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李兑,字子西,许州临颍人。登进士第,由屯田员外郎为殿中侍御史。按齐州叛卒,狱成,有欲夜篡囚者,兑斩之,人服其略。张尧佐判河阳,兑言尧佐素无行能,不宜以威里故用。改同知谏院。狄青宣抚广西,入内都知任守忠为副,兑言以宦者观军容,致主将掣肘,非计。仁宗为罢守忠。太常新乐成,王拱辰以为十二钟磬一以黄钟为律,与古异,胡瑗及阮逸亦言声不能谐。诏近臣集议久而不决兑言乐之道广大微妙非知音入神讵容轻议愿参旧但取谐和近雅者合而用之进侍御史知杂事,擢天章阁待制、知谏院。转运使制禄与郡守殊,时有用弹劾夺节及老疾请郡者,一切得仍奉稍。兑言非所以劝沮,乃诏悉依所居官格。兑在言职十年,凡所论谏,不自表,故鲜传世。出知杭州,帝书“安民”二字以宠。徙越州,加龙图阁直学士、知广州,南人谓自刘氏纳土后,独兑著清节。还知河阳,帝又宠以诗。徙邓州。富人榜仆死,系颈投井中而以缢为解。兑曰:“既赴井,复自缢,有是理乎?必吏受赇教之尔。”讯之果然。兑历守名郡,为政简严,老益精明。自邓归,泊然无仕宦意。对便殿,力丐退,英宗命无拜,以为集贤院学士、判西京御史台。积官尚书右丞,转工部尚书致仕。卒,年七十六,谥曰庄。从弟先,起进士,知信州、南安军,抚楚州,历利、梓、江东、淮南转运使。所至治官如家,人目以俚语:在信为“错安头”,谓其无貌而有材也;在楚为“照天烛”,称其明也。积官至秘书监致仕。兄兑尚无恙,事之弥笃。闲居一纪卒,年八十三。子庭玉,年六十即弃官归养。人贤其家法云。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九十二》,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诏近臣集议/久而不决/兑言/乐之道广/大微妙/非知音入神/讵容轻议/愿参新旧/但取谐和/近雅者合而用之
B.诏近臣集议/久而不决/兑言/乐之道/广大微妙/非知音入神讵容/轻议愿参新旧/但取谐和近雅者/合而用之
C.诏近臣集议/久而不决/兑言/乐之道/广大微妙/非知音/入神讵容轻议/愿参新旧/但取谐和/近雅者合而用之
D.诏近臣集议/久而不决/兑言/乐之道/广大微妙/非知音入神/讵容轻议/愿参新旧/但取谐和近雅者/合而用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戚,指关系较远的亲属,如妻族,“戚里”泛指亲戚邻里。
B.谥,有官谥和私谥,指按死者生前事迹给予寓意褒贬的称号。
C.归养,指官员回家休养,文中的“归养”就是这个意思。
D.致仕,指古代官员辞职退休,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兑明察于事,知人善任。处理案件十分果断,明辨是非;仁宗时就官员任职之事进谏,帮助朝廷选拔合适的官员。
B.李兑为官敢谏,处世淡泊。在官吏俸禄不合官级时,他及时向皇帝进谏;为政简明严肃,年老精明,后来无意仕途。
C.李兑历任多职,备受荣宠。他任职期间,皇帝曾赐字赐诗;后来在便殿谒见皇帝时竭力求退,皇帝答应了他的请求。
D.李兑家风淳厚,受人称赞。他的堂弟在朝廷身居要职,为官理政不仅有才能,还擅于明察秋毫,年老时对兄长依旧恭敬。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按齐州叛卒,狱成,有欲夜纂囚者,兑斩之,人服其略。
(2)“既赴井,复自缢,有是理乎?必吏受赇教之尔。”讯之果然。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7-16 01:53:3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祐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丁母忧。欧阳修以才识兼茂,荐之秘阁。

除大理评事、签书风翔府叛官。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轼访其利害为修新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徙扬州。发运司主东南漕法,听操舟者私载物货,征商不得留难。故操舟者辄富厚,以官舟为家,补其敝漏,故所载率皆速达无虞。近岁一切禁而不许,故舟弊人因,多盗所載以济饥寒公私皆病。轼请复旧,从之。

