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韩缜,字玉汝。登进士第,签书南京判官。仁宗以水灾求直言,缜上疏曰:“今国本未立,无以系天下心,此阴盛阳微之应。”词极剀切。前此,武臣不执亲丧。缜建言:“三年之服,古今通制;晋襄衰墨从戎,事出一时。”遂著令,自崇班①以上听持服。参知政事孙抃持禄充位;内侍史志聪私役皇城亲从:缜皆极论之。帝为罢抃,而正志聪罪。迁侍御史、度支判官,夏谅祚死,子秉常嗣,遣使求封册②。朝廷方责夏人不修职贡欲择人诘其使缜适陛辞神宗命之往缜至驿问罪使者引服迨夜奏上帝喜改使陕西。入知审官西院、直舍人院。以兄绛执政,改集贤殿修撰、盐铁副使,以天章阁待制知秦州。熙宁七年,辽使萧禧来议代北地界。召缜馆客,遂报聘,令持图牒致辽主,不克见而还。知开封府,禧再至,复馆之。诏乘驿诣河东,与禧分画,以分水岭为界。复命,赐袭衣、金带,哲宗立,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首相蔡确与章惇谋诬东朝,及确为山陵使,缜暴其奸状,由是东朝及外廷悉知之。确使还,欲以其属高遵惠、张璡、韩宗文为美官。缜曰:“遵惠为太后从父;璡者,中书郎璪之弟;宗文,臣侄也。今擢用非次,则是君臣各私其亲,何以示天下?”乃止。元祐元年,御史中丞刘挚、谏官孙觉、苏辙、王觌,论缜才鄙望轻,在先朝为奉使,割地六百里以遗契丹,边人怨之切骨,不可使居相位。章数十上,罢为观文殿大学士、请老,为西太一宫③使,以太子太保致仕。绍圣四年卒,年七十九。
(节选自《宋史·韩缜转》)
[注]①崇班:官名,即内殿崇班,宋代武臣阶官。@封册:天子封赐王侯之文书。3西太一宫:道教庙宇,宋仁宗天圣年间所建。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朝廷方责夏人/不修职贡/欲择人诘其使/缜适陛辞/神宗命之往/缜至驿问罪使者/引服迨夜奏上/帝喜/改使陕西
B.朝廷方责夏人/不修职贡/欲择人诘其使/缜适陛辞/神宗命之往/缜至驿问罪/使者引服/迨夜奏上/帝喜/改使陕西
C.朝廷方责夏人不修职贡/欲择人诘其使/缜适陛辞/神宗命之往/缜至驿问罪/使者引服/迨夜/奏上/帝喜/改使陕西
D.朝廷方责夏人不修职贡/欲择人诘其使/缜适陛辞/神宗命之往/缜至驿问罪使者/引服/迨夜奏上/帝喜/改使陕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持服,即居丧守孝。服制是指死者亲属按照与其血缘关系的亲疏尊卑,穿戴不同等差的丧服制度。
B.牒,中国古代百姓往来文书的文种名称之一,指用竹或木制成的短简,将其编连在一起称为牒。
C.金带,金饰的腰带。古代帝王、后妃、文武百官所服腰带,有革、金、玉、银等差别。在待诏有功时给予的奖励,是荣誉的象征。
D.观文殿大学士,宋代官名。皇祐元年置,由曾任宰相大臣担任。无职掌,仅出入侍从备顾问。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缜性情耿直,光明磊落。他在皇帝征求水灾的意见时,言语犀利地提出个人见解;在任命官员的问题上,他反对任用和君主、大臣关系密切的人。
B.韩缜弘扬美德,推行孝道。在武臣不守丧礼的问题上,他用为父母守孝三年,是自古到今共同的典制来阐述观点,皇帝最终采纳了他的建议。
C.韩缜眼不着砂,一心为国。对一些无所作为的高官和滥行职权的人,他极力批判,皇上最终定了这些人的罪。
D.韩缜有礼有节,讲究谋略。在对待辽使的问题上,韩缜始终礼遇对方;在对待蔡确的问题上,他选择在恰当的时机揭露其罪状。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缜上疏曰:“今国本未立,无以系天下心,此阴盛阳微之应。”
(2)今擢用非次,则是君臣各私其亲,何以示天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5-12 09:02:4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乾道四年(1168年),通判建康府。寻知谭州兼湖南安抚。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遂奏疏曰:“夫民为国本,而贪吏迫使为盗,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中饬州县,以惠养元元为意,有违法贪冒者,使诸司各扬其职,无徒按举小吏以应故事,自为文过之地。”诏奖谕之。

