了解人而不了解天道,要求做贤人而不要求做圣人
D.张载清贫守道,隐居时穿破衣吃蔬食;死后没有钱财办理丧事,由他的门生合起来买棺材办理后事,翰林学士许将请求追加赠赐优恤。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次日语人曰:“比见二程,深明《易》道,吾所弗及,汝辈可师之。”
⑵终日危坐一室,左右简编,俯而读,仰而思,有得则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