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寒食书事
(宋)赵元镇
寂寞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记年华。
禁烟不到粤人国,上冢亦携庞老家。
汉寝唐陵无麦饭,山溪野径有梨花。
一樽径籍青苔卧,莫管城头奏暮笳。
(注)①赵鼎:南宋贤相,支持岳飞抗金并荐其为统帅,后因与秦桧论议不合而罢相,连续被贬詹不食而卒。本诗作于他被贬潮州期间。②庞老:庞德,东汉末年隐士,不肯出山,但清明节均携全家上坟祭扫。
【小题1】下列对诗歇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首联写偏远僻静的村子里,农家门口即便清静冷落,也还插着柳条,标记寒食节到来,与诗歌题目照应。
B.颔联对仗工整,语言朴实,运用庞老的典故,点明广东广西一带虽然不遵循寒食节禁烟的习俗,但也像庞德一样全家扫墓祭祖。
C.“麦饭”指粗糙的祭品。五六两句寓情于景,运用对比的手法,意在突出宫廷无情、山野有趣,表达诗人对乡野生活的喜爱之情。
D.作者被贬后生活寂寞、无人来访,门前长满青苔,通过喝酒来排遣心中郁结,率性而为,对傍晚城墙上传来的笳声置之不理。
E. 尾联第一句用了拟人手法,以酒杯倚靠着青苔睡卧的样子,写出诗人凌乱的生活状态,突出经历政治风波后他内心的愁苦和失望。
【小题2】本诗通过描绘山野村头的春景,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三四联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9-02 02:16:5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汉光武讨王郎时,河北皆叛,独巨鹿、信都坚守,议者谓可因二郡兵自送,还长安。惟邳彤不可,以为若行此策,岂徒空失河北,必更惊动三辅。公既西,则邯郸之兵,不肯背城主而千里送公,其离散逃亡可必也。光武感其言而止。东坡曰:“此东汉兴亡之决,邳彤亦可谓汉之元臣也。”彤在云台诸将之中,不为人所标异,至此论出,识者知其然。

②汉高祖没,吕后与审食其谋曰:“诸将故与帝为编户民,今乃事少主,非尽是,天下不安。”以故不发丧。郦商见食其曰:“诚如此,天下危矣。陈平、灌婴将十万守荥阳,樊哙、周勃将二十万定燕、代,闻帝崩,诸将皆诛,必连兵还向以攻关中,亡可翘足待也。”食其入言之,乃发丧。然则是时汉室之危,几于不保,郦商笑谈间,廓廓无事,其功岂不大哉?然无有表而出之者!迨吕后之亡,吕禄据北军,商子寄之出游,使周勃得入。则郦氏父子之于汉,谓之社稷臣可也。寄与刘揭同说吕禄解将印,及文帝论功,揭封侯赐金,而寄不录,平、勃亦不为之一言,此又不可晓者。其后寄嗣父为侯,又以罪免,惜哉!

(《容斋随笔·邳彤郦商》)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识者知其然 ____________ (2)非尽是 ____________
(3)闻帝崩    ____________ (4)商子寄之出游 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1)公既西,邯郸之兵    (2)非死徙尔(《捕蛇者说》)
B.(1)故不发丧    (2)必连兵还向攻关中
C.(1)迨吕后亡    (2)师道不传也久矣(《师说》)
D.(1)不人所标异  (2)平、勃亦不之一言
【小题3】把文中划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1)然无有表而出之者!
(2)其后寄嗣父为侯,又以罪免,惜哉!
【小题4】邳彤阻止光武帝西撤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表达)
【小题5】根据文意,概括邳彤、郦商的共同点。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是岁,释之为廷尉。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之,属庭尉。释之奏当:“此人犯跸,当罚金。”上怒曰:“此人亲惊吾马,马赖和柔,令它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诛之则已。今已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壹倾天下用法皆为之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唯陛下察之!”上良久曰:“廷尉当是也。”
其后,人有盗高庙坐前玉环,得;帝怒,下廷尉治。释之按“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当弃市。上大怒曰:“人无道, 盗先帝器!吾属廷尉者欲至族,而君法奏之,非吾所以恭承宗庙意也。”释之免冠顿首谢曰:“法如是,足也。且罪等,然以逆顺为差,今盗宗庙器而族之,有如万分一,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且何以加其法乎?”帝乃白太后许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
汉张释之为廷尉,文帝出行,有人惊乘舆马,使骑捕之,属廷尉。释之奏当此人犯跸,罚金。上怒,释之曰:“方其时,上使使诛之则已。”颜师古谓:“言初执获此人,天子即令诛之,事即毕。”唐柳浑为相,玉工为德宗作带,误毁一銙,工私市它玉足之。帝识不类,怒其欺,诏京兆论死,浑曰:“陛下遽杀之则已,若委有司,须详谳乃可。于法,罪当杖,请论如律。”由是工不死。予谓张、柳之论,可谓善矣,然张云“上使使诛之则已,”柳云“陛下遽杀之则已”,无乃启人主径杀人之端乎!斯一节未为至当也。
节选自《容斋五笔》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人犯跸,当罚金 当: 应当
B.是法不信于民也   信:取信
C.帝乃白太后许之。 白:告诉
D.工私市它玉足之   市:买
【小题2】依次填入文中空白处的词语,最前当的一项是( )
  盗先帝器   ②吾属廷尉者欲至  
③而君   法奏之 ④   事即毕
A.乃   其   以 之B.乃    之 以    其
C.其   之   为 乃D.以    其 为    之
【小题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今已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壹倾天下/用法皆为之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
B.今已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壹倾/天下用法皆为之/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
C.今已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壹倾/天下用法皆为之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
D.今已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壹倾天下/用法/皆为之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
【小题4】以下句子全都直接表现出张释之依法处理的一组是( )
①此人犯跸,当罚金
②而廷尉乃当之罚金
③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
④按“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当弃市
⑤于法,罪当杖
A.①⑤B.③④
C.①④D.②⑤
【小题5】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释之和柳浑作为执法者都能贯彻有法必依、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张柳二人据理力争能够成功,还因为都遇到了贤明的君主,可见,封建社会皇权凌驾于法令之上。
B.张释之认为即使犯同样的罪,也要根据情节轻重量刑。
C.柳浑认为,皇上当时可以杀了玉工,如果把他交给有司,有司一定会佯装调查才行。
D.《容斋五笔》 认为张柳二人依法论处的行为固然可敬,但言语上也有失当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