轼以两学士出知定州。春大阅,将吏久废上下之分,轼命举旧典,帅常服出帐中,将吏戎服执事。副总管王光祖自谓老将,之,称疾不至。轼召书吏使为奏,光祖惧而出,讫事,无一慢者。建中靖国元年,卒常州,年六十六。

(选自《宋史·苏轼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母程氏亲授书   以:因为
B.春大阅   会:碰上
C.之,称疾不至   耻:耻辱
D.建中靖国元年,卒常州   于:在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B.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C.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D.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得到母亲教诲。他的父亲外出游学,他的母亲很有学识,亲自教他读书;他要以东汉范滂为榜样,他的母亲表示赞许。
B.苏轼被欧阳修赏识。他成年后博览群书,下笔成章,参加考试作的文章获得欧阳修青睐,后来欧阳修又推荐他进秘阁。
C.苏轼设法破除弊端。苏轼到扬州任职,以往驾船的人不允许私载货物,但后来允许私载货物,苏轼上奏请求恢复旧制。
D.苏轼大力整顿军纪。春季阅兵,苏轼下令恢复以前的规定,有人感到羞耻,苏轼予以警告,直到阅兵完毕,没有人敢怠慢。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
(2)故舟弊人困,多盗所载以济饥寒,公私皆病。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旻字贵参,十岁能属文。其父质登相位,为太子太傅,封鲁国公。旻以父任右千牛备身、太子司议郎,累迁著作佐郎。

宋初,为度支员外郎、判大理正事,俄知开封县。太宗时领京尹,数召与语,颇器重之。

岭南平,迁知邕州兼水陆转运使。俗好淫祀,轻医药,重鬼神,旻下令禁之。且割己奉市药以给病者,愈者千计,复以方书刻石置厅壁,民感化之。会南汉知广州官邓存忠劫土人二万众,攻州城七十余日。旻屡出亲战,矢集于胸,犹激励将卒殊死战,贼遂少却。病创日笃坚壁固守遣使十五辈求援广州救兵至围解赐玺书奖之。旻病甚,诏令有司以肩舆载归阙下。疾愈,通判镇州,有能声,赐钱二百万,迁库部员外郎。

开宝九年,知淮南转运事。太祖谓旻曰:"朕今委卿以方面之重,凡除民隐、急军须之务,悉以便宜从事,无庸一一中履也。"岁运米百余万石给京师,当时称有心计。

太平兴国初,召为水部郎中。钱俶献地,以旻为考功郎中,权知两浙诸州军事。旻上言:"俶在国日,徭赋繁苛,凡薪粒、蔬果、箕帚之属悉收算。欲尽释不取,以蠲其弊。"从之。车驾征晋阳,上书求从,召为右谏议大夫、三司副使,判行在三司,又兼吏部选事。师还,加给事中。

五年,仁赡廉得近臣戚里遣人市竹木秦、陇间,联巨筏至京师。所过关渡,矫称免算。既至,厚结有司,悉官市之,倍收其直旻坐受人请求擅市竹木入官,为王仁赡所发,贬房州司户。语在《仁赡传》。量移唐州。

