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赵师旦字潜叔,枢密副使稹之从子。美容仪,身长六尺。少年颇涉书史,尤刻意刑名之学。用稹,试将作监主簿,累迁宁海军节度推官。知江山县,断治出己,吏不能得民一钱,弃物道上,人无敢取。以荐者改大理寺丞、知彭城县,迁太子右赞善大夫,移知康州。
侬智高破邕州,顺流东下,师旦使人觇贼,还报曰:“诸州守皆弃城走矣!”师旦叱曰:“汝亦欲吾走矣。”乃大索,得谍者三人,斩以徇。而贼已薄城下,师旦止有兵三百,开门迎战,杀数十人。会暮,贼稍却,师旦语其妻,取州印佩之,使负其子以匿,曰:“明日贼必大至,吾知不敌,然不可以去,尔留,死无益也。”遂与监押马贵部士卒固守州城。召贵食,贵不能食,师旦独饱如平时;至夜,贵卧不安席,师旦即卧内大鼾。迟明,贼攻城愈急,左右请少避,师旦曰:“战死与戮死何如?”众皆曰:“愿为国家死。”至城破无一人逃者。矢尽,与贵俱还,据堂而坐。智高麾兵鼓噪争入,胁师旦,师旦大骂曰:“饿獠,朝廷负若何事,乃敢反邪!天子发一校兵,汝无遗类矣。”智高怒,并贵害之。贼既去州人为立庙事平赠光禄少卿赐其母王长安县太君冠帔录其子弟并从子三人。师旦遇害时,年四十二。柩过江山,江山之人迎师旦丧,哭祭于路,络绎数百里不绝。
同时有王从政者,以东头供奉官、阁门祗侯,与侬智高战于太平场,被执,骂贼不已,至以沸汤沃之,终不屈而死。赠信州刺史,录其孙二人。
(节选自《宋史•忠义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贼既去州∕人为立庙事∕平∕赠光禄少卿∕赐其母王∕长安县太君冠帔∕录其子弟∕并从子三人。
B.贼既去∕州人为立庙∕事平∕赠光禄少卿∕赐其母王长安县太君冠帔∕录其子弟并从子三人。
C.贼既去∕州人为立庙事∕平∕赠光禄少卿∕赐其母王长安县太君冠帔∕录其子弟∕并从子三人。
D.贼既去州∕人为立庙∕事平∕赠光禄少卿∕赐其母王∕长安县太君冠帔∕录其子弟并从子三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子指同曾祖父不共父的平辈兄弟——从祖兄弟、从父兄弟——的孩子,称为从子。这里指的赵师旦是赵稹的侄儿。
B.荫是恩荫之意。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有功劳而得到封赏或免罪。这里指赵师旦因赵稹的恩荫而得以任官。
C.大理寺,官署名。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院,制定审定各种法律,掌刑狱案件审理,长官名为大理寺卿,位九卿之列。
D.赠本义是把东西无代价地送给别人。后来古代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及其亲属加封也叫赠,文中就是此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师旦年少之时,尤其钻研刑名方面的学问,并因叔父赵稹的恩荫,试任将作监主簿,多次升迁作了宁海军节度推官。
B.等到邕州被侬智高率兵攻破,城中守兵没有一个人逃走。守兵弹尽箭竭,赵师旦与监押马贵一起回到府衙,据厅堂而坐。
C.赵师旦与侬智高作战被抓住,责骂贼敌不已,最终不屈而死,被朝廷追赠为信州刺史,朝廷录用了他的两个孙子为官吏。
D.敌贼已经逼近邕州城下,赵师旦仅仅有士兵三百人,打开城门迎战敌贼,歼灭敌贼几十个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暮,贼稍却,师旦语其妻,取州印佩之,使负其子以匿。
