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继昌,字世长。初,父崇矩与太祖同府厚善,每太祖诞辰,必遣继昌奉币为寿。尝畀弱弓轻矢,教以射法。建隆三年,荫补西头供奉官。太祖欲选尚公主,崇矩谦让不敢当,亟为继昌聘妇,太祖颇不悦。
开宝五年,继昌迁如京副使。后入为东头供奉官,监大名府商税,岁课增羡。会诏择廷臣有劳者,府以名闻。
至道二年,蜀贼平,余党颇啸聚,拜峡路二十五州军捉贼招安都巡检使。贼酋喻雷烧者,久为民患,以金带遗继昌,继昌伪纳之,贼懈不设备,因掩杀之。
咸平三年,王均乱蜀,与雷有终、上官正等同受诏进讨,砦(注)于城西门。贼忽开城伪遁,有终等各以所部径入,继昌亟止之不听,因独还砦。贼果闭关发伏,有终等仅以身免。继昌按堵如故,所部诸校闻城中战声,泣请引去。继昌曰:“当俟主帅命。”是夕有终驰报至徙继昌屯雁桥门三月破弥牟砦斩首千级均脱走继昌入城,严戒部下,无扰民者。获妇女童幼置空寺中,俟事平遣还其家。继昌急领兵追贼至资州,闻均枭首乃还。
大中祥符元年,进秩东上阁门使。俄以目疾求归京师。少愈,令枢密院传旨,将真拜刺史。继昌以疾表求休致。未几,改右骁卫大将军。其子遵勖,尚万寿长公主。天禧初,主诞日,邀继昌过其家,迎拜为寿。帝知之,密以器币、珍果等赐之。二年冬,卒,年七十二。
继昌为治尚宽,任峡路时,与上官正联职。正残忍好杀,尝有县胥护刍粮,地远后期,正令斩之,继昌徐为解贷焉。郑伸者,早死,其母贫饿,尝诣继昌乞丐。继昌召见,与白金百两,时人称之。
(注)砦:同“寨”。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父崇矩与太祖同府厚善  善:友善,交好
B.必遣继昌奉币为寿 币:礼物
C.以金带遗继昌  遗:赠送
D.继昌徐为解贷焉 贷:贷款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砦于城西门   乃设九宾礼于廷
B.闻均枭首乃还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俄以目疾求归京师 具告以事
D.密以器币、珍果等赐之 填然鼓之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是夕/有终驰报至/徙继昌屯雁桥门/三月/破弥牟砦/斩首千级/均脱走
B.是夕/有终驰/报至徙继昌屯雁桥门/三月/破弥牟砦/斩首/千级均脱走
C.是夕/有终驰/报至徙继昌屯雁桥门/三月破弥牟砦/斩首千级/均脱走
D.是夕/有终驰报至/徙继昌屯雁桥门/三月破弥牟砦/斩首/千级均脱走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继昌忠于职守,不临阵脱逃。在平定王均叛乱时,他不因主帅身陷困境而率部逃脱,仍然等候帅令调遣。
B.李继昌足智多谋,打消贼人戒备。叛贼首领喻雷烧用金带行贿,继昌假意收下,使贼人放松警惕,后为民除患。
C.李继昌为政有方,宽严兼济。他严苛执法,使大名府税收增加;他宽厚待下,使护刍粮误期的县胥免遭一死。
D.李继昌深得圣心,颇为皇帝倚重。他以目疾求归,稍有好转就被委以重任;得知他赴公主寿宴,皇帝特意恩赏。
【小题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会诏择廷臣有劳者,府以名闻。 
(2)继昌入城,严戒部下,无扰民者。获妇女童幼置空寺中,俟事平遣还其家。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7-08 07:01:2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中,字通老,邵武人。幼受书,一再辄成诵。初以族祖荫补官。绍兴五年廷试,言孝悌动上心,擢进士第二人,授保宁军节度推官。中在王府时,龙大渊已亲幸,中未尝与之狎,见则揖而退,后他教授多蒙其力,中独不徙官。迁司封员外郎兼国子司业。芝草生武成庙,官吏请以闻,中不答,官吏阴画图以献。宰相谓祭酒周绾与中曰:“治世之瑞,抑而不奏,何耶?”绾未对,中曰:“治世何用此为?”绾退,谓人曰:“黄司业之言精切简当,惜不为谏官。”充贺金生辰使使金回言其治汴宫必徒居见迫宜早为计上矍然。宰相顾谓中曰:“沈介归,殊不闻此,何耶?”居数日,中白宰相,请以妄言待罪。已乃除介吏部侍郎,徙中以补其处,中犹烈备边为言,又不听,递请补外,上不许,曰:“黄中恬退有守。”金使贺天申节,遽以饮宗讣闻,朝论俟使去发丧,中驰白宰相:“此国家大事,臣子至痛,一有失礼,谓天下后世何!”竟得如礼。中自使还,每进见辄言边事,又独陈御备方略,高宗称善。不数月,金亮已拥众渡淮。敌既临江,朝臣争遣家逃匿,中独晏然。比敌退,众惭服。乾道改元,中年适七十,即告老。居六年,上御讲筵,顾侍臣曰:“黄中老儒,今居何许?年几许?筋力或未衰耶?”召引对内殿,问劳甚渥。除龙图阁学士,致仕。凡邑里后生上谒,必训以孝弟忠信。朱熹裁书以见,有曰:“今日之来,将再拜堂下,惟公坐而受之,俾进于门弟子之列,则某之志也。”其为人敬慕如此。其后,上手书遣使访朝政阙失。属疲,手草遗表,深以人主之职不可假之左右为戒。淳熙七年八月庚寅卒,年八十有五。