六年,卒,年四十六。有集二十卷、《邕管记》三卷。其后子贻孙上言,诏复旧官。贻孙官至主客员外郎。

(节选自《宋史·范旻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破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病创/日笃坚壁固守/遣使十五辈/求援广州救/兵至围解/赐玺书奖之
B.病创日笃/坚壁固守/遣使十五辈求援/广州救兵至/围解/赐玺书奖之
C.病创/日笃坚壁固守/遣使十五辈求援/广州救兵至/围解/赐玺书奖之
D.病创日笃/坚壁固守/遣使十五辈/求援广州救/兵至围解/赐玺书奖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玺书,古代以泥封加印的文书。秦之后专指在封口处盖有皇帝印章的诏书。
B.权知,暂代之意。宋初官员,以朝廷临时差派名义治事,官衔前常带“知”字。
C.制,诏书的一种,秦汉时用于颁行国家典章制度,唐后也适用赏罚、赦免等。
D.量移,唐、宋公文用语。官员被贬谪远方后,遇恩酌情赦迁回京城任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旻出身官家,少有才华。其父官声显赫,范旻十岁就有能力撰写文章,凭借父荫任右千牛备身,太子司议郎,累迁著作佐郎。
B.范旻移风易俗、兴利除弊。范旻在邕州下令禁止过度的祭祀活动;向皇帝进言钱俶治理的封地徭役赋税繁重琐碎,建议全部取消。
C.范旻坚守战场,身先士卒。邓存忠劫土人攻打邕州城七十余日,范旻亲自作战,胸部多处中箭,仍然督战激励将殊死作战士,坚壁固守。
D.范旻颇受信任,受到优待。皇帝把一方军政事务委托给范旻,并且让他便宜从事,除了为民除害的事和紧急军务,其他事情无须一一请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至,厚结有司,悉官市之,倍收其直。
(2)旻坐受人请求擅市竹木入官,为王仁赡所发,贬房州司户。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聂昌,字贲远,抚州临川人,始由太学上舍释褐,为相州教授。以蔡攸荐,召除秘书郎,擢右司员外郎。后以直龙图阁为湖南转运使,还为太府卿、户部侍郎,改开封尹,复为户部。昌本厚王黼,既而从蔡京,为黼所中,罢知德安府。又以乡人讼,谪崇信军节度副使,安置衡州。李纲之罢,太学生陈东及士庶十余万人,挝鼓伏下,经日不退,遇内侍辄杀之,府尹王时雍麾之不去。帝顾昌俾出谕旨,即相率听命。王时雍欲置东等狱,昌力言不可,乃止。昌再京尹,少年怙恶作乱,昼为盗,入官民家攘金帛,且去辄自缚党中三两辈声言擒盗持杖部走委巷乃释缚分所掠而去人不奠居昌悉弹治正法,纵博弈不之问,或谓此为令所禁,昌曰:“姑从所嗜,以懈其谋,是正所以禁其为非尔。”昌旧名山,至是,帝谓其有周昌抗节之义,乃命之曰“昌”。金人南侵,京师复戒严。拜同知枢密院,入谢,即陈捍敌之策,曰:“三关四镇,国家藩篱也,若举以予敌,一朝渝盟,何以制之?愿勿轻与,而天下兵集都畿,坚城守以遏其冲,简禁旅以备出击,壅河流以断归路。前有坚城,后有大河,劲兵四面而至,彼或南下,堕吾网中矣。臣愿激合勇义之士,设伏开关,出不意扫其营以报。”帝壮之,命提举守御,得以便宜行事。会金人再议和,割两河,诏耿南仲及昌往。昌言:“两河之人忠议勇劲,万一不从,必为所执,死不瞑目矣。倘和议不遂,臣当分遣官属,促勤王之师入卫。”许之。昌往河东,至绛,绛人闭壁拒之。昌持诏抵城下,缒而登。州钤辖赵子清麾众害昌,抉其目而脔之,年四十九。建炎四年,始赠观文殿大学士,谥曰忠愍。