(2)迟明,贼攻城愈急,左右请少避,师旦曰:“战死与戮死何如?”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3-11 08:33:0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黄祖舜,福州福清人。登进士第累任至军器监丞入对言县令付铨曹专用资格曷若委郡守汰其尤无良者上然之。
权守尚书屯田员外郎,徙吏部员外郎,通判泉州。将行,言:“抱道怀德之士,不应书干禄,老于韦布。乞自科举外,有学行修明、孝友纯笃者,县荐之州,州延之庠序,以表率多士;其卓行尤异者,州以名闻,是亦乡举里选之意。”下其奏礼部,遂留为仓部郎中,迁右司郎中、权刑部侍郎兼详定敕令司兼侍讲。进《论语讲义》,上命金安节校勘,安节言其书词义明粹,乃令国子监板行。荐李宝勇足以冠军,智足以料敌,诏以宝为带御器械。
兼权给事中。张浚薨,其家奏留使臣五十余人理资任,祖舜言:“武臣守阙者数年,今素食无代,坐进崇秩,曷以劝功?乞为之限制。”遂诏勋臣家兵校留五之一。户部奏以官田授汰去使臣,祖舜言:“使臣汰者一千六百余人,临安官田仅为亩一千一百,计其请而给田,则不过数十人。”事不行。保义郎梁舜弼、汉弼,邦彦养孙也,并阁门祗候,祖舜言:“阁门不可以恩泽补迁。”知池州刘尧仁升右文殿修撰,知新州韩彦直升秘阁修撰,祖舜言:“修撰本以待文学,不可幸得。”故资政殿学士杨愿家乞遗表恩,祖舜言:“愿阴济秦桧,中伤善类。”皆寝其命。秦熺卒,赠太傅,祖舜言:“熺预其父桧谋议,今不宜赠帝傅之秩。”追夺之。
迁同知枢密院事。金主亮犯淮,刘汜败,王权走,上将诛权以厉其余,祖舜言:“权罪当诛,汜不容贷。刘锜有大功,闻其病已殆,权、汜诛,锜必愧忿以死,是国家一败兵而杀三将,得无快于敌乎?”上嘉纳。薨于官,谥庄定。
(节选自《宋史·黄祖舜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登进士/第累任至军器监丞/入对/言县令付铨曹/专用资格曷/若委郡守/汰其尤无良者/上然之。
B.登进士/第累任至军器监丞/入对/言县令付铨曹/专用资格/曷若委郡守/汰其尤无良者/上然之。
C.登进士第/累任至军器监丞/入对/言/县令付铨曹/专用资格曷/若委郡守/汰其尤无良者/上然之。
D.登进士第/累任至军器监丞/入对/言/县令付铨曹/专用资格/曷若委郡守/汰其尤无良者/上然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出通判泉州”中的“出”,指的是京官外调。如白居易《琵琶行》中有“予出官二年。”
B.庠序,指的是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孟子》中有:“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C.国子监是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学,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而非教育行政机构。
D.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祖舜认为州县应该选拔举荐守道德讲仁义的读书人,其中品行特别优秀的,还要把姓名报于朝廷。
B.黄祖舜曾兼任侍讲,向朝廷进献《论语讲义》一书,受到好评,皇帝还让国子监刻板发行。
C.黄祖舜代理给事中一职时,多次制止了权贵家族之人如张浚家人、梁邦彦养孙等向朝廷提出的不合理请求。
D.金主完颜亮南侵,刘汜兵败,王权逃跑,皇帝要诛杀王权以儆效尤,黄祖舜制止了此事。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武臣守阙者数年,今素食无代,坐进崇秩,曷以劝功?
