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游江阴三山记

元·朱德润

余尝游名山,未尝不稿记其胜。江阴去吴百八十里,不闻佳山秀水之名。至正丁亥冬,十一月既望,因永嘉通守余公德汇,约为京口之行。

余公递舟行速,仆舟迟不能追也,遂自无锡之北门数里大石桥入。过水村渔浦,野田荒墅,草木枯谢。舟行六十余里,至青阳镇,始见酒帘村市,客舟骈集。又十里至佗村岸高丈余河流弯曲若蜿蜒之势始抵江阴州治晚谒翟仲直州尹夜宿桥岸下

明日西回,登览高丘,则东瞰长江,南连吴会,复自湾河过佗村而北,皆美田沃壤,斥堠相望,迤逦青山迎棹,樵歌牧唱,相与应答,舟人回牵,沿山前小河而行。村墟相接,岸柳交映。

两山之间,浦溆萦带,北通江口,地名石堰。既而舟转岸曲,板桥为梁,即三山坞。其间民居辏集,屋瓦参差,稻秸堆委,连衢比巷,如墉如栉;风俗熙熙,翁呼儿荛,妇饷姑汲;牛羊在山,犬豕在圈,乌噪于林,鸡登于屋,蔼然太平丰稔之象,若古朱陈村①焉。其山皆不甚高峻,而松篁苍翠,石磴丹垩,或颇然如屋,或顽然如虎;洼然而湫,林然而壁;少焉,却出山坞,有横山在前,野田开豁,水港渐宽,询其地,则常之晋陵县界。于是舟人鼓棹,稚子扣舷,风帆二十里,抵官塘漆市桥而泊焉。

嗟夫!一元之气,融融于亘古,归气于山泽,而有孕灵育秀;僻在荒陬,不经名贤游览,遂寂寥无闻,江阴诸山是矣。余不识温之雁荡,若吴之灵岩,常之惠山,殆不过是。惜不得与德汇辈同为寻幽讨胜之辞而品题之;且舟中傲仉②,览之未详,姑书以识岁月。

注:①朱陈村:在今江苏丰县东南,传说中仅朱陈两姓,世为婚姻,男耕女织,风俗淳朴。②傲仉:动摇不安的样子。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又十里至/佗村岸高/丈余河流/弯曲若蜿蜒之势/始抵江阴州治/晚谒翟仲直州尹/夜宿桥岸下
B.又十里/至佗村/岸高丈余/河流弯曲/若蜿蜒之势/始抵江阴州治/晚谒翟仲直州尹/夜宿桥岸下
C.又十里/至佗村/岸高丈余/河流弯曲若蜿蜒之势/始抵江阴州治晚/谒翟仲直州尹/夜宿桥岸下
D.又十里至/佗村岸高丈余/河流弯曲/若蜿蜒之势/始抵江阴州治晚谒/翟仲直州尹夜宿桥岸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至正,元惠宗的年号,“至正”意思为“最中正之道”。年号是古代纪年的一种名号,各有寓意,如贞观、庆历、武帝、太祖等。
B.丁亥,中国的干支纪年中一个循环的第24年称“丁亥年”。十天干和十二地支顺序相配,六十为一周,周而复始,循环记录。
C.既望,古代纪日法的特定名称,阴历每月十六。“望”即“望日”,一般指阴历每月十五,“既望”即“过了十五”为“十六”。
D.一元,指宇宙开始前的混沌状态。一,万物开始;元,本义是头,引申为开始、根本、根源等,道家学派用以指万物之本——道。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以生动形象笔触,清新明快的语言,绘制了一幅江南的山村水乡图,河渠交错,岸柳掩映;丘冈连绵,屋瓦参差。
B.作者以闲适的目光摄取了一幅农家乐图景,翁儿妇姑各操其业,鸡犬豕牛各得其所,村庄和顺太平,一派丰收在望景象。
C.第三段的描写以行舟为立足点,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一一展现所见景物;而且句式上也富有特色,骈散结合,错落有致。
D.文章起结处呼应紧密,开头说自己有游山记稿的习惯,结尾说由于未能仔细游览,只好暂时记下这次游历做个时间的记录。
【小题4】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于是舟人鼓棹,稚子扣舷,风帆二十里,抵官塘漆市桥而泊焉。
(2)余不识温之雁荡,若吴之灵岩,常之惠山,殆不过是。惜不得与德汇辈同为寻幽讨胜之辞而品题之。
【小题5】最后一段作者发出“嗟夫”的感叹,他在感叹什么?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2-29 01:46:5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

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

居易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尝科头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拨烟雾,冉冉生云。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今尚存。