诏委以规画,乃度马般营垒故基,起盖察栅,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做人在外,战马铁甲皆备。先以缗钱五万于广西买马五百匹,诏广西安抚司岁带买三十匹。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经度费巨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庞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画激进,上遂释然。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差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时江右大饥,诏任责荒政。始至,榜通衢曰:“闭籴者配,强籴者斩。”次令尽出公家官钱,银器,召官吏、儒生、商贾、市民举有干实者,量借钱物,逮其责领运案,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桌。于是连樯而至,其直自减,民赖以济。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日:“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子信。帝嘉之,进一秩。

弃疾豪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弃疾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棹歌》。熹没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

(选自《宋史·辛弃疾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熹没/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B.熹没/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C.熹没/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D.熹没/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康,今南京市的古称。与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的“建康”不同。
B.奏疏,臣子向皇帝的奏折,其中可报告工作、歌功颂德、议礼论学,陈政要、言兵事。
C.缗钱,可以指用绳穿连成串的钱;在汉代也可以作为计算税课的单位;又可泛指税金。
D.长短句,文中指词。词是一种韵文文体,萌芽于南朝,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弃疾关注民生。他在担任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期间,给皇帝上疏,希望皇帝告诫州5县以仁爱百姓为本,惩处违法贪赃者。
B.辛弃疾忠心国事。他奉命筹建飞庞军时,藏起御前金字牌,最终建成飞庞营栅,再陈奏事情的本末,画图进献,解除了皇上疑虑。
C.辛弃疾注重大局。任江西安抚使时,成功赈灾;信州谢源明不顾幕僚的反对向辛弃疾求助,辛弃疾将十分之三的米船给了信州。
D.辛弃疾很有文才。辛弃疾曾经和朱熹一起在武夷山游玩,并写了《九曲棹歌》;他的词悲壮激烈,有《稼轩集》流传于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
