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秋 思
陆 游
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
砧杵敲残深巷月,井梧摇落故园秋。欲舒老眼无高处,安得元龙百尺楼
【注】①本诗写于嘉泰三年(1203年),这年陆游七十九岁,居住在山阴故乡。②元龙:陈元龙,即陈登,三国时人,素有扶世救民的志向。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A.“江湖浪迹一沙鸥”中的“沙鸥”这一意象和杜甫的《旅游书怀》中的“天地一沙鸥”的“沙鸥”特征相同。
B.诗歌的颔联写“事大如天醉亦休”,可见诗人整天惦记国家大事,有时甚至借酒浇愁,以致有度日如年的感觉。
C.“砧杵敲残深巷月”采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将妇女的砧杵捣衣之声与月亮残缺之形相结合,烘托了诗人落寞的心境。
D.诗歌的颈联借助“寒砧”“残月”“梧桐落叶”等意象,描绘出一幅凄清冷寂的画面,借景抒情,情寓景中。
E. 诗歌的尾联借助陈元龙的典故,写出诗人已入暮年的无奈以及欲获高位而不得的惆怅心情。
【小题2】此诗写秋日所感,表现了诗人过着闲适生活但又不安的矛盾心情,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04-03 06:47:3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八月一日,过烽火矶。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此山当是其一也。自舟中望山,突兀而已。及抛江过其下,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亦与它石迥异。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是日风静,舟行颇迟,又秋深潦缩,故得尽见,杜老所谓“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也。

过澎浪矶、小孤山,二山东西相望。小孤属舒州宿松县,有戍兵。凡江中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名天下,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但祠宇极于荒残,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庙在山之西麓,额曰“惠济”,神曰“安济夫人”。绍兴初,张魏公自湖湘还,尝加营葺,有碑载其事。又有别祠在澎浪矶,属江州彭泽县,三面临江,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昔人诗有“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之句,传者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晚泊沙夹,距小孤一里。微雨,复以小艇游庙中,南望彭泽、都昌诸山,烟雨空濛,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徙倚久之而归。方立庙门,有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庙祝云,山有栖鹘甚多。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碑其事     载:记载
B.与江山相发    挥:辉映、衬托
C.俄复霁,遂行泛彭蠡口  开:开始
D.江水浑浊,每用 汲:打水,取水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 ②不可拟小姑之秀丽,然小孤之旁
B.①杰特起   ②实不
C.①徙倚久而归 ②皆以杏仁澄
D.①复小艇游庙中,南望彭泽、都昌诸山   ②实四日半溯流行七百里云
【小题3】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
A.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C.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
D.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等到抛锚停船后,作者走过山下,看到岩石镶嵌在洞穴里,奇形怪状,色彩光亮润泽,也和别的石头不大一样。
B.所有江中的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山之类,都是名闻天下的,作者认为,从峭拔秀丽上看,小孤山不能和它们相比。
C.大孤山的样子像西梁山,虽然比不上小孤山那样秀丽,但是小孤山的旁边,有几块沙洲和初生的芦苇;大孤山的四周却是茫茫无际的江水,远望它像浮在水面上一样,在作者看来,这也是一种奇观呀!
D.这一段长江的水很浑浊,每逢要汲用时,都需用杏仁来澄清,过一个晚上才能喝。但长江从湖口分出的一支称为南江的水却很清,两江水的合流处像用绳尺划分过一样,不相混淆。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雪中忽起从戎之兴戏作
陆游
铁马渡河风破肉,云梯攻垒雪平壕。
兽奔鸟散何劳逐,直斩单于衅宝刀
注:①戏作:陆游此类诗特点是文笔通俗、随意,内容关注于人情、风俗、奇闻逸事和历史传说或者作者有感于现实而来的想象内容等。作者的此诗关注现实但非写实。②《水浒传》第三十回:“刀却是好,到我手里,不曾发市,先把这道童祭刀。”这几句话可借作“衅”字的解释。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风破肉”一个“破”字,把风的猛烈与天气的严寒形象地表现出来了,大有岑参《白雪歌送吴判官归京》“风头如刀面如割”的感觉。
B.句一写渡河行军,句二写云梯攻城,句三句四写追敌杀敌,直捣“黄龙府”,四句一线贯穿,有一种势如破竹的气势,读来让人热血沸腾。
C.“兽奔鸟散”写出了敌人的溃不成军、落荒而逃的混乱,表现出我方军队的英勇强盛,所向披靡,既有对敌人的蔑视也有对宋军的赞扬。
D.“直斩单于”即杜甫所说的“擒贼先擒王”。把敌人的首领单于抓住了,敌军就会作鸟兽散,溃不成军,不值一提。
E. 本诗作者回忆了年轻时的一次战争,通过风雪的严寒来反衬我军的威猛、“直斩单于”,给人激进向上的力量。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岳池农家①
陆游
春深农家耕未足,源头叱叱两黄犊。
泥融无块水初浑,雨细有痕秧正绿。
绿秧分时风日美,时平未有差科②起。
买花西舍喜成婚,持酒东邻贺生子。
谁言农家不入时?小姑画得城中眉。
一双素手无人识,空村相唤看缫丝。
农家农家乐复乐,不比市朝争夺恶。
宦游所得真几何?我已三年废东作③。
注①岳池:即今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②差科:指官府摊派的徭役。③东作:指春季的农事。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全诗用大部分篇幅描写农村的田园风光,具有浪漫主义色彩,表现出一种淳朴自然、清新恬淡的艺术风格。
B.全诗可分为四层,每四句为一层。开篇四句为第一层,诗人从眼前景写起,将原本平常无奇的农村景象,写得生动美好充满生机活力。
C.“春深农家耕未足,源头叱叱两黄犊”一句中,“源头”一词把画面一下拉成远镜头,使用象声词“叱叱”,使景色从无声到有声,这是诗人眼中的远景。
D.“买花西舍喜成婚,持酒东邻贺生子”一句描写了热闹的农家生活,西舍成婚,东邻生子,喜事 一桩接一桩。众乡亲买花携酒前去庆贺,一片喜气洋洋。
E. “谁言农家不入时?小姑画得城中眉。一双素手无人识,空村相唤看缫丝”描写了一个装扮入时,且有高超缫丝技术的农家少女形象,其中“素手”指没有佩戴首饰的手。
【小题2】本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