(2)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韩世忠,字良臣,延安人。风骨伟岸,目瞬如电。早年鸷勇绝人,能骑生马驹。卜者言当作三公,世忠怒其侮己,殴之。年十八,以敢勇应募乡州,挽强驰射,勇冠三军。
崇宁四年,西夏骚动,世忠斩关杀敌将,掷首陴外,诸军乘之,夏人大败。俄复出间道,世忠独部敢死士殊死斗,敌少却。顾一骑士锐甚,跃马斩之,敌众大溃。
绍兴四年,是岁,金人与刘豫合兵,分道入侵。帝手札命世忠饬守备,图进取,辞旨恳切。世忠受诏,感泣曰:“主忧如此,臣子何以生为!”遂自镇江济师,俾统制解元守高邮,候金步卒;亲提骑兵驻大仪,当敌骑,伐木为栅,自断归路。
会遣魏良臣使金,世忠撤炊爨,绐良臣有诏移屯守江,良臣疾驰去。世忠度良臣已出境,即上马令军中曰:“视吾鞭所向。”于是引军次大仪,勒五阵,设伏二十余所,约闻鼓即起击。良臣至金军中金人问王师动息具以所见对聂儿孛堇闻世忠退引兵至江口。世忠传小麾鸣鼓,伏兵四起,旗色与金人旗杂出,金军乱,我军迭进。敌被甲陷泥淖,世忠麾劲骑四面蹂躏,人马俱毙。世忠复亲追至淮,金人惊溃,相蹈藉,溺死甚众。
捷闻,群臣入贺,帝曰:“世忠忠勇,朕知其必能成功。”沈与求曰:“自建炎以来,将士未尝与金人迎敌一战,今世忠连捷以挫其锋,厥功不细。”帝曰:“第优赏之。” 于是部将董旼、陈桷、解元、呼延通等皆峻擢有差。
世忠尝戒家人曰:“吾名世忠,汝曹毋讳‘忠’字,讳而不言,是忘忠也。”岳飞冤狱,举朝无敢出一语,世忠独撄桧怒。又抵排和议,触桧尤多,或劝止之,世忠曰:“今畏祸苟同,他日瞑目,岂可受铁杖于太祖殿下?”
嗜义轻财,赐赍悉分将士,所赐田输租与编户等。然知人善奖用,成闵、解元、王胜、王权、刘宝、岳超起行伍,秉将旄,皆其部曲云。解兵罢政,卧家凡十年,澹然自如,若未尝有权位者。晚喜释、老,自号清凉居士。
(选自《宋史•韩世忠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良臣至/金军中金人问王师动息/具以所见对/聂儿孛堇闻/世忠退引兵至江口。
B.良臣至金军中/金人问王师动息/具以所见对/聂儿孛堇闻/世忠退引兵至江口。
C.良臣至金军中/金人问王师动息/具以所见对/聂儿孛堇闻世忠退/引兵至江口。
D.良臣至/金军中金人问王师动息/具以所见对聂儿孛堇/闻世忠退/引兵至江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韩世忠,字良臣: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称自己往往称名,称别人往往称字。
B.卜者言当作三公: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代已有此词,具体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是指司马、司徒、司空。
C.俾统制解元守……:官职名,宋代开始设置,以总辖诸将,元明没有设置,清末称各镇镇统为“统制”。
D.崇宁四年:“崇宁”以及后文的“绍兴”“建炎”“太祖”都是皇帝的年号,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庙号,如汉武帝、隋炀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韩世忠早年勇猛过人,能骑未驯服的马驹。后来,他凭借勇猛和骑马射箭技艺高超而使自己勇冠三军。
B.韩世忠英勇善战,胸怀韬略,在抗击西夏和金的战争中为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C.韩世忠接到皇帝的手御,非常感动,亲自率领军队渡水驻守高邮,等候金人的步兵。