(选自《宋史·黄中传》,有删改)

注:①武成庙:专门祭祀历代良将的庙字。②天申节:南宋高宗的生辰。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充贺金生辰/使使金回言/其治汴宫/必徙居见迫/宜早为计/上矍然
B.充贺金生辰使/使金回言/其治汴宫/必徙居见迫宜早/为计上/矍然
C.充贺金生辰使/使金回/言其治汴宫/必徙居见迫/宜早为计/上矍然
D.充贺金生辰/使使金回言其治汴宫/必徙居见迫宜早/为计上/矍然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廷试:又称“殿试”、“御试”、“廷对”等,是唐、宋(金)、元、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之一。
B.孝悌:孝,指敬爱兄长;悌,指善事父母。孔子非常重视孝悌,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
C.致仕: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D.淳熙:是南宋孝宗赵音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也可以用来表示年份。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中尊崇孝悌之礼。廷试时,黄中讲孝悌感动了皇帝;凡是乡里晚辈前来拜见,黄中一定用孝悌之礼教育他们。
B.黄中性格刚正不阿。尽管黄中面对龙大渊不卑不亢,但也得到了龙大渊的照顾;宰相因武成庙的事质问黄中和周绾,黄中予以反驳。
C.黄中深得皇帝优待。黄中辞官后六年,皇上驾临讲筵时还询问关心黄中的身体状况,并召唤他入朝,慰问非常优厚。
D.黄中遇事淡定不慌。敌人已经到了长江边,朝廷大臣争着遣散家人逃跑躲藏,只有黄中镇定平静。等到敌人退走,大家惭愧敬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数日,中白宰相,请以妄言待罪。
(2)惟公坐而受之,俾进于门弟子之列,则某之志也。
【小题5】黄中心系国家体现在哪些事情上?请简要概括。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施师点字圣与,上饶人。十岁通六经,十二能文。弱冠游太学,试每在前列, 司业高宏称其文深醇有古风。寻授以学职,以舍选奉廷对,调复州教授。未上, 丁内艰。服除,为临安府教授。
乾道元年,陈康伯荐,赐对,言:“历年屡下诏恤民,而惠未加浃。细民既困于倍输,重以岁恶,室且垂磬。租不如期,积多逋负,今明堂肆赦,户自四等以下,逋自四年以前,愿悉除免。”上曰:“非卿不闻此言。”诏从之。
八年,兼权礼部侍郎,除给事中,时太子詹事已除,上又特令增员为二,命兼之。赐对,言:“比年人物骫骳,士气耗,当广储人材以待用。”上曰:“观 卿所奏,公辅器也。”
假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使金。致命金廷,立班既定,相仪者以亲王将至, 命师点退位,师点屹立。相仪者请数四,师点正色曰:“班立已定,尚欲何为?” 不肯少动。在廷相顾骇愕,知其有守,不敢复以为请。及后金使贺正旦至阙,问 馆伴:“师点今居何官?”馆伴宇文价于班列中指师点以示之,金使恍然曰:“一 见正人,令人眼明。
