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一)济阴之贾人
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上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登诸陆,则予十金。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但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而不酬者也!”立而观之,遂没。
(选自《郁离于》)
翻译: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7-26 07:16:4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姑苏有赠(俞德邻)
画楼珠翠列娉婷,辽鹤重来失故城。
商女不知宁有恨,徐娘虽老尚多情。
一帘花雨谈幽梦,双浆莼波急去程。
却倚阊门重①回首,笳声呜咽暮云横。
【注】俞德邻:宋末元初诗人。本诗是元朝初年作者赠歌伎之作。辽鹤:《搜神后记》载,丁令威,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成仙后化为鹤回到故乡。莼:莼菜,又名水葵,马蹄草等,吴地水中多莼。可作羹,味鲜美,这种莼羹曾引起西晋诗人张翰的故园之思。阊门:姑苏城的西门。①重:音zhòng,难,困难。
【小题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
A.“商女不知宁有恨”,承起句而来,化用杜牧《泊秦淮》的诗意,直接表达出对没有亡国之恨的“商女”的强烈批判之情。
B.首联诗人写在画楼里见到了佩珠戴翠的娇娘,接着用丁令威这则神话,抒发情感,主要反映了诗人渴求解脱苦难的愿望。
C.尾联以景结情,寓情于景。“笳声呜咽”凄凉哀怨,暮云横飞纷乱压抑,通过营造凄凉萧瑟的意境,传达
D.颈联“一帘花雨谈幽梦”,紧承上句,点明了来游的时间和事件。“幽梦”是指从前的欢乐情境,今夕话旧,恍惚如梦。
E. 本诗是作者赠歌伎之作,花月之缘只为载体,写得凄怆悲慨,又大量用典,语意深婉感人,在遗民诗中应算是很有深度的作品。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元符三年进士。累迁辟雍①博士、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禾请增戍、缮城壁,以戒不虞。或指为生事,格不下。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迁左正言,俄除给事中。时童贯权益张,与黄经臣胥用事,御史中丞卢航表里为奸,搢绅侧目。禾曰:“此国家安危之本也。吾位言责,此而不言,一迁给舍,则非其职矣。”未拜命,首抗疏劾贯。复劾经臣:“怙宠弄权,夸炫朝列。每云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人,举某事,已而诏下,悉如其言。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②得与? 臣之所忧,不独经臣,此途一开,类进者众,国家之祸,有不可遏,愿亟窜之远方。”论奏未终,上拂衣起。禾引上衣,请毕其说。衣裾落,上曰:“正言碎朕衣矣。”禾言:“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言愈切,上变色曰:“卿能如此,朕复何忧?”内侍请上易衣,上却之曰:“留以旌直臣。”翌日,贯等相率前诉,谓国家极治,安得此不详语。卢航奏禾狂妄,谪信州监酒。遇赦,得自便还里。初陈瓘归自岭外居于鄞与禾相好遣其子正汇从学后正汇告蔡京罪执诣阙瓘亦就逮。经臣莅其狱,檄禾取证,禾答以事有之,罪不敢逃。或谓其失对,禾曰:“祸福死生,命也,岂可以死易不义耶?愿得分贤者罪。”遂坐瓘党停官。遇赦,复起知广德军,移知和州。寻遭内艰,服除,知秀州。王黼新得政,禾曰:“安能出黼门下?”力辞,改汝州。辞益坚,曰:“宁饿死。”黼闻而衔之。禾兄秉时为寿春府教授,禾侍兄官居。适童贯领兵道府下,谒不得入,馈之不受。贯怒,归而谮之。上曰:“此人素如此,汝不能容邪?”久之,知舒州,命下而卒,赠中大夫,谥文介。
(节选自《宋史•陈禾传》)
【注】①辟雍:太学名。②宦寺:宦官。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初/陈瓘归自岭外/居于鄞/与禾相好/遣其子正汇从学/后正汇告蔡京罪/执诣阙/瓘亦就逮
B.初/陈瓘归/自岭外居/于鄞与禾相好/遣其子正汇从学/后正汇告蔡京罪/执诣阙/瓘亦就逮
C.初/陈瓘归/自岭外居/于鄞/与禾相好/遣其子正汇从学后/正汇告蔡京罪执诣阙/瓘亦就逮
D.初/陈瓘归自岭外/居于鄞/与禾相好/遣其子正汇从学后/正汇告蔡京罪/执诣阙/瓘亦就逮
【小题2】下列关于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
A.字,古代男女一般成人(及冠)二十岁时取字,名和字之间有一定的联系。
B.元符,年号,是为纪年而设立的名号,从明朝开始,每个皇帝一般只有一个年号。
C.卒,是死的讳称,一般是指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大夫死后的忌讳称呼。
D.谥,谥号,古人死后根据其生前行迹而给予评价的一种称号,不是所有人都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禾目光长远,有先见之明。陈禾从长久太平的局面中看出潜藏的危机,针对当时军备松弛,东南一带尤其严重的情况,他上奏请求采取措施,起初不为人理解,后来事实证明确实如此。
B.陈禾不怕权贵,敢挺身而出。童贯、黄经臣、卢航狼狈为奸,权倾朝野,士大夫都敢怒不敢言,陈禾挺身而出,先上书弹劾童贯,又弹劾黄经臣,指出他们的所作所为对国家危害严重。
C.陈禾正直坚定,敢直言不讳。王黼刚刚执掌大权时,陈禾对他十分鄙视,说怎么能在王黼门下听候调遣,于是一再坚决要求辞官。王黼听说后对他怀恨在心。
D.陈禾冒死进谏,不隐藏想法。他拉破了皇帝的衣服,迫使皇帝表面上赞同其意见,然而激怒了皇帝,以致第二天当童贯、卢航等人诋毁他时,皇帝就趁势将他贬谪到外地。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得与?
(2)适童贯领兵道府下,谒不得入,馈之不受。贯怒,归而谮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
唐颜真卿,杲卿弟也。任平原太守。禄山乱,起兵讨贼,诸郡皆应。讨贼有功,迁刑部尚书,乃为卢杞所恶。德宗建中四年,值李希烈谋逆,陷汝州,至是,上问计于杞。杞对曰:“诚得儒雅重臣为陈祸福,可不劳军旅而服。颜真卿三朝旧臣,忠直刚决,名重海内,人所信服,真其人也。”上以为然,遂遣真卿宣慰。至许,欲宣诏旨,希烈使养子千余环绕谩骂,拔刃拟之,真卿色不变。希烈麾众令退,馆而礼之。令朱滔各遣使诣希烈,劝进,召真卿示之曰:“四王注见推,不谋而同,无所自容也。”真卿曰:“此乃四凶,何谓四王?”希烈不悦,掘坎于庭,云欲坑之。真卿怡然对希烈曰:“死生已定,何必多端,亟以一剑相与,岂不快公心哉!”希烈乃谢之。真卿后自缢,死贼中。位太师,封鲁郡公,谥文忠。
――选自《劝忍百箴》
注:四王:安禄山谋反时四个叛乱的王。
【小题1】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真卿讨贼有功,因为被卢杞所嫉恨而被贬为刑部尚书。
B.卢杞推崇颜真卿,力荐他去宣慰,是为嫉妒心所驱使。
C.朱滔派遣使者召见真卿,表示攻唐是迫不得已。
D.希烈谋逆叛唐,但被颜真卿的忠肝义胆所感动,不忍杀死真卿。
【小题2】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诚得儒雅重臣为陈祸福,可不劳军旅而服。
(2)上以为然,遂遣真卿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