(选自《宋史•聂昌传》,有册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且去/辄自缚党中三两辈/声言擒盗/持杖部走/委巷乃释缚/分所掠而去人/不奠居/昌悉弹治正法。
B.且去辄自博党中/三两辈声言擒盗/持杖部走委巷/乃释缚/分所掠而去人/不奠居/昌悉弹治正法。
C.且去/辄自缚党中三两辈/声言擒盗/持杖部走委巷/乃释缚/分所掠而去/人不奠居/昌悉弹治正法。
D.且去辄自博党中/三两辈声言擒盗/持杖部走/委巷乃释缚/分所掠而去/人不奠居/昌悉弹治正法。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宋代太学生分成三等,即上舍、内舍、外舍。新生入外舍习读,经公试、私试合格,参考平日行艺,升补内舍。内舍生两年考试一次,考试成绩和当年公、私试分数校定皆达优等,为上等上舍生,即释褐授官。
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文中指陈东及士庶因李刚被罢职而请愿跪伏的宫廷。
C.檄,古代最初写在木简上的官方文书,用于晓谕、征召、声讨,也可特指声讨的文告。文中的“檄”就是指声讨的文告。
D.“都畿”指京都及其周围的地区,文中的“都”指宋朝都城开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聂昌屡陷争端。先因随从蔡京被王黼中伤,贬为德安知府,后因同乡官司又被贬衡州。
B.聂昌原名聂山,担任京尹,曾把狡猾的作乱少年全部正法,而对赌博的行为他却放纵不问。皇帝认为他有周昌抗节之义,才命名他为“昌”的。
C.聂昌深忧国事。他不但反对割让国土以求太平之策,而且主张积极备战以强化国家安全。
D.宋金议和,准备割让两河,聂昌请求独身前往。到了绛城,绛城人闭城拒绝其入内,聂昌用绳索攀登上了城。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昌曰:“姑从所嗜,以懈其谋,是正所以禁其为非尔。”
②三关四镇,国家藩篱也,若举以予敌,一朝渝盟,何以制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黄祖舜,福州福清人。登进士第累任至军器监丞入对言县令付铨曹专用资格曷若委郡守汰其尤无良者上然之。
权守尚书屯田员外郎,徙吏部员外郎,通判泉州。将行,言:“抱道怀德之士,不应书干禄,老于韦布。乞自科举外,有学行修明、孝友纯笃者,县荐之州,州延之庠序,以表率多士;其卓行尤异者,州以名闻,是亦乡举里选之意。”下其奏礼部,遂留为仓部郎中,迁右司郎中、权刑部侍郎兼详定敕令司兼侍讲。进《论语讲义》,上命金安节校勘,安节言其书词义明粹,乃令国子监板行。荐李宝勇足以冠军,智足以料敌,诏以宝为带御器械。
兼权给事中。张浚薨,其家奏留使臣五十余人理资任,祖舜言:“武臣守阙者数年,今素食无代,坐进崇秩,曷以劝功?乞为之限制。”遂诏勋臣家兵校留五之一。户部奏以官田授汰去使臣,祖舜言:“使臣汰者一千六百余人,临安官田仅为亩一千一百,计其请而给田,则不过数十人。”事不行。保义郎梁舜弼、汉弼,邦彦养孙也,并阁门祗候,祖舜言:“阁门不可以恩泽补迁。”知池州刘尧仁升右文殿修撰,知新州韩彦直升秘阁修撰,祖舜言:“修撰本以待文学,不可幸得。”故资政殿学士杨愿家乞遗表恩,祖舜言:“愿阴济秦桧,中伤善类。”皆寝其命。秦熺卒,太傅,祖舜言:“熺预其父桧谋议,今不宜赠帝傅之秩。”追夺之。
迁同知枢密院事。金主亮犯淮,刘汜败,王权走,上将诛权以厉其余,祖舜言:“权罪当诛,汜不容贷。刘锜有大功,闻其病已殆,权、汜诛,锜必愧忿以死,是国家一败兵而杀三将,得无快于敌乎?”上嘉纳。薨于官,谥庄定。
(节选自《宋史·黄祖舜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登进士第/累任至军器监丞/入对/言/县令付铨曹专用资格/曷若委郡守/汰其尤无良者/上然之。
B.登进士第/累任至军器监丞/入对/言/县令付铨曹/专用资格/曷若委郡守/汰其尤无良者/上然之。
C.登进士第/累任至军器监丞/入对/言县令付铨曹专用资格/曷若委郡守/汰其尤无良者/上然之。
D.登进士第/累任至军器监丞/入对言/县令付铨曹/专用资格/曷若委郡守/汰其尤无良者/上然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出通判泉州”中的“出”,指的是京官外调。如白居易《琵琶行》中有“予出官二年。”
B.庠序,指的是古代的地方学校,商代叫序,周代叫庠,后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孟子》中有:“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C.国子监是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学,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而非教育行政机构。
D.“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大臣的功绩,在大臣死后,追授给大臣一个较高的官职或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祖舜认为,那些守道德讲仁义的读书人,不响应诏书求取俸禄,到老未仕。所以,请求在科举以外,州县应该选拔举荐守道德讲仁义的读书人。
B.黄祖舜曾兼任侍讲,向朝廷进献《论语讲义》一书,受到好评,皇帝还让国子监刻板发行。
C.黄祖舜代理给事中一职时,对权贵家族之人如张浚家人、梁邦彦养孙等向朝廷提出的不合理请求,多次向皇帝进言阻挠。
D.金主完颜亮南侵,刘汜兵败,王权逃跑,皇帝要诛杀王权以儆效尤,黄祖舜制止了此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武臣守阙者数年,今素食无代,坐进崇秩,曷以劝功?
(2) 刘锜有大功,闻其病已殆,权、汜诛,锜必愧忿以死,是国家一败兵而杀三将,得无快于敌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