先是,州郡上供或不以时进,立岁终稽考法,及是,主计臣有喜为督促者, 乞不待岁终先期行之。画命已下,师点矍然曰:“此策若行,上下逼迫,民不聊 生。”或谓:“令已出矣。”师点曰:“事有为天下病,惟恨更之不速。”即追 寝其议。
十四年,除知枢密院事。师点倦倦搜访人才,手书置夹袋中,谓蜀去朝廷远,人才难以自见,蜀士之贤者,俾各疏其所知,差次其才行、文学,每有除授,必列陈之。
师点尝谓诸子曰:“吾平生仕宦,皆任其升沉。夫人穷达有命,不在巧图,惟忠孝乃吾事也。
得疾薨,年六十九。赠金紫光禄大夫。
(选自《宋史•施师点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授以学职 寻:不久
B.自四年以前   逋:拖欠
C.事有为天下   病:责备
D.即追其议 寝:停止
【小题2】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施师点年纪尚小就通晓《六经》,能写文章。二十岁到太学读书时成绩名列前茅,司业高宏称赞他的文章很朴实,有古代学者的风尚。
B.施师点以上舍身份被选派到朝廷参加廷试,皇上调他任复州教授。未等上任,就遭遇母丧。服丧期满后,任临安府教授。
C.施师点认为近年来人才被屈曲,士气耗尽,建议皇帝应广泛储备人才以待急用。 皇上认为他有辅佐的才能。
D.因为州郡上供钱物有不按时呈进的现象,所以朝廷建立了年终稽查考核法。施 师点主管统计,请求不等到年终提前考核。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细民既困于倍输,重以岁恶,室且垂磬。
(2)夫人穷达有命,不在巧图,惟忠孝乃吾事也。
【小题4】结合文本,简要概括施师点的为官的特点。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安守忠字信臣,并州晋阳人。晋天福八年,以守忠为牙内指挥使,领绣州刺史。周显德四年春,改鞍辔库使。会淮南初下命守忠驰往宣谕时藩臣蹇遇朝使多简傲守忠抗以正礼无所辱命。未几,改卫州刺史。

宋初,入为左卫将军。蜀平,太祖知远俗苦苛虐,南郑为走集之地,故特命守忠知兴元府以抚绥之。四年,改汉州刺史。时寇难甫平,使车旁午,公帑不足,守忠出私钱以给用。每遣使,太祖必戒之曰:“安守忠在蜀,能律己以正,汝行见之,当效其为人也。”开宝五年,知辽州。民有阴召并寇谋内应者,事泄,守忠悉斩以徇。九年,命将征太原,守忠受诏与孙晏宣由辽州入,既而与路罗寨监押马继恩遇,乃相与会兵入贼境,燔寨四十余,获牛羊数千。

雍熙二年,改知易州,徙夏州。每西戎犯边,战无不捷。淳化二年,徙知雄州。方与僚佐宴饮,有军校谋变,擐甲及阍,阍者仓卒入白。守忠言笑自若,徐顾坐客曰:“此辈酒狂尔,擒之可也。”人服其量焉。明年,加耀州观察使,兼判雄州。未元,召还,条陈边事,敷奏称旨,赐钱五百万。五年,又知沧州。至道初,移雄州。三年,复知沧州,感德军节度观察留后。徙宋州,兼制置营田使。威德兼著,吏民不忍其去。咸平三年,入觐,遣还未行,暴卒,年六十九,太尉。

守忠谨悫淡薄,为治简静。太祖居藩日,素相厚善,及受禅后,每优任之,守忠处之益谦。从征太原,多与谋略,人罕知之者。所至藩郡,乐施予,丰宴犒,且喜与士大夫游从,故时论多与之