(2)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余端礼,字处恭,衢州龙游人。第进士,知湖州乌程县。民间赋丁绢钱,率三氓出一缣,不输绢而折其估,一缣千钱,后增至五千,民不胜病。端礼以告于府,事得上闻,又自诣中书陈便宜,岁蠲缗钱六万。召对,时孝宗志在恢复,端礼言:“越谋吴,外讲盟好,内修武备,阳行成以种、蠡,阴结援于齐、晋,而献遗之礼益密。用能一战而霸者,伺其机而图之。今日之事与越相若。愿阴设其备,而密为之谋,观变察时,则机可投矣。机之未至,不可以先;机之已至,不可以后。以此备边,安若太山;以此应敌,动如破竹。”上喜曰:“可谓通事体矣。”迁大理少卿。光宗立,拜吏部尚书。蜀州帅吴挺死,端礼谓枢密赵汝愚曰:“吴氏世握蜀兵,今若复令承袭,将为后患。”汝愚是其言,合辞以奏,光宗意未决,端礼言:“汝愚所请为蜀计,为东南计。夫置大将而非其人,是无蜀也;无蜀,是无东南也。今军中请帅而迟迟不报,人将生心。”不听。后挺子曦卒以蜀叛,如端礼言。进端礼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汝愚去右丞相位,端礼代之。始,端礼与汝愚同心共政,汝愚尝曰:“士论未一,非余处恭不能任。”比韩侂胄浸窃威柄,汝愚等欲疏斥之,谋泄而汝愚逐。端礼不能遏,但长吁而已。浙西常平黄灏以放民租窜,知婺州黄度以庇蜀吏褫职罢郡,二人皆侂胄所憾,端礼执奏,竟不免于罪。太府丞吕祖俭坐忤侂胄南迁端礼救解不获公议始归责焉他日见上言朝纲已紊祸根已滋即丐去不许 端礼在相位期年,颇知拥护善类,然为侂胄所制,壹郁不惬志,数称疾求退。薨,赠太傅,谥忠肃。

(节选自《宋史·余端礼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府丞吕祖俭坐忤侂胄南迁/端礼救解不获公议/始归责焉/他日见上言/朝纲已紊/祸根已滋/即丐去/不许/
B.太府丞吕祖俭坐忤/侂胄南迁端礼/救解不获/公议始归责焉/他日见上言/朝纲已紊/祸根已滋/即丐去/不许/
C.太府丞吕祖俭坐忤/侂胄南迁端礼/救解不获公议/始归责焉/他日见上言/朝纲已紊/祸根已滋/即丐去/不许/
D.太府丞吕祖俭坐忤侂胄南迁/端礼救解不获/公议始归责焉/他日见上言/朝纲已紊/祸根已滋/即丐去/不许/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赋丁,即征收丁税。丁税是按人口征收的税种,征税对象是男丁,其性质是以钱代役。
B.卿,对他人的尊称,适用范围是君对臣;而臣尊称国君可称陛下、万岁、圣上等。
C.枢密院,是最高军事机构。宋时,枢密院与中书省分掌军政大权,号称“二府”。
D.常平,指常平仓,是政府为调节粮价、储粮备荒以供应官需民食而设置的粮仓。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端礼执政为民,减轻百姓负担。他考中进士步入仕途,任乌程县期间,针对税收弊端,请求上級部门加以改革,使百姓获利。
B.端礼妥善边备,建议相机而攻。针对皇上收复中原之志,他认为应该像吴越争霸那样做好准备,伺机而动。此说收到赞赏。
C.端礼富有远见.反对蜀帅世袭。吴挺辞世,余端礼让赵汝愚上书皇上阻止吴氏世袭蜀帅,以绝后患,未被采纳;后来吴曦果真据蜀叛乱。
D.端礼虽为丞相,但受制于他人。任丞相期间,他虽扶掖良善,如解教黄灏、黄度等,但受制于韩侂胄,抑郁不得志,以致数次引疾请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端礼以告于府,事得上闻,又自诣中书陈便宜,岁蠲缗钱六万。
(2)比韩侂胄浸窃威柄,汝愚欲疏斥之,谋泄而汝愚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逸,字大隐,郑州荥阳人。进士及第,为试秘书省校书郎。知襄州邓城县,有能名。知州谢泌将荐逸,先设几案,置章其上,望阙再拜曰:“老臣为朝廷得一良吏。”乃奏之。他日引对,真宗问所欲何官,逸对曰:“母老在家,愿得近乡一幕职官,归奉甘旨足矣。”授澶州观察推官,数日,以母丧去。服除,引对,帝又固问之,对日:“愿得京官。”特改大理寺丞。帝雅贤泌,再召问逸者,用泌荐也。知长水县时王嗣宗留守西京厚遇之及徙青神县贫不自给嗣宗假奉半年使办装既至县兴学校教生徒。后邑人陈希亮、杨异相继登科,逸改其居日桂枝里。再迁太常博士、知尉氏县。擢监察御史,提点益州路刑狱,开封府判官。使契丹,为两浙转运使。徙陕西,未赴,又徙河东,居数月,复徙陕西。以龙图阁待制知梓州。累迁尚书兵部郎中,知开封府。有僧求内降免田税,而逸固执不许。仁宗曰:“有司能守法,朕何忧也。”又言:“项禁命妇干禁中恩,比来稍通女谒,愿令官司纠劾。”从之。以枢密直学士知益州。逸凡四至蜀,谙其民风。华阳驺长杀人,诬道旁行者;县吏受财,狱既具。乃使杀人者守囚。逸曰:“囚色冤,守者气不直,岂守者杀人乎?”囚始敢言,而守者果服,立诛之,蜀人以为神。会岁旱,逸使作堰壅江水,溉民田出公租减价以振民。初,民饥多杀耕牛食之,犯者皆配关中。逸奏:“民杀牛以活将死之命,与盗杀者异,若不禁之,又将废穑事。今岁少稔,请一切放还,复其业。”报可。未几,卒于官。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五》)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知长水县时/王嗣宗留守西京/厚遇之/及徙青神县/贫不自给/嗣宗假奉半年使办装/既至县/兴学校教生徒