D.韩世忠为官正派,告诫家人不要忘忠。在岳飞蒙冤这一事件上,不肯依附丞相秦桧,为岳飞遭陷害而鸣不平。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2)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何承矩字正则。幼为棣州衙内指挥使,从继筠讨刘崇,擒其将胡澄以献,论功授闲厩副使。太平兴国五年,知河南府。时调丁男百十辈转送上供纲,承矩以为横役,奏罢其事。徙知潭州,疏为政之害民者数十事上之,悉被容纳。凡六年,囹圄屡空,诏嘉奖之。米信知沧州,以其不习吏事,命承矩知节度副使,实专郡治。时契丹挠边,承矩上疏曰:“若于顺安寨西开易河蒲口,导水东注于海,资其陂泽,筑堤贮水为屯田,可以遏敌骑之奔轶。其无水田处,亦望选兵戍之,简其精锐,去其冗缪。”太宗嘉纳之。属霖雨为灾,典者多议其非便。承矩引援汉、唐屯田故事,以折众论。乃以承矩为制置河北缘边屯田使,俾董其役。由是自顺安以东濒海,广袤数百里,悉为稻田,民赖其利。淳化四年,擢知雄州。契丹精骑数千夜袭城下,伐鼓纵火,以逼楼堞。承矩整兵出拒,迟明,列阵酣战久之,斩馘甚众,契丹遁去。秩满,召还,拜引进使。州民百余谒阙贡马,乞借留承矩,赐金紫,诏许再任。真宗嗣位,以事有缓急,难于匀济,命承矩为四路都转运使,要切之务,俾同规画。丁内艰,时以边兵稍息,农政未修,起复授置缘边安抚使,且诏边民诱其复业。承矩曰:“契丹闻之,必谓诱其部属也。”乃易诏文为水旱流民之意。王钦若时知枢密援汉虫达周仲居改诏请罪承矩帝曰承矩任边有功当优假之第诏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禀进止。景德元年,入朝,进领英州团练使。时议防秋北鄙,承矩犹屡表请行,上以其老闵之,不许。三年卒,年六十一。特赠相州观察使,赙钱五十万,绢五百匹,中使护葬。

(选自《宋史·列传三十四》,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王钦若时知枢密/援汉虫达/周仲居/改诏请罪承矩/帝曰/承矩任边有功/当优假之/第诏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禀进止/
B.王钦若时知枢密/援汉虫达/周仲居/改诏请罪承矩/帝曰/承矩任边有功/当优假之第/诏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禀进止/
C.王钦若时知枢密/援汉虫达/周仲居改诏/请罪承矩/帝曰/承矩任边有功/当优假之/第诏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禀进止/
D.王钦若时知枢密/援汉虫达/周仲居改诏/请罪承矩/帝曰/承矩任边有功/当优假之第/诏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禀进止/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平兴国”是皇帝的年号,年号是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B.“秩”的本意是根据官员的功过确定的官员俸禄,引申为俸禄。“秩满”是指官员在年终评定时获得了最高等级。
C.“金紫”,指“金印紫绶”,即黄金印章和系印的紫色绶带,借指高官显爵。唐宋后指金鱼袋及紫衣,是唐宋的佩饰和官服。
D.“转运使”,是封建王朝主管运输事务的官职。宋初为集中财权,置诸路转运使掌一路财赋,“都转运使”一般由官高位重者担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承矩作战勇敢。年轻时他担任棣州衙内指挥使,跟随着何继筠讨伐刘崇,捉住了他们的将领胡澄来进献,论功被提拔了官职。
B.何承矩爱惜百姓。做河南府知府,上奏停止征调壮丁转送上交朝廷的货物的差役;做潭州知州,上奏施政中危害百姓的事达数十件。
C.何承矩善于谋划。为了增加水田,他建议掘开河道,同时可以遏制契丹骑兵;他率军打退契丹数千骑兵;并为恢复边塞农业做过贡献。