(选自《宋史·安守忠传》,有删改)

(注)①并:指并州,现在的山西太原一带。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会淮南初下/命守忠驰往宣谕时/藩臣骄蹇/遇朝使多简傲/守忠抗以正礼/无所辱命
B.会淮南初下/命守忠驰往宣谕/时藩臣骄蹇/遇朝使多/简傲守忠抗以正礼/无所辱命
C.会淮南初下/命守忠驰往宣谕时/藩臣骄蹇/遇朝使多/简傲守忠抗以正礼/无所辱命
D.会淮南初下/命守忠驰往宣谕/时藩臣骄蹇/遇朝使多简傲/守忠抗以正礼/无所辱命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是庙号。庙号是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被供奉时追尊的名号,常用“祖”字或“宗”字,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太祖”或“高祖”。庙号并不唯一,有的君主死后,会有多个庙号。
B.“淳化”是年号。历代帝王凡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遇到大事、要事,往往要更改一下年号。
C.“拜”指授予官职。古时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还有“迁”“谪”“转”“徙”“改”“移”“补”等,其中“迁”“谪”都指贬官。
D.“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追授给死者的一种官职或称号,也称追赠。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安守忠在蜀地任职时,为官清廉。由于战争刚刚平息,满目疮痍,民生凋敝,库藏的钱财不足,他就用自己的钱来贴补。
B.安守忠军事才能卓越,战功显赫。征伐太原时,“燔寨四十余,获牛羊数千”,但因不是主帅,所以很少有人知道他参与了谋略。
C.安守忠改任雄州知州,处变不惊。面对军校的阴谋叛变,不仅有胆,而且有识,从容面对,在谈笑之间消除了祸患。
D.安守忠在太祖登基后,深受重用。他跟随太祖南征北战,因冷静诚实地处理政务,太祖不仅厚待他,而且优先任用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有阴召并寇谋内应者,事泄,守忠悉斩以徇。
(2)所至藩郡,乐施予,丰宴犒,且喜与士大夫游从,故时论多与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韩通,并州太原人。弱冠应募,以勇力闻,补骑军队长。晋开运末,汉祖建义于太原,置通帐下。寻从汉祖至东京,累迁为军校。汉祖典卫兵,以通为衙队副指挥使,从讨杜重威,得银青阶,检校国子祭酒。汉祖开国,加检校左仆射。隐帝即位,迁奉国指挥使。乾祐初,周祖为枢密使,统兵伐河中。知通谨厚,命之自随,先登,身被六创,以功迁本军都虞候。周祖镇大名,奏通为天雄军马步军都校,委以心腹,及入汴,通甚有力焉。授奉国左第六军都校,领雷州刺史。周祖亲征兖州,以通为在京右厢都巡检。时河溢,灌河阴城,命通率广锐卒千二百浚汴口,又部筑河阴城,创营壁。未几,拜保义军节度观察留后,周祖亲郊,正授节度。并州刘崇南侵,命通副河中王彦超出晋州道击之,败于高平。以通为太原北面行营部署,为地道攻其城。俄班师,移镇曹州,检校太保。世宗即位,以深、冀之间有胡芦河,东西横亘数百里,堤f堨非峻,不能扼契丹奔突。显德二年,命通与王彦超浚治之,功未就,契丹至,通出兵迎击退之,遂城李晏口为静安军,四旬而完。又城束鹿及鼓城,并葺祁州。时大兵之后,遗骸布野,通悉收瘗为万人冢。又城博野、安平,往来深、定间,夜宿古寺,昼披荆棘。在安平领百余骑督役会契丹骑数百奄至通率麾下与战日暮大风雨契丹解去擒十余骑。又城百八桥镇及武强县,皆旬日毕。归朝,会攻秦、凤,以通为西南面行营马步军都虞候,入大散关,围凤州,分兵城固镇,以断蜀饷道。未几,拔凤州,以功授侍卫马步军都虞候。太祖奉诏北征,至陈桥为诸军推戴。通在殿阁,闻有变,惶遽而归。王彦升策马逐之,通驰入其第,未及阖门,为彦升所害,妻子皆死。太祖闻通死,怒彦升专杀,以开国初,隐忍不及罪。
(节选自《宋史·韩通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在安平领百余骑督役/会契丹骑数百奄至/通率麾下与战/日暮大风雨/契丹解/去擒十余骑/
B.在安平领百余骑督役会/契丹骑数百奄至/通率麾下与战/日暮大风雨/契丹解去/擒十余骑/
C.在安平领百余骑督役/会契丹骑数百奄至/通率麾下与战/日暮大风雨/契丹解去/擒十余骑/
D.在安平领百余骑督役会/契丹骑数百奄至/通率麾下与战/日暮大风雨/契丹解/去擒十余骑/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通恭谨忠厚,很受赏识。周祖镇守大名时把他当作心腹委任,世宗即位后也是多有倚重,甚至太祖对韩通的被杀也深感遗憾。
B.韩通骁勇善战,多次因功提拔。韩通刚成年就响应招募,以勇敢有力而闻名,跟随周祖征讨河中,身上受了六处伤,因功升为本军都虞候。
C.韩通擅长修筑营垒,修筑效率高。曾在河阴城建造营垒,在李晏口筑城时四十天就完工;又在束鹿、鼓城、祁州等地筑城,都是十天完成。
D.韩通为人善良,体恤百姓。大战之后,留下的尸骸遍布郊野,韩通把他们全部收葬成万人冢;行军期间夜宿古寺,不扰民。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并州刘崇南侵,命通副河中王彦超出晋州道击之,败于高平。
(2)王彦升策马逐之,通驰入其第,未及阖门,为彦升所害,妻子皆死。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①,决以蓍②,怀英遇“坎”③,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

