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杜牧,字牧之,京兆人也。善属.文。初未第.,来东都,时主司侍郎为崔郾,太学博士吴武陵策蹇进谒曰:“侍郎以峻德伟望,为明君选才,仆敢不薄施尘露①。向偶见文士十数辈,扬眉抵掌,共读一卷文书,览之,乃进士②杜牧《阿房官赋》。其人,王佐才也。”因出卷,措笏朗诵之,郾大加赏。曰:“请公与状头!”郾曰:“已得人矣。”曰:“不得,即请第五人。更否,则请以赋见还!”辞容激厉。郾曰;“诸生多言牧疏旷,不拘细行,然敬依所教,不敢易也。”后又举贤良方正科。沈传师表为江西团练府巡官。又为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拜侍御史,累迁左补阙,历黄、池、睦三州刺史,以考功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牧刚直有奇节,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卒年五十,临死自写墓志,多焚所为文章。诗情豪迈,语率惊人。识者以拟杜甫,故称“大杜”、“小杜”以别之。
(《唐才子传·杜牧》,有删改)
(注)①薄施尘露:效绵薄之力。尘露,比喻微小的贡献。②进士:唐代凡参加礼部考试者均称“进士”。
(二)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赋》
【小题1】选出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善属文 属:写作
B.初未第 第:宅子
C.族秦者秦也   族,灭族
D.使六国各爱其人   爱:爱护
【小题2】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杜牧,字牧之,中唐时期著名诗人,与李商隐齐名,有“小李杜”之称。杜牧晚年居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世人称其“杜樊川”。
B.姜夔,工诗词、善书法、精音律,“奉旨填词”,布衣终身。
C.《长恨歌》是乐府诗。“乐府诗”指那些配乐演唱的歌辞,简称“乐府”。后来,由于词也是按谱填写且可以清唱,所以,词的别号也叫“乐府”,如《东坡乐府》。
D.《庖丁解牛》一文节选《庄子·养生主》,《庄子》是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的著作,庄子是老子的学生,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牧当时在京城参加科举考试,没有考中,只好流落到京都。
B.主司侍郎崔郾和太学博士吴武陵发现了他的才华,一起举荐他,让他参加正科考试。
C.杜牧因政绩突出,多次升迁,曾担任三个州的刺史。
D.杜牧因诗情豪迈,语言直率惊人,与杜甫风格相似,人称“小杜”。
【小题4】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生多言牧疏旷,不拘细行,然敬依所教,不敢易也。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2-20 09:11:5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水仙子·夜雨

徐再思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注)①徐再思,元代散曲作家,只做过“嘉兴路吏”,创作此曲时,他旅寄江湖,已十年不归。   ②灯花:油灯结成花形的余烬。    ③新丰孤馆:《新唐书·马周传》记载马周未发迹时,曾旅居新丰,受尽店家冷遇。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声梧叶一声秋”一句,写秋雨绵绵,梧叶声声,烘托出秋天萧瑟的氛围。
B.“三更归梦三更后”一句,写作者半夜才回到故乡,更显出漂泊江湖的凄苦。
C.“一声”、“一点”、“三更”的反复咏叹,更使人感到长夜难捱的凄凉和寂寞。
D.末句“都到心头”四字戛然而止,欲语还休,却有引人遐思、令人回味之功。
【小题2】“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三句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念亲人,而以年迈双亲的忧思把自己的思念抒发得更加深婉动人。下列诗句中使用了类似手法的一项是
A.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B.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唐·宋之问《渡江汉》)
C.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唐·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
D.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唐·张籍《秋思》)
【小题3】“落灯花”一句源自南宋赵师秀的《约客》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请分析本曲与赵诗在情感上有何不同。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
唐颜真卿,杲卿弟也。任平原太守。禄山乱,起兵讨贼,诸郡皆应。讨贼有功,迁刑部尚书,乃为卢杞所恶。德宗建中四年,值李希烈谋逆,陷汝州,至是,上问计于杞。杞对曰:“诚得儒雅重臣为陈祸福,可不劳军旅而服。颜真卿三朝旧臣,忠直刚决,名重海内,人所信服,真其人也。”上以为然,遂遣真卿宣慰。至许,欲宣诏旨,希烈使养子千余环绕谩骂,拔刃拟之,真卿色不变。希烈麾众令退,馆而礼之。令朱滔各遣使诣希烈,劝进,召真卿示之曰:“四王注见推,不谋而同,无所自容也。”真卿曰:“此乃四凶,何谓四王?”希烈不悦,掘坎于庭,云欲坑之。真卿怡然对希烈曰:“死生已定,何必多端,亟以一剑相与,岂不快公心哉!”希烈乃谢之。真卿后自缢,死贼中。位太师,封鲁郡公,谥文忠。
――选自《劝忍百箴》
注:四王:安禄山谋反时四个叛乱的王。
【小题1】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真卿讨贼有功,因为被卢杞所嫉恨而被贬为刑部尚书。
B.卢杞推崇颜真卿,力荐他去宣慰,是为嫉妒心所驱使。
C.朱滔派遣使者召见真卿,表示攻唐是迫不得已。
D.希烈谋逆叛唐,但被颜真卿的忠肝义胆所感动,不忍杀死真卿。
【小题2】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诚得儒雅重臣为陈祸福,可不劳军旅而服。
(2)上以为然,遂遣真卿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