B.知长水县/时王嗣宗留守西京/厚遇之/及徙青神县/贫不自给/嗣宗假奉半年使办装/既至县/兴学校教生徒
C.知长水县/时王嗣宗留守西京/厚遇之/及徙青神县/贫不自给/嗣宗假奉半年使办装/既至/县兴学校教生徒。
D.知长水县时/王嗣宗留守西京/厚遇之/及徙青神县/贫不自给/嗣宗假奉半年使办装/既至/县兴学校教生徒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望阙,即面对朝廷所在的方向。“阙”本是宫殿前的一种建筑,后常代指宫殿、朝廷。
B.服除,指服丧期满除去孝服。古代官员遇父母去世,需要辞去官职归家为父母守孝。
C.登科,指科举时代应考人被录取,也特指考中进士,与前文“及第"意思基本相同。
D.开封,也称东京、汴梁、汴京,是两宋三百多年的国都。“知开封府”即主政开封府。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逸理政有才,很受推重。他担任邓城县令时以贤能闻名,知州谢泌向朝廷郑重推荐他;皇帝亲自召见,当面询问他希望担任什么官职。
B.张逸坚持原则,受到称赞。在开封府任职时,有僧人请求减免田地赋税,张逸坚持原则不予许可,皇帝高度肯定了他奉公守法的行为。
C.张逸明察案情,审理有方。他熟悉蜀地民风,有地方官吏杀了人却诬陷他人,张逸安排杀人者看守被冤者,借以观察二人的神情。
D.张逸关心民生,救助百姓。蜀地发生旱灾时,他让人们修筑堤坝拦截江水来灌溉农田,又向朝廷请求把杀牛者全部释放回家恢复生产。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逸对曰:“母老在家,愿得近乡一幕职官,归奉甘旨足矣。”
(2)囚始敢言,而守者果服,立诛,蜀人以为神。
【小题5】张逸再次被皇帝召见时提出了什么要求?皇帝为何又答应了他的请求?请简要说明。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朱震字子发,荆门军人。登政和进士第,仕州县以廉称。胡安国①一见大器之,荐于高宗,召为司勋员外郎,震称疾不至。会江西制置使赵鼎入为参知政事,上谘以当世人才,鼎曰:“臣所知朱震,学术深博,廉正守道,士之冠冕,使位讲读,必有益于陛下。”上乃召之。既至,上问以《易》《春秋》之旨,震具以所学对。上说,为祠部员外郎。兼川、陕、荆、襄都督府详议官。震因言:“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出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底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观衅而动,席卷河南,此以逸待劳,乃全计也。”迁秘书少监兼侍经筵。时郭千里除将作监丞,震言:“千里侵夺民田,曾经按治,愿寝新命。“从之。是时,虔州民为盗,天子以为扰,选良太守往慰抚之。将行,震曰使居宜者廉而不扰则百姓自安虽诱之为盗亦不为矣愿诏新太守到官之日务具本郡及属县官吏有贪墨无状者一切罢去,听其自择慈祥仁惠之人,有治效者优加奖劝。”上从其言。故事,当丧无享庙之礼。时徽宗来袝庙②,太常少卿吴表臣奏行明堂③之祭。震因言:“《王制》:“丧三年不祭,惟天地社稷为越绋④而行事。’《春秋》书:‘夏五月乙酉,吉,褅⑤于庄公’,《公羊传》曰:‘讥始不三年也。’国朝景德二年,真宗居明德皇后丧,既易月而除服。当时未行三年之良,专行以日易月之制可也,在今日行之则非也。”七年,震谢病丐祠⑥,旋知礼部贡举,会疾卒。

(节选自《宋史·卷四百三十五·列传第一百九十四》,有删改)