D.何承矩熟习政务。太宗曾多次采纳他的建议,并下诏褒奖;真宗让他谋划重要事务,即使朝廷大臣弹劾他私自改动诏书,也不予追究。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属霖雨为灾,典者多议其非便。承矩引援汉、唐屯田故事,以折众论。
(2)时以边兵稍息,农政未修,起复授置缘边安抚使,且诏边民诱其复业。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曾开字天游。少好学,善属文。崇宁间登进士第,调真州司户,累迁国子司业,擢起居舍人,权中书舍人。掖垣草制,多所论驳,忤时相意,左迁太常少卿,责监大宁监盐井,匹马之官,不以自卑。建炎初,奉诏驻潮阳招捕处寇,讫事,乃之镇。居二年,尽平群盗。复以中书舍人召,论:“车驾抚巡东南,重兵所聚,限以大江,敌未易遽犯,其所窥伺者全蜀也。一失其防,陛下不得高枕而卧矣。愿择重臣与吴玠协力固护全蜀。”尝言:“太祖惩五季尾大不掉之患,畿句屯营,倍于天下,周庐宿卫,领以三衙。今禁旅单弱,愿参旧制增补之。”帝悉嘉纳。时秦桧专主和议,开当草国书,辨视体制非是,论之,不听,遂请罢,改兼侍读。桧尝招开慰以温言,且曰:“主上虚执政以待。”开曰:“儒者所争在义,苟为非义,高爵厚禄弗顾也。愿闻所以事敌之礼。”桧曰:“若高丽之于本朝耳。”开曰:“主上以圣德登大位,臣民之所推戴,列圣之所听闻,公当强兵富国,尊主庇民,奈可自卑辱至此,非开所敢闻也。”又引古谊以折之。桧大怒曰:“侍郎知故事,桧独不知耶?”他日,开又至政事堂,问:“计果安出?”桧曰:“圣意已定,尚何言!公自取大名而去,如桧,第欲济国事耳。”然犹以梓宫未还,母后、钦宗未复,诏侍从、台谏集议以闻。会枢密编修胡铨上封事,痛诋桧,极称开,由是罢,以宝文阁待制知婺州。开言:“议论妄发,实缘国事。”力请归。桧议夺职,同列以为不可。以病免,闲居十余年。开孝友厚族,信于朋友。其守历阳也从游酢学日读《论语》求诸言而不得则反求诸心每有会意欣然忘食其留南京,刘安世一见如旧,定交终身。故立朝遇事,临大节而不可夺,师友渊源,固有所自云。
(选自《宋史·曾开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守/历阳也/从游酢/学日/读论语/求诸言而不得则反/求诸心/每有会/意欣然忘食
B.其守/历阳也从游/酢学/日读论语/求诸言/而不得则反/求诸心/每有会意/欣然忘食
C.其守历阳也/从游酢学/日读论语/求诸言而不得/则反求诸心/每有会意/欣然忘食
D.其守历/阳也/从游酢/学日/读论语/求诸言/而不得则反/求诸心每有会/意欣然/忘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左迁,降低官职,即降官;迁本指变动官职,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后世沿用之。
B.三衙,宋代掌管禁军的机构,有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司和侍卫亲军步军司,合称三衙。
C.侍郎,本为宫廷的近侍,唐宋开始,尚书、中书和门下三省所属各部的最高长官均以侍郎称之。
D.梓官,古代帝、后的棺材以梓木制做,故历代以梓宫称皇帝、皇后或重臣的棺材;此指徽宗灵柩。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曾开忠于职守,不因官小自卑。他在监理大宁监盐井时,不因官小而轻视职事;奉旨进驻潮阳期间,他尽心尽力,用了两年时间平定当地贼寇,
B.曾开深谋远虑,进言很有见地。他曾建议皇帝选择值得信赖的大臣加强四川的边防,杜绝敌人的野心;也曾建议皇帝依照旧制增补禁军。
C.曾开正气浩然,不与秦桧为伍。他敢于与秦桧做正面斗争,不同意向金国求和;秦桧曾对曾开软硬兼施,曾开不为其所动,因此被贬知婺州。
D.曾开笃信好学,秉行儒家教义。他以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与朋友交往守信用而闻名;在南京时,刘安世与他一见如故,定下终身之交。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儒者所争在义,苟为非义,高爵厚禄弗顾也。愿闻所以事敌之礼。