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④,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⑤,力能杀人,幸勿杀我。”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仍授前官,改差江阴佥判。弃疾时年二十三。

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州罹兵烬,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乃创奠枕楼,繁雄馆。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迁仓部郎官、提点江西刑狱。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调京西转运判官,差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

[注释]①筮(shì):占卜。②蓍(shī):一种草。古人用来占卜。③坎.离:均为卦名。坎在八卦中的方位为北方,离为南方。④掌书记:节度使的属官,掌管文书笺奏,亦可参议军务。⑤青兕(sì):传说为太上老君的坐骑。兕:雌性的犀牛。⑥行在:皇帝所在的地方。

《宋史•辛弃疾传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
B.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
C.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
D.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
【小题2】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牙,指古代有牙旗在前导引,旗很高,故称“高牙”。 “千骑拥高牙”指孙何外出时仪仗很威风,随从人员很多。
B.元杂剧的角色有旦、末、净、杂四类。杂,杂角。如:孛老(老妇人)、卜儿(老头儿)、孤(皇帝)、洁(和尚)、驾(官员)、邦老(强盗)、徕儿(小厮)等。
C.吴钩是春秋时期流行的一种弯刀,它以青铜铸成,是冷兵器里的典范,充满传奇色彩,后又被历代文人写入诗篇,成为驰骋疆场,励志报国的精神象征。“把吴钩看了”中的吴钩,已经超越刀剑本身,上升成为一种骁勇善战、刚毅顽强的精神符号。
D.“一片神鸦社鼓”中社日是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自宋代起,以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为社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僧人义端在耿京的军队中纠集了千余人,劝说他们隶属于自己,并且在一个晚上窃得耿京的大印叛投金国。辛弃疾奉命追逃,不顾义端的求饶,杀了义端,得到了耿京的赞许。
B.辛弃疾在耿京的授意下奉表归宋,宋高宗正在建康劳军,召见了他,嘉奖了他,授他承务郎天平节度使掌书记的官职,同时用节度使印和文告召耿京,但这时耿京已被张安国和邵进杀害了。
C.乾道六年,孝宗召见大臣们在延和殿对策。当时虞允文掌管国事,孝宗帝在恢复中原问题上态度坚决,辛弃疾乘机谈了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的人才,所持的观点强硬而直露,却未被采纳。
D.辛弃疾写了《美芹十论》的起因是孝文帝一心想恢复中原,但因为朝廷和金主讲和刚成定局,所以他的建议不能实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
(2)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