(注释)①胡安国;北宋著名学者。②袝庙:安葬逝者之前,先在祖庙祭祀,并安做道者的牌位。③明堂:代举行朝会,祭祀等大类的场所。④越绋:指不受私丧的限制,在丧期参加祭祀天地和社稷的典礼。⑤褅:一种祭祀大典。⑥祠:祠禄官或主管祭祀的官。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震曰/使居官者廉而不扰/则百姓自安/虽诱之为盗/亦不为矣/愿诏新太守到官之日/务具本郡及属县官吏/有贪量无状者/一切罢去/
B.震曰/使居官者廉而不扰/则百姓自安/虽诱之为盗/亦不为矣/愿诏新太守/到官之日/务具本郡及属县官吏有贪墨无状者/一切罢去
C.震曰/使居官者廉而不扰/则百姓自安/虽诱之为盗亦不为矣/愿诏新太守/到官之日/务具本郡及属县官吏有贪墨无状者/一切罢去/
D.震曰/使居官者廉而不扰/则百姓自安/虽诱之为盗亦不为矣/愿诏新太守到官之日/务具本郡及属县官更/有贪墨无状者/一切罢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擢”是古代官职升降用语之一。“擢”是由选拔而提升,表提升的还有拔、升、迁等用语
B.“社稷”中的“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
C.《公羊传》,是我国古代阐释《尚书》的著作之一,相传为战国时齐人公羊高所著。
D.“除服”是古代丧礼仪式之一,即除去丧礼之服。亲族中,按五服制度,各人所服及服期不同,除服时间也先后不一。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震学识渊博,为官清正廉洁,著名学者胡安国非常器重他,将他推荐给高宗,朱震以身体有病为由,没有接受高宗的征召。
B.赵鼎入朝担任参知政事,向皇上推荐了朱震,皇上召见朱震并听了他的答对后很高兴,提拔他担任祠部员外郎,兼任川、陕、荆、襄都督府的详议官。
C.朱震认为造成虔州一带老百姓偷盗成风的根本原因在于各级官员贪腐扰民,他建议皇上,应由当地百姓自行选择有仁爱之心的人担任太守。
D.徽宗去世后还没有举行祭祀祖庙的典礼,太常少卿吴表臣奏请朝廷举行明堂祭祀大典,朱震认为丧期未满,不应该举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时,虔州民为盗,天子以为忧,选良太守往慰抚之。
(2)七年,震谢病丐祠,旋知礼部贡举,会疾卒。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钱勰,字穆父。生五岁,日诵千言。以荫知尉氏县,授流内铨主簿。判铨陈襄尝登进班簿,神宗称之。襄曰:“此非臣所能,主簿钱勰为之耳。”明日召对,将任以清要官。王安石使弟安礼来见,许用为御史。勰谢曰:“家贫母老,不能为万里行。”定官制,勰方居丧。帝于左司郎中格自书其姓名,须终制日授之。奉使吊高丽。勰入请使指,帝曰:“高丽好文,又重士大夫家世,所以选卿,无他也。”乃求吕端故事以行,凡馈饩非故所有者皆弗纳。归次紫燕岛,王遣二吏追饷金银器四千两。勰曰:“在馆时既辞之矣,今何为者?”吏泣曰:“王有命,徒归则死,且左番已受勰。”曰:“左右番各有职,吾唯例是视,汝可死,吾不可受。竟却之。以龙图阁待制知开封府。老吏畏其敏,欲困以事,导人诉牒至七百。勰随即剖决,简不中理者,缄而识之,戒无复来。阅月听讼,一人又至,呼诘之曰:“吾固戒汝矣,安得欺我?”其人谰曰:“无有。”勰曰:“汝前诉云云,吾识以某字。”启缄示之,信然,上下皆惊咤。宗室、贵戚为之敛手,虽丞相府干请,亦械治之。积为众所憾,出知越州。召拜工部、户部侍郎。苏轼乘其据案时遗之诗,勰操笔立就以报。轼曰:“电扫庭讼,响答诗筒,近所未见也。”翰林缺学士,章惇三荐林希,帝以命勰。以尝行惇谪词,惧而求去。帝曰:“朕固知之,毋庸避也。”尝侍经幄,帝留与之语曰:“台臣论徐邱事,其辞及雍。若雍有请,当付卿以美诏慰安之。”既而雍章至,勰答诏云:“朕察其厚诬,力加明辨。”帝见之,谓能道所欲言者。惇因是极意排诋,讽全台攻之。罢知池州,卒于官,年六十四。

(选自《宋史·钱勰传》,有删改)

(注)①章惇:时任宰相。②雍:郑雍,大臣,曾遭章惇排挤。
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的重要实词,并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勰随即剖决,简不中理者,缄而识之,戒无复来。
重要实词:
(2)宗室、贵戚为之敛手,虽丞相府干请,亦械治之。
重要实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