(注)①科头:不戴帽子,裸露发髻。②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
【小题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昌初致仕 致仕:做官
B.居易以忠鲠遭摈  累:屡次
C.与胡杲李文爽集  燕:通“宴”,宴饮
D.不尚艰难  艰难:艰涩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
B.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
C.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
D.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篇用顾况对白居易的前谑后叹,侧面表现了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的非凡才华。
B.白居易性格耿直,常上书直言论事,触怒权贵奸党,这给他的仕途蒙上了阴影,也是他放纵诗酒的重要原因之一。
C.白居易的诗歌内容真实,辞句晓畅,风格平易,在当时流传甚广。内至宫廷,外达异邦,诗名远播。
D.白居易居庙堂之上,则兼济天下;处江湖之远,则独善其身。儒、释两家思想的影响,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
【小题4】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
(2)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甫,字子美,京兆人。审言生闲,闲生甫。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特诏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臣赖绪业, 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 。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
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左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时败兵,又以琴客董廷兰之故罢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杂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解,不复问。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拾橡栗自给。流落剑南,营草堂成都西郭浣花溪。召补京兆功曹参军,不至,会严武节度剑南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诣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常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中衔之一日欲杀甫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者三左右走报其母为救得止
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大历中,出瞿塘,溯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瀑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为设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甫放旷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也。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汙。为歌诗,伤时挠弱,情不忘君,人皆怜之。坟在岳阳。有集六十卷,今传。
(选自《唐才子传﹒卷第二》)
注:①窭(jù):贫寒    ②汙:同“污”,污点    ③挠弱:懦弱。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武中衔之/一日/欲杀甫/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者三/左右走报其母/为救得止
B.武中衔之一日/欲杀甫/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者/三左右走报其母/为救得止
C.武中衔之一日/欲杀甫/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者三/左右走报/其母为救得止
D.武中衔之/一日欲杀甫/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者/三左右走报/其母为救得止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宰相,“宰”是主宰,“相”是辅助,辅助帝王、掌管国事的最高官员的通称。
B.擢,在表示官职变更时,意为“选拨、提拔官职”,与“拔”相同。
C.布衣,形容生活节俭、穿粗布衣服的人。意同“布衣蔬食”、“布衣百姓”。
D.工部,古代“六部”之一,即工部、礼部、户部、兵部、吏部、刑部。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玄宗看了杜甫的赋颂后,觉得他很有才能,命宰相考考他的文章,先提拔他为河西县尉,后又改派他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B.杜甫担任左拾遗官职时,为平民时的朋友房琯获罪说情,唐肃宗大怒,下旨让三司治杜甫的罪,宰相张镐也赞同以杜甫抵罪。
C.安禄山叛乱时,杜甫避乱,寄住州的家长年生活艰难,年幼的孩子甚至要饿死;旅居秦州,靠背柴禾、捡橡栗为生;流落剑南,建草堂居住。
D.杜甫在成都受世交节度使严武的优待,但他性格急躁,对严武傲慢放肆,使严武心中怀恨,甚至想杀掉杜甫;后出川流落沅、湘,在飘泊中去逝。
【小题4】请把文中换横线部分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 。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
(2)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水调歌头赋三门津
【金】元好问
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长风怒卷高浪,飞洒日光寒。峻似吕梁干仞,壮似钱塘八月,直下洗尘寰。万象入横溃,依旧一峰闲。
仰危巢,双鹄过,杳难攀。人间此险何用,万古秘神奸。不用燃犀下照,未必饮飞强射,有力障狂澜。唤取骑鲸客,挝鼓过银山。
【注】①人鬼:指三峡中的南鬼门和北入门。②一峰:指黄河中的砥柱山。③骑鲸客:指李白。陆游《长歌行》:“人生不作安期生,醉入东海骑长鲸。”李东阳《李太白》:“人间未有飞腾地,老去骑鲸却上天。”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本词起首句“黄河九天上”与李白诗“黄河之水天上来”所造之境极为相似。其后三句,写黄河之长、黄河之险。
B.“峻似吕梁千仞,壮似钱塘八月”连用两个比喻,形象具体地描绘出黄河水浪之高,高过千仞;水浪之急,可比钱塘怒潮。高险,壮观,形神兼备。
C.“仰危巢,双鹄过,杏难攀”三句,反用苏轼《后赤壁赋》“攀栖鹘之危巢”句意,其中“危”即“危险”之意,可谓一字传神,突出了砥柱山之高峻艰险。
D.上阕写景按空间方位顺序:由近及远,从低到高,富有层次。描写方法:虚实结合,动静掩衬,相映成趣。
E. 就全词而言,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诗人既写出了三门津雄险的气势,又融进了自己的人生体验;景物雄伟壮阔,感慨亦激愤难平。
【小题2】词的下阕最后两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是怎样表达的?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