(2)故立朝遇事,临大节而不可夺,师友渊源,固有所自云。

同类题5

张俭,宛平人,性端悫,不事外饰。统和十四年,举进士第一,调云州幕官。故事,车驾经行,长吏当有所献。圣宗猎云中,节度使进曰:“臣境无他产,惟幕僚张俭,一代之宝,愿以为献。”先是,上梦四人侍侧,赐食人二口,至闻俭名,始悟。召见,容止朴野。访及世务,占奏三十余事。由此顾遇特异,践历清华,号称明干。开泰中,累迁同知枢密院事。太平五年,出为武定军节度使,移镇大同。六年,入为南院枢密使。帝方眷倚,参知政事吴叔达与俭不相能,帝怒,出叔达为康州刺史,拜俭左丞相,封韩王。帝不豫,受遗诏辅立太子,是为兴宗,赐贞亮弘靖保义守节耆德功臣,拜太师、中书令,加尚父,徙王陈。重熙(辽兴宗年号)五年,帝幸礼部贡院及亲试进士,皆俭发之。进见不名,赐诗褒美。俭衣唯?帛,食不重味,月俸有余,赒给亲旧。方冬,奏事便殿,帝见衣袍弊恶,密令近侍以火夹穿孔记之,屡见不易。帝问其故,俭对曰:“臣服此袍已三十年。”时尚奢靡,故以此微讽喻之。上怜其清贫,令恣取内府物,俭奉诏持布三端而出,益见奖重。俭弟五人,上欲俱赐进士第,固辞。有司获盗八人,既戮之,乃获正贼。家人诉冤,俭三乞申理。上勃然曰:“卿欲朕偿命耶!”俭曰:“八家老稚无告,少加存恤,使得收葬,足慰存没矣。”乃从之。俭在相位二十余年,裨益为多。致政归第,会宋书辞不如礼,上将亲征。幸俭第,尚食先往具馔,却之;进葵羹干饭,帝食之美。徐问以策俭极陈利害且曰第遣一使问之何必远劳车驾上悦而止复即其第赐宴器玩悉与之。二十二年薨,年九十一,敕葬宛平县。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徐问以策/俭极陈利害/且曰/第遣一使/问之何必远劳/车驾上悦而止/复即其第赐宴/器玩悉与之。
B.徐问以策/俭极陈利害/且曰第遣一使问之/何必远劳车驾/上悦而止/复即其第赐宴/器玩悉与之。
C.徐问/以策俭极陈利害/且曰第遣一使/问之何必远劳车驾/上悦而止/复即其第赐宴/器玩悉与之。
D.徐问/以策俭极陈利害/且曰/第遣一使问之/何必远劳/车驾上悦而止/复即其第赐宴/器玩悉与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车驾,即马驾的车,古代又以帝王所乘的车代指帝王,颜师古说:“凡言车驾者,谓天子乘车面行,不敢指斥也。”
B.节度使,唐代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名称。因受职时朝廷赐以旌节作为印信,可全权调度.故称节度使。
C.不豫,“豫”有安和之意。“不豫”就是不舒服,古代常用于天子或尊长生病的讳称。
D.致政,意思是官更将执政的权柄归还给君主,自己退休。常用来指官吏受到了惩罚而被罢免官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据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俭才干出众。他曾考中进土第一名,被地方官作为财宝进献给圣宗皇帝;初次被召见就显露出智慧和谋略,因此有了明智干练的名声。
B.张俭深受器重,皇帝对他宠爱倚重,给他加爵封王,而贬黜与他合不来的参知政事吴叔达;皇帝病逝前,还喝赐遗诏安排他辅佐太子登基。
C.张俭生活俭朴。平时只穿普通的绸缎;破旧的袍子穿三十年也不更换;吃饭不吃两样以上的菜肴;每月节余下来的俸禄,都用以周济亲戚朋友。
D.张俭关爱百姓。有八个人被官府当作强盗而错误地杀死,无辜被害者的家人申诉冤屈、张俭再三向皇帝请求为冤案昭雪,直到皇帝答应。
【小题4】把文中断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俭对曰:“臣服此袍已三十年。”时尚奢靡,故以此微讽喻之。
(2)八家老稚无告,少加存恤,使得收葬,足慰存没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